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发布时间: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常见疾病的检验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检验与临床诊断——分子诊断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人民卫生出版社《分子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分子诊断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词汇》,高等教育出版社 Yaguang Ren, Su Yang, Guoqiang Tan, Wei Ye, Danhui Liu, Xu Qian, Zhongying Ding, Yuhong Zhong, Jingrui Zhang, Dandan Jiang, Yuhong Zhao,Jianxin L Reduction of Mitoferrin Results in Abnormal Development and Extended Lifespan in Caenorhabditis PLoS O 2012, 7(1) : Jianxin Lu,Juanjuan Yang, Guoqiang Tan, Huangen D Complementary roles of SufA and IscA in the biogenesis of iron-sulfur clusters in Escherichia Biochem J2008, 409: 535- Jianxin Lu, Jacob P Bitoun, Guoqiang Tan, Wu Wang, Wenguang Min and Huangen D Iron-binding activity of human iron–sulfur cluster assembly protein hIscABiochem J 2010, 428: 125–Jianxin Lu, Lokendra Kumar Sharma, Yidong B Implications of mitochondrial DNA mutations and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in Cell R 2009, 19: 802-Jianxin Lu,Yaping Qian, Zhiyuan Li, Aifen Yang, Yi Zhu, Ronghua Li, Li Yang, Xiaowen Tang, Bobei Chen, Yu Ding, Yongyan Li, Junyan You, Jing Zheng, Zhihua Tao, Fuxin Zhao, Jindan Wang, Dongmei Sun, Jianyue Zhao, Yanzi Meng, Min-Xin G Mitochondrial haplotypes may modulate the phenotypic manifestation of the deafness-associated 12S rRNA 1555 A>G M 2010, 10: 69-Jianxin Lu,Zhiyuan Li, Yi Zhu, Aifen Yang, Ronghua Li, Jing Zheng, Qin Cai, Guanghua Peng, Wuwei Zheng, Xiaowen Tang, Bobei Chen, Jianfu Chen, Zhisu Liao, Li Yang, Yongyan Li, Junyan You, Yu Ding, Hong Yu, Jindan Wang, Dongmei Sun, Jianyue Zhao, Ling Xue, Jiying Wang, Min-Xin G Mitochondrial 12S rRNA variants in 1642 Han Chinese pediatric subjects with aminoglycoside -induced and nonsyndromic hearing M 2010, 10: 380-

二、思考题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种类及常用标记物。种类: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免疫荧光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金标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常见示踪物:酶、放射性核素、镧系稀土元素螯合物、发光剂 ELISA技术类型及应用。技术类型: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原,捕获包被法测抗体,BAS-ELISA法应用:(1)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病原体及其抗体的检测 蛋白质的检测 非肽类激素的检测 药物的检测 毒品检测(2)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毒素的检测 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 食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双脱氧终止法测序的原理。利用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以dNTP(含标记的dNTP)为底物,在四组互相独立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PT)作为链反应终止剂,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在测序引物引导下,合成四组有序梯度的互补DNA链,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后直接识读待测DNA的序列。 PC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原理:是模拟体内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通过变性、退火、延伸三步反应的循环完成;靶基因的双链DNA通过变性解链为单链,特异的引物通;过退火与单链DNA模板结合,在靶DNA的指导下引物的3’末端延伸靶DNA的互补链完成一个循环,重复这一过程,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应用:目的基因的克隆;基因的体外突变;DNA和RNA的微量分析;DNA序列测定;基因突变分析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荧光定量PCR(FQ-PCR)基于荧光能量传递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通过受体发色团之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从供体发色团转移到受体发色团,转移效率与两个发色团之间距离的6次幂倒数成比例,受体荧光染料发射出的荧光讯号强度与DNA产量成正比,检测PCR过程的荧光讯号便可得知靶序列初始浓度。 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在HBV检测中的应用。HBV感染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判断病情,指导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乙肝病毒耐药检测中的应用;血液制品和献血员的筛选,隐匿性肝炎的发现;HBV-DNA定量有助于指导怀孕,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筛选肝炎的治疗药物;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的定义及其应用。(1) 基因芯片:1) 定义: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将大量的基因片断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2)应用:基因表达分析、DNA序列测定、寻找新基因、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检测、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疾病耐药性研究及检测、个体化医疗检测(2)蛋白芯片:1)定义: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滴定板、滤膜和载玻片等各种载体上成为检测用的芯片,然后用荧光素标记蛋白质或其它成分与芯片作用,经漂洗后用荧光扫描仪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测定芯片上各点的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强度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达到测定各种蛋白质功能的目的。 2)应用:感染性疾病检测、确诊;肿瘤标记物的诊断;药物靶点筛选;构建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抗原-抗体筛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HIV常用的分子诊断方法?(1)初筛试验:用于对检测对象感染情况的初步筛查,检测结果可能会有假阳性,不能发抗体阳性报告。1)血清学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颗粒凝集法,免疫荧光法,胶体硒或金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2)唾液检测试剂3)尿液检测试剂(2)确证试验:免疫印迹(WB);免疫荧光(IFA);条带免疫(LIA);放射免疫沉淀(RIPA)(3)抗原或核酸检测:P24抗原检测;HIV RNA的检测 常见的单基因和多基因疾病名称。(1) 单基因疾病:血红蛋白病、肌营养不良症、血友病、苯丙酮酸尿症、Wilson病、G6PD缺乏症、Huntington病、脆性X综合症(2) 多基因疾病:肿瘤、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型、高血压 如何对一种新发传染病进行分子诊断。 对新发传染病人接触的生物、以及病人外周血、唾液、痰液等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物质进行培养,对培养液进行抗原提纯进行免疫学检测、通过RNA提取做RT-PCR处理、DNA提取做PCR处理,电泳鉴定及测序,与已知病原体序列作比对,以发现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科别。 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需设置的对照。——免疫荧光技术(FIA)直接法需设置的对照:①标本自发荧光对照:标本加1~2滴01mol/L pH4的PBS。②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③阳性对照: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间接法需设置的对照①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②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③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抗原抗体的性质 (2)温度 (3)酸碱度(PH) (4)电解质(离子强度)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原则及常见的放射性核素。选择原则: 高比活度;适宜的半衰期;对抗原和抗体损害小;容易标记常见放射核素: 14C 和3H,131I和125I,32P,35S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名称。癌基因:ras基因、mys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癌基因:Rb基因、p53基因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中探针的标记方法和常用的标记物。(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常用标记物有: 32P、3H、35S、131I、125I等(2) 非同位素标记 常用标记物有:生物素、地高辛、光敏生物素、荧光素 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计算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评估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 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 ´100% HCV和HPV的分型。HCV基因分型的系统概况1)HCV 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超过30% 时, 定为基因型, 目前有11 个基因型2)HCV基因组的核苷酸变异超过20%时,定为基因亚型( subtypes),目前有80多个基因亚型 3)HCV 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超过10%时, 定为分离株( isolate)4)我国通用分型法:1a, 1b, 2a, 2b, 3a, 等 HPV有100多个型。 低危型:HPV 6、11引起良性病变 (尖锐湿疣、喉乳头瘤等) 高危型:HPV 16、18引起恶性肿瘤 (宫颈癌、肛门癌、口腔癌等) 免疫荧光分析技术中荧光色素应具备的条件。1) 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结合后不易解离,未结合及其降解产物易清除;2) 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仍保持较高的效率;3) 荧光的颜色与背景组织的颜色对比鲜明;4) 结合蛋白质后,不影响其活性;5) 标记方法简单,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6) 安全无毒,不具有附加的抗原性。 基因芯片制备及检测方法。1)制备:原位合成——直接在芯片上用四种核苷酸合成所需的探针;合成点样——将已经合成好的探针定位在芯片上2)检测方法:荧光显影法、质谱法、化学发光法、光导纤维法、压电石英谐振法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6宏、微观经济学金融系参考书目:不指定专门参考书,可参考所报考专业的相关书籍。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

嗯,一楼说得对,现在基本上只要是大学都有文科专业可以考的!关键是看兴趣—

应当说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有文科专业的。(清华,北大,人大,等都有的)

一. 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和创新,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从生物中心法则来看,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健康的疾病作出实验诊断,其技术的发展对疾病诊断学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图1列出了部分常见的分子诊断方法[7]。众所周知,在评估一项个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时,检测DNA可以反映基因的存在和缺陷,分析基因转录或翻译的产物(RNA或蛋白质)则反映基因的表达量,在21世纪,分子杂交、PCR和DNA序列测定仍然是检测DAN和RNA的基本技术和主流技术,Western blot、蛋白截短测试,质谱法将仍然是分析测定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但方法的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衍生,组合或联合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提高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分子诊断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例如,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DNA定量技术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近近不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阴性者的人群中检出了前C终止密码子变异(G1896A)。研究表明,突变将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继续复制,因此这一信息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又如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之一是诱发耳聋,且已证明线粒体DNA中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是氨基糖苷灶抗生素诱发非综合征耳聋的分子基础[8,9],即只有带有突变的个体在使用氨基糖抗生素后才发生耳聋,因此,检测12S rRNA基因突变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再如,最近我国研制的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覆盖了SARS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旨在检测SARS病毒的同时全面监测该病毒全基因组变化,这种病毒全基因组时代。蛋白芯片[10],特别是免疫芯片(immunochip)等分子诊断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肿瘤学(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学(检测数种不同激素)、自身免疫诊断(检测各种过敏原)、血液学(输血筛选)及环境微生物监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2000年,Joos等[11]应用免疫微数组实现了18种自身抗原的诊断;2001年,Huang等[12]实现了基于抗体微数组的2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而且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为实现“疾病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产”奠定了基础。  三、尽快制订分子诊断的标准化和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分子诊断技术虽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针对性强、诊断快速等优点,但其存在操作复杂和难经进行临床检验诊断,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方法的标准化。《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曾在2001年基因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FDA将着重检查评估家系遗传分子诊断的方法和实验室资历质等;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应用范围报告方式,以及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等因素进行证,并在全美建立一个完善的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报告模式和回馈给被检者的信息范围。专家认为,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即为了安全、有效、合法地进行分子诊断。我国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的分子诊断方法;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但往往存在方法不够成熟和稳定性的问题,也缺乏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导致检验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信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对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的检测进行了管理,但尚未涉及致病基因检测领域,因此,建立分子诊断方法的金标准和标准操作等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并尽早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分子诊断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总之,分子诊断学将成为21世纪检验医学的主题。分子诊断技术将朝着高效、准确、灵敏和无创伤性的方向发展;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为突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世纪,分子诊断的技术优势和巨大潜力,尤其是生物芯片的发展,将成为最有希望为改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贡献的生物技术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分子诊断方法将极大的推动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并在更深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Lz~你要的资源已经给你发送过去拉。点开邮箱看看哦。收件箱或者垃圾箱,然后下载附件~若没收到,请多写一个邮箱或百度HI联系我最好是直接追问我~收到请及时采纳答案哦~满意可加分~ ★糕调★小说团 。◕_◕。

一. 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和创新,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从生物中心法则来看,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健康的疾病作出实验诊断,其技术的发展对疾病诊断学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图1列出了部分常见的分子诊断方法[7]。众所周知,在评估一项个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时,检测DNA可以反映基因的存在和缺陷,分析基因转录或翻译的产物(RNA或蛋白质)则反映基因的表达量,在21世纪,分子杂交、PCR和DNA序列测定仍然是检测DAN和RNA的基本技术和主流技术,Western blot、蛋白截短测试,质谱法将仍然是分析测定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但方法的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衍生,组合或联合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提高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分子诊断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例如,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DNA定量技术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近近不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阴性者的人群中检出了前C终止密码子变异(G1896A)。研究表明,突变将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继续复制,因此这一信息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又如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之一是诱发耳聋,且已证明线粒体DNA中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是氨基糖苷灶抗生素诱发非综合征耳聋的分子基础[8,9],即只有带有突变的个体在使用氨基糖抗生素后才发生耳聋,因此,检测12S rRNA基因突变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再如,最近我国研制的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覆盖了SARS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旨在检测SARS病毒的同时全面监测该病毒全基因组变化,这种病毒全基因组时代。蛋白芯片[10],特别是免疫芯片(immunochip)等分子诊断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肿瘤学(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学(检测数种不同激素)、自身免疫诊断(检测各种过敏原)、血液学(输血筛选)及环境微生物监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2000年,Joos等[11]应用免疫微数组实现了18种自身抗原的诊断;2001年,Huang等[12]实现了基于抗体微数组的2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而且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为实现“疾病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产”奠定了基础。  三、尽快制订分子诊断的标准化和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分子诊断技术虽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针对性强、诊断快速等优点,但其存在操作复杂和难经进行临床检验诊断,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方法的标准化。《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曾在2001年基因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FDA将着重检查评估家系遗传分子诊断的方法和实验室资历质等;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应用范围报告方式,以及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等因素进行证,并在全美建立一个完善的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报告模式和回馈给被检者的信息范围。专家认为,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即为了安全、有效、合法地进行分子诊断。我国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的分子诊断方法;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但往往存在方法不够成熟和稳定性的问题,也缺乏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导致检验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信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对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的检测进行了管理,但尚未涉及致病基因检测领域,因此,建立分子诊断方法的金标准和标准操作等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并尽早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分子诊断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总之,分子诊断学将成为21世纪检验医学的主题。分子诊断技术将朝着高效、准确、灵敏和无创伤性的方向发展;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为突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世纪,分子诊断的技术优势和巨大潜力,尤其是生物芯片的发展,将成为最有希望为改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贡献的生物技术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分子诊断方法将极大的推动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并在更深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百度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订购电子版

1 该刊已启用期刊采编自动化系统,全面实行网上投稿、审稿及修稿。作者登录该刊网站,按提示进行注册及投稿,已获得登录名及密码者切勿重复注册。注册信息务必真实,以便联系。投稿后作者可登陆该刊网站即时查询所投稿件处理情况。该刊也将通过E-mail与作者联系,告知相关事宜。该刊对来稿认真负责,及时处理。稿件审理费50元/篇,收到稿件审理费后立即送审。投稿后请寄单位推荐信,信中应注明无一稿多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目。基金论文需附基金项目证明复印件。来稿请自留底稿,该刊不予退稿。凡作者在投稿后2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者,可与编辑部联系。2 作者应对文稿真实性、科学性、可靠性负责。依照《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3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数据库,作者向我刊投稿,视为将文稿(部分或全文)的汇编权、发行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出版及信息传播权的专有使用权授予我刊。4 该刊于2011年9月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签署期刊优先数字出版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以印刷版期刊录用稿件为出版内容,以互联网为平台,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日期出版的数字期刊。自数字出版之日起,在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可全文检索和下载优先出版的稿件。凡投稿该刊论文,视为作者同意并授权编辑部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优先于印刷版期刊出版之前发表,可缩短出版周期,为作者争取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和知识产权。5 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创造一个良好学术氛围,该刊已启用检测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系统。若发现来稿存在上述学术不端行为,该刊将退稿并进行如下处理:(1)向作者所在单位和该领域内其他科技期刊进行通报;(2)1年内拒绝处理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来稿。6 地址:郑州市纬五路7号河南省人民医院科教大厦2111室《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邮编:450003。

《家庭医生》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本在全国有着重要影响的医学科普类期刊。据总部设在英国伦敦的世界期刊联盟做出的1997年世界期刊行业发行量最大的50名刊物排名表,《家庭医生》杂志在行业类期刊中排第11名,也是我国科技类期刊唯一进入该排名表的刊物;2003年,据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实施的全国期刊读者调查结果,《家庭医生》杂志列中国国民最喜爱的十种杂志”第3名;另外,《家庭医生》作为目前国内大众读物中仅有的几家“百万大刊”之一,还连续两次荣获中国期刊最高奖—“国家期刊奖”。目前,家庭医生杂志社旗下已经拥有包括《家庭医生(上半月版)》、《家庭医生(下半月版)》和《心灵世界》在内的6种平面杂志。 1983年,《家庭医生》创刊。32开,64页,双色封面。不定期出版,共出了五辑。 1984年,《家庭医生》成为双月刊。16开,64页,封面封底四色印刷。 1985年,《家庭医生》杂志改为月刊。16开,48页。 1986年,月发行量超过100万份并持续至今,在全国科普期刊中居第一位,在世界行业期刊中排名第11位。 1997年,《家庭医生》页码由48页增加到64页。 1998年,《家庭医生》海外版创刊。 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2000年,《家庭医生》成为半月刊。 [1]《家庭医生》 - 办刊宗旨 《家庭医生》以宣传防病治病、卫生保健知识为宗旨,把医药卫生知识和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大众解答疑难、排除忧患。二十多年,结合时事,考虑民众需求,策划了无数专题。非典、禽流感、甲流……,《家庭医生》都及时策划了相关的专题,使普通民众正确认识疾病,解除因不认识疾病、误解而产生的恐惧感,正确对待疾病和作好自我预防保健的措施,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广大读者的信赖充分体现了《家庭医生》专业性和权威性。 《家庭医生》 - 四大优势 《家庭医生》拥有四大优势,是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医学科普读物。 专家优势:《家庭医生》最突出的特点是权威性和科学性,作为中山大学主办的刊物,有中山大学以及各附属医院专家的支持,同时也有国内各地著名医学专家的支持。坚持了27年的专家“一票否决审稿模式”,使得杂志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健康媒体中首屈一指。 编辑优势:编辑团队全部来自国内的名牌医科大学,他们将深奥的医学知识和正确的健康理念,通过深入浅出和生动有趣的手法介绍给读者,使《家庭医生》在医学科普领域独占鳌头。 品牌优势:经过27年的耕耘,《家庭医生》在行业和民众心目中树立了强势的品牌影响力和权威的公信力,不仅杂志内容为读者所喜爱,杂志刊登的广告也使读者更能接受和信赖。 集团优势:除了《家庭医生》(上、下半月版)、《心灵世界》、《家庭药师》、《分子诊断与治疗》等科普和专业刊物之外,家庭医生杂志社还成立了丛书编辑部,与广东省重点出版社强强联手,出版《生命救助手册》、《身体那些事》、《肝问:路在何方》、《与糖尿病和谐共处》、《胃肠道:生命之道》等11本健康类与重大疾病类的科普丛书,还开办家庭医生门诊、康复医院、医学整形美容中心、健康中心、医疗保健网、印刷厂等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健康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团。 《家庭医生》 - 继承与改革 进入新世纪以来,《家庭医生》进行了体制改革,从原来的中山大学附属事业单位编制转变成为一个适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型企业。文化体制改革不仅仅是名称、编制的简单变化,更涉及到了众多文化体制改革深层领域的问题。 于杂志内容,《家庭医生》明确提出“继承、发展、提高”的六字方针,一方面继承优良传统,坚持“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办刊风格,对杂志的内容制作要求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与时俱进,根据现阶段出版期刊行业发展的客观实际,对编辑团队也提出了市场化的要求。要求他们开扩眼界、紧扣社会热点、契合读者需求,致力于打造精品栏目。 对于经营管理,《家庭医生》建立了董事会下的社长负责制,全部岗位实行市场化的聘任制度,全面推行岗位绩效考核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建立健全和规范了各项企业内部制度和管理规范,凝聚出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攻坚能力强”的经营管理团队。 《家庭医生》 - 二次创业 源整合做强做大。《家庭医生》先后与广州市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以及中山大学上市公司达安基因集团合作创办了《家庭药师》与《分子诊断与应用》。借助合作方的资金、渠道优势,使上述新刊在短短的时间内快速面世、占领市场,并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截止目前,一本《家庭医生》杂志已经衍化成为以《家庭医生》(上下半月版)、《心灵世界》、《家庭药师》、《分子诊断与治疗》,共5本为主体的健康期刊群,同时,定期出版了《中国人心问题》、《胖得开心 瘦得健康》等杂志增刊;此外,《家庭医生》与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等重点出版社合作出版发行《生命救助手册》、《肝问:路在何方》、《与糖尿病和谐共处》、《胃肠道:生命之道》等《家庭医生》系列科普丛书。这些出版的健康类畅销书,在取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了期刊在传统纸质媒体领域的影响力,其中《生命救助手册》还获得了国家图书最高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跨媒体运营再创新。2008年,《家庭医生》加大对“数字出版”业务的投资,以原有的家庭医生网站运营部门成立“家庭医生在线”公司,独立经营,全新改版,大量的引进专业人才,线上线下互动,初步打造出“最权威、最专业、最海量”的健康新媒体,成为广东省新闻出版局的数字出版先锋企业。目前已经吸引了众多的合作企业投资、赞助,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家庭医生》还积极与新兴媒体融合,开展家庭医生的新媒体运营。目前发展比较突出的是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开发出多种基于彩信、3G网络等手机媒体新技术的健康媒体服务。 强强联合做公益。2009年,《家庭医生》提出新的健康文化传播方针:“科学普及—— 搭建专家和大众交流的平台;健康教育——架设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以“科普和健教”作为今后健康文化传播的2条主线。《家庭医生》大力推行以“名医有约——家庭医生健康大讲堂”为主线的大型活动,组织、邀请华南地区权威医学专家和群众互动,面对面双向交流,甚至和多个媒体合作,实现网络直播、多媒体转载等多向的健康文化传播。目前名医有约活动在广州市内已经连续举办了10期,现场参与人次达到数千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锐意进取创效益。《家庭医生》在业务部门的内部管理上,大胆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合理分配资源。在广告上独辟蹊径,将大客户工作以及广告代理业务成立专项队伍,通过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和完善内部竞争机制,使广告业务收入有大幅提高,2007-2009年国内传统媒体广告业务量纷纷下滑的大形势下,《家庭医生》广告业务收入逆市上扬,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在发行上,《家庭医生》大力推行“片区负责制”,年度发行指标片区分解,专人负责,各司其职,奖惩分明。特别是在2009年初,《家庭医生》杂志单本提价,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各阶层购买力萎缩,而《家庭医生》的订阅发行数量却没有下降,销售收入还增幅24%。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应当说绝大部分的学校都有文科专业的。(清华,北大,人大,等都有的)

一. 分子诊断技术和方法和创新,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从生物中心法则来看,分子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结构异常或表达异常,对人体的健康的疾病作出实验诊断,其技术的发展对疾病诊断学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图1列出了部分常见的分子诊断方法[7]。众所周知,在评估一项个体的生理或病理状态时,检测DNA可以反映基因的存在和缺陷,分析基因转录或翻译的产物(RNA或蛋白质)则反映基因的表达量,在21世纪,分子杂交、PCR和DNA序列测定仍然是检测DAN和RNA的基本技术和主流技术,Western blot、蛋白截短测试,质谱法将仍然是分析测定蛋白质的主要手段,但方法的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衍生,组合或联合形成新的分析方法(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芯片技术),提高分子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为临床医学提供更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二、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  分子诊断技术在检验医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强大的优势,例如,在乙型肝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应用DNA定量技术为乙型肝炎的治疗和预后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近近不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阴性者的人群中检出了前C终止密码子变异(G1896A)。研究表明,突变将导致乙型肝炎病毒继续复制,因此这一信息对于临床诊疗十分重要。又如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之一是诱发耳聋,且已证明线粒体DNA中12S rRNA基因A1555G突变和C1494T突变是氨基糖苷灶抗生素诱发非综合征耳聋的分子基础[8,9],即只有带有突变的个体在使用氨基糖抗生素后才发生耳聋,因此,检测12S rRNA基因突变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再如,最近我国研制的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毒全基因组芯片,覆盖了SARS病毒基因组的全部序列,旨在检测SARS病毒的同时全面监测该病毒全基因组变化,这种病毒全基因组时代。蛋白芯片[10],特别是免疫芯片(immunochip)等分子诊断学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又为肿瘤学(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内分泌学(检测数种不同激素)、自身免疫诊断(检测各种过敏原)、血液学(输血筛选)及环境微生物监测等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2000年,Joos等[11]应用免疫微数组实现了18种自身抗原的诊断;2001年,Huang等[12]实现了基于抗体微数组的24种细胞因子的检测,这些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丰富、更有效的数据和信息、而且有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全面分析,为实现“疾病以治疗为主转向以预防为产”奠定了基础。  三、尽快制订分子诊断的标准化和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分子诊断技术虽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针对性强、诊断快速等优点,但其存在操作复杂和难经进行临床检验诊断,需要解决的关键是方法的标准化。《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杂志曾在2001年基因技术用于疾病的诊断。FDA将着重检查评估家系遗传分子诊断的方法和实验室资历质等;实验方法的原理、步骤、应用范围报告方式,以及与临床诊断一致性等因素进行证,并在全美建立一个完善的遗传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体系,规定报告模式和回馈给被检者的信息范围。专家认为,实施这一计划的目的即为了安全、有效、合法地进行分子诊断。我国各实验室建立了很多的分子诊断方法;有的已应用于临床,但往往存在方法不够成熟和稳定性的问题,也缺乏方法学的比较研究,导致检验结果难以为临床提供确切的信息,近年来有关部门已开始对感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核酸的检测进行了管理,但尚未涉及致病基因检测领域,因此,建立分子诊断方法的金标准和标准操作等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并尽早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分子诊断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总之,分子诊断学将成为21世纪检验医学的主题。分子诊断技术将朝着高效、准确、灵敏和无创伤性的方向发展;21世纪是以生物技术为突出代表的生命科学和世纪,分子诊断的技术优势和巨大潜力,尤其是生物芯片的发展,将成为最有希望为改善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健康状况做出贡献的生物技术之一。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计划的启动,分子诊断方法将极大的推动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并在更深层次揭示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思考题 标记免疫分析技术的种类及常用标记物。种类: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免疫荧光分析,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金标免疫分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常见示踪物:酶、放射性核素、镧系稀土元素螯合物、发光剂 ELISA技术类型及应用。技术类型: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间接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体,竞争法测抗原,捕获包被法测抗体,BAS-ELISA法应用:(1)在医学检测中的应用:病原体及其抗体的检测 蛋白质的检测 非肽类激素的检测 药物的检测 毒品检测(2)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食品微生物的检测 食品毒素的检测 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检测 食品中残留抗生素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双脱氧终止法测序的原理。利用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以dNTP(含标记的dNTP)为底物,在四组互相独立的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的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PT)作为链反应终止剂,根据碱基配对原则,在测序引物引导下,合成四组有序梯度的互补DNA链,然后通过高分辨率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放射自显影检测后直接识读待测DNA的序列。 PC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原理:是模拟体内DNA半保留复制过程,通过变性、退火、延伸三步反应的循环完成;靶基因的双链DNA通过变性解链为单链,特异的引物通;过退火与单链DNA模板结合,在靶DNA的指导下引物的3’末端延伸靶DNA的互补链完成一个循环,重复这一过程,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应用:目的基因的克隆;基因的体外突变;DNA和RNA的微量分析;DNA序列测定;基因突变分析 荧光定量PCR的原理。荧光定量PCR(FQ-PCR)基于荧光能量传递技术(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通过受体发色团之间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能量从供体发色团转移到受体发色团,转移效率与两个发色团之间距离的6次幂倒数成比例,受体荧光染料发射出的荧光讯号强度与DNA产量成正比,检测PCR过程的荧光讯号便可得知靶序列初始浓度。 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在HBV检测中的应用。HBV感染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判断病情,指导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在乙肝病毒耐药检测中的应用;血液制品和献血员的筛选,隐匿性肝炎的发现;HBV-DNA定量有助于指导怀孕,降低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筛选肝炎的治疗药物; 基因芯片和蛋白质芯片的定义及其应用。(1) 基因芯片:1) 定义:又称DNA芯片或DNA微阵列,将大量的基因片断有序地、高密度地排列在玻璃片或纤维膜等载体上,称之为基因芯片。2)应用:基因表达分析、DNA序列测定、寻找新基因、基因突变和多态性的检测、疾病诊断药物筛选、疾病耐药性研究及检测、个体化医疗检测(2)蛋白芯片:1)定义:将各种蛋白质有序地固定于滴定板、滤膜和载玻片等各种载体上成为检测用的芯片,然后用荧光素标记蛋白质或其它成分与芯片作用,经漂洗后用荧光扫描仪或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测定芯片上各点的荧光强度,通过荧光强度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由此达到测定各种蛋白质功能的目的。 2)应用:感染性疾病检测、确诊;肿瘤标记物的诊断;药物靶点筛选;构建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抗原-抗体筛选;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HIV常用的分子诊断方法?(1)初筛试验:用于对检测对象感染情况的初步筛查,检测结果可能会有假阳性,不能发抗体阳性报告。1)血清学检测方法:酶联免疫法,颗粒凝集法,免疫荧光法,胶体硒或金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2)唾液检测试剂3)尿液检测试剂(2)确证试验:免疫印迹(WB);免疫荧光(IFA);条带免疫(LIA);放射免疫沉淀(RIPA)(3)抗原或核酸检测:P24抗原检测;HIV RNA的检测 常见的单基因和多基因疾病名称。(1) 单基因疾病:血红蛋白病、肌营养不良症、血友病、苯丙酮酸尿症、Wilson病、G6PD缺乏症、Huntington病、脆性X综合症(2) 多基因疾病:肿瘤、糖尿病、家族性高脂血症型、高血压 如何对一种新发传染病进行分子诊断。 对新发传染病人接触的生物、以及病人外周血、唾液、痰液等可能含有病原体的物质进行培养,对培养液进行抗原提纯进行免疫学检测、通过RNA提取做RT-PCR处理、DNA提取做PCR处理,电泳鉴定及测序,与已知病原体序列作比对,以发现新发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科别。 直接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需设置的对照。——免疫荧光技术(FIA)直接法需设置的对照:①标本自发荧光对照:标本加1~2滴01mol/L pH4的PBS。②特异性对照(抑制试验):标本加未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再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③阳性对照:已知的阳性标本加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体。 间接法需设置的对照①阳性对照:阳性血清+荧光标记物。②阴性对照:阴性血清+荧光标记物。③荧光标记物对照:PBS+荧光标记物。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主要因素。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1)抗原抗体的性质 (2)温度 (3)酸碱度(PH) (4)电解质(离子强度)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原则及常见的放射性核素。选择原则: 高比活度;适宜的半衰期;对抗原和抗体损害小;容易标记常见放射核素: 14C 和3H,131I和125I,32P,35S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名称。癌基因:ras基因、mys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癌基因:Rb基因、p53基因 核酸分子杂交实验中探针的标记方法和常用的标记物。(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常用标记物有: 32P、3H、35S、131I、125I等(2) 非同位素标记 常用标记物有:生物素、地高辛、光敏生物素、荧光素 免疫学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计算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的评估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 特异性=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 ´100% HCV和HPV的分型。HCV基因分型的系统概况1)HCV 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的变异超过30% 时, 定为基因型, 目前有11 个基因型2)HCV基因组的核苷酸变异超过20%时,定为基因亚型( subtypes),目前有80多个基因亚型 3)HCV 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变异超过10%时, 定为分离株( isolate)4)我国通用分型法:1a, 1b, 2a, 2b, 3a, 等 HPV有100多个型。 低危型:HPV 6、11引起良性病变 (尖锐湿疣、喉乳头瘤等) 高危型:HPV 16、18引起恶性肿瘤 (宫颈癌、肛门癌、口腔癌等) 免疫荧光分析技术中荧光色素应具备的条件。1) 能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结合后不易解离,未结合及其降解产物易清除;2) 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仍保持较高的效率;3) 荧光的颜色与背景组织的颜色对比鲜明;4) 结合蛋白质后,不影响其活性;5) 标记方法简单,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6) 安全无毒,不具有附加的抗原性。 基因芯片制备及检测方法。1)制备:原位合成——直接在芯片上用四种核苷酸合成所需的探针;合成点样——将已经合成好的探针定位在芯片上2)检测方法:荧光显影法、质谱法、化学发光法、光导纤维法、压电石英谐振法

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患者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或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做出诊断的技术,称为____。分子诊断是预测诊断的___方法,既可以进行个体____的诊断,也可以进行___诊断。分子诊断的材料包括___、___和___。

  • 索引序列
  •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官网
  •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
  •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下载
  •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官网订购电子版
  • 分子诊断学杂志电子版百度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