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核电与核能论文

核电与核能论文

发布时间:

核能与核电论文

随着地球的化工燃料越来越少,我们急需找到一种新的清洁能源。核能,正好满足了我们这个需求,它是人类最具希望的未来能源。所以越来越多的核电站建成,这很大一部分缓解了我们对能源的需要。但是,任何事物的兴起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不能避重就轻,不能畏首畏尾。找出发展核能的合理方向,制定最适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方案,才能更好的发展核能。从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到1902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从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质能转换公式,到1938年 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发现了核裂变现象;从1942年12月2日美国芝加哥大学成功启动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到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投放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从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灵斯克核电站,到2003年,全世界共有440座核电反应堆在运行发电。核能已经由陌生渐渐被人们所熟知,核能的巨大能量也被开发的越来越全面。现今社会,煤炭、石油这种化工原料已经开发殆尽,余下的储量也分布不均,缺少化石燃料的国家,单单依靠化工燃料燃烧的能量供给,已经满足不了这个时代的巨大能量需求了。所以核电的发展可以说是社会需要。当今,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是由核反应堆提供,而其中9个国家多于40%的能源生产来自于核能。所以,发展核能已经不是单单某个国家的国家计划。但是核能的发展也是有很大的隐患的,核电厂发生意外对人类安全可以造成严重的威胁,1986年的切尔诺贝尔事件是最好的例子。任何事物的衍生发展都是有利有弊的,核能也一样。我们不能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也不能突然冒进、武断独行。所以怎样把核能合理的发展成安全稳定的核能系统,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

中国核电现状和前景我国核电比例要从2%到世界平均的16%,发展前景还很大。我国计划到2020年核电要投产运行8000万千瓦,正在建设12个机组。 中国能源状况 我国煤炭、水力资源含量十分丰富,还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而且分布极不均衡。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情况是:2008年全国装机容量达到9亿千瓦,2010年将达到5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15亿千瓦,而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9%,燃煤发电占80%,其余为水电等。我国核电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大。 由于我国以火电为主,带来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火电形成的废弃物造成大气、水、土地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国家决定压缩火电,大力发展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运行和建成的核电站主要有:秦山一期、二期、三期,大亚湾、岭澳一期、二期和田湾。运行电站负荷因子都在85-90%,与国际水平相当。 核能发电的优势 1、核电是清洁能源。按一年1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计算,火电需要燃烧339万吨标准煤,核电只需要52吨核燃料;火电将排放78万吨二氧化硫、203万吨一氧化碳,产生大量煤灰等废弃物,而核电为零排放。 核电站排出物都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处理。如,废气经过滤、吸附、衰变,通过高空扩散排放;废水经过滤、蒸发、离子交换稀释排放;固体废物经由水泥固化、密封包装,最终地下深埋。环境保护效果良好。以秦山二期为例,与国家标准相比,废气排放低二个数量级;废水中氚低一个数量级,其它低二个数量级。工作人员照射低于国家标准四倍。 2、核电是安全的能源。压水式反应堆通过三道屏障确保安全运行。第一道屏障是将铀燃料与放射性裂变产物藏在燃料棒的锆合金壳内。燃料组件包容在20厘米厚的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与一回路构成防止辐射泄露的第二道屏障。核反应堆及主冷却剂系统装设在坚固密封的安全壳厂房内,安全壳由90厘米厚的预应力混凝土建成,并且有6毫米厚的防漏钢质衬垫,构成第三道屏障。 此外,还通过运行参数偏离控制、事故工况保护、设计基准事故防范等纵深防御确保安全。 目前,我国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已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大部分主设备国产,国产化率超过70%。 内陆核电建设 目前,国际上大部分核电站建设在内陆。法国1%的核电站建设在内陆,美国有7%的核电站建设在内陆。可见,内陆建核电站是完全可行的。 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势在必行。原因在于:内陆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电网容量亦有很大发展;有些省份缺乏煤炭和水力资源;2008年初南方各省发生了大面积、长时间的雪灾,造成广大地区长时间断电,带来了严重后果,这表明依靠远距离输电和长途运煤难以保障用电安全。因此,建设不依赖燃料运输的支撑电站——核电站是很必要的。 技术方面,发展内陆核电站也完全成熟。从安全和环保要求看,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没有本质的差别,目前成熟的核电站设计和建造技术完全可用到内陆核电站。 核能发电的发展前景 第三代核电是核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代核电机组有更高安全目标:堆芯热工安全裕量大于15%;堆芯损坏概率小于每堆年10-5;大量放射性外泄小于每堆年10-6。 第三代核电机组有更好的经济性:机组额定功率1000-1500兆瓦力;可利用因子大于87%;换料周期18-24月;电站寿命60年;建设周期48-52月;能与联合循环的天然气电厂相竞争。 第三代核电机组技术上更先进。如,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机组具有非能动安全系统、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双层安全壳、全数字化仪控、模块化施工等特点。

当中子轰击235铀核(重核)时一个铀核会分解为2个等质量的小铀核同时也会产生2个中子这2个中子再去轰击其他的铀核依次下去会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核的裂变也是链式反应

核电与核能论文

核能的发展是社会的需要现在世界的人口是 60 亿,我国的人口是 13 亿。联合国预言,到 2050 年世 界人口将增长到 90 亿。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 需要也随之大量增加,2050 年增长 2 倍,所以当今的能量结构形式是不可能满 足巨大工业社会的需求的。人类需要能量,这就导致了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 过度开发,这不仅使地球的化石燃料消耗殆尽。而且,这些化石燃料是在地下用 了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才累积形成的, 是不能再生的, 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燃料, 更是一种宝贵的古老化石。更何况化石燃料释放的污染物也将使地球不堪重负, 我们虽然利用了他它一小部分的能量,却带来了更多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需要 开发更多的新型能源,更准确的说,我们需要清洁的能源。 一座 100 万千瓦的煤电厂,一年要烧掉 200-300 万吨的煤,而一年燃烧这么 多的煤,除了会排出 20 多万吨煤渣外,还会往空气中排放 600-700 吨二氧化碳, 5-10 万吨二氧化硫,2-3 万吨氮氧化物,3-6 千吨一氧化碳,以及 2-3 千吨颗粒 物。除此之外,还会排放约 400 外万吨的重金属,还有大家所熟识的酸雨,就是 煤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也所造成的。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温室效应, 我们都知道二氧化碳是主要温室气体之一,这种气体减缓了地球热量向外散发, 使地球温度逐渐升高,国际气候委员会说:人类按现在这样排放二氧化碳,到 2100 年,地球升高的温度会使海平面升高约一米。到那时候,我们的大片海岛 和浅滩会被淹没。更严重的是,全球气候变暖还有引发像干旱、洪涝、海啸等各 种自然灾害,还会带来各种新型疾病。虽然我们已经为此提出了各种限制措施, 但是,即使少量的排放,许许多多聚在一起还是有很大的污染。况且,一些发展 中国家要发展,无论发展什么行业,都需要能源的支持,这样就不可能减少化工 染料的使用。所以,一种清洁的能源--核电,被人们渐渐重视。核电站的建设也 逐渐被提上了各国的议案 发展核能的优点 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有效的措施是有许多的优点的: 他的 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 克铀 释放的能量相当于 2400 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 一座 100 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 每年需原煤 300~400 万吨, 运这些煤需要 2760 列火车。 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 一年仅耗铀含量为 3%的低浓缩铀燃料 28 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 20 美元, 换算成 1 千瓦发电经费是 0.001 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 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 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 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 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 还有就是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 400 多座,30 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 1979 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 电站事故和 1986 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 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 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 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当然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 核燃料不是一种日常生 活燃料,不想石油一样会引发战争。也不会受到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成本来源较 其它发电方法为稳定。 最重要的就是污染小,对环境没有很高的污染负荷。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 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当然煤炭的燃烧也少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这是目前严重污染问题之一温室效应的根本原因,没有二氧化碳,大大减少了温 室气体的排放,温室效应业今年一步得到缓解。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 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 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 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 X 光透视所受的剂量 核能发电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能量巨大。它以少量的核子燃料即可产生大量的能量。低浓缩铀1吨具有相当于约5万吨的重油之能量。除此之外,核能发电的优势还有以下几点:  1、污染低。核能发电的方式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核能发电不会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尤其是同火电站相比,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地球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  2、从燃料资源上而言,地球有望供应。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全球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  3、运输方便、成本低。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例如,核电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 这是从几篇论文筛选出来的,你可以自己提炼一下自由辩论的问题,这个有些拿捏不准。但,比如清洁能源可以给环境减少负担,可以促使国家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核科学与技术这本刊你去看下呗,我随便一搜就找到了几篇文献,如“核聚变理论再探及聚变堆的自持燃烧”“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综述”

性能核心与能效核心

苹果七的处理器是a10处理器,这个是一个比较老的处理器。这个不建议你购买

能效和性能的区别是一个指实在的物体,一个指抽象的概念。性能主要指,一件物品的,特性和主要的功能,往往指实在的物体机械等。能效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能效按照物理学的观点,是指在能源利用中,发挥作用的与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之比。从消费角度看,能效是指为终端用户提供的服务与所消耗的总能源量之比。所谓“提高能效”,是指用更少的能源投入提供同等的能源服务。现代意义的节约能源并不是减少使用能源,降低生活品质,而应该是提高能效,降低能源消耗,也就是“该用则用、能省则省”。以电力为例:电力节能可分成减少功率消耗和减少电能(kWh)消耗两大类。减少功率(kW)消耗没有轻松的方法,只有老老实实的提升用电设备的内部效率或改进工艺流程,例如选用高效率的马达、高EER的空调机等。减少电能(kWh)消耗则要从减少用电时间做起,例如自动开关的灯光、随手关灯等。

苹果A11 Bionic 处理器采用六核LITTLE架构 ,由2个“Mistal”的性能核和4个“Monsoon”效能核组成 ,协处理器也迭代更新到了M11。与前作A10 Fusion相比,CPU提速最高可达25%,GPU提速最高可达30%。苹果A10处理器首款苹果四核处理器,采用64位设计,拥有33亿个晶体管。

这个设备的处理器是 A10+M10协处理器。这样的处理器对于现在的一些操作使用来说,速率就不能够正常的搭载运行。

核能发电原理论文

一般不用永磁做发电机,因为永磁体的磁场是恒定的(不可控制的),无法实现发电机的输出功率调节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 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 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它与火力发电极其相似。只是以核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来代替火力发电的锅炉,以核裂变能代替矿物燃料的化学能。除沸水堆外(见轻水堆),其他类型的动力堆都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在蒸汽发生器中将热量传给二回路或三回路的水,然后形成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沸水堆则是一回路的冷却剂通过堆心加热变成70个大气压左右的饱和蒸汽,经汽水分离并干燥后直接推动汽轮发电机。 核能发电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核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较燃烧化石燃料所放出的能量要高很多(相差约百万倍),比较起来所以需要的燃料体积比火力电厂少相当多。核能发电所使用的的铀235纯度只约占3%-4%,其馀皆为无法产生核分裂的铀238。 举例而言,核四厂每年要用掉80吨的核燃料,只要2支标准货柜就可以运载。如果换成燃煤,需要515万吨,每天要用20吨的大卡车运705车才够。如果使用天然气,需要143万吨,相当于每天烧掉20万桶家用瓦斯。换算起来,刚好接近全台湾692万户的瓦斯用量。 简史 核能发电的历史与动力堆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动力堆的发展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装机容量为 5兆瓦(电)的核电站。英、美等国也相继建成各种类型的核电站。到1960年,有5个国家建成20座核电站,装机容量1279兆瓦(电)。由于核浓缩技术的发展,到1966年,核能发电的成本已低于火力发电的成本。核能发电真正迈入实用阶段。1978年全世界22个国家和地区正在运行的30兆瓦(电)以上的核电站反应堆已达200多座,总装机容量已达107776兆瓦(电)。80年代因化石能源短缺日益突出,核能发电的进展更快。到1991年,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的核电机组为423套,总容量为275亿千瓦,其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约16%。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苏联奥布宁斯克核电站 中国大陆的核电起步较晚,80年代才动工兴建核电站。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30万千瓦(电)秦山核电站在1991年底投入运行。大亚湾核电站正加紧施工。 核能发电原理 核能发电的能量来自核反应堆中可裂变材料(核燃料)进行裂变反应所释放的裂变能。裂变反应指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在中子作用下分裂为两个碎片,同时放出中子和大量能量的过程。反应中,可裂变物的原子核吸收一个中子后发生裂变并放出两三个中子。若这些中子除去消耗,至少有一个中子能引起另一个原子核裂变,使裂变自持地进行,则这种反应称为链式裂变反应。实现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前提。 要用反应堆产生核能,需要解决以下4个问题:①为核裂变链式反应提供必要的条件,使之得以进行。②链式反应必须能由人通过一定装置进行控制。失去控制的裂变能不仅不能用于发电,还会酿成灾害。③裂变反应产生的能量要能从反应堆中安全取出。④裂变反应中产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危害很大,必须设法避免它们对核电站工作人员和附近居民的伤害。 世界上有比较丰富的核资源,核燃料有铀、钍氘、锂、硼等等,世界上铀的储量约为417万吨。地球上可供开发的核燃料资源,可提供的能量是矿石燃料的十多万倍。核能应用作为缓和世界能源危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有许多的优点,其一核燃料具有许多优点,如体积小而能量大,核能比化学能大几百万倍;1000克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400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一座100万千瓦的大型烧煤电站,每年需原煤300~400万吨,运这些煤需要2760列火车,相当于每天8列火车,还要运走4000万吨灰渣。同功率的压水堆核电站,一年仅耗铀含量为3%的低浓缩铀燃料28吨;每一磅铀的成本,约为20美元,换算成1千瓦发电经费是0.001美元左右,这和目前的传统发电成本比较,便宜许多;而且,由于核燃料的运输量小,所以核电站就可建在最需要的工业区附近。核电站的基本建设投资一般是同等火电站的一倍半到两倍,不过它的核燃料费用却要比煤便宜得多,运行维修费用也比火电站少,如果掌握了核聚变反应技术,使用海水作燃料,则更是取之不尽,用之方便。其二是污染少。火电站不断地向大气里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有害物质,同时煤里的少量铀、钛和镭等放射性物质,也会随着烟尘飘落到火电站的周围,污染环境。而核电站设置了层层屏障,基本上不排放污染环境的物质,就是放射性污染也比烧煤电站少得多。据统计,核电站正常运行的时候,一年给居民带来的放射性影响,还不到一次X光透视所受的剂量。其三是安全性强。从第一座核电站建成以来,全世界投入运行的核电站达400多座,30多年来基本上是安全正常的。虽然有1979年美国三里岛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和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石墨沸水堆核电站事故,但这两次事故都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随着压水堆的进一步改进,核电站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安全。 优点: 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质到大气中,因此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核能发电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核能发电所使用的铀燃料,除了发电外,没有其他的用途。 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几百万倍,故核能电厂所使用的燃料体积小,运输与储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万瓦的核能电厂一年只需30公吨的铀燃料,一航次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运送。 核能发电的成本中,燃料费用所占的比例较低,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不易受到国际经济情势影响,故发电成本较其他发电方法为稳定。 缺点: 核能电厂会产生高低阶放射性废料,或者是使用过之核燃料,虽然所占体积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且需面对相当大的政治困扰。 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电厂排放更多废热到环境裏,故核能电厂的热污染较严重。 核能电厂投资成本太大,电力公司的财务风险较高。 核能电厂较不适宜做尖峰、离峰之随载运转。 兴建核电厂较易引发政治歧见纷争。 核电厂的反应器内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果在事故中释放到外界环境,会对生态及民众造成伤害。

核聚变电站如果失控不会造成什么重大事故,如果出现失控的现象,会造成核聚变电站停电停机,因为核聚变电站失控时是无法发生反应的,也就不会出现能够造成灾难的机制,只是设备的损坏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然了假设氢气泄漏然后泄漏的氢气爆炸,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

不会发生什么灾难。核聚变电站相对来讲,已经是很安全的了。核聚变反应的要求很苛刻,只要没有按照规则做,就达不到核聚变的条件,反应就不会发生。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出现一点的偏差,反应都可能会停止。所以如果失控,出了偏差,反应基本上就是会停止了,也就不会造成灾难。只要保证不泄露,就不会有什么灾难。如果万一泄露了,造成了辐射污染,这对外界来说也是有限的,影响不大。

核能发电论文1500字

中国核电现状和前景我国核电比例要从2%到世界平均的16%,发展前景还很大。我国计划到2020年核电要投产运行8000万千瓦,正在建设12个机组。 中国能源状况 我国煤炭、水力资源含量十分丰富,还有相当数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而且分布极不均衡。 当前我国电力发展情况是:2008年全国装机容量达到9亿千瓦,2010年将达到5亿千瓦,2020年将达到15亿千瓦,而我国核电占总发电量的9%,燃煤发电占80%,其余为水电等。我国核电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甚大。 由于我国以火电为主,带来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火电形成的废弃物造成大气、水、土地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国家决定压缩火电,大力发展以核电为主的清洁能源。 目前,我国运行和建成的核电站主要有:秦山一期、二期、三期,大亚湾、岭澳一期、二期和田湾。运行电站负荷因子都在85-90%,与国际水平相当。 核能发电的优势 1、核电是清洁能源。按一年100亿千瓦时的发电量计算,火电需要燃烧339万吨标准煤,核电只需要52吨核燃料;火电将排放78万吨二氧化硫、203万吨一氧化碳,产生大量煤灰等废弃物,而核电为零排放。 核电站排出物都要经过严格的控制和处理。如,废气经过滤、吸附、衰变,通过高空扩散排放;废水经过滤、蒸发、离子交换稀释排放;固体废物经由水泥固化、密封包装,最终地下深埋。环境保护效果良好。以秦山二期为例,与国家标准相比,废气排放低二个数量级;废水中氚低一个数量级,其它低二个数量级。工作人员照射低于国家标准四倍。 2、核电是安全的能源。压水式反应堆通过三道屏障确保安全运行。第一道屏障是将铀燃料与放射性裂变产物藏在燃料棒的锆合金壳内。燃料组件包容在20厘米厚的压力容器内,压力容器与一回路构成防止辐射泄露的第二道屏障。核反应堆及主冷却剂系统装设在坚固密封的安全壳厂房内,安全壳由90厘米厚的预应力混凝土建成,并且有6毫米厚的防漏钢质衬垫,构成第三道屏障。 此外,还通过运行参数偏离控制、事故工况保护、设计基准事故防范等纵深防御确保安全。 目前,我国二代改进型核电站已实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大部分主设备国产,国产化率超过70%。 内陆核电建设 目前,国际上大部分核电站建设在内陆。法国1%的核电站建设在内陆,美国有7%的核电站建设在内陆。可见,内陆建核电站是完全可行的。 我国建设内陆核电站势在必行。原因在于:内陆地区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电网容量亦有很大发展;有些省份缺乏煤炭和水力资源;2008年初南方各省发生了大面积、长时间的雪灾,造成广大地区长时间断电,带来了严重后果,这表明依靠远距离输电和长途运煤难以保障用电安全。因此,建设不依赖燃料运输的支撑电站——核电站是很必要的。 技术方面,发展内陆核电站也完全成熟。从安全和环保要求看,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没有本质的差别,目前成熟的核电站设计和建造技术完全可用到内陆核电站。 核能发电的发展前景 第三代核电是核能发电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代核电机组有更高安全目标:堆芯热工安全裕量大于15%;堆芯损坏概率小于每堆年10-5;大量放射性外泄小于每堆年10-6。 第三代核电机组有更好的经济性:机组额定功率1000-1500兆瓦力;可利用因子大于87%;换料周期18-24月;电站寿命60年;建设周期48-52月;能与联合循环的天然气电厂相竞争。 第三代核电机组技术上更先进。如,美国西屋公司AP1000机组具有非能动安全系统、严重事故预防和缓解、双层安全壳、全数字化仪控、模块化施工等特点。

阳的质量相当于地球质量的33万多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半径约为70万公里,是地球半径的109倍多虽然如此,她在宇宙中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恒星  太阳的内部,从里向外,由核反应区、辐射区、对流区三个层次组成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地球传送着光和热,有了太阳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叶子大多数是绿色的,因为它们含有叶绿素叶绿素只有利用太阳光的能量,才能合成种种物质,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据计算,整个世界的绿色植物每天可以产生约4亿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与此同时,还能向空气中释放出近5亿吨的氧,为人和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气  太阳核心释放的能量向外扩散,使得太阳表面温度大约达到6000℃,就像一个高温气体组成的海洋大部分太阳能以热和光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开去太阳这个巨大的"核能火炉"已经稳定地"燃烧"了50亿年目前它正处于壮年,要再过50亿年它才会燃尽自己的核燃料那时,它可能膨胀成一个巨大的红色星体  通过一般光学望远镜观测太阳,观测到的是光球层(太阳大气层的最里层)的活动在光球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黑色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在日面上的大小、多少、位置和形态等,每日都不一样太阳黑子是光球层物质剧烈运动形成的局部强磁场区域,是光球层活动的重要标志长期观测太阳黑子就会发现,有的年份黑子多,有的年份黑子少,有时甚至几天,几十天日面上都没有黑子天文学家们早已注意到,太阳黑子从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到下一次最多(或最少)的年份,大约相隔11年也就是说,太阳黑子有平均11的活动周期,这也是整个太阳的活动周期天文学家把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峰年”,把太阳黑子最少的年份称为“太阳活动宁静年”  太阳的内部主要可以分为三层,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  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其核心部分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压力相当于2500亿个大气压核心区的气体被极度压缩至水密度的150倍在这里发生着核聚变,每秒钟有七亿吨的氢被转化成氦在这过程中,约有五百万吨的净能量被释放(大概相当于38600亿亿兆焦耳,86后面26个0)聚变产生的能量通过对流和辐射过程向外传送核心产生的能量需要通过几百万年才能到达表面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0

今天,我到了六朝古都南京我一个人逛了中山陵,感觉真的很不同,秋天的气息,两旁笔直的梧桐树庄严而又感动着,来这里的每一个人孙先生做为国父,他的治国理念和博爱精神,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尊敬和瞻仰 宽阔的花岗岩石阶,紧凑完整,堪称壮观,给人一种无以言语的压力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用来唤醒世人爬上石阶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走进里面,是汉白玉的孙先生的卧像,是按孙先生生前,一比一的比例雕刻的,安详而又庄重 如今,作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的中山陵每年接待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炎黄子孙与国际友人。人们怀着对中山先生伟大精神的崇敬与景仰来到这里凭吊拜谒。在两岸统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今天,面对目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海内外炎黄子孙都衷心期盼着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那一天早日到来。彼时彼刻,倘若孙中山先生泉下有知,必会含笑长眠的游中山陵,瞻仰孙中山先生是我多年的心愿,今年五月,又去中山陵游玩,欣悦之情溢于言表。  中山陵正好是在钟山脚下,钟山位于南京城东,古称金陵山,汉代始称钟山,自古被称为“江南四大名山之一”因山脊有紫色页岩,每当旭日东升,或残阳斜照,紫气升腾,变幻莫测,故又称为紫金山。我敞开绿肺,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心情自然舒畅。因为瞻仰孙中山先生是我的夙愿,一到假期我就独自一人来到了中山陵。中山陵始建于一九二三年,我从博爱坊进去,蹬至台阶再到陵门,经过三百多余级台阶,直抵紫金山中山陵,蹬至石阶尽头的祭殿从侧门跨入墓室,只见中央砌有圆形的墓穴,雕有中山先生的卧像,据说当年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后,由专车将灵柩运往到南京,于一九二九年六月一日在紫金山陵园举行大典。直至今日来瞻仰先生的人群还是络绎不绝。抬头望去,上面是绘有国民党党徽的陵顶,在灯光的照射下此地更加的庄严肃穆。我不由想起刚才在陵门处看到的无字碑,那是孙中山先生不想把自己的伟绩刻在石碑上,后人自由评说。我就更加敬佩先生。心中翻涌着中国近代史上那段风云变换的岁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 索引序列
  • 核能与核电论文
  • 核电与核能论文
  • 性能核心与能效核心
  • 核能发电原理论文
  • 核能发电论文15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