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发布时间: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一)主讲课程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应用写作、经济写作、大学语文。(二)主持和参加的教学研究课题1、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的必要性,2005——2007,青岛农业大学,1000元,主持。2、教学情感在大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的研究,2008——2001,青岛农业大学,1000元,主持。3、学生全面参与课堂教学的方法论研究,2001——2003,青岛农业大学,1000元,参与。(三)教学研究论文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中的合理运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10,第一作者。《浅论教师对学生审美教育的作用》,语文学刊,10,第一作者。(四)参编教材 《中国农村应用文写作大全》,参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年。2、《应用写作》,副主编,中国人事出版社,1995年。3、《乡镇企业现代经营管理学》,副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 (一)学术成就概述讲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文学史、古典诗词欣赏、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等。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应用写作的研究。主持课题3项:校级课题“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方法论研究”;教学研究课题“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的必要性”、“教学情感在大学教学中优化运用的研究”。 发表论文20余篇,所发表的论文主要是古代文学、写作以及教学研究方面的。参编专著5部,其中担任副主编的3部。(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方法论的研究 ,2003——2005,青岛农业大学,610335,2000元,主持。(三)科研论文1、《心理定势与汉语学习》,莱阳农学院学报,2/2,2002年第二期,87-91页。2、《浅谈柳永的妓情词》,莱阳农学院学报,1/1,2000年第三期,56-58页。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莱阳农学院学报,1/2,2001年第二期,82-84页。4、《浅谈公文中古语词的应用》,莱阳农学院学报,3/3,2001年第四期,64-66页。5、《谈语文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基础教育改革论坛,3/3,2002第四期,74-75页。6、《古典诗中的空笔艺术赏析》,莱阳农学院学报,3/3,2003年第二期,101-103页。7、《讲授法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2,2003年第三期,19-21页。8、《论王维幽静之美的山水田园诗》,莱阳农学院学报,1/2,2003年第四期,43-46页。9、《论公文写作语言的简洁性》莱阳农学院学报,1/3,2003年第四期,61-64页。10、《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方法论》,莱阳农学院学报,1/3,2005年第一期,91-93页。11、《一颗水晶心,饱含爱与美-----谈冰心和她的散文》,语文学刊,2/2,2005年第九期,107-110页。12、《关于大学语文在人文素质教育中作用的理性思考》,莱阳农学院学报,2/2,2005年第四期,38-41页。13、《关于管理文秘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当代学术月刊,2/2,2006年第九期,23-25页。14、《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语文中的合理应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1/3,2006年第十期。15、《略论苏轼词的清雄之风》,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2,2007年第四期。16、《浅论教师对学生审美教育的作用》,语文学刊,1/3,2007年第十二期。17、《一曲婉转动人、哀怨缠绵的恋歌-----白居易<长恨歌>主题别解》,语文学刊,1/3,2009年第九期,51-52页。(五)主编、参编学术著作1、《雷锋 团旗 青年魂》,编委,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年。2、《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参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3、《中国农村应用文写作大全》,参编,山东文艺出版社

白三叶的发芽率一般是5%——2%。白三叶草春秋均可播种,我国南方春播在3月中旬前,秋播宜在10月中旬前。千粒重5—7克,公斤粒数约145万粒。播种量每亩25—5公斤左右。与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Loliumperenne)、鸭茅(Dactylisglomerata)、猫尾草(Phlaumpratense)等混播,适于建立人工草地.由于自三叶草幼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清除杂草或采用保护作物以控制杂草增加。白三叶草与红三叶草(Trifoliumfragiferum)和草莓三叶草(Tnifoliumprstense)的根瘤菌相同,在接种时,按每10克根瘤菌种与1公斤白三叶草种子用少量水拌匀后。在混播的草地上,应防止禾本科草生长过于茂盛而抑制白三叶草的生长,可采用刈草和放牧的方法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控制中,自三叶草的比重过大,以防止反刍动物采食过量引起膨胀一般禾本科草与白三叶草的产量以2:1为好,即防止膨胀病,又可获得于物质和蛋白质在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1,曾路生, 崔德杰, 李俊良, 金圣爱, 赵秀芬 寿光大棚菜地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pH 与EC 的变化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15 (4) : 865 – 8702,王恒,金圣爱*,李俊良,刘庆花,陈永智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磷钾肥效研究中国蔬菜,2009(8):48-533,李旭霖,崔德杰,隋方功,金圣爱 高等学校专业课实验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探讨———以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评价为例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11)4,金圣爱,李旭霖,崔德杰 加强土壤学野外教学实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增刊5,李俊良,金圣爱,赵秀芬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青岛农业大学 2007 (2 )6,赵扩元,李俊良,刘庆花,金圣爱,房增国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理化性状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4 (4) : 286~2907,薛仁镐, 金圣爱,孙世孟,郭宝太琼脂糖凝胶中DNA片段的挤压回收法 生物技术,2006,(3):50-518,薛仁镐,谢宏峰,金圣爱,默书霞,孙世孟,郭宝太,徐丽娟碱裂解法提取细菌质粒DNA的改良生物技术,2005,15(3):44-469,许广波等猪苓菌丝体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筛选研究初报 2002年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4(2)第五作者10,姜晶晶 刘庆花 李俊良 金圣爱 赵秀芬 钙肥型土壤调理剂在设施番茄生产中的应用中国蔬菜,2009 (10) : 63 - 김성애, 류순호, 이상모, 최우정중국길림성백성지역黑钙土의이화학성및인산흡착특성 Korean S A C BJ2001,44(2):92-Woo-Jung Choi ,Seong-Ahi Jin, Sang-Mo Lee, Hee-Myong Ro & Sun-Ho Yoo Corn uptake and microbial immobilization of 15N-Labeled urea-N in soil as affected by composted pig  Plant and Soil ,2001, 235:1-9 (SCI收录)Sheng-Ai Jin and Sun-Ho YGrowth of plant and changes in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phosphorus accumulated The Journal of Kore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and Fertilizer V32 N3 :261-Sun-Ho Yoo, Woo-Jung Choi ,Gwang Hytun Han, Jung-Geun Park, Sang-Mo Lee, Sheng-ai JTemporal variations in isotope ratios and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nitrogen in groundwater as affected by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livestock manure, AC Biotechnol1999,42(4):186-Sheng-ai Jin, Sang-Mo Lee, Woo-Jung Choi and Sun-Ho YChanges in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P accumulated plastic film house soils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The Journal of Kore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and Fertilizer,2001,V34 N4:255-264 李俊良,金圣爱,贾晓红,陈清 《蔬菜灌溉施肥新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8

注重多学科的融通,根据全面发展、突出重点的研究思路,广泛涉猎了西方美学、文艺学、人才学等多个领域,近些年主要研究人才开发、人才美学、《乐记》和文化产业。教学科研在高校长期进行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已经为研究生或本科生开设了人生哲学、古代诗文、文学理论、文学方法论、西方现当代文艺思潮 、西方文论、美学、西方美学、人才美学、文艺美学、中国现当代文论、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产业人才资源管理、人才开发学、领导科学与艺术、行政法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率先进行了“情商点名法”的教改实验,创立了“山型人才”培养模式;组织20多人的教研创新团队,最早进行了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的探索。一、出版专著与主编的著作9部,合作出版10部。1.专著《中国古代文论经典流变——<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2.专著《<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与牛月明教授合作)。3.专著《<礼记﹒乐记>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4.专著《人才开发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5.专著《人才与审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6.专著《西方美学论稿》,山东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7.专著《新世纪人才学》,山东友谊出版社,1995年版。8.主编《先秦两汉儒家美学与古希腊罗马美学比较研究》,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版。9.主编《大学生潜能开发与情商育成》,齐鲁书社,2001年版。合作出版的有《中国文化概论》、《中国人才学30年》、《大学生应用写作》、《教师美育学》、《风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马列文论导读》、《美育学》、《爱情新诗鉴赏辞典》等。二、发表文章百余篇(第一作者),主要论文60多篇“试论文化产业“产学研”的机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青岛海洋人才高地建设的对策思考”,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发展报告(2013年卷)》,该书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从人是最重要的文化形态看文化强国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月8日。“广告艺术符号模式研究”,《艺术评论》,2013年第2 期。“妈祖文化开发应凸显其优秀品质”,《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4日。“加强文化创意人才队伍建设”,《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月16日。“人工岛建设的原则与文化元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4月2日。“学术大师成长的主观因素”,《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6月10日。“论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中国海洋大学报》,2012年5月10日“人才美学研究的缘起与发展走向”,《文艺美学研究》第五辑,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给孩子充分的想象空间——小雄鹰的故事”,《河北教育》,2011年第6期。“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文化产业司编《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2010年度)》,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论《吕氏春秋》与《乐记》音乐美学思想的趋同”,《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6期。“建立海洋美学的构想”,《中国海洋大学高教研究》,2011年第4期。“《乐记》动力定型的理论来源与美学阐释”,《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第3期。“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生成因素”,《理论学刊》2010年第9期。“SA8000—企业从‘经济型’向‘社会型’转轨的重要标志”,《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王蒙自传》中的王蒙”,《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人生‘须臾’中的永恒与诗意”,《领导科学报》2009年2月2日。“论全面提升CEO的卓越领导力”,《现代领导》,2009年第12期。“文化研究·文化产业与商品生产”,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海滨现代文化名城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青岛社会科学》第二辑,2009年。“‘乐由中出’:《乐记》对乐的生命本体论阐释“,《文学评论》2008年第1期。“从格式塔视域看<乐记>中的心物同构”,《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4期。“如何开发管理B类员工”,《中国人才》,2008年第7期。“天人相谐的和合阐释”,《文化中国》,2008年第4期,加拿大出版。“中国文论研究的间性拓展”,《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11期。“从乐心关系看《乐记》的‘唯乐不可以为伪’”,《齐鲁学刊》2008年第3期。“关于文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海洋大学报》2008年9月4日。“论《乐记》的创美主体修养思想”,《理论学刊》,2008年第2 期。“审美诱发潜能的特点和主要形式”,《美与时代》,2008年第11 期。“为什么要阅读文学名著”,《高中生之友》2008年第11期。“企业如何与员工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年第3期。“惟君子为能知乐——从《乐记》知音论看人对动物性的超越”,《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2期。“怎样看待火星文”,《光明日报》2007年10月12日。“乐同民心——审美共同性的阐释”,《孔子研究》2007年第3期。“中庸美:王蒙文学哲学的精髓”,《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从以美导善看‘惟乐不可以为伪’”,《理论学刊》2007年第2期。“人才开发中的大人才观”,《党政干部理论学习文选》,红旗出版社,2007年出版。“大乐与天地同和”,《理论学刊》2006年第1期。“从‘天下皆宁’看文艺价值的指归”,《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人才战略与人才开发”,《教育人才研究》2006年第3期。“从先秦古籍通例谈《乐记》的作者”,《文学遗产》2005年第6期。“从审美文化看人才美学”,《光明日报》2005年6月7日。“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光明日报》2004年4月13日。“美是有神性的”,《齐鲁学刊》,2004年第2期(二人合作)。“试论中世纪文化及其本质特征”,《理论学刊》2003年第5期。“创新:为‘见异思迁’ 正名”,《联合日报》,2002年1月15 日。“郎吉弩斯与“崇高”辨析”,《济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论柏拉图的艺术管理思想”,《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柏拉图的艺术美论”,《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柏拉图美学之再阐释”,《齐鲁学刊》,2001年第5期。“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康德崇高美之我见”,《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论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创造的辩证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2001年第7期。“试论大学生潜能开发和情商育成的动因及其重要性”,《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生涯设计的原则及其意义”,《山东教育》,2001年第3期。“试论教师的潜能开发能力”,《山东教育》,2001年第5期。“‘山型人才’及其培养”,《联合日报》,2001年6月5日。“试论贺拉斯《诗艺》的理论体系”,《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学会做人·培养能力·勇于创新”,《 光明日报》2000年8月16日。“试论孔子的情商思想”,《孔子研究》2000年第4期。“走出心灵的困境,《香港现代教学论坛》2000年第2期。“影响人才自我开发的主观原因及其对策”,《中国知识经济文选》,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下岗职工的心理调整与人才再开发”,《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命运归因探析”,《光明日报》1999年8 月27日。“怎样提高作文能力”,《光明日报》1999年10月13日。“海德和维纳的归因理论与人才开发的归因”,《中国人才》1999年第1期。“凝聚力差的原因及其对策”,《行政与人事》,1998年第1期。“大学生心理冲突导致的心理障碍及其对策”,《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自学成才与人才资源开发”,《高教自学考试》1998年第2期。“寻美向导”,《大众日报》,1997年12月8日。“审美:诱发潜能的加速器”,《中国人才》1997年第4期。“狮羊效应与羊狮效应”,《中国人才》,1996年第1期。“人才鉴别的测不准原理”,《中国人才》,1996年第2期。“苏格拉底的人格美及其艺术美论”,《语文函授》1996年第3期。“谈谈《阑尾》的怪诞与滑稽美”,《语文函授》1996年第2期。“优化组合尚未实现”,《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试论青少年潜能的开发”,《山东青少年研究》1995年第4期。“‘模仿说’嬗变略述“,《齐鲁学刊》,1994年第3期。“形象大于思想与形象小于思想新探”,《语文函授》1994年第1期。“文学概论疑难问题十五解”,《高教自学考试》1993年第8期。“历史感·方法论·文艺本质”,《齐鲁学刊》1992年第3期。“对自然美奥秘的探究”,《山东社会科学情报》1992年第5期。“经济大潮对文艺创作的呼唤”,《语文函授》1992年第6期。“深化与改革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尝试与设想”,《语文函授》1991年第3期。“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感”,《语文函授》1990年第4期。“消遣的价值”,《齐鲁学刊》1990年第6期。“对宗教的美学思考”,《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90年第3期。“‘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之我见”,《山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5期。“审美价值与主体性”,《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对现实主义的再思考”,《语文函授》1989年第6期。三、2008年以来主持完成的项目与在研项目2008年主持完成了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人才美学:人才开发的新视域》。2008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高校教改项目《人才开发学研究》。2010年主持完成了国家文化部重点招标课题《文化系统文化产业人才中长期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教育部规划项目《<乐记>与中国文论精神》。2011年主持完成了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国家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研究》。2011年主持完成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乐记>的形成史与接受史研究》。2011年主持青岛市发改委重大招标课题《青岛市海洋人才高地建设问题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蓝黄两区重大招标课题《山东省引进海外海洋人才对策研究》2012年主持中国人才研究会项目《文化创意人才创新能力研究》。2012年主持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加快我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2013年主持青岛市社会科学重点委托项目《文化强国梦及其对策研究》。2014年主持青岛市“十三五”前期规划重大课题研究项目《青岛市“十三五”提升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4年主持青岛市西海岸(国家)新区委托课题《陆海统筹发展实验区建设战略及对策》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要求

白三叶的发芽率一般是5%——2%。白三叶草春秋均可播种,我国南方春播在3月中旬前,秋播宜在10月中旬前。千粒重5—7克,公斤粒数约145万粒。播种量每亩25—5公斤左右。与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Lolium perenne)、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猫尾草(Phlaumpratense)等混播,适于建立人工草地.由于自三叶草幼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清除杂草或采用保护作物以控制杂草增加。白三叶草与红三叶草(Trifolium fragiferum)和草莓三叶草(Tnifolium prstense)的根瘤菌相同,在接种时,按每10克根瘤菌种与1公斤白三叶草种子用少量水拌匀后。在混播的草地上,应防止禾本科草生长过于茂盛而抑制白三叶草的生长,可采用刈草和放牧的方法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控制中,自三叶草的比重过大,以防止反刍动物采食过量引起膨胀一般禾本科草与白三叶草的产量以2:1为好,即防止膨胀病,又可获得于物质和蛋白质在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

浅析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村干部【内容摘要】村干部工作是一项社会的系统工作,责任重,意义深远。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当好一名村干部,是值得广大基层工作者深思的话题。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村干部必须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新农村建设中自身的不足,探寻良好的建设策略,才能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 历史使命 存在问题 建设策略党的十七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建设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迫切任务提上了重要日程,并且明确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和要求,这二十个字具体描绘出了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为农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村干部,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审视自身的角色,进一步明确职责和使命,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历史性任务,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严峻课题。一、明确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使命。作为农村工作的“领头雁”和农民群众的主心骨,时代赋予了村新的历史使命,他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村干部要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是生产发展,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富裕了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一些村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村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村干部应该把握方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这个中心进行工作,以壮大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只有加快发展经济,为广大群众办实事、谋福利,做到既要有人办事,还要有钱办事,才能真正确立基层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村干部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目前许多经济薄弱村,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路、阵地建设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导致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村党组织作用弱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钝化,出现人心涣散,治安混乱,思想文化道德水准下降,宗教氛围不断浓厚的不良现象。实践证明,村干部以发展集体经济为根本,把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牢牢构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党的建设,提高和巩固农村党组织核心领导地位的物质基础。有了这个基础,党支部就可以为群众办许多实事,就会说话有人听,各项工作就会出现生机,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大有希望。村干部要立足村情,着眼长远,制订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确定适合本村的主导产业。只要从群众想办的事做起,从群众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确定好的发展思路抓起,就能做到顺民心,聚民意,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二)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设计师。新农村建设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思想,是对农村经济社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总规划,作为村干部,也应以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思考本村的发展规划,不能片面的追求经济发展,也不能摆花架子,搞形象工程,要以设计师的头脑,为新农村发展规划奠定基础。作为设计师,就应该懂得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懂得在描绘新农村美好蓝图时,应该先画哪一笔,怎样画好这一笔,避免走入新农村建设的误区。(三)村干部要做乡村惠民政策的宣传员。村干部在自身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的同时,要定期组织举办全民学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农家课堂、召开村民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及时将各项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送到群众手中。同时,要利用长期与群众在一起生活、掌握情况多的优势,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愿,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四)村干部要做乡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随着改革的深入,当前基层的矛盾纠纷也逐渐凸现。村干部要加强对当前农村各项政策、法律法规的理解,着力提高处理矛盾、化解矛盾的能力。同时,要主动转变工作作风,对村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认真研究,做好群众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调处在萌芽状态。(五)村干部要做乡村发展的实干者。推进新农村建设,最宝贵的精神是实干精神,最重要的行动是实干行动。一名村干部是一个乡村的代表和形象,能不能把群众带动起来发展经济,共同致富,建设乡村文化,关键看村干部有没有实干能力。作为“实干家”的村干部不仅要做脱贫致富的“领头雁”,还要做为农民群众办实事的带头人。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不辜负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望,才能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我国目前农村村干部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村干部队伍状况及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情况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带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默默奉献,勤奋工作,积极带领群众发展生产、发家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和实践者。但通过调研也反映出,村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及客观条件和工作环境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影响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一)部分村干部队伍结构不优。一些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党员忙于个人赚钱致富,不愿担任村干部。致使少数地方村干部新老交替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干部队伍结构方面有搭配不优的问题。(二)村干部素质不够。少数村干部特别是年轻村干部,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特点认识不够。很少从政治上观察农村形势,关注农业现状,考虑农民问题;有的在复杂多变的情况下缺乏明辨能力;有的群众观点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三)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四)村干部工资待遇不高;(五)村干部激励机制不优;(六)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新农村建设策略;(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村干部执政能力;(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三)精心指导村级换届,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四)深力;有的群众观点淡薄,对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看得较重.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另外,少数年龄偏大的村干部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荏一定程度上存在“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问题。有的安于现状,进取意识不够强:有的凭经验办事,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往往小富即安:有的在困准面前缺乏勇气,时常不求进取;有的缺乏对事物本质及其特殊性的分析能力,工作中往往“一刀切“;有的法律意识不强.习惯于用老办法、土政策管理村务。(三)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作方法不够好,以自我为中心,搞“一言堂”:二是实干精神不够强,虽有工作热情,但落实功夫不足,不能“一杆子插到底”:三是自我要求不够严.处事待人不能“一碗水端平”,让群众信服,甚至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利益;四是政治立场不够稳,明辨是非能力不强,有的甚至参与地方宗派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四)村干部工资待遇不高。近年村干部待遇虽有所提高,但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村干部工作任务相比还是偏低。上面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村干部“官位”不大,工作量却不少。由于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村干部在工作中难免会吃亏受气,甚至会松劲泄气。同时在村级集体收入逐渐萎缩的情况下,造成工作经费难保障、公益事业难开展的“两难”局面,影响了干群关系,制约了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五)村干部激励机制不优。现行的选拔用人机制制约了优秀村主要干部的提拔使用,村干部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致使村干部工作处于“应付、被动”状态,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热情不高,干劲不足。(六)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建设新农村,既要扶持群众发展生产,又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一味依靠政府投资显然不可能;绝大多数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维持正常运转已很勉强,甚至有部分村还有较为沉重的债务无法化解,也不可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一个难题。三、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寻新农村建设策略。(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升村干部执政能力。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村干部,农村社会的稳定离不开村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村干部,他们的作用发挥好坏直接影响着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能否得到落实,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能否得到保障。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村干部工作职能的转变,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组织管理、教育引导和服务协调功能,在符合农民意愿、带给农民实惠、得到农民拥护的基础上,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主体作用,并带领群众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针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贫困村、后进村、重点管理村的不同情况,对不同类型村的干部进行分类管理,强化分类指导,抓好村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建设。(二)抓好建章立制工作,不断提高村干部管理水平。按照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在坚持和完善村“两委”工作规则、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各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作为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坚持“小学教”活动制度。每年年初在全县村干部中开展一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规范村干部任免报告制度。村党组织书记由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共同管理,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整,必须事先报告县委组织部,经同意批复后方可任免。完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制度。每个村保持有3-5名后备干部。村后备干部人选一般按照村“两委”的任期每三年调整一次,也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调整;完善民主生活会制度。村“两委”每年年底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村党组织书记每半年要与村干部集中开展一次谈心活动;坚持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村主要干部在其任期届满、离职或免去职务时,要进行审计。经审计有违纪行为的,视其性质和情节给予严肃处理,违法的移送司法机关进行查处。建立读书日制度。每月28日为全县村干部读书日,由乡镇干部到所包的村组织村组干部集体学习;每月5日为村党组织书记读书日,以乡镇为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如遇抗旱、防汛抢险等特殊情况可由乡镇作适当调整。同时对村干部学习和执行党纪政纪条规情况进行考核,以考促学。注重针对一个时期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及时开展专题教育,强化村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不断提高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水平,逐步探索新时期村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三)精心指导村级换届,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准一个人,带活一个村;选准一班人,致富一方老百姓。村级换届选举是选好干部配强班子的有利契机,因地制宜制定提名候选人硬性条件和不宜提名为候选人的辅佐条款,是搞好换届选举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提名候选人到正式候选人的确定,自始至终都要坚持以硬性条件为基准,辅助以对不宜提名为候选人的有关条款逐一审查,诸如:计划生育、违法违纪、伦理道德、损公肥私、拉帮结派、宗族势力、滋事生非、威胁要挟、行贿受贿、物品利诱等等。凡是违反辅佐条款之一的均不得提名为初步候选人,更不能确定为正式候选人。真正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建议组织县人大、纪检、组织、民政、计生、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现场办公,对照候选人的条件,采用流水作业的形式对各村上报的候选人进行仔细的资格甄别,每个部门签署审核意见后反馈给基层,真正把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创业能力强、能够带领群众建设好新农村的优秀人员选进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有效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同时建立后备干部选拨、培养机制,采取群众举荐与村干部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储备一批作风正、能力强的后备干部,为村级换届准备充裕的人才资源,解决后继乏人的问题。(四)深化“素质提升”工程,不断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鼓励和引导村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做法和新经验,使村干部工作不断适应新形势、符合新需要、迈上新台阶。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引导村干部增强对群众的感情和对工作的激情。对村干部进行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把村干部推向新农村建设的大潮,让他们在改革、开放、发展中提高本领、增长才干。通过大力实施以“提升文化层次、提升创业技能、提升服务本领”为内容的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以“增加总量、提高能力、改善结构”为目标的“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结合培育新型农民,着力从思想政治、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继续培育和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懂经营会管理、辐射能力强的村干部示范户。同时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鼓励和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公开选聘村干部等方式,切实提升村干部队伍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五)健全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不断营造村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认真研究制定全县村干部补贴统筹发放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和完善包括项目扶持、考核奖惩、典型宣传、社会荣誉、政治待遇等多种形式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奖勤罚懒的考核机制,完善与农村实际情况相适应的考核评比办法,减少程序,硬化措施,并综合运用考核结果,发挥考核对村干部的激励作用。对表现突出的村干部进行及时奖励,不但从物资上重奖,精神和政治上也要予以相应的配套,注重从优秀的农村致富能手党员干部中特别是“五个好”村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对村干部录用为国家公务员或事业单位人员在时间、程序、条件等方面进行明确,建立长效机制,成为村干部的动力和吸引优秀年轻干部的一种有效手段,让村干部在政治上能够不断追求进步。同时注意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采取编发简报、拍摄专题片、举办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村干部事迹,营造村干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激励保障机制。(六)改进农村工作思路,不断推进村级工作的创新。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创新机制、丰富载体、夯实基础、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结合新农村建设不断改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内容;实施“一村一品”,发挥村干部的主导作用,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注意培育农村经纪人,并调动“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一个农村的工作,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工作的缩影,繁重;【参考文献】;1、田筑平姚思勤把科学发展观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2、刘宇翔,王征兵,陈冲;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3、王进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4、陶纪坤论农村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5、朱峰、朱美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村干部队农村建设理事会”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同时通过鼓励、引导村干部领办发展项目、专业协会、合作社和村级劳务公司,不断丰富村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一个农村的工作,其实就是整个社会工作的缩影,繁重而意义深远。我们村干部要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扎实工作,锐意进取,有所作为,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描绘我国广袤农村的宏伟蓝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已的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田筑平 姚思勤把科学发展观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刘宇翔,王征兵,陈冲;村干部在农村经济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3、王进 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提高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6期;4、陶纪坤 论农村社会保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经济纵横,2006年03期;5、朱峰、朱美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的思考,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8;6、姜道奎 当前我国农村干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

白三叶的发芽率一般是5%——2%。白三叶草春秋均可播种,我国南方春播在3月中旬前,秋播宜在10月中旬前。千粒重5—7克,公斤粒数约145万粒。播种量每亩25—5公斤左右。与禾本科牧草如黑麦草(Loliumperenne)、鸭茅(Dactylisglomerata)、猫尾草(Phlaumpratense)等混播,适于建立人工草地.由于自三叶草幼苗期生长缓慢,应及时清除杂草或采用保护作物以控制杂草增加。白三叶草与红三叶草(Trifoliumfragiferum)和草莓三叶草(Tnifoliumprstense)的根瘤菌相同,在接种时,按每10克根瘤菌种与1公斤白三叶草种子用少量水拌匀后。在混播的草地上,应防止禾本科草生长过于茂盛而抑制白三叶草的生长,可采用刈草和放牧的方法控制。另一方面也要控制中,自三叶草的比重过大,以防止反刍动物采食过量引起膨胀一般禾本科草与白三叶草的产量以2:1为好,即防止膨胀病,又可获得于物质和蛋白质在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

【题名】:白三叶种子生产研究草业科学论文(BaiSanYeZhongZiShengChanYanJiuCaoYeKeXueLunWen)【关键词】:白三叶 种子产量 发芽率【keywords】:BaiSanYe ZhongZiChanLiang FaYaLv【作者】:丁醒雄 刘伟秋 【来源】: 知识词典【期刊名称】:草业科学(CaoYeKeXue)【国际标准刊号】:1001-0629 【国内统一刊号】:62-1069【作者单位】:不详(BuXiang)【分类号】:S2 【页码】:-59-60 【出版年】:5【下载地址】:下载pdf全文 安化县自1987年开始人工种植白三叶牧草,同时观测基生长发育并开展了种子生产试验,1991年接受国家农业部下达的白三叶种子生产课题计划,同年,采用综合技术措施开展田间试验,经4年努力,白三叶种子产量达181.8kg/hm^2,发芽率达90.5%,研究表明,南方亚热带地区可以生产白三叶种子。-------------------------------------------------------------------------------- 【相关文献】 -------------------------------------------------------------------------------- 白三叶种子生产研究 - 草业科学 - 丁醒雄 刘伟秋云南白三叶种子生产研究现状及发展对策 - 四川草原 - 唐宗英,吴维群,邓菊芬,黄必志,白三叶种子生产试验研究 - 湖南畜牧兽医 - 丁醒雄 刘伟秋鄂牧1号白三叶种子生产技术 - 湖北畜牧兽医 - 刘洋 冯蕊华云南大面积白三叶种子生产中杂草的多样性调查 - 四川草原 - 安道渊,黄必志,吴伯志,叶瑞卿,白三叶种子大面积生产试验初报 - 草业科学 - 蒋文兰 杨绍祥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研究 - 草业与畜牧 - 程荣花,邓菊芬,吴维群,张英俊,张蕴薇,耿文成,60Co-γ射线对白三叶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 - 草业与畜牧 - 程荣花,邓菊芬,吴维群,耿文成,张蕴薇,白三叶种子田杂草调查与分析 - 草地学报 - 唐宗英,邓菊芬,黄必志,耿文成,张英俊,吴维群,刈割对白三叶种子及草产量的影响 - 草地学报 - 耿文诚,张英俊,邵学芬,铁云华,间作建立白三叶种子田试验 - 牧草与饲料 - 邵学芬 耿文诚 铁云华IAA,NAA对白三叶种子发芽的影响 - 草业科学 - 吴丽芳 朱永友Ca^2+参与GABA促进白三叶种子萌发的信号转导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 李杰,徐倩,杨德翠,朱尚熹,刘新,水分对白三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 草地学报 - 闫敏,张英俊,韩建国,耿文诚,吴维群,水分胁迫对白三叶种子发育与质量的影响 - 草地学报 - 闫敏,吴维群,历卫宏,张英俊,韩建国,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一)学术成就概述本人自工作以来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内外各级科研课题共13项,获得了省、厅级科技进步奖各2项,发表科技论文54篇,被SCI收录5篇,单独编译出版了有关作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症诊断的专著一部(30余万字)。其中有关稳杀得(吡氟禾草灵)在硬毛刺苞菊上快速诱导过氧化物的形成,进而破坏原生质膜的结构,并最终导致死亡的研究成果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除草剂作用机理的认识,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目前,正在从事与除草剂毒理学和植物源除草活性物质有关的研究,已从200多种植物的近1000个器官中找到了具有较高除草活性的器官,为进一步开展活性物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二)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1984-1997年间主持或参加了完成了“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研究”、“甜菜害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小麦及玉米田杂草防除研究”、“小麦根病防治技术研究”、“果树黄化病的防治研究”及“新农药药效试验研究”等课题。1997年后主持或参加的课题如下: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和环己烯酮类除草剂的选择性作用机制,1998-2000,日本文部省,10万,主持(2-1);禾本科杂草专用除草剂稳杀得在敏感性阔叶杂草硬毛刺苞菊上的作用机理,2000-2003,10万,日本文部省,主持(排名2-1);水田除草剂对濒邻灭绝植物影响的研究,2003-2004,日本环境厅,15万,主持(2-1);4.从基因水平解析鸭舌草对磺酰脲类除草剂产生抗性的机理,2003-2004,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15万,主持(2-1);5、稳杀得在硬毛刺苞菊上诱导过氧化物形成的机理研究,2004-2006,校人才基金,6万,主持(3-1);6、菊科植物对除草剂稳杀得的感受性差异分析及其形成机理研究,2005-2007,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3万,主持(1-1);7、泡桐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2006-2008,省科技厅,12万,参加人(7-5);8、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控制技术研究,2008-2010,国家公益性项目(农业)),118万,参加人(15-3)(三)获奖科技成果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5-1,三等奖,教学成果,青岛农业大学,地下害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参加人,二等奖,科技进步奖,甘肃省政府,1988年;甜菜害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研究,参加人,二等奖,技术改进,甘肃省轻工业厅,1990年;小麦根病的研究,参加人,二等奖,科技进步,甘肃省政府,1998年。(四)科研论文16种园林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活性研究中国农学通报,3-1,2009,(待定)赵妹,罗小勇 葎草化感活性的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通讯作者,2009,21(9):72-农药残留及其对策中国农学通报,1-1,2009,25(18):344-20种菊科植物不同器官的化感活性,安徽农业科学,3-1, 2009,37(30): 14672-大花金鸡菊不同器官除草活性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通讯作者,2009, 36(3):369-一些十字花科植物组织的化感活性研究 江西农业学报,通讯作者,2008,20(10):76-787.硬毛刺苞菊不同器官的除草活性 江西农业学报,通讯作者,2008, 20(11):74-758.一些松、柏、杉科植物的化感活性 杂草科学,3-1,2008,(4):22-259.Effects of four rice herbicides on plant growth of an aquatic fern Marsilea quadrifolia L Weed B M 2- 2007,7: 237-241 (SCI收录)10.琼脂混粉法的建立及其在植物叶片化感活性测定中的应用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3-1,2007, 24(4): 267- Effects of Four Rice Herbicides on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Growth of a Threatened Vascular Plant Penthorum chinense P B E C T 2- 2005, 75: 382- Fluazifop-butyl causes membrane peroxidation in the herbicide-susceptible broad leaf weed bristly starbur (Acanthospermum hispidum) P B P 3-1, 2004, 78: 93- Fluazifop-butyl感受性Acanthospermum hispidumにおけるエチレン生合成诱导と膜脂质の过酸化 雑草研究, 3-1, 2003, 46: 258- Susceptibility of broad-leaved weed, Acanthospermum hispidum, to grass herbicide fluazifop- Weed B M 2-1, 2002, 2: 98-103 (SCI收录) Fluazifop-butylの広叶雑草Acanthospermum hispidumへの作用と脂质生合成への影响 雑草研究, 2-1, 2002, 47: 264- Physiological basis for susceptibility of broad-leaved weed Acathospermum hispidum to a grass herbicide fluazifop- 10th IUPAC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the Chemistry of Crop Protection, Book of A August 4-9, Basel, S 2- 2002, 1: Comparison of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fluazifop-butyl and sethoxydim on oat (Avena sativa L) Weed B M 3- 2001, 1: 120-127 (SCI收录) Characterization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effects of fluazifop-butyl and sethoxydim on oat (Avena sativa L) The P Of the 18th Asian-pacific weed S S C May 28-June 2, Beijing C 3- 2001, 2: 523- キク科Acanthospermum属雑草のfluazifop-butylによる生育抑制 雑草研究, 3-1, 2001, 46: 190- Fluazifop-butylとsethoxydimの生理作用の比较 雑草研究, 3-1, 2000, 45: 30-31(五)主编、参编学术著作《作物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症的诊断与对策》(全书30万字,单独完成),1999年7月,日本タキイ种苗株式会社出版发行。

1,曾路生, 崔德杰, 李俊良, 金圣爱, 赵秀芬 寿光大棚菜地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pH 与EC 的变化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 ,15 (4) : 865 – 8702,王恒,金圣爱*,李俊良,刘庆花,陈永智山东寿光日光温室番茄磷钾肥效研究中国蔬菜,2009(8):48-533,李旭霖,崔德杰,隋方功,金圣爱 高等学校专业课实验教学绩效评价体系探讨———以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评价为例 现代农业科学 2008,15(11)4,金圣爱,李旭霖,崔德杰 加强土壤学野外教学实习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 增刊5,李俊良,金圣爱,赵秀芬 “土壤农化分析”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青岛农业大学 2007 (2 )6,赵扩元,李俊良,刘庆花,金圣爱,房增国填闲作物对日光温室理化性状及黄瓜产量的影响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2007, 24 (4) : 286~2907,薛仁镐, 金圣爱,孙世孟,郭宝太琼脂糖凝胶中DNA片段的挤压回收法 生物技术,2006,(3):50-518,薛仁镐,谢宏峰,金圣爱,默书霞,孙世孟,郭宝太,徐丽娟碱裂解法提取细菌质粒DNA的改良生物技术,2005,15(3):44-469,许广波等猪苓菌丝体液体培养基配方的筛选研究初报 2002年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4(2)第五作者10,姜晶晶 刘庆花 李俊良 金圣爱 赵秀芬 钙肥型土壤调理剂在设施番茄生产中的应用中国蔬菜,2009 (10) : 63 - 김성애, 류순호, 이상모, 최우정중국길림성백성지역黑钙土의이화학성및인산흡착특성 Korean S A C BJ2001,44(2):92-Woo-Jung Choi ,Seong-Ahi Jin, Sang-Mo Lee, Hee-Myong Ro & Sun-Ho Yoo Corn uptake and microbial immobilization of 15N-Labeled urea-N in soil as affected by composted pig  Plant and Soil ,2001, 235:1-9 (SCI收录)Sheng-Ai Jin and Sun-Ho YGrowth of plant and changes in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in phosphorus accumulated The Journal of Kore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and Fertilizer V32 N3 :261-Sun-Ho Yoo, Woo-Jung Choi ,Gwang Hytun Han, Jung-Geun Park, Sang-Mo Lee, Sheng-ai JTemporal variations in isotope ratios and concentrations of nitrate-nitrogen in groundwater as affected by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livestock manure, AC Biotechnol1999,42(4):186-Sheng-ai Jin, Sang-Mo Lee, Woo-Jung Choi and Sun-Ho YChanges in inorganic phosphorus fractions in P accumulated plastic film house soils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The Journal of Korean Society of Soil Science and Fertilizer,2001,V34 N4:255-264 李俊良,金圣爱,贾晓红,陈清 《蔬菜灌溉施肥新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8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系统

  • 索引序列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要求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邮箱
  •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投稿系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