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清华大学发表CNS

清华大学发表CNS

发布时间:

清华大学发表CNS

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同为国家重点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各有千秋。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29个二级学科。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第一,总数排名中国第6位。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截至2017年4月,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截至2013年,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同为国家重点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各有千秋。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29个二级学科。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第一,总数排名中国第6位。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截至2017年4月,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截至2013年,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同为国家重点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各有千秋。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29个二级学科。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第一,总数排名中国第6位。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截至2017年4月,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截至2013年,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武汉大学作为民国四大高校之一(民国四大高校-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武汉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一所名校,因此在武汉大学的校园中,作为清末洋务运动著名人物张之洞,主政湖广总督,推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念,用西方的科学技术重建了武汉市,例如1893年建成的汉阳铁厂,张之洞整合资源,花巨资500万两白银,次年投产。竟然比日本第一家官办钢厂八幡制铁早了7年。汉阳造也成了清末民国时期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产品,武汉大学也算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从武汉大学特有的民国建筑群可以看到,这些建筑是用中式的设计风格,以及西方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及工艺来建造,民国古建筑之美把武汉大学的樱花映衬的更美,也被称为樱花城堡。虽然武汉大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历史的发展,武汉三镇的经济地位早已不在,位于中部城市的武汉大学高排名饱受争议。珞珈山上大师云集如果说清末的洋务运动,让武汉大学以工业技术起家,那么民国时期以闻一多等文学大师云集,从而引领中国的思潮,让武汉大学多了人文气息。如今的珞珈山就是闻一多先生将原来的罗家山更名而来,“珞”,指一种坚硬的玉石;“珈”,是古代妇女佩戴的一种精美华贵的装饰品。闻一多用“珞珈”两个字来形容罗家山的秀丽,同时也让武汉大学的珞珈山多了几分浪漫的诗情画意,同时也让武汉大学成为珞珈学子时刻都想的“珈”!也正是珞珈山上有大师的传统,让武汉大学的实力一直保持全国前列,本科教育全国顶尖武汉大学虽然在科研领域没有清华、北大那么出众,但是在教书育人的本科人才培养上却一直保持全国前列,并且在全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排行榜上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特别是非常有特色的每学年的第三学期,利用暑假的时间,开设国际师生交流课程,为学生扩展国际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因此也让武汉大学连续五届获得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从2016~2020年,全国“双一流”高校课程建设情况数据来看,武汉大学的精品本科生课程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二,仅次于清华大学。这也是为何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热衷接收武汉大学推免生的重要原因,最近几年,清华大学花费4年以特等奖提前硕博毕业的白蕊,就是武汉大学为清华大学输送的优秀本科毕业生,白蕊在四年的时间内就发表了8篇CNS主刊论文,并成为国内第3位获得“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的科学家。没有本科阶段扎实的基础,也就是没有在清华大学四年科研工作的飞跃!这也是武汉大学常年位居高校校友捐助榜前三的重要原因,豪爽的校友捐助,更多的是为了回报曾经“珈”的温暖!

清华cns论文

武汉大学和清华大学同为国家重点大学,在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方面各有千秋。武汉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截至2015年9月,武汉大学共有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29个二级学科。2013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科评估中,武汉大学4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第一,总数排名中国第6位。清华大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截至2017年4月,清华大学共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1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个。截至2013年,59位清华学子当选为解放前的中央研究院院士,500多位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

首先介绍下颜宁老师。颜宁,1977年出生,2000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2004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该校接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博士后出站后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其在清华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及植物脱落酸受体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及2项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项目。颜宁回到清华迄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来作为通讯作者在三大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成果于2009、2012年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 2012年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颜宁2005年因为杰出的博士论文研究获得《科学》(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回国后相继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等奖励和荣誉。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即“万人计划”青年组);2011年,颜宁教授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评选的首届28位国际青年科学家之一。2014年被《细胞》杂志选为全球4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杰出科学家之一。颜宁老师是施一公老师的学生,目前都在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担任PI,在回国的5年里已经在CNS上发文9篇,在以论文数量排资论辈的环境,这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再介绍一下工作。上面提到,她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而此次发表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构。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亲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通过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完成。GLUT1是发现最早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是红细胞和血脑屏障等上皮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对于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和大脑供能起关键作用。在已知的人类遗传疾病中,导致GLUT1功能异常的突变会影响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导致大脑萎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癫痫等一系列疾病(GLUT1 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De Vivo syndrome)。另一方面,当发生癌变时,葡萄糖是肿瘤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肿瘤细胞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只能对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同质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细胞的10%,因而对葡萄糖的需求剧增(这是被称为Warburg Effect的肿瘤细胞代谢现象),在很多种类的肿瘤细胞中都观察到GLUT1的超量表达,以大量摄入葡萄糖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扩增,这使得GLUT1的表达量可能作为检测癌变的一个指标。癌(肿瘤) 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重要区别是肿瘤细胞主要通过糖酵解Glycolysis获取能量,对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而正常细胞可以通过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 获得大量能量,由于糖酵解提供能量很少,所以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因而能观察到GLUT1的超量表达。所以总结起来,GLUT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运蛋白,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一项基础研究,但是距离实际的临床应用还有很远,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本身就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索未知。该成果在5月18日由《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评价说:“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膜转运蛋白研究专家罗纳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们终于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转运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体结构,这是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人体GLUT1基因序列鉴定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哈维•罗德士(Harvey Lodish)认为,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且表示将把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编写的《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经典教科书第八版之中。

兰州大学

“人间不值得,就不必纠结”。颜宁,也算是最近几年我国科学界一个网红人物了,由于充满个性,而为大家熟知。她身上的标签也很多,我们先来简单罗列一下:一、学霸。清华大学毕本科业,普林斯顿的博士,妥妥的学霸出身。二、学术大牛。在结构生物领域,屡次创造佳绩,发CNS论文如探囊取物。30岁就曾破解世界难题。三、施一公出色的女弟子。颜宁是施一公最为出色的女弟子之一,结缘于普林斯顿,后都回到了清华生科院。然后陆续离开了清华。四、40多岁依然单身。这算是网友八卦她的个人生活的花边新闻,如今已经四十多岁的颜宁仍然单身,她说:自己单身,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五、回清华十年,再次出走清华。颜宁毕业于清华,回到清华任教刚好十年,然后就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教授。六、落选中科院院士,到了美国后两年,就入选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那么,大家平时常说颜宁现象又是指的什么呢?个人理解大家所指的应该是科学家回国,几年后再次出国。这里包括清华大学的颜宁、北京大学的许晨阳等人。这些科学家,无疑都是行业里的顶尖人物,颜宁是生物专家,许晨阳是数学天才。他们的经历也都类似,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然后出国深造,毕业后在国外短暂工作,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到国内。原本想在国内好好干一番事业,没想到天公不作美,没干几年,发现还是出国工作吧。那么,所谓的“颜宁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大概有几下几种观点:一是国内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很多人常说,目前国内的科研生态并不是特别好,很多领域都是靠抱团取暖,一些专业领域的院士或资深教授把持着各类项目资金,很多无根无派的青年学者,想做出一番成绩确实有点难。二是有才的科学家都比较有个性。一般来说,天才都是很有个性,从来就是与众不同。比如爱因斯坦,比如欧拉等,他们从来不按常理出牌。颜宁、许晨阳等人也是,他们在国外深造期间,接受了很多西方的科研理念,再加上自己确实也是有个性之人。所以常常会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他们更愿意回到国内工作,建设祖国。

清华大学发表nature

北京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和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和浙江大学5所高校,分别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Nature杂志发表了最新的科研成果。《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这次研究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也能够让人们更加的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社会特征,并且也有利于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发现。

没奖励,但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如果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或者学生发表的,荣誉虽然也属于清华大学,但主要属于作者。作者在申请项目、陈述个人成绩时都可以提到,这会加分不少。很多科研项目要求文章发表数量,这篇文章如果挂了项目号,写报告时就可以加进去。作者如果是学生的话,一方面发了nature导师会给学生不少奖励,另一方面申请奖学金时也有优势。虽然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很难,但是我国还是有不少人发表过的。

这次的研究成果很可能解决我国光刻机自主难的困境,我们会因为这个研究成果实现光刻机自主。

清华大学发表natural

“自然科学基金”泛指各国各地设立的为鼓励自然科学创新与发展而设立的基金项目。著名的有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U S)、爱尔兰科学基金(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捷克科学基金(Czech Science Foundation )、欧洲科学基金(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等。 在我国,一般特指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此外,各省区亦常有相应级别的自然科学基金设立。1986年初成立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根据国家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面向全国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金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美国科研出版社是一本开源期刊。目前已有近200余种期刊及配套的电子版本,内容涵盖地球与环境科学、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期刊被很多数据库检索, 例如谷歌学术, CABI 等等, 详情可以登录官网了解。

然数(natural number) 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 。 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 。自然数由0开始 , 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集合。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枣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 序数理论是意大利数学家G皮亚诺提出来的。他总结了自然数的性质,用公理法给出自然数的如下定义。 自然数集N是指满足以下条件的集合:①N中有一个元素,记作1。②N中每一个元素都能在 N 中找到一个元素作为它的后继者。③ 1是0的后继者。④0不是任何元素的后继者。 ⑤不同元素有不同的后继者。⑥(归纳公理)N的任一子集M,如果1∈M,并且只要x在M中就能推出x的后继者也在M中,那么M=N。 基数理论则把自然数定义为有限集的基数,这种理论提出,两个可以在元素之间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的有限集具有共同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叫做基数 。这样 ,所有单元素集{x},{y},{a},{b}等具有同一基数 , 记作1 。类似,凡能与两个手指头建立一一对应的集合,它们的基数相同,记作2,等等 。自然数的加法 、乘法运算可以在序数或基数理论中给出定义,并且两种理论下的运算是一致的。 自然数在日常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广泛使用自然数。 “0”是否包括在自然数之内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自然数为正整数,即从1开始算起;而也有人认为自然数为非负整数,即从0开始算起。目前关于这个问题尚无一致意见。不过,在数论中,多采用前者;在集合论中,则多采用后者。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将0归为自然数! 自然数是整数,但整数不全是自然数。 例如:-1 -2 -是整数 而不是自然数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有学姐发表过文章,好像是一本叫《Natural Science》的杂志,审稿比较专业,给出的意见也很详细,虽然改了两遍,但是复审及发表时间很快,编辑态度也非常好,学姐已经毕业了,就推荐了这个出版社给我们,等写完了论文再联系编辑投稿。

清华大学发表science

首先介绍下颜宁老师。颜宁,1977年出生,2000年获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学位;之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2004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继续在该校接进行博士后研究,2007年博士后出站后受聘清华大学医学院,成为当时清华大学最年轻的教授、博导,其在清华的研究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及植物脱落酸受体信号通路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研究,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及2项科技部重大科学计划项目。颜宁回到清华迄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自2009年以来作为通讯作者在三大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细胞》(Cell)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成果于2009、2012年两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选的“年度十大科学进展”重点引用, 2012年入选中国十大科学进展。颜宁2005年因为杰出的博士论文研究获得《科学》(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评选的“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回国后相继获得“贝时璋青年生物物理学家奖”、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等奖励和荣誉。201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入选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即“万人计划”青年组);2011年,颜宁教授成为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HMI)评选的首届28位国际青年科学家之一。2014年被《细胞》杂志选为全球40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杰出科学家之一。颜宁老师是施一公老师的学生,目前都在清华大学结构生物学中心担任PI,在回国的5年里已经在CNS上发文9篇,在以论文数量排资论辈的环境,这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可以完爆很多中科院院士。再介绍一下工作。上面提到,她主要致力于重要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研究,而此次发表文章《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human glucose transporter GLUT1》是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结构。葡萄糖(D-glucose)是地球上包括从细菌到人类各种生物已知最重要、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也是人脑和神经系统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葡萄糖代谢的第一步就是进入细胞:亲水的葡萄糖不能自由穿透疏水的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通过镶嵌于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完成。GLUT1是发现最早的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几乎存在于人体每一个细胞中,是红细胞和血脑屏障等上皮细胞的主要葡萄糖转运蛋白,对于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和大脑供能起关键作用。在已知的人类遗传疾病中,导致GLUT1功能异常的突变会影响葡萄糖的正常吸收,导致大脑萎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癫痫等一系列疾病(GLUT1 Deficiency syndrome,又称De Vivo syndrome)。另一方面,当发生癌变时,葡萄糖是肿瘤细胞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是肿瘤细胞由于缺乏氧气供应而只能对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同质量葡萄糖所提供的能量不到正常细胞的10%,因而对葡萄糖的需求剧增(这是被称为Warburg Effect的肿瘤细胞代谢现象),在很多种类的肿瘤细胞中都观察到GLUT1的超量表达,以大量摄入葡萄糖维持肿瘤细胞的生长扩增,这使得GLUT1的表达量可能作为检测癌变的一个指标。癌(肿瘤) 细胞和正常细胞的重要区别是肿瘤细胞主要通过糖酵解Glycolysis获取能量,对葡萄糖进行无氧代谢,而正常细胞可以通过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氧化磷酸化) 获得大量能量,由于糖酵解提供能量很少,所以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就大大增加,因而能观察到GLUT1的超量表达。所以总结起来,GLUT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运蛋白,这也是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一项基础研究,但是距离实际的临床应用还有很远,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本身就是有区别的,在我看来,基础研究就是为了探索未知。该成果在5月18日由《自然》杂志在线发表后,立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充分肯定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obilka)评价说:“要针对人类疾病开发药物,获得人源转运蛋白结构至关重要。对于GLUT1的结构解析本身是极富挑战、极具风险的工作,因此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膜转运蛋白研究专家罗纳德•魁百克(RonaldKaback)表示:“人们终于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膜转运蛋白在原子分辨率水平上的晶体结构,这是50年以来的一项重大成就。”人体GLUT1基因序列鉴定者、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资深教授哈维•罗德士(Harvey Lodish)认为,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并且表示将把这一重大成果加入到他正在编写的《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经典教科书第八版之中。

没奖励,但好处还是有很多的。如果是清华大学的老师或者学生发表的,荣誉虽然也属于清华大学,但主要属于作者。作者在申请项目、陈述个人成绩时都可以提到,这会加分不少。很多科研项目要求文章发表数量,这篇文章如果挂了项目号,写报告时就可以加进去。作者如果是学生的话,一方面发了nature导师会给学生不少奖励,另一方面申请奖学金时也有优势。虽然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文章很难,但是我国还是有不少人发表过的。

  • 索引序列
  • 清华大学发表CNS
  • 清华cns论文
  • 清华大学发表nature
  • 清华大学发表natural
  • 清华大学发表science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