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珠江水运杂志社理事会

珠江水运杂志社理事会

发布时间:

珠江水运杂志社理事会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不仅高于全省5%、全国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6%;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8:5:9发展为1994年的8: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特点 青年群体的构成为二元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由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部分组成。据1997年底的统计,广东省青年总数为1589万,全省外来务工青年有5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镇,外来务工青年与当地青年的数量基本相等。有的城镇或行政村,外来务工青年已经超过当地青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如,广州市东山区有外来务工青年6000多人,占全区青年就业人数的65%。又如,深圳宝安区有外来务工青年90多万,是当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区皇岗村有外来务工青年15000多,是本村青年的40倍;龙岗区爱联村有外来务工青年近3万,而本村村民只有2907人。 青年群体分化明显。总的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青年分为当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个基本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联络的日益广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整合与分化也在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不”青年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三高”青年是指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的青年。这部分青年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行为方式在青年中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四不”青年是一个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不学习、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主要靠出租自有物业生活,具有明显的寄生性。根据当地团组织的调查分析,从职业分类角度看,青年工人主要追求收入稳定,青年职员一般向往体面和荣耀的生活,公务员则更希望前途顺利,知识分子重在谋求发展机会。其中,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管理机构、新型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青年职员群体迅速壮大。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高,其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青年中的其他职业群体相比,有明显不同。总之,不同职业青年群体的利益要求与精神追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引导着青年群体的分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中基于共同爱好与兴趣而自发成立的专业社团比较发达,其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 青年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力量。在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新经济组织中,基本上是青年人在工作。如,主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青年,现在和将来都是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中山市能够被遴选为全国30个“科技兴市”的先进城市之一,与该市有一支力量强大的青年科研队伍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分析,1995年,中山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职业选择注重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一般把能否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看得比较重。据当地团组织调查,珠海、番禺两市分别有4%和3%的青年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发展前景及个人兴趣特长。在珠江三角洲这样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社会能够为各个层次的青年提供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作为谋生手段与实现自身价值的统一。 注重社会生活。在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把“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看作是自己整个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社会看作是自己活动的一个重要舞台。而且,青年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跨单位、跨团体、跨区域的社会行为,在青年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青年社会生活的场所主要是社会公共场所。传统的走亲访友,闲聊度日,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青年把自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看得很重。在该地区,青年文化不再是一种亚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潮流。 三、社会化运作 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团组织所使用的“社会化”概念,有不同的含义。从运作方式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面向社会设计活动。珠江三角洲团组织设计的活动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年及群众,便于人们在“八小时”以外自愿参与,从而使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面。而团组织一般只负责活动的设计和宣传,很少进行直接组织。如,广东团省委推出的“青年文化广场”,深圳团市委创立的“大家乐”舞台,都是这样。每周末在广州市著名的商业网点天河城广场开展的“青年文化市场”活动,舞台露天,出入自由,观者如潮。现在,青年文化广场活动已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推开。在深圳,以青年为主体,以“自愿、自荐、自演、同乐”为原则的“大家乐”舞台,自1986年7月第一次开办以来,仅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就已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0多场,参加表演者4万多人次,观众达450多万人次。全市有不同规模的“大家乐”舞台100多个。对“大家乐”,社会各界有口皆碑,誉之为“特区平民夜总会”、“打工族心中一片蔚蓝的天”。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期间,深圳团市委设计的“营造回归纪念林”和“回归的足迹接力跑”活动,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 面向社会设置组织。团的组织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难点。在这方面,珠江三角洲团组织可以说在探索中迈出了新的步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和“一厂一支部”的格局,通过设置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兴趣建团、员工宿舍区域建团、活动中心建团等途径,探索国有企业建团的新途径。通过依托工会建团、社区建团、行业挂靠建团等灵活形式,使新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取得了突破。在农村,形成了以村建团委为核心,以支部进厂和厂外建团为网点的以村带厂设置模式。实现了农村团组织的良性运行。特别是注重调整和改革社区共青团工作体制,加强社区与行业、学校等不同战线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团组织的区域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面向社会寻求资源。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是全团推动工作发展的普遍做法。但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对此的理解则更为深入,操作上则更为系统。首先,他们注重向 社会寻求人力资源,以发展和壮大共青团的工作队伍,形成以团干部为骨干,团聚各界人士的青年工作队伍。如,在深圳,团的许多具体工作是义工在做。同时,他们还努力向社会寻求财力资源,形成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和实业创收三结合的经费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把党政部门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也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同样需要通过政策法规的支持来获得法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说,过去靠文件,现在靠立法。 珠江三角洲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意义,从根本上看,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是一种打破行政隶属、地域区划和系统封闭的开放式经济。共青团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须把视野由所隶属和依托的党政组织系统扩大到全社会,善于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努力做到:力求使工作内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的变化相一致,把为需求服务作为工作导向;力求使组织设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和青年构成的变化相一致,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的活动和影响;力求使获取资源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相一致,以服务市场的方式开发社会资源。 四、事业化发展 据当地团干部讲,“事业化”是各级团组织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从“办实业”到“办事业”,团组织有过曲折的探索,深刻的教训。现在他们所形成的共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必须以办事业为主,以办实业为辅。而且,无论是办事业,还是办实业,都要围绕青少年需求来办,都要以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的统一。 从珠江三角洲团组织的实践看,共青团组织兴办的事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青少年活动阵地。其中最主要的是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可以说已经成规模,上档次,是共青团工作事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深圳团市委直接领导下的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有干部职工160人。他们坚持从事业带实业,以实业补事业,发展事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争创一流青少年活动阵地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正在筹建中的深圳市青少年宫,是深圳市“九五”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总建设面积为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大小教室、饭厅70多间,拟设培训项目80多个,娱乐项目20多个,可以同时接待5000人学习、参观和娱乐。又如,江门市现已有一座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状况良好。一座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青少年宫将很快动工修建。广州市青少年宫的占地面积也达3万多平方米。 文化产业。与青少年有关的文化产业,如报刊、杂志、艺术团,是事业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文化水平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广州、深圳两市团组织创办的青少年报刊和杂志,能够覆盖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可以辐射到临近省份,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基金。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相应各级团组织筹建基金的工作也十分活跃。如,列入《广东团工作五大体系构建规划要点》中已经建立或准备建立的基金达11项之多。广州团市委提出,要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依托,建立和拓展各类青少年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在支持团工作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由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出资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专为青少年提供扶助服务的非营利性辅导机构——广州市手拉手越秀辅导中心,其工作对象是情绪起伏不定、发展有困难及经常在公共场所流连和集聚且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其工作内容有11项之多。中心为青少年所提供的帮助,是一般团组织难以做到的。 从珠江三角洲共青团的实践看,事业化发展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解决的是依托问题。有了与青少年有关的阵地、产业和基金等实实在在的依托,团的组织就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团的工作就可以开展得扎扎实实。第二,解决的是机制问题。阵地、产业和基金作为一种工作机制,可以长期使用,长期发挥作用,推动工作持续向前发展。第三,解决的是工作覆盖面问题。阵地、产业和基金组织的活动,是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所难以替代的。阵地、产业和基金组织的活动所产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是团组织开展的活动难以相比的。 五、几点启示和思考 在调研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共青团工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探索,给我们许多具有全局意义的启示,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坚持发展的观点。小平同志所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共青团工作。共青团事业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面对困难和挑战更需要发展。可 以说,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没前途。共青团工作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实现发展,应当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敢试敢闯的劲头。 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应从共青团如何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可以说,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发挥的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近年来,共青团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很大拓展,但与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 形成共青团组织结构的新构架。共青团组织体系依托党政机构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在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优势的同时,应努力推动团属青年社团面向基层、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兴青年群体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密切与非团属青年社团的联系,推动经济部门和企业设置青年工作机构,培育和发展团属社会中介组织,以此形成一个对共青团原组织体系具有补充作用的新的开放多元的社会化组织网络,从而覆盖到那些原组织体系涉及不到的新体制下的新领域和新兴青年群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与青年进行联系和沟通。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新的社会化组织网络共同构成共青团组织结构的新构架。 把社区作为新的工作生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场所,可以为团的工作提供宽广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应当成为共青团工作一个新的重点领域。全团有必要以整体推进的态势来加大社区团工作的力度。实现团的有关重点工作和建设在社区的平衡发展,以推动新的工作领域的开拓。 在团的工作中加大有关青年事务的内容。青年事务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适应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主动地承担和参与有关青年的社会事务,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在促进社会发展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占领阵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联合国第50届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对我们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富有启示意义。应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外有关做法的基础上,推动这方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争取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作为重要的人民团体,其工作职能、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都有必要更多地得到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证。以此进一步明确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和政府中的青年工作职能,把团的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目标之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团的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努力,而且收获不小。同时,希望上级团组织在这方面予以支持的呼声也比较高。各级团组织都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转变机关职能。在机构改革中,共青团组织同样面临着转变职能的问题。广州团市委提出的“小机关、大事业”的思路颇具启示意义。“小机关”的作用在于加强宏观指导,“大事业”的作用在于能够更多地承担与青少年工作有关的社会事务。对各级团组织在机构改革中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确定问题,团中央有必要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注重研究和探索共青团工作的区域性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团组织的工作,会有诸多共同特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更好推动共青团工作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相一致。 河水深度深河网密布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降水丰富河水补给充足历代的水利工程铺垫

八上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一、 位置:半球(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优越性(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属北温带、少热带、没寒带)-----海陆兼备二、 国土辽阔: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三、 中国的四至:东----乌苏里江,南----曾母暗沙,西---帕米尔高原,北---漠河四、 人口: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2、我国政府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3、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稠密、以西人口稀疏)五、 民族:56个(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六、 民族的分布:汉族遍及全国,以东部,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七、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一、 地形、地势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分为三级阶梯一级: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级、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二级:塔里木、准噶尔、四川盆地,云贵、黄土、内蒙古高原 二级、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三级: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复杂多样:高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平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盆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山地 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秦岭、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天山等丘陵 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东南丘陵、两广丘陵二、气候气温:南北差异(纬度影响) 冬季----差异很大 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降水:东西南北的差异 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复杂多样:除上述三种外,还有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三、河流和湖泊内流河-内流区-内流湖-咸水湖 我国最大的湖(青海湖) 我国最大(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外流河-外流区-外流湖-淡水湖 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 黄金水道、水能宝库 我国最大的外流胡—鄱阳湖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京杭运河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 呈“几”字形 注入渤海长江 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的各拉丹东峰 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注入东海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森林、土地、矿产、水等2、自然资源分类:可再生资源:土地、森林、水等 非可再生资源:矿产。3、评价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5、水资源: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6、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少 空间上:南丰北缺7、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方法: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长江水系)、节约用水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的“先行官”1、现代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2、分布: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3、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南北干线-京哈-京广线、京沪线、京九线 东西干线-陇海-兰新线、京包-包兰线二、农业—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1、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3、生态农业(桑基鱼塘、沼气)八下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区域类型多种多样:行政区域: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区) 自然区域:地形区、气候区等 经济区域:工业区、农业区、经济特区等气候 气温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降水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南北方的分界线 一月0℃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南北方的差异 分界线 气温 降水 植被 农业南方 秦岭--淮河 一月0℃以上 800mm以上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水田:水稻、甘蔗、油菜(一年二至三熟)北方 一月0℃以下 800mm以下 温带落叶阔叶林 旱田:小麦、甜菜、花生(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0住宅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交通 水运 屋顶坡度小、墙体厚 陆运干旱的西北地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我国之最 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 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高寒的青藏地区:世界最高的大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丰富的太阳能、地热资源 (拉萨)--“日光城”我国的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 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 细毛羊青海牧区 牦牛、藏绵羊西藏牧区 第六章 认识省级区域1、北京---(北方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边缘,面向渤海。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人民大会堂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中南海 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名胜古迹: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2、香港和澳门:(南方地区)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东西两侧(东--香港(深圳),西--澳门(珠海))人多地狭 香港:香港岛、九龙、新界、1回归 上天—建高层建筑 下海—填海造陆 澳门: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20回归3、台湾省: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南方的海洋中。北—东海、南—南海、西—台湾海峡、东—太平洋台湾岛(我国最大的岛屿)、钓鱼岛、澎湖列岛组成。台湾岛的美称:祖国的宝岛、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水果之乡、樟脑王国、海上米仓、东方甜岛。经济特点: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加工贸易经济)4、新疆: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西北地区) 地形:“三山夹两盆”(三山指:阿尔泰山脉、天山、昆仑山) (两盆指: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特色农产品:棉花、甜菜、多种瓜果 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绿洲);引水工程:坎儿井; 油气资源:西气东输(上海---轮南)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色夏季昼夜温差大------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夏季炎热干燥的气候、稳定灌溉水源------优质棉花第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一、珠江三角洲: 1、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2、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模式“前店后厂”3、我国的四大工业区珠江三角洲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核心,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沪宁杭地区 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地区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二、西双版纳: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云南南部(傣族为主)旅游资源丰富 动植物资源丰富 望天树、板状跟、绞杀植物、独木成林 “热带动物王国” 绿孔雀、亚洲象等 多样的民族风情 傣家竹楼、泼水节、孔雀舞等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方:海南省和西双版纳第八章 认识跨省区域一、黄土高原:1、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2、是世界上黄土堆积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 3、景观:黄土梁、黄土塬、黄土峁 4、自然灾害:旱涝灾害、泥石流、滑坡、塌陷。二、长江沿江地带:1、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 2、以长江为轴线,形成“H”型经济格局,是承东启西的纽带,通过南北之流和南北铁路干线向南北方向辐射。 四个特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并以它们为中心形成三大火炉(除上海) 长江上、中、下游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汽车工业走廊”雏形。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本身是word文档 表格复制不了 所以有点乱 如果想要文档 把邮箱留下可以发给你 希望采纳

中国地理主要知识点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形多样,山地面积广大。中国气候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性显著,夏季普遍高温,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寒冷干燥,南方温和少雨。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南方地区 长江、珠江: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夏季形成汛期,水量丰富秦岭—淮河以北黄河、海河、辽河:含沙量较大,有结冰期,夏季形成汛期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 含沙量较小,结冰期长,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量丰富西北内陆 塔里木河 含沙量小,多季节性河流,夏季流量大自然资源(1)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2)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二、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分析我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复杂多样:(1)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发展农业条件整体良好;(2)北方适宜发展旱田农业,但常受春旱的影响;(3)南方水源充足,适宜发展水田农业,但受伏旱天气影响;(4)西北内陆干旱少雨,但可利用冰雪融水发展绿洲农业;(5)青藏高原则可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2.我国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分析我国的工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的增长速度、工业部门、工业布局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海运输方便,有利于同各个友好国家往来,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联系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交流。(2)当地及其邻近地区资源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地区多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4)四个基地中有不少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三、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 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汾河 谷地、渭河平原 ;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南岭、珠江三角洲、雪峰山、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武夷山、台湾山脉、巫山、横断山;气候类型及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西北地区: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贺兰山、阴山 ;气候类型及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降水少,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 青藏地区:地形区: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气候类型及特征:高山气候,气候寒冷,降水稀少农业:北方地区:有利条件 平原面积广大;雨热同期 地势东西差异大;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冬温0℃以上,作物生长期长 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 日照时间长 不利条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华北平原多低产田;热量有限,全年降水少且季节变化大 山区面积大;夏季易出现洪涝、干旱 降水不足;严重干旱,水源有限 热量不足 主要农产品 东北: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华北平原:冬小麦、花生、棉花黄土高原:谷子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油菜、冬小麦、棉花、柑橘、茶叶四川盆地:水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柑橘华南:香蕉、荔枝、龙眼、菠萝 畜牧业基地:贺兰山以东的牧区、高山草场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绿洲 高寒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河谷农业: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青稞、小麦、豌豆) 工业 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工业基地(钢铁、机械、化工、船舶、汽车、机电)、京津唐工业基地(钢铁、石化、制碱、煤炭)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高精尖产业、能源、钢铁、有色金属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家用电器、服装、食品、玩具西南地区: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煤炭 陇海—兰新工业带西段:钢铁、冶金、纺织、航天等工业部门 西宁(毛纺) 拉萨(皮革、毛毯) 林芝(毛纺) 环境问题 东北:黑土流失华北:旱涝、风沙、盐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红壤改造 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重建西部生态环境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耕作,造成湿地退化

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它的平均直径为6371米。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 指示东西方向。赤道 是最长和纬线,长约4万千米。它与两极之间的距离相等,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是地球仪上的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本初子午线 地球仪上的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国际上习惯用200W和160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这样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50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6、五带的划分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在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越小,要表示的内容越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应越大;反之选用的比例尺越小。在地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陆地和海洋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大洲。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有欧洲、北美洲。大部分人们习习惯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一线作为欧洲和亚洲大陆的分界线。亚洲和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全称为美洲。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南极洲主要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 陆地地形 人们把地形分为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山地 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峰峦起伏,坡度陡峻,有的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两条由若干条高大山脉组合而成的巨大山系:一条是横穿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另一条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脉组成。 平原 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较小,常用“一望无际”来形容平原的坦荡。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欧洲和非洲的地形比较简单,分别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亚洲的地形则比较复杂,地势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我空间复制的 好心帮你 不要QQ业务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世界上火山和地震,大多分布在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沿岸的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天气与气候 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一个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同月平均气温最低值之差,叫做该地的气温年较差。 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并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山地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会逐渐降低。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6℃。 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降水的季节变化 全年多雨区:在赤道附近地带各月降水都很多,如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在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各月降水都很少,如埃及开罗;夏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东岸,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如中国北京;冬季多雨区:在南北纬300~~400附近的大陆西岸,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如意大利罗马;常年湿润区:在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全年受从海洋上吹来的西风影响的地区,各月湿润,雨量适中,如英国伦敦。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一、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 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4、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这种气候降水量稀少,终年炎热干燥,地面有大片的沙漠。 二、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1、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致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界,此线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地中海气候 主要位于大陆西岸的中低纬度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温带大陆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内陆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变化大,降水量较少,集中夏季。 4、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以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和多雨,气温和降水的年变化比较小。居民与聚落1、有关人口的几个概念:A、出生率:一年内出生并存活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B、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C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2、世界人口的分布:从世界人口分布图中可以看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或极端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3、不同的人种: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介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和美国境内。4、世界的语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汉语主要在中国、东南亚等地使用;英语主要在欧洲的英国、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亚洲的印度等国使用;法语主要在法国使用俄语主要在俄罗斯使用;西班牙语主要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阿拉伯语在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的许多国家中使用。5、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它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来传入亚洲其他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6、乡村和城市:我们把人们集中居住地称为聚落。一般说来,聚落可以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发展与合作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珠江水运杂志社

不是国企。是民营企业。《珠江水运》杂志创刊于1993年8月,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水运综合性半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主管,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珠江水运》杂志一直坚持"立足珠江,面向全国,服务水运,发展经济"的办刊宗旨,集管理、技术、知识、信息于一体,报道立足珠江,辐射华南,面向全国,贴近水运行业,报道水运发展,聚集行业热点,阐释政策法规,剖析水运市场交流先进经验,推荐前沿技术,介绍优质产品,提供宣传平台。《珠江水运》杂志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针对性、可读性和指导性,在水运行业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为读者提供新的观点、新的知识,深受水运界的欢迎,成为向社会展示珠江水运行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区航运发展的窗口。

广东珠江水运杂志社是1995-08-18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全民所有制,注册地址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中路263号。广东珠江水运杂志社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000X174015053,企业法人王锐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广东珠江水运杂志社的经营范围是:《珠江水运》杂志的总发行、批发、零售,利用《珠江水运》设计、制作、发布国内外杂志广告(以上均按本企业有效证书经营);企业形象策划;录像、摄影、打字、排版、复印、速印的服务;批发、零售:文化用品。 (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89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7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广东珠江水运杂志社更多信息和资讯。

珠江水运杂志社社长

珠江水运杂志

《珠江水运》杂志是交通运输部主管,珠江航务管理局主编。《中国海事》杂志是交通运输部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主办。后者级别高。

维普学术期刊网

广东珠江水运杂志社基金会

画家杨晓东杨晓东简介杨晓东,男,江西高安人。中共党员。江西宜春美术家协会会员,厦门油画协会会员,厦门市海沧区油画协会副书记。中国东方名家书画院院士,(民间机构)。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8月作品《记忆老家》入选金门举办的“保生慈济文化”书画展。11月作品《和谐厦门》入选庆祝党的十七大召开“温馨海沧”书画展。12月被授予厦门海沧工会委员会油画城联合基层工会2007年度工作积极分子称号。5月被聘为“厦门海沧区青少年美术教育实践基地”指导老师。7月 厦门市农民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美术比赛作品油画《忆寻春》优秀奖。8月福建东海浪美术作品展《山村》获入围奖。5月作品《秋的早晨》荣获厦门市工会委员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书画展优秀奖。7月应邀马来西亚中国风情乡村艺术展。9 入编《中国名家》一书。10参与创作世界纪录最长油画《祖国》之第一卷《江山如此多娇》。8月作品入选江苏省《华人时刊》东方艺林一书,并担任该书美术编辑一职。9月作品入选广东省《珠江水运》时尚刊水地理人物栏目。2011.10月担任世界最长油画《祖国》之第二卷《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设计总策划。(厦门电视台)1月作品《乡间晨曦》入选北京《博宝潜力艺术家年鉴》一书。2月作品《雨后花田》被中国才华集团南京才华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恽才华收藏。4月担任南京才华投资有限公司《东方艺林》杂志社副总编一职。6月17日作品《苗寨仲夏》参加第四届厦门海峡论坛海沧油画玛瑙展,《厦门日报》。6月《宁静的海》被济南军区副司令张鹤田中将收藏。8月担任中国。南京才华拍卖有限公司油画艺术总监。3月担任南京才华俱乐部副秘书长。8月作品《印象华林》江西高安电视台高安新闻采访播出。

梁益

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最重要的特点是外向型。 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一半是通过国际贸易来实现的,外贸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0%以上。不少企业的绝大部分产品供应国际市场。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本途径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同时本地区有临近港澳的位置优势,有侨乡的优势,有多优良海港的优势和劳动力丰富等优势,再加上国家为这里制订的优惠政策,使这里成为吸引外商投资和外企落户的风水宝地。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惠东、博罗,及肇庆市的瑞州区、鼎湖区、高要、四会等地。全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994年),近年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70%左右。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呈现出农村工业化程度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等特点。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级团组织以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为背景,根据当地青年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推动共青团工作发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办公厅赴广东调研组对该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近年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作的探索,从思路上可以归结为:社会化运作,事业化发展。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不仅高于全省5%、全国7%的同期平均增长速度,而且高于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阶段的平均增长速度。 外向型经济总体水平较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侨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条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以国内市场为依托,推动外向型经济高水平、快速度发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贸易总额高达6亿美元,占全省当年出口贸易总额的6%;实际利用外资98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全国当年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8%和24%。 产业结构优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完成了从传统的农业经济向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的转变,并成功实现了第二、第三产业双重主导的经济社会全面联动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年的8:5:9发展为1994年的8:2:40。总体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已经基本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再到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转变。 农业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地区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很快形成。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了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种养业为支柱,农工技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城乡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加速城镇化。70年代末只有几十个城镇,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个,1992年达到406个,1994年达到597个。15年增长近10倍。中山、东莞两市,只辖建制镇,而没有县和乡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比全省比例高出16个百分点。现在,该地区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镇。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镇化过程中,将现代城镇的服务功能优势与现代乡村的田园风情优势相互补充、结合,推动了城乡协调均衡发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区。 社会流动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外来工聚集地。现在,在该地区就业的外来务工者有数百万,形成了规模庞大、富有特色的外来务工人员流动群。这种社会流动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自然体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关部门和劳务机构对外来务工者的管理,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依法管理,使社会流动从无序走向了有序。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特点 青年群体的构成为二元结构。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由本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部分组成。据1997年底的统计,广东省青年总数为1589万,全省外来务工青年有500多万。外来务工青年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城镇,外来务工青年与当地青年的数量基本相等。有的城镇或行政村,外来务工青年已经超过当地青年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几十倍。如,广州市东山区有外来务工青年6000多人,占全区青年就业人数的65%。又如,深圳宝安区有外来务工青年90多万,是当地常住人口的4倍多;福田区皇岗村有外来务工青年15000多,是本村青年的40倍;龙岗区爱联村有外来务工青年近3万,而本村村民只有2907人。 青年群体分化明显。总的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青年分为当地青年和外来务工青年两个基本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社会联络的日益广泛,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群体的整合与分化也在加深。其中,“三高”青年和“四不”青年是两个引人注目的群体。“三高”青年是指高学历、高职务、高收入的青年。这部分青年是青年中的“精英”,他们的行为方式在青年中有明显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四不”青年是一个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青年群体。这部分青年不学习、不读书、不经商、不做工,主要靠出租自有物业生活,具有明显的寄生性。根据当地团组织的调查分析,从职业分类角度看,青年工人主要追求收入稳定,青年职员一般向往体面和荣耀的生活,公务员则更希望前途顺利,知识分子重在谋求发展机会。其中,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中各类金融机构、管理机构、新型公司的出现和迅速发展,青年职员群体迅速壮大。他们的知识水平、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都比较高,其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与青年中的其他职业群体相比,有明显不同。总之,不同职业青年群体的利益要求与精神追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需求的多样化引导着青年群体的分化。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中基于共同爱好与兴趣而自发成立的专业社团比较发达,其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群体特征。 青年在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是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力量。在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的新经济组织中,基本上是青年人在工作。如,主要在新经济组织中工作的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青年,现在和将来都是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高新技术企业中,青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中山市能够被遴选为全国30个“科技兴市”的先进城市之一,与该市有一支力量强大的青年科研队伍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分析,1995年,中山市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职业选择注重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一般把能否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看得比较重。据当地团组织调查,珠海、番禺两市分别有4%和3%的青年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是长远发展前景及个人兴趣特长。在珠江三角洲这样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社会能够为各个层次的青年提供可供选择的就业机会,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劳动作为谋生手段与实现自身价值的统一。 注重社会生活。在调研中感到,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年把“八小时”以外的社会生活看作是自己整个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把社会看作是自己活动的一个重要舞台。而且,青年社会生活的领域十分广泛,跨单位、跨团体、跨区域的社会行为,在青年的社会生活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青年社会生活的场所主要是社会公共场所。传统的走亲访友,闲聊度日,被认为是浪费时间。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青年把自主平等和相互尊重看得很重。在该地区,青年文化不再是一种亚文化,而成为主流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文化的发展潮流。 三、社会化运作 在珠江三角洲,不同城市的团组织所使用的“社会化”概念,有不同的含义。从运作方式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地区共青团工作的社会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面向社会设计活动。珠江三角洲团组织设计的活动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面向全社会的青年及群众,便于人们在“八小时”以外自愿参与,从而使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面。而团组织一般只负责活动的设计和宣传,很少进行直接组织。如,广东团省委推出的“青年文化广场”,深圳团市委创立的“大家乐”舞台,都是这样。每周末在广州市著名的商业网点天河城广场开展的“青年文化市场”活动,舞台露天,出入自由,观者如潮。现在,青年文化广场活动已在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推开。在深圳,以青年为主体,以“自愿、自荐、自演、同乐”为原则的“大家乐”舞台,自1986年7月第一次开办以来,仅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家乐”舞台就已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000多场,参加表演者4万多人次,观众达450多万人次。全市有不同规模的“大家乐”舞台100多个。对“大家乐”,社会各界有口皆碑,誉之为“特区平民夜总会”、“打工族心中一片蔚蓝的天”。在迎接香港回归祖国期间,深圳团市委设计的“营造回归纪念林”和“回归的足迹接力跑”活动,也是面向社会开展的。 面向社会设置组织。团的组织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发展的难点。在这方面,珠江三角洲团组织可以说在探索中迈出了新的步伐。他们的主要做法是: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和“一厂一支部”的格局,通过设置企业青年工作委员会以及兴趣建团、员工宿舍区域建团、活动中心建团等途径,探索国有企业建团的新途径。通过依托工会建团、社区建团、行业挂靠建团等灵活形式,使新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取得了突破。在农村,形成了以村建团委为核心,以支部进厂和厂外建团为网点的以村带厂设置模式。实现了农村团组织的良性运行。特别是注重调整和改革社区共青团工作体制,加强社区与行业、学校等不同战线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团组织的区域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面向社会寻求资源。在立足自身力量的同时广泛调动社会资源,是全团推动工作发展的普遍做法。但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对此的理解则更为深入,操作上则更为系统。首先,他们注重向 社会寻求人力资源,以发展和壮大共青团的工作队伍,形成以团干部为骨干,团聚各界人士的青年工作队伍。如,在深圳,团的许多具体工作是义工在做。同时,他们还努力向社会寻求财力资源,形成政府拨款、社会赞助和实业创收三结合的经费渠道。值得注意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团组织把党政部门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也看作是一种社会资源。他们认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同样需要通过政策法规的支持来获得法定的社会地位。他们说,过去靠文件,现在靠立法。 珠江三角洲共青团工作社会化的意义,从根本上看,是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青团工作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市场经济是一种打破行政隶属、地域区划和系统封闭的开放式经济。共青团工作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必须把视野由所隶属和依托的党政组织系统扩大到全社会,善于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社会角色,努力做到:力求使工作内容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需求和青年需求的变化相一致,把为需求服务作为工作导向;力求使组织设置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结构和青年构成的变化相一致,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团的活动和影响;力求使获取资源的方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相一致,以服务市场的方式开发社会资源。 四、事业化发展 据当地团干部讲,“事业化”是各级团组织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从“办实业”到“办事业”,团组织有过曲折的探索,深刻的教训。现在他们所形成的共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必须以办事业为主,以办实业为辅。而且,无论是办事业,还是办实业,都要围绕青少年需求来办,都要以服务青少年为出发点,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的统一。 从珠江三角洲团组织的实践看,共青团组织兴办的事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青少年活动阵地。其中最主要的是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青少年宫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可以说已经成规模,上档次,是共青团工作事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如,深圳团市委直接领导下的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有干部职工160人。他们坚持从事业带实业,以实业补事业,发展事业,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争创一流青少年活动阵地的新路子,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正在筹建中的深圳市青少年宫,是深圳市“九五”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项目,总建设面积为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大小教室、饭厅70多间,拟设培训项目80多个,娱乐项目20多个,可以同时接待5000人学习、参观和娱乐。又如,江门市现已有一座青少年活动中心,运行状况良好。一座规模更大、档次更高的青少年宫将很快动工修建。广州市青少年宫的占地面积也达3万多平方米。 文化产业。与青少年有关的文化产业,如报刊、杂志、艺术团,是事业化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文化水平高,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广州、深圳两市团组织创办的青少年报刊和杂志,能够覆盖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可以辐射到临近省份,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 基金。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相应各级团组织筹建基金的工作也十分活跃。如,列入《广东团工作五大体系构建规划要点》中已经建立或准备建立的基金达11项之多。广州团市委提出,要以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依托,建立和拓展各类青少年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在支持团工作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由广州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出资建立的全国第一个专为青少年提供扶助服务的非营利性辅导机构——广州市手拉手越秀辅导中心,其工作对象是情绪起伏不定、发展有困难及经常在公共场所流连和集聚且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其工作内容有11项之多。中心为青少年所提供的帮助,是一般团组织难以做到的。 从珠江三角洲共青团的实践看,事业化发展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解决的是依托问题。有了与青少年有关的阵地、产业和基金等实实在在的依托,团的组织就拥有了自己的资源,团的工作就可以开展得扎扎实实。第二,解决的是机制问题。阵地、产业和基金作为一种工作机制,可以长期使用,长期发挥作用,推动工作持续向前发展。第三,解决的是工作覆盖面问题。阵地、产业和基金组织的活动,是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所难以替代的。阵地、产业和基金组织的活动所产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也是团组织开展的活动难以相比的。 五、几点启示和思考 在调研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共青团工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进行的探索,给我们许多具有全局意义的启示,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坚持发展的观点。小平同志所讲的“发展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共青团工作。共青团事业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工作面对困难和挑战更需要发展。可 以说,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没前途。共青团工作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实现发展,应当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敢试敢闯的劲头。 强化共青团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应从共青团如何发挥好国家政权重要社会支柱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强化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性。可以说,共青团组织青年服务社会是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的具体化。共青团国家政权社会支柱作用发挥的如何,主要取决于社会服务功能的强弱。近年来,共青团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很大拓展,但与政府在转变职能过程中对社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 形成共青团组织结构的新构架。共青团组织体系依托党政机构建立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在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优势的同时,应努力推动团属青年社团面向基层、面向新的领域、面向新兴青年群体调整和完善组织机构,密切与非团属青年社团的联系,推动经济部门和企业设置青年工作机构,培育和发展团属社会中介组织,以此形成一个对共青团原组织体系具有补充作用的新的开放多元的社会化组织网络,从而覆盖到那些原组织体系涉及不到的新体制下的新领域和新兴青年群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上与青年进行联系和沟通。原有的组织体系和新的社会化组织网络共同构成共青团组织结构的新构架。 把社区作为新的工作生长点。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社区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活动场所,可以为团的工作提供宽广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应当成为共青团工作一个新的重点领域。全团有必要以整体推进的态势来加大社区团工作的力度。实现团的有关重点工作和建设在社区的平衡发展,以推动新的工作领域的开拓。 在团的工作中加大有关青年事务的内容。青年事务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共青团服务青年的重要内容。适应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主动地承担和参与有关青年的社会事务,有利于共青团工作在促进社会发展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占领阵地,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服务。联合国第50届大会通过的《到2000年及其后世界青年行动纲领》,对我们加大这方面工作力度富有启示意义。应在总结经验和借鉴国外有关做法的基础上,推动这方面工作实现新的发展。 争取政策法规方面的支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共青团作为重要的人民团体,其工作职能、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都有必要更多地得到政策支持和法律保证。以此进一步明确共青团的社会职能和政府中的青年工作职能,把团的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目标之中,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保证团的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各级团组织在这方面进行了不少努力,而且收获不小。同时,希望上级团组织在这方面予以支持的呼声也比较高。各级团组织都有必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 转变机关职能。在机构改革中,共青团组织同样面临着转变职能的问题。广州团市委提出的“小机关、大事业”的思路颇具启示意义。“小机关”的作用在于加强宏观指导,“大事业”的作用在于能够更多地承担与青少年工作有关的社会事务。对各级团组织在机构改革中的机构设置和职能确定问题,团中央有必要提出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注重研究和探索共青团工作的区域性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同一个区域内不同城市团组织的工作,会有诸多共同特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有利于更好推动共青团工作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相一致。 河水深度深河网密布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降水丰富河水补给充足历代的水利工程铺垫

我也是

  • 索引序列
  • 珠江水运杂志社理事会
  • 珠江水运杂志社
  • 珠江水运杂志社社长
  • 珠江水运杂志
  • 广东珠江水运杂志社基金会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