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

发布时间: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

《科学通报》设有点评、进展、评述、前沿、论文、快讯、论坛、争鸣、动态和书评等栏目。《科学通报》刊登全学科论文,论文偏重与前沿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个领域,偏重刊登综述型论文。《中国科学》 有《中国科学 数学》《中国科学 化学》《中国科学 天文学 物理学 力学》《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中国科学 信息科学》等。每个专辑刊登本学科论文,偏重刊登研究型论文。期刊的影响力,参考各个期刊评价系统。《科学通报》《中国科学》系列中国科学院期刊,都是国内一流期刊,至于谁更牛,没有绝对的。以上投稿可以参考,

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

赞成楼上。中国科学上的文章很难发的。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如何

研究方向不一样,不能相比较。《数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数学所和中国数学会主办的数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数学会最早的刊物,也是中国的第一个数学期刊,主要刊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具有独创性的优秀成果性论文,权威的反映当今数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科学》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在国内外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

“科学与技术”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新疆阿勒泰地区科协主管,新疆阿勒泰地区科协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于1983年6月下半月刊,国际标准大16开本,下半月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3-9716;国内统一刊号:CN65-1078/Z;邮发代号:58-53。国家级期刊。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高吗

研究方向不一样,不能相比较。《数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院数学所和中国数学会主办的数学专业学术期刊,是中国数学会最早的刊物,也是中国的第一个数学期刊,主要刊登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具有独创性的优秀成果性论文,权威的反映当今数学研究的发展。《中国科学》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在国内外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

中国科学 和《科学通报》是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里权威性的学术刊物在国内外都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这两种杂志均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

赞成楼上。中国科学上的文章很难发的。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怎么样

赞成楼上。中国科学上的文章很难发的。

属于最高等了,能在上面发的都是国内有声望的人,比如院士、知名专家

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

科技与国力杂志水平

暑期中我看了许多关于科学的书,我想到了很多很多……也许你会问:“科学是什么?”也许会想到“牛顿定律”,也许会想到“深海潜艇”,也许会想到“神州一号、天宫一号”之类的高科技,而我要说的是科学无处不在,就在我们身边“科学是什么?” 这个看似很平常的一个问题,但平常人又很少去关注它所以这一问引人思考  我可不是信口胡说哦!看看我们身边:每天写作业用的纸是东汉时期蔡伦发明的;课本本上的字是宋朝毕升发明的印刷术;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打开爱迪生发明的电灯……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人类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也在不断飞速壮大,让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都成为了现实从日常生活中去感受科学,的确感受到了它的无处不在  我的奶奶最爱看才子佳人的戏剧,戏里总会有男主人公去进京赶考,一去几年不回来或是女主人公苦盼多日收到心爱之人来信热泪纵横的片段,看着奶奶跟着戏里人物感动的掉泪,我想这都是以前科学技术不发达,让多少人承受离别之苦啊!现如今,到北京太方便了,“动车”、“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存在,使早上在徐州吃早点,中午到北京吃烤鸭成为现实而电话、手机、电脑可以使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随时通话,视频,让我们全世界无障碍沟通由日常的电视剧内容引出高科技,这个连接很有新意  科学真是无处不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今天午睡的时候奶奶还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现在的小孩多幸福啊!天气这么热,咱一开空调,就凉快了,你也睡的安稳,以前你爸爸小时候可没有空调,连电扇也没有,一到夏天你爸怕热,就翻来翻去的睡不着,你爷爷心疼你爸,就拿个大蒲扇给你爸扇风,扇着扇着,你爸就睡着了,蒲扇一停,你爸就醒了,为了让你爸睡个安稳觉,你爷爷有时候都能扇一夜……”听了奶奶的话,我的眼前马上浮现出慈祥的爷爷为老爸扇蒲扇的画面幸亏我出生在这个科技发达的好时代,有空调可以任意调节你想要的温度,不受外面温度的干扰,不然的话,我老爸为了让我睡好觉,也得效仿他老爸——我的爷爷一样给我扇蒲扇,我老爸手臂可是有的酸了!时刻把日常生活的小事与科学联系起来,让高深的科学平易化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医疗技术也日益强大,以前很多的不治之症,在医务人员的悉心治疗下也都恢复了健康邻居宋爷爷心脏不好住院治疗,楼下的爷爷奶奶们都很为他担心,都说:“心脏的毛病不好治,看样子很严重!不知道能不能挺过去哦!”前两天听说宋爷爷出院了,做了“心脏搭桥”,恢复的很好,都能和宋奶奶一起买菜了!我虽然不懂什么是“搭桥”但是也为医疗技术的发达而感叹科学的伟大!  正是因为科学不断发展,才使我们冬天不要穿厚重的棉衣,而是穿上了轻、薄、暖的衣服;正是因为科学不断发展,才使我们减缓病痛,从死神那里夺回生命;正是因为科学不断发展,才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强大,屹立世界强国之林!  我们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争取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1、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完成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自主出舱。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2、青藏铁路全线铺通 青藏铁路工程技术人员和建设者按照建设世界一流高原铁路的目标,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雪域高原上,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难题,优质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任务,这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壮举。装载着大批援藏物资的列车10月15日陆续抵达拉萨。 3、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龙芯2号,其单精度峰值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20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10亿次,最高频率为500MHz,功耗为3瓦至5瓦,远远低于国外同类芯片,其标准测试程序的实测性能是3GHz的威盛处理器的2倍至3倍 。信息产业部、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合作,建立“中科梦龙”龙芯产业化基地,一条以龙芯产业化为目标的高科技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4、中国科考队首次登上南极冰盖最高点 北京时间1月18日3时16分,在挺进南极内陆冰盖1200多公里后,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登上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南纬80度22分00秒,东经77度21分11秒,海拔4093米。按照计划,冰盖科考队将在最高点建立科学观测站,开展气候环境监测,进行冰雷达测厚、高精度GPS定位和综合气象观测。我国科考队成功登上冰盖最高点,是人类南极考察历史上的一次壮举,表明我国南极事业发展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5、全球记载种类最多的《中国植物志》全部出版 与世界上同类著作相比,126卷册的《中国植物志》收载植物种类和所含卷册最多,总体编研水平高,是我国近百年来第一部最全面、最系统的全国植物志。《中国植物志》是关于中国维管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与种子植物)的全面、系统、科学的总结,它记载了中国3万多种植物(301科3408属31142种),共5000多万字,9000多幅图版。 6、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这是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单个分子内部的化学反应,并利用局域的化学反应来改变和控制分子的物理性质,从而实现重要的物理效应,为单分子功能器件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新方法,揭示了单分子科学研究的广阔前景。《科学》杂志发表了这项研究的论文,并在同期的“透视”栏目中对该成果进行了评价。 7、我国测定珠峰新“身高”43米 国家测绘局宣布了2005年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珠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43米,高程测量精度±21米,峰顶冰雪深度50米。这组数据是迄今为止国内乃至国际上历次珠峰高程测量中最为详尽、精确的数据。与1975年所测得的珠峰高度相比,最新公布的珠峰高度降低了约7米。此次精确测定珠峰高程的活动,反映了我国测量珠峰高程的技术水平和权威性,对于体现国家综合国力和测绘科技水平、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8、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深入地下5158米 经过近4年努力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胜利竣工,在江苏省东海县毛北村成功深入地下5158米,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这标志着我国“入地”计划获得重大突破。这也是当前正在实施的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20多个项目中最深的科学钻井。 9、能在血管中通行的“药物分子运输车”研制成功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的“纳米药物分子运输车”,直径只有200纳米,装载的药物在沿途不会泄漏,直到引导到了某一个特定的疾病靶点、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才释放出来,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完成用“运输车”装载消炎、止痛、抗癌药物的装载控制释放和定向传输的实验。这项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上。 10、最高分辨率“中国数字人男1号”诞生 南方医科大学构建完成的“中国数字人男1号”,高效数码相机像素达2200万,图像分辨率为4040×5880,是目前世界上2毫米虚拟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集。此外,按60兆一帧释放,该数据集的数据量超过540千兆,为世界之最。“数字人”在医学、航天、航空、影视制作乃至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另外: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06年9月26日,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的国家大科学工程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进行的首日物理放电实验的过程中,成功获得了电流大于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这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已在中国首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 纳米量子结构可控性实验和理论研究新进展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组围绕纳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在纳米结构的探索、组装规律和单元器件的物性等方面,在过去的几年里已产生国际影响。2006年更是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并逐步形成了系统性的工作。 绘制出天空中的宇宙线分布图,发现宇宙线分布是各向异性的和宇宙线的运动规律 在《科学》杂志2006年10月20日刊上,依据在我国西藏羊八井宇宙射线观测站的“西藏大气簇射探测器阵列”所获得的、积累近九年之久的近四百亿观测事例的实验数据的系统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物理学家合作发表了有关高能宇宙线各向异性以及宇宙线等离子体与星际间气体物质和恒星共同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最新结果,这些实验观测的前沿进展被审稿人誉为宇宙线研究领域中“里程碑”式的重要成就。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 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乙烯选择性1%,丙烯选择性0%,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 龙芯2E通用64位处理器是目前全球除美日之外性能最高的通用处理器,也是祖国大陆地区第一个采用90纳米设计技术的处理器。中科院计算机所研制的龙芯2E处理器最高主频达到0GHz,实测性能超过5GHz奔腾IV处理器的水平,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性能、高安全性等特点,在不同工作条件下龙芯2E处理器的功耗在3瓦~8瓦范围内。“十一五”期间,龙芯处理器将为推进我国信息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体污染的激光诱导荧光非接触监测技术装备系统 水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我国江河湖库和近海海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水体污染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采用激光诱导荧光监测技术实现水体污染遥测,系统集光学遥感技术、光谱学、分析化学、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实现对水体多组成份有机物的在线遥测,发展和提高了我国水体污染在线遥测的技术水平。 我国科学家发现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 2006年11月1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医学》网络版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组关于β淀粉样蛋白产生过程新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项成果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机制,并且提示β2-肾上腺素受体有可能成为研发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药物的新靶点。 我国抗糖尿病新药研究取得开创性进展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科学家2006年在非肽类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的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于2007年元月第一周发表在国际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网络版上。美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在向媒体的书面新闻发布中指出,这类口服有效的非肽类小分子激动剂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新型疗法。 揭示果蝇记忆奥秘,探索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组关于果蝇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蝇的脑中并不存在一个通用的记忆中心,而是不同感觉记忆储藏在不同的区域里,并且像人类能记住图像的高度、大小、颜色等不同参数一样,果蝇的图像记忆也有对应的不同参数。通过对果蝇记忆基因的研究,可进一步运用到小白鼠、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身上,从而解决人类失眠、老年痴呆等精神性疾病。 饮用水质安全风险的末端控制技术与应用 为及时评价水质状况及应对突发事件,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合作开发出适合末端水质监控的生物在线监测与预警技术,建立并完善生物毒性测试方法,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适用于水质评估的技术体系。研究中开发的关键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共产生发明专利22项,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3篇。

  • 索引序列
  •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
  •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如何
  •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高吗
  • 中国科学数学杂志水平怎么样
  • 科技与国力杂志水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