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列举三个国外期刊

列举三个国外期刊

发布时间:

列举三个国外期刊

社会类:《人物》、《时代》、《财富》、《娱乐周刊》与《福布斯》科学类:美国的《科学》杂志与英国的《自然》杂志,大众化的期刊有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探索》与《大众科学》等杂志。 体育类:美国的《高尔夫文摘》、《高尔夫杂志》、《体育新闻》、《体育画报》和《ESPN杂志》艺术类:美国的《滚石》、《首映》与英国的《帝国》杂志。综合类:美国的《读者文摘》、《环球》及《现代文明》。

三大权威期刊是: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其他的核心期刊有法学》法学评论》法商研究》中外法学》现代法学》政法论坛》人民检察》环球法律评论》当代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学杂志》  法律适用》法学论坛》法律科学》政法论坛》法学家》政治与法律》法制与社会发展》河北法学》华东政法学院学报》中国刑事法杂志》知识产权》等

在这里介绍一下国际知名的一些学术期刊出版商和会议组织者,供各位研究人员和学生参考。IEEETh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 要读作I-Triple-E,文盲才读I—E—E---E)电子工程师协会喽,最大的;也涉及到其他领域比如计算机,金融,经济,数学等等。IEEE的数据库贵的出名,每年接受大量期刊和会议文章。IISTE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IISTE),国际科技与教育协会,美国优秀的出版商,快速审稿、快速发表的英文杂志;特点是审稿人可以通过审稿赚钱,以此来提升审稿速度。同时也举办一些国际会议。SpringerInternational Publisher Science, Technology, Medicine,德国优秀的出版商,德国人做事情严禁,科学出版物的质量自然也不差。同时也举办一些国际会议。Elsevier爱思唯尔(ELSEVIER)简介 爱思唯尔是一家经营科学、技术和医学信息产品及出版服务的大型出版集团。总公司是英国的Reed Elsevier,SciencDirect是国内知名大学必备产品。Wiley-BlackwellWiley -Blackwell 出版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学协会出版商,与世界上550 多个学术和专业学会合作,出版国际性期刊700 余种。

世界10大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科学Science、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细胞Cell、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化学学会评论Chem soc rev1、自然Nature《自然》杂志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最有名望的、科学界普遍关注的、国际性及跨学科的周刊类科学杂志,首版于1869年11月4日。与当今大多数科学杂志专注于一个特殊的领域不同,《自然》是少数依然发表来自很多科学领域的一手研究论文的杂志,许多最重要、最前沿的研究结果都是以短讯的形式发表在《自然》上。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自然》排名第439。2、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jm新英格兰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由美国麻州医学协会1811年创办的评审性质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始称《新英格兰医学与外科期刊》,经常被列为世界学术期刊医学领域中拥有最高影响因子之刊物。期刊内容包含有:主题性之社论,原创性的论文,旁征博引性的评论性文章,即时短篇论文,案例报告,亦有一独特的报道项目称之为《临床医学影像》。3、科学Science《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的官方刊物。《科学》的科学新闻报道、综述、分析、书评等部分,都是权威的科普资料。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科学排名第383。4、柳叶刀The Lancet《柳叶刀》是1823年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出版的杂志,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所创刊,取名“柳叶刀”,寓意著期刊立志成为“照亮医界的明窗”。该杂志从诞生至今,未曾加入任何一个医学或科学组织,目前在整个医学界仍保持着其独立性和权威性。《柳叶刀》目前主要刊登原创性研究文章、评论文章、社论、书评、短篇研究文章,也有其它一些在刊内常登载的文章,如特刊消息、案例报道等。5、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全称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简称PNAS,和《自然》《科学》齐名,是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美国科学院院报》仍提供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和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是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周刊之一。

列举四个常用的外文期刊题录

nature,science,nature chemistry,chemical science

列举四个常用的外文期刊题录怎么写

fish010(站内联系TA)把期刊名翻成英文,然后后面标注in chinesecxksama(站内联系TA)每个中文期刊都有对应的英文名字和简写的 每个中文期刊都有对应的英文名字和简写的 不过尽量不要引用中文文章,这样别人难得找,找到了也看不懂。影响审稿。 对,我就曾经碰到审稿人说我引用的中文文献很难查到,即使查到了,也看不懂,结果我就直接把那文献删除了,呵呵。人家审稿很多时候要去查我们列举的参考文献的,所以尽量不要引用中文文献。如果你是从中文文献里看到的某种方法或者是什么阐述,要尽量到英文的文献里去找相对应的来引用。 其实我们看看就知道,在我们查阅的英文文献里,很少看到别国作者引用他们自己母语的文献吧?哪怕就是德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作者,也没几个引用日语或德语文献的。唉,没办法啊,英语是绝对的世界性交流和学术语言。

中文核心期刊制是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在实践中引起很大争议。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与其刊载论文的水平高低没有必然联系;其选定范围为全国所有期刊,并没有对学术与非学术期刊进行严格的区分。因此,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主要是用来供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的,而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也不具备这一功能。只是由于核心期刊确定者的误导与实施者的滥用,才使一项文献计量学的科研成果承担了它不应承担的任务,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对此问题,我们需要重新加以研究,如确有必要以期刊作为学术论文的一项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 一.颇有争议的新举措 经过数年不遗余力的推行,中文核心期刊制已经成为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研究人员完成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一定时间段内,在所谓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有些单位还将核心期刊分为若干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奖金额度,以示鼓励。 这项据说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的新举措,在学术界引起很大争议,而且是说"坏话"的人越来越多。或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认定法实在是搞乱了科学研究"[1];或认为,"所谓的‘核心期刊'论,不仅没有推动中国学术的发展与进步,相反抑制了学术发展,堪称影响恶劣,祸莫大焉"[2];也有学人干脆斥之为"一场乱了规矩的学术闹剧"[3]。 实际上,该项制度在推行过程中也的确出了一些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汉大学邓晓芒教授愤然辞去"博导"职务一事。原因就是他的博士生未能按规定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无法取得答辩资格。邓教授认为,他能保证学生论文做得好,但不能保证论文在哪一级刊物上发表。而校方则坚持说,实行该项制度是为鼓励学生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4]。邓晓芒的辞职曾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震动[5]。 日前,笔者带着疑问,查阅了目前学术界推行最广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即第三版,以下简称《总览》)的部分内容,研读了作为《总览》前言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走访了部分专家学者。才了解到,自1992年9月问世以来已出第三版,"新闻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科研管理部门、图书馆和情报机构均对该书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该书适应了社会需要,填补了在此之前国内缺少该类工具的空白"[6]的《总览》,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也仅仅是一项"文献计量学"科研成果[7]。无论从其目标还是其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来看,《总览》都不是用来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但在实践中,却被阴差阳错地广泛应用于职称和学位评审等方面,成为近年来我国推广甚力而问题又最多的学术评价体系。 二.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以下先介绍一下核心期刊(Core Journal)的理论依据。 根据《报告》,各类"期刊文献数量浩如烟海,但是它们在期刊中的分布,它们的流通与使用都存在一定的规律,那便是‘集中与分散'规律,这些规律构成核心期刊的基础": (1)一次文献(首发)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 1934年,英国文献计量学家布拉德福(Bradford)首先发现了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规律:"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其登载相关论文减少的顺序排列时,都可以划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这少数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期刊可称为核心期刊。 (2)二次文献(文摘、题录、索引等)的分布规律。 二次文献所反映的期刊论文的分布,也表现出类似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委员会在1967年的一篇研究文章中写道:"从物理学和化学领域的重要文摘杂志中发现了一条规律,它们所列出的或编成文摘的75%的论文,仅来自它们所收摘的全部期刊的10%。"这说明,在对科学出版物进行组织加工时,也存在一个核心区,对应一组核心期刊。 (3)引文分布规律。 《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在1971年统计了2 000种期刊中的约1 000 000篇参考文献后发现,24%的被引频次高的文章出自25种期刊,50%出自152种期刊,75%出自767种期刊,而其余的被引文章则散布在数量大得多的期刊中。该研究表明,被引文章在期刊上的分布也有一个较为集中的核心区与广为分散的相关区。 因此,"文献从它的出现、情报加工、使用三方面所呈现出的核心效应及由此派生出的其他因素(载文率、影响因子、即时被引率、半衰期、共引关系等)的集中效应,在核心期刊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是测定核心期刊的理论依据"。也就是说,实际测定时,应当综合"布拉德福式的载文量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二次文献收录量大"和"加菲尔德式的被引次数多"的"各种优点",在众多期刊之中最后确定哪些为核心期刊;其标准当然就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 三.《总览》的筛选依据与特征 1.以数量为主要依据 据《报告》介绍,《总览》选出的1 571种核心期刊的筛选步骤和依据,大致如下: 以1995—1997年国内出版的中文现刊(总数超过万种)作为统计研究的对象(港、澳、台期刊暂不计入),整个筛选依次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采集数据。 筛选指标有6项:(1)被索量统计;(2)被摘量统计;(3)被引量统计;(4)载文量统计;(5)被摘率统计;(6)影响因子。 第二步,综合筛选。(1)初选结果构成矩阵;(2)求隶属度,构成评价矩阵;(3)加权平均。 第三步,专家评审。将筛选方法、统计数据及筛选结果送专家评审,请学科专家鉴定筛选结果是否符合该学科的实际情况。根据专家意见作个别调整,即产生该学科的核心期刊表。 最后,《总览》选取累积载文量占总载文量的30%~50%,累积文摘量占总文摘量的50%~70%,累积被引量占总被引量的70%~80%的刊作为核心期刊。 由上可知,《总览》的主要依据即"筛选指标"都是从数量上考虑的。即将某一类期刊所刊文献的"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等各项指标综合后降序排队,排在一定比例之内的高指标者即为核心期刊。虽然有"专家评审"这一项,但由于是在事先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进行评审,因此不可能从其他比如学术水平方面整体性地进行调整。据了解,《总览》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核心期刊的选定标准,专家的意见一般只占7%~10%。拥有年度收文量最大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引文库的研制者(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部)则认为,由于社会科学有特殊性,以及目前期刊数据的不规范性和不完整性,在核心期刊的评选中,专家的意见应占10%~20%。即使如此,专家的作用也不过是在总体认定基础上的微调而已。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总览》会选出什么样的核心期刊可想而知。一些纯学术而且品格极高的期刊如《中国哲学史》榜上无名,而一些文学期刊,如《收获》、《十月》、《当代》、《小说月刊》,甚至大众文学期刊如《民间文学》、《故事会》也都被选为"核心",也就不足为怪了。 2.学术与非学术未作区分 什么是学术期刊?什么是非学术期刊?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关于期刊的定性,以笔者比较熟悉的宗教学类为例。该类共收入8种核心期刊,除了《世界宗教研究》和《宗教学研究》是学术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外,《法音》、《中国道教》、《中国穆斯林》、《中国天主教》和《天风》等5种都是宗教协会的会刊,《中国宗教》则是国家宗教事务局主办的行业刊物。然而,按照《总览》的说法,《法音》是"学术性刊物",《中国道教》是"道教学术性刊物",《中国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全国性学术刊物",《中国天主教》是"宗教学术刊物",《天风》是"基督教刊物"。这5种宗教协会的会刊,都不是学术性期刊,但除了《天风》还实事求是以外,其他4种都冒用了"学术"名称。这样一来,它们与真正的"专业学术性刊物"比如《世界宗教研究》,就没有了性质上的区别。 关于期刊的宗旨,以所谓"学术性刊物"《法音》为例。据《总览》介绍,由中国佛教协会主办的《法音》,"以‘发扬佛教优良传统,提倡人间佛教,启迪智慧,净化人生'为宗旨。集佛教教务、佛学研究、佛教艺术和知识、信息于一体,宣传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法规,介绍国内外佛学研究和佛教事业的最新发展,交流四众弟子修学佛法的经验体会,弘扬佛法,展现佛教文化。"其中虽然有"研究"一说,但从总体上看,很难将其定性为"学术性刊物"。实际上,《法音》刊发的学术性文章比例很小,而且也多未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去做。这当然不是缺点而是它的特点,因为其办刊宗旨就不是学术研究,即使有学术性文章也多是为了宣扬佛教文化。上述其他几种宗教协会的会刊,宗旨与《法音》大同小异。 因此,这类非学术期刊上的文章,从学术角度来看,基本上属于资料性文献,而不是学术论文。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实践中,这些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和引用率往往大于学术论文。比如《中国宗教》称:"本刊文章多次被《人民日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权威报刊转载。"[8]据笔者了解,其"多次被转载",主要是文件、报道等资料性文献。以这种资料性文献的转载率为准而确定的核心期刊,当然不宜称为学术核心期刊。 四.盲目应用的误区 由上可知,核心期刊不等于刊载优秀论文的学术期刊,它并不具备评价学术论文水平的功能。但在实践中,却被有关部门用来承担它承担不了任务,变成了"核心期刊制",从而给我国学术评价体系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1.《总览》的误导 《总览》为什么会在应用中完全走了样?笔者发现,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总览》自身。 从《总览》所依据的核心期刊理论即"集中与分散"规律可以看出,所谓核心期刊主要是以数量为基础的一个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结果。虽有"对该主题最有贡献"、"重要文摘杂志"和"被引频次高"之说,但我们很难认为这是对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的价值判断。"被引频次高"自不待言,"最有贡献"与"重要",也都是从数量角度说的。 但是,到了《报告》给核心期刊定义时,却发生很大变化:"某学科(或专业,或专题)的核心期刊,是指该学科所涉及的期刊中,刊载论文较多的(信息量较大的),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的,并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及本学科前沿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的,较受该学科读者重视的期刊。" 很显然,《报告》给出的定义与其所依据的理论,有了一个实质性的改变,即具有了明确的价值判断。数量虽然仍是重要特征,但事实上是从质量方面给核心期刊重新下了定义。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核心期刊除了"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外,发表在上面的论文,必然具有"学术水平较高",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前沿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优点。 不可否认,一般情况下或从理论上说,"载文量多"、"收录量大"、"被引次数多"的期刊,其刊载的论文,整体上要质量好一些、水平高一些。但实际上,数量多即质量好,只是一种可能性,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更不能反过来认定,刊载于核心期刊的论文,就一定比刊载于非核心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或"较高"。高质量的论文很可能未刊载于核心期刊,其"二次文献收录"与"被引次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其价值之前,自然也不会很多。 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与方法,核心期刊主要是由数量上"多"决定的,充其量不过是对期刊的评优——"实际筛选出来的核心期刊只能从总体上大致反映学科期刊的状况",而决不能认为是对其刊载论文水平的认定,虽然这两者有一定关系。但《报告》在下定义时,却把对期刊的评优与对其刊载论文的评优混为一谈,运用到科研项目比如《总览》中,核心期刊就有了"论文学术水平较高"等质量内涵[9]。在缺乏充分论证的情况下,数量多与质量好人为地统一起来,"核心期刊"由定量到定性,变成了"刊载优秀论文的期刊"。这种作法是比较轻率的,从引发的问题来看,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 另外,《总览》也没有对"论文"与"文章"作出必要的区分。核心期刊上刊载的文献,从《报告》所依据的理论来看,三个"分布规律"中有两个是用"论文",一个是用"文章"表示。但"论文"与"文章"有什么不同,《报告》并没有任何说明。从定义来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献指的就是"论文",而且还有"学术"、"研究"等字样。人们会很容易由此认为,《总览》中收入的期刊全部是学术期刊,至少该期刊载文应以论文为主。这其实也是一种误导。 在这种情况下,《报告》提出"科研管理人员进行研究成果评价工作时",可以把相关学科的核心期刊表作为选择的参考"[10],虽然说是"参考",也是很不适当的。 此次调查之前,笔者一直认为,核心期刊就是刊载优秀论文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从笔者直接或间接了解到的情况看,这基本上也是学界同仁的共识,不然的话,有关部门也不可能将其无条件地作为学术评价指标。这类误解的产生,显然与《总览》的误导和对核心期刊作用的夸大有密切关系。 2.研究成果的滥用 《总览》的作者虽然将核心期刊定义为刊载"学术水平较高"论文的期刊,但他们毕竟是研究者,最清楚该项成果的实际意义与功能。因此,《报告》用黑体字作了如下的强调: "核心与非核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过分夸大核心期刊的作用,不恰当地使用核心期刊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中文核心期刊表只是一种参考工具书"。"尤其在评定职称的问题上,一定要依据评定的专业范围、学术级别等具体情况自己定出适合于本单位的‘重要期刊表',而不应不加选择地搬用核心期刊表"。"用户们‘参考'核心期刊表,经过甄别后选定自己需用的期刊,才是正确使用核心期刊表的方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核心期刊并不是国家标准,而是一项研究成果。据有关专家介绍,核心期刊的意义最初只有两个。一是为读者方便,可以提高效率,便于集中查找某专业的大多数论文;二是为图书馆优化馆藏提供方便。现在许多单位将其简单地用来作为评价学术水平的硬性指标,是把经给念歪了。 对此,《报告》上也写得清清楚楚:"本课题并非纯理论研究,评出的核心刊有实用价值,主要供各类图书馆采购、收藏、导读时作参考"。 但是,在实践中,要进行这种分别是非常困难的,对文献计量学不甚了了的绝大多数学人,根本就不知道核心期刊是怎么选出来的。事实上,无论执行部门还是被评定者,都把它作为了一个强制性的评价体系,不少人甚至以为它就是一项国家标准。 由于《总览》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权威,即使有些重点科研教学单位自己独立确定核心期刊,也并未改变《总览》的基本原则。就笔者了解,其核心期刊无论分类体系还是具体刊物,都是从《总览》上抄来的,然后加加减减,顶多再分个ABC级别。而一些科研能力较差的单位,更难另搞一套,只好全盘照抄。 任何一项评价,抽象的标准相对来说比较难于执行,而非常具体者就容易操作。某篇论文到底是什么水平,尤其是那些一时无法检验的理论性成果,其水平往往很难认定。但如果以发表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来评估,则一目了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有这样简便易行的办法,科研管理部门求还求不来呢,现成的工具岂有不用之理?另一方面,学术界对于编辑的工作成绩评估,一向缺乏可信度高的依据,论文水平高低一直被认为主要是作者的事,与编辑关系不大。在许多人眼中,编辑已经被降为没有学术水准,只能查找错别字和病句的工匠。在这种情况下,编辑渴望水平得到学术界承认的心情极为迫切,核心期刊制无疑会受到那些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核心期刊"编辑们的热烈欢迎。结果,在一部分学人的鼓吹与炒作之下,本来应由专家承担的责任,就交给一个什么级别的刊物了。 当然,核心期刊的误用,与当前我们学术界浮躁心态也有一定关系,反映出我国科研管理上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论什么事,说风就是雨,一听说有个什么"好"办法,也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盲目跟风,大干快上。甚至根本就没有搞清楚核心期刊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大规模地迅速推广,以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矛盾。 总之,一项自身还存在不少问题的科研成果[11],在没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是否适合推广的情况下,就在全国相当一批科研教学单位内文不对题地盲目推行开来,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科研管理上的一个重大失误。 五.核心期刊制的出路 关于核心期刊制的出路,有学人提议"取消核心刊物制度,代之以核心论文制度"[12]。笔者以为该意见很有参考价值。以下谈些补充看法。 我们首先应当明确,核心期刊与核心期刊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对期刊的评选,后者是这种评选结果的运用。期刊"载文量",文献"收录量"、"被引次数",都是客观存在,并不是人为产生的。按照一定标准将期刊分为核心与非核心,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是社会的需要。因此,核心期刊所面临的不是取消,而是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选的问题。 至于说将核心期刊变成核心期刊制即一种评价体系,则必须非常的慎重。这一标准适合不适合学术论文的等级评定,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近读学人文章,多是从如何"科学"、"公平"评选,以及能否在发稿质量上严格把关方面,对核心期刊制提出批评。似乎只要核心期刊评选准确,发稿严格,就可以避免诸多弊端,发挥积极作用。然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核心期刊评选"科学"、"公平",发稿严格把关,也不可能用来作为评价学术论文水平高低的标准,因为它根本就不具备这一功能。按照《总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所选出核心期刊其实与学术评价没有必然的联系,它并不是为学术成果评价服务的。《总览》如果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改造,是不能运用到学术评价体系中去的。 如果经过多方论证,确有必要把学术期刊作为一项成果评价指标,就必须重新确定选刊标准和方法,以选出适用于学术成果评价的核心期刊即《报告》所说的"重要期刊表"。而各单位科研部门在推行这一评价体系时,也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逐一甄别有关期刊后,再制定自己的"重要期刊表"。如果没有能力,可参照情况相近单位实施。至于现在的《总览》,只能作为基础资料使用。这些工作没有做之前,核心期刊制应当取消或暂缓实行。 另外,必须注意的是,即使选出了符合要求的"重要期刊",也不能削足适履,作茧自缚,只认衣冠不认人。不能说凡是发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就一定比发在非重要期刊上的论文水平高。对于发表在重要期刊上的论文,其水平也要请有关专家重新审核,他们不能放弃自己应尽的责任。对于非重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如果作者认为达到相当水平,可以向学术委员会提出申请,请专家鉴定,确实达到重要期刊水平者,应视为相同等级论文。 总之,对于核心期刊制,应当重新加以研究,若要以之作为学术评价指标,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另行制定标准。 本文只是从核心期刊理论与实践矛盾角度,谈了一些粗浅看法。由于笔者不是文献学专业人员,对现行核心期刊制也没有进行全面调查,加上水平有限,错漏之处肯定不少。希望抛砖引玉,将这个影响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重要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试列举四个常用的外文期刊题录、文摘

期刊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角度: I、按期刊的载体分:印刷型、电子型、缩微型等。 2、按内容、用途分:学术性期刊(有学报、公报、通报、会志、汇刊等);科普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情报性期刊;检索性期刊(文摘、题录、索引等);工具资料性期刊(统计资料、要人传记、时事纪要等,);行业性期刊。 3、按出版机构分:学术团体;大专院校;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商业机构;科研部门等。 4、按文种分:中文期刊;外文期刊。 5、按刊期分:定期(周刊、旬于U、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不定期; 6、按期刊文献级别分:一次文献期刊(又称一级文献),如:公报、会报、会志、学报和江刊等;二次文献期刊(又称二级文献),指书目、索引、文摘、题录等;三次文献期刊(又称三级文献),如述评、综论、评论和进展报告等。

BIOSIS PREVIEWS(OVID、Web of Knowledge) MEDLINE ? 由 美 国 国 立 医 学 图 书 馆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编辑出版,是当今世界上最 大也是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它收录了 1966 年 以 来 世 界 70 多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出 版 的 大 约 3900余种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的文献题录和文摘, 以每年40万条记录递增,88%的文献原文是英文, 76%的文献有英文摘要。 EMBASE ? EMBASE 为一生物医学与理学数据库,提供最新之医学与物相 关信息。 ? 收录七十个国家,国际性期刊3,800种,含括学科范围有: ? 学、理学、配学、生学、 制学、毒物学 ? 临床与实验医学 ? 基础生物学研究 医疗公共政策与管理 ? 公共、职业与环境卫生 ? 毒品(品)依赖及滥用 ? 精神科学 ? 法医学 ? 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 ? 世界上著名的生物医学与理学文献数据库,收录了世界上70多个国 家/地区出版的5000多种期刊,特别是涵盖大量的欧洲和亚洲的医学 刊物。 BIOSIS PREVIEWS ? 由Biological Abstracts和Biological Abstracts/RRM(Reports,Reviews,Meetings)两个 数据库组成。 ? 收录范围广,包括生命科学的期刊(7万多本)、 图书(每年约500本)、1500个生命科学会议的资 料(每年有5万多条记录)、美国专利局的专 利资料(每年约1万条记录)。目前收录了从 1969年以来的1300万条记录,并每年新增56万条 记录。其资料来源于全世界100多个国家,以欧洲、 北美为主。 Web of Knowledge ? Web of Knowledge作为一个学术资源整合, 将分散在期刊、专利、会议以及互联网上的科研 信息统一汇集在一个上,帮助科研人员迅速 把握自己研究领域中,从理论到应用、从理论起 源到最新进展的学科全貌。 ? SCI ?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CI ? SCI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 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 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约 3500种。ISI通过它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 程序挑选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减,从而做 到SCI收录的文献能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 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JCR ? JCR(IS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on the web)是 对世界权威期刊进行系统客观评价的有效工具, 通过对来源于ISI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 科学引文索引(SSCI)的数据进行分析,JCR收 录了世界上各学科最具影响的7000多种期刊,这 些期刊涵盖了200多门学科。 收录年限 更新频率 全文链接 ISI 1969-present 每周 OVID 1969-present 每周 自有全文通过Journals 无自有全文,通过 ISI Links链接其他平 @Ovid链接,还可通过 Open Link链接其它 台的全文 的全文 可以 10 3 无 可以 58 33 有 跨库检索 可检索的字段 限制字段 定题服务 SciFinder Scholar ? 美国化学学会(ACS)旗下的化学文摘服务社CAS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所出版的化学资料电子 数据库学术版。其中的CAPLUS是CA的网络版,它是全世界 最大、最全面的化学和科学信息数据库。 SciFinder Scholar,整合了Medline医学数据库、欧洲 和美国等30几家专利的全文专利资料、以及化学文摘 1907年至今的所有内容。

SpringerLink 包含学科: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工程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法律、生命科学、数学、医学、物理与天文学等11个学科,其中许多为核心期刊。 IEEE/IEE 收录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和英国电气工程师学会(IEE)自1988年以来出版的全部150多种期刊,5670余种会议录及1350余种标准的全文信息。 Engineering Village 由美国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出版的工程类电子数据库,其中Ei Compendex数据库是工程人员与相关研究者最佳、最权威的信息来源。 ProQuest 收录了1861年以来全世界1,000多所著名大学理工科160万博、硕士学位论文的摘要及索引,学科覆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商业、经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是学术研究中十分重要的参考信息源 EBSCO数据库 ASP(Academic Search Premier):内容包括覆盖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教育、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语言学、艺术与文化、医学、种族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期刊的全文、索引和文摘; BSP(Business Source Premier):涉及经济、商业、贸易、金融、企业管理、市场及财会等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的全文、索引和文摘 SCIENCEDIRECT数据库 是荷兰Elsevier Science公司推出的在线全文数据库,该数据库将其出版的1,568种期刊全部数字化。该数据库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医学、生命科学、商业及经济管理、计算机科学、工程技术、能源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社会科学等众多学科。 OCLC(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即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文献信息服务的机构之一其数据库绝大多数由一些美国的国家机构、联合会、研究院、图书馆和大公司等单位提供。数据库的记录中有文献信息、馆藏信息、索引、名录、全文资料等内容。资料的类型有书籍、连续出版物、报纸、杂志、胶片、计算机软件、音频资料、视频资料、乐谱等

列举三处我国发现的出土文献

20世纪中国考古领域有许多重大发现。这里主要是广义上的考古发现。1925年王国维在题为《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发见之新学问》的讲演中,集中介绍了前所未见的五项重大发现———即殷墟甲骨、塞上简牍、敦煌遗书、大库档案、少数民族古文字。笔者认为,从今天来看,这个总结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后来考古上的大的发现基本上是在这五个方面的基础上展开的。

中国历年十大考古发现名单 2006 1、云南富源大河旧石器洞穴遗址 2、广东深圳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 3、河南灵宝西坡新石器时代大型墓地 4、广东高明古椰贝丘遗址 5、山西柳林高红商代遗址 6、福建浦城管九村土墩墓 7、甘肃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地 8、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 9、安徽六安双墩墓地 10、上海志丹苑元代水闸遗址 2005 1、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 2、湖南洪江高庙遗址 3、河南鹤壁刘庄遗址 4、福建浦城猫耳弄山商代窑群 5、贵州威宁中水遗址 6、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 7、江苏句容、金坛周代土墩墓群 8、河南内黄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 9、陕西韩城梁带村两周遗址 10、山西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 2004 1、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 2、易县北福地遗址 3、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 4、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 5、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6、辽宁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 7、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 8、四川绵竹城关镇剑南春酒坊遗址 9、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 10、浙江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2003 1、辽宁凌源牛河梁新石器时代遗址 2、河南郑州大师姑夏代城址 3、陕西眉县杨家村西周青铜器窖藏 4、陕西扶风周原李家西周铸铜作坊遗址 5、山东章丘危山汉代墓葬与陪葬坑及陶窑 6、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 7、陕西唐昭陵北司马门遗址 8、内蒙古通辽吐尔基山辽墓 9、内蒙古集宁路古城遗址 10、江西景德镇珠山明、清御窑遗址 2002 1、广西百色革新桥石器时代石器加工场遗址 2、湖南里耶古城及出土秦简牍 3、山东日照海曲汉代墓地 4、河北临漳邺城遗址 5、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 6、湖北巴东旧县坪遗址 7、吉林延边西古城城址(唐渤海) 8、黑龙江阿城刘秀屯金代大型宫殿基址 9、江西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10、浙江宁波元代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2001 1、吉县柿子滩旧石器时代遗址 2、萧山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 3、民和喇家齐家文化遗址 4、深圳屋背岭商代遗址 5、成都金沙商周遗址 6、贵州赫章可乐遗址墓葬 7、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 8、河南禹州神镇钧窑遗址 9、浙江杭州老虎洞南宋窑址 10、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 2000 1、福建三明万寿岩旧石器遗址 2、河南新密古城寨龙山时代古城 3、湖北潜江龙湾宫殿遗址 4、南京钟山六朝坛类建筑遗址 5、河南宝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 6、江苏连云港藤花落龙山时代遗址 7、广东博罗横岭山先秦墓地 8、四川成都古蜀国大型船棺独木棺墓葬遗 9、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10、山东章丘洛庄汉墓陪葬坑和祭祀坑遗址 1999 1、江苏江阴高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2、吉林通化万发拨子遗址 3、云南羊甫头墓地 4、安徽淮北隋唐大运河考古 5、辽宁桓仁五女山山城 6、山西太原市晋源区隋代虞弘墓 7、河北元中都 8、四川成都水井街酒坊遗址 9、遗址出土陶鬲址夯筑遗迹 10、湖南虎溪山一号汉墓 1998 1、泥河湾盆地于家沟旧石器遗址 2、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祭坛和墓地 3、金坛三星村新石器时代遗址 4、忠县中坝遗址 5、北票康家屯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 6、绍兴印山越国王陵 7、三峡库区云阳李家坝遗址 8、小浪底水库东汉漕运建筑基址 9、南京六朝家族墓地 10、林湖寺龙口越窑窑址 1997 1、洛阳盆地旧石器地点群 2、章丘西河遗址 3、邕宁顶蛳山遗址 4、香港东湾仔北遗址 5、偃师商城小城 6、新郑郑韩故城郑国祭祀遗址 7、湖南澧县城头山大溪文化城墙及汤加港文化水稻田 8、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遗址 9、广东广州市南越国御苑遗迹 10、新疆尉犁县营盘汉晋墓地 1996 1、重庆丰都烟墩堡遗址 2、洛阳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3、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4、平顶山应国墓地 5、四川南宋安丙家族墓地安丙墓 6、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纪年简牍 7、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 8、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9、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 10、青海都兰吐蕃墓群的发现 1995 1、江西万年县大源乡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 2、湖南省道县寿雁镇玉蟾洞遗址 3、河南郑州市北郊西山仰韶文化城遗址 4、郑州西北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 5、山东长清县仙人台国贵族墓地 6、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遗址 7、江苏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 8、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 9、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渤海国遗址 10、杭州市中山南路南宋太庙遗址 1994 1、三峡工程淹没区考古调查 2、江苏南京市江宁县汤山旧石器时代遗址 3、河南邓州市白庄村八里岗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4、安徽蒙城县毕集村尉迟寺新石器时代聚落遗 5、河南辉县孟庄遗址 6、山东滕州前掌大商周贵族墓地 7、河南永城汉梁孝王寝园 8、西安隋灞桥遗址 9、陕西麟游隋仁寿宫·唐九成宫37号殿址 10、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辽贵族墓 1993 1、贵州盘县大洞遗址 2、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 3、浙江余杭莫角山良渚遗址大型建筑基址 4、山西大同晋侯邦父及夫人墓 5、湖南长沙国王后“渔阳”墓 6、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三窟遗址 7、江苏扬州唐城遗址 8、江西丰城洪州窑窑址 9、河北宣化下八里辽代壁画墓群 10、辽宁绥中元代沉船水下考古调查 1992 1、湖北鸡公山遗址 2、内蒙古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 3、湖南澧县城头山屈家岭文化古城址 4、江苏赵陵山良渚文化遗址 5、山西晋侯墓地的发现与研究 6、河南丹江口水库楚国贵族墓 7、安徽天长三角圩汉墓群 8、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 9、内蒙古辽代耶律羽之墓 10、河南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 1991 1、山东邹平丁公龙山文化城址 2、浙江余杭汇观山良渚文化祭坛和大墓遗址 3、西藏拉萨曲贡遗址 4、河南殷墟花园庄商代甲骨窖藏 5、河北定州商代方国贵族墓葬 6、江西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址 7、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西周虢仲墓 8、甘肃敦煌汉悬泉置遗址 9、河南永城芒砀山汉梁孝王王后墓 10、黑龙江渤海国王陵区大型石室壁画墓 1990 1、湖北郧县人头骨化石 2、山东城子崖龙山与岳石文化遗址 3、河南殷墟郭家庄160号墓 4、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周代虢季墓 5、山东后李春秋车马坑和淄河店2号战国大墓 6、陕西汉景帝阳陵从葬坑及其彩绘陶俑 7、陕西汉长安城陶俑官窑窑址 8、河南隋唐洛阳城应天门东阙遗址 9、宁夏宏佛塔天宫西夏文物 10、北京金中都水关遗址 备注: 从1990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报社和中国考古学会举行每个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这个活动对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和考古学研究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评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标准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每项考古发掘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发掘过程中,必须依照国家文物局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考古发掘,保证考古发掘的科学质量;考古新发现的内容评选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所规定的,要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所谓新发现,是指这项考古发现除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之外,还要在中国考古滨学科发展上具有新的内容信息和新的认识。

我国农业兴起和发展有关的考古发现!

这里有近几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09年的还没出来

  • 索引序列
  • 列举三个国外期刊
  • 列举四个常用的外文期刊题录
  • 列举四个常用的外文期刊题录怎么写
  • 试列举四个常用的外文期刊题录、文摘
  • 列举三处我国发现的出土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