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论文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论文

发布时间: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

第一,高度切合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实际。本书的初稿草创于1995年,12年来,编著者每年都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与中国古代文学两个专业的研究生讲授该门课程,并在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和课外作业的基础上,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反复修订。可以说,本书凝聚着编著者十多年的教学与研究的心得,也凝聚着十多届研究生的学习心得,是师生教学互动的产物。第二,充分体现编著者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构想。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是以古籍整理与研究为基本对象的学科,而古籍整理与研究应该包括文献形态、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编纂、检索等相关的组成部分,由此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因此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编纂学和古籍检索学等,便构成本书自成体系的结构内容。本书对上述各个学术板块的内容进行了科学的整合,使全书具有较为严整的逻辑体系和独特的理论色彩。书中将传统的辨伪学并入古籍考证学,辑佚学并人古籍编纂学,也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第三,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整体构架中偏重于文学文献学的内容。文献学在现有的学科体制中属于二级学科,设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称为“中国古典文献学”,设在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称为“历史文献学”。虽然“文史不分家”,但在学科传统中,二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还是有所区别的,前者侧重于语言文学文献,后者侧重于历史文献。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一直是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属的两个二级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生基础课,在研究生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作为研究生学术入门的基础。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要,本书在讲授中国古典文献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前提下,偏重于介绍文学文献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文学古籍整理与研究的实例。当然,本书所说的“文学”,不是指20世纪以来界定的“纯文学”,而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大文学”或“泛文学”,而这也是适合古典文献学自身的时代特征的。同时,遵照启功先生制定的基本方针,北京师范大学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学科也始终坚持以整理为基础,以研究为导引,古籍整理与古籍研究并重、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贯通、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结合的学术特色,这一点在本书的撰述中也有所体现。第四,重视传授具体而实用的研究方法,有意识地引导研究生进行科研实践。中国古典文献学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实践课程,正如王欣夫在《文献学讲义》开篇所说的:“既称为‘文献学’,就必须名副其实,至少要掌握怎样来认识、运用、处理、接受文献的方法。”因此研究方法应该在这门课程中占据核心地位,并贯穿于教材的各个章节,成为教材的主干部分。比如版本鉴定、古籍校勘、目录编撰、诗文注释、史实考证等,本书大都加以较为详细的介绍,以期为研究生提供学术研究之梯航。而本书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相关理论的解析,也格外注重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对象,以具体而实用的实例作为理论的支撑。本书在每一节后还设计了一些“思考与练习”的题目,可供学生进行学术实践时参考、选择。

音韵学、训诂学古文献的校勘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论文

·人物与书林·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纪晓平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信息管理系 吉林长春 130117 )王凤华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吉林长春 130117 )【摘 要】历史学家吴枫先生在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记载了吴先生文献学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文献学研究的又一力作[ 1 ] ”。文章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及吴枫先生的其它文献学研究成果给予了评述。【关键词】吴枫 古典文献学 辞典【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 - 6938 (2005) 06 - 0108 - 03 吴枫( 1926—2001) ,原名吴春城,辽宁省兴城市人,著名唐史学家、古文献学家。吴枫先生1951年毕业于原东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 1953年起开始从事隋唐五代史的教学和研究, 1955年编写完成了《隋唐五代史》,作为校内历史系本科生、函授生“中国古代史”课程的教材, 1958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该书是新中国出版较早的大学历史系教科书,在20世纪50—60年代的历史学界和高等院校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吴枫先生也由此一举成名,走进隋唐史研究领先地位的专家行列。20世纪80年代以后,吴枫先生在继续研究隋唐五代史的同时,将更大的注意力转向古典文献学方面。这是因为当代学术的发展进入新时期,中国文献学的研究和建设提到重要位置,需要构筑新的框架体系,需要学科理论总结,需要对传统观念的更新和突破。吴枫先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古典文献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领军人物之一。1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出版“盛世修书”是中国历史上的优良传统。从解放初期有关部门就组织许多专家学者整理校勘古典文献。进入80年代以后,古籍整理工作的规模更为巨大,任务更为繁重。198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吴枫教授出任所长。在此之前,吴枫先生就已承担了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古典文献学教学任务。他根据多年的知识积累,撰写了《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于1982年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吴枫先生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1978年9月,因指导进修教师工作需要,根据手边现有资料,写出一份讲授提要,向青年教师介绍有关古文献的知识。1980年,又先后为东北师大图书馆学系、历史系开设古典文献学课程,系统讲授有关古文献的源流、部类、数量、考释、注疏、版本、校勘与流通阅读以及四部书、类书、丛书、辑佚书等专题,于是,边整理旧稿,边补充搜集若干新资料,几经修订改写,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部书稿。”[ 2 ]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不仅是一部条理清晰,文字简练的大学教科书,也成为当时社会大众读者学习古典文献的参考书,是文献学的奠基之作。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文献典籍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如何寻找、阅读,进而研究利用,继承和总结丰富的文化遗产,是青年一代难以把握,又急于求解的方程。关于这方面的基本知识书,解放前曾有郑鹤声、郑鹤春两先生所著《中国文献学概要》一书,较有影响,但是,由于出版年代久远,新中国建立以后,一般读者难以找到。解放后,又很少出版系统的文献学著作。吴枫先生所著108200516《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填补了新中国文献学出版的空白点,及时地满足了当时社会读者的需要,也解决了大学文献学课程的教材问题。在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出版以后,陆续有几种文献学出版物面世,而且各有长短,促使这个学科的园地更为绚丽多彩。吴枫先生的书,自然是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诚然,吴枫先生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一书并非完美无缺,其中有的地方,在今天来看仍需要补充和修订。例如,关于现存古典文献数量问题,解放前,郑鹤声先生说,今日可读之书,盖亦不下40万卷。[ 3 ]解放后60年代初期,李诗先生在《谈谈我国古籍》一文中,估计我国现存古典文献约有7、8万种。[ 4 ]吴枫先生说,我们根据一些新资料,加以补充,得知现存古典文献不能少于8 万种。他列举1959年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孙殿起编《贩书偶记》与《续编》,朱士嘉先生编的《中国地方志综录》以及除此而外的小说、戏曲、唱本、佛经、道藏、谱牒、金石拓本等,说明目前我国现存古典文献约为8万种的估计是可信的。然而,几乎是与吴枫先生同时,王树伟先生在《我国古籍知多少》一文中说:“今存世的中文古籍,总数在20万种以上。”并说,待“将来编出全国古籍总目时,会发现这一数字仍是保守的。”[ 5 ]王先生的估计很有余地。伴随人们的不断发现与总结,对中国古籍的数量估计会逐渐接近实际。山东大学王绍曾先生编著的《清史稿艺文志拾遗》一书,于2000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增补《清史稿艺文志及其补编》以外的清代著作达54880种,可以说是古典文献数量的最新补充。如果1981年王树伟先生的统计在20万种以上,那么增加《清史稿艺文志拾遗》收录的5万余种,应该说现存古籍可能在25万种以上。[ 6 ]这个数字超过了吴枫先生当年统计数量的两倍。2 主持《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等多项文化工程吴枫先生主编了《简明中国古籍辞典》一书,于1987年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简明介绍现存的中国古代主要典籍近5000种,内容包括文学、史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地理、民族、文化艺术、教育、体育、医学、农学、科学技术、语言文字以及工具书等。其中侧重文史及综合参考类古籍。这是一部适合大学生、研究生、中学教师和社会青年读者的工具书。这部辞典从选目到解题,不仅参考了前人的有关著述,而且也汲取了今人的研究成果。每一辞条都对作者、时代、著书缘起、成书时间、主要内容、文献特征、价值、影响以及版本流传等逐项解释,尤其对各书的初刻本、善本、新版本,力求标注,便于读者检索。这部古籍辞典充分汲取了前人治目录学的长处,克服古人的缺点,弥补古人的不足之处,在许多方面具有超越前人的优点。该书是东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内外30余名专业人员集体的劳动成果,文字功底参差不齐实属自然。例如,“校点”,还是“点校”,用词缺乏一律,所注新版也有疏漏。然而,《简明中国古籍辞典》的编辑和出版,为《中华古文献大辞典》的编辑工作积累了经验。自1983年3月,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不久,便决定组织人力编写《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这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计划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政法、文教、地理、民族、科技、医药、综合10个分卷编辑出版。吉林文史出版社于1990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 1991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地理卷》, 1994年出版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文学卷》。吴枫先生撰写了《中华古文献大辞典总序》一文,转载于1994年8月6日《深圳日报》,题目为《繁衍文化的壮举》,表述了他主持编辑这项巨大文化工程的豪情壮志与宏伟蓝图。吴枫先生主编的文化工程还有1992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华儒学通典》、1994年出版的《中华道学通典》、1998年出版的《中华佛学通典》以及200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吉林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十三经大辞典》。此外,他还主编《中华思想宝库》、《中华野史大博览》、《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著有《隋唐文献集释》等多种大部头的文献学作品。正当先生踌躇满志、丰收在望的时候,却猝死于2001 年3 月22 日。终年75岁。10卷本的《中华古文献大辞典》还有一多半没有面世,这是学界无法弥补的损失。3 《吴枫学术文存》吴枫先生是一位学识渊博,勤奋努力,颇多建树的人。他的学术见解集中反映在中华书局2002年11月出版的《吴枫学术文存》一书中。该书为国家 6 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211工程重点项目“中外文明比较研究系列丛书”之一,收录了吴枫教授平生所写论文,内容涉及隋唐五代史、古文献学和历史研究方法论等研究领域,基本反映了作者的治学特色和学术成就。在全书45篇论文中,有20余篇涉及历史文献学的系统论述。他认为历史文献学工作是历史研究中的基础工程,直接影响到历史学研究的质量与水平。因此,史学工作者要从历史文献工作入手,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文献史料的收集、整理与运用的能力,以期达到最佳的研究效果。凡有成就的史学家都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指出,历史文献学在新中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 7 ]改变了以往被人们认为是历史学研究的副产品状态,逐步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吴枫先生总结了新中国40年来文献学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做出了超越前人的贡献。同时,他也提出学科建设的迫切任务,希望新一代学人继续努力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更大的成绩。吴枫先生作为老一代文献学的巨擘,在学科建设方面开拓了道路,为后人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我们在赞叹吴枫先生留下总计约3000余万字的巨大学术文存的同时更应该学习他的学术态度和治学精神,为文献学建设做出不懈的努力。2006年3月22日,是吴枫先生辞世5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略表哀思。【参考文献】[ 1 ]王余光等 中国文献学理论百年概述[ J ] 图书与情报, 1999, (3) : [ 2 ]吴枫 古典文献学[M ] 济南:齐鲁书社, [ 3 ]郑鹤声,郑鹤春 中国文献学概要[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 4 ]李诗 谈谈我国古籍[N ] 文汇报, 1961 - 01 -[ 5 ]王树伟 我国古籍知多少[ J ] 百科知识, 1981,(12)[ 6 ]纪晓平 四库文化工程与古籍数量问题[ J ] 周书馆杂志, 2001, (11)[ 7 ]吴枫 吴枫学术文存[M ] 北京: 中华书局,【收稿日期: 2005 - 03 - 04;责任编辑:党燕妮】(上接第84页)占当年关键词总数的 43%。随后的2001 年和2002 年,“检索”频次持续减少,2002年频次最低,仅出现了362次,占当年关键词总数的 94%。2003年有所增加,达538次,其中“检索方法、技术”的频次明显上升,“检索功能”的频次也有较大增加。改进检索方法和技术、增强检索功能逐渐成为情报界关注的热点。 3 “情报方法”频次分析从1999年到2003年,“情报方法”的频次几乎是逐年上升。1999年频次仅为50次, 2000年一跃为151次, 2001年继续增加到183次, 2002年则下降为156次, 2003年增幅最大,为 73% ,共出现了239次。从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是“文献计量”的频次大幅度增加,其原因在于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技术逐渐深入整个情报学科,文献计量获得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信息计量学”和“网络计量学”等新的内容。2003年“网络计量学”共出现了22次,具有较猛的发展势头。 4 “竞争情报”频次分析在统计中,“竞争情报”归到了“情报学”下,由于它是情报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一下。从总体上来看, 1999年到2003年“竞争情报”的出现频次呈上升的趋势,特别是2003年,出现了58次。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竞争情报”将成为情报领域重要的研究热点。【参考文献】[ 1 ]周晓英 情报学概论[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2 ]王欣,孟连生 互联网上3种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比较研究[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2, (6)[ 3 ]杨祖国,李秋实 中国情报学期刊论文篇名词统计与分析[ J ] 情报科学, 2000, 18, (9)[ 4 ]安秀芬等 期刊工作文献计量学学术论文的关键词分析[ J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6)【收稿日期: 2005 - 01 - 09;责任编辑:陈笑悦】110历史学家吴枫的古典文献学成就初探 6

古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古文献目录、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伪、古文献辑佚。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古典文献的普查登记与学科分类方法”。古典文献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系统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国古典文献的总体面貌,只有通过全国范围的古典文献普查登记,并对普查登记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使之分门别类,才能掌握其数量和大致的学科类别。因此,普查登记与分类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献的编目与著录方法”。古典文献的典藏与查阅都需要目录书和目录卡片提供按图索撰的途径,而编制书本式目录和卡片式目录,既要遵循一定的编目原则,又要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由此可见,“编目与著录方法”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再者是“古典文献的鉴定与辨伪方法”。古典文献学在考辨古典文献的源流、判断某一部书或某一篇文献的价值、分析不同文献版本之间的关系时,都需要对文献的特征和内容予以鉴别,特别是对那些伪造的书籍和文献档案子以断定。

很有意义!!龙爷不措哦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报告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11月9日晚,著名目录版本学和四库学专家、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杜泽逊教授,走进山东大学著名文化论坛“人文纵横”,为同学们讲述了《四库全书》的修书历史以及《四库全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四库全书》的编纂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盛世修书,传承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大特点。《四库全书》的编修是继宋代的四大奇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初的《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之后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壮举。杜教授这样评价这部丛书:“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大的一部丛书,也是我国的文化异常中最值得骄傲的一部书,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能也是最大的一部书。” 从1987年开始研究《四库全书》,至今已有近20年,杜教授其间参加过国务院古籍整理重大项目《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编纂工作。其间,他历时13年之久完成的《四库存目标注》,更是中国版本目录学史上的一大盛事。杜教授以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语言,带领同学们走近神秘的《四库全书》,讲述了这部书编纂的缘由,编著者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四库全书》历经浩劫的沧桑历史。 《四库全书》的“四库”,即为唐代以来中央机关藏书的四个仓库。后来,藏书的地方是否还分四个仓库,不得而知,但四库的名称也就沿用下来。《四库全书》有别于以前的类书,而是一部丛书,包括经、史、子、集四个部分。《四库全书》收录了清代几乎所有的书籍,但是也是有筛选的收录,《四库全书》名为全书,但实际上是不全的,但它保存了大部分重要的古代文化典籍。 《四库全书》的修编主要是源于中国文化保存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康雍乾盛世之交,乾隆皇帝下旨搜集民间藏书,但成效不著。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安徽学政朱筠提出了最重要的意见。他建议从明代《永乐大典》中辑录所收不经见的书,还原出来,当时被称作“辑佚学”。朱的意见被采纳,乾隆皇帝派军机大臣刘统勋直接管理。在辑录佚书、搜集民间书籍的过程中,修一部大型丛书的思想在乾隆的大脑中逐渐形成。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乾隆下旨:“将来办理成编时,著名《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编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参与修书的有级别的官员达300人之多,其他的抄写员不完全统计有3000人左右。同时全国各地设有书局,负责收集民间藏书。乾隆皇帝采用了很多办法来奖励献书,解决了图书的来源问题。《四库全书》分为三等。第一等书列为《四库全书》,第二等书列为《四库全书存目》,第三等列为《四库禁毁书》。书籍在抄写之前,先经过大臣审阅,抄书地点后来搬到故宫的舞音殿。纪昀常驻舞音殿,负责抄书的大部分日常工作。经过艰苦细致的挑选,终于从10000多种书中选出约3500种,抄写成一部庞大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对《四库全书》作了基本的介绍,共200卷,包括一万多部书的介绍及其评论。后来又编修了简明目录,共20卷,大约3000多种书,简单介绍并有评论,文笔优美。《四库全书》一共抄写了7套,包括故宫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圆明园的《文源阁四库全书》、盛京的《文溯阁四库全书》、热河避暑山庄的《文津阁四库全书》,合起来称北四阁。接着又抄3部,分藏于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浙江西湖圣因寺文澜阁。计划中还有第8套,终因财力不济,放在翰林院的原书抄写本的底稿就成为第8套书籍。后来又经过几次修订,直到嘉庆初年才结束,实际经历了20多年的历史。 《四库全书》的编修者很多,但主要人物是纪昀、戴震、邵晋涵和周永年。刘统勋对《四库全书》的开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不幸的是过早去世。刘去世后,由于敏中负责。纪昀是《四库全书》的主要负责人,饱读经传,才华横溢,所起作用也最大。戴震是乾嘉学派的主要代表,修书很精,他是经部的主持人。后来他脚有毛病,不能上班,就在北京的家中修书,不久死在北京。邵晋涵主要负责史部,周永年主要负责子部。其他的编修者像程晋芳,为人特别大方。后来穷困潦倒,到陕西投奔毕沅。后病死山西。《四库全书》主要编修人物的命运都很坎坷。 同其编写者的命运一样,《四库全书》的命运历经沧桑。四库底本,就是当年民间献的书,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前,故宫火灾把所有四库底本烧毁。文渊阁《四库全书》后来运到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后来影印出版。圆明园文源阁《四库全书》毁于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的大火。文宗阁、文汇阁两部毁于太平军,片纸不留。文澜阁书毁于太平军。文溯阁书几经迁徙,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四库全书》对两百年的中国学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在《四库全书总目》的指导下,编刻丛书成为一种风气,代表了学术整理的一个大的思路。《四库全书》对中国两百年的学术传承,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都是巨大的贡献。”杜教授言简意赅的概括,给《四库全书》的编纂极高的评价

古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古文献目录、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伪、古文献辑佚。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古典文献的普查登记与学科分类方法”。古典文献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系统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国古典文献的总体面貌,只有通过全国范围的古典文献普查登记,并对普查登记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使之分门别类,才能掌握其数量和大致的学科类别。因此,普查登记与分类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献的编目与著录方法”。古典文献的典藏与查阅都需要目录书和目录卡片提供按图索撰的途径,而编制书本式目录和卡片式目录,既要遵循一定的编目原则,又要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由此可见,“编目与著录方法”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再者是“古典文献的鉴定与辨伪方法”。古典文献学在考辨古典文献的源流、判断某一部书或某一篇文献的价值、分析不同文献版本之间的关系时,都需要对文献的特征和内容予以鉴别,特别是对那些伪造的书籍和文献档案子以断定。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课程简介:古代文论与我国古代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都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因此,对于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将其与一定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潮联系起来,在文史哲相统一的大背景下,才能较为深入、全面地研究和探讨古代文论。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潮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而学习和研究与学术思潮相关的古代文论。教材及参考资源:(一)教材:1、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2、 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参考书:1、 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2、 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3、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4、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 钟肇鹏《谶纬论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 余敦厚《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汤用彤《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9、 霍然《中国美学主潮—宋代美学思潮》,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10、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11、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1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3、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学大纲:1、儒家“礼乐”与先秦文论 3学时2、道家“自然之道”与文学创作理论 3学时3、古代文论与佛教之道 3学时4、谶纬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 2学时5、纬学中的诗论与乐论 2学时6、玄学与魏晋南北朝文论 3学时7、程朱理学与宋代文论 2学时8、阳明心学与晚明文学思潮 3学时9、西学东渐与文论转型 3学时教学方式:本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有三步骤:1、 由教师概述每个专题的基本内容和概况,介绍相关的参考文献、书目与论文,并组织安排学生或小组的研讨内容;2、 根据专题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由学生发言,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3、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观点和看法。考核方法:平时课堂讨论发言为50%,期末书面报告为50%。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2010年05月05日  一 读书报告有没有一定的格式  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来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来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内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别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  二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  写读书报告的第一步是一面看书一面写,不论有甚么感想、疑问和见解,都随即把它们写下来。  如果书是自己的,可以直接写在书上;如果书不是自己的,可以准备一本读书札记簿,写在本子上。书看完了,把自己写下来的那些感受浏览一次,就会发现几个重点可以发挥的。把这几个重点列出来,有时间的话,把书有选择地再看一遍,为你想论述的重点,找寻更多的资料或例证。  有需要时,还可以再找其他有关的书籍来补充你的论点。这样,你阅读的收获会丰富得多,你写的读书报告也有分量得多。  三 不止读一本书  要把一本书的读书报告写好,除了对这本书要有较透彻的了解之外,还要对作者、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对这本书写作的背景有所了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同时找到其他有关的书来看,包括:   作者的传记;   作者其他作品;   别人对这本书的研究;   其他作者的回顾或有关著作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有条件或需要这样做,但能够这样做,写出来的读书报告一定扎实得多,丰厚得多。  四 赞与弹  初学写读书报告,大多拜倒在作品之前,大大夸奖一番。赞与弹都需要见地,公式化的赞美之词:内容丰富,描写细腻,刻划入微,感人肺腑,文章全是废话。  赞要赞到作品的节骨眼上,最好是这本书独有的、最突出的优点。  弹当然比赞更难,因为写读书报告的人学养往往逊于作者,要能指出一本书的缺点,而又能言之成理,使人信服,实在并非易事。但不容易并不表示不可以这样做,如果做得到,这篇既指出优点又指出缺点,当然是持手的做法,可是很容易变成一种公式,四平八稳的结果是不汤不水。  因此赞不容易,弹更难,又赞又弹也不简单。  五 点与面  读书报告可以对一本书全面论述,全面的结果很容易流于浮面,样样都谈到了,但只是泛泛之论,倒不如抓住你最有感受、最有心得的几点来谈。因为你谈得集中、深入,自然能给读者比较深刻的印象。  六 不要引用太多  好的读书报告应以写报告人自己的意见为主要内容,原文可以作为举例加以引述,但不宜太多。引述其他人对这本书的看法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连篇累牍的抄。否则看过之后,只觉得大部分是别人的唾余。写读书报告的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抄录者。  ●如何撰写读书心得报告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  →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 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  -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 (3)-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 由此,读书心得报告的格式,一般有下列几项:  一、书名  二、著者  三、出版社  四、页数  五、内容概要  六、读后心得  七、评语  八、附注  ●以下就这格式,介绍一篇读书心得报告做为范例:  一、书名:苦涩的成长  二、著者:朱炎  三、出版社:民国七十三年19版/台北市/尔雅出版社  四、页数:141  五、内容大意:  这本书包括十篇文章,可称为给青年的十封信,十个主题,每个都有对象。  首篇「爱」,阐释爱的作用,同时辨明时下对爱的曲解以及赢得真爱之道。  次篇「青春」,从描述误解青春的特质中,勉励青年应有刻苦耐劳,独立自主又淳朴谦虚气质,进而体认出一个人的价值,在於他对人类社会的实际贡献。  第三篇「火凤凰」,系以火凤凰的行径为喻,勉青年要有理想,要有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第四篇「挫折」,以「衣衫的领子、袖子最易磨损」之巧喻,勉青年要有面对挫折,不畏挑战的勇气,并体认领导人物,注定要比别人承受更大的挫折。  第五篇「孤独」,简介离群索居以独立思考的生活方法,鼓励能不畏寂寞,进而领略孤独的况味,以及学习多单独思考问题。  第六篇「怨尤」,说明报怨之害,便是自动地放弃了自己生存的权利与否定自己生命的意义,勉人行事宜务实,切忌好高骛远。  第七篇「蛊惑」,勉青年由自持、制欲、去私、不惑使自己清醒之后,进而慎思明辨,知保留自己文化的特质与优良传统,进而培养有为光明远景献身的气概。  第八篇「孝道」,阐明践行孝道,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年长的父母、祖父母适应这个变迁的社会,让他们由阴暗的角落里走进阳光,享受现代生活的乐趣。  第九篇「生活的艺术」,说明生活本是一种需要勇气与魄力的大艺术,并且唯有从生活的简化中,才能使心灵苏活,提高生活的境界。  末篇「人类的母亲」,阐释女性的尊严乃人性尊严的基石,肯定人性必须有尊严,就得从尊重女性人格做起,尽力维护女性尊严。  书末还有朱炎先生写作年表,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前吃苦,现在有成就而将来成就不可限量的人,其阅历足可为青年之导师。  六、读后心得:  朱炎先生是一个从前吃过苦,现在有成就的人,他的丰富阅历使他能穿过人生重叠的层面,看得深,看得远,有智慧。他在备尝生长的痛苦,又把痛苦转化为喜悦之后,用心写一本小书,一本形体小而价值大的书。他费尽苦心,辛苦写成,成果是甜美的。在这个纷纷用悲观来表示深度的时代,他这本书从深处发掘乐观,在这个用偏激表示造诣的时代,他这本书完备而中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在走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段长途之后,伫足回头,看看后面的人走得怎么样,鼓励能好好的走。这一份奉献,令我敬佩也使我感动。  这十篇文章虽各自独立,但脉络相通,浑然如一,像一条山脉十座山峰,根本上,他提供人生在世的一种观点,一种哲学。没有哲学和没有面包同样令人活不下去。他从上游解决人生问题,正本清源。这种建设工作,可以使医生、警察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忙碌。这十篇文章,一方面探讨了人生潜藏於内的幽微,一方面勾勒了人生形之於外的峥嵘,同时也给理想的中国青年摹出风貌典型。人在青年时期辛苦寻觅的东西,大半都在这本书里。  七、评语:  朱炎先生是一位热爱学问而有学问,热爱真理而认识真理,热爱青年而了解青年,热爱人生而能奉献自己,不但是一个卓越的散文家,更是一个把墨水变成热血的人。他的笔是一座桥,从他的内心到读者内心,交流互通,如响斯应。  推销钢琴的广告有一句话:「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意思是说音乐能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境界,使人发现并追求较完美的模式。我也要说,熟读朱炎教授这本书的人也不会学坏,因为他不会走错路。  中国多一本这样的书,就可以少一座监狱。  八、附注:本书六十七年初版,时著者年四十二岁。  另外,除了封面要写校名、自拟的题目、专业、学号、姓名、读书时间之外,正文第一行要居中写上自拟的题目,且字数不超过20,允许有副标题。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怎么写初中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古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古文献目录、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伪、古文献辑佚。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古典文献的普查登记与学科分类方法”。古典文献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系统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国古典文献的总体面貌,只有通过全国范围的古典文献普查登记,并对普查登记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使之分门别类,才能掌握其数量和大致的学科类别。因此,普查登记与分类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献的编目与著录方法”。古典文献的典藏与查阅都需要目录书和目录卡片提供按图索撰的途径,而编制书本式目录和卡片式目录,既要遵循一定的编目原则,又要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由此可见,“编目与著录方法”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再者是“古典文献的鉴定与辨伪方法”。古典文献学在考辨古典文献的源流、判断某一部书或某一篇文献的价值、分析不同文献版本之间的关系时,都需要对文献的特征和内容予以鉴别,特别是对那些伪造的书籍和文献档案子以断定。

课程简介:古代文论与我国古代的学术思潮密切相关,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想、学术观点都深刻地影响了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及文学创作。因此,对于古代文论的研究必须将其与一定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潮联系起来,在文史哲相统一的大背景下,才能较为深入、全面地研究和探讨古代文论。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学术思潮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而学习和研究与学术思潮相关的古代文论。教材及参考资源:(一)教材:1、 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2、 李建中《中国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二)参考书:1、 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版。2、 刘绍瑾《庄子与中国美学》,岳麓书社2007年版。3、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4、 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5、 钟肇鹏《谶纬论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 余敦厚《魏晋玄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7、 汤用彤《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8、 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9、 霍然《中国美学主潮—宋代美学思潮》,长春出版社1997年版。10、潘立勇《朱子理学美学》,东方出版社1999年版。11、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1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3、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教学大纲:1、儒家“礼乐”与先秦文论 3学时2、道家“自然之道”与文学创作理论 3学时3、古代文论与佛教之道 3学时4、谶纬与文学创作、文学理论 2学时5、纬学中的诗论与乐论 2学时6、玄学与魏晋南北朝文论 3学时7、程朱理学与宋代文论 2学时8、阳明心学与晚明文学思潮 3学时9、西学东渐与文论转型 3学时教学方式:本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有三步骤:1、 由教师概述每个专题的基本内容和概况,介绍相关的参考文献、书目与论文,并组织安排学生或小组的研讨内容;2、 根据专题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由学生发言,或在小组内进行讨论;3、 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提出观点和看法。考核方法:平时课堂讨论发言为50%,期末书面报告为50%。

  • 索引序列
  •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
  •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论文
  •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报告
  •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怎么写
  • 古典文献研究方法总结怎么写初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