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

发布时间: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研究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城市交通管理中以人为本、规划先导、多元参与、公交优先的指导理念,提出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改善措施。关键词:城市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城市交通是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体的动脉,维系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随着人口的增多、科技的进步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方式由原来简单的车马舟船,演变为现在的火车、汽车、地铁、飞机等各种综合型的运输方式。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见证着每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明、发展与兴衰。城市交通不仅仅是一个市政工程问题或交通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一、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交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人口与就业岗位急剧增长,市区人口进一步集聚;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以北京市为例,近10年来,全市建设用地平均每年扩展50平方公里,市级开发区已批准用地达210平方公里。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城市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机动化的实施、交通设施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变化。(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一方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现代化的最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生产数量以每年 7%的速度增长。目前,汽车已成为全国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最主要的载客工具。2004年末全国公共汽车运营数量为 2万辆,出租车数量为 4万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 6%。特别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私家车增长异常迅速。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一方面给居民生活出行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私人交通的发展造成了交通堵塞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也有了一定发展。(二)交通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增长很快,道路容量的增长可以满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需求,保障了城市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支撑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示,城市道路长度由1990年的 5万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 3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由1990年的 9亿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 3亿平方米。(三)交通需求变化显著交通设施规模的扩张、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反映了我国交通供给与投资的增加,此外,交通需求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交通需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定时期必须发生的运输和运输周转,通常包括出行者的出行总量、出行次数、出行特征、出行方式等。北京从1986年第一次出行调查以来,全市日出行量年均递增4%, 2003年已达到2 100万人次(不含步行出行量),增长了87%,一次出行平均行程也由6公里增长到8公里,出行周转量增加了 49倍;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由42万车次/日发展到345万车次/日。未来交通出行需求增长的突出表现在出行距离的增长和机动车出行总量的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010年,平均一次出行距离达到10

论城市交通  重视交通规则从人人做起!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交通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一个约束,是您人身安全的一个保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个根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团结,和睦,友爱,礼让。沐浴在这样充满自由,美好,的人世间。  可是有一些人却因为交通事故而再也没有机会去领略生活的丰富多彩了。  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滴酒不沾,架车安全”这样的标语,这是提醒人们不要酒后架车。可就是有一些人不听劝,把他当作耳边风。我就亲眼见过一起因酒后架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例。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小镇,有一个人刚喝完酒就驾车结果以每小时140公里的时速横冲直撞在冲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辆重1吨的大卡车撞倒,正好撞在他的后备箱上燃起了大火,向前滑行了100多米才停下这是多么惨的悲剧呀!!!!!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多么让人心有余悸。那一幕幕悲惨的情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是有多么重要!  但是现在的交通问题不仅仅是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道路的拥挤完全是一些客观的原因,道路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对道路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富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而人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汽车,但是,如果不加以任何限制车辆会越来越多,势必造成道路的拥挤,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造成道路的混乱和堵塞。是如:我们曾经从朝阳门里到朝阳门外,仅仅两站地的路程就用了30—40分钟。必须对汽车的数量加以控制,在增加道路的同时控制汽车的数量。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够各行其道,才能使道路通畅不在堵塞。  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起智能交通:  红绿灯交通导流系统智能化。  常常我们看到的是一条道空空的没车但是还是绿灯而我们这条道上的车很多但是还是红灯。  我的设想是:给红绿灯上装一个摄头,输入一套程序,让车多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多点,车少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少点。  汽车行驶的智能化。  有人说汽车行驶已经智能化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在北京晚报看见了一则消息是现在最智能化的汽车还只是不用方向盘的但是司机还可以控制刹车和油门,这就有可能导致油门过大导致撞车。  我的设想是:给汽车上安装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和现在的DPS智能导航系统差不多)车辆可以根据卫星上传回来的数据选择道路,自己行使自动挂档自动加速和减速,这样就不会因油门过大导致

城市交通发展论文

那你问我是问对人了,我今天刚看到看了一篇这样的文章,研究的是重庆的低碳交通。题目:重庆市城镇化进程中低碳交通研究关键词: 城镇化;低碳;交通;Urbanization; Low Carbon; Transportation摘要: 重庆城镇化发展迅速,交通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引领了城镇化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和交通环境问题。通过对重庆小汽车增长、公共交通服务及慢行系统的分析,提出在重庆市城镇化进程中,低碳交通的实现途径是城镇化的紧凑集约发展、构建公交导向的低碳交通体系、在公交规划中应用新技术以及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文章引用:肖红, 任艳娟, 张卿瑞, 龙虎 重庆市城镇化进程中低碳交通研究[J] 低碳经济, 2018, 7(3): 90-

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恩恩  可助 你的题目确定了  吗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研究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城市交通管理中以人为本、规划先导、多元参与、公交优先的指导理念,提出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改善措施。关键词:城市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城市交通是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体的动脉,维系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随着人口的增多、科技的进步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方式由原来简单的车马舟船,演变为现在的火车、汽车、地铁、飞机等各种综合型的运输方式。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见证着每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明、发展与兴衰。城市交通不仅仅是一个市政工程问题或交通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一、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交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人口与就业岗位急剧增长,市区人口进一步集聚;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以北京市为例,近10年来,全市建设用地平均每年扩展50平方公里,市级开发区已批准用地达210平方公里。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城市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机动化的实施、交通设施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变化。(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一方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现代化的最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生产数量以每年 7%的速度增长。目前,汽车已成为全国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最主要的载客工具。2004年末全国公共汽车运营数量为 2万辆,出租车数量为 4万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 6%。特别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私家车增长异常迅速。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一方面给居民生活出行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私人交通的发展造成了交通堵塞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也有了一定发展。(二)交通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增长很快,道路容量的增长可以满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需求,保障了城市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支撑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示,城市道路长度由1990年的 5万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 3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由1990年的 9亿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 3亿平方米。(三)交通需求变化显著交通设施规模的扩张、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反映了我国交通供给与投资的增加,此外,交通需求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交通需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定时期必须发生的运输和运输周转,通常包括出行者的出行总量、出行次数、出行特征、出行方式等。北京从1986年第一次出行调查以来,全市日出行量年均递增4%, 2003年已达到2 100万人次(不含步行出行量),增长了87%,一次出行平均行程也由6公里增长到8公里,出行周转量增加了 49倍;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由42万车次/日发展到345万车次/日。未来交通出行需求增长的突出表现在出行距离的增长和机动车出行总量的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010年,平均一次出行距离达到10 公里,出行周转量比2003年增加90%。二、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市区人口极其稠密,交通流动人数众多。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使许多中心城市的交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交通拥挤、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可谓是世界性难题。除了极少数城市由于发达的公交系统以及对私人汽车限制发展,或者由于城市人口和车辆本来就少而交通拥挤现象不严重外,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遭受着交通拥挤的困扰。近年来,随着交通机动化和汽车私人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城市的道路系统也出现了严重的拥挤堵塞。目前,我国一般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仅15~20公里/小时,大城市中心区的车速为10~15公里/小时,一些特大城市机动车的通行甚至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交通拥挤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一方面,它使交通延误增加,行车速度降低,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增加,给城市经济造成极大损失。据调查,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交通参与者的经济损失高达123亿日元。而中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更为惊人。仅北京市公交车乘客的时间损失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792亿元。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题目

浅谈门禁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试析自动闭塞情况下列车时间间隔

可以写某城市绿色规划研究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选题

可以写某城市绿色规划研究

全面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战略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国城市交通发展展望中国城市交通模式的正确选择中国城市发展的优先计划——可持续交通新时期城市交通规划的作用与思路转变对我国城市交通规划内涵的思考中国城市交通问题剖析及改善对策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谐城市交通体系漫谈“城市交通”新北京交通体系研究建设新北京交通体系的政策与行动上海交通发展战略上海市城市空间发展的交通战略研究——兼谈交通对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引导作用天津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广州市区域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珠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研究城市道路网系统规划思想及实例解析城市交通设计问题总结和经验借鉴关于城市交通规划编制体系的思考《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解读改革开放30年北京城市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回顾区域一体化快速机动化背景下城市交通问题思考——以南京市为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道路规划理念与规划体系研究——以长三角为例中国城市绿色交通系统发展中若干问题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保障体系研究对TOD的一点思考和联想论城市用地和交通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交通互动系统规划城市中心区交通容量研究我国大城市中央商务区交通规划研究探讨快速城市化地区中等城市区域交通发展规划研究一以张家港市为例杭州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指引重议城市干道网密度——对修改《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建议广州市区道路网络深化规划研究古城保护模式下的道路交通功能分析——以苏州人民路为例基于路网的换乘强度研究上海综合交通模型体系构想及成果基于GPS/GIS技术的北京市路网功能层次分析研究出行时耗的规律及启示香港城市交通影响评价实践及启示依据交通承载力确定土地适宜开发强度——以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大城市停车体系发展战略——以北京为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历程中的若干问题反思关于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若干思潮的评析北京市公共电、汽车线网系统规划北京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思路和初步行动公交优先理念与昆明BRT实践深圳公交导向发展规划实践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交优先技术方法坚持国产化方针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新时期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考城市轨道交通与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内容和应用上海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理论方法研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规划调整的技术方法——以苏州市为例北京市动态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制约因素深圳市城市交通仿真系统建设实践上海世博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框架九运会交通组织经验与启示北京奥运会交通规划及交通组织管理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对策对近城风景名胜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探讨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摘要

x想

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 要:研究城市交通的现状,分析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城市交通管理中以人为本、规划先导、多元参与、公交优先的指导理念,提出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改善措施。关键词:城市交通; 智能交通系统; 快速公交系统城市交通是城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人体的动脉,维系着整个城市的正常运转。随着人口的增多、科技的进步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方式由原来简单的车马舟船,演变为现在的火车、汽车、地铁、飞机等各种综合型的运输方式。交通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体现和标志,见证着每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文明、发展与兴衰。城市交通不仅仅是一个市政工程问题或交通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一、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交通运输业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交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人口与就业岗位急剧增长,市区人口进一步集聚;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面积不断扩大,以北京市为例,近10年来,全市建设用地平均每年扩展50平方公里,市级开发区已批准用地达210平方公里。在这些背景条件下,我国城市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集中表现在机动化的实施、交通设施的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变化。(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机动车一方面是城市交通发展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是城市交通发展现代化的最集中体现。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产业异军突起,生产数量以每年 7%的速度增长。目前,汽车已成为全国城市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是目前我国城市交通最主要的载客工具。2004年末全国公共汽车运营数量为 2万辆,出租车数量为 4万辆。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私人汽车拥有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 6%。特别是在东部经济发达城市,私家车增长异常迅速。城市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增长,一方面给居民生活出行等提供了极大便利;另一方面,私人交通的发展造成了交通堵塞等一系列交通问题。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等新型交通工具也有了一定发展。(二)交通设施规模的不断扩充改革开放以来,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建设增长很快,道路容量的增长可以满足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的需求,保障了城市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支撑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示,城市道路长度由1990年的 5万公里,增加到2005年的 3万公里;城市道路面积由1990年的 9亿平方米,增加到2005年的 3亿平方米。(三)交通需求变化显著交通设施规模的扩张、交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交通环境的改善,反映了我国交通供给与投资的增加,此外,交通需求也表现出一定的发展变化。交通需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一定时期必须发生的运输和运输周转,通常包括出行者的出行总量、出行次数、出行特征、出行方式等。北京从1986年第一次出行调查以来,全市日出行量年均递增4%, 2003年已达到2 100万人次(不含步行出行量),增长了87%,一次出行平均行程也由6公里增长到8公里,出行周转量增加了 49倍;市区机动车出行总量由42万车次/日发展到345万车次/日。未来交通出行需求增长的突出表现在出行距离的增长和机动车出行总量的大幅度上升。预计到2010年,平均一次出行距离达到10 公里,出行周转量比2003年增加90%。二、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市区人口极其稠密,交通流动人数众多。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使许多中心城市的交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交通拥挤、堵塞现象日趋严重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可谓是世界性难题。除了极少数城市由于发达的公交系统以及对私人汽车限制发展,或者由于城市人口和车辆本来就少而交通拥挤现象不严重外,世界上的大多数城市都不同程度遭受着交通拥挤的困扰。近年来,随着交通机动化和汽车私人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不少城市的道路系统也出现了严重的拥挤堵塞。目前,我国一般城市干道上的机动车行驶速度仅15~20公里/小时,大城市中心区的车速为10~15公里/小时,一些特大城市机动车的通行甚至几乎处于瘫痪状态。交通拥挤对城市造成的影响极其严重。一方面,它使交通延误增加,行车速度降低,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增加,给城市经济造成极大损失。据调查,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410亿美元,日本东京每年因交通拥挤造成交通参与者的经济损失高达123亿日元。而中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更为惊人。仅北京市公交车乘客的时间损失一项,每年的经济损失就高达792亿元。

轨道。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轨道线网由市域快速铁、市区地铁和轻轨组成,共17条线路,其中市域快速铁4条,市区地铁8条,市区轻轨5要,全长约780公里。根据上海城市新要求,中心城要重点世博会地区的轨道交通和换乘枢纽的建设方案,郊区要结合三大重点城镇发展区域和五大产业园区,研究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方案。近期要集中力量基本建成中心城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并结合重点城镇和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建设市域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道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道路网由快速路、主要干道、次要干道以及支路组成,形成内环以外环形放射,内环以内方格网的混合式路网,在完成两个环线和“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的基础上,加快射线道路建设。近期要建成中环线,改造内环线,建设沪闵高架、共和新路高架等,形成以“三环十射”为骨干的中心城快速道路系统,加快大连路隧道、复兴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上中路等越江通道建设。继续加强各级路网建设,优化级配,提高路网整体能力,实现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的动态平衡,为世博会交通奠定基础。 内河航道网。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内河航道集疏运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内河航道及内河港区布局。近期要建成以“一环十射”为骨干的内河干线航道,优化水系景观,形成集航道运输,防洪排涝等多功能的内河水网。   建设与时俱进的“三港二网”化交通体系,是上海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实现国际“四个中心”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 索引序列
  •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
  • 城市交通发展论文
  •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题目
  •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选题
  • 城市交通与发展论文摘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