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扬州的论文

关于扬州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扬州的论文

已有近千年历史的扬州万花会4月18日在它的发源地得以恢复举办。首届扬州万花会由中国花卉协会和扬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扬州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扬州市园林局承办,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花木协会协办,为期1个月。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刘向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刘向东在致辞中说,扬州1万花会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载体,充分挖掘和表现地方特色,多方位展示花卉与园林、花卉与民风民俗、花卉与宗教文化等内涵,进一步拓展了花文化传播发展的思路,对弘扬文化、引导消费、繁荣市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万花会的举办将对推动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主题展示是万花会的重点 万花会活动主要由揭幕仪式、主题展示、游园活动3部分组成。主题展示又分为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万花神韵国际花卉展和花卉学术研讨会等4部分内容。主题展是万花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点在瘦西湖景区万花园内。于2007年复建的万花园投资近2亿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00余亩,主要依托瘦西湖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花文化为主题,以古典历史名园为线索,着重恢复完善瘦西湖“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白塔晴云”等景区,具有花事、博览、观奇、体验、智趣、休闲、教育、生态、娱乐、审美十大功能。新建的万花园既与瘦西湖公园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又彰显个性、体现特色,不仅在面积上扩大了瘦西湖公园,更在文化内涵、历史延续、传承创新等多方面丰富了瘦西湖公园。 花卉展营造“万花的世界” 花卉展示是体现万花会特点,吸引游客参观的因素之一。本届万花会花卉总用量达到260多个品种、200多万株。几万株郁金香被栽种在万花园内的主要游览线上,1万余株月季、20余万盆包括美女樱、四季海棠在内的时令草花被制作成花溪、花坛、花门、花廊等花卉景观和春夏秋冬四季花境。此外,还专门引进了毛地黄、耧斗菜、花叶长春蔓、银叶菊、虎耳草、虞美人、彩星花、贝母、醉蝶花、紫御谷、桂竹香、桔梗、薰衣草等花卉新优品种近60种10万多株。万花园内呈现出处处以花为题、步步花香流动的一片“万花的世界”。 花文化展让人们直观了解花卉与文化的关系 万花会花文化展示选址非常到位。展示地设在万花园餐饮别墅内,一派竹篱茅舍、农家小院风情,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世外桃源之境。花文化展示主要以图片、文字的形式,分区对花卉保健、花卉美容养生、花卉与食品、精品花卉菜肴与饮品、花香疗法等进行了系统展示。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会长周武忠介绍,本来设想聘请知名厨师现场表演制作花卉食品,让观众亲自品尝花卉美食,亲身感受花卉与文化的紧密关系,但由于场地限制,厨房设备有限,最后只好作罢。 花卉与工艺美术历来密不可分。扬州有很多具有地方特色、与花卉紧密相关的精美工艺品,如通草花、绒花,历史悠久,作品逼真,工艺大师用制作通草花技术制作的平时难得一见的工艺琼花惟妙惟肖。花文化展中展出的由扬州著名工艺大师制作的琼花、菊花、盆景等几十盆通草花及绒花,造型别致,色彩缤纷,几乎可以假乱真。此外,还展出了以花卉为图案的著名的扬州漆器,以及近40幅以扬州梅花、琼花、紫藤、荷花、菊花等为图案的高品质国画作品。 万花神韵国际花艺展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 除通过图文展示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外,花艺现场表演、互动是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的最好形式。美的作品就应有与之相配的地方进行展示,本次花艺表演展示就选择在万花园中最美的一处建筑“石壁流淙”内进行。展馆分为中国馆、韩国馆、日本馆、花艺表演馆,其中中国馆又分为大陆馆、香港馆、台湾馆。来自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北京、江苏等省市的31位著名插花花艺大师制作了上百个精美的插花艺艺作品,并布置在各个展馆内供观众品评欣赏。花艺表演馆主要用于花艺师现场制作花艺作品、向观众普及花艺知识。参加表演的花艺大师们都非常重视此次比赛,日本、韩国的花艺师在表演中都穿上了在本国也只有在重大活动或节日中才穿的民族服装。日本花艺师身穿和服,在茶道表演和舒缓悠扬的民歌声中插制出了一件件具有东方特色的花艺作品。韩国花艺师在表演过程中,韩国济州岛市市长正好来到表演大厅观看,花艺师表演完成后,与市长及其他一些花艺师一起合影留念,场面温馨感人。台湾花艺师在表演过程中,一旁的讲解师对其作品进行了现场解说。讲解师绘声绘色的演讲,让观众对每个花艺作品理解得更为深刻。花艺表演结束后,花艺大师们载歌载舞,场面热烈。 花文化学术研讨会从理论层面探讨花文化 花卉展示、花文化展示、花艺作品等展示可最直观地将花文化传达给观众,花文化学术研讨则从理论层面来探讨花文化的内涵。在同期举办的“2008中国扬州国际花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陶思炎,亚太地区插花艺术联合会会长尚纪平、台湾省中华人文花道协会会长王国忠以及日本花道小原流家元一级教授荻古靖、韩国国际花文化交流协会花艺术联合会会长朴善良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教授马特(Maarten Jongsma)等专家分别就“荠菜花与上巳节”、“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与日本人的生活”等主题作了精彩演讲。内容涉及花卉与节事的联系,日本、韩国花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荷兰花文化如何与旅游业结合等内容,充分体现了“花卉·艺术·生活”这一主题。同时,专家们还围绕“如何办好万花会”进行了讨论。 游园活动加强与游客互动 为突出万花会的互动性,主办方特别准备了多项活动邀请游客参与。在万花园内有6部长6米、宽2.8米的豪华花车,专做巡游表演之用。这6部花车分别以万花仙子、琼花、芍药、欢乐万花园、福娃迎奥运、诗画瘦西湖为主题。其中以琼花为主题制作的花车灵感来源于隋炀帝下扬州看琼花的典故,而以芍药为主题的花车灵感则源于“四相簪花”的典故。据史料记载,北宋庆历年间韩琦镇守淮南时,后花园中有一株芍药忽然开了4支花,韩琦请王琏、王安石、陈升之前往观赏,并剪下4支花4人各簪一支。后来这4人都相继官至宰相,“四相簪花”的典故由此而来,芍药也被称为“花相”。 万花园内还安排了10名有亲和力的演员穿着奥运福娃、花仙子等卡通服在园内巡游,成为万花园内一景,游客纷纷与之拍照留念。此外,游客还可以观看室外演出的大型木偶剧《琼花仙子》,欣赏扬州弹词、扬州清曲等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节目,参与花谜竞猜、击鼓传花、抛花球等活动。万花园中,处处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据了解,在双休日,约有6万名游客前往赏花,在平时每天的游客量也达到1.5万人次。 周武忠告诉记者,首届万花会是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首次与地方合作的一种尝试,意欲将花文化与地方旅游业结合起来,没想到如此成功。所以今后不能仅就花文化论花文化,而应将其与其它产业结合起来,效益就会倍增。当然,没有产业基础就没有花文化发展根基,花文化只有与产业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关于扬州文化的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Culture of YangzhouChildren's Library building, on the premises of Yangzhou Public Library The Yangzhou Dialect (Chinese: 扬州话, Yangzhou Hua) is moderately understandable by an outsider as it does differ a lot from today's standard M The Yangzhou Dialect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representative dialect of Jiang-huai dialect group 江淮话 within the Mandarin language It is regarded by linguists to be very close to the official Mandarin (based on Nanjing dialect) spoken during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uring a period of prosperity and Imperial favour, the arts of storytelling and painting flourished in Y The innovative painter-calligrapher Shitao lived in Yangzhou during the 1680s and again from 1697 until his death in A later group of painters from that time called the Eight Eccentrics of Yangzhou are famous throughout CFormer President of China Jiang Zemin was born and raised in Y His middle school is located right across from the public notary's office in YYangzhou is famous for its carved lacquerware and jade Poet Li Bai (700-762) wrote in Seeing Meng Haoran off to Yangzhou from Yellow Crane Pavilion:At Yellow Crane Pavilion in the west My old friend says farewell; In the mist and flowers of spring He goes down to Yangzhou; Lonely sail, distant shadow, Vanish in blue emptiness; All I see is the great river Flowing into the far Some of China’s most creative and eye catching dishes come from the Yangzhou school of cuisine called Huaiyang (also commonly known as the Weiyang school) Along with Sichuan cuisine, Cantonese cuisine, and Shandong cuisine, Huaiyang cuisine (淮扬菜) is a distinctive and masterful skill that locals are quite proud The city is famous for its public bath houses, lacquerware, jadeware, embroidery, paper-cut, art & crafts velvet The city was awarded Habitat Scroll of Honour in Yangzhou is also very famous for its toy industry (especially stuffed animals) Many tourists from neighboring cities travel to the city for its good-quality and low-priced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the city is also famous for an ancient folk art called Yangzhou storytelling (扬州评话), which is like Xiangsheng -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omedic It rose as a performing act during the Ming D In the performance, the artist details an interesting historical story to audiences, using Yangzhou These stories have been edited by artists, so they sound very soul-stirring and The most well-know artist of Yangzhou storytelling was Wang His most famous works are The 10 chapters of Wu Song (武十回), The 10 chapters of Song Jiang (宋十回), The 10 chapters of Lu Junyi (卢十回), and The 10 chapters of Shi Xiu (石十回)希望帮到你啦~

关于扬州旅游的论文

墨青的天际,古宅青苔,梦回乡里,那洁白的琼花美的令人心醉。曾几何时,那份独爱扬州的幸福就留在了幽深小巷的尽头……  精灵的紫燕在空中画出道道呢喃的虚线,漫步在青砖青瓦的巷中,听着周围那熟悉的属于我们扬州人的母语,真是倍感幸福。历史的车轮生生不息,我站在车轮上回望,心中百感交集,但那唯一不变的就是我们如歌如诗般惬意的生活。  清晨,微微睁开惺忪的双眼,美美的伸个懒腰,听着窗外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伴着晨露去公园走走。“大爷,又去锻炼啊?”“是啊,你早啊!”“你早!”和谐的早晨由此开始。  作为一个地道的扬州人早上是不喜欢自己做早餐的,今儿谁起的早都会拿着碗去巷口的早点摊买油条包子等各类早点,一路哼着扬剧,乐呵呵的走回家,分享那美味的早餐。  孩子们结队的在巷中嬉戏,踢踢毽子,打打玻璃球……可孩子们最爱的还是巷口的臭豆腐,记忆里那是家的味道,那次回家再次路过那个温馨的小摊,那人那物,那味一切都没变。迫不及待地要婆婆给我一份,只见那嫩白的豆腐嬉笑着跳入油中,在油中翻滚,打转,慢慢地沉下去又慢慢地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婆婆娴熟地捞了上来,小方块的豆腐外酥里嫩,金黄黄的,再用小刷儿刷上酱,别提有多美味,有时好心的婆婆还会多给几块,好幸福啊!  傍晚的扬州有时也会下起淅沥的小雨,霓虹映衬雨幕给了这个小城又多了一份朦胧。雨天的屋瓦,浮漾湿湿的流光,灰而温柔,轻轻地坐在窗边听雨,过路人有时还会停下那匆忙的步履在小巷边的院落里避雨,谈一谈家常理短。听着雨点敲在磷磷千瓣屋瓦上的声音,清清的细流顺着瓦沿慢慢的流下,也许只有在扬州这个小城里才会有这样的雨声吧,着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幸福吧。  大珠小珠落玉盘,扬州的明珠太多,那种深深的文化遍部扬州的角角落落,正是美不胜收。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幸福特别多。  幸福扬州

这个太多了,随便找找就有了

只能给你一些材料共你参考,希望能帮助你。扬州的风俗民情 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纯雅古朴,令人陶醉。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如果适逢其时游至扬州,不妨入乡随俗。 古城扬州的民俗风情,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纯雅古朴,令人陶醉。体察民风民情,定然别有一番情趣。如果适逢其时游至扬州,不妨入乡随俗。 维扬灯会——《望江南百词》中说:“扬州好,灯节庆元宵。绛蜡满堂家宴集,金龙逐队市声嚣,花鼓又高跷。”农历正月十三上灯,十八落灯,十五是高潮,称元宵佳节。一年一度传统的维扬灯会就在这时举行。扬州扎彩灯,集彩扎、裱糊、诗文、书画、编结、剪纸、刺绣等技艺于一体。灯的式样很多,有简单普及的元宝灯、西瓜灯、兔子灯、蛤蟆灯、荷花灯……有工艺复杂的船灯、龙灯、寿星灯、麒麟灯……还有扬州特产琉璃灯。维扬灯会还和猜谜结合起来,称为灯谜。扬州时俗,十三日、十五日晚上吃圆子,十八日晚上吃面,俗称“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 二月二——龙抬头到了二月,天气渐暖,春意萌动,即将开始春耕大忙。扬州民俗,出嫁女儿于二月初二带子女回娘家小憩。故扬州有“二月二,龙抬头,家家带活猴(外孙)”之说。 百花生日——也称花朝,农历二月十二日这天为百花生日。扬州时俗,花朝日用红布条系在花枝上,谓之挂红,用祈百花繁盛,良辰美景。 三月三——三月初三,也是传统的踏青挑荠之日。民谚有“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之说。踏青挑荠,采回荠菜,或做圆子,或包饺子,滋味特别鲜美。此外,三月三还是江都仙女庙逢集的日子。 立夏尝新——立夏之时,早种的果蔬菜已成熟登盘。扬州人立夏所尝之“新”,有新笋、青蚕豆、樱桃、扬花萝卜,鲥鱼或咸鸭蛋。此外,扬州人还有立夏称体重,吃茶叶蛋、绿豆糕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茶叶蛋,夏天可以不中暑。 端午节——扬州人口语称“五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五月节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忙着包粽子。粽子是用新鲜芦叶(俗称粽络)包裹糯米制成,有的还掺蚕豆瓣、红豆、红枣、鲜肉、咸肉、香肠、火腿等,味更鲜美。这天,扬州人有用百草水洗澡,午饭吃“十二红”和喝雄黄酒的习俗,还有用艾草烟熏室内和插蒲艾以驱邪的习俗,也有划龙船的习俗。 六月六晒伏——扬州有“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说法。此俗现在已不限于六月初六,只要进入伏天都可以晒衣物,故又称“晒伏”。“红绿”是指五颜六色的衣物。六月六,扬州还有吃饺子的习惯,说是这天吃了饺子不会疰夏。 六月十九观音会——相传阴历六月十九为观音菩萨生日,扬州四乡八镇信佛的男女都要纷纷赶到观音山烧香,人如潮涌,热闹非常。上山的路上,有些特别虔诚的信徒,在膝盖上绑了纸,走三步就叩一个头。六月十九算是正日,但六月初一就开始有人烧香,直到六月二十以后,才算完了香事。 乞巧节——七月初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之日,扬州人有七月初七看巧云和月下穿针应“巧”的习俗。旧时七月初七出生的孩子,多取名“巧”字。

关于扬州文化的论文摘要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扬州的话,你可以从河运港口和对外贸易之类的地方着手,参考资料也很多,但相对来说比较杂散,筹备的时候请仔细一点,避免出现衔接错误。像是丝绸之路什么的也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关于扬州文化的论文题目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在中国美术史上众多的绘画流派中,“扬州画派”作为大众皆知的一个美术流派。他们几乎毫无师承关系(其中只有一对师徒),同时也没有明确的“建章立派”的艺术主张,仅由书画供求市场自由形成书画群体,但是他们带给中国艺术史特别是社会大众的影响,却是历史上众多艺术主张鲜明(如元四家、清四王),地域特点突出(如吴门画派、华亭派),艺术师承关系明确(如岭南画派、吴门画派)的艺术流派所无法比肩的。  是什么原因使“扬州画派”如此影响广大,声名远播,风标独著而鹤立于艺术之林的呢?   一、“扬州画派”的形成历史及其特色    18世纪的扬州,因长江和大运河水运枢纽的优势,扬州成了当时中国盐运的集散中心。主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命脉的食盐业使扬州聚集了“数百家”富甲天下的盐商。拥有大量财富的盐商聚居扬州,必然带动扬州的繁荣。特别是当时官商巨贾对艺术的需求,促使艺术品需求增加,带来艺术品的生产与供给市场的发达。应市场所需,众多的画家聚集到了扬州。这些聚集到扬州的画家,都是在野文人,生活上较为困苦,对当时封建社会现实也多有不满,如金农、黄慎、高翔、罗聘、华喦等。他们中即使有的曾做过小官,如郑燮、李鱓、李方膺等人,但也多遭谗贬罢,甚至被侮入狱。这样,他们的艺术创作一方面出于维持生计的需要,另一方面,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抒发个人性灵。“扬州画派”是当时扬州的一个画家群体,他们每个人又都极富创新精神,个人风格独特,且极力与他人拉开差距,便形成了所谓的“八怪”。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为了取得盐商的喜爱与支持,扬州画家们必须使自己成为某种专门的画家,才能更加引人注目和吸引人购买。例如金农早期也画竹,为了不与郑燮冲突,故后来转向了画梅,成为画梅的专家。诸如李鱓的色彩表达,高凤翰的左手松笔画与指画,金农的“漆书”,个个都别开生面,这在客观上促成了扬州画家一人一个面目。同时,由于卖画的原因,“扬州画派”画家在作画速度上再也不像古人那样“五日一山,十日一河”的精工细琢。他们多以快速创作展示花鸟人物为题材,形成了“扬州画派”以擅长写意花鸟画为主的特色。尽管他们中也有以擅长人物或山水者,但往往都是写意手法用笔,落笔落墨酣畅淋漓,成画快速急捷。例如李鱓作画的挥洒淋漓,郑板桥寥寥数笔而极富生趣的兰竹,黄慎的以草书入画等等。在题材的取舍上,他们画花鸟又多以梅、竹、兰、菊四君子或身边常见之瓜果虫鱼为题;画人物则多以神仙鬼怪及下层人物为对象;画山水则以一些残山剩石进行点染。总之,其取材对象多是普通之物,以其一枝半角来草草勾染,既表现文人士大夫高雅清幽的逸趣,同时也更容易被盐商及大众所接受。在作品的展示上,“扬州画派”强调诗书画的结合,画上必题诗,且有时甚至长篇巨制地题写文字,俨然以书法、诗词为主。在书法表现上,他们都形成了各自的鲜明特色。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金农的“漆书”,在中国书法史上都是空前的创新。同时,“扬州画派”画家本身还非常看重自己的诗书画综合能力。据说,扬州盐商巨富对画家们也有要求,如“扬州二马,以文会友,凡文人来访,进门须先做诗一首,待审定后再决定接待等级”(见陈传席《扬州盐商与扬州画派及其它》)。据传,丁敬初到扬州,曾因盐商马曰琯考问其掌故和对对联未答出而遭到轻视和怠慢,只好跑到杭州去。黄慎初到扬州卖画失势请教金农,乃知在扬州卖画必须善诗善书,黄慎便回闽学诗后再到扬州,才得以名气大振。这一方面是盐商对画家诗文修养、名气的要求,客观上也造就了扬州画家个人诗书画兼善的特色。    扬州画派在对待绘画传统时,具备的强烈的创新求变的意识。在创作态度上,“扬州画派”画家出于维持生存和竞争的需要,在创作中尽可能地展示其艺术才能,作品中除了诗书画完美结合,表现较强的综合素质外,他们更多地考虑如何使自己的创作主题成为符合市场要求的作品。扬州画家都非常注重写生,他们中早年大多师从职业画家学习,临摹描绘尽可能地采取实用之物像,从大量实物写真而来。如黄慎早年仔细观察过各个阶层的种种人物肖像,郑板桥分不同时辰认真观察竹子,形成“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创作理念。同时,他们还善于转益多师,向古人学习。如石涛对扬州画派的全面影响,“笔墨当随时代”、“借古开今”成为了“扬州画派”绘画创作的理论基础。郑板桥为学习古人,专门刻了一方“青藤门下走狗”的印,以示对徐渭的仰慕与学习。李鱓有《题花卉册》诗句表达其个人的学习取法:“不学元章与补之,庭前老干是吾师……岂知造化从心手,顷刻春生莫要迟。”“扬州画派”的画家们都十分钦佩石涛,主要是石涛敢于摆脱当时画坛的正统主义和形式主义束缚,主张个性解放。如金农画马曾题诗曰:“扑面风沙行路难,昔年曾蹑五云端,红鞯今敝雕鞍损,不与人骑更好看。”由此可观,他所表现的更主要是人的理想和人的特殊思想感情以及叛逆思想。    二、“扬州画派”对当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启迪    扬州画派之所以能在18世纪中期商业发达的城市扬州迅速崛起,并因盐商和广大市民的认同而名载史册,流传千古,其成功之处对振兴和繁荣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1)艺术创作必须紧密结合市场,结合受众的审美习俗。扬州画派因盐商而兴,因广大市民的认同而流传于千古。18世纪的封建中国社会,商人的政治地位并不高。按照传统的儒家尊卑思想,要使在古代封建社会占有重要地位的士大夫(文人)去迎逢商人的口味,应该说是很难的。但“扬州画派”画家由于他们本身已沦入生活窘迫之境,为了维持生存,只有按商人们的意志去创作,去画一些佛道之像或民间生活题材,甚至画乞丐,从而反造就了“扬州画派”在历史上的地位。  (2)具备较高的艺术综合素质。诗、书、画、印结合是历代中国艺术家们的崇高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书画艺术魅力的完美表现。“扬州画派”即使作为卖画求生者也得遵守这一艺术形式,即使是充满铜臭的扬州盐商们,在对待画家、对待文人和与文人们打交道时也不忘“以文会友”,以诗文水平确定招待档次,以诗文水平确定画作的价格。    (3)艺术必须树立个人风格,形成独特面貌。“扬州画派”画家之所以又被后人冠以“扬州八怪”,主要是针对他们每个人所形成的风标独著,不乖同道的个人特色。即使一个地域,一个时代、一个师门所出的画家,他们的作品也会迥然而异。例如,“扬州画派”几乎都画梅兰,但是各人在所画梅花的表现手法上却各有不同。如汪士慎画梅清淡秀雅,李方膺画梅则“铁干铜皮”,高翔画梅疏枝瘦朵、花蕊半开、雪冷风清,金农画梅则是用笔简朴、古涩,浓淡相宜,玲珑剔透;罗聘师从于金农,而画梅则又是浓淡交映,疏狂粗放。同时,在扬州画家中,早年金农同郑燮一样都喜画竹,由于郑板桥的显著影响,金农为了与郑拉开差距晚年便转向画梅而以此著称。其他如金农自创“漆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黄慎的以草书入画,都使扬州画家一人一个面貌,一家自有一家风格,才形成了“扬州八怪”。从某种程度讲,怪而不怪,只是一种特殊的个人风格而已。  (4)创新求变的艺术理念和深入写生的学习方法。在扬州画家的眼里,真正意义上的作品应该是创造性地表现某种思想情感,并产生表现形式的创新。他们的创造以石涛、徐渭等大家为榜样,更多地吸取他们对传统的变革创新的创作思想,与古人拉开差距,与同时代者拉开距离,形成极富个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一方面是他们深入学习古人技法技巧的结果,更是他们深入观察生活、观察身边事物的结果。正如郑板桥所说:“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毫夜间思……”又如李鱓在学蒋廷锡的同时,还深入向高其佩学习,并在表现形式上吸取明代孙隆、清代恽南田及石涛诸家,这种集众家所长不断丰富自身,从而导致其画风数变,并形成自己的崭新风格的学习方式亦为后世所传颂。    对于学习古人,扬州画家们多是取长补短的扬弃式学习。如李鱓曾言:“……八大山人长于笔,清湘大涤子长于墨;至予则长于水。水为茶墨之介绍,用之得法,乃凝于神,甚矣。”“笔与墨作合生动。妙在用水。余长于用水,而用墨用笔又不及二公(石涛与八大)”。可见,他们对古人是选择性的学习、扬弃,才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扬州画派的创造无疑是成功的。他们既有那一个时代,那一个地域经济文化背景,更有他们自身努力创新的结果。

  • 索引序列
  • 关于扬州的论文
  • 关于扬州文化的论文
  • 关于扬州旅游的论文
  • 关于扬州文化的论文摘要
  • 关于扬州文化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