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经检查支原体衣原体阳性,现正在治疗,请问会不会传染给我小孩,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4-18 10:58我在年前的时候就觉得外阴痒,白带无异常,去医院检查说只是外阴炎开了点药后经治疗好了大约有半个月,后来又觉得有点痒但不是很厉害,白带也无异常,上个星期我又去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沙眼衣原体阳性,我们平时生活很自律,不知怎么会传染到的。还有,不知道我小孩会不会被传染上提问者: 匿名最佳答案这个一般都是有性生活传播的,也有一小部分是通过日常的接触:如公共浴池等这个疾病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的 平时多注意洗手,衣服不要和小孩的一起洗在大夫的指导下用药,按疗程用建议你的爱人和孩子都应该去检查一下 内裤最好在外面多晒这病菌不耐高温和干燥回答者:医学之家 - 助理 二级 4-4 13:37

一年级

省内最好的医学院校。我当年考的时候基本上是省内二本学校里头收的最高的吧。

福医大还是不错的 省内的医学本科院校就这么几家学习氛围很好 但是比较辛苦你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就OK了弱弱地说一句 每次期末我都读得比高考还辛苦毕竟是和生命相关的东西 谨慎点认真点辛苦点米有错另外 要看你读神马专业了 有些专业可以无视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经验分享

一年级

人人健康 医药前沿 世界临床医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省级期刊很容易投的,主要看文章的格式,文献,相对内容来说不太重要,反之,核心期刊的要求就高了,一篇核心期刊的审稿周期在一到三个月左右,中间可能会涉及到中途返修稿件,大约从投递到收录需要3个多月的时间,刊出的时间,每本杂志有所不同,但大都在半年以上,所以想投递核心期刊,请提前一年以上时间准备,职称晋升导师希望可以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投稿经验分享

福医大还是不错的 省内的医学本科院校就这么几家学习氛围很好 但是比较辛苦你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 就OK了弱弱地说一句 每次期末我都读得比高考还辛苦毕竟是和生命相关的东西 谨慎点认真点辛苦点米有错另外 要看你读神马专业了 有些专业可以无视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聘以科研为主关键岗二级(2010-2012),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1]2主要教育背景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福建地方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为“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研究”,师从李强教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林志扬教授)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顾问。“2007年暑期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时间:2007年7月23—8月3日。“第七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课程”,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社会学理论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10年7月28日—8月6日。3主持的研究课题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城市社区理论与福州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之研究》,经费0.3万元。2、 —6,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文化教育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3T054。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课题:《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经费1.5万元。4、2—10,主持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福建省“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经费2.0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4009。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专项课题“建设‘和谐福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福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现状与基础》,此课题后列入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大软科学课题。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经费6.5万元,项目批准编号:05CSH005。2009年3月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福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6B113。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2008年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研究》(一般项目)负责人。9、2009年7月,《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管理影响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二等资助(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申请),经费3万。10、2009年8月,《当代闽台农村宗教信仰比较研究》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B106。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12、闽侯县“上街南屿南通”、“青口尚干祥谦”、“甘蔗荆溪竹岐”三镇组团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闽侯县发改局委托。13、11—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CRCS),经费5万美元。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社会政策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编号为:11BSH011。15、2011年6月30日-7月2日,主持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16、2012年7-8月,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委托,开展福建省“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17、2012年11月-12月,受中国人民大学委托,在福州市、长乐市等地开展“城乡居民互助与志愿服务”调查。4获奖情况学术成果类1.论文《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论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获得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专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荣誉类1.2007年10月,家庭获得福州市委文明办组织的福州市第二届读书月“十大书香门第”的称号。2.2009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社科联组织评选的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提名奖。3.2009年获得福州大学第五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5教学改革项目1、校级教改课题《福州大学两课教学网站建设》(第一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0年9月立项2002年9月结题)项目负责人。2、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第三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2004年2月立项。3、校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12月。 4、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社会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5年11月。5、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第五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8年6月。6、校级精品课程《文化人类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1]6著作情况1.《中华姓氏通史·孙姓》,20万字,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22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3、《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42万字,海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7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学术期刊论文1.《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社会》2000年第9期。2.《加入WTO后的中国贫困问题》,《发展研究》2000年第11期。3.《对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的剖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8期。4.《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本文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清代闽西客家商人》,《客家》2001年第1期。7.《明清时期的徽商与福建》,《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8.《宗教·民间信仰·村庙信仰》,《福建宗教》2002年第6期。9.《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与网络文化殖民主义》,《开放导报》2002年第9期。10.《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社区调查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1.《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2.《解读客家传统村落社会——读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13.《“议行分设”与业主委员会发展前景》,《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7期。14.《永定县高陂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东南学术》2003年增刊。15.《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6.《“数字小区”与业主网络“虚拟家园”》,《现代物业》2004年第2期。17.《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民俗研究》2004年第2期。18.《大学生与六合彩——以福州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19.《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0.《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自治的发展前景与实践困境》,《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城市小区物业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10期。22.《社会学“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3.《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与现状》,《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5期。24.《茶村纪事》,《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25.《构建和谐福建的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策建议》,《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6.《福建沿海非法移民发生机制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0期。27.《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8.《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29.《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0.《岗位安全与城市户籍——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性需求的三大层次及应对措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1.《对地下六合彩误区的社会统计学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32.《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33.《化解民工欠薪那些路可行》,《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2期。34.《同在蓝天下的渴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4期。35.《福建村庙文化》,《福建宗教》2007年第1期。36.《闽北茶神张三公》,《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37.《从偷电到私吞水费潜逃》,《现代物业》2007年第6期。38.《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乡村调查为例》,《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39.《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0.《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体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社会建设实践》,《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传统饮食商业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第4期。《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46.《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以福建省沙县依托沙县小吃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台湾民间信仰与农村社区生活》,《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台湾发展“有机茶”的经验与福建茶叶品质提升之路》,《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社会资本与县域经济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教师》2009年第8期《“差生”:外来工子弟正在被“污名化”——对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弟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稳定与农民增收》,《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第4期。《走近上街天主教村落社区》,《福建宗教》2009年第5期。《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民俗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受益者》,《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福州“小小区” 自管之路》,《现代物业》2010年第2-3期。《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福州长安村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3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综合竞争力》2010年第5期。《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工荒:高离职率与无声的抗争——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阶级意识的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宗教与世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内刊)2010年第6期。(二)文集论文1.《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调查报告》,康晓光、洪大用等著《NGO扶贫形式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2.《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吕良弼主编《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研究报告》,福建省发展与改委员会编《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05年。4.《农村民主建设调查(上)》,载王碧秀主编《科学和谐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5.《社会互动集体行动社会运动》,载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6.Folk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China, Oct-2007,University of Wales P《海峡西岸城市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载《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9.《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载李其荣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风险社会》,李斌主编《社会学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载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编《宗教缘·两岸情——加强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三)报纸论文1.《关注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中国改革报》2002年7月1日。2.《城市农民工贫困与保障问题之对策》,《中国社会报》2004年2月12日。3.《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8日。4.《村民集体致富需要好干部》,《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5月31日。5.《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7月26日。6.《转型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10月11日。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8.《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化解决之道》(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2月6日。9.《多方并举破解“工荒”》(专家视线),《福建日报》 2006年3月3日。10.《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4月24日。11.《构筑农村宜居环境》(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5月22日。12.《增强保障为农解忧》(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6月26日。13.《发展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9月11日。14.《重视乡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11月13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年9月1日。《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12-15。(四)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文(2000年以前学术论文)1.《以茶制夷-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止对英国贸易之目的》,《农业考古》1996年第2期。2.《漫话明清福建商帮》,《炎黄纵横》1997年第3期。3.《明清福建民间溺杀女婴习俗形成原因及影响》,《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4.《明清福建商人在国内活动探略》,《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5、《悄然兴起的福建高校饮茶风》,《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6、《在麦当劳喝茶》,《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5.《闽海豪商蒲寿庚》,《福建乡土》1998年第2期。6.《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7.《清代福建地痞无赖与福建社会》,《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8.《说榕》,《福建乡土》1999年第3期9、《周恩来与福建事变》《福建党史月刊》98年增刊。10.《简论郑成功的情报工作的特色》,《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元代建宁喊山造茶诗赏析》,《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1]8教学改革论文1.《浅谈我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0年第2期。2.《“道德重整”与高校“两课”教学》,《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3、《创建“金色阳光”网站,推进两课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1年第1期。4、《做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督导》,《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2期。5、《多校区大学新区校园生活归属感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4期。6、《建设适应东南强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7年第4期。

经检查支原体衣原体阳性,现正在治疗,请问会不会传染给我小孩,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4-18 10:58我在年前的时候就觉得外阴痒,白带无异常,去医院检查说只是外阴炎开了点药后经治疗好了大约有半个月,后来又觉得有点痒但不是很厉害,白带也无异常,上个星期我又去医院检查,化验结果显示支原体阳性,沙眼衣原体阳性,我们平时生活很自律,不知怎么会传染到的。还有,不知道我小孩会不会被传染上提问者: 匿名最佳答案这个一般都是有性生活传播的,也有一小部分是通过日常的接触:如公共浴池等这个疾病有可能会传染给孩子的 平时多注意洗手,衣服不要和小孩的一起洗在大夫的指导下用药,按疗程用建议你的爱人和孩子都应该去检查一下 内裤最好在外面多晒这病菌不耐高温和干燥回答者:医学之家 - 助理 二级 4-4 13:37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分享

好像没有杂志社这个东西

以下是北大中文核心的目录,在北大的目录里级别其实难度,级别都是一样的,所以找合适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可以,没有容难的区别。因此优助推荐从目录里找:中华医学杂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解放军医学杂志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争鸣 复旦学报(医学版)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全科医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实用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上海医学 军事医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医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国卫生经济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国公共卫生 卫生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医院管理 营养学报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中国卫生资源 卫生经济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 中国消毒学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疫苗和免疫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中国艾滋病性病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药材 针刺研究 中成药 中华中医药杂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国针灸 中药药理与临床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中华中医药学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医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医用生物力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生理学报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病毒学报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生理科学进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华护理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生殖与避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肿瘤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 中国癌症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肺癌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中华耳科学杂志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眼科新进展 眼科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放射学实践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毒理学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医学与哲学(B)

一年级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关键词:体育;培养;激发;自觉;意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健康体育”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不仅要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还要让学生掌握健康锻炼的方法,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育教学现状,就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自觉意识谈几点看法。一、采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锻炼意识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帮助学生铸造灵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培养习惯。”体育其实就是教给学生技能和知识,指导学生行为,启发自觉,让学生坚持锻炼。因此,我们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按照学生行为养成目的和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锻炼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体育意识,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习惯。学生能否自觉地参与各种体育锻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正确地理解和认识体育锻炼价值观,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因此正确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不仅是学校的教育,同时还包括家长和社会的教育,用正确的环境因素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认识体育锻炼对自身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激发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二、从小培养锻炼意识,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锻炼意识的培养要从小抓起,意识也可以称之为习惯,习惯的形成最初源于学生对某一件事的热情和兴趣,一旦学生对事物有了好奇心和行为动力,学生就会主动投入其中,去寻求快乐,而学生一旦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和带来的快乐,学生就会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参与的欲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将这种行为发展成习惯和爱好。因此,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要从小抓起,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享受体育活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避免过分强调“标准”和“规范”,尽量放低对学生的要求,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同时我们还要强调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使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一长,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体育运动,形成一种习惯,最终成为一种意识。三、加强必要的指导监督,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指导监督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把握好监督的“度”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不能强迫,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的思想,如果过分地约束学生,不但起不到原有的效果,反而还会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阻碍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培养。意识是一种习惯,是人行、意、情、知高度融合的表现,所以,让学生产生需求动机才是学生锻炼意识培养的关键。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监督,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督,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保证自己的锻炼计划顺利实施。比如,每天坚持摸晨脉,如果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就表示能够继续锻炼或者适当增强锻炼的负荷,如果脉搏次数增加,说明要减少锻炼负荷,反之,则说明自己的运动能力获得了大幅度增强。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自我监督和预防事故的方法,熟悉一些生理指标,在锻炼中尽量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对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写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锻炼过程记录下来,了解自己的锻炼情况,表述自己的锻炼心得,通过亲身体会,提出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和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锻炼能力,逐渐养成坚持自觉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四、传授基本的常识方法,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自我锻炼的前提是要掌握基本的锻炼技能和体育常识,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同时避免锻炼事故的发生。而想要掌握体育技能知识,就必须花费更多的课外时间,而在课外自主锻炼中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就只能依靠学生自己,因此,掌握科学高效的锻炼方法对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采用“领、扶、放”的锻炼方法,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上,巧用“点拨”,引导学生从日常锻炼中总结高效的锻炼方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通过行之有效的锻炼掌握必要的体育项目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体育常识和锻炼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科学锻炼方法进行科学的自我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为了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和动力,我们还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锻炼方式以及大众化的体育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培养学生锻炼意识的目标。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这些球类运动,我们可以组建兴趣小组,教师负责教给学生专业的体育技能,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在享受乐趣的同时达到锻炼的目的。总而言之,我们在选择锻炼的方法和内容时最重要的就是科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健康知识和基本锻炼技能,从而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实现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目标。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激发学生的自觉锻炼动力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我们常把学生最后的体育成绩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挫伤了学生自觉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我们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创新和多样化,将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能力作为评价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学生的进步程度,一定要加入到考核内容中,从而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保护那些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自尊心。另外,我们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以学生的进步程度和努力程度给学生一个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为了使全体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日常体育锻炼,我们还要采用“积极练习”评价法,在最后优秀等级考核中增加“态度分”,让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能端正态度、认真锻炼,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更加刻苦锻炼,既能获得身体素质的增强,又能获得技术技能的提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会更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欲望,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因为运动能力较差而对体育锻炼避之不及,反而将自觉体育锻炼当作一种享受。总之,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正确的思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教授学生一定的体育锻炼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参考文献:[1]邵明岩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0)[2]黎华秋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01)[3]陈章玉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02)[4]陈开联论体育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06)[5]孙峰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7)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3]朱丽仙 《我是猫》中猫在文本结构中的意义[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S1) [4]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5]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6]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7]夏爱元 试论夏目漱石的知识分子情结[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5) [8]谭艳红 简论夏目漱石的散文诗《梦十夜》[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9,(06) [9]牛立忠 猫眼中的世界——从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看日本社会[J] 作家, 2009,(20) [10]江静 无学祖元《临剑颂》源流考[J] 文献, 2010,(01) [1] 管永翔 猫眼看世界[J] 语文世界(蓝B版), 2001,(Z1) [2] 宋馨华 读夏目漱石的《我是猫》[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3] 王秀珍 夏目漱石创作风格的展开[J] 日本问题研究, 1996,(01) [4] 李艳梅 夏目漱石笔下的知识分子[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3,(02) [5] 王霞 论日本近现代文学巨匠夏目漱石——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的夏目漱石[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7,(07) [6] 蓝泰凯 日本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夏目漱石及其创作[J] 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0,(04) [7] 封家骞 略论夏目漱石的汉诗[J] 桂林市教育学院学报, 1997,(01) [8] 雨霏 “猫眼”里的冷暖人生——夏目漱石[J] 中文自修, 2006,(12) [9] 蓝泰凯 夏目漱石的爱情三部曲[J] 贵州社会科学, 2000,(06) [10] 夏爱元 晦涩家庭中的孤苦学者——试析夏目漱石《行人》中的一郎形象[J]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5,(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李光贞 《我是猫》与批判现实主义[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20 条[1]陈雪 由《草枕》解读夏目漱石的非人情美学[J] 滁州学院学报, 2009,(01) [2]吕兴师,王正东 论夏目漱石的前期创作[J] 丹东师专学报, 2002,(01) [3]章小叶 《我是猫》与《狂人日记》表现手法之比较[J]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6,(01) [4]刘婧 《我是猫》与夏目漱石的文明批判[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李光贞 从早期三部曲看夏目漱石的情感世界[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1) [6]李炜,庄凤英 论翻译中导致误译的因素[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4) [7]陈占彪 《野草》与《十夜梦》形式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8]张碧波 实现川端文学虚实合一的媒介——《雪国》、《古都》中镜子的作用[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20) [9]李琴 夏目漱石和《我是猫》[J] 科技信息, 2009,(14) [10]陈占彪,陈占宏 鲁迅与夏目漱石写作的心理背景[J] 南都学坛, 2005,(06)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找到 1 条[1]刘宏多 夏日漱石早期创作中的思想矛盾──试析《我是猫》与《旅宿》[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03)

吴祖建等,2007,Anti-TMV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oblonga,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吴祖建等,2007,Six New Triterpenoid Saponins from the Leaves of Ilex oblonga and their Inhibitory activities against TMV Replication,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范国成,吴祖建(通讯作者),林奇英,谢联辉,2005,水稻瘤矮病毒基因组S8片段全序列测定及其结构分析,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3(5):679-683范国成,吴祖建(通讯作者),黄明华,练 君,梁 栋,林奇英,谢联辉,2005,水稻瘤矮病毒基因组S9片段的基因结构特征,中国病毒学, 20(5),539-54陈来,吴祖建(通讯作者),傅国胜,林奇英,谢联辉,2005,灰飞虱胚胎组织细胞的分离和原代培养技术,昆虫学报,48(3):455—459魏太云,林含新,吴祖建(通讯作者),林奇英,谢联辉,2004,中国水稻条纹病毒两个亚种群代表性分离物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中国农业科学,37(6):846—850方敦煌,吴祖建(通讯作者),邓云龙 ,邓建华 ,林奇英,2006,烟草赤星病拮抗菌株B75产生抗菌物质的条件,中国生物防治,22(3):244—24 [1]马睿;陈华民;吴茂森;吴祖建;何晨阳;病原物诱导型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方法[J]生物技术通报2012,(11) [2]林董;何爱明;吴祖建;MTT法测定八种中草药体外抗肺癌细胞SPC-A1活性[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05) [3]张晓婷;王育娜;高飞;李洪连;吴祖建;蛋白质组学在水稻与微生物互作研究中的应用[J]激光生物学报2011,(03) [4]刘振宇;吴祖建;谢荔岩;林奇英;谢联辉;孔石莼(Ulva pertusa)质体蓝素基因的克隆及基因特征分析(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2011,(01) [5]余能富;吴祖建;黄一帆;刘斌;一株降解纤维素嗜热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的优化[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6]林董;连超超;肖文艳;谢荔岩;吴祖建;甘草乙醇浸提液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凋亡的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9,(05) [7]吴珍泉;吴祖建;詹丽玉;福建农林大学木生昆虫馆简介[J]武夷科学2011,(00) [8]吴建国;王春政;杜振国;蔡丽君;胡梅群;吴祖建;李毅;谢联辉;水稻瘤矮病毒S12编码第2个RNA沉默抑制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01) [9]范福玉;郭瑞峰;黄彬彬;黄珍珠;吴祖建;吴刚;乳化剂和共乳化剂对甲维盐水乳剂乳液稳定性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10]章松柏;罗汉刚;张求东;张长青;吴祖建;谢联辉;湖北发生的水稻矮缩病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J]中国水稻科学2011,(02)

  • 索引序列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医学版投稿经验分享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投稿经验分享
  •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经验分享
  •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