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发布时间: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名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李兰娟(9-)女,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人。汉族,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委,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学、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副主编。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并取得显著成就。2013年3月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已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获重大突破。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1%显著降低至1%,慢重肝从6%降至6%,已治疗700余例。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积极推广至全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2项。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01、03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9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石京山,195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重庆医科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遵义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遵义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复旦大学(原上海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2月-2000年3月在瑞典王国哥德堡大学留学,主要研究神经生物与神经药理学,2001年3月-7月在清华大学进修。石京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药理学,先后将贵州省道地中药材淫羊藿、金钗石斛等的有效成分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疾病,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先后四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8/2007/2009/2011年)和主持1项“973”前期专项课题,以及中央财政部“中央-地方共建基础药理实验室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神经元降解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帕金森病防治的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获“贵州省科技进步成果奖” 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遵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指导研究生获12届全国神经精神药理学学术交流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项,贵州省首届硕、博论坛论文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审中)。 表国内外中、英文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 26篇,核心期刊收录论文 31篇。作为主编、编委或参编的教材共计10余部,编写专著5部。在药理学界有一定的知名度,所发表论文被SCI来源期刊他引206次,国内期刊他引526次,共732次。为该学科领域杂志Aging Cell、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Amino Acids、Acta Pharmacol Sin等10余家杂志的审稿人,是国内知名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编委,《遵义医学院学报》主编。2010年9月,已接受国际知名学术刊物Current Pharmaceutical Design邀请,撰写“Nutraceuticals and prevention of neurodegeneration”板块的综述。为我国药理学事业以及加速贵州省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已培养博士研究生毕业5名,硕士研究生毕业35人,在读博士1人,在读硕士12人。现任遵义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学校行政工作。分管学校行政办公室、财务处、人事处、档案馆。同时还兼任贵州省基础药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卫生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家组专家、贵州省药学会副会长,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领衔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审评专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财政部资助的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药理实验室项目、贵州省省长基金、贵州省中药现代化专项基金、贵州省科技厅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共计20余项,为加速贵州省的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较大贡献。

发表国际学术杂志论文50多篇;国内学术杂志论文近20篇,主译《护理健康促进》(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主编 《常见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手册-营养膳食干预指导分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主编《健康科普讲演教程与实践》,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预防医学》,(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03年回国以来主持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主要科研项目有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北京大学医学部“985”项目等、在日本及回国后培养博士7名,硕士3名、正在指导的博士与硕士9名。社会兼职有内蒙古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营养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山梨大学医学部研究员,苏州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学)客座教授,《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国健康教育》及《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等。主要在研项目:1)与中国健康教育所合作研究项目:慢性病综合风险评估模型的开发,2008-200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剂量大豆异黄酮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对乳腺癌发生影响的机理研究,2007-2009,项目批准号 3067175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牛奶中内分泌干扰物质对生殖系统的影响,2005-2007年; 项目批准号30471448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哪个

吉林省健康教育所所长、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食品卫生专业。是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ISO9000系列质量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食品企业HACCP国家注册审核员,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委员,《中国卫生工程学》杂志编委、《中国饮食与健康》杂志编委、吉林省矿泉水资源管理协会事务理事、吉林省生物与高分子学会事务理事、吉林省健康相关产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吉林大学公共卫生MPH硕士研究生导师,特聘教授。

沈继龙,男,1953年2月出生于安徽省颍上县,医学博士,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外事办公室主任,兼校港澳台办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重要遗传病基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病原生物学实验室主任,安徽省人兽共患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2年硕士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现山东大学医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期间由卫生部选派赴日本帝京大学研修。1993-1999年于安徽省蚌埠医学院任教,任检验医学系主任,期间由教育部选派作为高访学者赴美国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CWRU)从事热带医学研究。1999年起于安徽医科大学任教。近年先后在意大利Bari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等短期访问研究和交流。沈继龙教授主讲研究生、本科生等各层次专业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学生遍布国内外。他在教学一线长达30年,主讲人体寄生虫学、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检验医学专业英语、医学日语、实验室生物安全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把德育和专业知识教学放到同等位置。在各层次教学中,善于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个性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科研工作中创新思维,训练技能。他指导的研究生和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先后获得省“优秀研究论文奖”、“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第三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省级学会“优秀论文奖”等。沈教授任全国规划本科教材检验医学专业评审委员,主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寄生虫学与检验》第二版和第三版,并获“卫生部全国规划优秀教材奖”;另作为副主编和编委参加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国家规划本科教材编写10余部,国内外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省级、厅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初审专家和第十一届、十二届终审评委;中华医学科技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微生物与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检验医学会副主委;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会副主委;国家核心期刊《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副主编;《临床输血与检验杂志》和《热带病与寄生虫学杂志》副主编、《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常务编委、《安徽医学》、《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热带病杂志》等编委。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优秀留学回国人员”、教育部 “科研管理先进个人”、“安徽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安徽省模范教师”、安徽省“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师德标兵”等称号。  近年主持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及其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省部级以及国际合作等科研基金课题多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细胞信号转导的干预;我国弓形虫株基因型、毒力与致病机制;结膜吸吮线虫及其媒介研究;基因工程疫苗与重组免疫诊断试剂研发等。至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以及部分科普文章;参加国际会议学术交流10余次,并多次应邀大会报告和主持分场会议。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赵卓,系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兼任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社社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委员、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45。非常厉害的一位女性。庞星火,女,汉族,中共党员,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系,现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任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家庭医学学院副院长、北京卫生防疫培训中心校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地方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及卫生应急专家、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地方病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市减灾协会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委等职务。

中华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以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全国性医学期刊出版机构,也是中华医学会对其所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实施管理的重要业务部门。截至2012年5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医学期刊已达126种,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权威性最强的医学期刊系列。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成为目前国内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专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设有办公室、总编室、出版发行部、财务室、各刊编辑部,以及北京华康广告公司等部门。本部直接编辑出版22种期刊,同时对中华医学会主办,委托省市医学会或医学院校、科研院所编辑出版的104种期刊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充分发挥中华医学会专家云集、人才荟萃、信息畅通、联系广泛的整体优势,汇集国内外优秀的医药卫生专家,组成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的编辑委员会和审稿专家队伍。在长达120余年的办刊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医学期刊编辑出版管理体系和制度,并培养、建立了自己的编辑队伍。依靠这些高层次的医学专家和高水准的编辑队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始终走在传播最新医学知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引导学术发展方向、推动医学科技进步的前沿,被公认为中国医学界最有学术权威性的杂志系列。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是国内广大医药卫生科技人员不可缺少的重要信息源,也是中国医学界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126种期刊发行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外近千种医学期刊建立了长期交换关系。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还与全球最大的医学专业出版集团荷兰威科集团合作,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英文资源推向国际,将中国优秀的医学专业研究成果介绍到世界。同时,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也积极促进国内外的双向学术交流。创刊于1887年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多年来一直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并以开放获取形式(OA)实现全文上网,在国际医学学术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百年薪火传承,世纪中华风范。”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经过百余年发展壮大,已形成学科分类合理、种类齐全的系列学术期刊群,被公认为国内学术水平最高、编辑出版质量最好、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医学期刊群体,被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为“中华牌”杂志,并被上级主管部门誉为“中国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历届国家期刊奖的评选中,中华系列杂志均榜上有名,在 “精品期刊”评选和“双效期刊”评选中,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有多种入围。在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再获殊荣。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全体员工始终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锐意进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党支部多次荣获“卫生部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微机排版中心和《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多次荣获共青团中央、卫生部授予的“青年文明号”称号。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大幕的全面拉开,作为中国科技期刊的领军团队,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积极推进体制改革,打响了攻坚战的第一枪。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永载史册的事件,标志着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新纪元的开始。我们将继续恪守办刊的准则,把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不仅办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完美结合的“双效”期刊,而且要成为读者和作者都喜爱的“双爱”期刊。真正实现我们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社长兼总编辑 游苏宁

  • 索引序列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主编是哪个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 中华医学杂志主编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