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电磁兼容论文5000字

电磁兼容论文5000字

发布时间:

电磁兼容论文5000字

从事EMC行业主要分两大部分,一个是测试与整改,一个是研发。 emc是近些年才逐渐稍微受重视一些,这个行业不像是主流方向有那么明确的地位,往往研发部门前期不是特别在意,到后期测试的时候会出现各种emc测试不通过的情况。 题主问道行业前景,可以这样说,我认识的做EMC很厉害的人年薪都不低,但是如果是本科生起步的话,还需要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包括电路,电源,信号完整性,等等很多。 我们学校也只有研究生才有EMC专业,各大高校也应该是这样。 电磁兼容的圈子很小,每次出去开会,都会碰到熟人,说不定以后会碰到题主。 写的比较乱,睡前手机码字,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问我。 欢迎到我们这里做emc实验,我在武汉。

不知道你需要电磁兼容哪方面的-/可以提供一些免费的文章下载自己找找你所需要的。

《安全与电磁兼容》

电磁兼容论文

我搞的电磁兼容 可惜我不会 你要是搞透彻了告诉我

《安全与电磁兼容》

这方面的软件仿真据我了解都是需要购买的,且价格不菲。对电脑性能要求应该还好吧。

电磁兼容主要针对外部的瞬间10ns到us的峰值电压冲击采取的抑制措施,主要措施办法1:1有屏蔽的隔离变压器、有一级到N级共模差模滤波器、插损从60db到150db不等,漏电流1MA至20MA,一般民用产品主要针对2200V以下电磁脉冲、电源滤波器一级到二级。工业产品针对4400V以下电磁脉冲,电源滤波器以三级为多,损秏在100到130db。军用级以4400v到6600V,电源滤波在三级以上,损耗大于130db以上。机内电磁兼容处理办法以退耦、遂级滤波,屏蔽接地等措施加以解决。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论文

孩子~~ 要考试了吧?老师出了复习题了?书上都有,下边的人说的也都不错。设计主要是滤波电路。

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自从电子系统降噪技术在7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主要由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0年和欧盟在1992提出了对商业数码产品的有关规章,这些规章要求各个公司确保它们的产品符合严格的磁化系数和发射准则。符合这些规章的产品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干扰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自从电子系统降噪技术在7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主要由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0年和欧盟在1992提出了对商业数码产品的有关规章,这些规章要求各个公司确保它们的产品符合严格的磁化系数和发射准则。符合这些规章的产品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我们都知道:磁卡不可以放到手机,或磁的东西旁。同理,如果想破坏某个系统 最理想的就是磁干扰了~!~!~!`

这三个词,意思基本上差不多。电磁兼容,就是要抑制电磁谐波,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即不对其周围的敏感用电设备产生干扰,这就是电磁兼容。电磁干扰,是结果;电磁噪声是原因,正是因为电磁噪声(电磁谐波噪声)的存在,而出现了电磁干扰的结果。

电磁兼容应用论文

电磁兼容主要针对外部的瞬间10ns到us的峰值电压冲击采取的抑制措施,主要措施办法1:1有屏蔽的隔离变压器、有一级到N级共模差模滤波器、插损从60db到150db不等,漏电流1MA至20MA,一般民用产品主要针对2200V以下电磁脉冲、电源滤波器一级到二级。工业产品针对4400V以下电磁脉冲,电源滤波器以三级为多,损秏在100到130db。军用级以4400v到6600V,电源滤波在三级以上,损耗大于130db以上。机内电磁兼容处理办法以退耦、遂级滤波,屏蔽接地等措施加以解决。

本人汽车电子行业从事硬件设计开发工作,平时算是接触EMC工作比较多的。 正如前面那位大佬所言,测试是EMC的其一内容;其二,但我一般把整改和研发放在一起,一般研发者才关注整改,才真正能做好整改;其三,另外EMC有一些基础性研究的工作,可以归纳到研发,但又有别于一般的产品研发。标准、规范、技术预研究,可以归纳为前段部分。这些是需要高端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及大量工程人员去完成。一部分人需要对电子行业的标准、规范进行定义;一部分人又要对一些新的电子应用技术进行EMC方面的前期研究;前者多是标准委员会及一些官方机构,后者则可能是一些技术联盟或拥有技术并出售产品或标准的企业个体。

请看“刘云江的博客”

电磁兼容有关论文

电路与系统,输配电工程与技术

我国是用文字记载磁现象最早的国家之一。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中已有“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的描述。这是有关磁石和磁性矿的最早记载。公元前3世纪的《吕氏春秋》中所写的“慈石召铁,或引之也”,描述了磁石吸铁现象。磁现象的应用,在我国古代后魏的《水经注》等书中,就提到秦始皇为了防备刺客行刺,曾用磁石建造阿房宫的北阀门,以阻止身带刀剑的刺客入内。医书上还谈到用磁石吸铁的作用,来治疗吞针,但磁现象早期应用方面,最光辉的成就是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这也是我国对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我国战国时期就发现了磁体的指南性。最早指南的磁石是一种勺状的,叫司南,它的灵敏度虽很低,但却给人以启示:有一种地磁存在,磁石可以指向。到北宋时期,制成新的指向仪器——指南鱼。在曾公亮的《武经总要》中详细记载了指南鱼的制造过程。这里有个重大突破,就是采用了磁化的方法,使鱼形铁磁化后,成一个指向仪器。此后,指南针的制造和安装方法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已有明确记载。不久指南针与方位盘结合起来成了罗盘,为航海提供了方便而可靠的指向仪器。后来,我国指南针传入欧洲。到16世纪,欧洲出现了航海罗盘。指南针的发明,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也为研究地磁三要素创造了条件。 英国人吉尔伯特在磁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著作《论磁》是人们对磁现象系统研究开始的标志,书是1600年出版的。书中记录了吉尔伯特研究磁现象时所做的各种仪器,及实验过程,也记录了他从实验中所得到的结论。他从磁性“小地球”实验中,根据磁针的排列与指向,提出地球本身是一个大磁体,两极位于地理的北、南两极附近;提出了磁子午线概念;吉尔伯特还说明了磁偏角及地磁倾角的测定方法;铁的磁化及去磁概念;定性的研究磁石的吸引与推斥。这都为磁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道路。 到18世纪,在磁的研究方面有了新进展。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在磁的研究方面也做出突出贡献。他参加了法国科学院为设计指向力强、抗干扰性能好的指南针而举行的竞赛活动,并提出丝悬指南针的设想,得到磁学奖,在此基础上制成了库仑扭秤。在建立了电荷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同时,得到了磁力的相互作用定律,可以说库仑是静电、静磁学的第一位奠基人。此后,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泊松,在库仑的基础上,提出了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势函数积分方程,把磁的研究发展到定量阶段,但这时电与磁还是分别平行、独立地进行着研究。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和重视,科学家纷纷转向在这方面的讨论和研究,推动了整个电磁学的发展。安培由电流磁效应想到:既然磁体之间有相互作用,电流与磁体间也有作用,那么两个载流导体之间也一定存在着相互作用。他通过一系列实验,找到了电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根据,进行了定量研究,于1820年12月4日向科学院提交了一篇论文,提出计算两个电流线元间作用力的公式——安培定律表达式。到1821年初,安培又进一步提出磁性起源的假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安培发现的载流导体间的相互作用,仅在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后的第7天。新的发现的浪潮冲击着整个欧洲。法拉第在新的发现面前,重做了已有的实验,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既然电可以产生磁,为什么磁不可以产生电呢?他开始了磁生电的研究。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及其所遵循的规律。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拉第把电与磁长期分立的两种现象最后联结在一起,揭露出电与磁的本质的联系,找到了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方法。在理论上,为建立电磁场的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在实践上,开创了电气化时代的新纪元。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之后,解释了法国科学家阿拉果所做的被称之为“神密”的实验——悬挂着的磁体下方放一个可自由转动的圆铜盘,当盘转动时,磁体会转动;反之,磁体转动时铜盘也会转动。法拉第提出磁感线(磁力线)的概念,并第一次绘制了磁感线图。他认为磁感线是代表实在的物质实体;每根磁感线都对应一对磁极。后来又把有磁感线的空间称为“场”。麦克斯韦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发展了法拉第的“力线——场”的思想,并把它数学化,提出了描述电磁场运动规律的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通过实验,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这不仅验证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正确,也为无线电技术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爱因斯坦1905年建立的狭义相对论,第一次把两种自然力——电力与磁力统一起来。近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新的磁性材料不断涌现出来。人类的科学技术及物质生产活动与电与磁已密不可分,但对磁的探索永无止境。随着新的磁现象的发现,磁的更深刻的本质的揭露,磁的应用也将展现出新的局面。为磁的发展史续写新的篇章。

电磁学简介1 引 言 1864年Maxwell在前人的理论(高斯定律、安培定律、法拉第定律和自由磁极不存在)和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电磁场理论,并用数学模型揭示了自然界一切宏观电磁现象所遵循的普遍规律,这就是著名的Maxwell方程。在11种可分离变量坐标系求解Maxwell方程组或者其退化形式,最后得到解析解。这种方法可以得到问题的准确解,而且效率也比较高,但是适用范围太窄,只能求解具有规则边界的简单问题。对于不规则形状或者任意形状边界则需要比较高的数学技巧,甚至无法求得解析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电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发展起来,并得到广泛地应用,相对于经典电磁理论而言,数值方法受边界形状的约束大为减少,可以解决各种类型的复杂问题。但各种数值计算方法都有优缺点,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难以依靠一种单一方法解决,常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因此混和方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计算电磁学的发展状况,对常用的电磁计算方法做了分类。2 电磁场数值方法的分类 电磁学问题的数值求解方法可分为时域和频域2大类。频域技术主要有矩量法、有限差分方法等,频域技术发展得比较早,也比较成熟。时域法主要有时域差分技术。时域法的引入是基于计算效率的考虑,某些问题在时域中讨论起来计算量要小。例如求解目标对冲激脉冲的早期响应时,频域法必须在很大的带宽内进行多次采样计算,然后做傅里叶反变换才能求得解答,计算精度受到采样点的影响。若有非线性部分随时间变化,采用时域法更加直接。另外还有一些高频方法,如GTD,UTD和射线理论。

  • 索引序列
  • 电磁兼容论文5000字
  • 电磁兼容论文
  • 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论文
  • 电磁兼容应用论文
  • 电磁兼容有关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