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发布时间: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杜甫退出严武幕府的原因──兼论杜甫的功名思想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高?在四川 《四川大学学报》1981年第1期至情至性,感人至深 1982年《唐代文学》创刊号巫山巫峡氯萧森──论杜甫的夔州诗 《草堂》1985年第1期 三苏文艺思想初探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3期读王文诰《苏诗总案》杂记 《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3期三苏合著《南行集》初探 《文学评论》1984年第1期岐梁偶有往还诗 《人文杂志》1985年第5期三苏文校理札记 《历史文献研究》1993年第4辑苏轼兄弟异同论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1997年《苏氏易传》和三苏父子的道家思想 《道教文化》第八集,1998年香港 苏洵与北宋古文革新运动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试论苏洵的革新主张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苏洵《辨奸论》的写作时间 《艺文志》第3辑苏洵《辨奸论》真伪考 四川大学《古典文学论丛》1982年第15集苏洵佚诗系年商榷 《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苏洵生平事迹考辨──对关贤柱《苏洵年谱》有关系年的几点商榷 《贵阳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读王文话《苏诗总案》札记 《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3期苏洵诗文系年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苏洵的军事思想 《黄石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3期刘少泉《苏老泉年谱》商榷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年第4期“精深有味,语不徒发”──试论苏洵的诗歌创作 《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4期老泉非苏洵考 《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3期 苏轼和《石钟山记》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4期论苏轼政治主张的一致性 《文学评论丛刊》1979年第3期苏轼在黄州 《江汉论坛》1980年苏轼《与滕达道书》是“忏悔书”吗? 《文学评论》丛刊1980年第4期论苏轼的政治革新主张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80年第2期从《毗陵易传》看苏轼的世界观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980年第6期论眉山诗案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3期苏轼的婉约词 《文学评论》丛刊1981年第5期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论苏轼的和陶诗 《南充师范学院学报》1981年第4期读苏轼的论诗诗 1983年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东坡诗论丛》苏轼著述生前编刻情况考略 《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4期再论苏轼《与滕达道书》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修订本《苏轼评传》附录东坡论杜述评 《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6期《苏诗分期评议》的评议 1986年广东出版社《苏轼岭南诗及其他》苏轼与南宋豪放词派地位辨 《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论苏轼对释道态度的前后一致性 《天府新论》1985年第2期苏轼《黠鼠赋》作年辨证 《艺文志》第3辑怎样读东坡词 《古典文学知识》1991年“强附贤达”的伪托之作 《文学遗产》1998年第1期 苏辙对北宋文学的贡献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答策不堪宜落此──诚苏辙的《栾城应诏集》 《四川古籍整理出版通讯》1985年第3期岐梁偶有往还诗 《人文杂志》1985年第5期苏辙的文艺思想 《文艺理论研究》1986年第1期三苏文艺思想初探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第3期三苏文校理札记 《历史文献研究》1993年第4辑 西昆派的文论主张──《读杨亿《武夷新集》 《四川大学学报》1993年第4 期《西昆酬唱集》诗人年谱简编 《宋代文化研究》1993年第3辑论《西昆酬唱集》的编年 《古籍整理与研究》1993年第5期怎样读《西昆酬唱集》 江苏古籍出版社《古典文学知识》姑溪居士的词论与词作 《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古籍整理中的总集编纂 1986年第3期《四川大学学报》《全宋文》编纂刍议(与人合写) 《四川古籍整理出版通讯》1986年第4期《全宋文》编纂再议(与人合写) 《四川古籍整理出版通讯》1986年第4期《全宋文》的文体分体及其编序 《四川古籍整理出版通讯》1987年第5期宋人别集的复杂性 《四川古籍整理出版通讯》1987年第5期《全宋文》编纂纪事 《古籍整理研究》1989年第5期不让清人专美 《国文天地》1990年第2期(台湾)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宋代文化研究》1993年第3辑 风流嬗变光景常新──论宋代四六文的演变 台湾第一屈宋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台湾丽文文化公司出版宋代四六创作的理论总结──论宋代四六话 《宋代文化研究》1995年第5辑宋代文学研究刍议 《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关于宋代文化的评价问题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991年第五3辑宋代诸帝之嗜好与宋代文化之繁荣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991年第五3辑加强宋代文化繁荣原因的研究(代杨明照先生作)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2期为宋代文化研究多做一些基础工作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2期宋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古籍整理研究丛刊》,1992年中华书局出版宋人生卒年考 《宋代文化研究》1992年第2辑 《西昆酬唱集》诗人年谱简编 《宋代文化研究》1993年第3辑苏洵年谱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981年第1期苏辙年谱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1983年第21辑李之仪年谱 《宋代文化研究》1994年第4辑 《杜甫在四川》第二版后记 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本卷首《苏轼评传》第二版自序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修订本卷首“表仪一代、领袖百家”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序(原书卷首) 省文化厅1990年出版《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序(原书卷首) 巴蜀书社1990年出版三苏选集序(原书卷首)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宋人传纪资料索引补编序 (原书卷首)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宋代文化研究丛书序(原书卷首)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宋文纪事序(原书卷首)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宋人年谱集目序(原书卷首) 巴蜀书社1995年出版宋代文化研究丛书总序(原书卷首) 巴蜀书社1995年出版《斜川集校注序》(原书卷首) 巴蜀书社1996年出版三苏传自序(原书卷首) 巴蜀书社1996出版池泽滋子《丁谓研究》序 《宋代文化研究》第7辑,巴蜀书社1998年出版《丁谓研究》卷首 《刘先生传》与南宋杂剧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3期欧阳修的闺阁丑闻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1期苟可轻许,亦自妄人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1期一钱斩吏议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3期报喜与报忧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宋初的白莲社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

宋代文学的研究特色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京城的勾栏、瓦肆为宋代小说、戏剧的生成提供了广阔舞台。宋代文学的发展,表现在雅和俗两个方面,一是以话本、杂剧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另一是以诗、词、古文为主要内容的古典文学,而前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师在宋代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相继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课题多项,研究范围涉及宋代语言、戏剧、小说、词、诗、文、出版印刷等领域。  在宋代语言研究方面,杨永龙教授专门从事宋代语法研究,先后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专著《〈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完毕义动词予以描写和分析。目前,杨永龙还承担了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汉语虚词研究”。  宋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雏形,早在20世纪30年代,华钟彦先生即著有《戏曲丛谈》一书,讲述戏曲的渊源、体制、声韵、宫调、角色,以及南北曲的区分与作法、度曲法、流派等,开启了河南大学宋代戏剧研究的先河。到80—90年代,郭振勤发表了一系列宋代戏曲研究的文章。目前,张大新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戏剧》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还先后承担了200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宋金时期中原俗文化的发展与古代戏曲的成熟”和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唐代传奇发展到宋代演绎成了古体小说,赵维国教授对宋代小说尤其是丽情小说的研究可谓情有独钟,他先后在《文献》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宋代小说研究的文章,其博士论文为《两宋古体小说历史轨迹》,并出版了专著《说部论稿》。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词学文献研究一向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词学家卢前和华钟彦等即进行词学文献的研究工作。1933年,卢前先生发现、复印了晚清端木垛的重要词文献《宋词赏心录》(又名《宋词十九首》),在当时词学界引为盛事,吴梅、柳诒徵、陈匪石、唐圭璋等均有题跋。华钟彦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花间集注》是现代第一部《花间集》注本。佟培基先生出版了《辛弃疾选集》。邹同庆先生的专著《苏轼词编年校注》解决了苏轼词的校勘、编年、注释等诸多学术问题,被称为苏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孙克强教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曾主持1998年度河南省教委项目“宋代词学”,最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文艺思想研究”,也把宋词文献的整理列为重要内容,其专著《唐宋人词话》将唐宋词人215家的历代总评整理汇编,以文献挖掘深细而受到学界好评,被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77—1999年》。此外,宋景昌、齐文榜等对苏轼的词也有一定的研究;刘军政的“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词坛研究”,被列为2003年度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的宋代诗歌研究比较集中于王安石、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高文先生常年从事王安石研究,撰写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出版了《王安石选集》。1986年,《河南大学学报》连续发表了华钟彦、李博、白本松的3篇文章,对苏轼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王立群、李贤臣也对陆游、黄庭坚的诗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宋尔康对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进行了探究,另外,宋尔康还承担了河南省教委规划项目“宋代诗歌研究”。  “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六个,宋文在唐宋文章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刘溶从文章学的角度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的文章理论进行探讨;张弛、杨国安则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了韩愈、欧阳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承先启后的作用;王立群的兴趣集中在以苏轼、陆游为核心的宋代游记文章;张弛、柯翔涌则对苏轼的宗教信仰、历史人物论的逻辑法则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谢桂荣、耿纪平对范仲淹的师承关系、王安石的先世及王安石与曾、谢两家的交往进行了考察,为范仲淹、王安石的早期学术生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外,李贤臣主持了199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黄庭坚创造美学论笺”,耿纪平承担了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宋新学与文学”。  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和图书出版的繁荣,促进了各民族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围绕宋代的刻书、编书、图书流通等课题,王星麟、孔学、陈广胜、赵维国分别就宋代的刻书业、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宋代图书文献的搜集整理、吕祖谦与《宋文鉴》、《太平广记》传入韩国的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

开封大学代码是11069。院校代号是全国各高校录取时为方便考生填报志愿而加注的由数字组成的代号串,即院校代码或学校代码。院校代码就如同是学校的一个身份证号,方便查询学校信息。代号编排院校代码由教育部统一编排,号码有5位。各省教育考试院为方便高考生填报志愿,将有在本地区(包含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计划的高校重新编排,号码有4位。由于每年高校办学情况有变动,故高校代码有调整。学校介绍开封大学(Kaifeng-University),简称“开大”,开封大学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开封,始建于1980年,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由开封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一所涵盖工、管、文、经、医、艺6大学科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据2020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1753亩,建筑总面积约2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约6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16088人,生源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学校具有接收留学生资格和派出留学生资格。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开办54个专科专业,与河南大学联办本科专业1个。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于1980年,历经河南师范大学分校、开封市走读大学,于1984年更名为开封大学。2004年入选国家建设类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试点高校。2017年,学院入选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教学建设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2个,省级名牌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个、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3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个,省首批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训基地1个,校内实验实训室147个,应用型实训中心14个,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204个。学术科研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室2个,校级研究所3个。另有开封市宋代文化研究所设在学校,建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2011年,开封大学取得河南省科学研究成果6项。2007年7月至2012年7月,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9项,省级项目56项,厅级项目358项;获各级奖励247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教改成果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61篇,其中被SCI、EI收录32篇。2015年上半年获得19项外观专利,2015年12月再获2015年上半年获得19项外观专利。2015年12月,获2015年度开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5年10月,学校有10项课题获省教育厅2016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立项。师资力量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有教职工900余人,专任教师670余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教师22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34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职业教学专家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7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对象16人,开封市拔尖人才19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合作交流。据2015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新西兰、新加坡、日本、韩国等数十所学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接收了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的留学生120余人,以及日本NOVA海外学习中心数批短期留学生、韩国德成女子大学访问团、法国三A商学院大学生夏令营团等。1994年成立了以香港金鑫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李金松博士为董事长的开封大学董事会,与珠三角、长三角等140多个单位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术资源截至2012年,学校图书馆有有文献9万册,其中纸质图书50万册,各类期刊2万余册,电子文献6万册。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研网数据库、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数据库、CBMdisc医学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中文数据库;有SCI、ISTP、JCR、EI、INSPEC、CA、Springer、Elsvier、EBSCO等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有Netlibrary电子图书、Medline医学数据库、Ovid医学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PQDD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外文数据库。开封大学建校以来,发扬“艰苦奋斗,改革创新,团结进取,严谨治学”的开大精神,秉承“明德、励学、笃行、创新”的校训”。提出“以人为本、创新驱动、精准服务、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提出引领学校发展的“九大坚持”:坚持党的领导,立德树人,确保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培养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动摇,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校、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促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学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坚持丰富、深化学校多年探索形成“就业、培养、招生”相结合、“生产、教学、科研”相结合的两个“三结合”办学模式;坚持立足开封、服务地方,面向现代化、主动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河南“五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工为主,主动对接开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服务新兴工业城市、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专业群,实现精准服务的办学特色;坚持创建优质学校,努力提升办学层次。通过不断努力,达到建设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应用型高等院校的办学目标。特色专业省级名牌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应用化工专业、生物化工工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服装设计省级示范专业:建筑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自动化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应用化工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酒店管理、会计电算化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化工工艺、旅游管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

一、专著梦溪笔谈全译(合作),45万字 巴蜀书社,1996《中华大典·宋辽金元文学分典》宋文学部三、辽金文学部,240万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该书总共1200万字,由曾枣庄先生主编,本人任副主编之一,曾获2000年国家图书奖)宋代语言研究,36万字 北京线装书局,2001《宋人年谱丛刊》(合作),500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二、论文辽代的官方教育及科举考试制度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1999、4司马光文集版本考述 台湾大陆杂志,99卷2期。宋代语言中的同义词聚合 四川大学学报,2001、1宋代的文字学 宋代文化研究第4辑,巴蜀书社,2001现存司马光集版本考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1、2深裘大马歌悲风——金代诗词文学创作论略 四川大学学报,2002、4宋代公牍用语例释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5辑,巴蜀书社,2002金代女真科举考试制度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2003、3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金代文学创作论 宋代文化研究第11辑,北京线装书局,2002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网址

《舆地广记》的地名学价值,《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4期;近十余年来宋代乡村社会生活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01年第1期;水·树·园:宋代成都城的生态环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宋淳熙二年成都府路户口数辨证,《宋代文化研究》第七辑,巴蜀书社1998年5月出版;《舆地广记》成书时间考,《宋代文化研究》第十辑,线装书局2001年9月出版;《舆地广记》历代著录与版本流传考,《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一辑,线装书局2002年8月出版;宋明通院、明通县考,《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二辑,线装书局2003年6月出版;《舆地广记》校注(第二作者),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三苏全书》(校点50万字),语文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不一定,你需要查询相应的期刊号才能知道是否正规。例如《文化艺术研究》杂志,已经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拥有双刊号,是合规的期刊。查询方法:登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址,在查询页面输入期刊名即可查询结果。

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文化研究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文化,由于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研究的范围自然会很宽广,很深入。因此,文化研究首先要解决标准与定义这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逐级逐层展开,让文化研究的针对性更强,工作更有条理。  回顾多年“文化”的研究历程总有一种避重就轻的感觉,文化的标准和定义是重,其它形式和内容的文化相比之下都是轻。道理很简单,文化是大多数人参与的行为,广大人民群众必须明白文化是什么、文化建设什么、文化评价什么,文化研究才有价值,才会有人主动关心文化、建设文化。因此,什么是“文化研究”就很好解释,它是以文化作用机理为核心、以标准定义为基础的人类文化行为规律研究。即先要突破人们关心的文化基础理论,搞清楚文化的作用机理,确定文化的定义和评价标准,然后再分门别类逐渐展开,这才是正确的文化研究。

不一定,你需要查询相应的期刊号才能知道是否正规。例如《文化艺术研究》杂志,已经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创刊,拥有双刊号,是合规的期刊。查询方法:登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址,在查询页面输入期刊名即可查询结果。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多元并存的兼容精神 开放批判的创新思想  积极实用的经世理念 中庸内省的理性态度 激烈高昂的民族意识

贴近市民生活文化繁荣

重理性道德,民族观念强,市民文化繁荣

宋代文学的研究特色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京城的勾栏、瓦肆为宋代小说、戏剧的生成提供了广阔舞台。宋代文学的发展,表现在雅和俗两个方面,一是以话本、杂剧为主要内容的民间文学,另一是以诗、词、古文为主要内容的古典文学,而前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河南大学文学院的教师在宋代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相继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级课题多项,研究范围涉及宋代语言、戏剧、小说、词、诗、文、出版印刷等领域。  在宋代语言研究方面,杨永龙教授专门从事宋代语法研究,先后在《语言研究》、《语文研究》、《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专著《〈朱子语类〉完成体研究》运用现代语言理论,从句法结构、事件类型、情状类型、时制结构等方面对《朱子语类》中表达完成体意义的若干副词、助词、语气词、完毕义动词予以描写和分析。目前,杨永龙还承担了200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宋代汉语虚词研究”。  宋代杂剧是中国古代戏剧的雏形,早在20世纪30年代,华钟彦先生即著有《戏曲丛谈》一书,讲述戏曲的渊源、体制、声韵、宫调、角色,以及南北曲的区分与作法、度曲法、流派等,开启了河南大学宋代戏剧研究的先河。到80—90年代,郭振勤发表了一系列宋代戏曲研究的文章。目前,张大新教授主攻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中国戏剧》及其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他还先后承担了2002年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宋金时期中原俗文化的发展与古代戏曲的成熟”和200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戏曲与民俗文化关系研究”。  唐代传奇发展到宋代演绎成了古体小说,赵维国教授对宋代小说尤其是丽情小说的研究可谓情有独钟,他先后在《文献》等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宋代小说研究的文章,其博士论文为《两宋古体小说历史轨迹》,并出版了专著《说部论稿》。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词学文献研究一向是河南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早在20世纪30年代,著名词学家卢前和华钟彦等即进行词学文献的研究工作。1933年,卢前先生发现、复印了晚清端木垛的重要词文献《宋词赏心录》(又名《宋词十九首》),在当时词学界引为盛事,吴梅、柳诒徵、陈匪石、唐圭璋等均有题跋。华钟彦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花间集注》是现代第一部《花间集》注本。佟培基先生出版了《辛弃疾选集》。邹同庆先生的专著《苏轼词编年校注》解决了苏轼词的校勘、编年、注释等诸多学术问题,被称为苏轼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孙克强教授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等刊物上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曾主持1998年度河南省教委项目“宋代词学”,最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文艺思想研究”,也把宋词文献的整理列为重要内容,其专著《唐宋人词话》将唐宋词人215家的历代总评整理汇编,以文献挖掘深细而受到学界好评,被收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宋代文学研究年鉴1977—1999年》。此外,宋景昌、齐文榜等对苏轼的词也有一定的研究;刘军政的“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词坛研究”,被列为2003年度河南大学校内基金项目。  河南大学的宋代诗歌研究比较集中于王安石、苏轼、陆游、黄庭坚等人。高文先生常年从事王安石研究,撰写了大量研究论文,并出版了《王安石选集》。1986年,《河南大学学报》连续发表了华钟彦、李博、白本松的3篇文章,对苏轼的诗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王立群、李贤臣也对陆游、黄庭坚的诗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宋尔康对宋初诗坛崇尚晚唐之原因进行了探究,另外,宋尔康还承担了河南省教委规划项目“宋代诗歌研究”。  “唐宋八大家”中宋人占六个,宋文在唐宋文章学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刘溶从文章学的角度对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的文章理论进行探讨;张弛、杨国安则从学术史的角度研究了韩愈、欧阳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承先启后的作用;王立群的兴趣集中在以苏轼、陆游为核心的宋代游记文章;张弛、柯翔涌则对苏轼的宗教信仰、历史人物论的逻辑法则进行了一定的探索。谢桂荣、耿纪平对范仲淹的师承关系、王安石的先世及王安石与曾、谢两家的交往进行了考察,为范仲淹、王安石的早期学术生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另外,李贤臣主持了1999年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宋代黄庭坚创造美学论笺”,耿纪平承担了200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宋新学与文学”。  雕版印刷术的成熟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宋代印刷业的发展和图书出版的繁荣,促进了各民族和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围绕宋代的刻书、编书、图书流通等课题,王星麟、孔学、陈广胜、赵维国分别就宋代的刻书业、宋代书籍文章出版和传播禁令、宋代图书文献的搜集整理、吕祖谦与《宋文鉴》、《太平广记》传入韩国的时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

  • 索引序列
  •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
  •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网址
  • 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入口
  • 宋代文化研究期刊官网查询系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