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农药发展趋势论文

农药发展趋势论文

发布时间:

农药发展趋势论文

我帮你

看起来好难呢

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论文范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论文范文是指论文写作参考方面的范文,主要涉及到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内容要求、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但基本都是细微的差别,总体基本都相似。 为了探讨和掌握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论文范文进行分类。由于论文范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论文范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理论性论文范文、实验性论文范文、描述性论文范文和设计性论文范文。按议论的性质不同:可以把论文范文分为立论文范文和、驳论文范文。立论性的论文范文是指从正面阐述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一篇论文侧重于以立论为主,就属于立论性论文范文。立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以理和事实服人。驳论性论文范文是指通过反驳别人的论点来树立自己的论点和主张。如果论文范文侧重于以驳论为主,批驳某些错误的观点、见解、理论,就属于驳论性论文范文。驳论文范文除按立论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要求以外,还要求针锋相对,据理力争。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论文

农药是用来影响和调控有害生物生长发育或繁殖的特殊功能分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介绍,每年全世界有10亿吨左右的庄稼毁灭于病虫害,由于病虫害造成的庄稼减产幅度达20%~30%。因此,农药自发明以来就在农业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直到今天,农药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产品生产国,2003年中国农药市场销售收入为1亿元人民币,农药产量达17万吨。我国农药使用面积也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农药产品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量大但产值很低,这主要是技术含量太低造成的。同时,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造成的问题也不断暴露,首先是消费者对农药毒性、农药残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其次是对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对环境安全的担忧;由于农药残留过高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也遇到不少壁垒和障碍,并已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欧盟禁止使用的农药中涉及中国的有70多种,因农药残留超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0多亿美元。此外,农药的主要接触者农民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任万明介绍,这样的事件每年都发生5~7万起,有些农药如高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其毒性往往是后发的。根据山东大学李士雪教授的一项调查,在山东农村,每年7~10月农药使用的高峰期,农药中毒事件最为多发。大部分患者经抢救能够痊愈,但也有留下顽固性消化不良、精神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病例。因为中毒者多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发生农药中毒的家庭生活水平会下降60%。对此,李正名院士认为,农药不仅影响到农民和农药生产厂家的利益,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考虑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快速杀死害虫,以及降低成本和追求简单的生产工艺。年产75万多吨农药中有一半是高毒农药,这一状况必须改变。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绿色工艺流程等,即“绿色农药”。这种农药多由从生物体内提取的有效物质、活性物质组成,或是生物源的合成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根据其来源大致可分为植物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抗生素等。由于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的毒性较小、不污染环境以及病虫害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生物农药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农药,对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维护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农药在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研究开发与生产脱节,科研成果不能成功转化为生产力,造成我国生物农药发展不能进入正常的轨道。 二是由于许多生物农药的有效成分为活体微生物,而其产品制剂化技术要求高,加上我国生物制剂的剂型及其工艺水平落后,致使活体微生物农药的制剂化成为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是生产企业规模小,其中乡镇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条件差,缺乏技术人员和资金,且品种单一,易受市场的冲击。 四是由于生物农药作用和见效时间慢,加上绝大部分农民还没有综合防治、保护环境和农业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要求,致使生物农药推广应用存在困难。 尽管生物农药发展缓慢,在整个农药中所占份额还比较小,但生物农药的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和方向。为实现我国生物农药的快速发展,从事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单位、人员必须解思想,以生产和市场为导向来开展工作,要建立能良性循环发展的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体制,调整科研和生产之间的关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加强攻关,强化作用机理、毒性、残留以及对环境生态的影响等研究,解决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问题;要加强推广和普及生物农药的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增进农民对生物农药的了解,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国家对于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应采取倾斜政策,扶持和促进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使之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 (来源:农民日报)

中医药发展趋势论文

行业经营指标分析从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营业收入整体呈现先降后增的趋势,2015年中药行业的营收由于医保整改的影响出现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下降,下降幅度达到了80%;但在随后2016-2019年中,中药行业营业收入重新呈现连续增长,2019年行业营业收入达到近五年最大值51亿元,同比增长80%。2020年疫情期间受疫情时期医院治疗限流及治疗感冒退烧药限购等影响,化药制剂、中成药、中药饮片营收和利润都出现下降,2020年中药行业的营业收入相应地下降了80%到33亿元。从中药行业的归母净利润情况来看,2014-2020年我国中药行业归母净利润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归母净利润在2017年达到极大值16亿元,随后在2018-2020年开始下降,2020年行业归母净利润变负,为-74亿元。主要原因同样在于医保支出结构中加强控制辅助用药以及限制西医开中成药的政策逐步落地以及2020年疫情期间的用药控制。但在2021年随着我国中医药扶持政策的发布落地,行业第一季度净利润重新增长,达到36亿元。行业盈利能力分析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用途构成了我国中药的资源优势,中药行业也是中国国内赢利能力较强的行业,产品利润率高。并且,例如片仔癀等企业,内部的中药秘方形成品牌,品牌形成竞争壁垒,可以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从毛利率也可看出,2014-2021年我国中药行业的销售毛利率整体呈现波动式上涨趋势,并且2015-2021年行业的毛利率都高于40%,说明行业的盈利性非常高,其盈利能力要远高于我国大部分行业。从中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变化情况来看,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背景下,受到净利润、净资产和负债的变化影响,2014-2020年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收益率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7%,说明中药行业的公司所有者投资获利水平出现连续下降。但在2021年第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重新增长到52%,提高了行业企业整体的投资获利水平。行业营运能力分析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及存货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指标。2014-2021年中国中药行业的存货周转率一直处于震荡形态,区间在4次-4次,说明行业整体的存货变现能力较为良好。应收账款周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赊销净收入与平均应收账款余额之比,是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及管理效率的指标。2014-2020年中药行业的应收账款呈现连续降低趋势,2020年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降到了89次,说明行业整体的应收账款变现速度降低,主要原因在于行业的应收账款额的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出现了首次增长,为57次。行业偿债能力分析从中药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变化情况来看,2014-2021年我国中药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呈现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2016年行业资产负债率是近年最小值,为1%;随后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缓慢上涨,2020年行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为2%。2021年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微下降,为4%。从负债比例大小来看,中药行业的负债水平良好,没有形成极高杠杆或低杠杆的局面。从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来看,2014-2021年中药行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呈现先增长后震荡的变化趋势,2020年行业的流动比率为898,速动比率为427;2021年第一季度行业的流动比率为961,速动比率为497,说明行业整体的短期偿债能力处于正常水平。行业成长能力分析从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来看,2014-2020年间,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自2014年后半年的80%回落后,在2016-2018年间维持10%-20%间的增长,随后在2019-2020年间出现了明显下降,并在2020年变负,但在2020年后半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指标的变化说明了行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重新出现了增长趋势。并且根据2020-2021年我国出台的众多中医药行业政策来看,行业的发展能力仍然被看好。EPS(扣非摊薄)增长率,即扣除不是经常主营业务的每股收益增长率,是指反映了每一份公司股权可以分得的扣非利润的增长程度。2014-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增长率自2014年后长期处于负值或者低位正值,2020年全年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下降了约145%,达到了近五年最低值,形成该走势的主要驱动因素是行业营业利润率的下降。但在2021年行业的EPS(扣非摊薄)同比增长率重新回正,达到6%,为近些年最大增长幅度,也侧面说明了行业的成长性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于中医药发展未来的论文591论文网 上很多范文的。去拼凑一篇,嫌麻烦就找那里老师代笔。诚信不错也挺热心的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

从农药残留看食品安全 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品对人的重要性。他不仅给人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能量,使人保持充沛的活力,更是促进人类发展的最终源泉和动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的种类日益丰富,饮食结构日益合理,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由于科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食品生产也变得越来越复杂,食品生产也倾向于工业化和大众化,这又增加了新的饮食风险和不安全的因素。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农药残留!它不仅严重破坏了食品安全,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更是成为制约我国食品贸易的重要因素。消除农药残留刻不容缓! 一`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 1、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是在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中,食品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物质已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1]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已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2、食品中存在的问题 从进入21世纪以来,食品安全引发的社会为题不断涌现— 2003年,一些营养成分严重不足的劣质奶粉充斥了安徽省阜阳市的农村市场,众多的婴儿受害死亡; 一些地区的粮油批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作“民工粮”的陈化粮; 含有有毒的工业染料“苏丹红四号”的红心鸭蛋进入了市场; 食用了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引发了食物中毒; 除此外还有北京的福寿螺事件`武汉的人造蜂蜜事件`台州的毒猪油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南京“口水油”事件等,大量的事件不胜枚举,但都无不说明了一个问题—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由上述事件看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 加工原料的安全性影响。包括以化学元素的环境污染,首要或农药的残留问题,使用有毒的动植物,重金属超标现象为主的化学性感染;还包括如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生物性感染。 ② 加工过程中的技术性影响。比如加工的环境受到污染未达到卫生许可的标准,加工技术和工艺对食品质量安全有潜在影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包装材料和处理过程不符合安全标准等。 ③ 假冒伪劣食品的盛行。许多厂家以次充好,不关注食品的质量和保质期,用低廉的价格赚取高额的利润。这种现象出现的频率高、流通的速度快、范围广,不法商人制假售假的手段和形式也更高明,更隐蔽,比如最近盛行的假鸡蛋事件。 二、农药残留及其有关事项 1、农药残留的概念 由于农作物是通过它的叶或根对农药的吸收来使农药发生作用的,因此在农产品加工过程当中不可避免的残留一定量的农药在植物体内,少量的残留不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危害,这就是农药残留。它强调了农药残留量必须在一定范围内才是合理和安全的,而农药的残留量标准是由国家规定的。 2、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概况 在食品安全指标中,农药残留量已成为重要的检测指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下设农药残留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JMPR)和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CCPR)两个组织已制定了食品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2]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政府与有关部门非常重视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我国现行的农药最大残留和限量标准是GB2763-2005《食品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包括136种我国正在使用的农药[3],基本涵盖了获得农药登记、允许使用的农药和禁止在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上使用的高毒农药。该标准依据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以及根据我国居民食品消费量估算摄入计量和实际污染水平的监测结果,并参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美国、欧盟等制定的标准。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对农药的限量的规定涉及136种农药的480项农药残留限量指标数量。 3、农药残留现象举例 20世纪70-80年代初,我国食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较为普遍和严重,它不易分解,污染环境,是最重要的农药残留物质之一。比如奶粉中的二恶因的超标;重金属的超标,比如茶叶中的铅超标,砷汞超标; 有机磷的超标,比如菜中的甲胺磷和乐果超标; 生长调节剂超标,如猪肉中瘦肉精(克伦特罗)超标; 杀菌剂超标,像粮食中的溴甲烷超标等。 4、农药残留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的健康。如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现象,长期使用会引起慢性不良的多种疾病和症状,患某些食源性肠道疾病和食物寄生虫病。 ②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设置食品贸易技术性壁垒,使我国出口连连受阻,导致我国粮食贸易损失巨大。 5、农药残留出现的原因 ①生产源头对农药的使用不当。农民为了提高粮食的产量,防御虫害,杀菌除草,在种植时会大量喷洒各种类型的农药,有时甚至超量使用。尤其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农民和商人只为了赚取高额的市场价值和利润,大量推销反季水果,在原有的农药基础上更是多加了生长调节剂(如催熟剂等),并且不按国家标准使用,甚至使用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的甲胺磷、双氟磷、毒鼠强等农药,导致农药残留超标。 ②农药残留标准和监管体制的影响。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健全。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与CAC、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农药残留标准在农药限量标准数量、食品限定范围、农药种类限定、限量指标值等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农药残留限量指标较少、食品限定过于笼统、限定的农药种类较少、有些限量指标高等问题。[4] 认证体系的多头管理、多重标准、重复标准等问题没得到解决,体系的作用没得到应用的发挥,国际互认程度低。 检测体系也不健全。农产品安全类质检机构数量不足,检测技术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仪器。[5] 有效的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和可追溯性制度至今尚未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是一种“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甚至出现监管上的漏洞。 ③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信用体系建设虽已初步成型,但仍相对滞后,目前,掌握企业食品卫生质量的信用状况难度大,很难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鼓励守信者、打击遏制失信者、追溯责任、形成诚信经营氛围的作用。[6] 三、消除农药残留保安全的对策 1、加强引导,积极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从源头上消除农药残留现象。 深入调研,积极引导农业往绿色农业方向发展,大力宣传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意义。自觉按绿色农业、绿色食品的标准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多多培育绿色和有机产品,比如农业种子来源于自然界;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土地培肥、植物保护、作物轮值和畜禽养殖计划,保证无水土流失、风蚀等其他环境问题;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必须有完善的质量控制和跟踪审查体系;作物在收获、清洁、干燥、运输的过程中避免污染等。结合资源优势,申报国家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玉米、水稻、蔬菜及优质水果等绿色食品生产地建设,带动农民从事绿色农业生产,严格执行农药的使用准则。 2、使用绿色农药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农药。 所谓绿色农药就是对防治病菌、害虫高效,而对人畜、害虫天敌、农作物安全,在环境中易分解,在农作物中低残留或无残留的农药。主要包括超高效的低毒化学农药、氨基酸类农药、生物农药和特性农药等。这些农药既能起到除害增产的作用,又可避免环境污染和危害人类健康等一系列问题。 3、采用先进的农药残留的前处理技术,准确检测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的传统技术包括提取、净化和浓缩三个方面。提取主要有索氏提取法、浸泡振荡法、匀浆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7]净化则包括液液萃取法、柱层析法、磺化法,它们可对农药进行分离净化。浓缩术则用于使提取和净化后的农药浓缩后定容上机。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很多的新技术像超临界流体萃取[8]、凝胶渗透色谱方法、加速溶剂萃取[9]、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10]等,这些技术具有有机溶剂用量少、萃取快速、操作简便、样品回收率高等优点,是处理农药残留的先进方法。 4、提高对农药残留的认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领导,使各部门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大意义。建立一把手负责制,认真落实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明确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目标,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就是要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对其监管,主要对农产品的产地、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过程、农产品质检机构进行监管。比如,对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药、化肥等农药投入品实行农药投入品许可制度,严格经营单位管理,不定期进行单位抽查对任意扩大限用农业投入品的个人和单位加重处罚;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与指导,建立健全农药安全使用记录;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对生产中或上市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严厉处理生产或销售不合格的个人或单位;加强对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5、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体系制定制度。 为了尽快使我国食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适应国内外食品市场发展需要,打破国际贸易壁垒,应加速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同时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参与国际化标准活动,提高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的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需要,尽快制定和实施食品安全法,是食品安全有法可依。[11] 6、完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应推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控制和管理体系,如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全面质量管理TQM、ISO900质量认证体系等;借鉴国际食品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建立严格的食品召回制度,建立完善的食品溯源制度。

许多看似新鲜,健康的果蔬产品往往为了防虫防害喷洒了大量农药。农药对于人体有这不小的危害。首先让我们了解农药的类别:(1)有机锡类是一类含有锡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如薯瘟锡、三苯基氯化锡、毒菌锡、乙蜗锡等。(2)苯类是一类含有苯环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如六氯苯、五氯硝基苯、托布津、甲基托布津、百菌清、四氯苯肽等。单纯的用水清洗果蔬有时候已经无法完全除去果蔬上的残存农药。下面为大家推荐几个小妙招:一小苏打水浸泡法 可除蔬菜残留农药蔬菜施洒农药之后,部分农药可通过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中,逐步扩散到叶、茎、果实和 种子等部分,造成残留。清除方法是:买回蔬菜后,可放入木桶或盆内,先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换一次清水,适量放 入小苏打浸泡10 分钟左右,然后再用清水多冲洗几遍,这样即可除去残留在蔬 菜上的有机磷农药。注意:用盐水可以杀死虫及虫卵。但别用盐水浸泡去农药,这不科学,反而会把大多数的农药锁在蔬菜表面二巧用淘米水 去蔬菜残留农药 淘米水属于酸性,把蔬菜在淘米水中浸泡10 分钟左右,用清水洗干净,就能使蔬菜残留的 农药成分减少。三加热烹饪法 去蔬菜残留农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的升高会加快分解,所以对一些蔬菜可通过加热来去除部分残留农药,常用于芹菜、卷心菜、青椒、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蔬菜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 煮2~5 分钟后捞 ,然后用清水冲洗1~2 遍后即可置于锅中烹饪成菜肴。四储存法 去蔬菜残留农药农药在空气中随着工夫的推移,能够缓慢地分解成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一些易于保管的蔬菜,如冬瓜、番瓜等,可通过一定工夫的存放来减少农药残留量。一般应存放10 天 以上。(3)杂环类是一类含有杂环结构有机化合物。这类药剂品种多,杀菌谱广,大都具有内吸作用

根本就是无解的项目,实验室里搞搞就算了,放在大田里搞,变化因因素太多了,除非农药百分百降解矿化了,这可能吗?否则代谢不完全的中间体是否有志毒还说不定,还要做急性和遗传的毒理试验,总之,不好搞,说能搞,都是怱悠

去百度文库找吧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论文摘要

农药是用来影响和调控有害生物生长发育或繁殖的特殊功能分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正名介绍,每年全世界有10亿吨左右的庄稼毁灭于病虫害,由于病虫害造成的庄稼减产幅度达20%~30%。因此,农药自发明以来就在农业发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直到今天,农药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药产品生产国,2003年中国农药市场销售收入为1亿元人民币,农药产量达17万吨。我国农药使用面积也居世界前列。但中国农药产品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产量大但产值很低,这主要是技术含量太低造成的。同时,大量高毒农药的使用造成的问题也不断暴露,首先是消费者对农药毒性、农药残留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其次是对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即对环境安全的担忧;由于农药残留过高致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也遇到不少壁垒和障碍,并已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欧盟禁止使用的农药中涉及中国的有70多种,因农药残留超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的经济损失达70多亿美元。此外,农药的主要接触者农民的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山东省农药检定所副所长任万明介绍,这样的事件每年都发生5~7万起,有些农药如高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其毒性往往是后发的。根据山东大学李士雪教授的一项调查,在山东农村,每年7~10月农药使用的高峰期,农药中毒事件最为多发。大部分患者经抢救能够痊愈,但也有留下顽固性消化不良、精神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的病例。因为中毒者多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发生农药中毒的家庭生活水平会下降60%。对此,李正名院士认为,农药不仅影响到农民和农药生产厂家的利益,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农药生产企业考虑最多的问题还是如何快速杀死害虫,以及降低成本和追求简单的生产工艺。年产75万多吨农药中有一半是高毒农药,这一状况必须改变。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对人类健康安全无害、对环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选择性,以及绿色工艺流程等,即“绿色农药”。这种农药多由从生物体内提取的有效物质、活性物质组成,或是生物源的合成农药。

在农业病害流行的年份,其产量损失20%~50%,甚至更多。传统施用的农药多为高毒且生物效力极低,大部分未发挥作用而残留于植物上、动物上,或随雨水流入河流,或渗入地下水,造成环境污染。向传统农药发起挑战的新型绿色农药,因其对人畜安全、无毒害、不污染环境、效率高而受到关注,目前已开发的商品化生物农药约30多种。我国农药与世界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表现在新产品开发上,我国目前每年对新农药开发的投入费用只占农药产值的1%,企业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农药品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传统农药破坏环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我国环境状况公报中多次提到,因为不合理地使用农用化学品,造成耕地质量降低、面积减少等等。本世纪的农药应为生物合理农药或环境和谐农药,以高效、低毒农药逐步替代传统的高毒农药,是绿色化学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 索引序列
  • 农药发展趋势论文
  •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论文
  • 中医药发展趋势论文
  •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论文题目
  • 绿色农药的发展趋势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