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教育技术学参考文献

教育技术学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教育技术学参考文献

《浅析教育技术学之发展》[内容摘要] 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学科内容的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学科群,教育科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改革 教育技术学发展 教育技术学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使自己的现行教育能适应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求、能胜任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子学科,既是研究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领域,又是培养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专业名称.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确定培养专门人才的规格,我们的认识都不能停留在教育技术的经验层次上.恰当的教育技术学的定位,是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育技术的规律,发挥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科学中,按其研究对象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三个层次.其中教育哲学是从认识上探讨人的教育的本质与观念;教育学重点研究人的教育原理与规律;教育技术学则研究运用技术方法改善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学科内容的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学科群,教育科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实施教育技术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阶段,管理和评价则贯穿于上述内容与阶段之中.由此形成了诸如教学设计、教学开发、教育技术应用和绩效技术等一系列教育技术学科群.有关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技术的实践部应围绕教育的改善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但它不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教育技术中的其它媒体一样,在一定阶段可以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作为热点会随时间的推移面转移。核心内容则相对稳定.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应摆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不仅构成了教学开发与应用的前提,便直接影响到开发与应用的质量,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要求教学设计人员既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又要熟悉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否则就难以胜任教学设计的任务.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对教师需求量的大量增加,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各级师范院校纷纷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甚至工科院校等也开始设置这个专业,因而使得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数量大大增加,目前还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之中。仅江苏一个省现在就有20多个教育技术学专业,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可以培养。尽管这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更是奇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技术学科从无到有,已经建立了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尽管形势大好,但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自身的挑战,其次是与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的挑战。此外,还有计算机专业、物理专业等一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纷纷到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来谋求职业。但是,学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到一定时候就会供大于求,人才过剩。根据这样的判断,将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问题,现在就必须进行认真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空前活跃,教育技术学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和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找准学科的位置,明确今后的任务,努力做好工作,不要辜负时代的厚望一 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二 教育技术发展中注意的问题三 教育技术学改革的方向[参考文献][1] 希尔斯(B.seels).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113.[2] 刘美凤 《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 《中国电化教育》2003(6)[6]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 《比较教育研究》 2001(11)[ 7] 吕国雄 《关于教育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华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8]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2002(9)

关于教育技术的毕业论文

教育技术学相关论文以及文论的文献综述这些文件我看不到,从哪里找到的

教学技术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难懂、枯燥的公式推理过程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教学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展开想象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展现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分析教育经验,才能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和发展。运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展现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分析教育经验,才能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教育技术参考文献

教学技术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难懂、枯燥的公式推理过程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教学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展开想象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展现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分析教育经验,才能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和发展。运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展现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分析教育经验,才能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杨顺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

教育技术学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教育技术的毕业论文

《浅析教育技术学之发展》[内容摘要] 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学科内容的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学科群,教育科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关键词] 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改革 教育技术学发展 教育技术学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如何使自己的现行教育能适应21世纪培养人才的需求、能胜任信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专业既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育技术学作为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子学科,既是研究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领域,又是培养教育技术专门人才的专业名称.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确定培养专门人才的规格,我们的认识都不能停留在教育技术的经验层次上.恰当的教育技术学的定位,是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教育技术的规律,发挥教育技术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教育科学中,按其研究对象和抽象程度的不同分为教育哲学、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三个层次.其中教育哲学是从认识上探讨人的教育的本质与观念;教育学重点研究人的教育原理与规律;教育技术学则研究运用技术方法改善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教育技术学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教育科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等学科的发展与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诞生的.这些学科内容的交叉形成了教育技术学及其相关学科群,教育科学媒体技术、系统方法构成了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基础.教育技术的五个范畴、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其中设计、开发、利用是实施教育技术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阶段,管理和评价则贯穿于上述内容与阶段之中.由此形成了诸如教学设计、教学开发、教育技术应用和绩效技术等一系列教育技术学科群.有关学科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教育技术的实践部应围绕教育的改善这一中心任务来展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育应用是目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应当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但它不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多媒体计算机网络和教育技术中的其它媒体一样,在一定阶段可以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作为热点会随时间的推移面转移。核心内容则相对稳定.教育技术的核心问题是教学设计,因此教学设计应摆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与实践的核心位置、这是因为教学设计不仅构成了教学开发与应用的前提,便直接影响到开发与应用的质量,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要求教学设计人员既要掌握教育、教学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又要熟悉教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否则就难以胜任教学设计的任务.目前,我国的教育技术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于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和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对教师需求量的大量增加,使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各级师范院校纷纷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甚至工科院校等也开始设置这个专业,因而使得全国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数量大大增加,目前还处在不断增加的状态之中。仅江苏一个省现在就有20多个教育技术学专业,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都可以培养。尽管这样,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毕业生还是供不应求,特别是硕士生、博士生更是奇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教育技术学科从无到有,已经建立了从专科生、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的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尽管形势大好,但也面临着挑战。首先是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自身的挑战,其次是与非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之间的挑战。此外,还有计算机专业、物理专业等一些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也纷纷到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来谋求职业。但是,学校对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到一定时候就会供大于求,人才过剩。根据这样的判断,将来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问题,现在就必须进行认真思考。教育技术学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实践空前活跃,教育技术学在未来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为我国教育技术学科和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因此,我们要找准学科的位置,明确今后的任务,努力做好工作,不要辜负时代的厚望一 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二 教育技术发展中注意的问题三 教育技术学改革的方向[参考文献][1] 希尔斯(B.seels).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113.[2] 刘美凤 《广义教育技术定位的确立》 《中国电化教育》2003(6)[6] 刘美凤《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 《比较教育研究》 2001(11)[ 7] 吕国雄 《关于教育技术创新问题的探讨》华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8] 黄荣怀 曾兰芳 余冠仕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2002(9)

先读 看 想 思考 下笔

具体资料没有,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专业人士。《中国电化教育》和《电化教育研究》两个杂志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育信息技术参考文献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之间存在诸多联系,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是美术创作和美术学习的重要工具。因此,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将会是美术教学的新趋势,是现代美术教学的新形式。 近几年来,我校就 “ 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 ” 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信息技术通过声音、文字、图形、图像立体地表现信息,它们在呈现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为主。现代美术中,电脑美术作为美术领域的新成员,有着极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计算机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中应用极其广泛的工具。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以下表所列内容为例,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很多内容本身就是在美术的任务驱动下开展学习的,这正是整合学习最为常见的形式,也就是说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有些学习内容已经和美术整合了;美术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也非常适合于用信息技术来教学。而且,美术课的有些内容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才能达成学习目标,如《电脑美术设计欣赏》,学生只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操作,才能体会电脑美术的设计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演示运用 Phsotoshop 软件设计图片,将会让学生大开眼界,深刻体会电脑美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它们的整合将获得一个双赢的结果,既能够达到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又提高学习效率。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欣赏 ? 评述 ---- 资源浩如烟海,查找可随心所欲。 “ 欣赏 ? 评述 ” 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 “ 欣赏 ? 评述 ” 领域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课程标准》指出: “ 欣赏 ? 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 传统的欣赏教学,学生不知道怎样欣赏,更不知道怎样评述。之所以会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资源,除了听教师介绍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信息来源。目前小学美术中的欣赏部分占很大的比例,绘画、雕塑、建筑、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卡通形象等,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领域,教学中最让教师为难的仍是缺乏资源。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但解决了学习资源匮乏的矛盾,而且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美术欣赏的资源极其丰富,学生只要掌握了 IE 网络浏览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的方法就能够自主学习。教师只需提出学习的任务,比如制作一张网页、写一篇配有插图的小论文、制作一张幻灯片、编一张电子小报等,帮助学生解决技术困难,协助学生完成作业。 比如美术第十一册《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传统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展示一些故宫的图片或者幻灯片,像导游一样介绍有关故宫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知识,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或者干脆组织学生观看《紫禁城》的录像资料,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们开展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搜集资料制作一份介绍故宫的幻灯片,并进行交流。教学中,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上网搜集资料,下载图片,制作幻灯片。在有意识地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了解了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立体的故宫艺术知识体系,而且为我国古代建筑大师的杰作惊叹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进而产生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巨大热情。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最后通过网络教室展示幻灯片,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都相当投入。 设计 ? 应用 ---- 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对另一学习领域 “ 设计 ? 应用 ” ,《课程标准》建议 “ 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 。美术课程中还有许多内容,如邮票设计、贺卡设计、板报设计等,都可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手段。像用画图、 Word 、金山画王等软件进行较为简单的图案设计,用比较专业的 Photoshop 软件进行封面设计、广告设计,并利用计算机光盘中大量的图像、照片以及材质资料,利用计算机字库中丰富多彩的字型、字体等,设计出更加精彩的作品来。 例如美术第九册《平面构成设计》的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设计,每个学生起码要准备大小一样的圆形、方形、三角形纸片各三张,通过排列组合将这些纸片构成几个不同的图形,然后选择其中一二个绘制出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学具的限制,只能获得一些常见的图形;绘制艰难,许多学生因为制作过程过分繁复而失去耐心,画不出精致的作品来。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却能够克服上述缺点。方法是:首先在 Word 中插入自选图形 “ 圆形 ” 、 “ 方形 ” 和 “ 三角形 ” ,并设置成 “ 无填充颜色 ” ,再通过 “ 复制 ” 、 “ 粘贴 ” 获得数个基本图形,然后随意移动这些基本图形,把他们组织成新的图形。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反复尝试,直到满意为止。最后把构成的图形 “ 组合 ” 在一起,复制到画图软件中,并填上自己喜爱的颜色。(由于在画图软件中不能任意移动图形,在 Word 中又无法完成区域填色,因此需先在 Word 中构图,再在画图软件中填色。)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设计显得轻松和得心应手,学生容易实现预想的效果,避免由于眼高手低带来的不快,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突破难点, CAI 很管用。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 CAI 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 PowerPoint 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 CAI 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 1 )分析解释。 CAI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CAI 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观地解释了线条作为重要的美术语言产生的过程,展现了线条的魅力。 ( 2 )提供素材。 美术课程中某些内容可能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比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教学时,如果不提供足够的学习素材,学生将难以开展学习。因此,充分发挥 CAI 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 ( 3 )对比实验。 美术是视觉艺术,所以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道理和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单得多。 ( 4 )激发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要求教师 “ 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 信息技术具有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于一体立体地表现信息的功能,使学习情景的创设变得得心应手。比如《茶壶造型》一课,可通过欣赏精美的宜兴紫沙壶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引起了一系列变化。 整合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同时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使个别化学习成为可能。由于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个别教育与班额偏大的矛盾,所以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要求,学生可按照各自的学习速度开展学习,主动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软件搜集、处理信息,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 学会合作 ” 是未来教育的 “ 四大支柱 ” 之一。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传统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经常是一个优秀的学生讲,其他同学听,或者一个同学画,其他同学伺候,甚至剥夺了美术基础较差的学生参与绘画的权利。而且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够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力量和智慧,便于整合学习成果。比如《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中关于故宫的欣赏教学,让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分头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如故宫的历史、故宫的建筑特色、故宫的珍贵藏品 …… 然后综合资源,讨论幻灯片的制作方案,制成幻灯片后再与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组织形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学生似乎更善于竞争而不善于合作,所以创设合作学习的环境对于开展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系统中由于 “ 信息技术 ” 要素的介入,使 “ 教师 ” 、 “ 学生 ” 、 “ 教材 ” 这三个要素改变了原来的地位。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作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教材不再是物质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资源总和。整合教学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整合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传统教学偏重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学生强于演绎推理,弱于概括判断。而网络资源浩如烟海,学生在网上可以搜集到许多资源,要合理处理这些信息,就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综合归纳,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我国长期以 “ 知识为中心 ” 的课程思想导致了学生对文字的敬畏和轻信,所以学生接触到网络信息时,往往也会轻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学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与原有的知识相冲突时,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网上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解释就众说纷纭,对《蒙娜丽莎》中的模特是谁也有很多种说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会把这种思维方法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对解决今后学习、工作、生活的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 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 “ 封面设计 ” ,学生可通过 Word 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过多地依赖信息技术,可能会导致学生对于传统美术媒介的不熟悉,弱化传统美术技法,像中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有可能被年轻一代所抛弃。因此,并非所有的美术课程都可以和信息技术整合,勉强整合反而会弄巧成拙,如 “ 中国画 ” 的学习,应该沿用毛笔、宣纸这样的工具,以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关维纳斯的图片时,可能会搜索到不健康的网页,学生出于好奇就会浏览其中的内容。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坚持正面教育、采取安装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之外,还要加强管理。

[1]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颖峰网络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网络教学模式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现代教育技术参考文献

教学技术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把抽象、难懂、枯燥的公式推理过程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教学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展开想象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展现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分析教育经验,才能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和发展。运用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育技术丰富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真正让教学实现“小课本,大课堂”。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我们教学过程中已显示出无可逾越的威力,展现了未来教育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分析教育经验,才能使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和发展。

杨顺国,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师观念的转变[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4,(1)

  • 索引序列
  • 教育技术学参考文献
  • 教育技术参考文献
  • 教育技术学论文参考文献
  • 教育信息技术参考文献
  • 现代教育技术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