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公共图书馆杂志是内刊吗

公共图书馆杂志是内刊吗

发布时间:

公共图书馆杂志是内刊吗

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机构,另一类是私营企业

引用daimt919的回答:CNKI的核心,严格的图书馆学(不含情报学)共11种:1、中国图书馆学报复合影响因子:422 综合影响因子:009 2、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复合影响因子:002 综合影响因子:663 3、图书馆学研究复合影响因子:944 综合影响因子:716 4、 图书馆建设复合影响因子:918 综合影响因子:781 5、图书馆杂志复合影响因子:888 综合影响因子:728 6、图书馆论坛复合影响因子:866 综合影响因子:746 7、图书馆工作与研究复合影响因子:717 综合影响因子:620 8、图书馆复合影响因子:695 综合影响因子:596 9、大学图书馆学报复合影响因子:091 综合影响因子:818 10、国家图书馆学刊复合影响因子:904 综合影响因子:765 11、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复合影响因子:611 综合影响因子:499

图书馆杂志,出刊周期为月刊,是月刊。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出现了图书馆,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图书馆是社会记忆(通常表现为书面记录信息)的外存和选择传递机制。换句话说,图书馆是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装置、扩散装置。国际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藏书地点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最早的图书馆——根据考古学家的发掘成果,我们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尼尼微图书馆(亚述帝国的国王亚述巴尼拔建立,所以又称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这是现今已发掘的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在时间上要比埃及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古代最大图书馆)早400多年,而且由于泥版图书的特殊性,没有像亚历山大图书馆一样毁于战火,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

公共图书馆杂志

去上图普通外借室借,有杂志可以借的,也有几百种了

首先请LZ理解图书馆的这个制度,哪里的杂志都是不能外借的。因为它的连续性,或者说广泛性。我倒不是说你能把杂志弄丢,万一别人弄丢了,你看什么?个人给你个建议,现在网上有中国期刊网,你要查什么资料可以去那上面查。

公共图书馆: Public Library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内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另外其主要特征是:①向所有居民开放②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③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 中国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的公共藏书楼和他们建立的学会藏书楼已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20世纪初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2年古越藏书楼对外开放。1903年武昌文华公书林建立并对外开放。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建立。随后,江苏、山东、陕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1912年京师图书馆对外开放。 1914年全国共有省级公共图书馆18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2440所,藏书 7亿册,全年服务读者16亿人次。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通常建有地方文献的专藏。一些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常设有分馆。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 许多国家有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 保证公民可免费获得图书馆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文化活动(文献展览、报告会、讲座、电影、音乐会等)以及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的专门服务等。有些公共图书馆还对边远地区的读者开展流动服务。 对中国来说,公共图书馆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的投入,图书馆的状况及藏书量相对会有很大的差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广大人口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总共3000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7%,美国这一比例是2/3,英国是58%。 美国每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9%,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影响了生活质量” 。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省、市、自治区图书馆是所在省、市、自治区的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它们还对中小型图书馆提供业务辅导。县图书馆多为本县工人、农民、乡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大、中城市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人民群众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各阶层居民。有些大城市的区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它们在开展馆内流通阅览的同时,还到街道、里弄开办借书站和流通点,把书送到基层,并协助和指导街道图书馆(室)建立城市基层图书馆网。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在省,市,县,乡等地域划分的基础上由政府投资建立的。 依次分类为: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城市图书馆教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音乐图书馆青年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监狱图书馆工具书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军队图书馆

请尊重图书馆的制度,有功夫上网没时间去图书馆看杂志?这是为了广大读者考虑的,事实上外借室有很多杂志,如果你真的那么需要这些杂志的话自己去买

公共图书馆期刊是核心杂志吗

图书馆学研究是北大核心(中文核心期刊),不是CSSCI核心期刊。至于CSSCI扩展版跟CSSCI区别还是蛮大的,建议你可以去查查扩展版。

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CSCD)5、《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6、《中国核心期刊目录》7、《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情况。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这两种半衰期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或某一组文献,而是指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总和而言的。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核心期刊

你可以到南开大学图书馆看看,上面有CSSCI所有源刊物。刚帮你查了一下,图书馆学研究不是。扩展版不算核心,这个一定要注意()你看看这个网址,希望能帮到你

一、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此核心目录目前是国内知名度最高的、最大众化的核心,以至于现在一说核心期刊,就是指它了。每4年评一次,下一次公布具体目录,正常应该是在2012年。 二、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此核心目前是国内比较好的高等院校公认的权威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地位比中文核心要高。但是因为这里面的多数期刊要求太高,比如说作者必须是博士或者副教授,才有资格发表文章,所以在二类高等院校,知名度不高。此核心两年评一次。 三、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核心主要涉及自然科学,现在主要是医学行业认可,其他行业认可这个核心的极少,所以地位比中文核心低,但是在医疗行业,使用率却颇高。此核心每年都会有小变化,两年一次大变化。 四、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正常来说,这个核心级别比cssci还要高,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就因为级别太高,普通作者根本没有机会在上面发表文章,尤其是在二类本科以下的院校,知名度却很一般。目录两年一变 另外还有几个核心,比如 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主要涉及学报,认可度一般 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主要涉及社会科学,级别也是极高,知名度一般。七、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虽然他也算一个核心数据库,但是现在认可度极低,多数不认为他是核心。

公共图书馆杂志社

公共图书馆: Public Library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内收藏学科广泛,读者成份多样。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另外其主要特征是:①向所有居民开放②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③其设立和经营必须有法律依据 中国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的公共藏书楼和他们建立的学会藏书楼已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20世纪初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2年古越藏书楼对外开放。1903年武昌文华公书林建立并对外开放。1904年,湖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建立。随后,江苏、山东、陕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1912年京师图书馆对外开放。 1914年全国共有省级公共图书馆18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建立了全国规模的公共图书馆系统,1987年底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2440所,藏书 7亿册,全年服务读者16亿人次。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大多是综合性的,通常建有地方文献的专藏。一些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常设有分馆。服务对象广泛,包括各种职业、各种年龄和各种文化程度的读者。 许多国家有专门的公共图书馆法, 保证公民可免费获得图书馆提供的多种多样的服务,包括文献外借、阅览服务、参考咨询、文化活动(文献展览、报告会、讲座、电影、音乐会等)以及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提供的专门服务等。有些公共图书馆还对边远地区的读者开展流动服务。 对中国来说,公共图书馆取决于具体城镇的大小及当地政府的投入,图书馆的状况及藏书量相对会有很大的差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起步较晚,总体来说财政投入匮乏,广大人口中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中国平均每46万人口才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总共3000家公共图书馆中有600多家全年无一分购书经费,全国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仅为27册。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582万,仅占全国总人口的47%,美国这一比例是2/3,英国是58%。 美国每3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英国和加拿大每1万人左右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德国每6600人一家,奥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据调查,中国“公共图书馆一项,在农村几乎就是空白,普及率仅为9%,3%的农村居民表示当地没有任何可供借阅图书或音像的公共图书馆。文化体育设施的缺乏使农村居民的业余生活非常单调,影响了生活质量” 。在中国,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的双重任务。其中省、市、自治区图书馆是所在省、市、自治区的藏书、目录、馆际互借和业务研究、交流的中心,它们还对中小型图书馆提供业务辅导。县图书馆多为本县工人、农民、乡镇居民和少年儿童服务。大、中城市区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为城市人民群众服务,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中的各阶层居民。有些大城市的区图书馆藏书数十万册,它们在开展馆内流通阅览的同时,还到街道、里弄开办借书站和流通点,把书送到基层,并协助和指导街道图书馆(室)建立城市基层图书馆网。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 中国的公共图书馆大部分是在省,市,县,乡等地域划分的基础上由政府投资建立的。 依次分类为:国家图书馆省级图书馆市级图书馆县级图书馆城市图书馆教会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音乐图书馆青年图书馆医院图书馆监狱图书馆工具书图书馆盲人图书馆军队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它可以是为一般群众服务,也可以是为某一特定读者如儿童、工人、农民等服务的。它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

公共图书馆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机构,另一类是私营企业

由国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资助和支持的、 免费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图书馆。 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包括通俗读物、期刊杂志和参考书籍)、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这类的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公共图书馆期刊当代图书馆

开展社会教育是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之一,但是“社会教育”在图书馆学范围内并不是一个专业的术语,没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这也造成了针对“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这一命题,不同的学者给出的答案千差万别。虽然他们的论证内容都冠以“社会教育”,但是所表述“社会教育”的涵义却截然不同。综合目前的研究来看,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有四种不同的内涵。 一种是从中国公共图书馆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是为开启民智,提升民众素质之意。该种“社会教育职能”和中国近现代的社会政治有着极大的关联。中国近代历经坎坷,频受外来侵略,因此有开明之士企望通过学习西方,开启民智,唤起民族觉醒。中国的图书馆也经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民国改革等政治活动完成了由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改变[1] 。这一“社会教育职能派”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释义为“开启民智,提升全民文化素质”,因此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持肯定态度,认为公共图书馆有必要强化该项职能。 一种是从与学校教育相类比的角度来看待,认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即为向公众提供平等免费的终身教育[2] 。该派认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是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一方面学校教育属于阶段性教育,公众在完成学校教育之后,想要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就必须要依托社会文化机构。因此,公共图书馆被定义为“社会的大学”。另一方面,与学校教育的差别在于,公共图书馆秉承一种公共、平等、免费的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了有限的学校教育。毕竟,能够完整地实现学校教育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个人的财力、教育资源等因素往往造成教育的不平等)。所以这一“社会教育职能派”将“社会教育职能”释义为“向公众提供平等免费教育机会和终身教育机会”,认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不可或缺。 第三种是从智识自由和自由选择的角度来看待,认为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和其提倡的智识自由是一对矛盾,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3] 。该派认为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实际上是图书馆剥夺了用户自由选择信息的权利,对向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控制,实际上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成员。该派学者从“教育”本身的内涵出发进而引申出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内涵。该种“社会教育职能派”将“社会教育职能”释义为“对向用户所提供信息加以选择和控制,以达到某种政治和社会意图的目的”,因此对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职能”持批判态度。 第四种是从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服务的角度来看待,认为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就是公共图书馆有效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将“社会教育职能”的内涵扩展为图书馆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该派学者将公共图书馆的所有活动看成是社会公共文化教育组织的一部分,要加强对当代图书馆公益性原则的认识[4] 。该种“社会教育职能派”将“社会教育职能”释义为“公共图书馆实现公益性的文化服务功能,包括向社会提供各种文化信息,开展文化活动,向公众传授知识等”。因此,他们强调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应通过丰富其内容形式来实现发展社会文化的目的。 从以上分析可知,关于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见解,其出发点和立足点不同,得出的结论和论证的方式也会完全不同。什么是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学界尚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但是笔者认为要想开展好图书馆的服务,明确图书馆的职能至关重要。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如果不能形成具有稳定内涵和外延的标准术语,学者在讨论时就会变得众说纷纭,学术的争论也容易陷入一个没有交叉和碰撞的怪圈。参考文献:[1]范玉红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J]图书馆,2005(4):13- [2]周利红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服务性的策略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8,28(5):106- [3]邱五芳知识自由与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责[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28-[4]王宗义当代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再认识[J]图书馆论坛,2007,27(6):101-

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这就需要在后期开展工作的时候,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数字化公共图书馆,将传统优秀的管理理念继承下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使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公共图书馆顺利时代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各类型图书馆应加强合作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快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国家图书馆、各省市中心图书馆与下级的各街道、村图书馆,在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应当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不同类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加强合作,在各个领域都应当开展交流,建立资源共享,确保读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将公共图书馆打造为真正的“社区中心”“文化中心”。并且,图书馆行业协会应当专门 为图书馆用户开展针对性的,服务,加大公共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定期举行推广活动。国家也应当对公共图书馆的机制不断进行完善,国家机制、体制的保障,使公共图书馆能够得到持续健康发展。未来趋势:一、图书馆服务泛在化二、图书馆工作网络化三、图书馆资源数据化四、图书馆功能智慧化五、图书馆阅读移动化六、图书馆空间创意化七、图书馆用户自主化八、图书馆工作规范化

《科图法》和《中图法》是常用的图书分类法,《科图法》是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图法》是指《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介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和情报单位普遍使用的一部综合性的分类法。到1999年《中图法》已进行四次修订(对F经济,TN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三类为重点修订大类)。? 《中图法》共分5个基本部类、22个大类。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在字母后用数字作标记。为适应工业技术发展及该类文献的分类,对工业技术二级类目,采用双字母。 《中图法》部类名称如下: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哲学 B 哲学 社会科学 C 社会科学总论? D 政治、法律? 自然科学 N 自然科学总论? O 数理科学和化学? P 天文学、地球科学? Q 生物科学? R 医药、卫生? S 农业科学? T 工业技术? U 交通运输? V 航空、航天? X 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 综合性图书 Z 综合性图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表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介 《科图法》同《中图法》一样将知识门类分为5大部类,但它在这五个基本部类序列的基础上,组成了25个基本大类。各级类目的分类号码采用单纯的阿拉伯数字制,不附加任何基本符号,单纯简洁,易写、易记。号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采用顺序制,从00-99分配二十五个大类及其主要类目。第二部分采用小数制,以容纳细分类目:在号码编制技术上采用双位法,借号法和交替类等方法,使号码组配灵活,伸缩性助记性强。 《科图法》部类名称如下: 00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0 哲学 20 社会科学 21 历史历史学 27 经济、经济学 31 政治、社会生活 34 法律、法学 36 军事、军事学 37 文化、科学、教育 41 语言、文字学 42 文学 48 艺术 49 无神论、宗教学 50 自然科学 51 数学 52 力学 53 物理学 54 化学 55 天文学 56 地质、地理科学 58 生物科学 61 医药卫生 65 农业科学 71 技术科学 90 综合性图书

按介质来分,有纸质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按管理来分,有传统图书馆,自动化图书馆按对象来分,有学校图书馆,社会图书馆……

  • 索引序列
  • 公共图书馆杂志是内刊吗
  • 公共图书馆杂志
  • 公共图书馆期刊是核心杂志吗
  • 公共图书馆杂志社
  • 公共图书馆期刊当代图书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