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台湾文献引用格式

台湾文献引用格式

发布时间:

台湾文献引用格式

文献引用的标准格式如下:(1)学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术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3)有ISBN号的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各类引用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1)学术期刊文献[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2)学术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首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3)有ISBN号的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日期。(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文献网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首先了解如何使用完整的句子来当作引号,顾名思义,完整的句子当作引用是通过引用你需要的完整论点句子来创建的。虽然这些都是完整的句子,但在你的论文中,它们不能把他们作为独立的论点使用用一个附加的完整句子或短语介绍他们就行。了解如何使用大括号,大括号是从一个来源直接引用的多个句子,在你的论文中占了四行以上。因为它们占用了大量的论文空间,所以对于一篇完整的论文,它们的使用应该尽量的少。通过在您自己的内容和引用之间添加一个完整的行空间来合并一个大括号。了解如何使用间接引号,间接引号,或释义,是指你使用一个来源的句子,但将措辞稍微改为你自己的话。这是有用的,当你不能满足的要求,如果你已经引用了太多。注意避免剽窃,至少要修改50%的句子。通过移动部分来改变句子的结构。您可以使用同义词库与同义词交换单词。只有当你确信你明白你正在复制的内容时,才能进行释义。如果你不清楚这句话的意思,你就不能把它充分地写进你自己的话里。准确地抄写引文,如果你使用的是直接引用,你必须逐字复制它包括所有的拼写和语法错误,即使你意识到它们是不正确的。如果有一个错误,你知道,把[原文](斜体字和括号)后在括号里表明错误。这意味着你意识到引文中有错误,而这并不是你的错误。其实毕业论文的查重率一般要小于30%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论文有10000字,那么就有3000字是可以重复的,所以对引用格式和参考文献的应用都是很关键的。在最后一定要列出你应用的参考文献的出处,具体的参考文献格式按自己学校的格式为标准,因为不同的学校对于参考文献格式会有一点点的不同。(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台湾历史文献的引用格式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十年》,《台湾历史与祖国统一》,国史馆《中华(0)民国戡乱史》

古代文献的参考文献格式可以写为:[1]李贤明一统志:卷七十四[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2]李贤明一统志[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卷七十四)根据参考资料类型可分为专著[M],会议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杂志[G]。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扩展资料:一、专著、论文集、报告的写法:[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二: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2]OU J P,SOONG T T,et 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台湾历史文献的引用方式

历史上的事情,都是同一回事

机场论文看你如何看带这个不一定,同样题目写法不一样效果不一样你写多少字

台湾历史文献的引用

网页链接网页链接点不进去自告诉我

1 两岸陆地曾为一体  在远古的时候,台湾岛和祖国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是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海平面时升时降,台湾岛也时沉时浮,直到5000年前,相连接的部分下沉为海峡,台湾于是成了祖国东海中的一个四面环海的大陆岛。这从台湾海峡海底的地形可以得到证明。   台湾海峡的海底就像一条河谷,有向南和向北两大河系, 这是当它还是陆地时,被河水冲击,侵蚀而形成的,最深处不过100米,大多数地方的深度只有50米,而在1.5万年以前,东海海面比现在低130米左右,这在地质上说明两岸原来是一个板块,台湾、澎湖等岛屿就在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与福建省相连接。  现代科学还证明,台湾不仅是东海大陆架的一部分,而台湾的基本地形,与大陆的地块相同,在地质成分上,是与福建、浙江两省相同的酸性火成岩体。所以,后来有人送给台湾一个雅号--“浮福建”,意思是说,台湾是福建省漂浮在海上的部分。 2台湾的先住民  从台湾岛的考古发现来看,祖国大陆的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就已传到台湾。70年代,台湾考古学家在台南县左镇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经过鉴定,与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同属于3万年以前的古人类。以后又陆续发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这些东西的形状的制作方法,都与大陆各地发掘出的旧石器时代的器物特别相似。其中高雄县凤鼻头一带出土的彩陶和黑陶,经过鉴定,确认它们是从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传过去的,和分布在黄河中下游、沿海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几何形印纹陶”从制作方法到用料都是一样的。  1980年7月,台湾考古学家在台东县卑南乡进行发掘时,发现了大批石棺、石器陶片及玉器,经鉴定这是二三千年前古代台湾人的遗物,和我国南方各省古代的越濮族人留下的遗物一样。学者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在距今2000年以前,台湾海峡两岸两岸海水退潮时,一部分人从大陆渡海来到台湾,这部分人也就是今天台湾的泰雅族、赛夏族、布农族和曹族等少数族的祖先,这些最早到台湾的人被称为台湾“先住民”。“住民”就是“居民”的意思。  经考察研究认为,除了从大陆直接移民外,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一部分可能是从南洋群岛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财半岛等地移居来的, 他们就是今天台湾鲁凯族、 排湾族、雅美族、阿美族、卑南族的祖先。   在17世纪中国大陆大量向台湾移民之前,这里的先住民一直过着原始氏族部落的生活,以打鱼、狩猎为主,没有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一些口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 3 我国早期对台湾的经营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曾多次经营管理过台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个三国, 三国时吴国国王孙权就曾在黄龙二年(公元230年)派大将军卫温、诸葛直率1万多名士兵到过台湾。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大陆上汉族人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去台湾的行动。后来,吴国的一个地方官,也就是庙阳太守沈莹就写过一本书,名叫《临海水土异物志》,具体生动地记述了“夷州”和“山夷”的情况。“夷州”是古代人给台湾起的名字;“山夷”指的是台湾当地的老百姓。  隋朝时, 台湾被称为“流求”。 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 第一次是公元607年, 派人去台湾“求访异俗”,就是了解风土人情;第二次是公元608年,派人前往“慰抚”, 就是关心照顾的意思; 第三次是公元610年,派了1万多士兵去驻守保卫台湾,叫远征“流求” 。  从唐朝到北宋的500年间,虽然没有见到有关台湾和祖国大陆关系的正式记载,但从台南等地考古发现的唐宋古钱和陶瓷等文物来看,可以知道,大陆和台湾一直保持着经济、文化联系。  南宋时,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已在台湾附近的澎湖列岛上建造军营,派兵驻守,还把澎湖划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管辖。  到了元代,元世祖曾两次派人去台湾宣抚、讨伐,并在澎湖设立“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的各项具体事情,并让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管理澎湖巡检司。从此,台湾和澎湖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明朝初的,朝廷仍设澎湖巡检司。洪武二十年,为防倭寇,实行坚壁清野, 撤销了澎湖巡检司, 并把居民迁到漳州、泉州一带居住,以为这样可以断绝倭寇的供应,使他们无法在澎湖立足。  到了嘉靖年间, 倭寇屡次入侵。 特别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得到倭寇将侵扰鸡笼、淡水(今台湾)的消息,明朝政府立即恢复了澎湖巡检司的设置,归泉南游击将军统辖。在行政上,将澎湖划归泉州同安县。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增设澎湖游兵。万历三十年,倭寇侵扰台湾西南部,浯屿将军沈有容率军舰20艘,一举荡平了倭寇。  在这期间,海峡两岸的民间联系和经济来往并没有停滞, 反而有所发展。汉族人不断从大陆移居台湾,其中一些人同先住民妇女结婚,使汉族逐渐和当地居民同化融合。  明朝末年,一些英雄豪杰带着自己的亲友和部下渡海到台湾去开辟新天地,还有一些人则是以台湾为根据地进行海上贸易。在众多的海上英雄中,对开发台湾贡献最大的,要数福建澄海人颜思奇和泉州南安人郑芝龙。  1620年颜思奇和郑芝龙为反抗官府欺压,率领大批人分乘10艘船移居台湾。他们在台湾中部的北港登陆,开辟出诸罗山一带的地方。 颜思齐在占据台湾第二年就病故了,郑芝龙升为首领,统辖台湾。望采纳~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十年》,《台湾历史与祖国统一》,国史馆《中华(0)民国戡乱史》

三国孙权时期

台湾参考文献格式

林东茂 刑事政策与自由主义[C]//刑事法学之理想与探索(四) 台北: 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

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怎么写

  • 索引序列
  • 台湾文献引用格式
  • 台湾历史文献的引用格式
  • 台湾历史文献的引用方式
  • 台湾历史文献的引用
  • 台湾参考文献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