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刊名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刊名

发布时间: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名

《收获》、《十月》、《当代文坛》、《萌芽》、《文艺评论》、《文艺争鸣》,这都是我们导师推荐的书

《“虚静”的美学历程》,独撰,载《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   《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其融合中西文论的努力——以钱中文、童庆炳为例》,独撰,载《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05年第6期。后收入余虹、徐行言主编《立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毛泽东大众文艺思想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独撰,载《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06年第2期。   《<周易>“情”辨析——兼论“设卦以尽情伪”》,独撰,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06年第3期。   《我们为什么要读十三经》,第二作者,载《社会科学家》(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4期。   《本事批评:赫施意图主义批评理论的一个范本》,独撰,载《宁夏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6期。   《“妙悟”论的诗学根源》,第二作者,载《山东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06年第12期。   《从“微言大义”到“诗无达诂”》,第二作者,载《文学遗产》(权威期刊)2007年第3期。   《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中国阐释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内涵》,独撰,载《社会科学研究》(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新华文摘》2009年第1期摘目。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阐释与人文情怀》,独撰,载《西南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09年第5期。   《依经立义:作为中国文论研究方法的建构》,第二作者,载《思想战线》(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09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文艺理论》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先秦传世文献“情”考辨》,独撰,载《重庆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10年第4期。   《刘勰“<春秋>笔法”论纲及其中国文论建构》,独撰,载《江汉论坛》(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11年第11期。   《从<春秋>义法到义法批评:中国散文批评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内涵》独撰,载《内蒙古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   《“<春秋>无达辞”与“<诗>无达诂”》,第二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 《<毛诗序>尊废之争与儒学嬗变》,第一作者,载《武汉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核心期刊)2014年第1期。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刊名

当代文坛系西南地区第一家专业文学评论杂志,创刊20多年来,密切关注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坛动向,以其纯正的品位,深遂的内涵,平易的面貌赢得了广大作家、批评家、专业文学爱好者的厚爱,成为梳理和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重要媒体。 设有:名家论坛、对话与交锋、理论探索、创作研究、小说面面观、作家与作品、批评与阐释、诗歌理论与批评、海外文坛、海华文学之窗、散文艺术谭、女性文学论、博士论坛、文艺论著评介、影视画外音、艺术广角等栏目。

论翻译研究的前瞻式和后溯式视域《译苑新谭》,四川人民出版社,2015年5月。  “阿诗玛”、“刘三姐”英译与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外国语言文学文化论丛》(11),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15年7月  人类语言学概述 《外国语文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语用学概述 《外国语文导论》,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功能、目的、语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中的社会文化考量《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10),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年。  民族志翻译与少数民族文学对外译介-以羌族文学为例《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  跨学科视域下“文化翻译”评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3期。  文化翻译和作为翻译的文化-凯特·斯特奇民族志翻译观评析《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13年第3期。  重读奈达:奈达与民族语言学翻译模式 《中国应用外语研究》2013年第1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作为表演的翻译——表演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少数民族口头文学对外翻译 《当代文坛》(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4期。  声音与形式再现中的他文化呈现——民族志诗学与翻译研究 《外国语文》(中文核心期刊),2012年第1期。  回顾、思考与展望-《Routledge翻译研究指南》评述 《中国翻译》( CSSCI 来源期刊),2009年第4期。  论翻译理论研究的认知视角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009年第 6 期。  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文化意义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9),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  第三类翻译与第三种文化-文学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年第6期。  论翻译中的文化趋同与存异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08 年第 4 期。  语言差异性与欧盟的语言工作 石坚、易丹主编《寻找欧洲-欧洲一体化之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年。  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 《外语学刊》( CSSCI 来源期刊), 2007 年第 2 期。  三叶一芽 三位一体 —— 杨武能 教授访谈录 《外国文学研究》( A&HCI 、 CSSCI 来源期刊), 2006 年第 5 期。  论翻译的文化诗学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来源期刊),2006 年第 3 期。  苏珊· 巴斯内特文学翻译思想述评《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来源期刊), 2006 年第 2 期。  深度描写、新历史主义和深度翻译《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中文核心期刊),2006 年第 2 期。  民族志与翻译:翻译研究的人类学视野《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来源期刊),2006 年第 1 期。  翻译与文化异质的传送-多元系统论与翻译规范的视角《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8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初探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7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从复译现象看翻译文学的开放性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6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人类语言学的语言与文化观简述 《外国语言文学与文化论丛》( 5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 年。  容忍与并存-浅谈美国的多元文化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中文核心刊物), 2002 年第 2 期。  论言语行为的社会文化特征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中文核心刊物), 2002 年第 3 期。  中国西部的欧洲研究 《澳门欧洲学会会刊》, 2001 年。  语用前提在话语交际中的作用 《外语教学科研论文集》( 2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  浅论标记项与无标记项 《外国语文研究论丛》,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名是什么

以前用过的名字。有些人以前改过名,曾用名填的是改名前的名字

就是曾经你用过的名字,如果你一直没有改名,你也就没有曾用名。也就不用填。

曾用名,曾经用过的名字,以前用过的名字。比如出生时叫王二,登记了户口,后来觉得不好听,又改成王五,户籍上也改了,那王二就是曾用名。

曾用名就是曾经用过的名字。(多为常用名)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名有哪些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沈从文,韩少功,莫言,阎连科,马原,张炜,余华,张承志,王安忆,白先勇,李敖,余光中,朱文,韩东,王朔,金庸,孙甘露,王蒙,北岛,史铁生,周作人,张爱玲,穆旦,钱钟书,曹禺,老舍,余秋雨,贾平凹,三毛,琦君,张晓风,刘墉,刘心武,林清玄,柏杨,张中晓,丰子恺,汪曾祺,冯骥才,高行建,苏童,洪峰,叶兆言,池莉,格非,高晓声…………以上仅是个人意见

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端木蕻良。辽宁省昌图县人,现代作家。1928年入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从事进步学生运动。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从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汉等地从事抗战文学活动,创作亦走向成熟与多产,计有长篇小说《大地的海》,以及《鴜鹭湖的忧郁》、《遥远的风沙》等一系列风格独异的短篇小说

端木蕻良(25~5),原名曹汉文,曾用名曹京平,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辽宁昌图人。著名作家、红学家。 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写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时,端木蕻良的长篇小说《大地的海》正在上海的《文学》月刊上连载,后来又去了香港。他写下了反映抗日军队以及游击队生活的长篇小说《大江》、中篇小说《柳条边外》、短篇小说《螺蛳谷》,写过暴露国统区内生活各方面的长篇小说《新都花絮》、中篇小说《江南风景》,还有已结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风陵渡》及未写完的长篇小说《大时代》。抗战时期,端木蕻良在桂林生活了两年多时间,创作了《科尔沁旗草原》第二部等一大批重要的文学作品,构成了他一生重要的写作阶段。

第一名 鲁迅先生鲁迅(25—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才,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杂文集《坟》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第二名 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代表作有《激流三步曲》;《家》《春》《秋》。《爱情三步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华东医院。第三名 茅盾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享年85岁。是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里成就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茅盾于1981年3月27日辞世。第四名 老舍老舍(1899年~1966年),京派代表,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笔名有“舍予”、“老舍”。曾经担任山东大学等名校教授。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1899年2月3日出生在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现名小杨家胡同),一个满族城市的贫民家庭。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它笔名还有絜(xié)青、絜予、非我、鸿来等。第五名 钱钟书钱锺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原名仰先,字哲良。曾用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清宣统二年十月二十日(1910年11月21日)生于江苏无锡。一九九八年病逝于北京。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第六名 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沫水"和"若水")。四川乐山人。汉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9年9月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与郁达夫、成仿吾等组织“创造社”。同年8月,第一部诗集《女神》出版。“皖南事变”后,他写了《屈原》《虎符》等六部历史剧。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全国文联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七名 周作人光绪十年(甲申)腊月初一(1885年1月16日)生于浙江绍兴。鲁迅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寿,又名奎缓,字星杓,自号启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常以“雨”与“风”一起构成散文的“基本意象”。1903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改名为周作人,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并从事散文、新诗创作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作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写了大量散文,风格平和冲淡,清隽幽雅。在他的影响下, 20年代形成了包括俞平伯、废名等作家在内的散文创作流派,一个被阿英称作为“很有权威的流派”(《现代十六家小品·〈俞平伯小品〉序》)。 第八名 冰心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岁,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爱戴。第九名 金庸先生金庸(1924年农历2月初6 ——)。原名查良镛(zhā liáng yōng,英:Louis Cha),当代著名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基本法》主要起草人之一、香港“大紫荆勋章” 获得者、华人作家首富。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被普遍誉为武侠小说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代宗师”和“泰山北斗”,更有金迷们尊称其为“金大侠”或“查大侠”。金庸祖籍为江西省婺源县,1924年出生在浙江海宁。查家为当地名门望族,有“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之誉。历史上查家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七人同任翰林,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后全族人分入汉族八旗,正式成为包衣。现代查氏家族还有两位知名人物,南开大学教授查良铮(穆旦)(四十年代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司法部长查良钊。出自海宁的著名人物还有王国维和徐志摩。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其先祖查继佐是“明史案”最早向当局告发人之一。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第十名 曹禺曹禺(1910-1996),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曹禺祖籍湖北潜江。清宣统二年八月二十一日(1910年9月24日)生于天津,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曹禺”是他在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姓氏“万”的繁体字的“草”字头谐音“曹”)。曹禺是“文明戏的观众,爱美剧的业余演员,左翼剧动影响下的剧作家”(孙庆升:《曹禺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这句话,大致概括了曹禺的戏剧人生。 曹禺的妻子李玉茹是著名京剧旦角演员。

当代文坛这本期刊的曾用刊名是

1、《高教探索》是一份全国公开发行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综合性期刊,它热诚为广大读者提供广东及全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信息。是开展高等教育研究和反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2、《新闻与写作》1984年创刊,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专业期刊,集理论性、知识性、实用性、可读性为一体,历来为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写作爱好者和大中专师生所厚爱。3、《语文建设》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主办的以广大语文教师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语文刊物,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956年创刊。4、《中国文学研究》创刊于1985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历史。它由湖南师范大学主办,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选CSSCI来源期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国内外影响较大。5、《当代文坛》(双月刊)创办于1982年,曾用刊名:(文谭)是全国创办较早的一个专业文艺理论、评论刊物。主编何开四,是我国知名钱学家、评论家,系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学评论家协会主席,他为办好《当代文坛》花费了大量心血。

你打电话去人家出版社问问看他会不会告诉你

讲座要用书名号比较合适,这个讲座无论是视频还是文字书籍,都应该用书名号。比如《***技术讲座》

严文井 任期:1961 年4 月至“文革”,1978 年9 月至1983 年10 月(1915-2005)又名严文锦。湖北宜昌人。《人民文学》原主编,作家出版社原社长,人民文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严文井的前期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但统观其全部作品,却“以童话和寓言的影响为较大”。他在高中二年级时,就创作了九篇童话,后汇入《南南和胡子伯伯》。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其作品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富于哲理和诗意,被誉为是“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等童话被译成英、俄、捷、日、朝等文字。《蚯蚓和蜜蜂的故事》获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小溪流的歌》、《南南和胡子伯伯》、《“下次开船港”》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美术片和连环图画。《严文井散文集》曾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摘自 新浪网

  • 索引序列
  •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名
  •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刊名
  •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名是什么
  • 当代文坛期刊的曾用名有哪些
  • 当代文坛这本期刊的曾用刊名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