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发布时间: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武夷学院代码是1039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武夷学院(Wuyi-University),简称“武院”,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更名南平师范学院(本科);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改为现名;2018年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发展历史1958年8月12日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规划用地3000亩,10月,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址开始兴建。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24人、外聘教师203人,折合教师总数为5人,生师比为5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7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9%;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1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3%;具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7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6%。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福建教学名师1人。教学成果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含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茶学、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物流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5个,校级特色专业13个,校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重点课程50门。人才培养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科研条件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科研成果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11月官网显示,武夷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47万册,报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10万册,电子期刊4000万篇,学位论文459万册,音频频资料45214小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拥有70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服务,网络资源24小时在线服务。学校代码查询方法:一、《报考指南》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二、《招生计划》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三、官网查询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国内心理学期刊排名1、心理学报《心理学报》(ActaPsychologicaSinica),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主要发表我国心理学家最新、最高水平的心理学科技论文。现任主编为陈永明研究员,曹日昌、潘菽、徐联仓、匡培梓、林仲贤曾任该刊主编。《心理学报》1956年创刊,1966年因“文革”而停刊,1979年复刊,至2000年共出版32卷122期。从2001年起改为双月刊。1989年以前,《心理学报》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1989年以后由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主办;1995年以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成为《心理学报》的协办单位。《心理学报》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作为反映我国心理学研究水平的主要窗口,《心理学报》不仅在中国心理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该刊的文章摘要被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Database)所收录。2、心理科学《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Science),双月刊,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协办的综合性心理学学术期刊。该刊是国务院学位办审定的核心期刊。《心理科学》全面反映心理学各个分支的成果,论文涉及心理学各个领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建设和实验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应用研究的重视,特别是心理学教学的研究。为适应心理学发展的需要,在保证论文质量的前提下,特设专栏刊登一定数量的中、短篇论文,形成该刊的特色之一。《心理科学》被国内多家权威检索机构收录,并收入于美国心理学会主办的《心理学文摘》(PsychologicalAbstracts)和心理科学数据库(PsycINFODatabase),在心理学界和相关学界享有声誉。3、心理科学进展《心理科学进展》(AdvancesinPsychologicalScience),原名《心理学动态》,2002年改为现名,季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主要发表能够反映国内外心理学各领域研究新进展、新动向、新成果的理论性和综述性论文。1983年创刊。现任主编为杨玉芳研究员,徐联仓、匡培梓、张侃曾任该刊主编。至2000年,《心理科学进展》共出版62期。该刊是中国科学文

狂生 辽阳军 张贡士 孙必振 元宝 龙(17) 砚石(18) 武夷大鼠 张不量 牧竖 富翁  王司马

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代码是10389,福建农林大学创建于1936年,是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基础上建立。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学院介绍福建农林大学,简称“农林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57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亩,教学林场5万亩。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多人,专任教师170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万人计划人才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学科建设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植物病理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7个):森林培育。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1个):植物保护、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公共管理、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教学建设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共有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61门,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13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林学、蜂学、农学、动物医学、园林。省级特色专业:园艺、生物技术、车辆工程、农村区域发展、木材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对外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与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北威尔士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澳大利亚莫纳西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圣玛丽大学、新斯科舍农学院、泰国甲色沙特大学、马来西亚农业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结成为友好学校。学校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生态学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甘蔗》、《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林业经济问题》、《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科研成果2010年,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2011年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在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2项,其中包括糖料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覆盖福建省73个县区和全国32个省市370个县区。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科研机构截至2022年3月,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12月31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90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31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外文数据库28个),形成了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相结合的资源体系。图书馆围绕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学科服务组工作,开展成员馆高校WOS发文分析、ESI学科分析和专利竞争力分析等分析评价工作,自建福建农林大学学术论文“高被引潜力”检索系统。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

不想回答了 伤自尊了

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代码是10389,福建农林大学创建于1936年,是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基础上建立。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学院介绍福建农林大学,简称“农林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57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亩,教学林场5万亩。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多人,专任教师170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万人计划人才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学科建设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植物病理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7个):森林培育。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1个):植物保护、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公共管理、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教学建设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共有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61门,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13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林学、蜂学、农学、动物医学、园林。省级特色专业:园艺、生物技术、车辆工程、农村区域发展、木材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对外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与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北威尔士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澳大利亚莫纳西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圣玛丽大学、新斯科舍农学院、泰国甲色沙特大学、马来西亚农业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结成为友好学校。学校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生态学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甘蔗》、《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林业经济问题》、《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科研成果2010年,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2011年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在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2项,其中包括糖料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覆盖福建省73个县区和全国32个省市370个县区。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科研机构截至2022年3月,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12月31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90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31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外文数据库28个),形成了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相结合的资源体系。图书馆围绕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学科服务组工作,开展成员馆高校WOS发文分析、ESI学科分析和专利竞争力分析等分析评价工作,自建福建农林大学学术论文“高被引潜力”检索系统。

非法的。CNxx_xxxx的代号有一个范围,除此之外都是非法出版物。前两位的数字不能大于65,后四位的含义是:报刊类0001——0999,期刊类是1000——5999。因此,该期刊是非法的。如果想发表文章又没有门路,可以和联系,我这里有多种适合教育类的期刊和报刊。另外,你可以登陆"中国期刊网"()查询 。请参考下面的内容:关于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泉州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泉教职改〔2004〕8号关于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各县(区、市)教育局职改办,市直各学校: 2003年以来,我市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盗版印刷CN刊物、假冒CN刊号等类型的非法出版物,以及未经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为此,我局于2004年3月10日发出《关于盗版和非正式出版CN刊物论文处理意见的通知》(泉教职改〔2004〕2号)的文件通知,但由于非法刊物给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的评审工作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广大教师反响强烈,分别通过来电来信举报等形式反映情况。为了使评审工作能够健康、顺利地进行,维护评审工作的严肃性,经向新闻出版部门和有关单位查实,以及在"中国期刊网"()查询有关刊物的论文目录,现就调查结果及对发表在其上的论文处理意见作如下通知,请遵照执行。 一、经浙江教育学院《教学月刊》杂志社调查与证实,我市提供的《教学月刊》(CN33-1279/G4)2003年8A和8B综合版等2本期刊样本并非他们出版,由此认定此2本期刊为盗版的非法出版物。 二、经广西教育学院调查与证实,我市提供的《中学文科》(CN45-1280/G4)2003年5·6月号合刊、《中学理科》(CN45-1279/G4)2003年5月号、《小学教学参考》(CN45-1233/G4)2003年5·6月号合刊等3本期刊样本并非他们出版,由此认定此3本期刊为盗版的非法出版物。 三、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复函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认定《改革与创新》(CN35-0053)、《中华教育与教学杂志》(CN03-4383/HK)、《当代教育杂志》(CN(HK)NR4064/190/01)、《中国教学纵横杂志》(CN(HK)NR4159/87/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CN(H)39-7869/G)、《中国现代教育杂志》(CN35-3917HK/G)、《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CN18-4258/H)等7种刊物为非法出版物,且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当代素质教育》(CN03-3313/G·HK)、《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CN03-3569/G·HK)等2种刊物为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且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 四、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复函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证实《航空教育》(CN11-2548/G)、《教育教学研究》(CN11-1038/F)未在该局登记,它们的国内统一刊号完全错误,系非法出版物。 另据我们核实刊物,《教育教学研究论丛》(CN11-1038/F)与《教育教学研究》(CN11-1038/F)系同一刊物。 五、经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查实,并在其网站上作特别提示(_bz_asp),由此认定与其特别提示内同名同号的刊物为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刊物及其刊号详见附件。另据我们核实刊物,《教育导刊》(CN23-1340/GD)与《教育新导向》(CN23-1340/GD)系同一刊物。 六、在选送我市评审论文的刊物中,发现《现代教育科学》(CN22-1339、CN22-1173)、《现代中小学教育》(CN22-1096/G4)、《继续教育研究》(CN23-1470/G4)、《引进与咨询》(CN35-1076/F)(素质教育论坛专辑)、《学会》(CN35-1127/G3)(中小学教师论文版本)、《武夷科学》(CN35-1104/Q)(季刊,中小学教师论文版本)等刊物内含有大量我省或我市教师论文,经"中国期刊网"查询论文目录,与其正式刊物目录完全不一致,并且刊物上没有标注"增刊"字样,也没有出具国家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出版许可证,由此认定这些版本的刊物为非国内正式出版物。 七、本文所列的刊物或刊物版本,均为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发表在其上的论文不予认可,允许参评对象更换符合我市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要求的论文。论文发表的截止时间可放宽至2004年3月。八、由于受到非法出版物和非国内正式出版物的影响,我市2003年中学教师中级职务和中学高级职务评审还未结束。中学教师中级职务和中学高级职务更换论文的截止时间为2004年4月25日。 九、发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的论文,经专家鉴定结果为不符合我市评审要求的(即论文质量不符合要求),论文不予更换。 十、从2004年度起,送审代表作发表在非法出版物或非国内正式出版物,一律不予认可,且不能更换。 附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泉州市教育局职称改革领导小组二○○四年四月十九日主题词: 非法出版物 调查结果 论文 处理意见 抄送:福建省教育厅职改办,泉州市职改办,存档(二)。 泉州市教育局办公室 2004年4月19日印发 附件: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特别提示的非法刊物及其刊号 名称 刊号 名称 号教育界 CN79-1229/Z 中国教育研究与实践 CN-HK-4311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 CN-1035R 中国教育教学研究杂志 CN18-4258/HCN26-1035/I4 CN35-1239HK/GCN26-1035R CN-4258/H亚洲教育 CN(HK)NR4251/02 教育科技探索与实践 CN(HK)-NR4352/46/03CN(HK)4251/171/02中国现代教育论坛 CN39-7859HK/G 中国教育(高教版) CNNR37-02中国新教育 CN(HK)NR4332/56/03 当代教师 CN(HK)25/11/03教育科研论坛 CNNR 183/03 教育新发展 CN(HK)NR 184/02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 CNH39-7869/G 中国当代教育研究 CN38-3150HK/GCN(H)39-7869/G CN03-1202CN03-1202/GCN03-1202/HK中国科学教育研究杂志 CN38-3153HK/G 教育新导向 CN23-1340/GD中国当代教育杂志 CN(HK)NR4069/194/01 当代素质教育 CN03-3313/G教育管理与科研 CN142-03/G4 教学理论与方法 CN23-1240/N中华素质教育杂志 CN(HK)67-4359/R 中华创新教育 CN98-4362/G4CN98-4359/G4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 CN(HK)NR4180/105/02 中国教育理论杂志 CN(HK)NR4137/53/02中国教育研究 CN39-7848/G4 当代南方教育论坛 CN35-1515HK/GCNHK0315 CN35-1515HK/GJCN43-8319H/GCN98-0315/G4CN98-0315/R中国教育与经济论坛 CN43-8861/R 教育纵横 CN(HK)NR 4540/264/03CN43-8816/R中国现代教育研究 CN56-082HK 中国教育改革与研究杂志 CN(H)39-7869/GCN65-082HK CNH39-7869/G中国教育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 中国创新教育 CN(HK)NR3327/003/01当代教育 CN(HK)NR 4064/190/01 中国教育家杂志 CN44-1406/QCN11-4525/N中华百年教育 CN98-1031/G4 今日教育 CN(HK)NR4263/186/02CN(HK)4263/186/02中国教育与教学杂志 CN54-9887/HK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CN18-4258/HCN13-4412/H中华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杂志 CN16-1690/NR 中国教学纵横杂志 CN(HK)NR4159/87/02中国现代教育教学杂志 CN03-0173/G 中华现代全科 CN29-3227/R中国人文科学研究 CN03-1204 中国研究生杂志 CN03-1029/HK中国图书馆学 CN1073-168

山东农业大学好啊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有专业人士站岗看守。二十世纪30年代当地政府曾派兵把守,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仍雇佣一农户长年看管。自从2000年武夷山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成功后,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就被《福建省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列为重点保护对象。2003年,武夷山市政府向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为现有六株(有两株为无性繁植所生)大红袍母株投保一亿元人民币产品责任保险。武夷山决定2006年起,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特别管护:停止采摘大红袍母树茶叶,确保其良好生长;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对大红袍母树实行科学管理,并建立详细的管护档案;严格保护“大红袍”茶叶母树周边的生态环境。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景区的大红袍母树有三棵六株,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根据联合国批准的《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大红袍母树作为古树名木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武夷山母树大红袍没有武警站岗。在大红袍母树脚下的茶寮的工作人员看护着大红袍,况且,在大红袍还有监控视频。总之,大红袍有人看护,也没那么神秘。

福建农林大学的学校代码是10389,福建农林大学创建于1936年,是在福建协和大学农科和福建省立农学院基础上建立。1952年,原厦门大学农学院和福州大学农学院合并成立福建农学院。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和原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新的福建农林大学。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教育部为高校编排的代码有5位(此代码全国通用),此代码一般作填报高考和考研志愿用,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省份代码也不一样。学院介绍福建农林大学,简称“农林大”,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由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福建省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是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3所高水平大学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成员高校。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5700余亩,另有科教基地1200亩,教学林场5万亩。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3000多人,专任教师1700多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万人计划人才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支、教育部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创新团队2支和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2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创新团队1支,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基地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学科建设学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第二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重点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植物病理学。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作物遗传育种。农业部重点学科(2个):植物病理学、作物遗传育种。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7个):森林培育。福建省省级重点学科(21个):植物保护、作物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畜牧学、兽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工程、公共管理、统计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工商管理。福建省特色重点学科(9个):林学、园艺学、农林经济管理、林业工程、生物学、生态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教学建设截至2014年10月,学校共有国家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61门,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13支,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和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6个,教育部和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和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个,国家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生物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植物保护、林学、蜂学、农学、动物医学、园林。省级特色专业:园艺、生物技术、车辆工程、农村区域发展、木材科学与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对外交流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比利时、泰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还与美国加州大学、耶鲁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英国北威尔士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里大学、澳大利亚莫纳西大学、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圣玛丽大学、新斯科舍农学院、泰国甲色沙特大学、马来西亚农业大学以及台湾大学等结成为友好学校。学校与加拿大戴尔豪西大学农学院联合举办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2个本科专业教育项目,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联合举办生态学本科专业教育项目。学校的学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还编辑出版了《甘蔗》、《武夷科学》、《华东昆虫学报》、《林业经济问题》、《高教理论与实践》等刊物。科研成果2010年,学校主持完成的“细菌农药新资源及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究”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有14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2项进入一等奖答辩。鉴定(评审)科研成果46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2011年学校主持完成的“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持续控制关键技术”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有15项成果进入福建省科技奖奖励公示,其中8项进入二等奖以上答辩;4项成果获省第九届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1项、二等2项、三等1项。鉴定(评审)科研成果35项,通过省级审定植物新品种4个、认定植物新品种4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2个。截至2016年11月,学校在全球率先破译小菜蛾基因组、菠萝基因组、香荚兰基因组,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三大奖32项,其中包括糖料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建有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服务覆盖福建省73个县区和全国32个省市370个县区。2013年1月11日下午,由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尤民生主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完成、英国剑桥大学等多家单位参与的小菜蛾基因组研究成果——“小菜蛾杂合基因组揭示昆虫的植食性和解毒能力”于2013年1月13日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自然·遗传学》上发表。福建农林大学小菜蛾基因组的破译,宣告世界上首个鳞翅目昆虫原始类型基因组的完成,同时也是第一个世界性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组的完成。科研机构截至2022年3月,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部共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1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馆藏资源截至2020年12月31日,福建农林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含期刊装订本)90万册。拥有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331万余册。中外文数据库80个(外文数据库28个),形成了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相结合的资源体系。图书馆围绕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FULink)学科服务组工作,开展成员馆高校WOS发文分析、ESI学科分析和专利竞争力分析等分析评价工作,自建福建农林大学学术论文“高被引潜力”检索系统。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要求

(我认为是抄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为\"森林禁伐区\",一九八六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全国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因为她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原1050公顷范围内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种,国家保护植物35种;有高等动物2274种,昆虫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天目\"命名的动物48种,是名符其实的\"生物基因库\",被七十余所大中院校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有全国最高的57米的金钱松,整个老殿景区的树木均为30米以上的乔木;有古柳杉群,区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600余棵,仅柳杉就有400余棵,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积达4立方米;野生野杏、连香树、香果树,迎春木均为珍稀的古老种类,被称为\"活化石\"。丰富的森林生态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春至野花遍地香气袭人;夏到绿树成荫,清新凉爽;秋来翠竹红枫,金黄的银杏满山皆是;冬天则是玉树银花的优美景象。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为8℃,山麓禅源寺为8℃,特别是受地势小环境影响,禅源寺景区形成了冬暖夏凉小气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是避暑的\"清凉世界\"。天目山距临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处在黄山至杭州的黄金旅游线上,为东南沿海的绿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为宗教名山,北魏郦道元所注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建于元代的开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于清代的禅源寺占地40余亩,曾有斋堂500余间,僧侣10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韦陀道场。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乾隆及近代的郁达夫、徐悲鸿、胡适名人都到过天目山,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有接待床位1300余个,旅游车辆30余辆,成为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浙江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计财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保护科、科研所五个科室为副科级,定编人数48人。行政上由临安市人民政 府领导,业务隶属浙江省林业厅。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保护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2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生态旅游开发,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资金,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余年来,天目山人勤俭创业,甘于奉献,以保护为宗旨,加强保护力度,曾获林业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以科技为依托,不仅是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场所,也是学校教学实习重要基地。据统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的大中专院校70余所,每年有30余所的中小学来天目山举行各种科教活动。不仅生态资源保护较好,文化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天目书院,天目山诗书画院相继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局设立了旅游科,加强了旅游的管理,整个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事业逐步完善。正如诗人张学理的对联\"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所说,天目山管理局现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以护名山,爱名山为荣,立足高起点,确定高标准,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禅源寺景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投建,恢复天目山佛教胜 地禅源寺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二十一世纪的天目山将更加的辉煌。 ---------------------------------------------------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的最高地段,东经117度27分至51分、北纬27度33分至54分。总面积56527平方米,是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为3%。建立于1979年,被纳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武夷山不仅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自然风光著称,而且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成为“生物模式标本”产地。 气候特点 地处中亚热带,境内海拔1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4座,形成天然屏障,冬季可阻挡、削弱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夏季可抬升、截留东南海洋季风,形成中亚热带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雾日长,垂直变化显著。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5--18度,年平均降雨量为1486--215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8--84%,早霜10月份,终霜3月份,无霜期253--273天,平均雾日达120天,随海拔高度增加年日照数递增率为3小时/百米,年降水量递增率为44--54毫米/百米。 地质地貌 保护区位于武夷山脉地势最高区域。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是武夷山脉最高峰,也是中国东南大陆最高峰。区内地势高低悬殊,高山深谷纵横,在面积7平方米的小范围内,最高处达2158米,最低处仅300米,相差1800多米。区内出露最多的岩石是侏罗系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武夷山脉有数十个与山脊直交或斜交的垭口,它们或是古老的河谷,或是由断层隐落而成,是小股气流运行的通道。 植物种类 保存着2万多公顷原始类型的森林,有30类群系,100多个群落。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叶过渡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中山矮曲林、中山草甸、竹林等。 有近四千种植物。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有银杏、水松、南方铁杉、钟萼木、鹅掌楸、香果树、银钟树、观光木等19种。还有紫楠、香花木、武夷四照花以及武夷玉山竹、崇安唐竹等百数十种珍稀物种或武夷特有物种。这些珍稀植物在研究植物进化史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动物种类 野生猕猴群 自然保护区内已知脊椎动物有475种,其中哺乳纲8目23科31种,鸟纲18目47科73种,两栖纲2目10科35种,鱼纲4目12科4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9种,二级48种。 其中被列为国家保护对象的脊椎动物有华南虎(已多年未见出没)、猕猴、短尾猴、毛冠鹿、云豹、金猫、大灵猫、小灵猫、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鸳鸯、白鹇、草鹗、穿山甲、苏门羚等。崇安髭蟾(角怪)、丽棘蜥、竹鼠、蝾螈、大头平胸龟、长脚鼠耳蝠、短脚鼠耳蝠以及崇安地蚣、武夷湍蛙、三港雨蛙等数十种动物,是全国仅见于此的独有珍贵物种。全国昆虫有32个目,在这里已发现31个目,金斑喙凤蝶、宽尾凤蝶等属于珍稀种。蛇类已发现5科26属64种(其中毒蛇17种),占中国蛇类种数的1/3。 ----------------------------------------------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公顷,最低海拔高度1米 ,最高海拔高度 3米;有高等植物267科877属1863种,16个自然植被类型,兽类38种,爬行类20种,鸟类178种,蝶类85种,昆虫681种。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其中用于办公和科研的3100多平方米,设有实验室、图书馆、展览室、标本室、讲座室和接待室;职工住宅有1590多平方米。已建有珍奇观赏植物园鼎湖山珍稀濒危植物园、华南杜鹃园(山)、竹园,面积总计43公顷,种类合计158种;另有5个荫棚及繁殖棚,占地300多平方米,一个苗圃地占地7000多平方米。3个永久样地占地4公顷,进行生态研究观察。 翻开世界植被图,沿着北回归线由东往西,褐黄的标色不无遗憾地告诉你:这是令人触景生畏的回归沙漠带。越过茫茫沙漠或稀树草原,在位于北纬23°10′,东经112°34′的地方,你会惊喜地发现一片蓊蒙的绿洲,象一颗璀璨的翡翠,赫然镶嵌在这条北回归沙漠带的末端。这就是素有“沙漠带上的绿色宝库”之称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鼎湖山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境内,东距广州86km,南临西江3km,西离肇庆市中心18km,北与九坑相邻。这里群峰列峙,满目青翠,古木参天,鸟语花香;涓潺的溪流,高悬的飞瀑,浩瀚的林海,奇特多姿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的森林群落,丰富多彩的物种资源浑然交织在一起,使其成为物华天宝之地,并以“活的自然博物馆”誉满海内外。 地处热带北缘,亚热带南缘,温暖湿润的季风气侯,正是大自然对鼎湖山的 偏爱,这里保存并繁衍着众多的森林植被类型。群峰之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分布着沟谷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自然植被。前者属于热带植被类型,后者属于亚热带植被类型,而季风常绿阔叶林则属于热带和亚热带之间的过渡类型,为中国南亚热带所特有。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构成了一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序列和方向。此外,由水翁、蒲桃和鱼尾葵所组成的河岸林与沟谷雨林相连,呈一条弯曲的玉带与溪水交辉相映,状似一条走廊,惹人注目。在这众多的植被类型中,最能体现鼎湖山森林地域和景观特色的要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 鼎湖山的季风常绿阔叶林,迄今已有近400年的保存历史,它在种类组成、群落结构、生长发育和进化演替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规律,反映了本地带植被的最高生产力水平及其自然资源状况,是研究自然生态平衡的样板。季风常绿阔叶林外貌苍绿,林冠重叠稠密,群落层次结构复杂,一般可分为五层。其中,乔木可分为了三层,外加灌木和幼树、草本层。由锥栗、荷木等散生的阳性巨树所组成的乔木第一亚层,林冠层不连续,呈半球状。这些巨树高达30多米,3-4个人携手才能合围。高大挺拔的树干,粗糙的树皮以及逐显苍老的枝干和树梢,一方面表明它们在森林中唯我独尊,不可替代的长者地位,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它们经过数百年的沧桑风雨,即将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乔木第二亚层由黄果厚壳桂、厚壳桂等主要种类构成。它们树干挺直,树皮光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显示出奋勇争先的勃勃生机,假以时日,它们将取代上层的高大古树。从乔木第三亚层往下,伴随着丰富多彩的层间植物,种类组成复杂繁多,虽比不上热带森林物种的茂密富饶,但却反映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原始风貌。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鼎湖山地势轩昂,地形错落,最高峰鸡笼山海拔3m。两条由西北独自发 源的溪流,终年水花飞溅,流泉淙淙。在纵跨整个鼎湖山后于东南出口处合二为一,最终奔向西江。温暖、阴湿和静风,使庆云寺到半山亭一带,以及白云寺附近的山涧谷地上,分布着亚热带南部所特有的沟谷雨林。由凸脉榕、鱼尾葵、橄榄、肥荚红豆等组成的沟谷雨林,下与河岸林相接,上与季风常绿阔叶林相连。虽在群落合成特征上已不如真正的热带雨林,但群落外貌、结构和种类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你登高俯瞰,这两条溪流好象礼仪小姐所佩戴的绿色彩带,而其间生长着的沟谷雨林又恰似镶嵌在这条彩带上的绿石,把鼎湖山装扮得分外妖娆。 倘佯于古林绿海之中,品味“到此已无尘半点,上来更有碧千寻”的意境,令人心旷神怡。那离奇古怪,神秘玄妙的热带森林景观,会使你会味无穷,留连忘返。在那土壤浅薄的山坡上,雄伟壮观的板状根,形如板墙,又似昆鹏展翅,向四周延伸,牢固地支撑着仁面子、荔枝等参天大树,使之雄踞于林冠之首。那黑的、青的、黄的、红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藤蔓植物,有的圆粗如巨蟒,有的扁平如履带,有的则纤细如丝线,它们时而卧地而行,时而攀岩走壁,绕树而上;似秋千,似绳杆,腾空飞挂于大树之间,纵横交织于林冠之上,无所不在地显示它们魔高一丈的生存本领。植物种对生存空间的激烈争夺,使一些附生植物选择锥栗、荷木等大树苍老的枝干,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脆花兰、蜈蚣藤、狮子尾等在枝干上划地为营,将自己发达的根系深扎于树皮裂隙之间,巧取豪夺,繁衍生息。它们或攀附紧贴树干,或悬垂倒挂,风姿绰约,仪态万千,宛如空中花园一般。植物世界生存竞争最残忍的一幕应是绞杀现象,本来依靠动物和鸟类将种子携带到宿主枝丫和树皮裂缝后,才得以萌发生长的榕树,非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凭着自己垂吊而下的气根网,将宿主团团抱住并绞杀致死,进而占据宿主的位置,求其自身的发展。在水筒木、青果榕等桑科榕属植物,以及水东哥的树干上,出现了开花结果的奇特现象,鱼尾葵更是别出心裁地从茎干或叶柄处长出一个硕大的花序,似观音手中的魔鞭,倒挂干顶,成一景。其实老茎生花的植物多数为雌雄异株,将自己鲜艳的花朵显露于昆虫最易触及的位置,显示了植物对昆虫传粉的一种特殊适应。至此,你不得不惊叹自然界的博大精深。 鼎湖山遍地珍奇,满山宝藏。保护区1133ha范围内,生长着2500多种高等植物,约占广东植物总数的四分之一。1845种野生高等植物中,桫椤、紫荆木、土沉香等国家保护植物达22种,鼎湖冬青、鼎湖钓樟等华南特有种和模式产地种更是多达30种。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孑遗植物桫椤,逃过了第四纪冰川的浩劫,鼎湖山生存下来,虽野生数量已寥寥无几,但同门兄弟-黑桫椤却选择阴湿避风的地方安家落户,已成旺族。经过40年的保护和繁殖,一些珍稀濒危种类在鼎湖山已不再是孤家寡人,家丁不旺。格木已成群落,观光木、鸡毛松的后代早已融入植物大家庭中,随处可见其芳踪。而长叶竹柏则成了鼎湖山独特的行道树种,笑迎八方宾客。 四方物种,兼容并存,荟萃于此,将鼎湖山装点得花枝招展,充满生机。春天,油麻藤那圆粗的茎干上,则开出了一串串晶莹剔透,丰腴动人的禾雀花,那白的白里泛绿,那红的红中紫,似一群排列有序,振翅欲飞的禾雀。在林木稀疏的杜鹃山上,20多种华南杜鹃花竞相怒放,红色、白色、紫红色、粉红色,满山遍野,争春斗艳。初夏,锥栗、荷木盛花,一簇簇淡黄色的花球点缀在高低起伏,参差不齐的林冠上,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而引来成群的蜂飞蝶舞。秋冬季节,山杜英、天料木、山乌桕的叶子由绿变红,似一抹血色涌动在暗绿丛中。鱼尾葵的果实嫣红如玛瑙,俨然串串佛珠,倒悬在笔直挺拔的茎干上,耀眼夺目。红花油茶那鲜红硕大的果实,会使你仿佛走进了春华秋实的苹果园。而桂花那浓郁、沁人心脾的清香,令人魄荡神游,飘飘欲仙。 生物学家把鼎湖山称为“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植物并兼有多种用途。有以木质坚硬著称的格木、野生荔枝等优良的用材树 种320多种,药用植物更是多达900种以上,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巴戟、肉桂、何首乌外,尚有能治慢性支气管炎的紫花杜鹃,可医肝病的黄根豆,以及灵芝、马勃、霍克斯虫草等58种药用真菌,300多种野生园林观赏植物中,粤万年青、长生铁角蕨,以及各种兰花,在装扮大自然的同时,亦可美化你的居室,与你朝夕相伴。20多种野生果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百年以上的野生荔枝、野生龙眼,虽其果实已退化变质,苦涩难咽,但它们却是改良、复壮、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基因来源。10多种保健饮料植物中,苦丁茶、绞股蓝已受益于平常百姓,但被当代文豪郭沫若赞为“客来不用茶和酒,紫背天葵斟满杯”的鼎湖特产紫背天葵,因锲生于悬崖石壁,数量稀少而十分珍贵。此外,还有油脂植物180多种,淀粉和芳香植物各40余种,纤维植物110多种,鞣料植物60多种。不胜枚举的资源植物,为人们监测、研究、保存、繁殖和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丰富的原始材料。

福建这么几个地方院校实力最强的应该就是闽南师大(漳州师院),第二是泉州师院(将来会升级成大学,软件与计算机专业强),第三是莆田学院(临床医学超本一线,以医科为特色),第四三明学院,第五龙岩学院,第六武夷学院,第七宁德师范学院。

武夷岩茶外形条索肥壮、紧结、匀整,带扭曲条形,俗称“蜻蜓头”,叶背起蛙皮状砂粒;汤色橙黄,叶底匀亮,边缘朱红或红点,中央叶肉为黄绿色,叶脉为浅黄色,耐泡。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武夷学院代码是10397。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武夷学院(Wuyi-University),简称“武院”,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福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更名南平师范学院(本科);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改为现名;2018年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截至2022年3月,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现有校舍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发展历史1958年8月12日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依托南平师范创办。秋季首届招收南平专区各地选调的85名小学教师,分设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学制一年,毕业后担任初中教师。1980年改称为南平师范专科学校,开设政教、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6个专业。1994年3月,改名为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8月,南平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武夷山市筹建武夷高教园区,并将南平师专作为首批入园高校,筹建武夷学院,规划用地3000亩,10月,南平师专武夷山校址开始兴建。2007年5月2日,福建省政府办公厅正式转发教育部有关通知,同意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在原有基础上正式设立武夷学院院系专业截至2022年3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开设45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824人、外聘教师203人,折合教师总数为5人,生师比为54:1。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477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89%;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41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73%;具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733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96%。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59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福建教学名师1人。教学成果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含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7个),省级一流专业6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4个(茶学、电子信息工程、广播电视编导、物流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45个,校级特色专业13个,校级教学团队12个,校级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6个、校级精品课程37门,校级重点课程50门。人才培养学校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中华传统文化体验推广中心。坚持开放办学,已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美国华盛顿州长青州立大学等海内外几十所大学及太阳电缆、圣农集团等大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组建海峡成功学院,与台湾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实行双校园“分段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成立了董事会,建立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渠道,共建校地、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合作办学、合作发展、合作育人等产学研合作途径。与南平太阳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太阳班”、“幕墙工程班”等,与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泉州迎宾馆等企业共建了105所实习实践平台,实现了与企业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科研条件截至2015年4月,学校建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绿色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科研成果据2013年上半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近两年来承担厅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6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与武夷山景区管委会等多个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在各类学术杂志公开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11月官网显示,武夷学院图书馆有纸质图书147万册,报刊1000余种;电子图书110万册,电子期刊4000万篇,学位论文459万册,音频频资料45214小时;图书馆现已形成以宋明理学、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包含工学、理学、农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医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馆藏体系。拥有70个中外文数据库,开通移动图书馆和微服务,网络资源24小时在线服务。学校代码查询方法:一、《报考指南》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二、《招生计划》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三、官网查询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首页

我认为你要是搞农药研究的就的看看一下书籍:一是化学类,包括有机,无机等;二是农药合成方面的书籍,包括农药的中间体提取,合成工艺;三是农药环境类书籍,包括农药对自然的融合度!可以说农药的研究是很复杂的,涉及的范围也是挺广的!主要是要看你从事哪一个环节,这样分工细才能研究出高效,环保的新型农药!

飞秒检测发现主要有国内农药较好的有:农药学学报、植物保护学报,这两个都是一级核心期刊了,国内首选这两个。做农药环境和残留方面的文章是比较容易发,做制剂加工的文章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发到以上两个学报,不是太容易,不过有创新点还是可以发的。还有就是《农药》期刊,这是沈阳化工研究院出版的,也是核心期刊,这个期刊在农药学中影响也是不错的,应用性的文章可以发表。

  • 索引序列
  •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
  •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
  •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邮箱
  •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投稿要求
  • 武夷科学期刊官网首页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