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原文化期刊有哪些专家

中原文化期刊有哪些专家

发布时间:

中原文化期刊有哪些专家

《中州学刊》是河南省社科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社科类学术理论期刊。1979年创办时名为《学术研究辑刊》,1981年更名《中州学刊》,1982年改为双月刊,正式交邮局向国内发行;1984年第1期起由河南省社科院主办,对国内外公开发行。1996年第1期起,每期由128页改为144页,并于当年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由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学术电子出版物编辑部出版并向世界发行。2005年页码改为258页。《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服务改革开放。曾先后被认定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与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二十佳期刊。《中州学刊》是国际学术交流期刊,是中原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欧美等地。中州学刊杂志社目前设有编务室、第一编辑室、第二编辑室、第三编辑室。现在工作人员10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含省优秀专家1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6人。《中州学刊》主编由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兼任。 跨世纪杂志社成立于1993年,隶属文学研究所。2000年,跨世纪杂志社从文学所分离。2007年10月,社科院机构改革,跨世纪杂志社被定为社科院直属独立的正处级部门。杂志社下设编务室、编辑一室、编辑二室。跨世纪杂志社主要工作任务是编辑出版社科类文化期刊《跨世纪》。1993年3月《跨世纪》期刊正式创刊,刊期为月刊。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2004年《跨世纪》期刊由月刊改为半月刊。成立16年以来,杂志社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主旋律,秉承“传承文心,博采时华,至情至纯,透悟人生”的办刊宗旨,坚持“经典、时尚、现代”的办刊特点,以健康向上的内容,博得读者欢迎,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中原文化研究期刊有哪些专业

目前属于文艺学专业。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很多,怎么一一说

中原文化期刊有哪些

这个整理起来是比较费时间的。我知道,眼科研究是中文核心期刊。医学类的可以找时间整理下。

《人民文学》,《译林》,《小说月报》

核心期刊没有省级之分

文学类核心期刊如下1 文学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2 文艺争鸣 吉林省文学艺术联合会 3 中国比较文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比较文学学会 4 文学遗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5 当代作家评论 辽宁省作家协会 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北京现代文学馆 7 新文学史料 人民文学出版社 8 红楼梦学刊 中国艺术研究院 9 文艺理论研究 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10 民族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 11 明清小说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12 鲁迅研究月刊 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 13 文学自由谈 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原文化研究期刊有哪些专业的

SSN: 2789-5521(print)《教育研究前沿进展》(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JERP)为双清学术出版社(Shuangqing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出版的一本学术期刊,接收主要是和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等)等相关的文章,本刊对文章形式不限,无论是实证、综述等均可。本期刊征稿范围包括:教育理论前沿、教材教法、教学经验、教育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大学论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教教育、教育经济等相关研究等。期刊现面向教育学者,在读研究生,各界教育工作者,老师,专家学者,还有博导,硕导等教育导师,课程研究者,课题研究者,教育科研学者等征稿。对于本刊认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期刊会提供多轮修改机会,直到修改为可发表程度。支持在线投稿和邮箱投稿。百度搜索: 《教育研究前沿进展》中英文双版本期刊征稿了,就可以看到投稿方式

提问的意图何在?

《明代宫廷教育思想初论》,《求是学刊》2015年第2期。《怀柔远人:国史〈明实录〉对西域“回回”记载的价值取向》,《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明清实录对武当山记载的差异》,《南都学坛》2015年第2期。《〈湖北天门熊氏契约文书〉的学术价值》,《中华读书报》2015年2月4日第15版。《〈清实录〉修纂中的汉化现象论析》,《华中国学》第三卷,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年1月,第311—324页。《论中国史学谱系的层累与延展——兼论中国史学史体系的发展模式》,《人文杂志》2014年第8期。《历史与社会(文摘)》2014年第4期转载;又《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5年第1期转载。《王士祯家族历史撰述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明代皇室子弟教育初论》,《长白学刊》2014年第4期。《中国宫廷的游戏与娱乐》,《紫禁城》2014年第2期。《〈宋实录〉川蜀作者群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翁心存日记〉所见〈清宣宗实录〉版本考》,《文献》2013年11月第6期。《论国学的学格》,《光明日报》2013年8月26日第15版“国学版”。《试析〈明实录〉对刘基形象的记载与塑造》(与谢盛合作),《学术研究》2013年第5期。《〈宋实录〉河南作者群初探》,《中原文化研究》2013年第4期。《〈清实录〉的文献价值与文本解析》,《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4期;又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历史学》2013年第10期转载。《试论〈清实录〉在整饬吏治中的指导性作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民国学者应用、整理和研究〈清实录〉初探》,《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试论儒学思想在史学实践中的贯彻》,《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5期。《从〈翁心存日记〉看清代实录馆的修纂与运作》,《史学史研究》2012年第4期。《试述〈清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又《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2年第8期转载。《实录体史书在中国文化承传上的特殊贡献》,《人文杂志》2012年第1期。《中西比较视野下的中国皇帝实录》,《人文论丛》2011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试述〈明实录〉对武当山的记载及其价值》,《江汉论坛》2011年第12期;又收入《故宫·武当山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王朝与天下之辨:明末清初“新民本”对君主私天下本质的揭露》,《明史研究论丛》第9辑,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从〈清实录〉看海南的航海与海盗问题》(与谢盛合作),《新东方》2011年第3期。《欲乐还忧:崇祯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6期。《化神奇为腐朽——明熹宗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5期。《追回失去的快乐——明神宗后期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1年第4期。《没有快乐的童年——明神宗早期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3期。《压抑后的“井喷”——明穆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2期。《修醮宴安求长生——明世宗的宫廷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1年第1期。《试述〈明太宗实录〉对建文帝形象的描写与塑造》,《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从历史与新闻的关系看史学的传播和普及》,《郑州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与影响述论》,载《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永宣时代解读》,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又载《永宣时代及其影响——两岸故宫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故宫出版社2012年。《论儒学与史学的关系——以儒学对实录体史书编纂的影响为例》,载《中国的思想与社会——历史研究的回顾、探索与展望》,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张舜徽中华人民通史新探》,《华中学术》第二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清实录〉世传版本考》,《明清论丛》第十辑,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试述〈明太祖实录〉对朱元璋形象的塑造》,《学术研究》2010年第5期。《试论〈明实录〉对建文帝的态度及其变化》,《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11年第1期转载。《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下)》,《紫禁城》2010年第9期。《逐步突围——明武宗娱乐生活的阶段性特征(上)》,《紫禁城》2010年第8期。《突破围城(下)——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7期。《突破围城(上)——明武宗肆无忌惮的娱乐生活》(与谢盛合作),《紫禁城》2010年第6期。《滑向逸游:明宪宗与明孝宗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5期。《儒家伦理与皇帝私欲的冲突与折衷——明英宗与明代宗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10年第4期。《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明宣宗骄奢荒唐的宫廷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3期。《新年共乐逢亨运,多寿惟惭祝眇躬——明宣德年间的宫廷节庆娱乐》,《紫禁城》2010年第2期。《红叶舞丹霜后落,青山如画马前看——明宣宗的效游和巡游》,《紫禁城》2010年第1期。《明实录所见登州的对外往来》,《登州与海上丝绸之路》,人民出版社2009年。《明代宫廷修书仪制考述》,《故宫学刊》总第五辑,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朝回足清暇,抚景情更怡:明宣宗的宫廷游乐活动》,《紫禁城》2009年第12期。《闲暇琴书足自娱,每从周孔溯唐虞:宣宗的宫廷文艺娱乐》,《紫禁城》2009年第11期。《天理与人欲的动态平衡:明宣宗宫廷娱乐生活特征》,《紫禁城》2009年第10期。《从心所欲不逾距:明成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9期。《围城里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紫禁城》2009年第8期。《〈宋实录〉史料的来源与流向》,《武汉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国历史文献学与中国史学史的交叠与分野》,《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9年第7期转载。《皇史宬尊藏〈清实录〉考》,《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论儒臣与宦官对明代皇帝娱乐的影响及较量》,《故宫博物院院刊》2008年第6期。《清实录宫藏版本考》,《中国历史学会史学集刊》(台湾),第40期,2008年。《利玛窦“送礼”初探》,(澳门)《文化杂志》2008年春季刊。《〈清实录〉稿底正副本及满汉蒙文本形成考论》,《史学集刊》2008年第2期。《明代的〈汉书〉经典化与刘邦神圣化的现象、原因与影响》,《长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从英法德意俄美汉译国名的演变看中国人对西方列强的认知过程》,载《语义的文化变迁》第145~173页,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五代实录修纂考》,《人文论丛》2005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唐五代实录修纂机构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6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国实录体史学研究:让中华文明的特色更鲜明》,《社会科学报》(上海)2007年5月17日。《实录修撰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朱熹修纂〈宋高宗实录〉考论》,《朱子学刊》2006年第1辑(总第16辑),黄山书社2006年。《司马迁所创纪传体对实录体的影响》,《史记论丛》第三集《逐鹿中原》,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从边缘到中心:明清实录对东北历史观察视角的转换》,《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6期。《从唐实录体裁看实录体的特征与地位》,《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宋钦宗实录〉的修纂与价值》,《史学史研究》2006年第4期。《明代西器东传探研》,《兰州大学学报》2006第1期。《〈唐太宗实录〉的修纂及历史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期。《明实录职官校正》,《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4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大明志书〉修纂及特点考论》,《明清安徽典籍研究》,黄山书社2005年。《饶宗颐对史学正统论研究的学术贡献――〈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发微》,《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5年第9期转载。《张居正官史修纂的革新措施》,《长江大学学报》2005年1期。《明至清中叶长江流域的西器东传》,《中国文化》第21期,2004年6月。《谶谣: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社会学家茶座》总第7辑,2004年第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家建立新型君臣关系的尝试》,《历史文献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试论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江汉论坛》2003年10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4年2期。《西器东传与前近代中国社会》,《学术月刊》2003年8期;《人大复印资料·明清史》2003年6期转载。《试析章学诚妇女观及对其史学观的影响》,《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评中国古代史学的“史才”论》,《史学史研究》2003年3期。《〈明夷待访录〉的近代“误读”与“新民本”思想的历史影响》,《哲学研究》2003年第2期。《“国民性改造运动”与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重塑》,《人文论丛》200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试论直书与曲笔对明实录价值的影响》,《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1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从唐甄对君民关系的考察看其新民本思想》,《武汉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明代起居注的兴废及其对明实录修纂的影响——兼论儒家意识与君主专制的冲突与摩擦》,《史学月刊》2002年第4期。《明代史馆探微》,《史学史研究》2000年2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2000年8期转载。《张舜徽与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国学研究》,《求索》2001年第6期。《明代国史与野史的生态关系——以〈明实录〉的禁藏与流传为线索》,《学术月刊》2000年5期。《从唐甄的旅游观看中国文化的转型》,《旅游学刊》2000年3期。《明实录修纂程序述要》,《武汉大学学报》2000年1期。《略论中国传统旅游的人文精神》,《人文论丛》1999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明实录修纂考述》,《历史文献研究》总18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中国传统旅游的伦理特征》,《旅游学刊》1999年第4期。《直书与曲笔:传统修史原则的一体二翼》,《学术月刊》1999年3期。《睿宗、崇祯及南明诸朝实录修纂考述》,《史学史研究》1999年第2期。《明实录研究述略》,《人文论丛》,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试论〈洪芳洲公文集〉的史料价值》,《洪芳洲研究论集》,台湾洪芳洲研究会1998年。《从宋明家庭经济的经营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宋辽金元史》1998年第3期。《从明代城市功能的转变看中国文化的转型》,《中国前近代史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张舜徽清代学术史研究初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11月专辑。《朱元璋历史观与史学思想初探》,《江汉论坛》1997年5期。《明实录体裁与体例研究》,《史学史研究》1997年第3期。《会通思想及其历史回声》,《船山学刊》1997年1期。《明实录的版本与收藏》,《文献》1997年1期。《明实录修纂与明代政治斗争》,《武汉大学学报》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7年第3期转载。《明实录主题思想及民族史料价值》,《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4期。《试论〈殷虚书契考释〉的方法和价值》,《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六辑)1995年10月。《大戴礼记经文校正》,《文史》第39辑,中华书局1994年。《从朱元璋的正统观看他对元蒙的政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补遗》,《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四辑),燕山出版社1993年。《朱元璋偶像崇拜与政策走向》,《安徽史学》1993年第2期。《谣谚与古代教育及科举》,《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第2期。《史记人民性悖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3年第1期转载。《明实录地名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明实录人名校勘》,《历史文献研究》(北京新二辑),燕山出版社1991年。《大戴礼记校正》,《古籍整理与研究》,第6期,中华书局,1991年6月。《钱大昕史学思想钩沉》,《嘉定文化研究》,三秦出版社1990年;又收入《钱大昕研究》论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在历史学视角及体例的转折点上——张舜徽先生〈中华人民通史〉研究》,《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8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90年第5期转载。《司马迁与郑樵的比较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4期。《史记不朽之迷——史记成功原因新探》,《古籍整理》1990年2期。《时代中心的史学》,《社会科学家》198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1989年第10期转载。《苏颂与史学》(与张三夕合作),《古籍整理》1988年第3期;后收入《苏颂研究文集》,鹭江出版社1993年版。《大戴礼记校正二十则》,《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专家

司马光预测的? 哈哈 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

张永志,男,汉族,1961年出生,地质测量工程专家。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0~1984年就读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大地系,获大地测量专业工学学士学位;1984~1987年在云南省地震局从事中美合作项目:激光地磁联测及有关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1987年9月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1988年9月在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从事重力场时空变化及地壳形变方面的理论研究,1990年7月获地壳形变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90年8月在中国地震局第二地形变监测中心从事重力测量、GPS观测及其有关形变理论的研究工作;1991年任工程师,1996年任高级工程师,1997年担任硕士生导师,2001年在西北工业大学获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调长安大学地测学院测绘科学与工程系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2002年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晋升为教授、2006年担任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GPS、DInSAR、固体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已发表学术论五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完成国家及各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获得各种奖励十余项。教学情况近三年来,为测绘工程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主讲专业核心课程“大地测量学基础”,周学时数为4学时,3届学生共200人;指导本科生控制测量实习,学生总人数300余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学生人数共22人。同时为本科生主讲了《重力测量》、《测绘专业英语》、《GPS测量原理及应用》等课程。连续3年为本科生讲课、指导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设计,年完成的平均教学工作量在400学时以上。学术研究在科学研究方面,先后承担、参与完成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联合科学基金;国家大型科学工程;“八五” 、 “九五” 国家科技攻关课题;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10多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部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局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三项、四等奖一项。在《地震学报》、《地壳形变与地震》、《西北地震学报》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获得中国地震学会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一篇论文获得陕西省测绘学会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近年来发表的主要论文张永志,崔笃信,王琪等 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应力场变化地震活动,地震学报,2000,22(4):449-456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地壳的垂直形变的小波分析结果与中强震关系研究,地震学报,1998, 20(2):150-157张永志,王文萍,梁伟锋,地壳损伤状态的重力频域反演研究 ,地震学报, 1998, 20 (3):322-326张永志,李辉,张伯宏,孕震过程中重力位、重力、重力梯度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地震,2002,22(2)35~42,第一作者张永志,梁伟锋,祝意青,丽江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西北地震学报,1999,21(2)149- 155张永志,朱桂芝,王琪等,新疆伽师地区地应力的GPS损伤模拟研究,西北地震学报, 2000,22(4):386-389,第一作者张永志、孙和平、王卫东,利用GPS观测研究新疆伽师地区的水平变形特征,地震研究,2004,27(2):179-183,第一作者张永志,王卫东,青臧高原东北缘断层活动变形的模拟研究,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4,24(1):63-67张永志,张克实,地震孕震过程的重力变化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2000,20(1):8-6张永志,王文萍,朱桂芝,损伤地壳中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 21(1):53-60,第一作者张永志等,河西重力变化的小波分解与地震活动关系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V17,N 3,第一作者张永志,王庆良,朱桂芝,火山地区重力场变化的数值模拟,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3,23(2)69-73张永志,朱桂芝,祝意青,利用重复重力观测研究地震活动与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地壳形变与地震,2001,21(3)14-21张永志、胡斌、程宏宾,应用GPS观测研究青臧高原东北缘应力场变化,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25(4):80-84Yong-zhi Zhang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ress field varia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ies from GPS data,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V13,N5,pp483-490,Yong-zhi Zhang and Shuang-xu Wang, The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wavelet transform on vertical deformation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in Hexi region, Gansu,Province,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1998,V11, N2 ,179-188Yong-zhi Zhang et The Inverse Study of Damage State in Earth Crust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 Strength Theor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21st MHYU and SC FAN(E),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 1998,987-993,Yong-zhi Zhang et The Inverse Study of crustal Damage State with Gravity Data in Frequency Domain,1998,V11, N3 ,381-385,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一作者祝意青,张永志,胡斌,永登5.8地震前后重力场动态图象特征研究,1999,V19, N1,地壳形变与地震,第三作者胡亚仙、施行觉、王庆良、张永志,腾冲火山区地表垂直形变分析,2003,V23, N2,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张永志,损伤裂纹对地壳形变的影响研究,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文集地震出版社(陈运泰主编),王卫东、张永志等,1995年临0级地震Q值的时间变化特征,2004,第3期,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地震活动的深部背景,2004,第3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王卫东,张永志等,陕西关中及邻区地震的震源参数研究,2004,第3期,地震研究王卫东,张永志等,渭河断裂盆地及临近地区Q值速度场分布特征与地震活动性,2004,第3期,山西地震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昆仑山口西1级地震前重力变化,2003,第3期,地震学报,地震学报张永志,王卫东,李萍,INSAR图象的最小范数法相位解缠研究,2005,第1期,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祝意青等,Gravity variation before Kunlun mountain pass western Ms=1 earquake,2003,第3期,ACTA Seismologica Sinica,第六作者张永志,王卫东,祝意青,青藏高原东北侧断层活动引起的地壳三维变形与重力场变化研究,2004,V25, N5,地球学报张永志,王文萍,牛安福,华北定点形式的小波分析与地震活动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 19 (3):48-54张永志,地震过程中地形变的Lyapunov指数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3,V13 ,N3王双绪,张永志等,两次强震过程中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3,V13 ,N4张永志,震前地壳的动力学超熵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1992,V12 ,N4张永志,有误差数据的最佳斯托克斯积分,地壳形变与地震,1991,V12 ,N4张永志,粘性力在地形变动力学模型演化中的作用,西北地震学报,1994,V16 ,N4张永志等,地震过程形变能的演化特征,地震研究,1994,V17 ,N2张永志,王双绪,河西地区几次强震前的垂直形变分维特征研究,内陆地震,1993,V 7 ,N3张永志,祝意青,孙伟利,北祁连地区震前重力场变化及其动力学特征,高原地震,1992,V4 ,N3张永志等,九泉4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特征及预报探讨,1992,流动重力通讯张永志等,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的探讨,内陆地震,1992,V6 ,N1张永志,利用空间张永志测地资料研究地壳应力场变化与损伤过程,2001,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王卫东,张永志等,临猗0级地震前后Q值变化特征研究,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05,第1期:70-72张正涛、张永志,GPS观测研究青藏东北缘水平变形特征,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5,第三期:6-8张永志等(1)利用GPS资料反演祁连山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6(2):31-35,2006张永志等(1)三轨法DInSAR 观测确定区域的垂直变形,地震研究,29(3):281-285,2006科学研究方面的成果1、1-12,断层错动的不均匀分布于地面变形的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2、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774214,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主持人3、5-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96100,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与震源过程的时——频反演研究,主持人4、8-5,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7-03,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GPS监测, 主要参加者5、1996-1998,国家九五攻关项目96-913-04-01-03,重力场动态图象及其与强震关系的研究, 主要参加者6、1996-2001,国家地震局九五重点项目9510,国家大型科学工程《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 中国地震局技术专家组成员7、5-5,地震联合科学基金197066,地震中短期前兆的力学特征与综合检测技术,主要参加者8、1996-1997,中国地震局第二第形变监测中心,小波分析在重力、形变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9、 2003-2004,山东省基础地理信息与数字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测绘基础研究),DINSAR在垂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10、2002-2004,陕西省交通厅,公路边坡灾害一机多天线GPS监测系统研究,参与11、2002-2004,陕西省计委,黑河引水工程库岸滑坡变形监测,参与12、2002-2004,长安大学, GPS定位原理及精品课程,主要参与13、2002-2004,教育部,基于地球动力学的地壳运动连续形变场研究与应变场,主要参与14、2002-2005,美国国家基金,GPS测定喜马拉雅山板块与地壳形变,主要参与15、2005-2008交通部西部交通项目,基于网络的GPS单点精密定位及一机多天线在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参与获奖情况10 2002年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0213602),中国地震局利用空间测地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第一9 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中国地震学会利用GPS资料研究区域地壳应力场变化与地震活动关系,第一3 第九次综合性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二等奖,陕西省测绘学会丽江0级地震过程的重力变化与小波分析,第一6 二○○一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20013601),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区域重力变化的小波分析和震源过程的重力时——频域反演研究,第一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1),第十四,1999-2001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4 二○○二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3603),第一,利用空间技术研究地壳的损伤演化过程,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4 一九九八年度基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81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孕震过程中形变能的累积判据研究4 二○○三年度基层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三,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北祁连——河西地区流动重力观测、预报研究12 全国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二等奖,独著, 中国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8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独著,均衡地壳运动的失稳条件探讨, 第四届西北地区地震工作学术研讨会3 一九九五年度基层科技进步四等奖,(953602),第一, 中国地震局二测中心垂直地壳运动的均衡失稳条件探讨

  • 索引序列
  • 中原文化期刊有哪些专家
  • 中原文化研究期刊有哪些专业
  • 中原文化期刊有哪些
  • 中原文化研究期刊有哪些专业的
  • 高原地震期刊有哪些专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