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模板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模板

发布时间: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模板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原文】  1·1 子曰①:“学②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⑥乎?人不知⑦,而不愠⑧,不亦君子⑨乎?”  【注释】  ①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②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③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④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⑦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⑧愠:音yùn,恼怒,怨恨。  ⑨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评析】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本章这三句话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历来的解释都是:学了以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也高兴吗等等。三句话,一句一个意思,前后句子也没有什么连贯性。但也有人认为这样解释不符合原义,指出这里的“学”不是指学习,而是指学说或主张;“时”不能解为时常,而是时代或社会的意思,“习”不是温习,而是使用,引申为采用。而且,这三句话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相互连贯的。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见《齐鲁学刊》1986年第6期文)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供读者在理解本章内容时参考。  此外,在对“人不知,而不愠”一句的解释中,也有人认为,“人不知”的后面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孔子有说话的特定环境,他不需要说出知道什么,别人就可以理解了,却给后人留下一个谜。有人说,这一句是接上一句说的,从远方来的朋友向我求教,我告诉他,他还不懂,我却不怨恨。这样,“人不知”就是“人家不知道我所讲述的”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牵强。  总之,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这些思想主张在《论语》书中多处可见,有助于对第一章内容的深入了解。  【原文】  1·2 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③,鲜④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⑤。君子务本⑥,本立而道生⑦。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⑧?”  【注释】  ①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②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③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④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⑤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⑥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⑦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⑧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原文】  1·3 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仁矣。”  【注释】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  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  1·4 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注释】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④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评析】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而本章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在本章中,曾子还提出了“忠”和“信”的范畴。忠的特点是一个“尽”字,办事尽力,死而后已。如后来儒家所说的那样,“尽己之谓忠”。“为人谋而不忠乎,是泛指对一切人,并非专指君主。就是指对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都尽力帮助。因此,“忠”在先秦是一般的道德范畴,不止用于君臣关系。至于汉代以后逐渐将“忠”字演化为“忠君”,这既与儒家的忠有关联,又有重要的区别。“信”的涵义有二,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原文】  1·5 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注解】  ①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③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原文】  1·6 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④而信,泛⑤爱众,而亲仁⑥,行有余力⑦,则以学文⑧。”  【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②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④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⑤□: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⑥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⑦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⑧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评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问题,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问题。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而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他们就是要培养适应本阶级要求的各方面人才。  【原文】  1·7 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评析】  上一章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说的这段话,实际是对上章的进一步发挥。子夏认为,一个人有没有学问,他的学问的好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识,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实行“孝”、“忠”、“信”等传统伦理道德。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原文】  1·8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注释】  ①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②重:庄重、自持。  ③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⑤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⑥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⑦过:过错、过失。  ⑧惮:音dàn,害怕、畏惧。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评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可以说,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注释】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②追远:远指祖先。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评析】  孔子并不相信鬼神的存在,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他没有提出过人死之后有所谓灵魂的存在这种主张,但他却非常重视丧祭之礼。在孔子的观念中,祭祀已经被异化,不单是祭祀亡灵,而是把祭祀之礼看作一个人孝道的继续和表现,通过祭祀之礼,,可以寄托和培养个人对父母和先祖尽孝的情感。因此,本章仍是继续深化“孝”这一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内容。  儒家重视孝的道德,是因为孝是忠的基础,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可能为国尽忠的。所以忠是孝的延伸和外化。关于忠、孝的道德观念,在《论语》书中时常出现,表明儒家十分重视忠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希望把人们塑造成有教养的忠孝两全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就可以得到安定。  【原文】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评析】  本章通过子禽与子贡两人的对话,把孔子的为人处世品格勾划出来。孔子之所以受到各国统治者的礼遇和器重,就在于孔子具备有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的道德品格。例如,这五种道德品质中的“让”,在人格的塑造过程中,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是在功名利权上先人后己,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让用之于外交如国事访问,也是合乎客观需要的一个重要条件。孔子就是因具有这种品格,所以每到一个国家,都受到各国国君的礼遇。孔子认为,好胜,争取名声;夸功,争取名利;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原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注释】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音xìng,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评析】  这一章仍然谈的是有关“孝”的问题,把“孝”字具体化了。鲁迅曾经说过:“只要思想未遭锢蔽的人,谁也喜欢子女比自己更强,更健康,更聪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过去。超越便须改变,所以子孙对于祖先的事,应该改变,‘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当然是曲说,是退婴的病根。”(《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原文】  1·12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礼记·中庸》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杨遇夫《论语疏证》写道:“事之中节者皆谓之和,不独喜怒哀乐之发一事也。和今言适合,言恰当,言恰到好处。”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文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孔子在本章提出的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原文】  1·13 有子曰:“信近①于义②,言可复③也;恭近于礼,远④耻辱也;因⑤不失其亲,亦可宗⑥也。”  【注解】  ①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②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是指思想和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礼”。  ③复:实践的意思。朱熹《集注》云:复,践言也。”  ④远:音yuàn,动词,使动用法,使之远离的意思,此外亦可以译为避免。  ⑤因:依靠、凭藉。一说因应写作姻,但从上下文看似有不妥之处。  ⑥宗:主、可靠,一般解释为“尊敬”似有不妥之处。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评析】  孔子的弟子有子在本章所讲的这段话,表明他们对“信”和“恭”是十分看重的。“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

邮件标题写:投稿-散文-《文章标题》-“投稿的栏目”-文章字数——作者:你的姓名稿件后面别忘了写上:通联:你的地址姓名:你的姓名邮编:电话:QQ:身份证号码:作者简介:几句话,说说你的情况。另外:最好不要用附件,这样可以提高你的作品被编辑阅读的机率,如果你的稿件很长,也要用TXT格式的。推荐你一个软件:傻博士投稿软件。里面有一万多个投稿地址,什么类型的文章投稿地址都有,专门给撰稿人投稿用的。有免费版,每天可投一百封。也有付费版,每月15元,无投稿数量限制。

本会编辑出版了《孔子研究论文集》、《传统文化的综合与创新》、《儒学与现代化》、《儒学与市场经济》等论文集,“中华文化教育丛书”、“中华孔子学会丛书”等系列丛书,及《国学通览》、《中华地域文化集成》等大型工具书。学会的刊物《中国儒学》也于2006年创刊。

《孔子学院》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CN11-5658/C),中国教育部主管、国家汉办暨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综合类文化期刊。系英汉对照,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009年3月,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主办的综合性刊物《孔子学院》正式面向全球出版发行。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为期刊致发刊词 。《孔子学院》期刊的读者群体包括各孔子学院及所在学校的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汉语与中国文化的研究者;各国与汉语国际推广有相关合作的政府及民间机构、教育机构及所有对汉语言文化和中国感兴趣的人群。《孔子学院》秉承促进孔子学院的健康发展,增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友合作的办刊理念,开办了《总部信息》、《专题报道》、《院长论坛》、《学术界面》、《本期人物》、《图片故事》等14个栏目,为各国读者提供鲜活的总部活动、汉语教学、中国当代文化信息,加强孔子学院总部与全球孔子学院和广大汉语学习者信息沟通与交流,交流孔子学院的办学经验。

孔子学院论文格式模板

学习,交往,处事,层层深入,首先有学而时习之的喜悦,然后是有三两知己来访的快乐,最后是看透人心的豁达。 (一点建议,可以无视)

安贫乐道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

一般来讲,一篇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有这样的几个部分,比如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5厘米;左:8厘米;右:8厘米;装订线:8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8厘米;页脚8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5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正式)论文的基本格式:  一、题目作者:  论文题目(宋体二号、不超过20个字)  作者姓名宋体四号  (单位全名 部门全名,市(或直辖市) 邮政编码) 宋体小四  二、摘要关键词:  摘要宋体四号:摘要内容宋体小四号  关键词宋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号  三、引言部分: 宋体小四号  四、正文部分: 正文文字宋体小四号,单倍行距  五、标题部分:  1一级标题宋体三号标题1  1二级标题 宋体四号标题2   1三级标题 宋体小四号标题3  六、图片格式:正文文字中,先见文后见图,全文统一按顺编号,  图片格式为JPG格式,分辨率为400DPI以上。  七、注释文献:  [注释] 宋体五号  ①注释1宋体小五号  ②注释2宋体小五号  [参考文献] 宋体五号  [1]参考文献1 宋体小五号  [2]参考文献2 宋体小五号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  一、题目、摘要、关键词  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  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  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  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  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  “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 自己 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 ① ,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 [1] ,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 [1](P12) 。   “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 [1] ,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  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  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  1.著作  [序号] 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1989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 1956   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  2.译著  [序号] 国名或地区 (用圆括号) 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1] (英)霭理士 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 北京: 商务印务馆, 1997   3.古典文献  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 “……孔子独立郭东门。” [1] (《史记•孔子世家》)  4.论文集  [序号]编者 书名[标识码]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1] 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  [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 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 出版单位,出版年.  [1] 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5.期刊文章  [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  [1] 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 (2)  6.报纸文章  [序号]作者 篇名[标识码]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1]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7.外文文献  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 ,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  [1] Mansfeld,RS&B TVThe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and discovery,  Chinago: NelsonHall,   [2] Setrnberg,RT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Yong,LS Managing creative people Journal of Create Behavior,  1994,28(1)  说明 : 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  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  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  参考文  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  文章 期刊  文章 学位  论文 报告 标准 专利 词典  资料  文献类  型标识 M C N J D R S P Z  五、作者简介  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  六、年代和数字用法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 96 年、 97 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 722 年),民国 37 年( 1948 年),昭和 16 年( 1941 年)等。  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0 周年”。  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  许慎 说文解字号[M] 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  《朱文公文集》卷三六  七、外国人名的表述  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科斯( Ronald H Coase ) ; 社会学家泰勒( Charles Taylor ) ; 墨西哥 1991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 Octavio Paz )等。  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毋须

孔子学院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代码是10485。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学校始建于1949年,原名平原省立财经学校;后几经更名、数易其址,1964年与郑州航空工业技工学校合并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本科,更名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99年学校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1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21年5月,学校占地1900余亩,建筑面积99万平方米,实验场所面积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5亿多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95亿元。历史沿革1984年11月24日,教育部同意将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改建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1985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同时又招收二年制专科生。1989年,学校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8年10月,学校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评价中获得合格。1999年,学校隶属关系发生转变,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06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3年1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7年3月,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规划高校。12月,成为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民用航空局共建高校。2020年7月,入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名单;11月,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名单。2021年11月,被确定为河南省博士学位一般立项建设单位院系专业截至2021年5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1个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乌拉尔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学科建设截至2021年5月,学校有6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校高峰高原学科,3个省重点一级学科,4个省重点二级学科,2个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重点学科省重点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省重点二级学科:会计学、审计学、材料学、区域经济学省优势特色学科群:航空技术与经济学科群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7月,学校有教职工188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5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37人;另外聘有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205人。拥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7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优秀专家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9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模范教师1人,省优秀教师15人、省师德先进个人7人、省文明教师9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1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83人。质量工程截至2019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特色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12个,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9个。截至2019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建成省级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2个、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获得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竞争类项目立项6门、2019年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5门。                                    特色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会计学、工业工程、审计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财务管理、工业工程、档案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省特色专业:审计学、统计学、财务管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省名牌专业:会计学、审计学、统计学、工业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质量与可靠性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人力资源管理、档案学、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空乘方向)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法学、工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档案学、物流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网络工程、金融学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科研平台截至2020年7月,学校拥有科研实验平台41个,其中省以上科研平台2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1个,省国际联合实验室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4个,省工程实验室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研究中心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省优秀创新团队1个,省创新团队18个,建立了郑航无人机研究院、郑航大数据科学研究院等跨学科科研平台。                                    研究成果截至2020年7月,学校承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项,基于NSFC国际合作项目1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1项。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等省部军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24项,被采用和转让成果64项;发表论文1639篇,被三大检索机构收录44篇;承担科研经费合计1760万元。                                    馆藏资源截至2021年9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图书30万册,纸本期刊916种,电子图书50万册,电子期刊53万册,中外文数据库57个,学位论文73万册。据2020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馆藏档案档案30000余卷(件),包括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声像、实物等12个类目。学术交流截至2019年6月,学校连续主办了三届中德“先进陶瓷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双边学术研讨会,承办了中国硅酸盐学会第10届无机非金属材料专题高性能陶瓷研讨会、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学术年会、管理工程与信息技术国际学术会议、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全国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高水平学术会议、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暨第二十六届档案学专业系主任联席会议,以及2018先端机电融合系统国际学术会议。合作交流截至2019年6月,学校与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加拿大渥太华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等30余所中国国外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生交换、师资互派、科研合作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坦桑尼亚多多马大学合作建立孔子学院,获2014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公共外交工作先进单位”“中坦友好使者奖”等称号;与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波兰华沙人文社科大学举办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培养“大改驾”飞行学员;与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元捷机场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筹建飞行学院;与俄罗斯南乌拉尔大学合作举办“普希金学院”;建成河南省首家法语联盟“郑州法语联盟”、ICAO/FIATA空运危险品培训分中心和中国政法大学疑难案件研究中心河南基地。学校代码查询方法:一、《报考指南》高三毕业班的学生都会由学校统一组织订购《报考指南》这本书,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当年各个学校的招生专业、名额、往年录取分数线、学校代码等信息。二、《招生计划》高考结束后学校会统一发放《招生计划》,这本书里面的信息和《报考指南》差不多,也有关于学校代码等信息的介绍,对于考生来说,可以两本书参照着看,通过多方比较确定最终的报考院校。三、官网查询如果考生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考哪个学校,那么就可以登陆到学校官网查询院校代码。此外,考生也可以通过登录省教育考试院校的官网来查询院校代码信息。

占地面积13725亩。学校为公办本科院校,类型是综合类,属于985、211、双一流。学校地址为: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一共有三个校区和五个校园。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一、春秋  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学问,到三十岁,知书识理,能够做事合于礼,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到五十岁,懂得世事发展的自然规律,到六十岁,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对待听到的一切,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二、春秋  孔子《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为我所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良的方面学习它,对那些不良的方面则加以改正。三、春秋  孔子《论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被动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天生喜欢学习的人。四、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五、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文: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六、春秋  孔子《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七、春秋  孔子《论语》:朝闻道,夕死可矣。译文:早晨得到圣人的教诲,(信受奉行),即便是晚上死了,也无遗憾。八、春秋  孔子《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他聪敏勤勉而爱好学习,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因此称他谥号为文。九、春秋  孔子《论语》: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由,教你知道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十、春秋  孔子《论语》: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译文: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儿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 宴乐,损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巧言令色,鲜矣仁。人而不仁,如礼何。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巧言令色,鲜矣仁。人而不仁,如礼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朝闻道,夕死可矣

一般来讲,一篇毕业论文主要包括有这样的几个部分,比如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和参考文献。

  • 索引序列
  •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模板
  •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
  • 孔子学院论文格式模板
  • 孔子学院期刊投稿邮箱格式
  • 孔子学刊投稿邮箱格式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