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发布时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探索者的道路》,《当代文艺思潮》,1983年第4期《孟浩然交游补考》,《西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王维与孟浩然山水田诗之比较》,《西北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孟浩然事迹新考》,《唐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辑《王维、孟浩然诗地名考辨》,《西北大学学报》,1989年第4期《论中国艺术史上的审丑意识》,《人文杂志》1990年第3期《姓名与中华神秘文化关系初探》(与人合作),《西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自然特征》(与人合作),《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唐代文学研究年鉴》1991年辑转载)《从“辞”与“理”及其关系看李贺的诗歌创作》,《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2期《论唐诗的意境呈示》,《西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稻米流脂粟米白”考索》,《杜甫研究学刊》,1992年第3期《论唐诗的时空观念》,《唐代文学研究》,1993年总第4辑《李白诗文的鸟类意象》,《文学遗产》,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8期、《唐代文学研究年鉴》93-94年合辑转载)《〈全唐诗〉校读札记》,《文献》,1994年第2期《柳宗元婚配与子女考》,《西北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和谐与冲突——从文化学看中西方审美情趣的差异》,《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山水之变——论先秦至唐代自然美观念的嬗变》,《西北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1996年第2期转载)《中唐五窦生卒年新考》,《文献》,1996年第2期《原侠》,《西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论唐代园林别业与文学的关系》,《陕西师大学报》,1996年第2期《〈大学语文〉自学方法谈》,《中国考试》,1996年-1997年(自考专号)《中唐窦叔向家族贯望新证》,《唐代文学研究》,1997年总第7辑《唐代园林别业杂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第2期《论唐代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西北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家庭教育》1998年第8期转载)《评邓国光著〈韩愈文统探微〉》,《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春之卷《评房日晰著〈唐诗比较论〉》,《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紫藤园的文化视野》,《西北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范碑所述李白世系的谱谍学问题》,《中国李白研究》,1997年辑《释“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杜甫研究学刊》,1999第1期《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上)》,《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唐代园林别业与文人隐逸的关系(下)》,《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论唐诗的空白艺术》,《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论文集》,《中华诗词》1999年增刊《敦煌文献所见关中姓望史料钩沉》,《文献》,1999年第1期《唐代关中的文学士族》,《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9期转载)《从士族郡望看牛李党争的分野》,《历史研究》,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魏晋南北朝隋唐史》2000年第1期转载),又载《唐代文学研究》,1999年总第8辑《苏绰文体改革新说》,《文史哲》,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转载)《〈皇唐玉牒〉编撰者之重新检讨》,台北《故宫学术季刊》1999年第3期《从人地关系看唐代关中的地域文学》,《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又刊于《三秦论坛》,1999年第4期《李白作品中的“梦”——从〈梦游天姥吟留别〉出发的考察》,《中国李白研究》,1998-1999年集《“关中郡姓”辨析》,《历史研究》,2000年第5期《李白作品中的园林文化》,《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唐人叠石小考》,《霍松林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

必须有陈元魁啊!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贾伟,男,回族,1972年11月生。2001年获得历史学硕士学位,专业民族史,2009年在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攻读民族学博士。研究方向:民族学和民族史。现为青海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承担专门史与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研究生的教学工作。青海省中青年科技骨干教师。先后在《民族研究》、《新疆大学学报》、《新疆师范大学学报》、《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民族教育研究》、《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学院学报》、《青海社会科学》、《民族论坛》等核心和公开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参编著作多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8项。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不是核心,只是省内刊物

【王昌耀】  昌耀先生虽然不是青海人,但是他的大半生都在青海度过,他的很多作品也都是在青海完成的。(ps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昌耀先生的妻子是青海省湟源县的一位藏族女人。)  昌耀先生很有名,就不再介绍了。  详细资料  【王歌行】  王歌行 男1931年3月生。青海省西宁市人。中共党员。编审。毕业于青海师范学校高师部。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历任青海文协创作组组长、《青海文艺》、《青海湖》文学杂志主编、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青海分会副主席、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所长、青海省文联委员等职。全国第三、四次文代会代表。现为青海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井石】  原名孙胜年,号煮字坊主。 1953年9月出生于青海省湟源县一个叫纳隆的山沟里。1970年毕业于湟源中学(现一中),1973年毕业于青海省卫生学校。197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81年改行做文学刊物编辑和文学创作工作。历任海西州文联副主席、《瀚海潮》文学期刊主编、《青海湖》文学月刊编辑部主任、常务副总编等职。现为青海省文联委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花儿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专职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青海江河源文化研究会理事、青海省政府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青海昆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01年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称号。 著有长篇小说《麻尼台》、《金梦劫》,散文集《花海采风录》(合集),散文随笔<煮字坊笔记1>, <煮字坊笔记2>, 中篇小说集《湟水谣》,<古堡的主人们>等,长篇纪实文学<故乡故事>, 电视连续剧剧本《寻常百姓家》(5集,已录制播出),电影<龙城正月>等。 1991年获庄重文文学奖,2000、2005年、2009年三次获青海省优秀文学奖。    【白渔】  四川富顺人。1958年毕业于四川教育学院数学系。历任青海燃料局地质处技术员,青海煤田132队地质物探技术员及项目负责人,《青海湖》文学诗歌编辑,《三十年诗选》主编,青海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荣誉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青海省政协常委。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朱奇】  原名朱纪舜。湖南湘乡人。中共党员。1950年肄业于湖南省湘乡县第二中学。1950年报考西北军区文化干部招聘团,志愿参军。1957年转业到青海省文联;历任《青海湖》杂志编辑,青海省作家协会专业文学创作员、秘书长、常务副主席、主席、荣誉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委会名誉委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集《春华初集》(合著)、《巨流之源》,散文集《草原秋色》、《雪山温泉》、《到黄河源头去》、《唐蕃古道之旅》、《泰国萍踪》、《高原,我梦中的地方》、《朱奇抒情散文选》、《野牦牛出没的地方》等。组诗《草原》1956年兰州军区文艺评奖中获优秀作品奖;散文《锡铁山抒怀》获青海省庆祝建国35周年优秀作品奖,散文集《高原,我梦中的地方》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0周年优秀作品奖,《朱奇抒情散文选》获青海省庆祝建国45周年优秀作品奖。    【陈士濂】  陈士濂,男,浙江浦江人,中共党员,1939年生,1953年入杭州师范学习,1956年入杭州大学中文系。1959年赴青海,先后在青海广播文工团、民族歌舞剧团、话剧团任二胡演奏员、创作员。1983年调任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兼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第五届全委会委员,青海省第四、五、六届政协委员、常委。著有长篇小说《樟树王遗事》,小说集《琪美》、《西天的诱惑》,童话集《白唇鹿青青》及影视文学剧本《出门挣钱的人》、《寻常百姓家》,话剧剧本《洛赛日》、《铁桥活佛》等。    【龙仁青】  龙仁青,男,当代青年作家。 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这里也是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家园)。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详见   【马学功】  青海循化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历任青海人民出版社文艺室编辑,青海省文联《青海湖》文学月刊社诗歌散文组负责人,青海作家协会副主席。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家园的颂辞与挽歌》,组诗《撒拉风情》、《默读乡村》等。  _00  【阎瑶莲】  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196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进修班。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中共中央西北局党校文工室工作,1953年响应号召自愿赴青海省文联工作,创办《青海湖》文学月刊,历任《青海湖》编辑、副主编、主编,编审。省文联党组成员,第二届青海作家协会常务理事,青海省作家协会第三届顾问,青海省文联第三届荣誉委员,中国新文学学会第三届理事。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话剧剧本《上火线》(合作),散文集《秋声集》,散文《西宁之秋》、《相识在北戴河》、《雪花静悄悄》、《寄自高原的祝福》等。  _00  【小为】  小为,原名李晓伟,陕西咸阳人。中共党员。1987年毕业于青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青海军区独立师及武警青海总队战士、班长、连长、营长,宣传处副处长、处长,青海电视台主任、编导。青海文联第三、四届委员,青海作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皇脉》,小说集《野性谷》,报告文学集《高墙·电网·女囚》,长篇纪实文学《昆仑殇》长篇文化研究类学术散文《昆仑山:探寻西王母古国》,长篇纪实文学《流放大西北》电视片《走进大地艺术》、《魂归可可西里》等。  _00  【黄明】  黄明,男,六十年代出生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祖籍山东文登。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业余文学创伤,累积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首)。作品曾获首届青海省青年文学奖、中央电视台’99电视诗歌散文全国展播二等奖等。1985年12月至2003年5月在格尔木市文联工作,先后任副主席、主席一职。2003年5月有调入青海省作家协会工作,任副秘书长,《青海作家》执行副主编。现工作单位青海省文联。  【真子】  真子,原名李玉真,出生于重庆市,1968年毕业于建材部重庆建专,为了爱情和理想要求分配到青海高原的柴达木,从此成了西部女人,直至50岁退休定居北京。先后在青海茫崖石棉矿、青海油田工作,曾当过矿工、电影放映员、宣传干事、编辑部主任、文协常务副主席,在地方上兼任敦煌文学创作研究学会常务副主席,《敦煌》杂志常务副主编。1987年2月加入青海作家协会。曾在西北大学中文系作家班、鲁迅文学院、青海文学院学习。1980年秋开始创作,主要写西部女性,发表作品近200万字,数十篇作品收入全国各类文集,近期收入花城出版社“西部女作家写西部散文精编”《西部的柔情》中。著有小说集《西部故事》(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散文集《西部柔情》(敦煌文艺出版社,1999年)。  详见   【应宗奎】  应宗奎 男,1933年1月生。笔名:运生。四川省泸州市人。中共党员。1956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图书馆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中国写作学会二、三届理事、常务理事。青海写作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青海作家协会会员。现已退休。1987年参加《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的编写工作。1989年参加《普通写作学教程》的编写工作,担任编委。1989年参加编写《中国写作学大辞典》    【马光星】  马光星 男,1953年11月11日出生于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金田村,土族。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1976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汉语文系后留校任教,讲授民间文学课程。1985年调入青海省文联,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现任省文联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4年),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1979年加入),青海省文联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1984年2月加入),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文坛了望》主编,兼任《中国土族》杂志副总编,中国西部文学传播中心客座教授,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兼职教授,现任文学创作研究室主任,职称为文学创作二级。主要作品:《塔尔寺的传说》(合著);《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果洛·朝霞如火》;《青海风俗简志》;《小白兔智斗百兽王》;《土族文学史》;《青海当代文学50年》;(青海作家作品研究、合著;《人神狂欢——黄河上游民间傩》;《西海文探》等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发表文艺评论、民族文化研究论文共50余篇,60多万字。 因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组织联络等工作中表现突出,于1989年和1991年获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表彰奖励。共撰写民俗、民间文学、评论等论文共40多万字,出版《土族婚礼歌》、《塔尔寺的传说》(合著)、报告文学集《果洛·朝霞如火》(合编)、《土族文学史》等书,《小白兔智斗百兽王》一书获1998年青海省“五个一文化工程”奖。并为《中国各民族宗教神话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撰稿。�    【董生龙】  董生龙,著名作家,笔名钱稹,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青海作家协会主席,兼《青海湖》文学月刊主编、《牧笛》杂志总编辑。著有诗集、小说集、报告文学集、电视剧等7部;作品曾多次获省人民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作品提名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省哲学社会科学奖。诗作被译为英文、塞尔维亚文、罗马尼亚文、藏文、蒙古文出版。陕西乾县人。1990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69年参加工作,历任青海省柴达木汽车修理厂工人,中共海西州宣传部科长及副部长、州文联主席及《瀚海潮》杂志主编、州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青海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委员,《青海湖》杂志副主编,《牧笛》杂志主编。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柴达木》(配画)、《草原的风,飘去》,小说集《金黄色的光线》,报告文学集《江海风采》等。电视剧剧本《魂归可可西里》获中宣部第五届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青海省第二届五个一工程奖,《爱我青海五字歌》获青海省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青海省优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获1996年全省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青海省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三等奖。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  希望可以帮到你 ~O(∩_∩)O~

现任总编:周跃敏,男,1958年7月生,江苏省苏州市人,高级编辑。1982年2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日报社工作,先后任新华日报体育记者,扬子晚报文体部副主任、第一新闻部主任、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编委兼经济新闻部主任,扬子晚报副总编辑,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2006年6月,任新华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原总编:周正荣同志:1995年7月—2006年6月任总编辑1997年7月—2006年6月任党委书记2001年8月—2006年6月任董事长2006年6月13日卸任。2002年12月,新华日报在整合原有版面的基础上,由10—12版增加到16个版 。这是自1995年以来的第三次改版。这是新华日报自1995年以来第三次改版。

青海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青海大学医学院建院四十多年来 ,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格局,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2012年,学院下设临床医学系、中医学系、藏医学系、公共卫生系、药学系等五系 20 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和基础医学部、公共学科部、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寄生虫病研究所、图书馆、成人教育学院和附属医院。高原医学、藏医学、地方病学等特色专业在全国医药院校中享有较高声誉 , 已成为西北地区一所具有高原区位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医科院校。学院占地 140 亩,图书馆藏书 19 万册。《青海大学医学院学报》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学院现有教职工 1900 多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00 人,专兼职教师 290多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 360 多人。学院及附院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 25 人。附属医院设有床位 1080 张,是青海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青海省创伤急救中心、青海省皮肤病研究所、青海省肿瘤研究中心、青海省烧伤研究中心、青海省医学影像中心设在该院。地址:中国 青海省西宁市昆仑路 16 号 。

《青海医学院学报》是省级杂志。中外女性健康杂志是国家级综合杂志,征集医学各类稿件,百分之八十都可以通过,文章不合格也可以提供修稿服务,现在可以发表11月,最快的发表速度。您可以到百度搜索关键词中外女性健康杂志,可以查看详情。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姓名:王小宁 血型:O 生日:6月6日 身高:170cm 性格特点:打抱不平 粗心大意 强项:说话 弱项:认路 喜欢的事:工作、看书、听相声 最郁闷的事:别人郁闷,却帮不上忙 最喜欢的城市:成都 座右铭:做真诚的我,不让观众难受王小宁是2005年才开始担任《7日7频道》的主持人工作。在7月底《7日7频道》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她。相对于李向显声音上的亲和力,王晓宁的特色则是现场灵活自如、收放得体的主持架势,一看她就是一个驾驭能力很强、颇具舞台风采的主持人。 再见小宁,就是眼前的这位端庄文雅、清爽漂亮的“7日”女主播了。王小宁说自己不是一个很会打开局面的人,接受别人采访还有些不适应。我对她说,作为公众人物,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份内的工作。看得出她对我说的“公众人物”还有些不适应,这是她纯净可爱的天性。 王小宁的舞台控制力来自于她先前在央视7套《农村大舞台》节目作主持的经验。但小宁觉得自己更适合人情味儿浓的、跟自己生活贴得近的节目,于是,当她听说《7日7频道》招聘主持人的消息,丝毫没有对这个名牌栏目“犯憷”的心理,勇敢地坐在了应聘席上。经过前后三次试镜,小宁终于留了下来。用当时评审之一元元的话说,就因为这个女孩很清澈,像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 刚到“7日”,王小宁和李向显一样,作了一名整天在大街上找新鲜事的“7日”记者,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对晓宁的帮助很大,她说只有那样才能零距离地熟悉北京的市井民情,体验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协奏曲。“现在在演播室主持,经常会有亲身到过现场的感觉,那种亲身经历的语气和神情,已经注入了我的主持风格。” 作为“7日”的女主持人,王小宁经常会被拿来与元元作比较。王小宁说,元元的主持是以评论见长的,她则偏重于现在“7日”的整体风格,靠讲述来吸引人,打动人。“可能会多一点好奇,多一点细腻,多一点娓娓道来,用我的个性和特点丰富节目的风格。”小宁告诉我,元元偶尔还会给她打个电话,嘱咐嘱咐,提点建议,每当此时,小宁总是特别感动,她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她需要格外的用心和努力。有一位观众几乎天天给我送鲜花,说实话,我有点受宠若惊,这代表着观众的支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在我肩上,不能让支“7日”、喜欢我的观众失望。"小宁说这些话时,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信心。 一个节目火了,成熟了,最害怕的就是缺乏创新和更换主持人。这两个挑战,“7日”都面对着。但因为"7日"有了京城百姓的支持,有了节目组对风格定位的准确把握,瓶颈已经被打破,收视率从稳而不降到稳中有升,制片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主持人是一个品牌栏目的人格化身,李向显、王小宁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们都表达出同一个愿望,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7日”新的色彩,在他们脚下没有满足的停步,只有不断的提升,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太多的审视、太多的期待。

626001

郑州大学新闻学院教师  著作、论文: 1、《现代新闻编辑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2、《我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新闻爱好者》 ,8 3、《浅议对版面“易读性”原则的误读》,《报刊之友》,2003,1 4、《别让网络“咬”住了孩子》,《河南教育》,2002,7 5、《让报纸的“面孔”鲜亮起来——谈当代报纸一版的封面职能》,《新闻爱好者》,2000,11 项目: 1、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中国节目主持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持人,已结项 2、河南省教育厅项目《网民心理与舆论引导》,参与,在研 获奖: 1、 2003年获河南省创新教育教学一等奖 2、 2001年获河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编辑本段]茂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  男,籍贯广东化州。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茂名市教育书法家协会会员、化州市书画家协会会员,清泉书法组合成员、广州大学松田学院书画协会二届会长。书法作品历次获得一等奖。书法作品入选《中国青少年书画家作品精选》及《中国青少年书画人才辞典》。作品入选《化州市校园书法作品选集》。作品参加第四届希望杯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获二等奖。被评为“当代校园优秀艺术人才”称号,个人简历和作品入录《当代校园书画印作品大典》。作品入展“广东十大高校学生艺术作品联展”获得优秀创作奖。作品入展“《中国校园书法网》2005年新春书法展”。作品获得第九届全国师生书画印大奖赛书法一等奖。作品入选《全国师生书画作品大观》。作品获广东省第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三等奖。书法作品入选当代艺术家精品系列丛书《中国书画艺术博览》。  [编辑本段]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  王晓宁1960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大专毕业,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主要学术成果:在《文物》、《四川文物》、《中南民族学院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如《湖北鄂西自治州博物馆藏青铜器》、《湖北出土的巴式青铜器及相关问题》、《大溪文化中的猪嘴形陶支座》、《土家族吊脚楼的类型与审美特征》、《鄂西土司遗迹》、《容美土司平山爵府遗迹调查》等;应江苏美术出版社特邀,编辑出版了《民间美术——鄂西民间美术专辑》画刊,撰写了《鄂西民间美术概述》和《石雕》两文。[1]  [编辑本段]哈尔滨市香坊区人民医院副主任护师  女,香坊区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护师。 主要事迹: 1989年毕业于省卫生学校,分配到香坊区人民医院内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曾先后荣获哈市事业单位“优秀工作者”称号,香坊区人民政府“记功”奖励,获香坊区卫生局组织的操作技能比赛“技术能手”称号,并多次在院组织的病案书写、“三基三严”技能比赛中获得奖励,撰写并在国内正式会议或国家正规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院内交流论文10余篇,并参加《现代医学诊治与护理》一书“呼吸内科常见症状和体征”护理部分的撰写工作。  [编辑本段]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王晓宁,教授,1960年12月生于广西桂林市,1979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作曲专业学习,师从陆华柏、吕伯平等诸多教授。1983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分配至广西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任音乐节目编辑。1986年调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任教,担任过乐理、视唱、和声、曲式、配器、音乐欣赏、作曲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92年考取教育部访问学者名额到广州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1994年赴丹麦王国哥本哈根大学音乐学系作为访问学者学习。师从哥本哈根大学音乐学系教授,丹麦作曲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扬·麦高先生学习。1995年回国后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理论作曲教研室教学,并兼任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副主编。1996年被聘为副教授。1999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教务处处长。2001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桂林校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02年担任广西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2004年音乐系改名音乐学院后担任音乐学院院长。 在国家教育部立项并获通过的广西教育出版社、广西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广西中小学音乐课本教材中担任常务副主编。2003年在教育厅立项的科研项目《广西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专题中担任负责人。 2004年在广西艺术学院立项的大型音乐作品“壮天歌”创作中担任主创人员。  [编辑本段]上海卢湾区文化馆群文部主任  甘肃人,现任卢湾区文化馆群文部主任,1962年生,1976年考入甘肃省泾川县文工团,1992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1996年毕业,1998年进入卢湾区文化馆工作。 在卢湾区文化馆工作期间,王晓宁创作了大量的声乐、器乐、舞蹈等音乐作品近百余件,在两年一届的上海“十月歌会”音乐比赛中连续四届(1999-2005)获得金奖;其中,女声独唱《中国字》获得1999年第九届“群星奖”优秀创作奖,男声独唱《塔里木的胡杨》分别获得2004年全国首届流行音乐新人新作选拔赛创作银奖、演唱铜奖和2007年第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和创作奖;歌曲《我们为着同一个》荣获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音乐征集2007年度十佳优秀歌曲  [编辑本段]90后优秀站长王晓宁  王晓宁,男,汉族,1995年5月生,河南三门峡人,90后优秀站长。 简介:从2008年开始建立网站,最初建立的网站叫做时光社区后改名为晨晓社区随后又改为永恒飞坛,目前就读于三门峡第2中学,是90后优秀站长之一,网名折瀷dè兲鉂,现为堂否社区、永恒飞坛管理员,其现任版主站点堂否社区曾经达到日IP8000,PV15W,是国内优秀的游戏讨论社区。曾在小学时多次参加电脑竞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熟悉OFFICE的操作。对PW了解较多。目前是年龄较小的一名站长!

大分三神

  • 索引序列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级别
  • 青海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是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