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发布时间: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资治通鉴》(陈磊 译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CeIvUjeh6_w 密码:wmqg书名:资治通鉴作者:陈磊 译注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7-04页数:387内容简介:丛书概况:“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该书简介:《资治通鉴》为其中之一。《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 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本软件完全实现全文检索阅读,收录两部经典鸿篇史著:一是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294卷,含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等16部分;二是清代毕沅著《续资治通鉴》,220卷,含宋纪、元纪两大部分。此外,还选编了《分类史料》(含唐前研究史料8部、唐代研究史料17部)、唐代杜佑著《通典》(全本11部,有注释)、《中华历史纪元》等,供使用者读史研史参考。

资治通鉴电子版(全文检索阅读) 第二版 本软件完全实现全文检索阅读,收录两部经典鸿篇史著:一是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294卷,含周纪、秦纪、汉纪、魏纪、晋纪、宋纪、齐纪、梁纪、陈纪、隋纪、唐纪、后梁纪、后唐纪、后晋纪、后汉纪、后周纪等16部分;二是清代毕沅著《续资治通鉴》,220卷,含宋纪、元纪两大部分。此外,还选编了《分类史料》(含唐前研究史料8部、唐代研究史料17部)、唐代杜佑著《通典》(全本11部,有注释)、《中华历史纪元》等,供使用者读史研史参考。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陈磊 译注)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CeIvUjeh6_w 密码:wmqg书名:资治通鉴作者:陈磊 译注豆瓣评分:6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2007-04页数:387内容简介:丛书概况:“中华经典藏书书系”,内容经典,形式精美,全面体现“经典藏书”理念。该书简介:《资治通鉴》为其中之一。《资治通鉴》是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和助手刘恕、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纂而成的史学巨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规模空前。全书共294 卷,约300多万字。其所记载的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涵盖了1362年的历史。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 五代十国(全四册)》(司马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WftbhctyFIlSSIB6hDw 提取码:vwim    书名: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第九辑 五代十国(全四册)作者:司马光译者:柏杨豆瓣评分:0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年份:2006年12月1日页数:2600内容简介:《资治通鉴》(第9辑五代十国)(柏杨白话版)(全4册)获选一九八三年度台湾"最具影响力的书"。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下载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华杉)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CWe3Mk1Q11Asj6CA 提取码: ffqv书名:华杉讲透资治通鉴作者:华杉豆瓣评分:1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9页数:256内容简介:《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作者简介:华杉,1971年生于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上坝土家族乡新田坝村。现居上海。中国著名广告人、企业家、兵法家、超级畅销书作家。

《资治通鉴(全二十册)》([宋] 司马光 编著)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_Dvy1QT1LdDMpAFYUNQ 提取码: iaw9书名:资治通鉴(全二十册)作者:[宋] 司马光 编著译者:标点资治通鉴小组 校点豆瓣评分:4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1956-6页数:9612内容简介:《资治通鉴(全20册)》是一部集体编写的历史巨著,主编是司马光,协修是刘恕、刘攽和范祖禹,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担任检阅文字的工作。司马光原欲定名为《通志》,神宗即位后,把《通志》改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0年),下止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分为294卷,共计300多万字;另外《目录》30卷,《考异》30卷。编成这部巨著共花了19年的时间。司马光是为了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才编写《资治通鉴》,这就决定了此书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史。他把历史上的君主,根据他们的才能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乱亡五类。《资治通鉴》都作了一定程度的揭露和谴责,以为后世君主的鉴戒。《资治通鉴》还有许多很有价值的关于军事、经济、文化、学术思想、史学等方面的历史记载。《资治通鉴》所搜集的材料十分丰富,据估计,《资治通鉴》所引之书多达300多种。《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为重要的编年史,不仅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统治经验,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全书体例严谨,前后脉络分明,语言文字也极为简练。这些对后世史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施行变法,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资治通鉴》翻译版全文如下:秦王嬴政听说韩非是个德才兼备的人,便想约见他。韩非正好作为韩国的使者来到秦国,就趁机写信呈给嬴政,劝说道:“现今秦国的疆域方圆数千里,军队号称百万,号令森严,赏罚公平,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得上。而我鲁莽地冒死渴求见您一面,是想说一说破坏各国合纵联盟的计略。您若真能听从我的主张,那么,您如果不能一举拆散天下的合纵联盟,战领赵国,灭亡韩国,使楚国、魏国臣服,齐国、燕国归顺,不能令秦国确立霸主的威名,使四周邻国的国君前来朝拜,就请您把我杀了在全国示众,以此告诫那些为君主出谋划策不忠诚的人。”嬴政读后,心中颇为喜悦,但一时还没有任用他。李斯很崐忌妒韩非,便对嬴政说:“韩非是韩国的一个公子,如今您想吞并各国,韩非最终还是要为韩国利益着想,而不会为秦国尽心效力的,这也是人之常情。现在您不用他,而让他在秦国长期逗留后再放他回去,这不啻是自留后患啊。还不如依法将他除掉算了。”秦王政认为李斯说得有理,便把韩非交司法官吏治罪。李斯又派人送毒药给韩非,让他及早自杀。韩非试图亲自向秦王嬴政陈述冤情,但却无法见到秦王。不久,秦王政有些后悔,就派人去赦免韩非,可是韩非已经死了。

翻译:首先,我们先对周朝的情况做个简略的了解。周王室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部族,周王室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喾。帝喾,是司马光老先生所说的五帝之中的第三帝,他是黄帝的曾孙。其实我们华夏族的人都能追溯到黄帝、炎帝这里的,所以我们又自称是炎黄子孙,无缘无故地给别人当孙子,这不是我们民族的习惯啊。帝普传说中的古代帝王名,即五帝之一的高辛氏。的一个原妃叫姜原,有一次姜原去野外,发现了一个巨人脚印,不知为什么,她看到这个脚印感到「心忻然悦」,想要用自己的脚去踩一下这个脚,就踩了一下,踩了之后却发生一件神奇的事姜原怀孕了。这样一件在今天的人看来是不可能的,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又因为古人往往认为帝王出世必有「异相」,因此这个事情越描叙越玄奇了。因为这个儿子是由于妾原踩大脚印而怀孕,所以姜原认为有了这个儿子是不祥的,生下来之后,就把这个孩子「弃之隘巷」。说来也奇怪,这个婴丢在地上,马、牛等动物过去时都不敢踩;又「弃渠中冰上」,这一次更神奇,飞鸟以其冀覆荐之」。所以「姜原以为神」,就把他养大了,因为当初曾经想丢弃,所以就起名叫弃。这个弃长大成人后,对农业生产很在行,帝就命他作了后稷的官职,专门管理种庄稼的,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部长吧。弃之后,经过弃的后人几十代人的努力,到了商末逐步成为一个大的诸侯,经过文王、武王的打拼,终于取代了商的位置,成了天子。因为这不是我们学习的重点,所以就不多说了。我们重点说的是,东周之后的事,因为我们的司马光老先生就是从东周之后开始写的。下面先说说东周的来历,公元前771年,居住在现在甘肃省通渭县境内的犬戎部落攻入周王朝的首都镐京西安。括弧内为现地名,幽王被杀,一把大火,宫室尽毁,犬戎劫掠而去。这个幽王就是为得千金笑而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第二年,幽王的儿子平王宜臼即位。战火过后的镐京遍地瓦砾,民不聊生,就连平王都没有像样儿的屋子居住。百姓没办法生产,大臣、国王的日子也是很不好过。加上来自镐京西部、北部野蛮部落的严重威胁,平王只好把首都迁到镐京东边的洛邑洛阳。洛邑在镐京的东边,镐京在洛邑的西边,后人为了区别周朝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就把镐京时期称作西周,把洛邑时期称作东周。这都是后人加上去的,当时不这么称呼,西东周还是一脉相承。以后的西汉、东汉,北宋、南宋的命名都是这个原因,在王朝名称前加上前后东西南北,在称呼上好区别。这以后就到了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时期东周那时候国家实行分封制。现在大家都把封建这个词当作贬义词来看待,有好多人不明白封建的真含义吧,封建,就是封侯建国一词的简称。天子把一块地地封给自己的功臣和子孙,让这些人世世代代成为这一块地的主人,这才是封建的原本含义啊。可以说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封建制度,才有了我们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为什么这样说呢,一会儿我们看看另一位司马老先是怎么说的吧。咱们先看东周分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这个名称来源于孔夫子给这段历史编写的史书[春秋],战国就是,战乱不断的意思。春秋战国是一个悲惨的时代,因为这个时代连年争战,民众可以说是真的处在了水深火热之中。春秋战国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孕育期。「诸子百家」就是这个时代的结晶,各种不同的思想喷薄而出。较之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能出现这么多的思想家,如果按人口比例来算,那时的思想家数量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的数量吧,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倡导「仁义」,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无为」,墨子为代表的墨家追求「兼爱非攻」,还有苏秦张仪为代表的巧舌如簧的纵横家、阴谋家、法家等等,让这个纷乱复杂的历史时期变得精彩纷呈、生机盎然。原文: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夫以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受制于一人,虽有绝伦之力,高世之智,莫敢不奔走而服役者,岂非以礼为之纲纪哉!是故天子统三公,三公率诸侯,诸侯制卿大夫,卿大夫治士庶人。贵以临贱,贱以承贵。上之使下,犹心腹之运手足,根本之制支叶;下之事上,犹手足之卫心腹,支叶之庇本根。然后能上下相保而国家治安。故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文王序《易》,以乾坤为首。孔子系之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言君臣之位,犹天地之不可易也。《春秋》抑诸侯,尊周室,王人虽微,序于诸侯之上,以是见圣人于君臣之际,未尝不惓惓也。非有桀、纣之暴,汤、武之仁,人归之,天命之,君臣之分,当守节伏死而已矣。是故以微子而代纣,则成汤配天矣;以季札而君吴,则太伯血食矣。然二子宁亡国而不为者,诚以礼之大节不可乱也。故曰:礼莫大于分也。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孔子而为政,孔子欲先正名,以为名不正则民无所措手足。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诚以名器既乱,则上下无以相有故也。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易》曰:“履霜,坚冰至”,《书》曰:“一日二日万几”,谓此类也。故曰:分莫大于名也。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襄王,襄王不许,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邾、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徒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或者以为当是之时,周室微弱,三晋强盛,虽欲勿许,其可得乎?是大不然。夫三晋虽强,苟不顾天下之诛而犯义侵礼,则不请于天子而自立矣。不请于天子而自立,则为悖逆之臣。天下苟有桓、文之君,必奉礼义而征之。今请于天子而天子许之,是受天子之命而为诸侯也,谁得而讨之!故三晋之列于诸侯,非三晋之坏礼,乃天子自坏之也。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等人《资治通鉴》创作背景:《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治淮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中文的杂志电子版一般很难找到免费的,因为人家也要靠卖纸质的赚钱。英文版的杂志建议你去读源网看,更新快,下载阅读全免费。

《治淮》荣获“安徽省优秀期刊”日前,在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的安徽省优秀期刊评选中,淮委主办的《治淮》荣获2009年“安徽省优秀期刊”。本次评选是2006年安徽省科技期刊整建制由省科技厅划转省新闻出版局管理以来的首次全省评奖,是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由安徽省新闻出版局、省期刊协会组织实施,旨在进一步推动安徽省期刊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优秀期刊的示范作用。参评期刊经评选办公室资格审查后,由评选委员会专家依据《安徽省社会科学期刊综合质量考评指标》和《安徽省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考评指标》,进行严格评选。《治淮》是淮委主办的综合性水利业务刊物,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紧紧围绕治淮中心工作,以治淮和水利业务为主要内容,关注流域水利发展的重大问题,综合介绍和探讨水利政策、法制建设、流域管理、水利经济、工程建设等方面的新问题、新经验,服务于广大水利工作者和流域水利事业发展。目前,《治淮》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和CJFD全文收录期刊,杂志全文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治淮》荣获“安徽省优秀期刊”

追书神器,还有hao123游览器,这些网站都是可以提供在线的杂志阅读的,而且都是免费的,我非常喜欢用这些软件看。

去青年文摘的官网

  • 索引序列
  •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
  •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下载
  • 资治通鉴杂志在线阅读全文
  • 治淮杂志在线阅读官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