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美术杂志社主编

美术杂志社主编

发布时间:

美术杂志社主编

1、杂志社的总监就等于执行主编,文字编辑就是编辑,美术编辑就是策划封面,彩图,排版等工作。2、想开杂志社这些人员是少不了的,剩下的还有一切闲杂人员。3、文笔,头脑、人品,口才和社会经历!希望这些对你有用!!!!!!!!!!

哈哈是呀!主编就是领导级的!我的主编也是我的顶头上司!杂志社的一切运营也是主编做的

类似于一个公司的总经理。当然要搞好关系。

人民美术杂志社主编

1990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走出星辰走出梦》。2005年5月为南京曹志桂书法碑林园题写的“永恒的丰碑”被选入多种文献典籍。2006年7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迎八一・将军情,李德哲博士水墨画展”, 成为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个人画展的第一位画家,在画坛影响很大。2006年9月9日作品应邀搭载“实践八号”卫星畅游太空15天,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十位书画家之一。2007年7月作品荣获“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会”优秀奖(最高奖)。2008年1月作品应邀在日本东京展出,受到好评。2008年3月作品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央美院联合主办的“纪念郭味蕖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花鸟画名家学术邀请展”。2008年7月主持创办《人民美术》杂志(人民日报主管)并担任主编。2009年元宵佳节,中共泉州市委、人民美术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画坛名家李宝林、李人毅、李德哲——人民美术学术交流展”。2009年12月作品应邀参加“家国情怀”庆祝澳门回归十周年中国画大家特邀展。2010年6月创建并揭牌“人民美术小浪底写生基地”。2011年1月6日,主创参展在洛阳举办“审美回归——人民美术学术交流展”。2011年1月17日,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2011年2月荣获中国美协主办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民族百花奖》优秀奖。 2012年1月,由人民美术网,中国海西艺术网、福建桑莲居艺术馆联合主办“李德哲书画暨和田玉展”。2012年5月,主创参展由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网,洛阳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人民美术名家邀请展,参展画家有崔俊恒、孙志钧、胡宝利、张文华、王利峰、邓维东、李德哲等。2012年9月,由中国国家画院担任学术指导,中国画学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国农业银行周口分行等单位联合主办向十八大献礼,问道丹青・李德哲画展。这是李德哲先生的第二次大型个展。 2012年12月,新华社新华网特授予李德哲先生“公益书画家”荣誉称号。 2013年10月,主创参展文苑四君子,第四届人民美术学术交流展。 2013年12月,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出版著作和画册: 《视觉艺术心理》,作者:吴为山,26万字专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雕琢者说》,作者:吴为山,20万字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西汉木雕》,作者:吴为山,图文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雕塑家之魂》,作者:吴为山,韩文版,韩国“书与世界”出版社出版,2007年《The Poetry of Sculptu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PLtd Singapore,2008《雕塑的诗性》,作者:吴为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暨提名奖获奖作品集》,主编:吴为山,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中国佛教艺术》(共四辑),主编:吴为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年《中荷红白兰艺术》(荷兰国家艺术基金会出版,1998年)《吴为山雕塑》(大型画册,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吴为山雕塑绘画》(画册,香港王朝文化艺术出版公司,1999年)《精神的速写》(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浮雕集·狮岭阅江》(画册,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吴为山雕塑绘画》(画册,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获中国2005年度最美的图书奖)《吴为山写意雕塑》(大型画册,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获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图书奖)《中国佛教艺术》,共五辑,吴为山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雕塑新锐》,吴为山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主要论文:《我看中国雕塑的风格特质》,发表于《文艺研究》,2005年第6期;《文化交流需要大国思维》《人民日报》理论版,2010年3月8日;《新华文摘》2010第9期转载。《我塑饶公像》,作者:吴为山,发表于《雕塑》,2010年第2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7期转载;《模糊与传神——从人物精神的塑造谈起》,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文艺研究》,2002年第2期《悼东方智叟——悼季羡林老》,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新华文摘》,2010年第3期;《魂兮归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大型群雕》,《文艺研究》,2006年《雕塑的诗性》,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民族艺术》,2001年第2期;《传统与创新》,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民族艺术》,2001年第1期《书法五人谈》,《中国书法》,2006年《写意雕塑论》,《美术研究》,2004年《东西文化交汇中的写意雕塑》,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4年《论柬埔寨吴哥窟雕塑艺术及其宗教文化特征》,《文艺研究》,2009年《论佛教理想化造型风》,《民族艺术》,2009年《图说中国雕塑风格的七大类型》,《民族艺术》,2005年《雕塑与综合》,《民族艺术》,2004年《浅谈程允贤雕塑艺术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民族艺术》,2004年《多样文化下的中国城雕》,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中法文化高层论坛”,2008年《中韩绘画比较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二十一世纪亚洲文化发展展望”文化艺术高层学术论坛,2008年《傅雷对中国美术的贡献》,南京大学主办“傅雷诞辰100周年研讨会,2008年《中国造型精神与现代设计》,《国际设计与城市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澳门理工学院,2005年《为时代造像》,《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王朝闻雕塑美学观初探》,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民族艺术》,2009年第1期《弘一法师塑》,《中国佛教艺术》,2008年《圆融之妙造——拜观毗卢寺明代佛前童子像》,《中国佛教艺术》,2008年《我与圆霖法师的交往》,《中国佛教艺术》,2008年《再论写意雕塑》,《中国美术文集》,中国美协编,2005年《中国文化的孺子牛》《对人性和智慧的怀念》,文汇出版社,2005年《中国人文精神与城市雕塑》,《中国当代雕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对美术院校基础教学说几句》,《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4年《关于艺术教学》,《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4增刊《雕塑与中国人文精神》,《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4年《雕塑只为雕塑》,《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5年《西汉魂——木雕中的想象》,《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8年《塑痕心声》,《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8年《我看中国雕塑艺术的风格特征——兼谈中国雕塑之价值评价体系》,《雕塑》,(第二届国家期刊)2005年《漫说雕塑之一——惊人的相似》,作者:吴为山,《雕塑》,2007年第5期《漫说雕塑之二——比较中的思考》,作者:吴为山,《雕塑》,2007年第6期《漫说雕塑之三——模糊中的传神》,作者:吴为山,《雕塑》,2008年第2期《人性的力量——由〈爱因斯坦像〉引发的思考》,作者:吴为山,《雕塑》,2008年第3期《英雄交响重奏——观布德尔的系列贝多芬雕像》,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1期《我看王朝闻先生雕塑美学观——读<雕塑雕塑>杂感上》,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2期《我看王朝闻先生雕塑美学观——读<雕塑雕塑>杂感下》,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3期《黄河铁牛的价值》,作者:吴为山,《雕塑》,2009年4期《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回顾与展望》,作者:吴为山,《文艺研究》,2010年第6期《关于加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科学管理刻不容缓的提案》,作者:吴为山,《雕塑》杂志2010年第3期《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纪念熊秉明先生》,作者:吴为山,发表于《雕塑》,2008年第5期;《塑以载道——昙曜塑像记》,作者:吴为山,《雕塑》杂志,2010年第5期《中国画的围墙终会打破》,作者:吴为山,《新华日报》,2010年8月19日《古法塑孔子》,作者:吴为山,《中国文化报》理论版,2010年12月3日《鲁迅与美术》,作者:吴为山,发表于《文艺报》理论版,2010年12月6日;《追忆苏天赐先生》,作者:吴为山,发表于《画界》,2011年3月第2期;《主旋律: 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普世价值》,作者:吴为山,发表于《中国美术馆》杂志,2011年第1期,《春风化雨话形神——怀念费孝通先生》,作者:吴为山,发表于《中国文化报》,2011年3月1日。

中国美术杂志社主编

我所知道的只有徐渭和徐悲鸿。

刘藏元,女,湖南人,刘藏元,原名刘葵、刘解放,女,1950年出生,武汉市人,现居住北京。自少年时期随伯父刘炳荣(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刘藏元,女,湖南人,刘藏元,原名刘葵、刘解放,女,1950年出生,武汉市人,现居住北京。自少年时期随伯父刘炳荣(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父亲学画,后师从台湾著名国画大师胡念祖。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易经学画风创始人、中国华夏画院副院长、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清新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名人名家书画协会副主席、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大学生志愿支教工程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产业联盟副秘书长、美国纽约亚洲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会员、台湾艺术协会理事、台湾水墨画会会员等。作品曾在美国、台湾及国内展览,并多次获国际及国内金、银、铜奖。作品曾在美国、韩国、日本、中国、中华台北展览、并多次获国际及国内外金、银、铜奖。2000年台湾纪念孔子2550周年诞辰中国艺术协会美术作品大展,荣获金奖。艺术作品市场参考价为(国画:贰拾伍万元/每平尺)国礼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慈善画家刘藏元,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事业。  2010年8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三届中华创新人物高峰论坛暨创新人物颁奖盛典上,被授予“中华十大最具创新力的书画家”的光荣称号,并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11年1月11日被授予“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荣誉称号,2011年1月被授予“公益楷模”光荣称号和 奖牌,2012年荣获品牌中国女性书画行业公益人物奖。  因其创作的《观音》作品或慈悲、或祥和,特别是她的代表作《金观音》以独特的调配材质和色彩展现令得作品贵气满溢。由于刘藏元对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提倡和努力参与以及她的显著创作成就,使她的作品充满对世人的爱而被称为“中国画观音第一人”。  刘藏元现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中国名人名家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院副院长、浙江省天台县慈善总会荣誉副会长、国际影视明星书画院院长、高进(香港)影视公司董事长。作品润格为25万一平尺。曾获国内外金、银、铜奖,被全国人大办公楼、京西宾馆等收藏。:刘藏元大师一中国画观音第一人(25万一平尺)的画在淘宝网上拍卖!她说:我是人民的画家,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关健的时刻甚至我的画是救命的!  中国著名慈善画家、人民艺术家、国礼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刘藏元多年来一直热心公益慈善亊业。心系广大人民群众,曾经救助过白血病儿童、贫困换肾大学生、贫困弱智、聋哑人、残疾人、流浪猫、流浪狗等。  今又得知中国云南省鲁甸县8月3日下午发生6,5级地震共计108,8万人受灾!为此:刘藏元大师一中国画观音第一人(25万一平尺)的画在淘宝网上拍卖!她说:我是人民的画家,艺术是为人民服务的,在关健的时刻甚至我的画是救命的!所以我不在乎我的画值多少钱!我只希望我的画能変钱救命!我上淘宝网是希望更多的人买我的画的钱去救助更多的灾民。  为此,她从现在起,希望人们共同关心帮助中国云南省鲁甸县地震灾区的老百姓。网上点击:一点淘宝网、二点司法拍卖、三点艺术品拍卖、右上角扫刘藏元。

美术杂志主编

主要做插图和美术类来稿的初审(或审定)工作。此类工作相对轻松。

美术编辑就是在出版社和杂志社从事美术工作的编辑人员,与策划编辑、文字编辑一样都是编辑的一种。 刊物排版时候,注意形式与文章内容相应,版面格式前后统一,图、文一致,字体、字号、颜色搭配协调,各个模块具有节奏感,也有内在呼应结构。有时可突破常规(比如斜放、出血版、文压图等)。最重要的是版式要有创意,当然不是每期都变化。一、指出版机构内从事美术工作的编辑人员,泛指搞封面装帧设计、插图、画册的编辑人员。美术编辑分四个档次:编审(美术)、副编审(美术)、编辑(美术)和助理编辑(美术)。 二、专指美术编辑职务、职称系列中的编辑(美术)。编辑(美术)为中级职务。美术编辑的任职条件,除与文字编辑在学历、年资、外语、著译要求相同外,还要求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出版业务,有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较准确的鉴赏能力 美术编辑的主要职责是:搞书籍装帧设计,包括设计封面、写美术字、画书籍插图、组织美术稿件、编绘画册等工作,有独立组稿能力,并能指导培养助理美术编辑。 美术编辑的工作由所在出版机构的专业性质决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美术编辑在设计书籍封面装帧时,要与文字编辑密切配合。书籍的封面装帧要服从书的内容需要,而文字编辑最了解书搞的内容,了解了内容和特点,才能较好地表现在形式上。美术编辑要把自己的构思和文字编辑磋商,以便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另外, 大部分期刊人是出版社或者报社的从业人员 的重任。主编要负责整个产品( 即期刊)的规划、设计,并领导 基本字体等。大多刊社还缺乏这样的标准化 模式,因此换一个主编或美编,刊物的风格和质量就波动较大。至于经营人 才 准确、细致的加工制作 其是遇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图、地区冲突示意图等,稍有不慎就造成难以挽回的政治影响。 尤其是在附加浅灰色调、改过渡色调以及制作黑底反白字、深灰底反白字等技法上,其功效更是与传统手绘方法有天壤之别。 独到、别致的艺术效果在彩色报纸日益占领市场的今天,没有哪一位总编辑还愿意自己的报纸上总是清一色的黑、白、灰,除彩色新闻照片外,各部主任的目光自然地集中到美术编辑手上的那些题花、题图、插图和漫画作品上来,这样,一位经验丰富、技能熟练的美术编辑就找到了更加广阔的创作舞台。 ,电脑的“效果”要依附于人工的“立意”才能实现,电脑功能永远称为“制作”,而“创作”永远属于具有想象力和个性的美术编辑自己。 从事报社的美术编辑以来,她一直深感美术编辑在报业系统的边缘性和不 被重视的无奈,她认为美术编辑具有的专业不应当只被视为一个技术人员。 序 报纸版面设计的重要作用 报纸版面设计的素材构成 1.正文 2.标题 3.图片、图表、插图 4.报头 5.栏、框、线 6.色彩 7.空白 报纸版面设计的基本方法 1.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 2.版式设计 3.图片、图表、插图在报纸版面上的应用 4.图版的设计原则 5.报纸版面设计中容易出现的弊病 报纸版面设计的风格与创新 1.报纸版面的“造相” 2.优秀报纸版面的学习和借鉴 报纸版面设计的电脑化应用 1.信息管理程序化 2.版面操作无纸化 3.版面装饰软件化 4.版面革新现代化 图版 后记 他负责新闻美术作品的组稿、设计、编辑等工作,还要为美化报纸版面创 作插图、题图、刊头、图表等。除此之外,报社大量的琐碎杂事诸如写会 标 美术编辑 (一)工作内容 报社的美术编辑(简称梅编) ,最重要的职 责,简单地说就是 "规划版面" ;亦即负责标题的设计及颜色的选择、图 片的配置,以及字体尺寸的设定。 由于报纸可大致分为新闻及副刊两 部分 编辑设计合一, 将编辑工作和版面设计工作归由同一部分人员担任。通常是 文字或美术编辑人员兼作版面设计工作。多见于设专职技术编辑的报刊社。 有些出版社的图书(如画册等)因版面要求特殊,也常采用这一工作方法。 说,报社考试,扔给你一大摞材料,而且都是涉及经济、科技领域的东西,要你写一篇消息并配评论。你不了解这个领域内的事情,怎么找角度,怎么写?所以说这个时候你知道消息、评论的定义有什么用?面试的时候更可怕,考官经常会问你一些跟你的专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毫不沾边的问题,看你的反应能力……” _htm周末报采编人员招聘试题 海 口 晚 报 诚 聘 英 才 平面设计之报纸版面设计 做报纸版面设计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在网站上很少找到和我同样职业的人。很希望可以和同行交流一下。一样的事情做得久了,熟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问题和困惑。 作为平面设计的一种,它的设计要求符合所有设计原理和艺术理论。当然我想和大家探求的更多的是作为报纸版面,它本身的特点。 版面尺寸有固定的要求。 印刷的质量、纸张的质量都有特定的限制。例如;新闻纸、铜板纸。 对于图片的要求。 针对于一份报纸有固定的一些形式,例如:报眉、报头。 结合一些特点,可发挥的东西是在小范围内,我常常做了一段加法之后做减法。很想和大家讨论一下,找到点新的灵感。

美术家杂志主编

李鼎成作品-四人谈幽幽丛林中,有三两少女,或横笛,或持箫,似有声音从梦境里流出,这是鼎成作品中常有的画面。沉静、淡泊、悠缓、如歌如诉,是鼎成人物画的特点。造镜并通过研究刻画心灵状态是鼎成的拿手戏,对水墨的理解和有效实验。对西方绘画色彩和构成因素的吸收证明着画家良好的艺术感觉,而画面的文化感则表现着画家的综合修养。李鼎成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本科和研究生班,一级美术师。曾供职于中国美术出版社总社荣宝斋。鼎成的追求很执着,是属于那种意志坚强,个性饱满的人。一个画家理想目标明确,自我认识清楚,同时精神需求要强烈,个性张力处于扩张而不是萎缩状态。再加上文化上的不断积蓄进取和努力,这个画家就大有前途。在当今画坛上,如果以有前途和没有前途划分画家,李鼎成当属前者。只有天分高,胆子大,才能谈到创造,而创造的价值又取决于见识和功力。功力和创造意识是两个概念,有功力的画家不见得创造意识强,历史上即有“四王”的例子,但只有创造意识而缺乏功力又不耐看,终究难成大器。聪明的艺术家都懂得这个道理,鼎成深得其中三味。所以他展示给通道的作品总是既有创意,即明显的个人风格,又有对水墨的熟练运用,悦目又怡人。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推进,鼎成的画或许会由柔美进入壮美,清婉进入深沉。----程大利 (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全国美展评委)我很喜欢他的画。每次看他的画,我们俩虽什么也不谈,但我心里明白,他画得好!无论是线、墨、色,或是人、兽、景,在他手里都具有一种耐人寻味,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调。奇险有节,繁而不滞。精到处见潇洒,悠逸间蕴高格。其刻意经心和聪明卓识,显而易见,这正是画家的可贵之处。每个人都有自己走过的路,但真正走得成“调子”的却不多。也难怪,画到当今,往往高低倒置,优劣无论。快刀乱斧成了抢手活儿,要紧的精到制作,多被淡忘。的确,精于一形一笔,要花力气。但是,也常常是在吃力的时候,人方得功夫。李鼎成是这样过来的。----周京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人要活得很轻松很艺术又很深刻,不容易。走近李鼎成,你会发现他那率直大派的气质、流动奔放的心境、随适不拘的举止,那兴奋、期待、不安的心绪,不停地环顾四周,心中涌动着无穷的新鲜感的表情,总能迅速让人感染与认同。这是一位典型的北方汉子:粗犷、豪爽;也是一个地道的多情种子:细腻、善感。他总习惯将自己对寻梦的体认,一半勾兑成茶情酒思斟给新朋旧友,一半激活出灵机妙语付诸笔墨丹青,从中给自己找一根可以依赖的人生手杖。解读鼎成饱含生命感悟的水墨图像,感受人性本真的自由情怀,是一件饶有兴趣的事情,他能让我们卸下重负而添一份重舍浪漫的信心。浪漫画家视野里很少清晰物象。读鼎成的画,会想到洛尔迦的诗,一位骑士携带爱的青果在月下池奔。他象是春夜寻找光线的年轻盲人走出熟睡的村落,走出夜的边界。画不抚慰人,笔墨嘤嘤而泣反被人抚慰。但可能错了,这不存在相互安慰,他也没想到笔下忧思会被人发现。夜的呢喃中,我们知道了寻梦者一直惦念的往事,那青春幻影成作品坚固的内核,那来自远方的画面打动了我们的心。----陈社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家》杂志主编)我深信他首先是一位诗人,然后才是画家。《梦回南国》、《鸽子》、《秋歌已远》、《随风而逝的歌声》、《闲云独去》《在水一方》、《依旧青山》。。。。这些如诗如梦的画令人心驰神往。我凝视着画中的女子,那些环佩叮当衣抉缤纷的古典美人们,他们妩媚的眸中一律蕴含无尽的忧郁、惆怅。婷婷袅袅的依水而居,或抚琴、或吹箫或深思。。。我想,我是懂她们的。这些身怀痛苦的爱情中的女子,她们举手投足无不流露出一种凄美的心绪,令人为之感动。这些月光下,黄昏里徘徊不已的美人们,她们轻唇吹奏的箫声和款款而行的足音,令我这同样的内心古典的女性在多年之后,仍然倾听那来自遥远的天籁。淡淡的浮云飘来飘去,美人们梦回南国,追忆和怀念着那转瞬的幸福以及随风而逝的歌声。早年写诗的时候,一直努力将诗写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而今读李鼎成的画,我相信他也是一个唯美的,崇尚自然的艺术探索者。他所追求的至境,在《青春系列琴》、《远歌》、《在哪遥远的地方》、《涛声》等画作中多有着墨。在60年代后出生的画家中,他最为出色的艺术才能来自他那漫透骨髓的感悟和写意能力。在我看来他更似一个世界内在秩序的冥思者,他沉湎于内心,用画笔传达心境。生命的跳荡于画中的不灭精魂,李鼎成从一个中国画家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出生,攥取宇宙迥然生意,借艺术之笔点画万物,提升性灵,追求自我生命和普通生命的相融,从而在山水人物中表现流转无限之趣。----高蓓(资深记者、作家)超越与回归--李鼎成人物画简义李鼎成是位属于“新派”的画家,其与“传统”的距离一眼看去便立等可判:有意识的变形夸张,迷幻而富有刺激的色彩,极少留白的充实布局,具有某种装饰意味的构图,都表明李鼎成拒绝那种传统的“高雅”,拒绝那种世俗化的平庸。当然,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发现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老派”对此不大以为然,芸芸大众会瞪着迷茫的眼睛问:“这‘美’吗?”所以,李鼎成和许多年轻的画家一样,不得不多一点心理上的承受力---别人更容易得到普遍认同和赞扬,而鼎成却只能在一个小得多的圈子中得到理解,因此鼎成得更加艰难地保持艺术上的自我执着,多一点艺术家的执櫾个性。但这正是当代中国话剧试图超越传统的一身影,只要我们不把“超越”简单的理解成“超过”只要我们知道所谓“传统”的形成,其实是一个由大大小小的“超越”组成的历史链,我们就应该为这种执着鼓掌。其实,从鼎成的画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深层的对传统的回归。且不说鼎成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芳草碧连天》中,我们可以发现鼎成并非漠视传统技法,在立意上,鼎成的画实际很“传统”,鼎成总是在追求一种诗意——一种中国古典诗的意境。鼎成笔下的人物几乎都是女性,就像中国古代的宋词。但他的画却没有宋词的那种伤感,而是吐露一种永恒的温柔心绪,一种超实的依恋情感,一种朦胧而动人的梦幻般的缠绵,鼎成努力刻画人物的某种具体性格,他的人物乃是一种诗意的符号,一种人性的象征。所以,鼎成的画绝非“女性主题”,他的变形,正是在形式上摒弃那种令人腻味的“古典美”,从而将世俗的痴迷眼光从欣赏性别美的低级趣味中拉开,把审美的焦点和联想引入整体画境中去。因此,看鼎成的画,不单是“眼”的享受,更要紧的是“心”的感动,“意”的共鸣和“情”的沟通。而这,正是中国艺术“传统”的精微所在。“传统”,并不就是技法的总和,而精神的内涵更为重要。----李昌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导)李鼎成其人其画我与李鼎成先生相识,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年为筹备在韩国举办的当代中国画展,我和韩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崔炳值先生一同赴扬州选画。那时李先生从南京艺术学院笔业分配至扬州国画院已近二年时间,热情洋溢,意气风发,在美术界已有影响。我和崔先生都很欣赏他的作品及为人,从此结缘,至今,不觉已是二十多年过去了。历年来,我在海内外陆续举办了诸如“中国画潮流大展”等许多展览,并参加了很多大型艺术博览会,李先生的作品一直深受我和崔先生及众多评论家、收藏家的喜爱和推崇。绘画是寂寞之道。数年来,李先生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默默求索,不断进取,使得造型严谨的西方写实手法、装饰意趣与东方写意精神完美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样式。他甘于寂寞,不幕虚名,更不追逐潮流和时尚,在经济和艺术浪潮中,始终清醒地坚守自己的艺术圣地,固执自己的艺术理想,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在绘画本体语言的扩展及作品精神高度的扩展上,以其众多出色的绘画作品,令海内外瞩目。我与中国当代美术界李可染先生、吴冠中先生、张仃先生及周韶华、贾又福、王西京、王明明等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家来往颇早,交情也颇深。在收藏及推广她们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深深为他们的才华所折服。而由此纵观李鼎成先生的艺术道路,研究他的绘画作品,我和崔炳值先生及海内外批评家、收藏家同道们都有此同感。李鼎成先生以其独特艺术风格和成熟的绘画语言,以及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无疑是当代中国画艺术领域具有影响力和拓展精神的一位重要画家,对于他的未来,我们更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黄顺民(香港著名收藏家)东方之梦只有天份高,胆子大,才能谈到创造!李鼎成深的其中三味。天份高,胆子大,又有对水墨的熟练运用。这是程大利说的。无论是线、墨、色,或是人、兽、景,在他手里都具有一种耐人寻味,而又与众不同的情调!我很喜欢他的画。每次看他的画,我们俩虽什么也不谈,但我心里明白,他画得好!这是周京新说的。《中国逸品十家》,当选者多少功成名就的人物,年轻有为的才俊唯二李:鼎成,老十。可惜老十走的太匆忙!十家中,这两家李氏兄弟都是李伯安生前评鉴出的,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的事情了,如今李鼎成也已知天命,长期的探索与修炼,渐渐使他在行走途中由急变缓,由扬变抑,由突变固,由忙变闲,由酒的浓烈变为茶的清幽。但那骨子里透出的“不安分”,却始终未变。能兵器喧嚣繁华,挣脱现实磕绊,独处一偶,安静地编织心中那片云锦,对寻梦者而言,就是福份!“我就是一个寻梦者”这是李鼎成说的。----陈社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术家》杂志主编)

寄情山水间——郑静其人其画杨 麟/文(作者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扬州市美协名誉主席、著名山水画家)上世纪80年代初,我到扬州不久,见到几幅陈列的画,有山水,有花鸟,功力不错。打听之下,郑静画的。那时他才二十多岁。郑静在学习和创作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而种种艰辛和磨难却更加激起他对绘画创作主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并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坚忍不拔潜心于艺术追求的信念。郑静为人坦诚厚道,不善言语,更不张扬。几杯热酒下肚他便会兴奋得不能自持,醒后却淡然一笑。对周围状态的观察与思考,更使他获得了一种艺术上的敏悟。郑静读了许多书,画了许多画,跑了许多路。云贵髙原、雁北、内蒙乃至昆仑山、祁连山、天山,足迹大江南北,以求创作出鲜明的自然形象。郑静的山水画作品有深厚的传统功力,但又不拘于古法陈式,能广泛吸取各家之长为己用。厚积薄发,注重笔墨新意,手法多变。作品《山窝窝里的歌声》、《髙原魂》、《祁连山下驼铃声》、《大漠清风》、《烟雨江南》、《黄山松云》、《月是故乡明》等等,有苍茫深厚的西部大山风骨,也有抒情的南国笔墨柔情。显现着画家不落俗套的创作认真软迹和追求。郑静尤善大幅创作,落墨之际,神与物会,心年相应,任流水漂浮。云山弥漫,绝无谨小慎微,细处且工且逸,笔墨苍劲而润泽。山水画创作离不开对天地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山水画中的字宙观及生命意识也具体表现为自然景物的人格化的情思和情景的互动与升华。郑静在他的山水画创作中已经具备了这种可贵的探索和思考的能力。郑静正值旺盛之年相信他会取得更大更好的成就。我说郑静陈社旻/文(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美术家》杂志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   认识郑静,缘因他的老师一一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杨麟先生,那是上世纪末,在紫藤园。不久,我移居东圈门老宅,与天地居一衣带路,夏纳凉,冬围炉,神侃大荒。兴致一发,绕走通宵,待搬出旧筑已成老朋友了。郑静性真,善饮,貌不惊人,言行中透出执着,且勤且勉,一直努力从山水世界求得他心中向往的那份恬淡与宁静。“有南人之文采而去其浮,有北人之气节而去其野”。(丁晏语)郑静山水最有心得处还在于:其一,得自然之;其二,重笔墨之韵;其三,传有我之情。中国山水的诗情画意属心理描写,或抑郁或开朗,或深沉或洒脱,维系着传统深处的处世哲学,平和安静是画家的自然心态,对今天的郑静言,笔墨已从单纯技巧转换为修炼体现,他善用笔,去华取质,意在表现浓郁的东方诗意与潜在的人情味,于山、于水、于人、于世,一往而情深。画是件平常事,须以平常心待之,时代文明疏离了山野林泉的原始古朴,加剧了新文化的喧嚣和人心情的浮躁,能在富有变幻的宣纸上轻松随意地进行取法传统,骨法用笔,开怀意境,体味自然,感悟人生,培植心境,正是郑静几十年如一日的绘画体现。其实,做人作画,是一种笃诚躬行,不可荒芜的人生学问,抱守住,是修炼,更是享受。真好!也谈郑静的山水画李万才/文(作者现为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博研究员、扬州博物馆原副馆长,清代扬州画派研究会会长)约于三十年前,余尚在扬州博物馆供职,曾经举办过一次“扬州当代书画篆刻家作品展”。参展者均为扬州书画名家,老友许从慎将其学生郑静作品也参入其中展出。许公解释:“他是我学生中最勤奋的一个。主攻山水,难得已有其面貌。”视之,作品虽显稚嫩,但不浮躁,一种踏实之风呈现人的面前,因而得到余之首肯。郑静临写北宋范宽的山水,又感受祁连山和黄土高原,所作石体坚凝,峰峦浑厚,表现了一种雄强、质实的特色,这与南方秀逸的风范显然不同。画面中云遮雾罩,草木华滋,渔舟、港湾活跃其间,又充满了南国风韵。画册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烟雨江上暮帆归》等作品,明显受到其师杨麟的山水画影响。在时代风气的影响下,郑静的山水画也处在变革之中。不少作品,其形体走向抽象,色彩愈加浓艳,有时泼彩与皴染相结合,强化视觉感官。说明郑静正在摸索一条新的途径。郑静时在壮年,又有名师指导,艺术前途是不可限量的。骨力坚挺气沉雄——石桥道人山水画之门外谈熊百之/文(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扬州市书协顾问)石桥道人对山水画之探求,可谓基础扎实,经营有年。他先后从扬州名师许从慎,卢星堂、杨麟先生,绘画早成规模。我与之相识巳久,然观其近作,真需刮目相看而叹其勇猛精进了。石桥之山水画,特点大约有三:一是骨力坚挺。前人谓画之用笔“先理筋骨,而积渐敷腴”。石桥深谙其理,勾勒皆骨法用笔,笔力直透纸背。人说米字潇洒,其实米字是“沉着痛快”,“沉着”在前,“痛快”在后。书画同理,只有骨力坚挺,书画才有骨梁,书画才出风神。二是苔点精神。石桥在传统上下过大功夫,而苔点尤得龚半千之笔画神韵。如《烟雨江上暮帆归》一幅,那半千式的横向苔点疏疏密密,浓浓淡淡,极好地表现出山体之阴阳向背,景物之近拉远推,画面生动,使人感觉可游可居。而处:见笔见墨,则深得苍莽、沉郁之妙。三是气格沉雄。前人云:“画山水起稿定局,重在得势。”诸凡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俱有势存乎其间。石桥注重重“师造化”,“行万里路”,积山水画稿数十本,故创作时颇得山石草木之势,谋篇布局,丘壑在胸,画能整,气能满,层次分明,远近得宜。他一批西北风情之作,用笔更加沉稳,设色更加大胆,将沉雄之气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创作最多的江南风景也在秀丽中透出雄浑,这恰是石桥画之难能可贵处。

  • 索引序列
  • 美术杂志社主编
  • 人民美术杂志社主编
  • 中国美术杂志社主编
  • 美术杂志主编
  • 美术家杂志主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