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张跣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张跣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张跣

集苏东坡的字而成。

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

渠敬东,1970年1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社长兼总编: 段 钢 社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王炜麦 编辑部主任:徐峻音 编辑部副主任 :程洁、杜鹃报纸编辑\记者:徐峻音、陈海娟、杜 娟、博 芬、綦晓芹、王 雪、程 洁、汪仲启、潘圳发行部主管兼办公室副主任:肖浩栋 网站编辑:潘圳、周茜排版室: 邬伟民、陆伟英、李红卫

社会科学报刊编辑部主任

沈原,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 1994—199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 院哲学系社会发展理论方向,获博士学位。1983—1986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79—1983 中国人民大学二分校哲学系,获学士学位。 1988—1996年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科研处处长。1997—至今 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辑部主任,《社会学研究》杂志副主编,学术职务。1988—1996年 中国社会学会秘书处长。1990—1994年 北京市社会学会副秘书长。1992—至今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高级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2000—2010年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系副主任。2010—至今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授,系主任。 (1)研究生课程:“经济社会学专题研究”(80612263),研究生课, 2009春;“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70611343),研究生课, 2008秋;“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70611343),研究生课, 2006秋;“经济社会学专题研究”(80612263),研究生课, 2006春;“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70611343),研究生课, 2005秋;“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古典理论”(80612732),研究生课, 2004秋;“经济社会学”(80613123),研究生课, 2004秋;“犯罪社会学”(80613283),研究生课, 2004春;“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当代理论”(80612722),研究生课, 2003秋;“经济社会学”(70611232),研究生课, 2003春;“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70611342),研究生课, 2002春;“社会学理论专题研究”(70611342),研究生课, 2001秋;“经济社会学”(70611232),研究生课, 2001春;(2)本科生课程:“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下)”(40610313),本科课,2009春;“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40610173),本科课,2009春;“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40610173),本科课,2008秋;“经济社会学”(40610713),本科课, 2008春;“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下)”(40610313),本科课,2008春;“社会学概论”(20610012),本科课, 2007秋;“社会心理学”(40610133),本科课, 2007秋;“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下)”(40610313),本科课,2007秋;“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40610173),本科课,2007秋;“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40610173),本科课,2007春;“农村社会学”(40610683),本科课, 2006秋;“经济社会学”(40610713),本科课, 2006秋;“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下)”(40610313),本科课,2006春;“西方社会学思想史(上)”(40610173),本科课,2005秋; (一)硕士:唐 丽,2000-2003,河北人民出版社童根兴,2002-2005,社科文献出版社社会学部主任李 洁,2003-2006施芸卿,2004-2007,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闻 翔,2005-2008,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学研究编辑部胡丽娜,2005-2007,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傅春晖,2006-2009王 篪,2007-2009,现哈佛大学读博陈彦瑞,2008-2010陈秋虹,2008-至今,学习中廖炳光,2009-至今,学习中刘子曦,2010-至今,学习中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是由教育部主管、东北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1999年创刊,双月刊,每期96页。本刊依托东北大学优越的教学、科研环境,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致力于交流和传播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成果,促进东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结合,加速学科建设的综合化与人才素质的完善化。主要栏目有: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教育研究等。“科技哲学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和重点栏目,在2006年和2010年全国高校社科学报评比中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和“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该专栏依托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刊载国内外科技哲学研究方面的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开设10年来已发表论文200多篇,被转载率达40%。近年来,该栏目已有数十篇论文被国内三大权威文摘转载。其中,刘大椿教授的论文《技术何以决定人之本质》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王子彦教授的论文《值得重视的城市蔓延问题》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周春彦博士的论文《双三螺旋: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4期转载;陈凡教授的论文《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的趋势与路径》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3期转载;王玲博士的论文《科技与奥运契合过程及特征的历史解析》被《新华文摘》2008年第15期全文转载;斯文·欧威·汉森的论文《技术哲学视阈中的风险和安全》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等等。本刊是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和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被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和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等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收录。据201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的数据,2010年社会科学版学报的复合影响因子为052,在全国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673种)中排名22;期刊影响因子为406。《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双月刊,大16开,每期96页,国内定价10元/册,全年6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3758国内统一刊号:CN 21-1413/G4国内邮发代号:8-123国际邮发代号:BM7815国外总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北京399信箱)国内读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地 址: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三号巷11号主 编:左 良编辑部主任:徐用吉 主任委员(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丁烈云副主任委员(Vice Chairman of the Committee):左良委员(Members):于 立 邓大松 王建平 王 前 王铭玉 叶 平 朱葆伟庄新田 陈 凡 汪同三 李兆友 李 凯 张明国 张 雷肖 峰 迟福林 林木西 欧阳康 周光辉 金启军 钟田丽娄成武 洪晓楠 赵 雯 徐用吉 郭亚军 魏 江主 编(Chief Editor):左 良副主编(Vice Chief Editor):徐用吉 左 良:主编徐用吉:编辑部主任、副主编,全面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李新根:主任助理,协助主任负责本刊编辑出版工作,并负责科技哲学研究、语言文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王 薇:责任编辑,负责经济与管理研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法学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付示威:责任编辑,负责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教育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栏目的策划、组稿、编辑等。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并有创新,论证严谨,数据准确,语言流畅,文字简洁,篇幅以6000~9000字为宜(包括图表,中英文摘要,即计算机统计中“字数”),正文用A4纸五号宋体5倍行间距排版,大标题用小二或三号字,二级标题用四号字。来稿内容包括(按顺序):题目(少于20字)、姓名、作者单位(单位全称、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5个)、中图分类号(查找《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分类)、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英文标题、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英文部分另排一页,2倍行间距。摘要应说明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不使用“本文”、“笔者”等第一人称作主语,字数200~250字。作者简介置于篇首页地脚,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省略)、出生地(籍贯),单位、职称,学位(硕士或博士)。只介绍第一作者及非第一作者中的教授。参考文献只列入最主要且公开发表过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在正文中引用处用“[序号]”标注,并按在文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编排。几种主要类型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含标点符号)如下。期刊:[序号]著者题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数):起止页码专著:[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文集:[序号]著者引用的具体文章题名[M]//文集著者文集名 出版地(城市名):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学位论文:[序号]著者 论文名[D] 保存地(城市名):保存单位,年份:起止页码获得基金资助的论文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项目名称及项目编号。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只接受在学报网站投稿系统投稿。请在系统注册时准确填写作者尤其是通讯作者的联系地址、电话、E-mail等信息 。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科技哲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法学研究教育研究语言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百科名片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另有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叶涛,以及北宋著名诗人叶涛(1050-1110)。中文名: 叶涛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费县 出生日期: 1963年10月 职业: 教授,民俗学家 毕业院校: 山东大学 代表作品: 《民俗学导论》、《中国民俗》、《中国京剧习俗》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山东大学教授,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1985年参与创办《民俗研究》杂志,历任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主编。2008年4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现任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宗教学会理事等。另有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叶涛,以及北宋著名诗人叶涛(1050-1110)。  叶 涛,男,汉族,生于1960年8月,太白县人,上校军衔,198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入伍,在职大学学历。   1978年12月至1980年9月在步兵55师服役;1980年9月至1982年9月在西安陆军学院侦察教导队学习;1982年9月至1984年9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排长、连长;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情报系学习;1986年9月至1990年5月任步兵55师师直侦察连连长、二十一集团军军直侦察连连长;1990年5月至1999年5月任二十一集团军政治部参谋、宣传干事;1999年5月至2001年5月任留坝县人武部政委;2001年5月至2006年4月任扶风县人武部部长;2006年4月至今任中共扶风县委常委、县人武部部长。 北宋诗人叶涛  叶涛(1050-1110),北宋著名诗人,官至三品龙图阁待制,系王安石弟王安国之婿。字致远,龙泉东乡人,自幼 颖敏好学,博览群书,通今博古,经史子集了如指掌。其诗文,重视词藻,奇情险句,清雅绝俗,与苏东坡交谊甚厚,常以诗唱和、宋熙宁六年(1073)中进士时,神宗召廷试,赞叹其才思过人,于御屏上书:“政事何琬,文章叶涛”,授为国子直讲。   宰相王安石器重叶,有《赠致远直讲》诗 ,并由其弟王安国招为婿。此时叶涛潜心辅佐神宗治国理政,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改革政务,颇得臣民赞颂。王安石于熙宁九年(1076)贬 官闲居金陵时,涛往从安石学文词。哲宗继位,涛为太学博士。绍圣元年(1094)为秘书省正字,编修《神宗史》,进校书郎。又被朝宦范镗诬陷。蔡京当权,被劾为元祐党籍。曾布再掌朝政时,任给事中。居数月病,以龙图阁待制提举崇禧观。大观四年(1110)卒。《宋史》有传 。惜叶涛诗存世极少。《宋诗纪事》引《宋文鉴》叶涛《望旧庐有感》诗曰: 重来旧屋谁为主,江令萧条叹独存。 已愧问人才识路,却悲无柳可知门。 舟车到处成家宅,岁月唯惊长子孙。 孤客滥由非得已,故交零落与谁论。 此诗当在上党人碑之后,感叹身世飘零之作。悔当初未尝退隐田野,植柳门前。

《网络文学词典》词条:马季(1964—),男,回族,江苏镇江人。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助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情报告》编委,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主持人。出版专著有《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中国工人出版社,2008),《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等,其中《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一书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奖。代表论文包括《网络文学的早期历程》(《红豆》2006年第3期),《网络文学的三次冲击波》(《红豆》2006年第5期),《文学网站和博客现象》(《红豆》2006年第7 期),《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网络文学的此在和未来》(《创作评谭》2009年第5期),《网络上的文学新景观》(《文艺报》2009年8月27日),《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广州文艺》2009年第12期),《网络文学:与传统逐渐融合,生产消费机制成型——2009年中国网络文学述略》(《文艺争鸣》2010年第1期),《网络文学:直逼文学价值认同断裂的现实》(《南方文坛》2010年第4期),《话语方式转变中的网络写作——兼评网络小说十年十部佳作》(《文艺争鸣》2010年第10期),《数字化阅读中的网络文学》《光明日报》2011年1月25日,《网络写作:意义超越任何一次文学革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25日),《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人民日报》2011年4月19 日),《穿越文学热潮背后的思考》(《人民日报》2011年8月9日),《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意义》(《南方文坛》2011年第5期),《类型文学的旨归及其重要形态简析》(《创作评谭》2011年第5期)等。《回族文学史》词条:马季,男,1964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创作一级。中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国家数字出版专家组成员。曾任江苏省镇江市文联《金山》杂志副主编、主编,吉林省作协任《作家》杂志编辑。1980年代主要从事诗歌创作,2000年以后在长春期间主要写作短篇小说,并涉猎文学理论研究。2005年调任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后任主编助理。2009年调中国作家网任副主编。出版的文学作品主要有:《马季诗选》《月光奏鸣曲》(小说集)、《夏娃的花环》(散文随笔集)、《冷锋》(长篇纪实),以及历史文化专著《消失的王城》《消失的宝藏》《消失的文化遗产》等。2001年,马季开始研究网络文学,成为国内较早从事新媒体文学研究的理论专家。2005年起至今,马季陆续在国内核心报刊《中国社会科学》《民族文学研究》《当代作家评论》《扬子江评论》《南方文坛》《作品与争鸣》《文艺争鸣》《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中国图书商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文摘》等报刊发表文学理论评文章300余篇,多篇文章被转载,并被译介到国外。作品入选《文艺报》2002-2007年、2009年优秀作品集,以及《建国60周年少数民族优秀作品选?理论卷》。同时,马季还十分关注少数民族网络创作,撰写了《网络时代的民族文学生态》《民族作家队伍中的网络星辰》《在虚实之间穿越与流浪――回族网络作家夜有轻寒、兰喜喜创作简论》等多篇论文。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文学也如雨后春笋般日益涌现。尽管目前网络文学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但是它和传统文学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学术界关于网络文学的成熟的理论表述也是相当少的。在国内网络文学研究者当中,马季是成绩比较突出的一位专家。他除了发表大量学术论文外,还出版《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2008年1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2010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两本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对网络文学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它不但从时间上追溯了这一特殊的文学现象演化的历程,而且紧扣住它的特征、生产与传播方式,从作者、网站、作品等方面给读者生动地描述了它的种种形态。不仅全面介绍、评述了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还对欧美、韩日、台湾地区的网络文学发展进行了综述。该书出版后产生重要反响,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贺绍俊、白烨、汪政和网络评论家元辰、桫椤分别在《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文汇读书周报》《出版商务周报》撰写评论文章,认为《读屏时代》一书是填补网络文学学术研究空白的重要著作,该书当年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十一届优秀成果奖。2010年出版的《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是一本论文集,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他还主编了《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2010年9月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及三卷本网络短篇小说集《我的聊斋故事》等。2006年以来,马季受聘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学蓝皮书”编委,连续六年撰写《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报告》。多次为社会科学院国情咨询项目做“网络文学发展状况”专题演讲;受邀担任“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发展与研讨峰会”主讲嘉宾,做题为《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纵横论》的演讲;受邀担任第18届全国图书博览会主讲嘉宾,做题为《在网络中成长,与网络共生》的演讲;受邀担任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对话会主讲嘉宾,做题为《网络文学与文学期刊的关系》的演讲。2007年10月以来担任《中国新闻出版报》《商务出版周报》和《大家》杂志评论专家。2008年11月主持由中国作协组织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活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他个人申报的学术选题分别于2007年和2011年两次获得中国作协重点项目扶持。2009年调入中国作家网,担任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联系会议联络人,主要承担全国网络文学的组织和创作研究工作。并应聘担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新媒体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开办网络作家班,马季担任授课老师和教学辅导员工作,与来自全国的网络作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这一方面为他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他扶持培养新的网络文学理论研究者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相信在马季的带动下,不久的以后一定会有网络文学学与网络批评家的诞生,网络文学的研究领域前景光明。除了个人研究之外,马季还承担了集体组织研究工作,先后参与了中国作协的一系列调研活动,如“关于新文艺思潮的调研”( 2009年);“关于网络文学维权状况的调研”(2010年),报告被中宣部内刊全文转载;“关于网络文学编辑职称的调研”(2012年)等。马季先后接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新京报》《中华读书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提出“网络文学十年三代”、“网络文学或将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拐点”、“网络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网络文学对中国未来新的文学格局起到决定性作用”、“网络文学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提供契机”等学术观点,被专业和大众媒体广泛采用。在2005年至2009年任中国作协《长篇小说选刊》杂志编辑部主任、主编助理期间,马季在传统文学评论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发表多篇小说评论和理论文章。并在《大家》杂志开辟“大家雅座?马季设座”专栏;在《文艺报》主持“书香茶座”文艺理论栏目;在《作家》《出版人》等刊物开辟文学评论与对话专栏,与新生代作家东西、李洱、范稳、红柯、艾伟、北北、邱华栋、石舒清、姚鄂梅、徐坤、魏微、戴来、朱文颖、徐则臣、温亚军、盛可以、李浩、葛亮等一批作家进行文学对话,文章发表后在文学界产生反响,被认为是对新生代作家研究的重要成果。

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张永强

计划编写至2000年以前的已故书家,目录大致为: 商周编1甲骨文(附史前文字遗迹) 刘一曼 冯 时2商周金文丛文俊3春秋战国金文 丛文俊4春秋战国刻石简牍帛书 徐 畅秦汉编5秦汉简牍帛书一(附汉代名家)沃兴华6秦汉简牍帛书二(附汉代名家) 沃兴华7秦汉刻石一 何应辉 刘智先8秦汉刻石二 何应辉 刘智先9秦汉金文陶文王 镛三国两晋南北朝编10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一孙伯翔吴鸿清11三国两晋南北朝碑刻摩崖二 孙伯翔 吴鸿清12北朝摩崖刻经 赖 非13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 华人德14三国两晋南北朝写经 华人德 张永强毛秋瑾15三国两晋南北朝金文、陶砖瓦文、简牍 王 镛 蔡梦霞16北朝造像题记一 宫大中17北朝造像题记二 宫大中18王羲之王献之一(附王氏一门) 刘 涛19王羲之王献之二(附王氏一门) 刘 涛20魏晋南朝名家 庄希祖隋唐五代篇21欧阳询虞世南(附欧阳通、陆柬之)朱关田徐 清22褚遂良(附初唐名家)朱关田23李邕(附盛中唐名家) 朱关田24张旭、怀素、孙过庭(附贺知章、李怀琳、高闲)刘正成25颜真卿一 朱关田26颜真卿二 朱关田27柳公权(附柳公绰) 吴鸿清28杨凝式、李建中(附晚唐五代名家) 陈志平29隋唐五代碑刻 朱关田张永强徐清30隋唐五代墓志 宫大中31隋唐五代敦煌文书 邱才桢宋辽金编32蔡襄曹宝麟33苏轼一(附苏氏一门)刘正成34苏轼二(附苏氏一门)刘正成35黄庭坚一 水赉佑36黄庭坚二 水赉佑37米芾一 曹宝麟38米芾二 曹宝麟39蔡京、薛绍彭、赵佶、吴说(附辽金名家) 曹宝麟40赵构、陆游、朱熹、范成大、张即之 任 平方爱龙41北宋名家 曹宝麟42南宋名家 方爱龙 吕书庆元代编43赵孟頫一(附赵仲穆、管仲姬) 黄 惇44赵孟頫二(附赵仲穆、管仲姬) 黄惇45鲜于枢、张雨 楚墨46康里巎巎、杨维桢、倪瓒 楚墨47元代名家 楚墨明代编48宋克、张弼、陈璧、沈周、吴宽 葛洪桢 黄惇 朱爱娣49祝允明葛鸿桢50文征明葛鸿桢51王宠、陈淳 薛龙春52唐寅、王阳明、莫是龙、陈继儒、邢侗 楚墨53徐渭刘正成沈 伟54董其昌黄 惇55张瑞图刘 恒56黄道周刘正成57倪元璐 刘 恒58明代名家一 楚 墨59明代名家二 楚 墨60明代名家三 楚 墨清代编61王铎一刘正成高文龙62王铎二刘正成高文龙63傅山林 鹏 姚国谨64朱耷、石涛、龚贤、龚晴皋 郭子绪刘墨周永健65金农、郑燮(附扬州八怪) 周积寅 黄 惇66刘墉马世晓张其凤67邓石如(附邓传密) 穆孝天68伊秉绶、陈鸿寿、郑簠、桂馥、黄易 王 澄 陈根民69张照、王文治、钱沣、永瑆、张问陶 方爱龙70何绍基(附何氏兄弟) 梅墨生71赵之谦邹 涛72杨沂孙、吴大澄、王懿荣、翁同龢 盛诗澜 罗勇来73杨守敬、张裕钊、徐三庚、杨岘 陈传席张小庄74清代名家一 刘 恒75清代名家二 林奎成76清代名家三 叶鹏飞近现代编77吴昌硕 刘 江78康有为、梁启超、罗振玉、郑孝胥 王 澄 李义兴79赵熙、曾熙、李瑞清 任 平80徐生翁、沙孟海、张宗祥、陆维钊 赵雁君 陈振濂81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 ?82于右任 王 澄83李叔同、马一浮 潘良桢 方爱龙84谢无量、刘孟伉 何应辉85黄宾虹、林散之 徐利明86萧蜕、吕凤子、胡小石、高二适 尉天池 徐利明87郭沫若、邓散木、吴玉如 李义兴88沈曾植、王蘧常、朱复戡 戴家妙 徐叶翎89沈尹默、来楚生、潘伯鹰 潘良桢 徐清90台湾书法家 ?91近现代名家 ?篆刻编92先秦玺印 徐 畅93秦汉印(附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 朱培尔94明清流派印章一 黄 惇95明清流派印章二 黄 惇96篆刻近现代名家 ?附录编97 ? ?98 ? ?99少数民族书法 ?100文房四宝 穆孝天

张永强,东营职业学院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1970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毕业于山东经济学院。担任过信息中心主任,为主开发社区管理系统软件,设计过政府大型综合网站。

  • 索引序列
  • 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主任张跣
  • 社会科学编辑部主任
  • 社会科学报刊编辑部主任
  •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 中国书法编辑部主任张永强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