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内蒙古最早的刊物

内蒙古最早的刊物

发布时间:

内蒙古最早的刊物

这些上官方网站去查啊

内蒙古日报,是内蒙个的喉舌。内大的核心刊物也不错。

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晨报、晚报等等

60年前呼和浩特只有1辆公共汽车,还是烧煤助力的,现在是液化汽的有几百两车一个方面看变化

内蒙古刊物征稿

有啊!很多了,比较好的么有《读者》啊,《青年文摘》之类的,这些杂志看的人很多的,希望能看到你的文章啊!(我只看读者的)

能给个确切的邮件地址或者博客地址吗 多谢

可以是《读者》啊!也可以是《故事会》啊《青年文摘》等等了拉!

内蒙古文学刊物

《艺术教育》杂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中国职工教育》 杂志、《新教育时代》杂志等。一、《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杂志创办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2003年1月改版,印刷精美、品位高雅,集学术性、思想性、知识性为一体。是为全国各大、专院校、 艺术类中专师生和热爱艺术的各界人士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流的大型权威学术期刊。【内容分类】:杂志从门类上分,包括艺术的所有门类如音乐、美术、戏剧、影视、曲艺、舞蹈等等;从属性上分,包括专业教育、师范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等。【主要栏目】:专家论坛、记者行动、本刊特稿、名校巡礼、门里门外、各抒己见、独家视角、名家走笔、创新人物、阅读赏析、艺教视界、艺苑长廊、书画纵横、科海漫步等。二、《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主要栏目】:(1)社会科学版: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高等教育研究。(2)自然科学版:光学仪器设计与制造、光学工艺与测试、精密机械制造工艺、应用光学、红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及测试技术、光子材料。【主要读者】: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等学校文科师生等。三、《基础教育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正式刊物(月刊)。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4年1月创刊。【要栏目】主:设立“政策·热点”、“教学·教研”、“争鸣·讨论”、“信息·博览”四大板块,下分若干栏目,以满足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教研等专业人士在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最大需求。【期刊宗旨】:基础教育课程本着宣传新教育思想,报道课程改革主流声音,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提供最权威的政策与专业支持的宗旨。突出针对性、有效性和人文性,借助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优势,为教师、教育行政、教研人员与专家、政策决策者间搭建对话的平台,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刊物。四、《中国职工教育》《中国职工教育》  杂志是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刊的全国职工教育综合性期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主办的全国职工教育类核心期刊。【主要栏目】:(1)《中国职工教育》上半月:编者视点、特别报道、特别关注、特别推荐、热点聚焦、时代先锋、素质提升、言论声音、团队建设、职业人生、职工艺苑、品味书香、精彩生活、科技方舟。(2)《中国职工教育》下半月:工会理论、素质工程、思政前沿、文化建设、管理务实、人力资源、教育研究、文学赏析、社会调研、劳动关系、文化建设。【收录情况】: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发展中心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收录五、《新教育时代》《新教育时代》是新教育时代编辑部出版的杂志,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办刊宗旨】:《新教育时代》立足中国,放眼全球,遵循教育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手段引领中国教育发展。突出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和新经验,探索课程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新思路、新特点。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前瞻性与专业性于一体,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主要栏目】:教育探讨、教学实践、教改理论、素质教育、课程研究、职业指导、课堂设计、德育探究、创新管理、体育教育、艺术交流、高教论坛等。扩展资料:国家级期刊的识别方法:一、合法性1、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国内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质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通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教师。二、期刊号2、国内期刊刊号问题凡通过国内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境外期刊在国内合法发行须经新闻出版署备案并由中图公司等批准颁发书刊编号)。“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国内批准的书刊编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三、一般方法3、识别正规期刊方法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印有CN(HK)或CNXXX(HK)/R这是国内不法分子欺那些急于想发论文评职称的读者而编造的国内刊号。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国内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国家机关主管单位(不是什么中国/中华XX协会),并有详细的编辑出版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而非法期刊只有国际标准刊号或乱造的国内CN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其中印有CN(HK/H)或CNXXX(HK)/NR/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艺术教育杂志百度百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百度百科-基础教育课程百度百科-中国职工教育百度百科-新教育时代百度百科-国家级期刊

这个是比较少的,也是比较冷门的了,

有双月刊和月刊,你需要哪种有好多种啊!!

教育部门认可的刊物有以下五种:1、《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正式刊物(月刊),为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2004年1月创刊。2、《中国职工教育》杂志是199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创刊的全国职工教育综合性期刊,是中华全国总工会主管、中国工人报刊协会主办的全国职工教育类核心期刊。3、《新教育时代》是新教育时代编辑部出版的杂志,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4、《艺术教育杂志》创办于1977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管,中国文化报社主办的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国家一级艺术教育类大型期刊,每月一期。5、《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长春理工大学主办、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成果为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教育课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职工教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教育时代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艺术教育杂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

花点时间看看吧`!这里有

一二四零年成书至今,已阅七百六十多年沧桑

《蒙古秘史》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之历程的历史典籍,是蒙古民族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长卷。它从一二四零年成书至今,已阅七百六十多年沧桑,这部书以比较重要的身份进入文学史,是一位博学的文史学者,也就是文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郑振铎先生的功劳。郑振铎在三十年代写作出版的《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一次在文学史著中对此书进行认真的论列,该书第五十一章谈论元代散文时,认为《元秘史》即《蒙古秘史》为最可注意的伟大的白话文作品,其“天真自然的叙述,不知要高出恹恹无生气的古文多少倍!我们如果拿《元史太祖本纪》等叙同一的事迹的几段来对读,便立刻可以看出这浑朴天真的白话文是如何地漂亮而且能够真实地传达出这游牧的蒙古人的本色来了”。这部奇书的命运,它的流布和接受的过程,也充满传奇性。因为它事涉民族的天机和隐秘,在蒙古族入主中原的元代秘而不传,又因文字变化妨碍在本族中流传。到明清两代,虽然收入或列名于一些大型类书、丛书,但远离民间。到清中叶翻印出版时,它已成为一部高深的学问书了。《四库全书总目》在清代乾隆年间集中反映中原儒者正统观念和视角,包括华夷之辨的观念与经史高于文学的观念,它把此书附录于《四库未收书目提要》,指出此书纪年有“以鼠儿兔儿羊儿等,不以支干”的特点,又说“此依旧钞本影写,国语旁译,记元太祖、太宗两朝事迹,最为详备。案明初宋濂等修撰元史,急于蒇事,载篇虽存,无暇稽求。如是编所载元初世系,孛端叉儿之前,尚有一十一世。《太祖本纪》述其先世,仅从孛端叉儿始,诸如此类,并足补正史之纰漏。虽词语俚鄙,未经修饰,然有资考证,亦读史者所不废也。”这种以单纯地寻找史料的态度,而不是以发掘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态度来对待如此奇书,实在是绝大的误读。应该说《蒙古秘史》是这个民族精力最旺盛、元气最充沛的时代,把内蕴的精力和元气转化为文字的伟大的产物,是蒙古族创世纪式的回忆、想象和纪录。基督教《圣经》第一卷,即开头五十章,写创造天地,创造人,以及人类始祖及其最初子孙的世系,不是取名创世纪(Genesis)吗?《蒙古秘史》就是蒙古族这个狩猎游牧民族的“创世纪”。是他们的起源、发生、创始的记述,是他们的Genesis。十三、十四世纪,蒙古草原出现了不少围绕着成吉思汗勋业的英雄叙事诗,如《征服三百泰亦赤兀惕人的传说》、《成吉思汗的两匹骏马》等,也就是说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创世纪的成功,使这个民族爆发出作为伟大民族的充分自信,从而用秘史的形式追述自己的来源和纪录自己精神历程。《蒙古秘史》十二卷或十五卷,二八二节,因记载蒙古族勃兴初期史料和洋溢着浩瀚博大的狩猎游牧文化精神而驰名。它吸收远古以降蒙古民间文化精粹,开蒙古书面文化先河,乃是研究蒙古史、元史、世界中世纪史的经典文献,充满大气磅礴的史诗气息。这部书如同许多民族最初进入文字时代都要记录自己的民族起源和史前世系一样,如日本民族最早的书面作品《古事记》就记录他们的古代神话、传说、歌谣、历史故事和帝王家谱,作于八世纪,可以和蒙古族的这部《秘史》相对应,相参照。和《古事记》是用古汉语叙事,用汉字标音的日语记录韵文相似,《蒙古秘史》是用汉字拼写的蒙古语文本。这也可以看出汉文化,尤其是它的史传文化对本土多民族和异域民族的巨大辐射功能。在这种意义上说,《蒙古秘史》是蒙古族充沛淋漓的创造精神与中原史传文学影响的综合结果,从中可以体验到多元文明相互撞击、相互推动和相互融合。这是一部内涵丰富厚重,充满草原强者气息的书。它以人物传奇和民族崛起,包容着大量社会变迁史、文化风俗史、宗教信仰史和审美精神史的资料,保存了蒙古族及中亚诸民族神话、传说、宗教信念和仪式、故事、寓言、诗歌、格言、谚语的资料。从而以几乎是百科全书的方式,成为非常值得重视的世界人类狩猎游牧文化的一座高峰。在枝叶婆娑中,以成吉思汗军团艰难地崛起,并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统一蒙古高原的惊心动魄的历史悲壮剧为主干。它极有艺术力度地描绘了成吉思汗及其部将铜头铜臂、叱咤风云的野性和意志,他们彻底扑灭对手的战略和魄力。《史记·周本纪》记述周穆王征犬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自是荒服者不至”。这从中原文化视角,隐晦曲折地透露了北方狩猎游牧民族对狼和鹿的图腾崇拜。《蒙古秘史》中两位民族始祖的名字分别意为“白鹿”和“苍狼”,这鹿与狼缔婚,以奶汁哺育后代的故事,象征着这个富有野性强悍生命力的民族,是具有喝母鹿奶汁长大的苍狼的高洁优美而又凶狠坚强的双重品格。这个传说可以同罗马城的始祖罗慕路斯和勒莫斯兄弟是被扔进河水淹不死,而喝狼奶长大的传说相媲美。此书出现的时代与汉族地区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相前后,可见元明之际的东西征战和南北撞击,迸发出中华民族何等气壮山河的生命活力。《蒙古秘史》那种大刀阔斧的叙事结构,血气蒸腾的人物品格,韵散错综的综合文体形式,本色酣畅、多用比喻、粗犷而不事雕章琢句的语言风格,都反映了一个草原狩猎游牧民族在迅速崛起时能够给文学创造增加了何等磅礴大气的力量之美。只要我们理解到,古代农业文明与狩猎游牧文明的长期碰撞和融合,乃是解释中国古代文明史、甚至诸多民族的古代文明史的一个关键,此书的重大价值就不言而喻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委会就纪念《蒙古秘史》成书七百五十周年所作决议,称《蒙古秘史》以“独特的艺术、美学和文学传统及天才的语言,使它不仅成为蒙古文学中独一无二的著作,而且也使它理所当然地进入世界经典文学的宝库”。此论殊为公允。因此,我们举行《蒙古秘史》的七百六十年祭,乃是对中华文明为多民族共创的文明的气势之美和不竭的力量源泉,借一个具体的伟大个案所作的祭奠。《蒙古秘史》从问世以来,中国学者就把它作为研究的对象,例如:明初对《秘史》的汉字音写就是一种研究;而国外学者从19世纪开始研究《秘史》,1866年,俄国的学者帕拉迪刊布了俄文注本,此后,有许多国家的学者都在研究。据日本学者原山煌的《元朝秘史有关文献目录》一书中提到研究《秘史》的相关文献多达361篇。因而形成了一门研究“秘史学”的科目。《蒙古秘史》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多的中外学者对之关注呢?《蒙古秘史》是蒙文的汉译名称。古代译为《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又称《元朝秘史》,简称《秘史》。这是一部蒙古族最古老的历中文学典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原书用畏吾体蒙古文即古蒙文写成的,成书地点在蒙古高原的克鲁伦河(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年代大约是十三世纪,作者佚名。现今保存下的《蒙古秘史》既不是吾体蒙文原书,又不是古代文言文写的史书,也不是用现代汉文记载的,现今保存下来的《秘史》是一部奇特的史书,有别于一般的汉籍,后来一些研究人员为了方便研究,就把全书分为12章282节。当时,蒙古古代史官把记载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历史书一般称为“金册”、“简册”,或称“脱卜赤颜”。《蒙古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一种“脱卜赤颜”,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迹和家谱档册,还有当时的社会状况,军事、经济、文化政治、教育、医疗等内容。《秘史》的书名由来、为什么又叫《元朝秘史》呢?那时,13世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祖先被称为“黄金家族”,所遗留下的家谱档册,世袭谱册称作“金册”,均珍藏于皇宫之中,历代皇帝皆如此,还有记载当时元朝社会状况等,在元朝末年,明军北伐,围攻大都(今北京),元末皇帝元惠宗妥欢帕睦尔仓惶逃离大都,来不及携带此文献,后被明军保存,朱明王明仅用331天的时间就编纂了《元史》,最主要的文献材料来源于元朝王室内的那些金册。由于藏于此书的地方在皇宫内,不仅外人看不到,就连朝廷中的一般史官也未曾见过,保存的比较秘密,所以人们把它称为《蒙古秘史》,又因为是记载元朝的变化发展的,所以又称《元朝密史》。《元朝密史》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呢?《秘史》的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全书内容共分12章282节,大致从内容上分为三部分,一是成吉思汗先祖的谱系;二是成吉思汗本人一生的活动历史,三是窝阔台汗的活动历史。蒙古社会中,蒙古人是怎样生活的?它的社会组织又如何?军事活动有哪些?古代蒙古人的社会心“理”和道德观念又是怎样?《蒙古秘史》都从不同角度和侧面作了详细记载。

蒙古族,现有人口6万。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分布在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信仰藏传佛教和萨满教,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至今仍在使用传统的蒙古文。蒙古族在开拓和保卫边疆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具体“蒙古”最早见于唐代,是当时蒙古地区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蒙古部落发祥于古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7世纪向西部草原迁移,并分衍出许多部落,散布在从鄂嫩河到贝加尔湖之间的辽阔地带。13世纪初,蒙古部落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诸部,于1206年被推为大汗,号称成吉思汗,蒙古地区诸部由此逐渐合为一个新的共同体--蒙古汗国。13世纪初,成吉思汗率部西征,先后建立了横跨亚欧的窝阔台、察合台、钦察、伊儿四大汗国,打通了亚欧陆路交通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同时挥师南下,从成吉思汗到忽必烈,历经70多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确立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蒙古族是中国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在其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历史、文学、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大量珍贵典籍。其中,《蒙古秘史》是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巨著,现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著名文化遗产。蒙古族的口头文学以英雄史诗《江格尔》最为著名,它以巨大的概括力生动反映了蒙古族部落战争时代的社会历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三大英雄史诗”之一。 每年7月、8月间,草原要举行盛大的“那达慕”大会。“那达慕”源于古代“祭敖包”的仪式,现已成为欢庆丰收的娱乐节日。 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摔跤手上身穿牛皮紧身背心,下穿肥大的摔跤裤,脚登蒙古靴,他们高唱着摔跤歌,跳跃出场。每个参加者都有奖励,其中最有成就的将被授予“达尔罕”的终身荣誉称号,这种斗智斗勇的摔跤比赛培养了蒙古民族剽悍的气质和乐观豪迈的精神。除摔跤之外,“那达慕”上还举行射箭、赛马、马术、赛骆驼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和歌舞表演。 蒙古族能歌善舞。蒙古民歌分为长调和短调,长调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表达了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长调流行于牧区,而短调则流行于半农半牧区。蒙古族的舞蹈节奏欢快,动作刚劲有力,以抖肩、揉臂和马步最有特色,表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热情、粗犷的气质。传统的舞蹈有“马刀舞”、“筷子舞”、“安代舞”等。“好来宝”是一种自拉自唱、即兴创作的表演艺术。它有固定曲调,没有固定的唱词,曲调朴素无华,似小溪流水,韵味优雅,在草原上流行很广。 蒙古人的传统乐器是马头琴。其演奏技法成熟完备,表现力非常丰富,既可表现蒙古族粗犷豪放、浩瀚深沉的性格,又可表达出圆润婉转、如歌如泣的效果。 蒙古族的服饰是蒙古袍。蒙古袍身长宽大,右衽,高领长袖,在骑马放牧时能护膝防寒,晚上能当被盖;长长的袖筒冬天可护手持缰,夏天可防蚊叮咬;宽宽的腰带在骑马时可保持腰板的挺直和稳定。蒙古袍的用料有季节之分:夏袍是棉丝质的单夹袍,冬袍是粗布、毛料面的羊皮袍。颜色有男子喜欢的棕色、深蓝色,女子喜欢的橘红、浅绿和粉红,老年人喜欢的青、灰色等。蒙古妇女的帽饰和首饰多镶珠宝和银饰,显得雍容华贵。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蒙古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住房,其特点是易于装拆搬迁。一座蒙古包只需两峰骆驼一辆牛车就可运走,两三个小时就可搭盖起来。蒙古包内使用面积大,空气能很好地流通,采光好,冬暖夏凉,遮风挡雨,很适合牧民的生活。 蒙古族人以肉食、奶食为主,传统的吃法有“手扒肉”:将大块肥嫩绵羊肉用白水煮熟后端上桌,用蒙古刀割下蘸作料吃;“烤全羊”:将整只羊去掉内脏,把各种调料填进切口和腹腔内,然后装炉烤制,烤成的全羊外皮香酥、肉嫩味美,是招待贵宾的佳肴。蒙古族人酷爱饮茶,尤其是用砖茶煮的奶茶。此外,马奶酒也是蒙古族的传统饮料之一。

内蒙古核心期刊《内蒙古水利》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内蒙古农业大学 自然科学版;

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

1 关于自治区煤炭等矿产资源开发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情况的调查报告 徐海源;2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初探 王庆英;3 玉龙喀什水利枢纽生态供水调度初探 邱海岭;4 石哈河地区水土保持治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张永新;5 浅谈沟道治理工程中的二种常用谷坊 刘艳; 牛国权; 苑淑娟;6 浅谈陈巴尔虎旗草原生态建设 于清彬; 宋薇; 魏清河;7 则可台沟滑坡应急处理模式 刘森;8 大荔县农村水利工作管理新思路探析 张晓军; 张强; 杨陆涛;9 对内蒙古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的认识 李杰;10 圆形明流洞非恒定流问题的研究 冯兴龙; 袁建峰;11 关于新疆某面板堆石坝坝顶高程的计算 许为民;12 仙游县城区绿水工程橡胶坝设计及施工问题的探讨 邱明晓;13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林海; 艾强;14 中游渠首导流堤槽孔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工程冬季施工 谢松柏;15 浅谈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刘凯;16 浅析水闸基础工程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张松荣;17 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维修方法探讨 杨文超; 梁永春; 张小兵;18 渠道运行系统自动化控制研究及动态仿真 陆梅; 康斌; 顾晓蓉;19 内蒙古河套灌区末级渠道量水现状与解决对策 周俊; 刘宏云; 李挨富;20 浅析疏附县高新节水灌溉工程 李翠;说明:杂志目录每期都会更新有一定的时效性,仅供参考。

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 索引序列
  • 内蒙古最早的刊物
  • 内蒙古刊物征稿
  • 内蒙古文学刊物
  • 中国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
  • 内蒙古核心期刊《内蒙古水利》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