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新生儿护理文献阅读报告范文

新生儿护理文献阅读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

新生儿护理文献阅读报告范文

文献阅读报告格式及其范文是如下:1、针对研究课题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在搜集、整理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后,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2、其中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填写,要保证与毕业论文相一致。 3、要求一律用A4纸打印,左侧用两个书钉装订。 4、开题前请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再上交。5、根据培养标准,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低于20篇,在此报告中应该有恰当的引用。写作技巧:1、文献摘要的数量一般要大于7篇。2、文献阅读报告的最主要的部分是对该主题的总结与评述,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问题顺序等进行总结,但是文献阅读报告更注重的是对该主题研究动态总结后的评述。3、文献阅读报告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

脑血管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结论:根据疾病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疾病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脑血管病; 护理体会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n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be the nursing of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Method: 60 patients of cerebral 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different nursing cares were adopted dy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Result: In all 60 patients,38 cases were cured,18 cases were improved,2 cases had no change, and 2 cases Conclusion: The nursing method above can help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recovered and can decrease the   Key words: Cardio-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1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22例,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6岁,脑血栓形成35例,脑出血25例,其它4例。  2 治疗转归:治愈38例,好转18例,无变化2例,死亡2例。  2 观察与护理  1 病情观察  1 意识:意识的变化往往能提示病情的轻重,应了解发病时意识状态和昏迷程度,本组病人有意识障碍21例。  2 瞳孔:观察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存在等。瞳孔的改变能提示病变的部位及病的加重或减轻。  3 生命体征:①血压可以反映颅内情况改变,颅内压升高要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对脑出血病人不利,可致再次出血;血压过低可致脑供血不足,可加重脑血栓形成病人的病变;脑出血可以通过多个环节引起颅内压增高,甚至并发脑疝而死。因此,血压高低可作为使用降颅内压药物的依据;②脉搏缓慢时说明有颅内压增高趋势;③发热的原因有中枢性或感染性发热,如果体温低、四肢厥冷则说明有休克的可能;④呼吸频率是否规则和呼吸的深浅,如出现叹息样呼吸、潮式呼吸,鼾音则表示病情严重。  4 观察肢体运动:脑血管病多伴有肢体瘫痪。本组病例几乎全部有程度不一的肢体瘫痪或麻木,活动受限,多为一侧肢体。肢体缓解及加重亦说明脑血管病的变化。  2 急性期的护理  1 休息:脑出血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减少探视和不必要的搬动,更换床位时注意移动头部要轻,慢,稳。脑缺血病人在1周以内应完全卧床休息,禁用冰袋。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衰竭受颅内压影响,对有缺氧病人要及时给氧,有意识障碍病人为防止其舌根后坠堵塞呼吸道,可插入导气管,及时吸净气管内分泌物。  3 抽搐和瘫痪的护理:因为有抽搐的可能,必须准确地给予镇静药物,仔细观察抽搐状态及持续时间,抽搐的部位。有肢体瘫痪者,为了防止关节变形和肌肉萎缩,要保持肢体功能位置,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肌腱伸展运动和关节曲伸运动。  4 排泄的护理:意识障碍的病人常有排尿排便障碍,对于尿潴留者应留置尿管,防治尿路感染,每天膀胱冲洗,尿道口抹洗;有排便困难者,应予缓泻药物或人工排便。  3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由于病人昏迷及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及褥疮,为此,要定时按摩或理疗,还要配合其他辅助方法,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整洁平坦。  4 脑血管的心理护理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瘫痪病人重者终日卧床,轻者有肢体活动不便,尤其是再瘫痪者,常有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精神萎靡,容易悲观失望。所以,在护理工作中,对病人要有特别的耐心,关怀体贴,尽量做到细致,及时热情满足病人合理要求。同时要注意病人情绪,多安慰病人,解除病人思想顾虑,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期活动能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脑血管病人急性期过后可逐步增加活动,进行功能锻炼,护理上通过对瘫痪肢体的按摩及活动,可防止肢体的萎缩和畸形。对后天失语症要积极进行语言的再训练。针灸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帮助,对肢体瘫痪可取穴曲池、合谷、环跳、足三里、昆仑,失语可用哑门、廉泉等穴位。  参考文献:  〔1〕 韩仲岩.实用脑血管病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388.  〔2〕 成慧琴,王环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潜在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31例〔J〕.中华实用护理杂志,20(3):11.

护理类论文常见的有:护理文献、护理技术、心理护理。 这里为楼主提供一篇心理护理论文范文。 【心理护理论文】如何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多表现为意外、突然、缺乏心理准备。急诊科护士首先接触患者,护士的语言行动都会对患者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接诊护士应敏捷、冷静、沉着、和蔼、有序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减轻其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我从事急诊护理30年,从中有了一些切身的感受,供大家参考。 1 恐惧心理 在临床中100%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多数患者是突然遭受意外伤害,缺乏思想准备。表现为惊慌失措,恐惧万分,迫切要求尽快得到最佳治疗护理。对入院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缺乏认识,还会增加患者的痛苦。 2 急躁心理 由于突然患病,伴随的外伤、出血、伤残等,都会对患者产生不利的心理刺激。身体上的痛苦、精神上的失落,以及后悔恐惧交织在一起,表现出急躁不安,甚至不配合治疗。 3 焦虑孤独心理 多数外伤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大多正处在事业和家庭的关键时期。外伤的伤势重,病情变化快,担心肢体伤残是否能恢复,心理功能也相继遭到损害。加之发生突然,患者家人不能及时到医院,在抢救室、监护病房远离亲友、家属,探视的时间受限,因而引起患者的隔离感和孤独感。 4 其他外伤原因 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动,如有的患者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可能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还有的个别患者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存在的患者,除积极给予治疗外,还应针对其心理活动,高度热情地对待患者,耐心向患者讲明救死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患者信任。 5 积极主动并以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及时地给予各种抢救措施。尽快采取如:吸氧、输液、输血、包扎、止血、固定等措施,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解除患者痛苦,减轻疼痛。使患者看到生命希望,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医嘱适当给予镇静剂,尽量减少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 6 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待患者,看到患者和家属主动上前迎接,迅速安排抢救室,询问病情的同时应评估病情,尽快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使患者增强安全感,能尽快配合抢救治疗。 7 做好说服开导工作,消除患者急躁情绪。对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要向家属说明手术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说明手术的目的、一般步骤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增强患者和家属的信心。对有些病情不宜向患者交代的切勿在患者面前交代和议论,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 8 热情关心患者,尽可能多地接触患者,多与患者交谈。解除患者的孤独感,尤其是伤残患者生活能力下降,饮食、起居要妥善安排,使患者感到医院的温暖。在不影响治疗、监护的情况下,鼓励家属和亲友探视,以解除患者的孤独感。 9 腹痛患者的护理 急腹症时患者腹痛剧烈,多有迫切要求止痛的心理,认为医院不给用止痛药就是不积极治疗,有烦躁、厌问、不信任的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尽快明确诊断、耐心解释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的道理,尽快解除患者疼痛。 10 服毒自杀患者的护理 此类患者多有家庭、事业等因素,多处于狭隘的心理状态,心理变化复杂,故意不合作,洗胃过程不配合,故意拖延时间而失去抢救时机。对此类患者因根据情况开导,以同情的语言去感化,使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不应轻易放弃生命。 11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安慰急诊患者多病情危重,甚至处于濒死状态,患者家属难免有各种不同复的心理。 12 对惊慌失措、哭啼家属应先用温和的语言劝说他们离开,以免影响患者的情绪,使他们安下心来相信我们的治疗与护理。 13 对比较镇静的家属可如实的告诉患者情况及准备采取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争取他们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抢救、治疗工作顺利进行。总之,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方法要妥当,内容要科学,态度要和蔼,情感要真诚,委屈要克制,善于忍耐。对患者的过激言行切勿计较,不能与患者争吵。要充满同情心,耐心劝导,语言要艺术,待患者如亲人,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帮助其树立信心,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新生儿护理文献共度报告范文

一、护理估计  (一)定义  从各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收集资料以评估病人健康状态的过程谓之估计。  估计是护理程序的开始,估计阶段是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的基础,为确定每个病人的护理诊断、制定目标、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了依据。因此收集资料十分重要,除了入院第一次的总体估计外,在护理程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对病人进行随进估计,将有助于及时确定病人进展情况,发现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这些资料决定是否需要修改、中断或继续护理措施。  (二)收集资料的内容与范畴  收集资料应从以人的基本需要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来考虑,即病人的健康情况与他对目前疾病的反应是护士最应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护士应着重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状况、生活方式、环境及对疾病的生理心理反应等。以利于为如何帮助病人恢复最佳功能状况而作出决策。在收集资料时可以从下列14个方面进行:  社会心理状况  (1)社会状况 包括病人的职业、单位、职务、经济、教育、宗教信仰及对病人生活有影响的人。  (2)家庭状况 家庭成员 ,病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居住条件等。  精神情感状况  (1)感知能力,让病人说出自己在什么地方,今天是几月几日,辨认人,并检查其写和说的能力及词汇水平。  (2)病人对压力的反应。  (3)对其周围人和事、物的反应,以前是否住过院,对这次住院是否惧怕等。  (4)病人目前考虑的问题,对护理有何要求。  (5)病人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看法及自我形象概念和希望得到的健康状态。  生殖系统  无性功能改变。对女性应了解月经史、分娩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  环境状况  (1)安全感。  (2)从病人的年龄或精神状况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护措施,如床栏等。  (3)是否有引起交叉感染的环境因素。  感觉状况  (1)视觉 视力,对光反射,有无幻视、幻觉等。  (2)听力 是否能清楚地听到一般说话声音,是否单耳或双耳听力有问题,有无耳鸣。  (3)嗅觉 检查病人嗅觉是否与众不同。  (4)味觉 是否存在最简单、最基本的味觉,有无与众不同。  (5)触觉 包括对各种疼痛、冷热,以及触摸的感觉等。  活动神经状况  (1)活动状况 行动是否受限和对日常活动及剧烈活动的承受性。  (2)肌肉骨骼状况 关节活动,握力大小,走路方式 ,是否要借助拐杖等工具,四肢肌肉有无萎缩、软瘫等情况。  营养状况  (1)饮食习惯 一天吃多少及喜欢吃什么,是否经常有饱胀感或饥饿感,有无挑食习惯等。  (2)身高、体重及活动能力 是否过于消瘦或肥胖,量近有无体重减轻及其程度,以及通过观察皮肤,指甲等方面了解营养状况。  (3)食欲情况 最近有无变化,有哪些影响食欲的因素。  (4)消化系统 有无义齿、缺牙、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胃肠道有无手术史,有无因特殊检查、治疗或服药影响消化及食欲。  排泄状况  (1)平时病人排泄习惯,目前有无改变。  (2)哪些方法 有助于病人正常排泄。  (3)引起排泄状况改变的原因。  (4)排泄方法是否改变,是否需要辅助设施。  (5)最近有无其它特殊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夜尿多等。  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1)正常摄入及排泄情况,如每日饭量,摄入液体量,以及尿量等。  (2)有无特殊健康方面的问题影响正常摄入,有无多饮或不饮,其原因何在,有无水肿、脱水征象。  (3)检查血液酸碱值了解电解质情况,测量血压了解循环血容量。  循环状况  (1)脉搏速率、强弱、节律、脉型。  (2)心音是否正常,心率与脉率是否一致。  (3)血压是否正常,应分别检测直立血压,卧位血压及两上肢血压。  (4)观察皮肤、口唇、指甲,了解末梢循环情况。  (5)心脏监护的数据报告和图象。  (6)有关实验室检查情况及临床意义。  呼吸状况  (1)直接观察 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呼吸音,体位对呼吸的影响。  (2)间接观察 有无吸烟史,每日吸烟量,烟的种类;周围有无吸烟者;有无服用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药物;是否有焦虑、恐惧影响呼吸的情况;是否使用呼吸机、氧气辅助呼吸;皮肤、口唇、指甲颜色及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体温状况  (1)病人对自我体温感觉的主诉。  (2)病人(家属)是否了解发烧时降温及发冷时保暖的一般措施。  (3)测量体温,了解基础体温。  (4)出汗时间、方式,有无盗汗。  皮肤情况  (1)皮肤的颜色、弹性、干湿度、完整性,有无皮下出血、褥疮及其它损伤。  (2)卫生习惯及皮肤排泄情况。  舒适和休息状况  (1)不舒适的原因,哪些措施可使病人感到不舒适。  (2)睡眠是否足够,借用何种方法帮助睡眠,疾病是否影响睡眠或还有其他原因,白天是否感到嗜睡、疲乏。  护士从上述14个方面了解病人的资料,看病人是否能达到满足,如发现某一项基本需要不能满足,再从中寻找原因。  (三)资料的类别  资料的类型包括主观与客观的资料,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固定和可变的资料。  主观与客观资料 主观资料即病人的主诉,包括对疾病的感觉、态度、愿望以及需要等。如恶心、眩晕、疼痛等为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即医护人员的观察。通过观察、测量、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如病人的身高、体重、血压等都是客观资料。主客资料为病人健康情况提供信息,并可帮助鉴别问题。  过去与现在资料 过去资料即发生于以往的事件。包括既往史、住院史、家庭史、以及影响健康的习惯史等。现在资料即目前存在的。如血压、呕吐、术后疼痛等。现在与过去资料在估计时可获得时间的概念或可与平时行为习惯等相比较,二者结合起来证实问题或鉴别矛盾。  固定与可变资料 有些资料是固定不变的,如病人的出生日期、地点、 性别是固定的。有些资料则是可变的,如病人的体重、体温、血压进食量、排出量等则可能改变。对可变资料应注意动态的观察,及进或定期收集、记录,以便分析、判断。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  方法 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阅读、交谈、观察、测量。  (1)阅读 包括查阅病历及有关记录、文献资料,了解病人的姓名、职业、主诉、检查结果、初诊、医疗措施等,使交谈有的放矢处于主动地位。  (2)交谈 包括询问及倾听病人谈话。在护理估计中与病人进行交谈的目的主要是收集有关病人以往健康状况、现在对疾病的反应及家庭社会有关情况的信息,取得了确立护理诊断所需的各种资料,同时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估计交谈的同时,也可以给病人以获得有关自身疾病、治疗和护理有关信息,给以咨询意见,提供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估计交谈不仅要在病人刚入院时进行也应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以评估病情的进展情况,或给以教育、指导和帮助。因此,护士应掌握交流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方能更容易接触病人,了解真实和及时的信息,然后将它输入程序中并用于护理工作。  (2)观察 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 是护士进行任何护理活动中应掌握的技巧。系统的观察包括使用视、触、听、嗅等知觉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通过有关的观察对交谈中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验证和补充,有利于对护理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表23-1)  表23-1 护理观察的主要内容  病人外观和功能特点 病人与他人相互作用与交谈的内容和过程 环境  视觉 眼神 姿势 步态 平衡状况 衣着 修饰 面色 肤色口唇颜色,舌苔 粘膜 毛发指甲 体型 义肢 分泌物 排泄物性状 身体动作,手势 眼光接触,表情 病人对家属的反应,家属亲友对病人态度 病室和病床单元清洁度,衣物用具清洁整齐情况 光线对病人的影响起居是否方便 舒适有无导致意外 感染和疾病的因素  触觉 皮肤温度、湿度 弹性 张力 肌力 脉搏变化 肿块大小有无压痛 空气湿度,物品清洁度和质量  听觉 语言能力 心肺 肠鸣音听诊 叩诊 咳嗽声 血压变化 与他人交谈的量声音的强度,讲述的特殊内容 病室噪音是否有刺激听觉的因素存在  味觉嗅觉 痰液、尿液 粪便及呕吐物的特殊气味 特殊气味  护理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头到足式,即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生殖器、肛门、神经反射、交流、环境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二是按几大系统式,即从身体的几大系统着手,而不是从局部着手。通常医院多按系统将重点检查项目印在体检表格上,可按项检查不致遗漏或重复。在观察时应综合运用视、触、听、嗅`等知觉。  (4)测量 测量是通过运用一些仪器来测定事物的高低、大小、频率、节律、量等,以补充和证实感官观察所得的资料。测量的资料包括实验室结果、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尿量等。有些量化的一般性观察资料也可以作为测量资料,如交谈期间吸烟支数、一日三餐量,心电图监测观察数据等。  在进行护理估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与病人的良好关系有利于收集资料,特别是与病人的情感、认识有关的资料,并有助于对相互语言的理解。  (2)收集资料时分清主次顺序 一般应首先估计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多方面 情况,然后再收集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  (3)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 病人常常是主要的资料来源,但是也不要忽视其它资料来源,如病人家庭成员、工作单位有关人员、医生、医疗病历等。  (4)在收集资料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 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所运用的资料来源而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最为适宜。对某一项有用的资料至少要有两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共同证实。  (5)资料必须客观 无论是通过交谈、观察,还是通过测量所收集的资料都必须是客观的,护士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可以是进一步收集资料的依据,但决不可成为资料本身。  (6)收集资料的工作是持续不间断的,在第一次的护理估计后,必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此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空白,即未收集到的遗漏之处,为使护理诊断正确,须再回到病人身边补充收集资料。在此后的护理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新的信息资料表现出来,应及时进行估计。  二、护理诊断  (一)定义  护理诊断是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的描述,这些问题是在护理工作范围内,护士有责任、有能力进行处理的。具体地说,护理诊断就是指护士询问、察看,检诊病人后,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要采用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据此做出的结论。  (二)护士诊断的组成及公式  组成 确立一个护理诊断,应有4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诊断名称 对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概述性描述,即诊断名称,亦称健康总题。  (2)定义 定义是对诊断名称的一种明确的表达以此与其它诊断作鉴别。如口腔粘膜改变的定义是口腔粘膜组织的破坏状态。  (3)该诊断的有关因素 即各种可引起问题或影响问题发展的直接、主要的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  (4)诊断的依据 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的表现。  公式 护理诊断包括三个部分,称为PES公式。  (1)健康问题(Problem),是护理诊断的名称,是对个体健康现有的或潜在状况的描述。这些问题均反映了健康状况的变化,但并不说明变化的程度。  (2)原因或有关因素 (Etiology) ,即相关健康问题或与此相关的因素,或危险因素。原因常指引起该问题的直接因素。有关因素常指引起该问题的相关因素。  (3)症和体症 (Signs and Symptoms) ,在病人身上观察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健康问题的重要特征。  例如,营养失调P,肥胖S与饮食摄入过多有关E临床上护理诊断经常是问题(或症状和体征)+原因(在明确的情况下,或有关因素,即PE或SE公式,例如:“疼痛,由于手术后伤口引起”,“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有关”。  (三)护理诊断的类型  护理诊断分成两种类型,确定护理诊断的类型主要看症状的体征。  现有症状的诊断 是指那些此时此刻病人正经历着的问题,即病人已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原有的舒适状况改变与股骨牵引的强迫卧位有关”,病人伴有疼痛、全身不适、睡眠不好、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  潜在症状的诊断 是指病人目前尚无某些特定的症状体征,但具有一些先兆或有某些危险因素存在,如果在护理中未考虑到其危险因素,未采取预防措施,病人就会发生问题。如“潜在跌伤、与肌无力有关”,对这些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做出诊断称为潜在症状的诊断。还有一种“可能的护理诊断”类型,指当缺乏足够的资料来支持一个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时,可写一个“可能的护理诊断”,此时,护士应继续针对该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补充的资料排除此诊断或进一步确定诊断。  (四)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与联系  疗诊断是对一个疾病、一组症状体征的叙述,是用一个名称来说明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改变,以便指导治疗措施;护理诊断是叙述病人由于病理、心理状态改变所引起的现存的或潜在的影响健康的护理问题,是制订护理措施的依据。护理诊断由护士作出,护理诊断既要参照医疗诊断,认识病人的疾苦和生理需要,采取配合医疗的措施或与医生合作,治疗疾病,促进、恢复病人的健康;又要按照病人的个体差异,心理、社会因素的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和需求各有不同的特点,确立不同的护理诊断。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护理诊断,不同的疾病也可以有相似的护理诊断。一般认为护理诊断涉及三方面。  配合性护理诊断 如执行医嘱,在这一范畴中,护士的职责在于使医嘱中的治疗方案得到准确无误地执行,对医嘱范畴内的问题一般不需要护士作诊断,而执行医嘱过程中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预防并发症,则需要护士对之作出护理诊断。例如当发现某一糖尿病病人有低血糖先兆症状,护士应诊断“有低血糖可能,与使用胰岛素有关”,须准确测试尿糖,按标准调配饮食,严格记录进食量,观察临床症状,为医生提供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  合作性护理诊断 对病人的治疗目标往往由护士与医生共同合作完成。如脑脊液漏的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可能”,医疗范畴是选用抗生素,护理工作是切断感染源。如将病人安置在清洁的病房,保持适当卧位,头部垫无菌治疗巾,定时清洁鼻腔、外耳道、防止逆行感染或结痂。预防感冒,避免因咳嗽影响裂缝愈合。这是医护合作为一个共同目标―――预防颅内感染的过程。  独立性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疾苦或不良反应,在护理职能范围内,护士有责任对病人的健康问题作出诊断,并自行选择护理措施以促进健康或缓解病情。限制和预防各种不利于健康的消极因素,包括生活护理方面、功能锻炼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功能方面、休息睡眠方面、认识感知方面,情感行为方面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方向等。如当病人因疼痛害怕咳嗽或无力咳出分泌物时,护理诊断为“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痰液粘稠、无力咳出有关”,护理措施为定时给病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吹水泡锻炼,帮助保持正确体位,指导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促使痰液排出,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独立性护理诊断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工作,它与医疗诊断有根本区别;而配合性与合作性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有一定联系。一个病人的医疗诊断确立后,常用相应的配合性与合作性的护理诊断,但这一点不是绝对的,相同医疗诊断的病人由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因素不同,其护理诊断也可有不同之外。  建立护理诊断是护士独立性职责的体现,它帮助护士决定对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护理诊断的功能在于护士可根据它提出预防性措施,如健康教育、功能、褥疮防治、预防并发症等。也可根据它提出纠正性措施,如定时挤压胸管,帮助病人咳嗽,以解决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能降低的可能。  总之,护理诊断反映了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的状况,提示了病人应得到的护理,这与医疗诊断既有根本性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五)书写护理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明确,简单易懂。  一个诊断针对一组具体问题。  护理诊断必须是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得出的,不同的病人患有同样的病,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护理诊断,要看病人的资料情况,要有足够的证据做出诊断。  确定的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措施来解决、缓解或进行监测的,而不能是与医疗范畴有关的问题。  护理诊断应该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所以对原因或有关因素的陈述必须详细、具体、容易理解。如“睡眠状态紊乱,与住院有关”,此诊断没有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若按如下陈述就比较好,“睡眠状态紊乱,与住院破坏家庭起居习惯有关”,它为护理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三、护理计划  (一)定义 针对护理诊断,制定具体护理措施 计划是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是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医护人员的交流和利于评价。  (二)内容 在计划过程 ,须建立目标、制定措施。  建立目标 目标是理想的护理结果。其目的是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衡量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此,目标应具备下述特点;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反映病人的行为;必须现实,能够达到;可观察和测量,有具体的检测标准;有时间限度;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  目标有远期与近期之分,远期目标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范围广泛;近期目标则是具体达到远期目标的台阶或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如下肢骨折病人,其远期目标是“三个月内恢复行走功能”,近期目标分别为:“第一个月借助双拐行走”、“第二个月借助手杖行走”、“第三个月逐渐独立行走”。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互相配合、呼应。  制定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是解释帮助病人达到期待目标的行为,是护士为病人提出的特定护理工作项目;是确立护理诊断与目标后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放在捉进健康;维持功能正常;预防功能偿失;满足人的基本需要;预防、减低或限制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可分为依赖性的、相互依赖的和独立的三类:  (1)依赖性的护理措施 即护士执行医嘱的具体方法,它描述了贯彻医疗措施的行为。如医嘱“每周测体重3次”。护士执行如下:每周一、三、五早餐前测体重。  (2)相互依赖性护理措施 这类护理措施包括了医、护、技营养师、理疗师之间的合作。由护士联系医嘱,共同执行。如肾功能衰竭病人, 医嘱“每24小时口服液体50ml”,静脉补液5%葡萄糖在执行上述医嘱时,护士要与营养师一起计算该病人在每班须摄入的液体量,护士制定的措施为:  ①静脉补液30ml/小时,由输液泵控制输入。  ②口服液体:  7:30am—3:30pm总量 315ml,240ml由食物摄入,75ml由服药时摄入。  3:30pm—11:30pm 总量195ml,120ml由食物摄入 75ml服药时摄入。  11:30pm—7:30am 总量100ml服药时摄入  ③独立性护理措施 这类护理措施完全由护士设计并实施,不需要医嘱。护士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是在职责范围内,独立思考,判断决定的措施。  例:患者女,52岁,十二指肠溃疡,主诉失眠。经收集资料分析后认为失眠与日间睡眠有关。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自己的经验制定以下措施:①7:00am至9:00pm病人不入睡;②每天在想睡时行走锻炼;③睡前帮助病人进行促进睡眠的活动,用温水洗脚、阅读报纸、听轻音乐、松弛疗法。  护理措施应具备下述特点和组成:充分利用各种合适的资源,包括设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符合实际,体现了个体化的护理;内容具体明确、清晰简洁;有病人参与;有科学理论依据。为保证能正确执行,护士措施应包括;日期、动词、谁去执行?什么时间?应作什么?怎样作?在何处?对一些常规操作步骤不必在措施中写出,如因病人情况特殊,不能按常规步骤执行的,就应在护理措施中列出。护理措施的最后内容是签名。  护嘱是护理计划的一组成部分。护嘱的内容有:护理等级、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检查前后护理、心理护理、管理效能的维持、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对症护理、医嘱执行等。护嘱应当清楚、明确,专为适合某个病人的护理需要而提出,不应千篇一律如同常规。  四、实施计划  (一)定义 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的过程。包括各种护理活动,以解决护理问题,记录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反应。  实施由计划者执行或指定他人执行,患者积极参与。实施过程的要点是使护理行为个体化、安全化。实施的质量如何与护士的知识、人际关系技巧和操作技术三方面的水平有关。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应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实施前的准备  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计划 执行者对计划中每 一项措施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时间安排应了如指掌,以确保措施的落实,并使护理行为与计划一致。此外,护士还应理解各项措施的理论基础,保证科学施护。熟悉计划的方法是在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参阅有关书籍,或是在病区内、责任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重点病人的计划。  分析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 护士必须分析实施这些措施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若有不足,则应复习有关书籍或资料,或向其他有关人员求教。  明确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及期预防 某些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可能对病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护士必须充分预想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避免或减少对病人的损伤,保证病人的安全。  合理安排、科学运用时间、人力物力 实施护理措施的时间选择和安排要恰当,并估计自己的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该项措施的实施,防止因忙乱而导致实施不当。在人力的安排上,责任护士组长或护士长也应确保有足够的、合适的人员支完成相应的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将所需的设备准备完善,创造一个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全、并有利于护士工作的环境。  (三)实施过程 在实施阶段,护理的重点是着手落实已制定的措施,执行医嘱、护嘱,以达到目标,解决问题。在实施中必须注意既要按护理操作常规规范化地实施每一项措施,又要注意根据每个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个性化地实施护理。  在实施中需进行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的学习需要。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  实施是估计、诊断、和计划阶段的延续,须随时注意估计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了解病人 对措施承受能力,反应及效果,努力使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  责任护士是实施计划的主要人员,还必须依靠各班辅助护士,并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与支持,护理活动与医疗工作关系密切,虽然各有其内容,但总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在实施中医护人员应互通信息,密切配合。  在实施中,责任护士要把各种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的反应进行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即护理病历中的护理病程记录。以反映护理效果,为评价做好准备。  五、评价阶段  (一)定义 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原先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评价是贯穿在护理全过程的活动,对病人最初估计阶段的资料,是评价中与之进行比较的基础资料;护理诊断是评价的依据;护理目标是评价的标准。  (二)目的 进行评价的目的最主要是确定病人健康状况向目标进步的程度。同时也是判断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过程。在测定病人的健康状况好转的同时,也是评价护理质量和促进护理工作改进的过程。  (三)内容 评价系统包括组织评价、护理程序评价和护理效果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护理效果评价,它可提供护理状况的护理实效的有力证明;护理程序评价是评价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每一步骤中行为的正确性,有利于护理取得最好的效果;组织管理评价又使护理程序的运用及护理实效得到组织的保证。因此,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目录,你可以看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如果有用,请采纳。第1章:中国医疗护理行业发展背景1 医疗护理相关概念1 医疗护理的定义2 医疗护理的内容3 医疗护理的核心2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1)功能制护理模式(2)责任制护理模式(3)整体护理模式(4)过渡期护理模式(5)远程护理模式2 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演变(1)从功能制护理到责任制护理的转变(2)从责任制护理到整体护理模式的实施3 医疗护理行业风险管理1 医疗护理风险(1)诊疗风险(2)技术风险(3)诚信风险(4)经营风险(5)人才风险2 护理工作面临的风险4 报告研究单位及研究方法1 报告研究单位介绍2 报告研究方法概述(1)文献综述法(2)定量分析法(3)定性分析法(4)案例分析(5)多角度分析(6)政策法规资料(7)政府部门统计及数据资料第2章:中国医疗护理行业发展现状与调查1 医疗护理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医疗护理行业政策环境(1)医疗护理行业相关标准1)《护士条例》2)《母婴健康素养》3)《护理工作核心制度》4)《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5)《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版)》6)《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7)《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2)医疗护理行业相关政策1)《卫生部关于专科医院设置审批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2)《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3)医疗护理行业相关规划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以来)》3)《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4)《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2 医疗护理行业社会环境(1)医疗护理缺陷概念(2)医疗护理缺陷因素1)医生因素2)护士因素3)医院因素(3)医疗护理缺陷对策1)提供优质服务,优化护患关系2)树立法治观念,强化法律意识3)加强相关教育,消除纠纷隐患4)尊重病人权利,维护病人权益5)加强护理管理,深化护理改革3 医疗护理行业人力环境(1)我国注册护士数量(2)我国注册护士分布1)医疗机构注册护士2)综合医院注册护士3)专科医院注册护士4)中医医院注册护士(3)我国注册护士结构1)国有机构注册护士2)集体机构注册护士3)联营机构注册护士4)私营机构注册护士5)其他机构注册护士(4)我国注册护士比例1)医护比2)床护比2 医疗护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1 医疗护理行业发展阶段(1)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2)以患者为中心的阶段(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2 医疗护理行业管理现状(1)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热点1)护理安全管理2)护理人性化管理3)实施护理绩效考核(2)现代医院护理管理成就1)质量管理规范化2)管理人才专业化3)管理重点技术化3 医疗护理行业存在问题(1)护士整体素质偏低(2)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3)传统医护关系仍然存在(4)护士缺乏对新工作的深入了解4 医疗护理行业相应对策(1)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2)转变护理人员护理观念(3)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技巧(4)加强护理人员知识培训(5)建立一套合理护理标准3 现代医院护理现状调查分析1 公立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公立医院护理服务内容(2)公立医院护理服务价格1)护理服务价格内涵2)护理服务定价原则(3)公立医院护理服务供给现状调查1)护理服务供应主体2)护理服务的满意度(4)公立医院护理服务需求现状调查1)护理服务需求总量2)护理服务要求提高2 民营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民营医院护理特点调查1)医院市场竞争激烈2)护理专业发展缓慢3)护理人员流动频繁4)护理质量标准不统一5)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2)民营医院护理发展对策1)增强服务营销意识2)做好全方位护理服务3)规范护理操作流程4)采取形式多样的“三基”培训5)重视对骨干力量的引进与培养3 基层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基层医院护理现状调查1)护理组织结构2)临床护理模式3)护理管理职能4)护理服务质量(2)基层医院护理发展对策1)建立护理资讯系统2)合理地配备人力资源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4)公示等级护理服务标准4 慢性病医疗护理模式研究1 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1)居民两周患病情况(2)居民慢性病患病率1)按性别分慢性病患病率2)按年龄分慢性病患病率3)按疾病分慢性病患病率2 慢性病护理研究情况(1)慢性病研究的结构(2)慢性病研究的演变(3)家庭护理干预的研究3 慢性病护理服务形式(1)家庭护理(2)康复护理(3)网络化护理4 慢性病自我护理模式(1)自我护理概念(2)慢性病自我护理模式1)事先影响因素2)可行影响因素3)自我护理模式特点第3章:中国医疗护理行业服务模式深度研究1 责任制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责任制护理发展概述(1)责任制护理发展定位(2)责任制护理基本理论(3)责任制护理基本特点2 国际责任制护理发展历程3 我国责任制护理发展历程4 我国责任制护理发展误区(1)生活护理定位偏低(2)扁平化排班方式出现盲区(3)责任制整体护理形式化(4)脱离病人需求的护理服务错位(5)文书记录缺位或缺乏逻辑连续性2 功能制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功能制护理概念2 功能制护理优点3 功能制护理缺点4 功能制护理应用区域5 功能制护理发展历程6 功能制护理特点分析3 整体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整体护理发展必要性(1)客观条件成熟(2)主观意愿驱使(3)现实矛盾突显(4)社会发展需要2 整体护理的含义(1)整体护理概念(2)整体护理优点(3)整体护理缺点3 整体护理遵循原则(1)人本观原则(2)整体观原则(3)优质服务原则(4)连续护理原则(5)经济价值原则4 整体护理工作模式(1)临床护理路径概念(2)临床护理路径优点5 整体护理在临床实践的深化(1)人性化护理模式(2)个体化护理模式(3)多元文化护理模式(4)“按职称上岗,三位一体”护理模式6 整体护理发展前景展望4 全程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全程护理模式的建立背景2 全程护理模式的运行分析(1)全程护理模式的基本模块1)门诊诊疗期间导医护士的服务2)住院期间责任护士的护理服务3)出院时的指导及康复期的随访(2)全程护理发展的阻力因素1)管理难题2)成本控制问题3)人员素质问题3 全程护理服务的流程再造(1)服务流程再造及运行(2)再造流程的关键衔接点4 全程护理服务的流程管理(1)流程管理概念(2)流程管理做法5 全程护理服务的流程再造效果5 过渡期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过渡期护理模式概述(1)过渡期护理模式定义(2)过渡期护理模式地点(3)过渡期护理模式对象2 过渡期护理模式要素分析(1)过渡期护理模式基本要素(2)过渡期护理模式工作内容(3)过渡期护理模式发展历程3 过渡期护理模式特征分析(1)实施有效的过渡期护理具有挑战性(2)过渡期护士是实施过渡期护理的主体(3)过渡期护理模式突出综合性和个体化4 过渡期护理模式的效果评价5 过渡期护理模式对我国护理工作的启示6 居家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居家护理基本概述(1)居家护理概念(2)居家护理内容2 居家护理模式发展现状3 居家护理模式发展建议(1)采取多形式的居家护理(2)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3)完善居家护理操作常规(4)加强居家护理护士培训(5)协同社会各职能部门7 FCC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FCC模式的概念和内涵(1)FCC模式的概念(2)FCC模式的内涵2 FCC模式的特征与原则(1)FCC模式的特征(2)FCC模式的服务原则3 FCC模式的临床应用分析(1)FCC模式在产科的应用(2)FCC模式在儿科的应用1)FCC模式在疼痛控制方面的应用2)FCC模式在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3)FCC模式在ICU护理中的应用4)FCC模式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4 FCC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展望(1)FCC模式存在的问题(2)FCC模式发展前景展望8 长期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长期护理模式的定义2 国际长期护理发展状况(1)国际长期护理的发展(2)国际长期护理的特点1)长期护理法规制度健全2)长期护理服务内容全面3)长期护理服务对象特色4)长期护理服务形式类别5)长期护理从业人员资格6)长期护理服务监督制度7)长期护理服务财政支持3 我国长期护理发展现状4 我国长期护理发展模式(1)家庭式长期护理1)服务特点2)服务形式3)服务局限性(2)机构式长期护理1)服务特点2)服务形式3)服务局限性(3)社区-居家式长期护理1)服务特点2)服务形式3)服务局限性5 我国长期护理模式比较9 无陪护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无陪护护理模式概念2 无陪护护理模式实施现状3 无陪护护理模式SWOT分析(1)优势分析(2)劣势分析(3)机遇分析(4)威胁分析4 无陪护护理模式存在问题(1)护理人力资源不足(2)患者过度依赖家人陪护(3)家属心理愿望及思想顾虑(4)对家属相关疾病护理知识的教育开展困难5 无陪护护理模式发展建议(1)完善医院护理支持系统建设(2)加强护工和家属的陪护管理(3)利用激励措施,发挥护士潜力(4)探索合理的无陪护护理收费机制(5)发展社区护理,减轻医院护理负担(6)补充总量,分层级配置护理人力资源10 远程医疗护理模式发展运行分析1 远程医疗护理发展分析(1)远程医疗护理概念(2)远程医疗护理发展途径(3)远程医疗护理发展状况2 远程医疗系统的构建探讨(1)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构思(2)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设计1)远程急救系统2)医学数据库和投稿系统3)患者信息远程管理系统4)远程医疗护理会诊指导系统(3)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技术支持(4)远程医疗护理系统的管理制度(5)远程医疗护理环境下社区护士劫色1)照护与指导者2)组织与管理者(6)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建立的困难1)建立远程医疗护理系统费用昂贵2)远程医疗护理诊断的准确性偏低3)远程医疗护理系统安全性偏低4)远程医疗护理的立法有待完善第4章:中国母婴护理模式与风险管理分析1 母婴护理市场需求分析1 妇女医疗护理需求分析(1)妇女疾病状况分析1)妇女疾病患病情况2)孕产妇死亡率3)孕产妇死亡疾病(2)妇女医疗需求特征(3)妇女医疗需求前景1)妇科疾病医疗需求前景2)孕产妇医疗需求前景2 儿童医疗护理需求分析(1)儿童人口数量统计(2)儿童患病及死亡率1)儿童疾病患病率2)儿童死亡率(3)儿童医疗需求特征(4)儿童医疗需求前景2 母婴护理模式及应用分析1 产时护理模式演变(1)丈夫陪伴分娩(2)助产士导乐陪伴分娩(3)三位一体家庭式分娩2 FCMC护理模式及应用(1)FCMC护理基本认识1)FCMC服务原则2)FCMC核心内容3)FCMC效果评价(2)FCMC模式VS传统模式1)基本理念2)服务态度3)服务方法4)治疗决定5)分娩教育6)房间设备7)服务环境8)医疗效果9)护理工作10)保护隐私11)分娩支持12)婴儿陪护13)探视陪伴14)顾客满意度(3)FCMC模式优劣势分析1)FCMC模式优势分析2)FCMC模式劣势分析(4)FCMC模式临床应用分析1)产科健康教育2)病房环境管理3)产时分娩支持4)产后护理工作5)出院指导及产后访视3 早产儿护理模式及应用(1)早产儿生理特点1)外观结构2)体温调节3)呼吸系统4)神经系统5)消化系统6)肝脏及造血功能(2)FCC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1)FCC对早产儿父母的影响2)FCC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模式(3)FCC模式存在问题与对策3 母婴护理风险与应对措施1 母婴护理中存在的风险(1)孕产妇及家属护理风险1)孕产妇及家属认知的冲突2)孕产妇本身疾病导致的风险3)孕产妇特殊需求导致的风险(2)新生儿住院期间护理风险1)护理缺陷2)新生儿窒息3)新生儿烫伤、摔伤4)新生儿被掉包、被盗(3)医疗设施设备导致的风险1)医疗设施不安全因素2)医疗仪器不安全因素(4)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5)产科护士与患者沟通存在的问题2 母婴护理中的应对措施(1)加强产科护理人员自身建设(2)加强护理风险管理(3)加强新生儿的安全管理(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5)推行同理心沟通4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分析1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意义2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研究现状3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的构想(1)实训中心装备建设(2)实训中心环境建设(3)实训中心功能建设(4)实训中心师资建设4 母婴护理实训中心建设框架(1)产前检查室(2)待产、分娩室(3)婴儿沐浴间(4)母婴同室(5)配奶间第5章:中国老年护理市场现状与前景展望1 老年护理供需市场分析1 老年护理需求分析(1)人口构成情况(2)人口老龄化现状(3)失能老人现状分析1)城乡失能老人总量2)城乡失能老人特征(4)老年护理市场需求状况1)家庭养老功能弱化2)老年护理人员缺乏3)老年护理学科发展滞后4)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突出2 老年护理供给分析(1)老年护理机构分析1)养老机构数量2)养老机构类型3)养老机构设施4)养老机构人员状况5)养老机构收住对象6)养老机构护理服务7)养老机构运营管理8)养老机构入驻状况(2)失能老人支持机构1)家庭的支持2)社区与非政府组织的支持2 老年护理模式与探讨1 老年护理模式分析(1)老年护理院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2)养老院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3)家庭病床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4)居家养老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5)社区照顾1)概念2)适应对象3)优劣势分析2 长期老年护理模式探讨(1)社区-居家长期护理模式应成为首选(2)老年长期护理以全人护理模式为目标(3)建立独立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4)老年长期护理相关配套措施及时跟进(5)社会养老不能取代家庭养老的基础地位3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与展望1 社区老年护理需求状况2 社区老年护理现状分析(1)国外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现状(2)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发展现状(3)我国社区老年护理存在问题3 社区老年护理形式分析(1)老人院及老年公寓护理中心(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3)日渐老年护理服务中心(4)家庭探视社区护理中心(5)老年临终服务中心(6)社区福利及资源介绍中心4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形式(1)家庭病床(2)护理专家门诊(3)社区卫生服务5 社区老年护理主要内容(1)家庭访视(2)健康体检(3)康复护理(4)健康教育及咨询(5)临终关怀6 社区老年护理发展展望(1)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2)提高全方位的护理服务(3)发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4 老年护理存在问题与建议1 我国老年护理存在问题(1)老年护理机构运营不佳(2)老年护理供需矛盾突出(3)老年护理院功能定位不清(4)缺乏明确的保健评估标准(5)社区老年护理筹资渠道单一(6)老年护理队伍建设亟需加强2 我国老年护理对策与建议(1)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法规支持(2)充分调整老年护理机构布局(3)改善老年医疗护理保障体系(4)加大老年护理政府投入力度(5)建立合理的老年护理评估制度(6)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网络5 国际老年护理经验借鉴1 日本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日本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日本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2 瑞典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瑞典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瑞典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3 美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美国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美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4 德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1)德国老年护理特点分析(2)德国老年护理对我国的启示第6章:中国老年护理供需现状市场调研分析1 老年护理需求状况调查1 调查区域老人基本情况(1)一般情况1)性别2)年龄3)文化程度4)职业情况5)婚姻状况6)住房情况7)照料情况(2)经济收入1)经济来源2)收入金额(3)经济支出1)经济支出状况2)医疗费用支出3)雇佣护理支出4)最高意愿支出(4)医疗保险参保情况2 调查区域老人疾病和健康状况(1)疾病状况(2)健康状况1)行动2)自己照顾3)日常活动4)焦虑/忧郁5)疼痛/不舒服6)自我健康评分(3)护理需求3 调查区域老人养老方式意愿情况(1)养老方式意愿1)养老方式意愿2)居家养老理由3)住养老院理由4)选择护理院/医院理由(2)对政府护理补贴的看法1)是否愿意接受2)补贴金额3)补贴方式4)筹资来源4 调查区域服务提供第三方调查(1)持续接受如服务时间(2)主要服务需求(3)最适宜的服务方式(4)医院住院老人出院意向2 老年护理供给状况调查1 调查区域护理型医院服务情况(1)调查区域总体情况1)老年护理院2)社区医疗机构3)家庭病床(2)调查区域服务情况1)住院床位配置情况2)医护人员配置情况3)医疗护工配备情况2 养老机构服务情况(1)总体情况(2)抽样调查情况3 居家养老服务状况(1)总体情况(2)抽样调查情况3 老年护理供需关系比较1 老年护理供需估算依据2 老年护理供需估算方法3 老年护理供需估算结果…………略

儿科文献阅读报告

1、如果是老师要你写的,应该给你范文或者具体格式要求,你照着格式或者要求仔细写就是了!2、如果老师没说,你就按照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写好了!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

1、如果是老师要你写的,应该给你范文或者具体格式要求,你照着格式或者要求仔细写就是了! 2、如果老师没说,你就按照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写好了!文献阅读报告,即“文献综述”,英文称之为“survey”、“overview”、“review”是在对某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和思考

根据情况来说。基本上二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新生儿护理文献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知识(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共用)第一章 儿童生长发育第一节 婴幼儿期各期特点及保健措施第二节 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第三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第四节 体格发育指标的意义及测量第五节 体格发育评价第二章 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第一节 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二节 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三节 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四节 心血管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五节 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六节 感觉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八节 骨骼系统解剖生理特点第三章 婴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第四章 婴幼儿营养第一节 能量第二节 营养素第三节 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第五章 儿童疾病的概念第一节 儿科学与成人医学的区别第二节 病因学第三节 疾病的诊断第四节 治疗学第五节 预防第六章 育婴师职业道德与相关法规第一节 育婴师的工作性质与定位第二节 育婴师职业道德规范与工作常规第三节 育婴师的职业保护和相关法规第七章 家庭教养指导第一节 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第二节 素质技能训练第八章 育婴师职业培训基本知识第一节 成人教育的特点第二节 参与式培训的形式和特点第三节 育婴师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提示第二部分操作技能(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操作技能第一章 婴幼儿养育第一节 婴幼儿喂养原则第二节 母乳喂养第三节 人工喂养和科学饮水第四节 混合喂养第五节 食物添加期的喂养第六节 婴幼儿睡眠第七节 婴幼儿大小便排泄第八节 婴幼儿体格锻炼第九节 生活制度和日常生活护理第二章 婴幼儿保健第一节 婴幼儿生长监测第二节 计划免疫第三节 定期健康检查第四节 新生儿护理第五节 高危儿保健第三章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第一节 新生儿常见病症的家庭护理第二节 常见营养性疾病第三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第四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家庭护理第五节 常见小儿危重病症的表现第六节 小儿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和预防第七节 儿童铅中毒的预防第四章 婴幼儿早期教育和训练第一节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展的作用第二节 婴幼儿动作技能训练第三节 婴幼儿语言能力的训练第四节 婴幼儿感知觉能力的训练第五节 婴幼儿认知能力的训练第六节 婴幼儿社会适应性行为的训练第五章 婴幼儿养育家庭护理技术第一节 母乳喂养技巧第二节 婴幼儿妈咪厨房--婴幼儿食物的家庭制作第三节 婴儿抚触第四节 婴儿沐浴第五节 婴儿被动操和主动操第六节 基本护理技术第七节 急救技术第八节 0~3岁儿童早期教育和训练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五级操作技能教学提示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操作技能第一章 婴幼儿养育第一节 母乳喂养第二节 人工喂养第三节 食物添加期的喂养第四节 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第五节 婴幼儿睡眠第六节 婴幼儿大小便排泄第七节 卫生与消毒第二章 婴幼儿保健第一节 婴幼儿生长监测第二节 计划免疫第三节 新生儿护理第三章 常见病护理第一节 常见营养性疾病第二节 呼吸系统疾病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第四节 眼、耳、鼻、口腔保健第五节 常见危重病症的表现第六节 小儿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和预防第七节 儿童铅中毒的预防第四章 早期教育和训练第一节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发展的作用第二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三节 0~3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第四节 婴幼儿动作技能训练第五节 婴幼儿语言能力训练第六节 婴幼儿感知觉能力的训练第七节 婴幼儿认知能力的训练第八节 婴幼儿社会适应性行为及人格培养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操作技能教学提示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操作技能第一章 婴幼儿养育第一节 婴幼儿喂养第二节 良好饮食行为的培养第三节 饮食卫生第四节 婴幼儿营养状况评价第五节 婴幼儿睡眠第六节 婴幼儿大小便排泄第二章 婴幼儿保健第一节 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第二节 计划免疫第三节 早产儿的护理第四节 高危儿保健第三章 婴幼儿常见病家庭护理第一节 常见营养性疾病第二节 常见传染性疾病第三节 常见行为异常第四节 小儿意外伤害的紧急处理和预防第四章 早期教育和训练第一节 婴幼儿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第二节 婴幼儿常见心理问题的游戏矫正法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操作技能教学提示附录 世界卫生级织(WHO)推荐0~6岁男、女儿童身高、体重参考值及评价标准参考文献

各位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想必都是很高的颜值吧,我们真的是很有缘哦,小编每天都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育儿资讯,如果对小编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么,有什么一些意见的话欢迎在下方积极评论哦,小编每条都会认真看的。那么本期的内容是:辟谣:3个月内婴儿不能竖抱?月嫂这样竖抱,宝宝舒服妈妈放心!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吧!我曾经看到一个30天大的婴儿,去医院做了身体检查。母亲问小儿保健医生:在头3个月是否有必要横向抱住婴儿?保育医生告诉她,一个月大的婴儿经常被抱起来并抱在母亲的身上。听到母亲的心跳时,他感到更加安全。一侧的奶奶po着嘴说婴儿的脊椎尚未发育,在头三个月该怎么办!医生笑着说,长者只要抱着婴儿的姿势正确,偶尔抱着婴儿直立不会影响婴儿的脊椎!这也有很多好处!#清风计划#我相信许多新手妈妈都听过所谓的“育儿专家”或长者的建议:三个月内的小婴儿不能直立,这会影响脊柱的发育!因此,一些妈妈会坚持要求即使婴儿剧烈哭泣,也不会站起来。事实上,这种观点没有科学依据。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权威的文献证明抱直对婴儿不利。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新生儿护理协会都强调,任何一个月大的婴儿都可以直立,以确保正确的姿势,并确保婴儿的头部,颈椎和脊椎在同一垂直水平线上。在三个月内,婴儿的脊椎仍然非常柔软,没有与成年人一样的身体弯曲度,而且头部占体重的四分之一,颈部肌肉的力量较弱,因此在握持时婴儿直立时,要注意支撑头部,以帮助婴儿协调颈椎周围的力量。秦琴的孩子刚出生。由于没有抚育婴儿的经验,因此每次抱抱婴儿都要谨慎,因为担心会意外伤害婴儿。月s将婴儿直立起来,对秦琴说:新生儿没有安全感,母亲通常可以将婴儿直立。这些语言的交流可以轻柔地唱歌或对婴儿说话,可以使婴儿感到快乐并感受到母亲的爱。ps:正确的垂直拥抱实际上是一种早期教育方法,对提高婴儿的认知水平和大脑发育非常有益。越来越多的母亲会发现婴儿不是满月,他们开始喜欢让成年人直立,如果你不直立,他会向你哭泣。事实上,婴儿也很聪明,他不想一直躺着。靠在妈妈的肩膀上,我可以看到周围的环境,不再是单调的天花板。婴儿们会渴望探索,然后抬头抬头。自发运动。减少宝宝吐痰新生儿的胃是水平的,经常有食道反流,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吐出和溢出的牛奶。每次喂奶后,将婴儿直立握住10-15分钟,然后用手掌轻轻拍打婴儿的上背部可以帮助婴儿在喂奶时排出混入的空气,这可以减少吐出的发生并减缓新生儿绞痛的症状。给宝宝安全感在心理学家中,切断脐带也被称为“母婴分离”。新生儿出生前,他一直在母亲的子宫中,倾听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脐带被切断,独立呼吸来到这个新环境中,他非常不安全。当母亲直立抱着婴儿时,与婴儿紧密接触的身体区域更大。母亲的肩膀给婴儿一个支撑点,这可以使他感到更安全,好像他仍然在母亲的腹部,紧挨着母亲。婴儿的视野更广新生儿每天大约睡18到20个小时,基本上他们吃饱后就入睡了,醒来的时间很短,而且他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屋子前面雾蒙蒙的白色天花板抱着婴儿直立可以让他看到更多新事物,婴儿可以感知周围物体的运动,颜色和亮度变化,从而刺激视觉发育。在婴儿开始进行大运动之前,他的脊椎身体尚未形成弯曲,婴儿的脊椎无法支撑整个身体,因此,在直立时,母亲需要用一只手轻轻地支撑婴儿的头部,而另一只手臂牢牢地拥抱着他的整个小屁股,以帮助婴儿协调身体的力量。直立时,让宝宝尽可能靠近胸部,并保持身体稍微向后倾斜,这样宝宝就可以自由地靠在母亲的胸口上,听他最熟悉的音乐“声音”,心理上的安慰!对于小于3个月的小月大婴儿,每次的保持时间不应太长,每次5?15分钟或平躺,母亲应仔细观察婴儿的反应。如果婴儿心烦或哭泣,则意味着他需要改变姿势。枕头育儿的消息:育儿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科学。新手妈妈应该随着婴儿的成长和发展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基础,并及时了解最科学,最适合的育儿概念和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婴儿。最后,我想提醒母亲:直立站立时,请确保婴儿的脸朝侧面倾斜,以确保其呼吸顺畅。我是一个家庭教育老师,一个高级的产科教师,也是一个多平台的育儿作者。跟随我给你带来实用的母性和育儿知识。如果你有任何困惑或疑问,请发私信,我会及时回复,希望我的一些建议能让你作为一个家长突然敞开心扉,不再孤独地走上育儿之路。

护理文献读书报告

结题报告可以是论文或研究报告,也可以同时都写,也可以只写其中一个,只要能够表达出你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包括论文和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又分为综合研究报告、科研报告、实验设计、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等。医学综述是查阅了医学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1、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该数据库设置8个专辑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教育科学、图书情报、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和21个专题。是我国最早发行的中文全文数据库。迄今为止,该数据库收录中文期刊8000多种,收录期限追溯到1989年。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于1994年研制开发的综合性中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它收录1978年以来1600余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以及汇编、会议论文的文献记录,总计超过400万条记录,年增长量超过35万条。3、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ang)是中国学术期刊协会的官方网站,拥有CN刊号的正规期刊会员1200多家,是中文学术期刊联合征稿平台。权威,安全,快捷,是广大追求事业晋升或学业进步人士的发表园地。4、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覆盖范围理工A(数理化天地生)、理工B(化学化工能源与材料)、理工C(工业技术)、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知识、教育与社会科学 、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5、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整合数亿条全球优质知识资源,集成期刊、学位、会议、科技报告、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法规、地方志、视频等十余种知识资源类型,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政法、社会科学、科教文艺等全学科领域,实现海量学术文献统一发现及分析,支持多维度组合检索,适合不同用户群研究。

百度学术可以找到参考文献,输入关键词,在输入年份,就能找到相对应的参考文献。如果不知道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可以百度搜,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直接按着填就出来了。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 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5-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2]OUJ P,SOONG T T,et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Eng,1997,38(3):358-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电子文献[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 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 作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 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 索引序列
  • 新生儿护理文献阅读报告范文
  • 新生儿护理文献共度报告范文
  • 儿科文献阅读报告
  • 新生儿护理文献
  • 护理文献读书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