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循环经济的论文

循环经济的论文

发布时间:

循环经济的论文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研究  [摘 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循环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发展理念 评价机制 循环体系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建立生态工业网络,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新的经济增长观。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科学评价,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机制的基本思路。一是理论评价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建立评价机制包含两种类型:理论评价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理入手,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操作型评价偏重于研究区域的实用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评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二是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循环经济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因此,从“3r”准则出发,设定三个类指标,建立评价机制:(1)减量投入指标、污染减量排放指标和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旨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改善环境质量。(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旨在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总量上实现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科学文化水平。(3)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则是利用各项环境质量指数,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应考虑五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包括人均GDP(绿色GDP),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工业废弃物和垃圾为生产原料的循环类型企业产值,循环经济增加值(指循环经济部门总产出扣除总消耗后所创造的新增价值)。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应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耗水量、耗电量等。用以表明单位能源利用率。三是污染减量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废气排放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等。主要说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四是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率、回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应包括环保投资指数,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绿色能源占总能源比例,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投入和保护情况。  三、完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 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构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除国家制订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制订政策法规性文件,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尽管个别企业、个别产业、个别领域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整个技术支撑体系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和薄弱的,其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在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对发展循环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直接影响到循环经济的推进。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势在必行  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物流是循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物流的管理;而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环节,循环经济的循环过程离不开逆向物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的单向流动的线性开环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循环经济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并按照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循环式经济系统,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具体表现为: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通过废弃物交换和再利用将不同企业或产业群联系在一起,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闭环的循环式经济,使资源在经济循环中合理、高效和持久的利用,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排放或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了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和谐循环。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在3R(减量化或减物质化(reduce)、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reuse)、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recycle))原则的指导下的物质循环,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而实现这三个层面的循环都离不开逆向物流。  二、逆向物流的本质  完整的物流系统应包括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循环系统。通常所说的物流主要指正向物流,正向物流是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商品及相关信息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流向;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取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下游企业或消费者返回到上游生产商或供应商进行计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逆向物流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不合格产品或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循环等,重新获得其使用价值,使产品、产品运输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相关物流信息,从最终客户端开始,沿着供应链从下游向上游反向流动的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下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是闭环形式。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传统的物品仅仅正向的流动方式显然无法达到物质、能量闭环流动要求,这就要求人们积极开展逆向物流。  三、循环经济环境下开展逆向物流管理  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逆向物流作为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逆向物流的本质在于对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处置,以重新获取它们的使用价值,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循环经济也是将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中可以看出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所涉及的领域在很大一部分中是重合的。因此,在循环经济领域中发展逆向物流实际上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时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将逆向物流的发展纳入到本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中,同时制订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逆向物流的发展。  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忽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和资源化的技术比较落后,逆向物流的成本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低,许多废弃物因技术因素无法回收和处理就直接流入生态和社会系统中,加剧环境的污染。因此,技术因素已成为制约逆向物流发展的瓶颈。  目前,在我国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时,应加大逆向物流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首先,应鼓励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绿色制造,把好逆向物流的入口关;其次,由于产品的回流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应鼓励企业为处理回流产品做好预案,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如何使得回流产品后续处理简单易行,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和原料的回收利用;再次,应重点组织对延长生产链和相关产业链的连接技术、回收和再利用等技术的研发,提高逆向物流的处理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减少环境的污染。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网,加强信息共享  我国的逆向物流发展时间不长,许多企业不太重视逆向物流的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逆向物流网络信息系统,整个社会的逆向物流市场网络没有形成,造成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企业不能全面、及时了解逆向物流市场信息在发展逆向物流时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逆向物流成本高,从而降低企业从事逆向物流的积极性。

循环经济理论的文献

参考:_Legal_IntExperience_ExecSummary_ENdoc

Recycling Economics: Higher Costs Are An IllusionHidden CostsMany people are surprised when they discover their community may pay more for a curbside recycling program than for regular trash They ask why - in some cases - they must pay more to give their recyclables to someone who will sell them? This leads many people to believe that recycling is not One reason recycling appears to be uneconomical is that some people already pay a higher cost for trash disposal than they Some local governments pay fees to hauling companies, transfer stations, or landfills out of local tax That lowers the direct cost to residents and businesses, making the regular trash pickup appear to be less expensive than it really But when recycling programs begin, residents usually directly pay the full cost of This can distort the cost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recycling program and disposing of trash at Depletion CostsRecycling also is economical because cost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disposal are One of these avoided costs is for landfill Landfills have limited space, and so can receive a limited amount of When it is full, it must be replaced by another landfill that is generally more expensive to operate and This is due to higher costs of complying wi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higher expenses in siting a new location, buying or allocating land, constructing the landfill, operational expenses,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costs after the landfill is Additionally, the new landfill may be further away than the old landfill, increasing transportation Generally, a new landfill costs more than an older Paying the higher cost at a new landfill is avoided by keeping the older landfill open Recycling and other waste-reducing methods keep the older landfill open Because these avoided costs are not seen when people pay the bills, they do not usually think of the savings recycling Environmental CostsRecycling is economical in several way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Recycling cuts down on waste produced by processing raw materials into usable For example, recycling aluminum reduces mining wastes, processing wastes, and emissions produced by extracting the aluminum from the Recycling usually requires less refining than raw For example, it takes much less energy to melt down an aluminum can to make another aluminum can than to process the raw materials to make a This cuts down on chances for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conserves our natural With any product, the costs of cleaning up wastes and limiting emissions usually are passed on to consumers who purchase the But sometime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is not realized for years, is difficult to attribute to certain industries, or is caused by a combination of many Acid rain is one example of this type of environmental The costs of dealing with this pollution are hard to assess, but are paid for by everyone in efforts to improve the Energy SavingsManufacturing products from recycled material also can save The energy required to produce one aluminum can is equal to the energy embodied in the amount of gasoline it takes to fill the can half While recycling saves energy, that does not always mean that industries save money by using recycled Labor costs for recycled products are often higher than those used in processing virgin Materials recovered from curbside collection, drop-off centers, and material recovery facilities must be separated, cleaned, and Making a product from recycled material may require new or retrofitted equipment and other capital expenditures while virgin material supplies and equipment needed to produce most goods already But since recycling saves energy, it also cuts down on pollution emitted by utilities and the companies When energy is used, the price of the resulting pollution is passed on to all energy consumers in their utility Due to the new clean air law, utility companies must comply with tougher standards in reducing pollutants they release while producing The cost of compliance is usually passed on to each energy If energy use is reduced by methods such as recycling, less pollution is That reduces everyone's cost in terms of paying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in limiting damage to natural Once the long-term costs and advantages are weighed, recycling does make economic Using resources wisely is always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recycling, contact the Solid Waste Management Program: 800-361-4827 or 573-751- 自己下个词霸 鼠标移过来不就翻译了吗·!

关于经济循环的论文

循环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和优势,指出循环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溯源循环经济有这样两个比较流行的版本:一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1990)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二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他认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要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若不合理开发资源,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一、循环经济内涵和原则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废物”;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减量化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产品和包装容器以初始形式多次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3R原则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是并列的,优先顺序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二、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均资源少,重要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人口严重超载、新生人口的增加以及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粮食生产压力加大。一些矿产资源保证程度进一步下降,几种重要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对进口的依赖性将逐步提高。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矿产品第二大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降低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质量。我国能源使用效率约为2%,比发达国家落后约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因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短,且使用后只有少量经过无害化处理,产生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用综合性指标看待发展问题,重视污染预防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及资源和能源的节约,主张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这种模式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人们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将拥有物质财富等同于拥有幸福,形成了物质幸福观。以这种低品位的幸福观为指导,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未带来人类真正的幸福。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意味着物质幸福观明显不适应时代要求,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生态化转向;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实现由物质幸福观向环境幸福观的转变。为此,必须深入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宣传教育,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提高人类自然生态环境道德意识,使可持续发展思想变成人们的实际行动。循环经济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我国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相比较的优点正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循环经济要将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这从长远的战略发展来看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统一的。循环经济不仅是一个战略,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化,它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拥有良好的基础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对工矿企业废物的综合利用,从末端治理思想出发,通过回收利用达到节约资源、治理污染的目的。2004年以来,国家发改委确定了钢铁等7个重点行业的42家企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4个重点领域的17家单位,国家和省级开发区、重化工业集中地区和农业示范区等13个产业园区,资源型和资源匮乏型城市涉及东、中、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0个省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持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经济过去几十年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产品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原因之一是祖先留下的优质资源总量能够维持这样的增长。但我国当前单位产品资源能源消耗量过大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明显高于其它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优质生态和环境总量的保有量急剧下降。如不尽快走循环经济道路,则资源、生态、环境的问题必然造成生产成本上升,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未来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之争。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再次走在了发展中国家的前面,他们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在进一步提高,努力保持和增加自己的优质资源、生态和环境总量。三、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支撑。在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我国广泛实行补贴制度,其价格仅体现了资源开采或获取的成本,而没有考虑资源使用而带来的外部性成本和收益;资源使用后的废弃物再回收利用就缺乏动力,因为那样不如购买新开采的资源划算,也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环境污染和采用末端治理方法治理这些环境污染的高昂代价。对此,应该逐步取消补贴制度,利用经济手段使资源价格反映其真实的生态学和经济学价值。若共有资源向每个使用者开放,没有计划的使用,就会导致早用、误用和过度利用资源,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对共有财产使用者课税。所以,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只有建立基于资源全部成本的完全价格体系,才能够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使全社会建立节约资源、提高使用效率和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循环经济。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是建设循环经济的手段建设循环经济是非常复杂的,单纯依靠政府干预显然效率是低下的,运用市场机制比使用强制手段有更高的效率、更好的透明度和更少的管理成本。但通过完全自由市场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假定条件是交易双方对直接影响和外部影响完全了解,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会发生“市场失灵”,适当的政府干预会消除或缓和“市场失灵”。因此,建设循环经济必须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发展循环经济要在不同层次采取相应对策循环经济的实施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在不同层次根据相应特点,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手段采取相应对策。企业内部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体现了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循环经济在企业内部的具体化。企业之间实施生态工业;生态工业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群落层次的具体实现,建设生态产业园必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全社会范围内国家应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循环经济促进法》将于2009年1月实施,健全循环经济的管理体系和价格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使市场成为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主体,并通过间接和直接手段建立完全价格体系。对无法在开采和利用的源头实行完全价格的资源,通过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对其产品或产生的废弃物,使用征收环境税、可归还的保证金制度等经济手段间接形成资源的完全价格。可利用税赋转移和补贴转移手段,即保持税收和补贴的总体水平,仅调整税收和补贴的结构,保持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参考文献:[1]丁栋虹 贾砚林 丁梅芳:共有财产资源产权结构的特点与利用行为[J]中国环境科学,1999,19(5):477~480[2]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手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63~65[3]罗杰·珀曼: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61~163[4]莱斯特·R·布朗:生态经济[M]北京:东方出版社,268~278

①中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中国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世界创造了更多机遇、注入了更多活力。国际人士指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坚定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体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②中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为外国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投资环境。从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到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再到与140多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③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不断以自身发展推动实现合作共赢。与此同时,中国坚定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商签更多高标准自贸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积极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为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发挥重要作用。

有关循环经济的论文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研究  [摘 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循环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发展理念 评价机制 循环体系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建立生态工业网络,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新的经济增长观。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科学评价,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机制的基本思路。一是理论评价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建立评价机制包含两种类型:理论评价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理入手,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操作型评价偏重于研究区域的实用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评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二是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循环经济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因此,从“3r”准则出发,设定三个类指标,建立评价机制:(1)减量投入指标、污染减量排放指标和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旨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改善环境质量。(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旨在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总量上实现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科学文化水平。(3)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则是利用各项环境质量指数,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应考虑五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包括人均GDP(绿色GDP),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工业废弃物和垃圾为生产原料的循环类型企业产值,循环经济增加值(指循环经济部门总产出扣除总消耗后所创造的新增价值)。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应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耗水量、耗电量等。用以表明单位能源利用率。三是污染减量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废气排放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等。主要说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四是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率、回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应包括环保投资指数,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绿色能源占总能源比例,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投入和保护情况。  三、完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 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构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除国家制订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制订政策法规性文件,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尽管个别企业、个别产业、个别领域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整个技术支撑体系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和薄弱的,其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在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对发展循环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直接影响到循环经济的推进。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势在必行  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物流是循环经济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物流的管理;而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环节,循环经济的循环过程离不开逆向物流。  一、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性(closing materials cycle)经济的简称,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的单向流动的线性开环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循环经济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并按照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建构循环式经济系统,从而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在环境方面表现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具体表现为: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通过废弃物交换和再利用将不同企业或产业群联系在一起,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闭环的循环式经济,使资源在经济循环中合理、高效和持久的利用,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排放或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实现了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的和谐循环。  循环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在3R(减量化或减物质化(reduce)、再利用或反复利用原则(reuse)、资源化或再生利用原则(recycle))原则的指导下的物质循环,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循环: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而实现这三个层面的循环都离不开逆向物流。  二、逆向物流的本质  完整的物流系统应包括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物流循环系统。通常所说的物流主要指正向物流,正向物流是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商品及相关信息的流动,是物流的主要流向;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取产品的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制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下游企业或消费者返回到上游生产商或供应商进行计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逆向物流的本质在于通过对不合格产品或包装物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再生循环等,重新获得其使用价值,使产品、产品运输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相关物流信息,从最终客户端开始,沿着供应链从下游向上游反向流动的过程,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下的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式是闭环形式。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传统的物品仅仅正向的流动方式显然无法达到物质、能量闭环流动要求,这就要求人们积极开展逆向物流。  三、循环经济环境下开展逆向物流管理  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逆向物流作为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逆向物流的本质在于对废弃资源进行回收、处置,以重新获取它们的使用价值,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循环经济也是将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一体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从中可以看出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所涉及的领域在很大一部分中是重合的。因此,在循环经济领域中发展逆向物流实际上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因此,政府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时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逆向物流在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将逆向物流的发展纳入到本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中,同时制订适当的优惠政策,鼓励逆向物流的发展。  积极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忽视资源的循环利用,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和资源化的技术比较落后,逆向物流的成本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低,许多废弃物因技术因素无法回收和处理就直接流入生态和社会系统中,加剧环境的污染。因此,技术因素已成为制约逆向物流发展的瓶颈。  目前,在我国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时,应加大逆向物流领域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首先,应鼓励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绿色制造,把好逆向物流的入口关;其次,由于产品的回流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应鼓励企业为处理回流产品做好预案,在产品的设计之初就应考虑如何使得回流产品后续处理简单易行,便于产品的翻新、再制造和原料的回收利用;再次,应重点组织对延长生产链和相关产业链的连接技术、回收和再利用等技术的研发,提高逆向物流的处理效率,降低逆向物流成本,减少环境的污染。  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网,加强信息共享  我国的逆向物流发展时间不长,许多企业不太重视逆向物流的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逆向物流网络信息系统,整个社会的逆向物流市场网络没有形成,造成信息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企业不能全面、及时了解逆向物流市场信息在发展逆向物流时只能接受市场的自发性调节,逆向物流成本高,从而降低企业从事逆向物流的积极性。

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

从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看日本的循环经济[日语论文]食品包装の回収からみる日本の循环経済摘  要本论文通过对已有先行研究的参考,首先以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为切入点,总结日本食品包装的回收利用现状,以小见大,从中引出循环经济的研究。其次,阐述循环经济的概念、并从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和现实因素等方面探讨日本的循环经济,而且对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日本发展循环经济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其经验如下:完备的法律及合理的规划,国家、地方政府、企业和公民都合理分担责任,注重培养公民强烈的环保意识与进行环保教育。最后,通过对日本循环经济的分析,为中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参考。希望通过本论文使大家加深对循环经济的了解,促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关键词:食品包装;回收;循环经济;历史现实因素;成果经验;启示要  旨本论文は、いろいろな先行研究に基づき、食品の回収という视点から、日本食品包装の回収利用の现状を総括し、一部から全体のことが分かり、中から循环型経済の研究を引き出す。その次に、循环型経済の概念を详しく述べし、日本循环経済発展の歴史と现実的背景などの方面における日本の循环経済を検讨し、それに日本の循环経済の成果と経験を総括して分析した。日本は循环型経済の発展におけて世界でトップの地位があり、その経験は次の通りである。完全な法律体系と合理的な计画であり、国家、地方政府、企业と公民はすべて合理的に责任を分担したり、环境保护の教育を行い、公众の强烈な环境保护意识を育成していたことである。最後は今回の総合的に分析した结果を通じて、中国循环経済の発展に多い参考になりたいと同时に、循环経済についての知识を身に付けさせ,中国の循环経済を推进することに役に立とうと思っている。キーワード: 食品包装 回収 循环経済 歴史的と现実的背景 成果経験 启示-html

联系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谈谈在低碳经济时代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目前面对日益恶化的气候现象,它的负面影响更受关注,因为不利影响可能会危及人类社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现今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今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中国的主题就是“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作为中国公民和地球村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肩负起应有的责任与使命,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  也许,很多人到现在还没有弄明白“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或许还有很多人认为《后天》、《2012》只是纯粹虚构的美国大片,全球气候变暖会议只是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的国际新闻……而实际上,当全球的政治精英们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为人类争取最后一个机会时,地球变暖衍生的恶魔已悄悄地走近了你我,走进了洛阳,走进了河南,它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瞪着狰狞的眼睛,制造着一个接一个祸端……  “现在的天气预报工作越来越难做了。怪异的天气总是违反规律,让人难以捉摸,以前所谓的规律总是被现实改变!”河南省气候中心副主任王纪军博士感叹道,“每一次准确的预报,都凝结着气象预报员的智慧和汗水!”  王纪军博士可以轻松地为他的感叹找来佐证——  2009年11月初的郑州,秋天似乎根本不愿离去,太阳温暖,绿树葱茏,大街上还能看见穿短袖的人。但11月10日,气温骤降,当晚突降暴雪。11日晚9时10分左右,大雪漫天中,突然电闪雷鸣!12日,郑州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均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一日最大纪录。  2010年的4月14日,来洛阳参观牡丹花会的游客们都会因看到雪中牡丹这一“奇观”而惊叹不已。而在这天的前后几天洛阳都是阳光明媚,春意甚浓。  全球暖化,不仅带来了沙尘,还有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等等极端天气接踵而来。专家预测,全球气候还会进一步变暖,并且变暖的幅度有可能加大,美国的《科学》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称2009年之后,至少有一半的年份,全球平均气温将超过历史上最高的1998年,将有更多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人类不得不面临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同时联合国评估报告提醒,人类如果不重视环保,到本世纪末,平均气温最多将上升3摄氏度,这是一个怎样可怕的数字?简单讲,如果平均气温上升3摄氏度,仅在亚洲,每年就有700多万人,面临洪水侵袭。如果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就会有30多亿人,面临缺水问题。  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江南、华南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干旱。在我国降雨量最为丰富的西南,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旱魃肆虐。农田龟裂、塘坝干涸、河溪断流……3月23日,来自国家防总的统计数据显示,因干旱造成饮水困难的人数已达2271万,其中旱情最严重的云、贵、川、桂、渝五省份达1805万人;我国耕地受旱面积14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8796万亩(重旱2798万亩,干枯1381万亩);待播耕地缺水缺墒2612万亩。其中西南五省份耕地受旱面积达9654万亩,占85%。  除了干旱、气候反常、全球变暖之外,水资源短缺、居住环境恶化 、经济损失加剧 、海平面上升、 人类健康受威胁、 物种变化加剧等等众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面对全球暖化的大危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要为祖国、为世界来自己的一份力。我们不能阻止气温的上升,不能控制两极冰川的融化,不能避免云南的干旱。因为它们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了,我们只能尽量减少灾难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随着被誉为“改变地球命运”的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两会“低碳经济”关键词的热化,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对低碳的宣传,使得“低碳”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被社会各方面以及广大老百姓所详知。  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城市不仅是政府、专家的事,积极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生活,是一种自然而然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注意节电、节油、节气、垃圾回收以及绿色出行,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每个节能细节做起。很多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是再小的一份力量,都是对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一种支持。  我们要实现宏大的节能降耗战略,或许要取决于很多细微之处。人们应看到,这“细微之处”不只是制造业、建筑业中许多节能技术改进的细节,也包括日常生活习惯中许多节能细节。对于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来说,每个人生活习惯中浪费能源和碳排放的数量看似微小,一旦以众多人口乘数计算,就是巨大的数量。科技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都有责任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向公众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创意活动和普及工作,使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新贡献”的科学发展决策,变为全民的实际行动。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世界公民”责任担当,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因此,倡导低碳经济、改善生活方式,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我们,可以随手做到的就是:少上网,去上课时电脑别待机,出去的时候关掉一切电源。多用电邮,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机;尽量少使用和不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因为制造他们所使用的石油也是一次性的;出门尽量步行,低碳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同时,主动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践行低碳热情高涨,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是最好的的践行者、宣传者。节约每一滴水,让我们拥有更蔚蓝的海洋!节约每一度电,让更多的角落洒满光明!倡导节能低碳环保,需要你我齐心协力。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积极加入到节能低碳低碳的行列之中,将节能低碳低碳的环保意识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努力,以心系家国的使命感,积极行动起来,为绿色节约型华园的构建做出表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研究  [摘 要]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必须转变观念、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循环体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发展理念 评价机制 循环体系  从资源流程和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影响的角度考察,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是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创新观念,奠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想基础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更新发展观念,理清发展思路,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必须辩证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单纯利用和征服自然的观念。在发展思路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发展,片面追求GD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切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树立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内部要减少物料的使用,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目标;建立生态工业网络,把不同的工厂联结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转变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狭隘观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对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逐步建立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树立新的经济增长观。要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二、科学评价,引导循环经济健康发展  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机制的基本思路。一是理论评价与具体操作相结合。建立评价机制包含两种类型:理论评价主要从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理入手,从各个方面较为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潜力、资源利用的节约程度及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水平。操作型评价偏重于研究区域的实用性,从更为宏观的角度评价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二是经济和资源环境指标相结合。循环经济更加强调资源的节约和高效率利用。因此,从“3r”准则出发,设定三个类指标,建立评价机制:(1)减量投入指标、污染减量排放指标和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旨在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和减量化投入水平,改善环境质量。(2)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旨在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经济总量上实现高速度增长的同时,提高就业率,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和科学文化水平。(3)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则是利用各项环境质量指数,从侧面反映出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构建循环经济评价机制应考虑五个方面的指标。一是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包括人均GDP(绿色GDP),低能耗、高产出行业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以工业废弃物和垃圾为生产原料的循环类型企业产值,循环经济增加值(指循环经济部门总产出扣除总消耗后所创造的新增价值)。这一评价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的质量状况。二是资源减量投入指标。应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耗水量、耗电量等。用以表明单位能源利用率。三是污染减量排放指标。主要包括废气排放率,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等。主要说明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四是资源再循环利用指标。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率、回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等,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主要应包括环保投资指数,噪声达标区覆盖率,空气质量指数,绿色能源占总能源比例,这一指标体系主要反映经济发展对环境的投入和保护情况。  三、完善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坚持制度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将生态环境纳入到经济循环过程中参与定价和分配,改变外部不经济这一长期困扰的问题,使企业自觉“循环起来”, 构建资源再利用和再生的生产环节的赢利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其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政策、合理的费用机制。如政府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收费和税收机制等。只有通过制度安排,通过市场机制,企业才会去追求经济的循环。  构筑政策法规和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除国家制订法律外,地方政府要依照法律法规制订政策法规性文件,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还必须有强大的科技支撑体系。尽管个别企业、个别产业、个别领域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技术得到了应用和推广,但整个技术支撑体系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和薄弱的,其深度和广度远不能满足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比较落后,资源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率都比较低。在电厂烟气脱硫、化工厂废液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等对发展循环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直接影响到循环经济的推进。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对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势在必行  依靠科技,建立绿色技术设计、开发与应用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实施系统。发展循环经济、转变增长方式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治本之策。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能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应着眼于积极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材料,加快对新材料的替代和开发研究,实施产品“前端”研发、“中端”控制和产品“末端”治理的研究,加快研究开发低成本的、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产业链延长和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回收处理技术、绿色再制造技术等,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型可持续发展产业的转型,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 索引序列
  • 循环经济的论文
  • 循环经济理论的文献
  • 关于经济循环的论文
  • 有关循环经济的论文
  • 关于循环经济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