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劳动经济杂志

劳动经济杂志

发布时间:

劳动经济杂志

1834年,瓦尔拉出生在法国。他的父亲奥古斯特·瓦尔拉是法国颇有名气的学者。他曾在法国卡因皇家学院任哲学教授,1831年出版《财富本质和价值起源》后,又成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对瓦尔拉有一定的影响。瓦尔拉青年时期喜欢文学,1851年获文学士学位。1858年他出版了小说《弗兰昔司、沙维尔》。1859年在《法兰西评论》上发表短篇小说《信》。瓦尔拉很快发现,自己在文学上不会有所成就,转而从事经济学研究。1865年瓦尔拉和里昂·赛伊共同办了一家生产合作银行,开始对法国合作运动进行研究。从1866年至1868年银行破产倒闭前,他们还主办经济杂志《劳动》月刊。瓦尔拉担任杂志编辑。瓦尔拉在巴黎就合作运动等经济问题多次公开演讲。他在1868年出版《社会理想的研究》,主张社会各阶级利益调和,反对暴力。瓦尔拉结识不少圣西门学派的朋友,认为他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是不科学的。他主张国家应收购与达到社会最大福利不相容的、违背自由竞争的私有财产,如土地、铁路等。这样,国家有了提供经济收入的财产,就可以不再征税。瓦尔拉认为征税影响自由竞争。瓦尔拉于1860年到瑞士洛桑参加国际赋税会议,认识了瑞士著名律师和政治家路易·罗松奈。10年后,即1870年12月,瓦尔拉在他的推荐下,以特别教授的身份在洛桑学院作第一次讲学。瓦尔拉一直想在法国高等院校讲授政治经济学,未能如愿,因此很希望能在洛桑学院执教。但主持选聘洛桑政治经济学教授的七人委员会中,有三人不同意请他试教一年。他们认为瓦尔拉在学识上虽高于其他竞选者,但瓦尔拉的《社会理想的研究》一书主张社会改良,有“共产主义”倾向。直至1871年,瓦尔拉才被聘为教授。在洛桑学院,瓦尔拉开始自学微积分,发展了边际效用的数学理论。1873年,瓦尔拉发表论文《交换的数学理论原理》,不受欢迎。在瓦尔拉之前,德国经济学家戈森已开始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1850年出版的《人类交换诸法则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即是用数学方程说明人们享乐法则的。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也是先于瓦尔拉用数学方法进行经济学研究的,他提出财富、价值、效用等都属于数量概念,可用数学表述。瓦尔拉认为自己 的理论证明了效用与需求之间的正确关系,成就优于杰文斯等人。1874年瓦尔拉《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出版。瓦尔拉把经济学分成纯粹经济学、实用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三大部分,纯粹经济学是实用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的基础。在他看来,“纯粹经济学本质上是在假定的绝对竞争制度下价格规定的理论”,是“社会财富的理论”。纯粹经济学虽然可用一般的语言表述,但必须用数学方法论证。它“是一门如同力学和水力学一样的物理——数学的科学”。在这本书中,瓦尔拉用代数公式和几何图形对“纯粹经济学”理论作了详细的说明和论证。瓦尔拉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边际效用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二部分。瓦尔拉同杰文斯及门格尔是边际效用论的首创者。1871年杰文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和门格尔的《国民经济学原理》出版,1874年瓦尔拉的《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出版,标志着边际效用论的形成。这一理论在此时出现不是偶然的。当时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日益增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一步发展,巴黎公社革命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在这种历史条件下,边际效用理论应运而生。它把对社会经济的研究建立在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的基础上,认为商品的价值在于人们的愿望和需要。资产阶级把宣扬主观价值的边际效用论看作是对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工具。瓦尔拉分析价值问题时,使用了他父亲在《财富本质和价值起源》一书中提出的“稀少性”一词。他认为价值取决于物品的“稀少性”,即取决于“一个单位商品的消费所满足的最后欲望的强度”。他把交换价值当成价值,而交换价值不过是价格的代表。这样,瓦尔拉实际上用价格论代替了价值论,从根本上反对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这种边际效用分析的基础上,瓦尔拉进而提出“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各种经济现象都是通过数量关系表现出来的。这些数量全面地互相依存和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达成均衡。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任何局部的变动都不是孤立的,必将影响到其它局部的变动。只有当整个价格体系中每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时,才形成一般均衡。他特别强调,要确定某些经济变量的值,必须把这些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函数关系,用方程式体系同时求它们的值。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受路易·波因索的著名力学教科书《静力学基础》(1803年)影响较大。他从青年时代就一直熟读此书,在自己的理论中几乎使用了书中所有的数学方法。瓦尔拉这一理论用对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分析代替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用函数关系代替经济关系,掩盖资本主义的矛盾,攻击马克思主义。他说:“社会主义必须能解释这个或那个原理如何与怎样引导和维持各类服务和产品的供求均衡。这样,社会主义才能从空想进入科学。这是马克思的集体主义所没能做到的。马克思主义把一个完全行不通的制度当作一个行得好的制度加以宣扬。”这就充分暴露了这一经济理论的本质。价值的真正起源及本质是什么?价格形成的具体过程是什么?瓦尔拉没有回答而且也无法回答。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属于微观经济学领域。这种微观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是以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为既定的、已知的前提。但是,瓦尔拉一般均衡论中的一切商品价格却缺乏现实基础,它只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出版后不久,瓦尔拉的妻子患了重病,开销日增,家庭经济拮据,瓦尔拉这时到日内瓦等地兼课,同时任一家瑞士保险公司的顾问保险师,每两周用“保罗”的笔名为《洛桑报》写文章,向《万有文库》投稿。1879年,他的妻子病故。1884年,瓦尔拉再婚。婚后,瓦尔拉的经济状况好转,他开始重新研究货币理论。以前他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交易总量。这时,他改变了这一观点,认为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对现金余额的要求,类似后来凯恩斯的理论。1881年,瓦尔拉发表了《复本位数学理论》,提出了完整的有固定比率的复本位理论。他主张一种“同位金属制度”,即采用金本位,但可用银质代币。国家通过调节银质币的数量,以抵销币值的长期波动。瓦尔拉不仅提出了边际效用论,而且将数学和这一理论结合起来。在瓦尔拉之后,数理经济分析开始被广泛地采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等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逐渐形成了洛桑学派。瓦尔拉被认为是洛桑学派的实际创始人,这一学派因他长期任教于洛桑大学而得名。1892年,瓦尔拉自洛桑学院退休,由他的学生帕累托继任,在洛桑学院讲授政治经济学。退休后,瓦尔拉继续从事经济学研究。1896和1898年,他又先后出版了《社会经济研究》和《应用经济学研究》。1900年,瓦尔拉续娶的妻子去世。他带着未婚的女儿,迁居到日内瓦湖畔的一所公寓。1909年洛桑学院为他从事经济学研究五十年举行了纪念活动。1910年1月5日,瓦尔拉病逝。

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国劳动经济学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等等 太多了 而且还分好多级别的 省级 国家级 核心看你需要什么方向的期刊了 并不是知名度越高越好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可以去58论文网问问看看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期刊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

考人大的话,建议直接搜索文星考研,上面有公布相应的参考书目的。也有相应的真题等人大考研资讯资料。

建院20多年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在这些领域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究机构。1994年,学院经国家批准设立了国内唯一的一家劳动经济学博士点;2001 年,劳动经济学以86%的高票同意率和免于答辩的待遇成为全国优势显著的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迄今全国唯一的劳动经济学国家级重点学科。2003年在全国通讯评议中,社会保障学科以 44分的高分通过了新设博士点。同时,经中国人民大学批准,并经国务院学位办备案,在国内第一家设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点。迄今为止,学院现有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系、社会保障系和劳动力市场四个系;有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劳动经济和劳动关系研究所、组织行为研究所、人力资源开发和评价中心等研究机构。一个劳动科学学术资料信息中心,一个劳动科学实验室。 经过20多年来的发展,学院形成了一支整齐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批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学院任教。其中有我国劳动经济学科的开拓者、老一代著名经济学家赵履宽教授;著名劳动经济学家和收入分配及管理专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曾湘泉教授;著名社会保障与灾害保险学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郑功成教授;著名劳动关系和劳工问题专家常凯教授;著名人力资源专家孙健敏、彭剑锋等教授。学院现有教授 9人,副教授16人,讲师7人;另有返聘教授 8人。全院教职员工合计50余人。还有来自包括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20位国际著名学者担任我院兼职教授。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70%,80%的教师有国外学习和进修的经历。 建院以来,学院共培养各类毕业生2000多人;现有在校生600余人,包括海外留学生、博士后、博士、硕士和本科生,还有校外在职攻读研究生班的学员500余人。学生毕业后大多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国在华投资企业工作。许多人已成长为著名的教授、专家和政府的高层领导及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高层经理。 在“学术立院”、“学术兴院”思想指导下,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目前承担的在研成果达到20多项,其中包括国家重点成果、教育部重点成果、北京市社科基金重点成果和国际成果等。学院教师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成功举办了“全球化条件下两岸三地劳工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中美产业关系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研讨会”、“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工保障和企业社会责任研讨会”等大型的学术活动。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中心合作,成功地承办了《社会保障制度》、《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两份刊物,办刊质量明显提升,在学术界与政策层面的社会影响持续扩大。 学院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开始实现新的突破。国际合作从被动转为主动,从局部转为全面,从低层次交流向高层次交流,由临时性转向长期稳定的合作。与国际劳工组织劳工研究所、美国康乃尔大学产业和劳工关系学院、德国奥斯纳布卢克大学社会科学院、英国卡地夫商学院和日本神户人力资源研究所等一批国外著名学术组织建立了长期良好合作关系。训练和培养解决未来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高水平专家,是学院的神圣职责,也是21世纪的中国赋予学院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 学院提出今后10年的发展目标是:借鉴世界一流学院劳动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模式,不断强化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培养从事我国劳动力市场政策设计、劳动关系的处理和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特别是宏观和微观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的一流人才。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一流的劳动科学学院。

劳动经济学杂志

尤金·法玛  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尤金·法玛(Eugene F Fama):全世界引用率最高的经济学家之一、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  尤金·法玛简介  在人类思想的发展历史中,伟大的思想家总是走在时代前面,即他的思想总是超越或是领先他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在刚产生时也许不是那么轰动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日益显示出其影响力和深远意义,并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经典性的理论。  尤金·法玛(Eugene FFama)教授可以称得上是金融经济学领域的思想家。法玛教授1939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国马萨储塞州波士顿,是意大利裔移民的第三代。1960年毕业于马萨储塞州 Tufts大学,主修法文,获得学士学位,这就是一个看起来不像是日后会成为财金学界大师的开始。1960-1963年在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攻读MBA,1963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博士论文为“股票市场价格走势”。1995年,比利时鲁文大学授予法玛荣誉博士学位。尤金·法玛在就读Tufts大学与芝加哥大学时参加了诸多的学术团体。  [编辑]法玛教授主要的工作经历  其主要的工作经历如下:  •1963-1965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 金融学助教  •1966-1968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 金融学副教授  •1968-1993 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 金融学教授  •1975-1976 CATHOLIC 大学 访问教授  •1982-1995 加利福尼亚大学ANDERSON研究生院 访问教授  •1982- 市场及投资委员会研究董事、成员、基金顾问  尤金·法玛教授是美国经济协会、美国金融协会会员、《金融》杂志副编辑(1971-1973,1977-1980)、《金融经济学》杂志顾问编辑(1974-)、《美国经济评论》杂志副编辑(1975-1977)、《美国货币经济》杂志副编辑(1984-1996)、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计量经济学会会员、美国金融学会会员。  [编辑]法玛教授的学术研究及贡献  法玛教授的研究兴趣十分广泛,包括投资学理论与经验分析、资本市场中的价格形成、公司财务、组织形式生存的经济学。他在经济学科的若干领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金融学独立为一个学科以及成为经济学中一个独立领域的进程中,是当之无愧的先驱。其主要的研究领域已贯穿于经济学、商务学和金融学。他不仅研究了金融证券的价格走势以及由个人和企业决定的资产分配关系,还研究了资本市场的信息结构,公司与竞争,风险管理,通货膨胀与经济活动,不同通货的价格以及货币与银行业。法玛教授的论文是以严谨的理论性与实证方法的运用相结合为显著特征的,这些实证方法建立在统计与经济分析基础上,用实际数据、以具体的调查来证明定义严谨的抽象的问题。  法玛教授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该假说认为,相关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证券价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场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的一个最主要的推论就是,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股票的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包括所有公开的公共信息和未公开的私人信息,在股票价格对信息的迅速反应下,不可能存在任何高出正常收益的机会。  简洁明快的EMH体现了经济学家们一直梦寐以求的东西,那就是市场均衡。EMH实际上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在金融市场的延伸。EMH的成立,保证了金融理论的适用性,是经典金融经济学的基础。自从EMH被正式提出后,30多年来围绕它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些争论不仅使得EMH理论和实证研究不断完善,也促进了许多其他科学的蓬勃发展。法玛教授是有效市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为该理论的最终形成与完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70年他在最有声望的专业金融杂志即《金融》杂志上发表了具有影响力的一流的关于EMH的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该论文不仅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还提出了研究EMH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在此以后,EMH蓬勃发展,其内涵不断加深、外延不断扩大,最终成为现代金融经济学的支柱理论之一。正如题目所暗示的一样,该论文集注意力于有效资本市场的理论与实证证据,体现了这样一个思想:市场参与者的相互作用与信息传播的扭曲阻止了个人投资者在竞争的资本市场上获得既定收益。该文章中一些重要的论点是基于法码教授自身的研究的。包括他的1965年在商务杂志上发表的著名的论文《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在这篇文章中他以有效市场假说下的价格走势的随机游走模型为基础提出了强制性的统计证据。该文在证明有效市场假说的有效性以及其潜在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被大量文献索引。  21年后,即1991年,法玛教授在金融杂志第50年年庆时又发表了与该文相关的一系列的后续研究成果,在其中他评价了索引其文章的文献及自己相关的研究。  关于EMH的实证研究工作分为3类:弱势检验(Weak-form tests)、半强势检验(Semi-strong-form-tests)、强势检验(Strong-form tests),之所以作这样的划分,是为了说明在任何信息层次上不支持市场有效的假设。这种分类最早由Roberts在1967年5月提出,后由法玛教授推广。强势检验研究的对象是专业投资者或内幕人士的收益率。专业投资者有能力资助对一个公司、一个行业甚至一个经济的长期研究-经济学中称之为基本分析。如果能发现某一投资者具有重复的超越表现,则表明它具有预测能力。而他的研究成果,即所掌握的信息也就没有为市场价格所吸收。对内幕交易的研究,现已成为金融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法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编辑]与米勒合作著作  1970年代,法玛教授所写的两部著作在金融学领域形成自己独立的学科进程中发挥了持久的影响力。1972年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同是芝加哥大学的默顿·米勒教授合著的《财务理论》以及1976年所著的《基础财务学》成为理财学发展的里程碑,并在世界各大学广为流传,标志着西方财务管理理论已经发展成熟。  理财学曾经作为经济学系课程中必需的一部分,这种课程基于与更多的传统领域的自然重叠, 如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经济分析。法玛教授在将现代理财学与传统的经济学科领域相融合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他于1980年在有声望的货币经济杂志发表的《banking in the theory of finance》中提出了在经济学科中广泛运用的著名的传统货币单元与银行业概念以及金融市场中证券价格的现代理财学概念和风险认识。  [编辑]法玛教授在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的学术研究成果  法玛教授在投资组合与资产定价方面写了大量论文,重要者如下:  (一)理论研究:  1、“股票市场价格随机游走”,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研究生院论文选集系列  2、“现金平衡与简单动力投资问题的对策”(with Gray Eppen),商业杂志,1968年1月  3、“风险、回报与一般均衡:一些澄清注释”,金融杂志,1968年3月  4、“风险与养老基金投资策略成就评估”,银行管理协会刊物,1968年  5、“适当成本下的现金平衡与简单动力投资组合问题”,国际经济评论,1969年6月  6、“跨期消费-投资决策”,美国经济评论,1970年3月  7、“有效资本市场:理论与实证研究回顾”,金融杂志,1970年5月  8、风“险、回报与均衡”,政治经济学杂志,1971年1-2月  9、“信息与资本市场”,商业杂志,1971年7月  10、“市场模型与二参数模型的注释”,金融杂志,1973年12月  11、“现金、有价证券与兑换交易”,美国经济评论,1979年9月  12、“有效市场Ⅱ”,金融杂志,1991年11月  13、“不同回报与资产贡献”,金融分析杂志,1992年5月  14、“市场效率,长期回报与行为金融学”,金融经济杂志,1998年9月  15、“多因素投资组合效率与多因素资产定价”,金融与定量分析杂志,,1996年12月  (二)实证研究:  1、“股票市场价格走势”,商业杂志,1965年1月  2、“纽约股票交易的明天”,商业杂志,1965年7月  3、“过虑原则与股票市场交易利润”,(with Marshall Blume),商业杂志,1966年1月  4、“新信息下对股票价格的调整”,国际经济评论,(with LFisher,MJensen and RRoll),1969年2月  5、“风险、回报与均衡:实证检验”,(with JMacbeth),政治经济学杂志,1973年5-6月  6、“跨期二参数模型的证明”,(with JMacbeth),金融经济杂志,1974年3月  7、“短期市场中的长期增长”,(with JMacbeth),金融杂志,1974年6月  8、“在通货膨胀预期下的短期利率”,美国经济评论,1975年6月  9、“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国家债券的期望回报”,政治经济学杂志,1976年6月  10、“人力资本与资本市场均衡”,(with GWilliam Schwert),金融经济杂志,1977年1月  11、“资产回报与通货膨胀”,(with GWilliam Schwert),商业杂志,1979年11月  12、“通货膨胀、利息与相对价格”,(with GWilliam Schwert),商业杂志,1979年4月  13、“股票回购,真实业绩,通货膨胀与货币”,美国经济评论,1981年9月  14、“期间结构的信息”,金融经济杂志,1984年12月  15、“预期与现金兑换率”,货币经济杂志,1984年11月  16、“股票价格永久与暂时组成部分”,(with Kenneth RFrench)政治经济学杂志,1988年4月  17、“股利收益与期望股票回报”,(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经济杂志,1988年8月  18、“商业环境与股票、债券的期望回报”,(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经济杂志,1989年11月。  19、“利率、通货膨胀与真实回报的期间结构预期”,货币经济杂志,1990年1月  20、“股票回报,期望回报与真实业绩”,金融杂志,1990年9月  21、“期望的股票收益的交叉选择”,(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杂志,1992年6月  22、“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与纳斯达克股票风险与收益的区别”,(with Kenneth RFrench,David GBooth,and Rex Sinquefield)金融分析杂志,1993年1月2日  23、“股票与债券收益中的一般风险因素”,(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经济杂志,1993年2月  24、“资产价格异常的多因素解释”,(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杂志,1996年3月  25、“工业权益成本,金融经济杂志”,1997年2月  26、“价值与增长:国际证明”,(with Kenneth RFrench),1999年12月  27、“特征值、协方差与平均报酬”:1929-1997,金融杂志,2000年2月  28、“权益风险报酬”,(with Kenneth RFrench),金融杂志,2002年4月。  [编辑]法玛教授在其他领域的卓越贡献  在公司理论方面,法玛在1970年代末提出“经理市场竞争”作为激励机制的开创性想法。法玛认为,即使没有企业内部的激励,经理们出于今后职业前途的考虑,以及迫于外部市场的压力,也会同样努力工作。目前,经理的职业生涯考虑和经理市场竞争这一课题,已成为公司理论的热门课题。  法玛教授的另一个收获颇丰且令人鼓舞的研究领域是将财务概念与方法应用到国外兑换市场的研究中,他1984年在货币经济杂志上发表的题为《预期与现金兑换率》的论文,已经在大量文献中成为了一个基准,这些文献旨在实证验证在国外兑换市场中风险溢价的存在及动态特征。法玛教授在该文中的证明在专业领域内被称为法玛证明(Fama Proof),已经成为跨国经济学、商业学与财务学领域重要的学术资源,并且成为世界范围内应用经济分析与财务经济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法玛教授已经在股票回报的预测领域以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90年代初,法马与麻省理工学院的肯尼斯·弗伦奇(Kenneth French)教授合著的一系列论文中,他已经检验了几种可选择的财务数据能够提高股票回报与经济活动的预测度。他们的文章在宏观经济层面上检验这些数据,同时又在公司水平上检验,例如股利的产生;又在股票回报与商业波动中检验他们的相互关系。在股票回报的预测领域以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除了考虑股票价格相对指数的波动外,他们还考虑了公司的规模以及市净率分类等因素,构建了包含市场因子、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的三因素模型。  他们经过长期验证,证明了三因素模型可以解释绝大部分的美国股票异常收益率现象。在其他市场也发现了类似的实证证据,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股票市场。三因素模型的提出的确解释了CAPM模型不能解释的“异常”问题;三因素模型还可用来测度基金的业绩,以考察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  一系列文章中题为《股票回报的交叉选择》的论文,使得法马和弗兰士获得了《金融》杂志1992年度的布雷顿最优论文奖。  另外,法玛教授在经济学的其它领域中也是多产的,他写了许多有影响力的论文,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于1980年在政治经济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代理问题与公司理论》的文章中已经在公司引介代理与动机问题的微观经济理论方面写上了重要的一笔。在与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教授合著的论文中已经测验了与业主和公司管理层相关的法律争议,利润的剩余要求权与公司可选择的组织结构。这些论文包括《业主的分离与控制》、《代理问题与剩余要求权》,这两篇文章都于1983年发表于《法律与经济》杂志。1991年他在劳动经济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在劳动合同中激励工资问题的论文,即《劳动合同中时间,薪水与激励性工资》在劳动经济学领域引起了较大反响。  总的来讲,在经济学的发展,金融学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进程中,法玛教授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所带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将极大地激发我们和以后各代的学术研究的积极性。

这一长串代码的话,一般人如果不仔细看的话,都很看不清楚。

思睿厦大考研为你解区域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 金融学 西方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金融(专业学位) 应用统计(专业学位) 学长16羣就业还不错的毕竟是厦门大学,WISE聘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邹至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1985年Clark奖获得者Jerry Hausman,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一流期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主编萧政,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学教授、198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Lawrence Klein,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一流期刊Econometric Theory主编Peter Phillips等享誉国际的学者任学术顾问。

一般情况下的话,关于这个的具体意思。可以直接就从从官方进行一下查询询

劳动经济研究杂志

说法错误。劳动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并依照认识客观事物的一般规律,从劳动力市场现象的普遍联系中,概括和归纳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1)实证研究方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 在、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学问。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人力资本投资、失业、收入分配等。劳动经济学的意义:1、劳动经济学不仅对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其研究问题涉及到最为复杂的经济现象,因而在研究方法上常有创新之举,推动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进步和完善。2、劳动经济学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3、在西方工业化社会,对劳动就业问题的关注,首先是由于工业化生产所导致的劳动分工,以及劳动力市场运行失调所引起的失业问题。因此,劳动经济学最初的发展是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而引起的。

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是一门研究(劳动的人)的学问。供参考。

劳动经济学杂志投稿

ISBN:750455456作者:王守志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定价:19页数:1出版日期:2006-2-1版次:1开本:32开包装:平装

这一长串代码的话,一般人如果不仔细看的话,都很看不清楚。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各自影响因素以及相互作用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劳动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就业、工资

这个意思我建议你会下载英文翻译器,可以通过英文翻译机里面下载这个软件之后通过这个英文就可以直接选择翻译了。

  • 索引序列
  • 劳动经济杂志
  •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杂志
  • 劳动经济学杂志
  • 劳动经济研究杂志
  • 劳动经济学杂志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