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语言学研究期刊点评

语言学研究期刊点评

发布时间:

语言研究期刊点评

外语界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外语学刊 现代外语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外语教学 外语与外语教学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外语研究 外国语文 山东外语教学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现代语言学,是本国际中文刊

语言学研究期刊点评

还不错呀,先给你说下学院的概况,武汉大学外国语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其院史可追溯至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和1902年建立的 “方言学堂”。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革命家,如陈潭秋、朱光潜、叶君健等曾在此执教或学习。1952年院系调整后,设立俄文系,并于1958年正式更名为外文系,设俄、英语两个本科专业。1972年又增设法、德、日语等三个专业。如今的外语学院成立于1990年,是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中的第一所。2000年新武汉大学成立后,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的相关专业融入其中,使外语学院在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图书资料、教学设备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与发展。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设有英文系、法文系、日文系、德文系、俄文系、大学英语教学部。上述五系一部均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法文系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院共设英、法、日、德、俄5个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法文系面向全国招收法国语言文学(文化)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大学英语教学部负责全校四万余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武汉大学学生每年的四、六级考试通过率均居全国前列。学院还拥有全国唯一的法国研究所、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法国问题研究中心和《法国研究》编辑部,另有俄罗斯乌克兰研究中心和语言学研究所、西方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与应用研究所、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翻译与比较文化研究中心、省高校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等科研机构。 我院教学科研设备先进,拥有8座语言实验室、1座同声传译室、1间行为观察室、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可接收5个语种的外语节目、1座外语电台等。外语图书资料齐全,有原版外语期刊95种,藏书7万余册。我院现有教职工315人,其中教师277人(博导7人,教授37人,副教授103人)。学院有全国唯一的《法国研究》期刊,《法国研究》于1983年获国家教育部、文化部批准办刊,是我国唯一一份研究法国经济、政治、法律、文学、文化等情况的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重要学术杂志。英语系是外语学院的一大系和俄语两个在学院里面的都不错,是两大系,而且英语系的老师都不错,有几个在国内学术界都很有名气,你在网上都可以搜到。但是它相对于其它知名学府,或者比较好的语言类型学校还是逊色了点。总体说还好啦

【女生部】 英语风 =“英语伤风”?蒋群芳 发布时间:2007-11-1 12:41:38 编者按:由武汉大学学生会承办的英语风采大赛系列活动在十月二十七日晚落下了帷幕。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为世界最负盛名的媒体之一BBC和湖北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公司湖北日报集团。在这样的强强联合下,本应给我们带来的是一场英语大餐,人气本应极其旺盛,然而其活动的实用性和在校园的影响力却远不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当英语风在中国越吹越劲时,我们的大学生反而患上了“英语伤风”? 学生兴趣不浓,英语学习功利化 也许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于10月26日晚在生命科学学院报告厅举行的“BBC英语学习:New Times New English专题讲座”的上座率不及50%。由于预想的火暴场面没有出现,原本准备免费派送给到场观众的BBC英语光盘大量剩余。当晚记者对未观看讲座的学生进行了小范围内的采访,发现他们大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活动,并且表示即使知晓,也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这着实让笔者费解,英语作为21世纪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何英语讲座会受到如此冷落? “离考试很远,而且英语的学习是长期性的,听一两次这样的讲座,很难有长足性的进步。”这是受访者给记者的答案。确实,若论实际的有用性,偶尔的英语讲座的确承载不了太多。“讲座确实很有趣,气氛很轻松愉快,但是内容不是太简单了,就是跟我们所要用的英语不相关。”听了讲座的观众如是反映。从这些说法里,我们大概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那就是:大学英语学习愈来愈功利化,趣味性越来越弱。 笔者不禁反思,当我们完全把英语当作一种工具来学习时,真不知道是中国人的悲哀呢,还是英国人的悲哀? 选手水平不高,比赛精彩度不够 10月27日晚,“2007BBC网上英语有奖大赛决赛”在生命科学学院报告厅敲响战鼓。可是,选手水平不高,使得比赛的可观赏性和激烈程度降低。有的观众表示,冠军的人选几乎毫无悬念,其他选手根本无法与其抗衡。明显的语法错误,口语的不流利,甚至一些选手用英语进行的现场回答引起了观众的唏嘘。赛后,外籍评委主席点评时谈到学习外语的困难,委婉的表明了选手质量的不高。湖北日报集团的代表江作苏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认为选手英语水平“良莠不齐”。 照理说,决赛的选手表现不应只是如此,问题的症结还在于——我们的英语很难过“说”这一关。BBC Learning Englishi的监制MMitchell受访时说道:“中国学生有着出色的语法知识,他们的交流能力却相对逊色。”看来,怎样让学生把英语“脱口而出”,才是英语推广活动真正要动的脑筋。 英语,为何你这样红? 数不尽的英语杂志,数不尽的英语培训班,数不尽的英语大赛,英语市场的潜力叫人叹为观止。而我校承办的这次活动不过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人们可曾问过:英语,你为何这样红? 江作苏教授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深……党委政府都相当重视英语这种国际化的语言工具的推广普及,而媒体就理所应当的担负起这个责任…… 中国的产品已经走向了国际市场,中国的人才也应走出国门,走遍世界。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依靠翻译的阶段。”从江教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知道,经济的发展是动因,而政府和媒体对英语的推广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BBC的MEscolme更是旗帜鲜明的指出:“因为当今英语国家的数目很多,而且他们多半是发达国家,他们在国际上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我想,可能帮助了英语的传播……BBC WORLD SERVICE 受政府要求,有义务服务于大众,Inform(公告),Entertain(娱乐) and Educate(教育)。它的责任包括‘传播英语’,BBC Learning English就是承担这一任务的非赢利性组织。”由此可见,不仅中国人自己忙乎着推广英语,英语国家也乐意做这个传播者。因为对于英国来说,这也是把自己国家的文化推向世界的好机会。可以说,这是个互利共赢的事。 尾声 英语风采大赛已经结束,但它所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没有中止。也许当我们真正透过“风采”的背后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所倾全力所举办的英语大赛才能真正“风采”起来……

大学学报如何,可,联

《山花》《作者》《大众文艺》、《文学界》、《北方文学》如果你想发表,我可以帮你。

语言研究期刊点评稿

可以的,现代语言学是本国际中文期刊,学校都认可的。

可以去官网看一下,里面有详细介绍。现代语言是“RCCSE OA核心期刊”,是正规的,主要看单位是否认可了。

今天这个题目,如果由一个研究比我做得更好的人来讲可能更有好处。但是现在来讲这样题目的人太少了,所以我愿意来把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也非常感谢大家来听我的讲座。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现实·理论·证据》,这三个词摆放的位置基本上概括了今天晚上所有要讲的东西。如果你们听完之后明白了我为什么这样摆放三个词的位置,我想你们就听明白我所讲的意思了。我这样安排今天要说的内容:首先简单讲一下关于如何做研究;然后具体讲写论文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穿插一些例子。 一、如何做研究选 题(topic) ▶做研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选题。我们首先要区分选题和问题的差异。经常会有学生来问我怎样做一个研究,我就问他想要研究什么问题?同学就会列出一些关键词,比如教育、农业等等。这些关键词严格说来不是你要研究的问题。关键词只是你研究的话题(topic),距离你研究的具体问题(question)还非常远。走完了topic到question的距离,你才迈出了研究的第一步,可以真正地开始一项研究了。选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你对什么感兴趣。如果对一个问题不感兴趣,你很难做出出色的研究。曾有一个硕士生跟我说,“陆老师,您有很多想法,随便给我一个我来做。”我对他说,我没有办法帮你,在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之前,你是做不好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对某些问题感兴趣。有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体验,看到一篇文章时有激动的感觉,有时则不会,这就是兴趣的差别。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积累、阅读和个人经历都有关系。 来的路上王永钦老师跟我讲了一句话,我非常赞同:“大爱才能有大智慧。”怎么理解这句话?你在做一项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去论证自己的研究是重要的。怎么去论证研究的问题的重要性?就是这个问题的研究能改进人类社会、能为人类带来福利。接着问下去,这样的问题从何而来?那就要看我们能不能超越个人的喜乐、得失去关注整个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这就是兴趣的来源。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应该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好的研究的起点是好的问题,这是成功的一大半。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人和做学问是一致的。如果你不去关注对社会大众重要的问题,你十有八九做不成出色的学问;如果每天都想着争名夺利,就做不成出色的研究,因为你关注的问题对大多数人不重要。 第二,你要对这个问题有所理解,去选取你觉得重要的方面。数学不能告诉你什么是重要的,什么重要取决于你自己的理解。确定研究的方向后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关注更小的方面。比如在涉及三农问题的方方面面里,如果你觉得土地问题是最关键的,你已经往前走了一步。再接下来,你又认为关注“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后,怎样使他们失去土地而获得社会保障”是重要的研究课题。如果你从三农问题出发,缩小到土地问题,再缩小到“如何用土地换保障”的时候,你已经从topic过渡到question了。 我举这个例子是特别想说明,中国的很多问题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告诉你的。比如,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农村居民失去土地,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多数国家都有社会保障体制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中国不可能像西方的圈地运动一样,圈走农民的土地,把农民往城里赶就不管了。从国家的现代化和政治文明来讲,都不可能这样做了。这就牵涉到“土地换社会保障”的问题。那么土地如何作价?农民拥有的土地权力是什么权力?价格制定好后,多少钱是现金支付,多少钱放到社会保障体系里?现成的经济学理论没有告诉我们。美国和西欧在历史上走过这个阶段时,这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是社会、政治问题。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理论去思考中国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过程。第三,你关心的问题为什么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理论上的重要和实践上的重要。最好的研究是两者兼有。我不能排除有些杰出的文章,是在理论上重要而实践上不重要,或者实践上重要但理论上不重要的研究,特别是经济学里那些在方法论上有开创性工作的研究,往往有学术和理论的价值,而没有直接的社会实践意义。 以上三方面,在你做一个研究或写一篇论文时需要一一加以说明。我们很多同学把做研究理解为构建一个数学或计量模型,非常不重视“写”。你把数学的工作完成了,计量工作完成了,我要提醒你,可能你的研究工作只完成了百分之三十,至多百分之三十。因为你还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重要。 现在的社会科学分工,特别是经济学的分工,是非常非常细的。所以你拿到一百篇文章你可能对九十九篇的内容根本不了解,那么这剩下的九十九篇你看哪些呢?我们在平时看文章时先看摘要,它会告诉你他研究了些什么东西,做出了什么贡献,然后再看引言(introduction),比较详细地回答前面的问题。最后看结论,看这个研究得到什么有创见的内容。最后才看文章的主体部分,理论和实证的模型。如果你的摘要和引言写得不好,别人看到五百字的时候,就不看你的文章了。如果你不重视这些,你的研究可能就产生不了它应该有的社会价值,所以一定要重视,甚至可能需要70%的时间来写引言。

你说的是《语言文字应用》吧?发稿难度大。 此刊是北大、南大双核心期刊。季刊,创刊于199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应用学术刊物,是国家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本刊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标准化,集中发表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努力促进语言文字应用学科的发展。主要栏目:语言文字规划、语言文字规范、推广普通话、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语言学、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基础研究,并追踪报道国内外有关语言文字应用的热点问题。文章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笔谈、资料等。 《语言文字应用》面向语言文字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主要读者对象包括:语言文字研究部门、信息处理部门、编辑出版部门和文秘系统的专业人员,高校中文系、计算机系、外语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大学生,中等师范和中学的语文教师、各级语委的业务干部以及其他语文爱好者。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语言学研究期刊点评稿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 国内刊号:21-1060/H 国际刊号:1004-6038 杂志类型:语言学类杂志-H 期刊查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真假查询 期刊级别:如何区分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杂志简介 本刊是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及外语教学研究的学术性刊物,贯彻“双百”的方针,坚持“双为”方向。尊重科学,理论联系实际,以繁荣学术、促进中国外语教学与研究为己任。本刊刊登英语、日语、俄语及非通用语种的语言、文学、文化和相应的中外对比研究、翻译理论方面的研究论文。 外语与外语教学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04版核心期刊 外语与外语教学栏目设置 语言学理论及语言问题研究、外语教学研究、文学与文论研究、翻译研究、博士论文、青年学者园地。 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杂志社投稿须知 1、文稿要求:内容新颖、论点明确、力求文字精炼、准确、通顺,文题简明扼要,文稿应资料可靠、数据准确、书写规范,文责自负。 2、文章结构:题目、作者、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文章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作者详细通讯地址、电话、邮箱。 3、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社征稿中……希望采纳

隋唐两代是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唐代,更是学人辈出,唐初贾公彦就是其中之一。中国语言学的库藏十分丰富,唐代正处在中国语言学史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贾公彦是唐代著名的语言学家,他在语言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涉及诸多内容。贾公彦对语言的研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语言学在唐代的发展和特点,贾公彦语言学是了解唐代语言学的一个窗口。然而,研究贾公彦语言学的文章寥寥无几,这对了解唐代语言学的全貌来说,确实是一个遗憾。贾公彦没有语言学专著,他的语言学主要存在于《周礼义疏》和《仪礼义疏》中。因此,该论文试图通过研究分析《周礼义疏》与《仪礼义疏》,对贾公彦语言学进行全面的总结,填补贾公彦语言学研究的空白。贾公彦语言学具有丰富的内容,但却是零星散见的,缺乏系统性的论述。所以,探讨贾公彦语言学以归纳法为主,对有关资料进行“穷尽式”统计。通过收集、鉴别、排比资料,从众多零散的资料中抽绎出贾公彦语言学。通过爬罗剔抉、分析整理,贾公彦语言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字学】:贾公彦阐述六书理论,并用这些理论去分析汉字,总结出形旁声旁组合的六种方式;【词汇学】:贾公彦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词语,揭示同一事物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名称,从不同角度辨析同义词;【语法学】:区分实词和虚词,诠释虚词,分析词类活用,分析句法和篇章结构;【修辞学】:说明语境的作用,阐述互文、倒文、省文、并提等修辞手法。总之,贾公彦语言学是广博的,他的诸多论断成为后人汲取营养、推陈出新的宝库。尽管贾公彦语言学无法摆脱就例发凡、零星散见的弊端,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贾公彦语言学了解唐代语言学的发展。贾公彦语言学是更加充分理解唐代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语言研究集刊期刊点评

你说的是《语言文字应用》吧?发稿难度大。 此刊是北大、南大双核心期刊。季刊,创刊于199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语言文字应用学术刊物,是国家语言学/汉语类核心期刊。本刊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致力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 标准化,集中发表语言文字应用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努力促进语言文字应用学科的发展。主要栏目:语言文字规划、语言文字规范、推广普通话、社会语言学、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语言学、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基础研究,并追踪报道国内外有关语言文字应用的热点问题。文章形式包括学术论文、学术报告、笔谈、资料等。 《语言文字应用》面向语言文字研究与教学工作者。主要读者对象包括:语言文字研究部门、信息处理部门、编辑出版部门和文秘系统的专业人员,高校中文系、计算机系、外语系和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的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和大学生,中等师范和中学的语文教师、各级语委的业务干部以及其他语文爱好者。资料来源:学术资讯网

2013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第五届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012年《名词性短语的类型学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2012。2009年《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程工、刘丹青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2008年《语法调查研究手册》,编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2005年《语言学前沿与汉语研究》,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明清吴语词典》,石汝杰、宫田一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2003年《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商务印书馆,2003年。《话题与焦点新论》,徐烈炯、刘丹青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998年《话题的结构与功能》,徐烈炯、刘丹青合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南京方言音档》,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音库》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徽州方言研究》,平田昌司主编,刘丹青为第三作者。日本东京好文出版,1998。1996年《南京方言词典》,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本之一,刘丹青编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汉语语言学》,钱乃荣主编,刘丹青编撰第8章,并任编委。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1994年《语法研究与语法应用》,邵敬敏主编,刘丹青副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1990年《现代汉语》,钱乃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修订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987年《语言学概论》,刘宁生、刘丹青、马景仑合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2013年《汉语方言领属结构的语法库藏类型》,《语言研究集刊》第十辑,上海辞书出版社。《粤语先”、“添”虚实两用的跨域投射解释》,《语言暨语言学》专刊50号,台湾中研院。《汉语特色的量化词库:多/少二分与全/有/无三分》 ,《木村英树教授还历纪念 中国语文化论丛》 ,日本白帝社。《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两大任务:语法库藏与显赫范畴》,《方言》,2013年第3期。《显赫范畴的典型范例:普米语的趋向范畴》,《民族语文》,2013年第3期。《民族语人称代词的语音象似性》(严艳群、刘丹青合作),《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2012年《汉语的若干显赫范畴:语言库藏类型学视角》,《世界汉语教学》,2012年第3期。《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方言》,2012年第1期。《高名凯学术精神的恒久价值与现实意义》,《语言学论丛》第45辑,商务印书馆。《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汉语学习》,2012年第3期。《北京话代词“人”的前附缀化——兼及“人”的附缀化在其他方言中的平行表现》(白鸽、刘丹青、王芳、严艳群合作),《语言科学》,2012年第4期。《汉语差比句和话题结构的同一性:显赫范畴扩张力一例》,《语言研究》,2012年第4期。《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下)》,《语言学研究》第11辑,高等教育出版社。Ideophonic reduplication of content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 A category shift and its typological In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41-1, 2011年《漫谈汉语的类型特点(上)》,《语言学研究》第10辑,高等教育出版社。《“有”字领有句的语义倾向与信息结构》,《中国语文》,2011年第2期。《叹词的本质——代句词》,《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第2期。《河南光山方言来自“里”的多功能虚词“的”——共时描写与语义演变分析》(王芳、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2011年第2期。《汉语史语法类型特点在现代方言中的存废》,《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3期。《语言库藏类型学构想》,《当代语言学》,2011年第4期。2010年《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试论动词型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世界汉语教学》,2010年第1期。《重温几个黎氏语法学术语》,《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构式的语义透明度和句法地位——当代流行构式个案二则》,《东方语言学》第7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人称范畴>导读》(刘丹青、强星娜合作),《南开语言学刊》,2009年第1期。Anna Siewierska《人称范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导读》,Lindsay Whaley《类型学导论——语言的共性和差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话题优先的句法后果》,载程工、刘丹青主编《汉语的形式与功能研究》,商务印书馆,2009。《普通话语法中的东南因子》,《汉藏语学报》第4期,商务印书馆,2009。《实词的拟声化重叠及其相关构式》,《中国语文》,2009年第1期。《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下)》(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9年第1期。2008年《汉语指示词语音象似性的跨方言考察(上)》(刘丹青、陈玉洁合作),《当代语言学》,2008年第4期。《汉语名词性短语的句法类型属性》,《中国语文》,2008年第1期。《重新分析的无标化解释》,《世界汉语教学》,2008年第1期。《并列结构的句法限制及其初步解释》,《语法研究和探索(十四)》,商务印书馆,2008。《谓词重叠疑问句的语言共性及其解释》,《语言学论丛》第38辑,商务印书馆,2008。《话题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载沈阳、冯胜利主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8。Syntax of space cross Chinese dialects: Conspiring and competing principles and In Dan Xu () Space in Languages of China: Cross-linguistic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 Springer, 2007年《语法学术语的象似性及其利弊》,《燕赵学刊》春之卷(创刊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漫谈语法比较的研究框架》,《中国语教育研究》(韩国),2007年第6号。《话题标记走向何处?——兼谈广义历时语法化的三个领域》,载沈家煊、吴福祥、李宗江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三)》,商务印书馆,2007。2006年《名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汉语学习》,2006年第1期。《汉语方言语法调查研究的三种模式》,《中国方言学报》第1期,商务印书馆,2006。《差比句与等比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载云贵斌主编《语言学名家讲座》,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焦点(强调成分)的调查研究框架》,《东方语言学》创刊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005年《汉语关系从句标记类型初探》,《中国语文》,2005年第1期。《从所谓“补语”谈古汉语语法学体系的参照系》,《汉语史学报》第五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崇明方言的指示词——繁复的系统及其背后的语言共性》(刘丹青、刘海燕合作),《方言》,2005年第2期。《语法调查和研究中的从属句问题》,《当代语言学》,2005年第3期。《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的调查研究框架》,《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句类和疑问句和祈使句——<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语言科学》,2005年第5期。《作为典型构式句的非典型“连”字句》,《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4期。《小句内句法结构:<语法调查研究手册>节选》,《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3期。《汉语否定词形态句法类型的方言比较》,《中国语学》(日本)252号,2005。2004年《先秦汉语语序特点的类型学观照》,《语言研究》,2004年第1期。《深度和广度:21世纪中国语言学的追求》,载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21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商务印书馆,2004。《理论语法与语言教学在何处相会》,载张洪明、谢家浩和唐秀玲 主编《语言理论与语文教学》,香港教育学院出版,2004。《汉语里的一个内容宾语标句词——从“说道”的“道”说起》,《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话题标记从何而来——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载石锋、沈钟伟主编《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七十华诞庆祝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Review ofSinitic Grammar: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Perspectiveedited by Hilary C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Identical topics: A more characteristic property of topic prominent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32, N1, 2003年《苏州方言“勒X”复合词》,《吴语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语言类型学与汉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第4期。《语法化中的共性与个性,单向性与双向性——以北部吴语的同义多功能虚词“搭”和“帮”为例》,载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汉语研究(一)》,商务印书馆,2003。《差比句的调查框架与研究思路》,载戴庆厦主编《现代语言学理论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试谈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框架的现代化》,载戴昭铭主编《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2002年《赋元实词与语法化》,载潘悟云主编《东方语言与文化》,东方出版中心,2002。《汉语类指成分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属性》,《中国语文》,2002年第5期。《汉藏语言的若干语序类型学课题》,《民族语文》,2002年第5期。《汉语中的框式介词》,《当代语言学》,2002年第4期。《上海方言否定词与否定式的文本统计分析》,《语言学论丛》第26辑,商务印书馆,2002。2001年《汉语给予类双及物结构的类型学研究》,《中国语文》,2001年第5期。《吴语的句法类型特点》,《方言》,2001年第4期。《试论话题焦点敏感算子“可”》(刘丹青、唐正大合作),《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语言研究》,2001年第2期。《方所题元的若干类型学参项》,《中国语文研究》(香港)总9期,2001。《汉语方言语序类型的比较》,《现代中国语研究》(日本)创刊2期,2001。《论元分裂式话题结构》,载范开泰、齐沪扬主编《语言问题再认识——张斌先生从教50周年暨80华诞庆祝文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000年《汉语相互性实词的配价及其教学》,载沈阳主编《配价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语文出版社,2000。《语法研究的对象语言与参照语言》,《语法研究与探索(十)》,商务印书馆,2000。《粤语句法的类型特点》,《亚太语言教育学报》(香港),2000年第2期。The interaction among factors on language and the interaction among approaches on linguistics: Review of Interaction and Variation in the Chinese VO Construction by Her One-Soon,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V 28, N1, 1999年《语序共性与歧义结构──汉语歧义的类型学解释》,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庆祝王士元教授六十五岁华诞》,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1999。《吴江方言的代词系统及内部差异》,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代词》,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1998年《普通话与上海话中的拷贝式话题结构》(刘丹青、徐烈炯合作),《语言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期。《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刘丹青、徐烈炯合作),《中国语文》,1998年第4期。1997年《红楼梦》姨类称谓的语义类型研究》,《中国语文》,1997年第4期。《港式中文词语小札》,《词库建设通讯》(香港),1997年第4期。《虚岁与实岁的优劣与选择》,《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7年第1期。《苏州方言的动词谓语句》,载李如龙、张双庆主编《动词谓语句》,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1996年《词类与词长的相关性──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二》,《南京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王夫人和薛姨妈谁长谁幼? ──语言和方言的证据》,《中国语文通讯》(香港),1996年第1期。《东南方言的体貌标记》,载张双庆主编《动词的“体”》,香港中文大学吴多泰中国语文研究中心出版,1996。《苏州方言的体范畴系统与半虚化体标记》,载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995年《语义优先还是语用优先──汉语语法学体系建设断想》,《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汉语语法单位分级理论的再探讨》,《汉语学习》,1995年第2期。《无锡方言的体助词“着”和“则”(仔)》 ,《中国语言学报》总第6期,商务印书馆。《苏州方言变形形容词研究》(谢自力、刘丹青合作),《中国语言学报》总第5期,商务印书馆。《“当代吴语研究”述评》(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95年第1期。《1992年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中国语言学年鉴(1993)》,语文出版社。《创新、突破、飞跃与缺憾──评于黄本<语言学概论>》 ,《汉语学习》,1995年第6期。1994年《试论汉语语法的宏观研究》,载邵敬敏主编《九十年代的语法思考》,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亲属称谓在非亲属交际中的运用》(潘文、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94年第2期。《“唯补词”初探》,《汉语学习》,1994年第3期。《南京青年流行语》(刘丹青、黄粤宁合作),《南北城市青年流行语》,华夏出版社,1994。1993年《<南京方言词典>引论》,《方言》,1993年第2期。《汉语形态的节律制约──汉语语法的“语音平面”丛论之一》,《南京师大学报》,1993年第1期。《科学精神:中国文化语言学的紧迫课题》,《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他、她、它”三分法的弊端、根源与对策》,《语文建设》,1993年第4期。《专名翻译规范化的两大课题──统一与保真度》(刘丹青、石汝杰合作),《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第4期。《汉语称谓中的长幼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2期。《汉语称谓中的男女伦理文化》,《语文月刊》,1993年第4期。1992年《吴江方言g声母字研究》 ,《语言研究》,1992年第2期。《“到”的连词用法及其语义》,《汉语学习》,1992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3年第2期。《<南京方言词典>引论》 ,《方言》,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四)》,《学语文》,1992年第2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三)》,《学语文》,1992年第1期。《文化语言学的新收获──读史有为<异文化的使者──外来词>》,《语文研究》,1992年第1期。1991年《从“娶”与“嫁”的语法对立看汉民族对婚姻的集体无意识》,《文化的语言视界──中国文化语言学论集》,上海三联书店,1991。《从状态词看东方式思维》,《东方文化》第1辑,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农业文化的语言映证》,《中文自学指导》,1991年第6期。《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二)》,《学语文》,1991年第6期。《试论“可数文化”与“不可数文化”——“文化”概念与文化学科研究对象新探》,《东南文化》,1991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同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3期摘录。《数字的数学意义与文化意义(一)》,《学语文》,1991年第4期。《从汉语特有词类问题看语法的宏观研究》,《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苏州方言的发问词与“可VP”句式》,《中国语文》,1991年第1期。《文化研究中的“语言导入”》,《东南文化》,1991年第1期。1990年《现代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和序列》,《南京师大学报》,1990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1990年第5期。1989年《论“有的”及其语用功能》(刘丹青、段业辉合作),《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第2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二)》(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3期。《苏州方言里的语缀(一)》(谢自力、刘丹青、石汝杰、汪平、张家茂合作),《方言》,1988年第2期。1988年《汉藏语系重叠形式的分析模式》,《语言研究》,1998年第1期。1987年《汉语宏观研究的五大课题》,《汉语学习》,1987年第3期。《形名同现及形容词的“向”》,《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3期。《汉语量词的宏观分析》,《汉语学习》,1987年第4期。《当代汉语词典的词与非词问题》,《辞书研究》,1987年第5期。1986年《运用方言研究语言学的其他学科》,《语文导报》,1986年第12期。《“面粉”纵横谈》,《汉语学习》,1986年第5期。《苏州方言定中关系的表示方式》,《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语言研究》,1986年第1期。《汉语相向动词初探》,《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名词短语的构成和分类》,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几类比较特殊的短语》,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句型分析及主谓句的类型》,载张拱贵主编《中学教学语法体系阐要》,语文出版社,1986。1985年《试论两类“同位语”的区别》,《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1期。《苏州方言量词的定指用法及其变调》(石汝杰、刘丹青合作),《语言研究》,1985年第1期。《三大类实词句法功能的统计分析》(莫彭龄、单青(刘丹青)合作),《南京师大学报》,1985年第3期。《“白”到底代表几个语素?》,《中国语文通讯》,1985年第2期。1984年《小议指人名词用“什么”提问的现象》,《汉语学习》,1984年第1期。《论“新著国语文法”对汉语语法理论的贡献》(张拱贵、刘宁生、刘丹青合作),《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6期。1983年《三种补语,三种否定》,《语文月刊》1983年9期。另收入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补语研究资料》,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亲属关系名词的综合研究》,《语文研究》,1983年第4期。《吴江方言声调的初步调查》(张拱贵、刘丹青合作),《南京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试论吴语语法的研究及其意义》,《江苏省语言学会1982年会论文选》,江苏省语言学会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出版1983。1982年《对称格式的语法作用及表达功能》,《语文知识从刊》第三辑,北京市语言学会编,地震出版社,1982。

  • 索引序列
  • 语言研究期刊点评
  • 语言学研究期刊点评
  • 语言研究期刊点评稿
  • 语言学研究期刊点评稿
  • 语言研究集刊期刊点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