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当代女性文学论文

当代女性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

当代女性文学论文

一直以来都为红楼梦中的女子们感到惋惜,没有一个人能逃出“千红一哭,万艳同辈”的命运,可想来想去,还真有一个例外,那就是多姑娘。多姑娘也是晴雯的表嫂,在晴雯临死病重、宝玉前去探望之时,她“便坐在炕沿上,却紧紧的将宝玉搂入怀中”但后来,得知宝玉是来为情探望晴雯,便说“如今我反后悔错怪了你们既然如此,你但放心以后你只管来,我也不罗唣你”也看出来了她的善以及对真爱的一丝羡慕因为在作者的笔下,“多姑娘儿”代表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一种反抗,寄托了作者对女性解放的希望。对多姑娘的描写与对贾宝玉的描写遥相呼应,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技巧。多姑娘出场的次数并不多,就是跟贾琏的一次偷情,还有就是贾琏在外偷娶尤二姐时安排的多姑娘儿伺候。通过对红楼梦中人物的研究,笔者发现作者笔下的红楼中有两个重点人物,一个是贾宝玉,另一个则是多姑娘,他们两个各有自己的特点,各自代表了对自己阶层对社会的反叛。贾宝玉是贾府生活的中心,也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人物,贾宝玉的反叛意识也是直接通过生活突出表现出来。而对多姑娘的描写却非常之少,但反叛力度却并不小。对多姑娘的直接描写不多,但交待的却是很清楚的。一句“叫多姑娘儿”就把她的家世和出身都交待了出来。她一出生就注定了不受欢迎,要不为什么叫“多”呢,这样的家境也不会好到哪里去,要不也不会叫"多",一般的诗书家庭是不会取这样的名字的,这样的名字在社会的底层倒是很常见,比方说“多、改、转”等等。因为这样的家庭喜欢男孩子,因为男孩子是劳动力。为什么说多姑娘体现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呢,在整个的红楼梦中,按照当时的方式,所以的女人结了婚后都要随夫称呼,比方说“来旺媳妇”、“周瑞家的”等等,而多姑娘儿当时是结了婚的,作者却还称她多姑娘儿,甚至她的丈夫的名字也有可能因她的名字而来----“多浑虫”,浑虫一般来是对经常喝酒的人的一种贬称,而多浑虫应该也是从多姑娘的名字来的。还有,多姑娘的多也有与整部书中所有女子不同命运的意思,是千红一哭命的女人们多出来的一个的意思。第二,以性描写方面,作者突出了对多姑娘的性描写。作者在整部书中对性的描写可以说是惜字如金。写贾琏与凤姐也只是“昨儿晚上,我不过是要改个样儿,你就扭手扭脚”,与尤二姐“颠鸾倒凤,百般恩爱,不消细说”,写定玉与袭人“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还有写宝玉与仙姑的”未免有儿女之事”等。皆是一笔带过。惟独在多姑娘与贾琏偷情写的详细。“是夜二鼓人定,多浑虫醉昏在炕,贾琏便溜了进来相会。进门一见其态,早已魂飞魄散,也不用情谈款叙,便宽衣动作起来,谁知这媳妇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体筋骨瘫软,使男子如卧绵上;更兼淫态浪言,压倒娼妓”。这种与敢于与丈夫在一炕偷情的,在古代的男权社会,在整个的红楼描写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作者的笔下,多姑娘与贾宝玉子都有各自的奇处,从出生开始,都有奇怪的地方:贾宝玉是:”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而多姑娘同样是具有“天生的奇趣,一经男子挨身,便觉遍体筋骨瘫软“。在生活当中,在贾府的女子当中,都是以宝玉为中心的。而在贾府的男子当中,却都是以多姑娘为中心的。因为“荣宁二府之人都得入手”“小厮们都与这媳妇是好友”。从这儿可以看出了荣宁二府之男丁都是以围绕多姑娘为中心的。而同样,这多姑娘也是把荣宁二府当成了自己的三宫六院,所以才“都得入手”。还有“更兼淫态浪言”“那贾琏恨不得连身子化在他身上”“那媳妇越浪,贾琏越丑态毕露”,多姑娘的言行是为了引起男人们的兴致的,是为了让男人更好的为她服务的。甚至连命都不要了。与凤姐的“换个样就扭手扭脚”比起来,男女的身份是不是换了过来。是不是这媳妇智商有问题呢?我想这是每个人都有的疑问,接下来的描写证明这个人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贾琏给了鲍二一百两银子,后来多浑虫酒涝死了,多姑娘见鲍二手里从容了,便嫁了鲍二。”如果没有这一百两银子,多姑娘宁肯与“鲍二有一手儿”,也是不会嫁给鲍二的,但手里从容了,才可以考虑了。还有小子兴儿说“说话不敢大气儿,气大了怕吹倒的林姑娘,吹化了薛姑娘”,多姑娘说“听这话你倒不象是跟二爷的人倒象是跟宝玉的人了”,这句话说出了贾琏与宝玉各自的特点,一般的不在贾府内府里呆的人是很少能总结出来。多姑娘并不是只与多浑虫在一起才有女权主义的思想,她与鲍二一起的日子,书中描写的他们惟一的一次对话。“糊涂浑呛了的王八,你撞丧那黄汤吧,撞丧醉了,夹着你那脑袋挺你的尸去”,骂男人就很少了,骂自己男人王八的就更少了。作者为了突出多姑娘,在后面还加上了鲍二与周瑞及周瑞的干儿子打架一节,突出了鲍二的火爆性格,但在多姑娘面前却也变得如此挨骂。这样的骂自己的男人,写出了她虽然很低级,但那种简单的、单纯的对男权社会的抗争却是一目了然。这种抗争不是王熙凤的对男人的管理,不是探春的“但凡是个男人也要出去创一番业”的追求平等的感慨。而是一种完全的、彻底的、颠覆式的反抗。是作者特意安排的对女性解放的一种寄托。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可搜搜上百度,记住写论文一定要记住点明主题,说明论点,自己写会更好,有感情的流露O(∩_∩)O哈!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

都以过咯

两千多年的中国男权历史,是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几近失声的历史。由于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女性文学得以迅速崛起。透过一个世纪的女性小说文本,可以窥见女性主义在其中运行的轨迹。 二十世纪上半叶,秋瑾是女性文学的开路先锋;“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加以彻底解构;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作家彻底解构女性历史,但未能有所建构:丁玲跨越两个时代,不仅解构,而且建构,对女权思想做出特殊贡献。 二十世纪下半叶,“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被政治化了,但仍有一些女性小说在政治的夹缝中隐秘流露了女性意识;七十年代末,人文意识和女性意识再度复苏,七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对理想爱情、女性变异和女性性爱等作了探索;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介入,九十年代女性文学进入多元化阶段,并呈现俗世化、狂欢化和个性化三足鼎立之势;世纪末七十年代女作家的另类写作受后殖民文化心态的支配,在文本中袒露了女性无理性的欲望。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有机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由女性倾诉,到女性寻找,再到女性自主。 女性意识已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产生了多样影响,这些女性小说殊途同归,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希望能帮到你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著作对于女性的态度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如你所说的《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虽属叙事诗,但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这个女子的洒脱和倔强,“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够体现这一点。 自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以后,不可避免地,男性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社会地位在不断升高,而女性因为先天的原因无法如男人般适应社会对于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于男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然,连鲁迅先生都曾经在《纪念刘和珍君》中说过“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也就证明了中国女子在中国封建社会虽然是饱受欺压的一方,但是色彩鲜明的女子以及中国文学史对于她们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说的花木兰,当然,也应该看到,花木兰之所以能够如此盛名,也是因为她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女性的身份,是作为男性角色扬名于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说,就曾将才貌双全,德艺双馨的女子视为反面教材,将不幸沉湎于男欢女爱之中的错误全部归到她们身上,因果循环,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尤其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从礼仪中提及的三从四德开始,到孔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再到宋明理学的出现,一步一步束缚妇女的言行,牵制了人们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则后果可想。可见,中国文学史对于女子的要求和看待还是相当苛刻的。 当然,凡事都应具体看待,何况女子本身就有好坏之分。像飞燕合德之流确是为人不齿,但也有红拂,秦淮绝艳等出尘女子。 欢迎阅读《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到楼下院子里去玩,来到小花园里,我发现枇杷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枇杷果,樱花树和樟树又长高了。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摘要

两千多年的中国男权历史,是女性文学和女性意识几近失声的历史。由于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女性文学得以迅速崛起。透过一个世纪的女性小说文本,可以窥见女性主义在其中运行的轨迹。 二十世纪上半叶,秋瑾是女性文学的开路先锋;“五四”时期,女性作家谋求从不同侧面建构女性新的历史,却未能对传统加以彻底解构;三四十年代,沦陷区女作家彻底解构女性历史,但未能有所建构:丁玲跨越两个时代,不仅解构,而且建构,对女权思想做出特殊贡献。 二十世纪下半叶,“十七年”时期女性文学被政治化了,但仍有一些女性小说在政治的夹缝中隐秘流露了女性意识;七十年代末,人文意识和女性意识再度复苏,七八十年代女性文学对理想爱情、女性变异和女性性爱等作了探索;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介入,九十年代女性文学进入多元化阶段,并呈现俗世化、狂欢化和个性化三足鼎立之势;世纪末七十年代女作家的另类写作受后殖民文化心态的支配,在文本中袒露了女性无理性的欲望。 作为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有机组成部分的台湾女性文学在半个世纪的历程中,由女性倾诉,到女性寻找,再到女性自主。 女性意识已对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小说产生了多样影响,这些女性小说殊途同归,表现了现代女性争取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意愿。希望能帮到你

一、“时尚女性文学”的兴起  90年代后,我国进入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延续了40余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急剧解体,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随即也发生了全面的变革。在旧体制下曾拥有过辉煌历史的文学,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准备不足,一时不知所措,迅速跌入低谷。  要重振文学雄风,就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根据读者的心理,进行市场策划,以吸引读者注意。继1994年《青年文学》开辟了“60年代出生作家作品联展”后,从1996、1997年开始,《小说界》、《芙蓉》、《山花》、《长城》、《作家》等文学刊物又相继推出了“70年代以后”、“70年代人”、“70年代小说”、“90年代小说新人”和“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小说专号”等。“70年代后”作家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多元驳杂的创作群体,拥有多种写作路数,但以描写都市青年的各色人生而著称。其作者除少数外,均为南方时尚女性。她们以市场经济时代全新的价值观和文学观向传统价值观和文学观提出了全面的挑战,其核心就是主张“私人写作”。她们的创作往往采取准自传体,以第一人称讲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或虽采取第三人称,但努力将人物的体验与作家形象重叠。她们声称只写自身感受和个人视野的东西,拒绝文学的社会性,拒绝宏大叙事,拒绝传统的道德观和文学观。对生活极端个人化的选择和表白决定了这些文本的另类特质,因此又被称为“另类文学”。  她们以爆炸性的创作和成功的市场效应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被称为“文学新人类”、“新新人类”、“新新生代”,成为文学失去轰动效应后少有的文学热点。“时尚女性文学”以卫慧和棉棉为代表,另外还有周洁茹、朱文颖、金仁顺、戴来等。她们接受了西方女权主义“躯体写作”的主张,又发展了90年代初陈染、林白的“私人写作”  特点并将其推向新的阶段。  二、“时尚女性文学”的特点和贡献  (一)“躯体写作”是“时尚女性文学”最突出的特点所谓“躯体写作”是指女作家在创作中特别注意表现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等性别特征,从女性的角度观察、体验和描写生活。  90年代是我国女性文学大发展的时代,女性意识进一步觉醒,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至今方兴未艾。  这些作品执拗地寻找和开拓女性话语的表达方式,彻底显露女性“私生活”的深层底色。它们把笔触探向女性最为隐秘的内心世界,将女性的性别体验以一种执拗的方式表达出来,表现出女性潜在的能量与激情,使性禁忌荡然无存。  这些作品多以城市边缘人为描写对象,如独身者、流浪汉、地下摇滚歌手、同性恋者、吸毒者、爱滋病患者,以及城市角落的“流莺”(妓女)、姑爷仔(靠妓女为生的男人)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当代都市生活的特殊画卷。  如卫慧的代表作《象卫慧那样疯狂》描写一个20来岁的青年女子的乖戾心理和躁动不安的生活经历。这女子少女时代丧父,内心深处对继父的排斥使她幻化出被继父强奸的梦境,她无时无刻不在逃避着继父。作品对女孩的内心感受刻画得异常尖锐,作品透露出一种现代都市的病态的颓废的美。她的《蝴蝶的尖叫》在混乱的碎片似的生活中体验并表达着一种尖锐的刺痛。棉棉的代表作《糖》描写混乱、堕落、痛苦和破碎的生活经验,大胆、裸露而疯狂。她的《香港情人》讲述了一个女作家介入流行音乐的故事。女主人公长期与一位同性恋者相处,又不断介入一些与其他男人的绯闻,怪异而复杂。金仁顺的《月光啊月光》、周洁茹的《我们干点什么吧》、朱文颖的《广场》都以都市女性为主角,以全新的价值取向和彻底的叛逆精神描写青年女子的混乱情爱和她们在动荡社会中的矛盾痛苦。  她们不再以理性和传统的价值标准、道德观念评价眼前急剧变化的生活,而是沉醉于光怪陆离的感觉、情绪、热情和欲望中。这是对现有文化秩序的挑战和不折不扣的轻蔑。  在价值观上,这些作品彻底摆脱了传统理念的束缚,以更自然、更生活化的心态表现人的种种欲望———特别是性爱。以前的作家一般都赋予性爱以象征意义,而她们对性爱的描写,则更接近于自然本能。她们以极为自然———甚至是无所谓的态度描写邂逅恋、婚外恋、同性恋、未婚同居、性游戏、性幻想、性享受等等,将性完全感性化。  (二)以尖锐的方式反映了时尚青年的生存状态70年代出生的作家大都是独生子,有幸福的童年,充满幻想,未经历痛苦和磨练。一旦投入现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便异常尖锐地表现出来。一个日渐商业化的社会便使他们陷入迷茫之中。市场经济已不可能向对他们的父辈那样为他们安排好一切,他们在享受自由的同时也体验了自由的痛苦———这就是一切必须由自己争取。在社会竞争非常激烈的今天,他们注定要体验自我奋斗的痛苦,体验漂浮状态的痛苦。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经常左右他们的行动。这与他们的前辈的痛苦完全不同。  “时尚女性文学”的作者大多数是自由职业者,是都市的边缘人,她们作品中描写的也是社会的边缘人。她们最关心的是个人愿望的实现与兑付,强烈的个人表现与稀薄的社会生活构成了强烈的反差。她们对信息化、商业化时代的都市生活有惊人的直觉。细腻的体验,毫无顾忌的表述,极其敏感的语言,惊人的坦率,极具冲击力的文字,使她们成为当代青年情绪的代言人,在当代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创造了与表达内容相适应的新的美学风格传统的情节线索在她们的小说中消失了,碎片式的感觉成为作品的主体。整个作品的情调隐约可感,但不少章节之间跳跃性极大,近乎语无伦次,如幻如梦,飘飘忽忽;不少章节又时常横生枝节,随时插入一些近乎梦呓式的字句,令人难以捉摸。作品的意义仿佛漂浮于作品之上,难以把握。也许,这种随意性代表了一种新的审美倾向?作者的本意就是拒绝任何对作品深度的探寻,追使读者专注于作品本身?  (四)对探索商业时代文学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市场经济的特点是讲究市场。文学也必须主动适应市场,学会在商海中谋生存。市场经济时代的消费者讲究时尚,讲究流行,讲究出新,讲究刺激。文学也必须适应这一特点。  三、“时尚女性文学”的危机  (一)媚俗:“时尚女性文学”的最大危机市场经济的短期行为带来“快餐文化”的繁荣,使文化消闲化、浅薄化、庸俗化。  评论家普遍认为,“时尚女性文学”中的很多性描写表面上似乎是对传统道德的挑战,实质上是以“自渎”和“自虐”的形式对正在泛滥的以寻求新鲜刺激为目标的物欲主义的迎合,满足了读者的“窥测”与“意淫”的心理,是女性文学精神层面上的投降与堕落。  有人尖锐地指出,一些女作家很明白,在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身为女性是一种资本,她们很快就学会了充分运用这一资本,于是,用一种更富于刺激性的姿态挑逗男人,极度宣泄对感官刺激的迷恋。她们使作家的精英形象完全世俗化、低俗化了。她们虽打着人性和反传统的旗号,有着漂亮的解说,但她们那准自传体的、故意夸张的、自曝隐私的、赤裸裸的性描写更多的是招徕顾客的手段。  我们阅读“时尚女性文学”,感觉到那夸张式的描写有明显的“表演”与“作秀”的成分。  这到底是女性文学的进步,还是女性文学的歧途和陷阱?适应市场并不是迎合市场。  有的评论家认为,她们的生活很肤浅,只能无病呻吟或张扬尖叫,几乎是一种激素催生的写作,无价值和前途可言。  (二)商业炒作的陷阱:用文学之外的手段谋求占有市场“时尚女性文学”主要是由文学编辑精心策划包装而不是由作家个人行为造成的。所谓美女作家,本身就包含了浓重的商业操作成分,配发娇媚的玉照也是投读者之所好,满足人们的视觉快感。其实人长得美不美,与作品的文学价值完全无关。但许多读者的阅读与其说是冲着作品来的,不如说是冲着美女来的。许多广告也以女作者年轻漂亮、气质脱俗、文笔优美、思想前卫吸引读者。美女作家终于取得了与商业时代形形色色的明星同等的地位。  文学界与体育界和演艺圈一样也有了自己的明星。但她们地位的获得却不仅靠作品也靠美女的身份。  有人说,如果把美丽和才华掺和在一块评论一个女作家的作品,在文学审美过程中是否会掺和异类杂质?以文学眼光看,“美女作家”是个荒诞的哗众取宠的说法。  (三)女性主义的偏向:性泛滥与惟我独尊卫慧的《上海宝贝》、棉棉的《糖》的女主人公毫无例外地成为性欲的奴隶。她们肆无忌惮地寻找不同的男人随意做爱,没有节制,也没有羞耻。性爱是人的本能,禁欲固不可取,但人毕竟不同于动物。  女性文学中的不少作品存在着过于渲染女性性征,性描写低俗不堪,有的甚至把女性描写为“性霸”,以显示女性的所谓独立和尊严,走向了极端。真正的女性意识应包含着两性和谐的命题。  (四)过于封闭,不够大气,缺乏强大的冲击力私人写作和躯体写作作为对过去男性中心的反拨有重大意义,但如果因此由男性中心主义而走向女性中心主义,势必陷入新的偏狭。女性文学要真正取得与男性文学同等的地位,就必须以博大的胸襟,面向整个历史和整个社会。真正伟大的女性文学必将有赖于女性作家的大胸襟、大气魄。著名作家铁凝、张抗抗、王安忆都认为女性文学应有更广大的视野。有的评论家甚至提出了“超性别写作”。他们认为,女性不能仅仅研究女性自身而不去面对整个世界,女性只有充分认识男性,充分认识这个世界,才能充分驾驭这个世界。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题目

我帮你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

我帮你。。。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选题

建议不要搞那些都写烂了的,什么余华的《兄弟》呀,鲁迅呀,张爱玲啊啥啥啥的。可以写写路遥啊,什么其他的。以下找了一点做例子,但是看了一下都不是很有新意,你可能还得靠自己找,选择自己熟悉的作家,最好找那种作品少一点的,不然你全部看下来要看累死了,尽管你可以选择只写他的一部作品,但是里面肯定是有对照研究的,你就不得不去把他的东西都看完……累死……还是和你的导师商量一下吧,不过你最好有自己的兴趣点,这样才好给你建议。郁达夫小说的欲望主题闻一多诗歌的唯美主义特征《骆驼祥子》中的个人主义观念论曹禺戏剧中的伦理冲突穆旦诗歌的悖论特征新时期以来的女性写作(可以自己选择女作家作品)九十年代的个人化叙事九十年代的文化现象研究十七年小说的叙事研究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有关《围城》的研究有关白先勇的研究论萧红《呼兰河传》的内容和艺术形象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以某位女作家为例论丁玲三,四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王小波小说,杂文研究

我帮你。。。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

我帮你

  • 索引序列
  • 当代女性文学论文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摘要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题目
  •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论文选题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