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题目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题目

测绘工程专业技能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测绘工程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探究“大工程”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的改革探索测绘工程中GPS RTK技术的应用实例浅析RTK技术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测绘工程中新技术的应用及技术设计思路探讨优化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基于工作流的测绘工程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践

关于“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的论文 去 591论文网上,很多现成的案例。自己摘抄拼一篇。要是怕被测出来就让那里高手替你原创。得花票票的。

哎,地大的学生。

你是地质大学的吧 嘻嘻·。。。。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论文编号:GC003 字数:8070,页数:12摘 要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工程建设投资,质量和进度三大目标之一,质量控制关系到项目工程的优劣,关系到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是能否顺利完成工程项目的关键,可以这么说,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是企业立足的根基,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保证。并且工程项目的建设具有不可倒推行,即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进行拆卸维修。因此,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从工程质量,工程质量控制的涵义和特点作为着眼点,详尽地分析了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和改进措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是工程项目建设的核心因素,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本文在借鉴其他参考文献的同时,创新性地按照工程进度的节点,分类别地对工程项目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关键词:工程质量 质量控制 施工方案 改进措施目 录一、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3工程项目质量的涵义…………………………………………………………3工程项目质量的特点…………………………………………………………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定义……………………………………………………3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过程……………………………………………………3二、对影响工程质量因素的控制…………………………………………4工程行为人的控制……………………………………………………………5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5施工方法的质量控制…………………………………………………………5施工机械设备选用的质量控制………………………………………………5施工环境因素的质量控制……………………………………………………5三、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意义……………………………………………5长期,稳定地保证工程项目质量……………………………………………5评估工程质量,保证安全的重要依据………………………………………6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参与市场竞争………………………………………6促进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6四、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6工程项目管理的法规和配套政策需要完善…………………………………6质量控制社会认可度低,市场推广不广泛…………………………………6企业结构管理体系还不适应工程管理要求…………………………………6企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6五、解决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措施………………………………………6进行工程质量的最优策划……………………………………………………7确定质量控制程序和权利……………………………………………………7依照合同内容进行质量控制…………………………………………………7质量控制要充分考虑其外部影响……………………………………………7质量控制要按种类进行合理分配……………………………………………7质量控制要做到防范于未然…………………………………………………7将质量控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者……………………………………………8参考文献……………………………………………………………………10以上回答来自: -3/htm

《测绘学概论》论文 测绘学概论》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旅 专 年 学 队: 业: 级: 号: 测绘学概论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一旅五队 信息工程(指挥类) 2009 级 3762009174 杨凯华 学员姓名: 姓名: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保家卫国、献身国防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然而,作为一名军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识图用图、判定方位 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军人在战斗中只能吃败仗。在当今 社会,尽管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导航仪器设备不断地被制造 出来、不断地更新换代,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军事活动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却发现那普普通通的一张地图,还是被 频繁地运用在军事活动中,而且军队也要求军事人员、各级指挥 员要具备较高的识图用图能力, 并且在各个测绘学校也培养着一 大批研究学习地图学的优秀人才。 由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图学不仅是测绘专业人才学习 的重点科目之一, 也是我们指挥类生长干部学员确实应该了解的 学科啊!这学期,我们总共学习了两门关于地图学的学科,一门 是军事地形学,另一门就是测绘学概论。军事地形学这门课,着 重让我们掌握和提高识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而测绘学概论中的地 图制图学重点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关于地图学的知识, 使 我们在会识图用图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这激发了我学习地图学 的兴趣,因为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首先得要学习 一些与地图学相关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各位院士教授 们的精彩授课,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通 过这门课,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影响带动 一些事物的发展。下面,我将从科技进步与地图学的发展来简要 地谈谈自己对地图学的认识, 至于地图学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在 此不再赘述,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证。 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 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 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 多年来,地图 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 新的学说被提出来。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研究内容, 促进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 那么计算 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 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 伸。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 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0 世纪兴起的航空摄影技术,尤其是彩色与多光谱摄影, 从根本上改变了 300 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形图的测绘和生产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 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尤其是对地观 测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多种地面目标信息,为地 图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提供了快速、丰富的信息来源。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范围、全球高精度快速定位问题。 航空、航天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提供快速、真实 的资料源,高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地图制作和更新的周期,降低 了成本。 从纸质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 反映了计算机等高 新技术在地图领域中带来的技术革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研究。经过 40 多年的努 力,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对地观测技术、通 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极大地改变了地图数据获取、 制作和使用方式。 地图制图自动化研究是根据地图学原理和地图 编辑要求, 利用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 和图形图像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显示、存 储和输出。在数据采集方面,除遥感资料以外,数字化软、硬件 的推出又为大量现存模拟图和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地图投影及其变换方面,通过软件形式,用户可以灵活自如地 进行数据处理与变换;地图电子编辑出版系统的推出,打破了传 统的地图制图与出版的分工界限,友好方便的“所见即所得”地图 设计系统, 方大大减轻了地图编图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成图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 高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 统地图生产模式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依次派生的成图流程, 突 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实现了快速编制大范围的小比例尺的 地图、三维动态地图和虚拟仿真地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地图学的理论 也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把信息传输视为地图学的中心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与 地图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从某个角 度上可以看成模拟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空间可 视化技术实现对无边无际、 无缝连续的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尺 度的、多维的、多时态、多种信息源的可视域。通过海量数据管 理、制图综合技术或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组织,可以从宏观 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实现大范围的空间漫游和纵深 方向的信息检索查询。网络技术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以及移动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 为地图进入千家万户的服务模式提 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及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材料、 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现代化发展和三大支柱 资源。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已成为各国的主要 课题。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地理信息已成为宏观决策、规划和管理、微观生产建设、科学研 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和制作地图的科学。 它解决的中心问 题是如何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对地图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造福人 民,服务人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学在汲取各学科成就的同时,正在不 断发展与进步。 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军校大学生,更是将来的指挥官。我认 为测绘学中的地图学应该是我们确实需要掌握的一门实用型学 科,让我们为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姓名:杨凯华 队别:一旅五队 学号:3762009174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选题

日照分析测量!!!!!!!!!!!!!

到万方这类论文数据库找,那里论文多,且质量高。自己懒得去找的话,可以去淘宝的《翰林书店》店铺看看,店主应该能帮你下载到这论文的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范文

《测绘学概论》论文 测绘学概论》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 旅 专 年 学 队: 业: 级: 号: 测绘学概论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 一旅五队 信息工程(指挥类) 2009 级 3762009174 杨凯华 学员姓名: 姓名: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保家卫国、献身国防是我们军人的天职,也是义不容辞的责 任。然而,作为一名军人,如果连最基本的识图用图、判定方位 的能力都不具备,那么这样的军人在战斗中只能吃败仗。在当今 社会,尽管随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导航仪器设备不断地被制造 出来、不断地更新换代,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以及军事活动带来 了很大的便利,但是我们却发现那普普通通的一张地图,还是被 频繁地运用在军事活动中,而且军队也要求军事人员、各级指挥 员要具备较高的识图用图能力, 并且在各个测绘学校也培养着一 大批研究学习地图学的优秀人才。 由此,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图学不仅是测绘专业人才学习 的重点科目之一, 也是我们指挥类生长干部学员确实应该了解的 学科啊!这学期,我们总共学习了两门关于地图学的学科,一门 是军事地形学,另一门就是测绘学概论。军事地形学这门课,着 重让我们掌握和提高识图用图的基本能力; 而测绘学概论中的地 图制图学重点是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些关于地图学的知识, 使 我们在会识图用图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 这激发了我学习地图学 的兴趣,因为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官,首先得要学习 一些与地图学相关的知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以及各位院士教授 们的精彩授课,我对测绘学有了大致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通 过这门课,我知道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众所周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的同时能影响带动 一些事物的发展。下面,我将从科技进步与地图学的发展来简要 地谈谈自己对地图学的认识, 至于地图学所涉及到的具体内容在 此不再赘述,不到之处还望批评指证。 地图学最先是由数学制图、 地图编制和地图制印三个分支学科组 成。尔后发展,增加了地图概论和地图整饰。20 多年来,地图 信息、地图信息传递、地图感受、地图图形符号论和地图模型等 新的学说被提出来。这些新的观点,丰富了地图理论研究内容, 促进地图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的发展。 如果说人类制造的其他工具是人类双手的延伸, 那么计算 机作为代替人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工具, 则可以说是人类大脑的延 伸。计算机的问世和数字测图技术的发展,为空间数据的获取、 表达、存储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20 世纪兴起的航空摄影技术,尤其是彩色与多光谱摄影, 从根本上改变了 300 多年发展起来的地形图的测绘和生产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航天技术飞速发展,为经济建设、科学文化和 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尤其是对地观 测卫星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大量多种地面目标信息,为地 图和各种专题图的制作提供了快速、丰富的信息来源。全球卫星 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大范围、全球高精度快速定位问题。 航空、航天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的发展,为地图提供快速、真实 的资料源,高新技术的应用缩短了地图制作和更新的周期,降低 了成本。 从纸质地图发展到数字地图或电子地图, 反映了计算机等高 新技术在地图领域中带来的技术革命。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计算机辅助地图制图研究。经过 40 多年的努 力,计算机地图制图有了飞速的发展,尤其在对地观测技术、通 信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极大地改变了地图数据获取、 制作和使用方式。 地图制图自动化研究是根据地图学原理和地图 编辑要求, 利用计算机及输入输出设备,通过应用数据库技术 和图形图像数字处理方法,实现地图数据获取、处理、显示、存 储和输出。在数据采集方面,除遥感资料以外,数字化软、硬件 的推出又为大量现存模拟图和资料的数字化提供了高效的工具。 在地图投影及其变换方面,通过软件形式,用户可以灵活自如地 进行数据处理与变换;地图电子编辑出版系统的推出,打破了传 统的地图制图与出版的分工界限,友好方便的“所见即所得”地图 设计系统, 方大大减轻了地图编图的劳动强度, 缩短了成图周期, 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地图制作质量。 高新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 统地图生产模式由大比例尺到小比例尺依次派生的成图流程, 突 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实现了快速编制大范围的小比例尺的 地图、三维动态地图和虚拟仿真地图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地图学的理论 也不断发展。现在人们把信息传输视为地图学的中心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延伸和发展,与 地图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系列比例尺地形图、地图集从某个角 度上可以看成模拟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和专题信息系统。 空间可 视化技术实现对无边无际、 无缝连续的现实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尺 度的、多维的、多时态、多种信息源的可视域。通过海量数据管 理、制图综合技术或对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的组织,可以从宏观 到微观,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将来,实现大范围的空间漫游和纵深 方向的信息检索查询。网络技术尤其是因特网的发展,以及移动 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利用, 为地图进入千家万户的服务模式提 供了技术平台。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及网络等技术的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材料、 能源和信息是构成现代化发展和三大支柱 资源。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已成为各国的主要 课题。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的推进, 地理信息已成为宏观决策、规划和管理、微观生产建设、科学研 究和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空间支撑信息。 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和制作地图的科学。 它解决的中心问 题是如何满足人们在社会生活对地图的需求, 最大限度地造福人 民,服务人类,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学在汲取各学科成就的同时,正在不 断发展与进步。 作为一名 21 世纪的军校大学生,更是将来的指挥官。我认 为测绘学中的地图学应该是我们确实需要掌握的一门实用型学 科,让我们为的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吧! 姓名:杨凯华 队别:一旅五队 学号:3762009174

为新的能源产供转换、平衡、节能和降耗的工作体系,发挥新区心脏“动力命脉”的作用。建立维检保产实效评价机制,新区维检部设备维修保产员工经济效益与产量挂钩、主要设备运行指标和经济消耗指标、保产工作质量挂钩,全公司实行一体化实绩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专业集中优势。首先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在新区维检工作中,当有大型检修、年修任务时,往往人员紧张、劳动力不够。为改变这种现状,新区维检目前实行“一体化定修模型管理”的方式。即将新区各生产厂的定修计划实行统一管理,根据生产实际和维检人员、装备状况实行既集中又错峰的灵活安排,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设备维修费用。其次发挥专业技术优势,设备维修专业集中后,全公司可根据设备检修的特点安排相应专业化队伍,利用三峰科技、中节能、能控中心、中央机修等单位集中解决环保设备 、发电设备、大型电机等设备的专业化维修问题,使新区专业化维修体系更加完善。六、结语综上所述,重钢在长寿新区新的维检模式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实践,取得了一定经验,也发现存在一定的问题,新的机制需要有一个逐渐完善适应的过程。通过设备维修管理体制的创新,提高设备管理工作的主动性、自主性、超前性,可确保主体厂设备生产顺行,产量不断提高。转变传统维修观念,提高对设备检修、日常维护的认识,提高对现代维修决策检修方式,检修新技术应用思想的认识,是实现设备检修、日常维护管理适时适度,又经济合理的关键,否则,将阻碍新区设备维检工作的落实与深化。参考文献[1]《重钢管理文件汇编》2003 年[2]李葆文主编《简明现代设备管理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3]张孝桐,孙金城,李葆文《规范化的设备点检体系》机械工业出版社(上接第 747 页)一、GPS 发展GPS 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且越来越广泛,差不多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尤其是近几年来其向消费市场的发展的强劲势头,以 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应用产品,由于它能很容易地提供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所以很快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信息时代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由于它功能强大、使用方便、价格合适,所以能很好地与其他系统结合,形成大量的新应用、新产品,迅速地进入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中。1、民用领域在定位导航方面,GPS 使用对象主要是汽车、船舶、飞机等运动物体。此外,对于警察、消防及医疗等部门的紧急救援、追踪目标和个人旅游及野外探险的导引等,GPS 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GPS 也已从当初的为军舰、飞机、战车、地面作战人员等提供全天候、连续实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扩展到成为目前精确制导武器复合制导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上安装的GPS 接收机接收 4 颗以上导航卫星播发的信号来修正导弹的飞行路线,提高制导精度。3、GPS 在中国的发展现状拥有自主权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一号”的研发成功,无疑是我国在 GPS 应用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标志。这个由 3 颗分别于2000 年 10 月 31 日和 12 月 21 日、2003 年 5 月 25 日发射升空的“北斗一号”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系统,其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对我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从发展趋势看,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车载导航为核心的移动目标监控、管理与服务系统;在 GPS 应用领域中,车辆应用所占的比例较大。最初 GPS 车辆应用一般分为车辆跟踪、车辆导航两大系统。但当推出将车辆导航与跟踪集于一体的车辆信息系统后,它就成了发展的方向。以车辆防盗为例,一般分为静态车辆防盗与动态车辆追踪两种。前者是指车主离开汽车,停泊的车辆遭遇偷盗、毁坏、移动时,车辆通过自身的监控系统向 GPS 监控中心发出警报,并自动与车主手机联系、电话报警等。后者则可对行使中的被盗车辆进行定位跟踪、车况监听、车迹记录,甚至控制车辆断电、断油等。二是面对个人消费者的终端 GPS 产品等。芯片的小型化技术、生产成本的降低、体积与耗电量的减小等有利因素,使 GPS 产品走下神坛、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面向个人消费者的产品主要有车载自主导航系统、移动监控终端以及消费类电子产品。移动监控终端是移动目标监控系统的关键部分。有用于集装箱等货物、车辆的跟踪等领域的隐蔽式安装产品,也有多功能的综合车载平台。但随着产品成本的降低与体积微型化,市场上已出现供儿童、老人、病人甚至宠物等特殊群体使用的手表类、寻人仪、儿童玩具型 GPS 产品,它们可佩带在身上、嵌入老人的拐棍中、甚至植入体内。二、测绘技术在煤矿测量中的应用利用网络 RTK 技术,只需一台接收机,便可在一秒之内测出一个碎部点点位,使测图的效率提高数十倍。但网络 RTK 技术需要用户给服务中心提供密码,实行有偿服务。在未来几年内,应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将使井田区域地形图的测绘更加便利。用 GPS 相对定位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在我国已有数年实践。这种建立矿区控制网的方法与经典测量技术相比,不仅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用 GPS 相对定位技术,不仅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为日后的井筒间的贯通测量和井下施工测量提供了坚实的地面技术保障。确保贯通和巷道施工的安全。采用连续运行的 GPS 接收机及网络通信技术,可连续监测煤矿沉陷区的地表移动情况,实现实时连续的监测。不过此项技术用于煤矿,成本偏高。三、精密工程方面的运用由于 GPS 测量精度高、速度快,作业简便,它除广泛应用于一般工程测量外,在精密设备安装工程、桥梁工程、海峡贯通与连接工程、隧道与管道工程等各类工程建设中,将起着重要的应用。隧道贯通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在隧道两端的开挖处或者中间开挖面处,利用联测建立起始的基准方向来控制隧道开挖的方向,以此能保证隧道贯通的准确性。如果用经典的测量方法,因其要求控制点之间必须通视,这样会导致测量工作变得极其复杂。因此 GPS 测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目前,在上述各种隧道工程控制测量中,GPS 精密定位技术的应用已甚为广泛,并且充分地显示了这一高新技术的高精度与高效率。四、测量技术发展瓶颈GPS 已在除煤矿、地下工程等以外的其他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煤矿测量中,因大量的日常测量工作是在井下进行的,而井下无法接收 GPS 卫星信号,使 GPS 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要将 GPS 卫星发射的信息用于井下测量中,需解决岩层中的通信问题。可以采用的通信手段是以超声波作为载波,将信号通过岩层传到井下,实现井下的实时定位,要做到这一点,目前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其中最难的就是研究超声波在岩层中的传播特性。岩层通信技术如能研究成功,对井下安全保障将会极大改善。也可及时掌握矿井灾害情况,为灾害救援及时提供信息。五、结束语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 3S 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测量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结合计算机技术,有望实现煤矿测量的信息化数字化。但需要测绘人员的不懈努力。参考文献[1]宁津生测绘学概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刘三枝《GPS 定位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矿山测量,2005[3]江西地质学校测量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4]周立GPS测量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5]熊志昂等GPS技术与工程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5测绘的发展现状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重庆市地勘局 107 地质队 周检英[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测绘科学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运用和发展。其中以 GPS为中心的测绘科学的发展更加迅猛。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测绘观念造成猛烈冲击,经典的测绘手段甚至理论迅速被 3S技术及相关理论所替代。针对测绘科学的发展现状及其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我经过调查与思考,提出看法,供参考。[关键词]测绘学 测绘发展 GPS 矿山测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测绘行业逐步实现了从模拟法向数字测绘体系的转变,并与遥感、空间定位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奠定了传统的测绘行业向信息产业发展的基础。传统的测绘产业应抓住机遇,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实现传统的测绘生产向数字化生产的转变,进而为建立数字化规模生产、并最终形成数字化生产基地打下良好的基础。1 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及测绘行业的产业特征1 测绘技术应属于信息技术传统的测绘技术领域包括大地测量技术、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图制图与制印技术、海洋测绘技术以及测绘仪器制造技术等。当代测绘高科技主要是空间定位技术、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地面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系统技术而带来的上述技术的集成。它是以研究地理信息为主要目的,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地理信息的几何物理性质的探讨,研究地理信息的度量方法,研究地理信息如何产生、提取、变换、检测、传递、存贮、识别和处理,以及研究如何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等这些均属于当代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凡是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与信息打交道的技术均应称为信息技术。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测绘技术应该属于信息技术范畴。测绘技术的现代化发展方向要以信息技术为发展方向,这就是当前测绘科技的发展战略。2 测绘行业属于信息产业范畴测绘行业应该属于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产业范畴。因为,一是测绘业务的基本内容都是为地理信息的获取、处理、表达等提供服务;二是测绘产品具有知识性和决策依据属性的信息产品;三是测绘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信息技术范畴;四是测绘产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即测绘商品的商品属性)。因此,测绘生产应该是一种以信息产品的交换为目的的特殊商品生产。测绘行业属于第三产业的信息产业这不仅是理论上的划分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实践中应当把它真正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3 测绘工作重点向开辟信息市场转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测绘生产管理方式从生产事业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测绘生产单位承担指令性任务的比重逐步缩小,而计划外的开发性任务将大量增加,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的全面规划与整治、资源的调查与开发、环境监测与保护等对测绘技术和测绘产品提出更迫切的要求,这些因素必将导致测绘市场的活跃。测绘市场包括测绘信息市场和测绘技术市场两个方面。测绘信息市场侧重于测绘信息产品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内的交换和流通,测绘技术市场侧重于直接利用测绘技术进行有偿服务。可以预见,今后用户需要测绘市场提供的不仅是线划图产品,还要有影像产品;不仅是模拟产品,还要有数字产品、专题产品、硬件产品、软科学服务、动态信息等,都需要测绘行业自己去开拓。2 测绘单位应采取的对策1 测绘单位要理顺产业结构测绘高科技的发展,打破了测绘行业的传统分工。地理信息产业应当摆脱经典测绘的组织和结构模式,寻找更好的优化组合与分工,应按地理信息产业的特点,形成从数据采集加工、建库、产品提供、维护一体化的产业体系,成立能快速生产、提供地理信息数据的部门。当前,在测绘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与其许多相关专业集成向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要发展GPS、RS和GIS(简称3S)技术,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联合,关起门来发展等于孤立自己。要学会在既联合又竞争的环境中求发展的机遇和技巧。2 引进和培养能够适应信息产业需要的人才要发展信息产业,必须要有高科技的人才。传统的测绘行业分为大地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地图制图和地图制印等专业。高科技的发展冲破了传统的分工,由于各类测绘高科技系统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很多操作可作为“傻瓜”式的操作。学会按键操作比较容易,如GPS接收机,只需花1~2小时即可学会操作,但要解决GPS数据中出现的问题,就需要一定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水平。也就是说操作越来越简单,而解决关键问题却越来越复杂。在引进和培养人才中,注意研究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合理搭配,使人才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就专业而言,主要引进和培养“3 S”及其集成的人才。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人才的知识和技能的及时更新。3 测绘行业的主要技术政策测绘高科技的发展,信息产业的迅速崛起,导致测绘行业摆脱经典的测绘产业的组织和结构模式,但今后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测绘新技术体系不可能完全替代测绘生产中的常规技术体系,即常规测绘技术仍将在测绘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测绘单位和测绘科技工作者必须把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和常规测绘技术的改造放在主要地位,要在常规技术和新技术之间,建立起一种适合本单位实际的过渡体系。实现测绘生产从模拟向数字化的转变,不仅仅是将模拟图转换为数字图,而是实现基础地理信息从采集、存贮、管理到产品输出整个流程作业方式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系统的、整体的。所以,测绘单位必须进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全面加以实现。当前,测绘单位首先要全面完成常规测绘技术向数字化和自动化方向过渡的技术改造。1 组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立1∶500~1∶10 000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地籍测量、地下管线测量等需要的机助成图系统,应有数据库、图形库编辑功能,能够和野外观测电子手簿实现接口。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的更新基本图中,全面实现航测数字化成图(局部地区不排除全野外数字成图),并建立全站仪、电子手簿在野外直接对数字地图进行修测(大面积集中修测亦可采用航测数字修测),使数字化成图一体化。各类工程图施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放样,市政工程的定线以及各种工程的竣工测量等均应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系统,其数据格式应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接轨。2 建立部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盘片管理方法无法满足信息存贮、使用的要求,同时为避免出现磁盘数据损坏、数据丢失、新老版本数据混淆现象,应在生产管理部门、数字化内业生产部门、图档管理部门之间建成计算机网络,通过计算机图档管理系统实现数字化内业生产调图、归档到最终打印的自动化。为有利于生产方式从采集到管理的转换,应考虑建立本单位的局域网,实现各生产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检查验收部门、图档管理部门之间的计算机网络互联,使各部门作业以数据流的方式进行运转。3 推广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应用GPS定位技术为城市及各重点工程项目建立各等级的控制网和精密工程控制网,重点掌握静态相对定位原理、布网原则、精度要求和作业技术方法。学会网型的设计、仪器检验方法、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数据处理、坐标转换、平差计算等问题的处理。在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灾害监测、气象学、土地管理等城市管理方面,GPS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机遇。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和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召唤,空间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测绘技术体系正在向以“3 S”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转变,测绘行业也正逐步向现代地理信息产业过渡和转化。我们应当贯彻“加强测绘工作,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的精神,立足现在,展望21世纪,携手并进,共创地理信息产业的未来。

军事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题目

想写什么方面的

我给你说个关键词外骨骼装甲

军事高技术论文篇二   “高技术”的嬗变   [摘 要] 论述技术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指出现代书籍设计呈现“高技术”化倾向,并指出“高技术”概念是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具有丰富内涵的特殊概念,由此从不同角度论述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重点阐释现代书籍设计核心的思想问题,目的是为现代书籍设计实践提供理论性的参考与指导。   [关键词] 高技术 书籍 书籍设计 机械 美学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4) 06-0033-05   Change of “ High-Tech ”: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Gu Yuanyuan   (School of Fine Arts,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210023)   [Abstract] Technical facto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books Today,“High-Tech” becomes a remarkable feature of the modern book “High-Tech”is a concept with rich Applying this concept to modern book design leads to a lot of different book bin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book design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explains the core problems of modern book It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guidance to modern book   [Key words] High-Tech Book Book design Mechanical aesthetics Aesthetic value   技术作为人类肢体、感官和大脑的补充和延伸,是实现人类特定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调节和变革人与 自然 的物质力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书籍作为知识存续与 文化 传播的重要中介和平台,首当其冲地受到新科学与新技术的影响与制约,如造纸术和印刷术直接作用于书籍的发展,从而改变了书籍的基本形态,同时书籍形态的变化又折射出技术的发展,成为人类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纸莎草到羊皮卷,从甲骨到线装书,直至今日形式多样的数字、电子、多媒体出版物,书籍成为展示人类新技术的重要窗口和舞台。现代书籍设计,更加注重新技术的合理运用,突出工艺性的细节,并有意体现科学技术的象征性意义,极力宣扬机器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崇尚“机械美”,以另类的视角,重新诠释现代文明,呈现出“高技术”的特征。比如韩湛宁先生设计的 国际 平面杂志《N1》(图1),采用锡箔纸作为书籍最外围的包装,银色的锡箔显示出一种强烈的现代科技感,读者在撕开书籍包装的过程中,锡箔外形发生改变,产生一种不规则的形态,扭曲、折叠和撕裂的锡箔通过对光线的反射、折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体现了机械美学的特征。从书籍创作的角度而言,这是对书籍形态的“再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读者参与了书籍形态的“二次创作”,并呈现多元化的设计效果。   严格意义上讲,“高技术”即高技派(High-Tech),亦称“重技派”,发轫于建筑设计领域,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这种建筑风格得到很大的发展。“高技术”建筑运用精细的技术结构,讲究现代工业材料和工业加工技术的运用,对技术化的视觉元素加以夸张处理,常将建筑结构、框架、设备、管道等暴露在外。同时,“高技术”建筑强调施工工艺的时代感,重视工业化的象征性特点,赋予建筑新的美学含义。最具代表的“高技术”建筑是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中心、香港中国银行等。这种风格在现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且一直延续和影响到今天。作为系统化的文化生态环境,现代书籍设计必然会受到同时代“高技术”建筑风格的影响,呈现“高技术”化的特征。这是由于书籍作为文化中介和载体,具有极强的导向性,它的视觉形态极易受到同时代先锋、前卫艺术的影响,并呈现出一定的风格倾向。另一方面,由于书籍与建筑同为三维立体结构,有着极为相似的空间形态,不论是在整体的构建思想上还是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书籍与建筑之间都有一种内在的契合性,因此,现代建筑艺术中的新发展更易影响现代书籍设计,并使之呈现特定的艺术风格。正如吕敬人先生所言:“我认为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1]   现代书籍设计不仅受到同时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影响,还受到社会经济、文化与艺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高技术”风格的书籍设计在逐步发展与成熟的过程中,“技术”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改变,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理性和科学物化,也不再只是一个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中性词汇,它已经被人为地赋予更多主观的意义和个性的色彩,逐步嬗变成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并与各种感性因素相融合的新的审美标准。“高技术”不仅代表着高的技术水准与工艺水平,更意味着现代书籍设计追求的高艺术感与高审美性,设计的高标准与高准入,读者的高需求以及书籍最终呈现的高品位、高情感与高补偿。从本质而言,这种嬗变不只涉及物质表层,更直指人类精神内核,它是现代书籍设计思维模式的变化,也是设计方法的改变,更是审美观念的转变。客观而言,这是一种积极的变化,体现了现代书籍设计的新发展。   1 书籍设计的高技术与高工艺   现代书籍设计同建筑设计一样强调系统设计(Systematic Planning)和参数设计(Parametric Planning),强调运用结构体系中的模数化、构件化、标准化,书籍设计师借助先进的加工设备与条件,将现代 工业设计 和建筑设计中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等大量“移植”到书籍设计中,并使用工业化的处理手法、机械化的视觉元素和技术化的语义符号,对书籍的装帧形态、结构和样式做出大胆的创新与革命性的处理。书籍设计的面貌为之一新,呈现“高技术”的风格倾向,并逐步演变成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和审美形态。   现代书籍设计基本纸张的尺寸和开本,如大度、全度纸张完全符合工业化大生产的需要,书籍的开本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细分,整本书就是由相同尺寸的标准纸张在空间维度上重复搭建而成。此外,书籍编排设计中的母版、段落样式、字体样式的设定完全建立在标准化与构件化的基础上,这些元素可以进行系统化的参数构建,基本元素一经设定即可重复调用,从而实现整本书在视觉形式上的严格统一。页眉、页脚、页码位置,天头、地脚、订口、切口、分栏的距离,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的大小等,也都可以在设计中进行严格规范,从而实现标准化设计。在书籍的整体构建上,设计师常采用对比、类推、共生、重复、秩序等方式重构书籍的空间结构,力图展现技术的合理性和空间的灵活性,同时对书籍的各个局部,如封面、封底、护封、腰封、书脊、勒口、环衬、扉页等进行再设计,通过暴露书籍内部模数化的标准构件,营造特殊的空间结构。   现代书籍设计极其强调材料特性的表达,除使用传统纸张外,还大量使用木材、金属、塑料、陶瓷等特殊材料,通过各种材料的穿插、组合与并置,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与视觉反差,从而营造特殊的空间效果,体现“高技术”的特征。如韩家英先生设计的《深圳平面设计03展作品集》(图2),就如“高技术”建筑裸露结构、框架和管线一般,将书脊局部或全部暴露在外,通过内部的规则锁线与外部的透明胶水把分散的书页结合成书,装订线与整齐的书帖自然地显露出来,每一个书帖的折叠部分呈现不同的印刷颜色,多色的书帖整齐地并置在一起,构建成一个三维立体结构。这与传统书籍整齐、规整和封闭的装帧风格完全不同,既满足书籍保护的需要,又营造特殊的工业化视觉效果,体现了机械美学的内在含义。又如王粤飞设计的《正泰集团简介画册》(图3),在设计中通过使用金属或仿金属材料,辅助压凹凸、模切、烫金银等印后工艺,为书籍营造特殊的金属效果,赋予书籍新的美学含义。   2 书籍设计的高艺术与高审美   技术与艺术,分别从属于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不同领域。但是它们又作为构成要素,共同融入设计产品之中[2]。现代书籍设计师借助技术化的语言来实现“高艺术”化的视觉效果,技术是实现的路径与手段,艺术价值的提升才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正如尹定邦先生所言,当设计解决了物质技术产品的技术课题与使用功能,艺术便成为它永无止境的追求[3]。事实上,技术与艺术之间存在相互转化与融合的关系,“当技术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成为艺术”。从某种程度而言,在现代书籍设计中,技术就是艺术,“高技术”意味着“高艺术”。   在书籍装帧技术与加工工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书籍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书籍视觉形态进一步独立。“高技术”的介入,使书籍的角色发生改变。书籍除了肩负传统的文化传载与承续功能,还承担更多的任务,有更强的艺术性、趣味性与交互性,变得更加可读、可知、可赏、可玩和可感,犹如一件件高品位的清赏与雅玩,常令读者爱不释手。吴勇为电视剧《画魂》设计的宣传画册(图4),采用特殊的三角形结构,完全颠覆了四边形书籍的传统形态,并且采用模切、压痕等印后工艺,具备很强的艺术性和趣味性。朱赢椿设计的《不裁》(图5),充分结合书籍的具体内容在形式上做出相应的变化,形成一种内在契合。在该书的扉页上配有一把小纸刀,读者在翻阅每一页前都要借助小纸刀将粘连在一起的页面裁开。阅读看似变得更加复杂,但却充满互动的乐趣,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享受了更多书籍设计带来的惊喜与快乐。此时,书籍已经超越功利化的色彩,嬗变成为一种纯艺术的形式,犹如一件高品质的艺术品,具备 收藏 、鉴赏和审美的价值,书籍的视觉形式具备了独立的美学价值和意义。因此,评判现代书籍设计优劣,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话语体系内,而应该转换视角,更新观念,重新认识书籍作为艺术品的角色,重视书籍视觉形式自身的价值。正如徐鲁在《封面上的书卷气》中所言:“真正的爱书人,绝不是把书的生命和美质仅仅寄托在可读上的。有时恰恰相反,当某本新书一拿到手,先不考虑其内容价值,而仅仅从外表就感到它的美和可爱,这样的书,往往也能引起爱书人收藏和把玩的 兴趣 。”[4]   审美价值的提升,为书籍艺术化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技术性”逐步演变成一种“高艺术感”。设计“以科学技术为创作手段……这并没有损害设计的艺术特性,反而使得现代设计具有了科技含量很高的现代艺术特性,如全新的材料美、精密的技术美、极限的体量美、新奇的造型美、科幻的意趣美等”[5]。设计师将艺术因素融入书籍设计领域,从而创造出更多、更具艺术韵味和精神内涵的“艺术品”。杜威(JDewey)指出:“为使作品成为真正的艺术作品,作品也应该是审美的,也就是说,应该创造得使人在欣赏它时感到愉快。”[6]现代书籍极高的审美价值也激发和唤起读者更多的思考与想象,读者更多地参与到书籍的“二次创作”中,从而实现书籍设计审美价值的持续提升。   3 书籍设计的高标准与高准入   书籍设计的“高技术”并不只是简单地为书籍披上一件高技术化的外衣,而是在书籍的编辑设计、编排设计、装帧设计和信息视觉化设计等几个方面整体性的提升[7]。实现书籍设计的高技术目标需要设计师进行缜密的策划编辑、巧妙的图文编排、合理的装帧技术和有效的信息传达等,从某种程度而言,“高技术”意味着“高标准”。   实现书籍设计的“高标准”涉及众多因素,设计师的创新欲望是实现这种“高标准”的内在驱动力。信息时代提倡创新,鼓励冒险,宽容失败,这种开放的社会风潮为书籍设计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尝试性、实验性和前瞻性的书籍设计探索不断涌现,成为书籍设计不断深化发展的动力。同时,设计师本体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确证,为这种创新活动的深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创作过程中,设计师不希望受到过多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不愿书籍设计完全沦为书籍内容的附庸与标签。设计师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很多设计师苦心孤诣,将书籍当成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通过独立的设计来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通过展现设计自身的魅力来营造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正如吴冠中在艺术创作中反复强调的,要学会表现出自己的感情,不择手段,择一切手段,表达视觉美感及独特情思[8]。   在书籍设计审美标准普遍缺失的情况下,技术特征极易演变成一种设计质量的评价标准。“高技术”体现的是一种实现过程的“高准入”、“高区隔”与“高门槛”,这种实现的“高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设计的“高品质”,能够提升作品的附加值。因此,提高书籍设计实现的困难度,从一个角度体现了设计师的工作价值。这也是当下“高技术”风格的书籍设计流行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设计风潮与 时尚 ,成为一种设计的方向与选择的重要原因。当然,对“高技术”的过度喜爱容易演变成一种对技术的盲目崇拜,沦为唯技术论或者技术至上主义,或者一味地炫耀技术发展,演变成为所谓的“炫技派”。这对书籍设计的发展而言,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   4 书籍设计的高需求与高品位   作为终端消费者的读者,希望通过阅读获取知识与信息,并通过观看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与视觉享受,实现精神的升华与心理的满足。在消费社会,书籍是文化消费的产品,书籍设计则作为一种消费的符号和标志存在,具备象征和隐喻的功能。在书籍消费过程中,读者被分为不同的阶层与群体,并通过书籍消费,显示出各自的身份与地位,体现个体的存在。   随着社会发展,读者的审美标准不断攀升和提高,视觉“阈值”不断被刷新,读者呼唤有更多、更新和更美的书籍设计作品出现,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差异化的审美需求。读者对他们常见的书籍设计形态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标准,对他们感觉陌生的视觉形态展现了更强的包容性。与以往书籍朴素、自然、含蓄和内敛的视觉风格不同,当下荒诞、怪异、离奇和另类的书籍设计风格层出不穷,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趋向。现代书籍设计风格经历着巨大变化,这种变化的背后,其实是人类求新、求异和求变的心理本能体现,也正好契合了形式主义美学中关于“陌生化”理论的阐释。“陌生化”是俄国人什克诺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艺术通过将事物“陌生化”,从而增加读者感受的难度和延长读者感受的时间,让人们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个全新的体验,艺术如果要避免衰老、退化,就要不断地追求“陌生化”,从而满足读者的审美需要。由此我们就容易解释今天种种另类风格书籍存在与发展的相关问题。   1978年,詹・克朗(Joan Kron)和苏珊・斯莱辛(Susan Slesin)在他们的著作《高科技》中对“高技术”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这个术语在设计中特指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一是技术性的风格,强调工业技术的特征(technology);二是高品位的(high style)。”[9]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出版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并没有消弭纸质书籍的发展,数字出版与传统印刷出版共同发展、并行不悖,纸质书籍仍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在快餐化消费的读屏时代,相对于数字出版物而言,纸质书籍本身就意味着“高品位”。   在快节奏的今天,读者对于纸质书籍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再仅是直线性阅读,而出现了更多非线性与多线程的阅读方式。也就是说,读者的阅读状态是离散与混沌的,阅读节奏是跳跃与无序的,阅读心境是随性与随意的,阅读的前后次序被打乱,阅读的状态变得不可确定,阅读的进程变得不可控制,阅读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这种变化对书籍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需要对书籍的整体与局部都进行恰当的设计,通过设计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的心理期待。比如,设计师弗朗西斯卡・普列托(Francesca Prieto)为诗人尼加诺尔・巴拉(Nicanor Parra)的诗歌集设计的精装书(图6),内容看似支离破碎,但若把它们撕下来,进行折叠、拼贴和组装,就能看到完整的诗歌内容,这种极富 想象力 的书籍设计,既反映了诗歌的内在精神,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丰子恺先生曾说,善于装帧者,亦能将书的内容精神翻译为形状与色彩,使读者发生美感,而增加读者的兴趣[10]。读者对书籍进行触碰、轻抚、摩挲、把玩、翻阅和审视,并借助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感进行更加深入的沟通,实现与作者跨时空的交流,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愉悦和心理满足。   5 书籍设计的高情感与高补偿   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指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性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11]“高技术”不是设计的目的,而是设计的手段,当“高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更需要“高情感”的投入和“高心理”的补偿。“高技术”应该与“高情感”相融,使作品呈现出技艺高超又感人至深的特殊景象。设计师通过高情感的设计来柔化和软化高技术带来的片面性,实现对人性的抚慰与心灵关怀,使读者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与情感关照,从而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温暖感,借助设计的力量实现平衡与调适。由此可见,“高科技”转化为“高情感”,“改造自然”转变为“适应自然”,才是未来设计的主题,关注人的本质需求才是设计的终极课题。   现代书籍设计热衷于用金属、塑料、玻璃等工业时代的材料来重新设计书籍,强调工业化的材质,极力宣扬机械美学和新技术的美感。“高技术”阐述工业化带给人们审美的重大改变,并突显生产技术带给人的现代、冰冷、科技的感觉。这种看似冰冷的机械美学,在今天被赋予更多人性的色彩,戴上了情感的光环,它以一种建立在设计师理性推理之上的片段存在,充满调侃、戏谑和 游戏 的意味。在温润的书籍中应用机械美学中那种冷漠、冰冷和生硬的视觉形式变得更为常见,并逐步成为一种特殊的视觉审美形式,成为书籍设计风格的一种选择。书籍自身特有的书卷气息,与看似冷漠的机械美学之间形成一种非常有趣的冲突与反差,产生一种独特的视觉张力,构成现代书籍特有的戏剧性效果。吴勇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计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画册(图7),就很好地结合了北京奥运代表性建筑元素,同时采用极其特殊的装帧工艺与材料,完美地体现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核心理念,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现代书籍设计的这种匠心独运,其实就是一种“高情感”的投入与“高心理”的补偿。通过人本思想重新审视现代书籍设计中高技术的运用会发现,未来更加需要关注新技术影响下书籍设计本体语言的 拓展 ,使之更符合人性化设计和情感化设计的需要。   6 结 语   “技术”是书籍设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书籍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书籍设计由于受到同时代“高技术”建筑的影响,呈现出工业化的特质,体现了独特的机械美学特征。但在发展过程中,“高技术”概念发生嬗变,演变成一个包含多种语义、内涵丰富的特殊词汇,代表着高艺术、高标准、高品位与高情感等。因此,书籍设计呈现多元化的风格倾向,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书籍设计超越功利性的色彩,具备独立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今天,荒诞、怪异、离奇和另类的书籍设计风格,很多是设计师个人的行为。事实上,书籍设计同电影艺术一样也存在“类型化”的分类问题。对实验性、概念性和尝试性的书籍设计,应该给予更大的包容与更多的自由,鼓励其成长,因为,今天的“前瞻性”设计极有可能就是明天的“实用性”设计,“创新”是设计产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此外,我们需要客观地审视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大胆地引入新技术,并将这些技术合理地融入书籍设计中,不断拓展书籍设计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必须明确,情感与精神性的需要永远是书籍设计的最终落脚点,采用高技术的形式和手法,都源于对人们精神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满足,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该更多地思考设计的价值与目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注 释   [1]吕敬人书艺 问道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5   [2]徐恒醇设计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7   [3][5]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43,43   [4][10]孙艳,童翠萍书衣翩翩[M]北京:三联书店,2006:51,423   [6]莱德尔现代美学论文选[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140   [7]吕敬人书籍设计基础[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12:12   [8]吴冠中笔墨等于零[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196   [9]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77   [1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    看了“军事高技术论文怎么写”的人还看: 军事高科技论文范文 材料与军事高技术论文 军事理论的论文范文3000字 军事高科技论文 军事高科技战争论文 a("conten");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索引序列
  •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题目
  •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
  •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选题
  • 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范文
  • 军事高新技术及其应用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