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高原气象审稿周期

高原气象审稿周期

发布时间:

高原气象审稿周期

1975年5月—1978年2月 上山下乡期间在甘肃省通渭县黑燕山学校任小学、初中、高中教师。主要讲授小学语文、中学术学等。1982年1月—1985年12月 先后在兰州气象学校、甘肃省气象局干训班任助教。主要讲授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等。1986年1月—1997年11月 在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先后任工程师、副研究员;干旱气候研究室主任、所总工程师。1997年12月—1998年12月 在甘肃省气候资料中心,任副研究员、中心主任。1999年1月—2000年12月 在兰州中心气象台,任研究员、第一副台长 ,局技术委员会委员,台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天气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科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升级中国气象局级评审员。2001年1月—2007年4月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研究室,任所创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高原气象》副主编;研究室副主任、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室党支部书记;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气象学会理事、天气气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4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高原气象》常务编委,《大气科学》、《气候与环境研究》、《气候变化研究进展》、《冰川冻土》、《水科学进展》、《中国沙漠》、《气象》等学术刊物的审稿专家;2007年起任中国气象学会第26届理事会高原气象、干旱气象、副热带气象、水文气象等4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 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 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 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 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 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 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 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 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 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 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 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 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 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 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 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 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43米,高程测量精度±21米,峰顶冰雪深度50 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7 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 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 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 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 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 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 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 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 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 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 《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 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 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 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1%,丙烯选择性0%,低碳烯烃(乙烯、丙 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 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 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0GHz,实测性能超过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 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 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 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 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 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 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 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 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 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 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 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 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 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 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

共发表论文283篇,其中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Atmospheric Environment》、《Chemosphere》、《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气象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大气科学》、《中国环境科学》、《中山大学学报》、《高原气象》、《应用气象学报》、《环境化学》、《热带气象学报》、《环境科学与技术》等国际SCI、国家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32篇,被SCI、EI收录62篇;第一作者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9本。担任《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ic Environment》、《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Atmospheric Research》、《Journal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Particuology》、《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科学通报》、《中国科学D》、《地理学报》、《气象学报》、《环境科学学报》、《大气科学》、《中国环境科学》、《海洋学报》、《高原气象》、《环境科学》、《自然科学进展》、《中山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应用气象学报》、《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报》、《热带气象学报》、《地理科学》、《环境科学与技术》、《气候与环境研究》、《气象》、《南京气象学院学报》、《大气科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河北科技大学学报》、《气象科技》、《气候变化研究进展》、《气象与环境学报》、《热带海洋学报》等学术刊物审稿人。2013-2014年3次受台湾气胶学会、台湾环保署、台湾环境监测学会邀请做特邀报告(全部费用由台湾负责)。

高原气象审稿速度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是被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且是CSSCD。

气象审稿周期

气象与环境科学与环境科学》旨在促进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及生态与环境科学的繁荣,发挥其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及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为气象、农业、环保、水利、林业、民航等部门及相关高校搭建一个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主管主办: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省气象局快捷分类:环境气象学 基础科学出版发行:河南  季刊  A4期刊刊号:1673-7148, 1673-7148创刊时间:1978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上海环境科学《上海环境科学》创办于1982年,是由上海市环境保护局主管、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环境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 《上海环境科学》办刊宗旨:宣传党和国家的环境方针、政策、法规,报道上海环境质量现状主管主办: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快捷分类:环境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上海  双月刊  A4期刊刊号:1000-3975, 31-1322/X创刊时间:1982审稿时间:3-6个月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重庆环境科学《重庆环境科学》创刊于1979年,已连续出版了25卷150期。经过20多年辛勤耕耘,本刊质量不断提高,已成为在全国享有良好声誉的优秀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并于2000年荣获“第一届环境保护期刊评比一等奖”。 《重主管主办: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快捷分类:环境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工程科技I出版发行:重庆  月刊  A4期刊刊号:1001-2141, 50-1117/X创刊时间:1979审稿时间:1-3个月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都很难,英文版更难

1、负责辖区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各类气象活动的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负责发布临近短时、短期天气预报,制作发布公众天气预报,向政府提供气象决策服务,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组织管理辖区内防雷减灾工作。依法对新建(构)筑物防雷设计进行审核;依法对辖区内防雷设施进行周期检测(验收);对从事防雷产品生产、销售及从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资质认定和监督管理;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统计和鉴定工作。 3、组织管理辖区内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负责辖区内灌充施放升空气球或系留气球的安全管理。 4、负责辖区内农业气象技术推广的管理。组织对气候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提出利用、保护气候资源和推广应用气候资源区划成果的建议;负责对本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气象资料的审查核准。 5、负责监督、检查有关气象法规的实施,对违反气象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承担有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6、承担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它事项。

有关天气的一切。以天气预报、气候预测、人工影响天气、干旱监测与预报、雷电防御、农业气象等服务项目为主要工作。具体分布到下的话,是对一些仪器的观察、操作、记录数据等。

高原气象投稿

大气科学专业好

如果是小论文可以投到《气象知识》去

你可以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院投稿,这个是专门搞气象的专业,有许多资深的教授,应该会对你有所帮助。

《气象知识》、《气象科技》、《高原气象》、《气象》、《大气科学》等方面的专业书刊都可以!

高原气象期刊

(一)基本要求来稿要求题材新颖、内容真实、论点明确、层次清楚、数据可靠、文句通顺。文章一般不超过5000字。同时推荐大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投稿。(二)文题文题要准确简明地反映文章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题下。(三)作者与单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不超过3个。第一作者须附简介,包括工作单位、地址、邮编、年龄、性别、民族、学历、职称、职务;其它作者附作者单位、地址和邮编。(四)摘要和关键词所有论文均要求有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摘要用第三人称撰写,分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四部分,完整准确概括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以15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一般3~6个。(五)标题层次一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二级标题用“(一)、(二)、……”来标识,三级标题用“”来标识,四级标题用“(1)、(2)”来标识。一般不宜超过4层。标题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级标题末尾均不加标点。(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文稿必须使用法定的计量单位符号。(七)参考文献限为作者亲自阅读、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只选主要的列入,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按其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文末,并依次将各编号外加方括号置于文中引用处的右上角。书写格式为:作者文题刊名年份;年(期):起始页网上参考材料序号作者文题网址(至子--栏目)上传年月。

大气科学进展是SCI收录期刊,国内大气科学领域时最好的,其他的气象学报与大气科学差不多,好于另外两个。版面费是都要收的,但是如果没有资助的话可以申请减免,能不能成就看运气了~

傅良, 效存德, 卞林根, 等 南极东部高原夏季大气垂直结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299-306, doi: 7522/1000- 段玮, 段旭, 徐开, 等 从水汽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南侧高空探测布局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07-317, doi: 7522/1000- 万超, 范广洲, 华维, 等 青藏高原夏季风和南海夏季风低频振荡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18-326, doi: 7522/1000- 解承莹, 李敏姣, 张雪芹, 等 青藏高原南缘关键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高原降水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27-337, doi: 7522/1000- 余忠水, 唐叔乙, 云丹尼玛 1971-2010年雅鲁藏布江中游气候生长期变化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38-346, doi: 7522/1000- 邵鹏程, 李栋梁, 王春学 近50年黄河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与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47-356, doi: 7522/1000- 杜正静, 何玉龙, 熊方, 等 滇黔准静止锋诱发贵州春季暴雨的锋生机制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57-367, doi: 7522/1000- 张昕, 高守亭, 王瑾 2008年1月贵州冻雨的数值模拟和层结结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68-377, doi: 7522/1000- 刘燕飞, 隆霄, 王晖 陕西中西部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78-388, doi: 7522/1000- 石春娥, 李耀孙, 杨军, 等 MM5和WRF对中国东部地区冬季边界层模拟效果比较[J] 高原气象, 2015, 34(2): 389-400, doi: 7522/1000- 庆涛, 沈新勇, 黄文彦, 等 2011年梅汛期一次暴雨过程的对流涡度矢量方程诊断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01-412, doi: 7522/1000- 李艳, 成培培, 路屹雄, 等 典型复杂地形风能预报的精细化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13-425, doi: 7522/1000- 曹渐华, 刘熙明, 李国平, 等 鄱阳湖地区湖陆风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26-435, doi: 7522/1000- 史恒斌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与中高纬波列结构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36-443, doi: 7522/1000- 张蓬勃, 姜有山, 刘蕾, 等 1971-2011年江苏持续干旱过程的对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44-454, doi: 7522/1000- 贾宏元, 程彦杰, 周翠芳 近52年宁夏冬季极端寒冷事件的演变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55-462, doi: 7522/1000- 何晓凤, 周荣卫, 申彦波, 等 基于WRF模式的太阳辐射预报初步试验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63-469, doi: 7522/1000- 申彦波, 常蕊, 杜江, 等 吐鲁番地区可利用太阳能资源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70-477, doi: 7522/1000- 程国生, 苍中亚, 杜亚军, 等 江淮梅雨长期变化对太阳活动因子的响应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78-485, doi: 7522/1000- 郝立生, 向亮, 周须文 华北平原夏季降水准双周振荡与低频环流演变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86-493, doi: 7522/1000- 尚华明, 魏文寿, 袁玉江, 等 利用树轮宽度重建准噶尔盆地西南缘降水日数[J] 高原气象, 2015, 34(2): 494-502, doi: 7522/1000- 李桑, 龚道溢 1980-2010年中国南方雷暴频次的统计特征及其变化[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03-514, doi: 7522/1000- 鲍媛媛, 康志明, 李伦, 等 2009年早春南方地区一次高架雷暴天气过程的机理分析[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15-525, doi: 7522/1000- 周芯玉, 廖菲, 孙广凤 广州两次暴雨期间风廓线雷达观测的低空风场特征[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26-533, doi: 7522/1000- 郭凤霞, 王昊亮, 孙京, 等 积云模式下三维闪电分形结构的数值模拟[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34-545, doi: 7522/1000- 杨丽丽, 杨毅, 张廷龙, 等 基于双多普勒雷达及闪电资料分析一次强降水过程[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46-555, doi: 7522/1000- 勾亚彬, 刘黎平, 李瑞义, 等 基于雷达回波概率特征的雷达部分遮挡区域识别算法[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56-567, doi: 7522/1000- 董德保, 张统明, 翁宁泉, 等 基于模糊逻辑的风廓线雷达功率谱数据质量控制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68-574, doi: 7522/1000- 王坚红, 黄维, 王群, 等 雷达回波预测极端暴雨概率方法构建原理与应用研究[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75-585, doi: 7522/1000- 徐芬, 杨吉, 夏文梅, 等 雷达强度数据中的阵风锋特征统计和自动识别[J] 高原气象, 2015, 34(2): 586-595, doi: 7522/1000-备注:以上为2015年第2期目录

  • 索引序列
  • 高原气象审稿周期
  • 高原气象审稿速度
  • 气象审稿周期
  • 高原气象投稿
  • 高原气象期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