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题目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题目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

北斗 神5 神6 神7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选题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你是哪个专业的啊。我是你们教官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卫星;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

你应该先查下相关的文献资料呀~看看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参考下国际航空航天科学,从发展现状入手应该是可以的~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航空发展史论文题目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1]靳军号, 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推进通用航空改革发展[J] 中国民用航空,2009,(6) [2]芮清凯, 中国航空百年历史的缩影[J]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 [3]大伟, 回顾百年历史 展示飞翔文明——记航空百年回顾展开幕[J] 航空知识,2003,(10) [4]吴大观 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J] 航空发动机,2001,(1) [5]张祖善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J] 航空史研究,1998,(2) [6]侯志宏,周府伯, 航空航天医学历史回顾[J] 吉林医学,2009,(5) [7]朱静渊,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历史细节[J] 神州,2008,(10) [8]张冉燃 中国航天的历史跨越[J] 瞭望,2005,(10) [9]卢颖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灾难[J]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 [10]梁圆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J] 国防科技工业,2003,(11) [11]北晨 人类历史的航天灾难一览[J] 安全与健康,2003,(21) [12]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J] 中国软科学,1997,(6) [13]王金华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J] 国际太空,1996,(4) [14]李洪兴,陆方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与现状[J] 江南论坛,1994,(S1)

你能具体说说你的专业吗?有飞机制造的,还有航空服务的。最近不是有个C919型号的很火吗,你可以选择这个飞机的某个部件,详细写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2000字

[1]靳军号, 把握历史发展机遇 推进通用航空改革发展[J] 中国民用航空,2009,(6) [2]芮清凯, 中国航空百年历史的缩影[J] 中国图书评论,2007,(12) [3]大伟, 回顾百年历史 展示飞翔文明——记航空百年回顾展开幕[J] 航空知识,2003,(10) [4]吴大观 对航空工业两个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J] 航空发动机,2001,(1) [5]张祖善 我国航空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设置的历史变迁[J] 航空史研究,1998,(2) [6]侯志宏,周府伯, 航空航天医学历史回顾[J] 吉林医学,2009,(5) [7]朱静渊, 第一代航天人揭秘两弹发射历史细节[J] 神州,2008,(10) [8]张冉燃 中国航天的历史跨越[J] 瞭望,2005,(10) [9]卢颖 人类航天历史上的灾难[J]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 [10]梁圆 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J] 国防科技工业,2003,(11) [11]北晨 人类历史的航天灾难一览[J] 安全与健康,2003,(21) [12]李志黎,陈炳文,刘文科 回顾历史 展望未来 发展中国航天事业[J] 中国软科学,1997,(6) [13]王金华 载人航天国际合作的历史和现状[J] 国际太空,1996,(4) [14]李洪兴,陆方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历史与现状[J] 江南论坛,1994,(S1)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50年代中期开始的,1956年,中国制定了12年科 学发展远景规划,把火箭和喷气技术列为重点发展项目。同年建立了第 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1958年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 划,组建机构开展空间物理学研究和探空火箭研制工作,并开展星际航 行的学术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中国航天事业在创业之初经历了 经济上、技术上的种种困难,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0年2月发射成 功第一枚探空试验火箭,同年11月又发射成功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 在60年代后期又研制成功中程和中远程运载火箭,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中国于60年代中期制定了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空 间计划。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 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 、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1971年 3月3日发射成功的第二颗人造地球卫星向地面发回了各项科学实验数据 ,正常工作了多年。1975年11月26日首次发射成功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了继美、苏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1980 年5月,向南太平洋发射大型运载火箭取得成功,1981年9月20日首次用 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把三颗空间物理探测卫星送入地球轨道,1982年10月 从水下潜艇发射运载火箭成功。1984年4月,发射一颗对地静止轨道试 验通信卫星“东方红”2号,4月16日卫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 至1985年10月,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 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境保护等国民经 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已用于国内通信广播和电视节目传输,对改善边远地区的通信和广播状 况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 运载火箭、发射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 ,建成了能发射近地卫星和对地静止轨道卫星,拥有光测、遥测和雷达 等多种跟踪测量手段的酒泉和西昌航天器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 面台站和测量船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 术队伍,从而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 10月15日到16日神州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高科技领域继 “两弹一星”之后又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 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将航天员送上太空的国家

  • 索引序列
  •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题目
  •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选题
  •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
  • 航空发展史论文题目
  • 航空航天发展史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