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国际贸易发展论文2000字

国际贸易发展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国际贸易发展论文2000字

感激不尽就拿出点诚意来。给个200分我帮你搞定。想好可以给我留言希望采纳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乃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产业升级与外贸模式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先是分析了当前外贸模式的利弊,给出对外贸易模式转变的几个方向,然后以模式转变为引导,展开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讨论。关键词: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为国际市场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成为了发达国家追逐利润的场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大后方”,他们进行贸易的资本几乎只有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相对密集的国家,也没有逃过这种命运。追溯一下中国对外贸易历史,发现中国外贸体制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系的开端,这一时期逐步实行市场经济,部分贸易开放;第三阶段是1992至2001年,这时中国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加之国际资金和技术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在国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家开始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第四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接轨,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大,与发达国家互补性明显的特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增大。 但中国在发挥比较优势和收入总量上升的同时,在有些方面还是事与愿违。首先,中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比较优势利益,而是以外资和高技术为先导,逐步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入高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南辕北辙。其次,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只有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赢得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不一定会成为出口产业。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世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获得的出口利润的份额是很小的。国内出口产业由于缺少利润无法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又对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阻力。如果长期靠出口大量低需求弹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很容易陷入一种出口与贫困化同步增长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出口不断增长,但出口企业却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分得公平的一杯羹,应当在当前体系下改进与完善现阶段的对外贸易模式。归其原因,我国现有的较为落后的贸易模式,与缺乏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有很大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等待生产力的自然成长来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已经不容我们等待。我们应当主动地来启动和加速贸易模式的转变,以维持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模式转变:第一,逐步建立效益型进出口贸易模式。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对外贸易中做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国民福利并重。出口贸易要摆脱单纯考虑外汇收入的倾向,把重心放在对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上,通过出口来增加国民价值总量,让国民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同样,进口贸易也要克服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习惯,逐步做到生产和消费并重。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进出口贸易只是流通的一个环节,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本质上是二位一体的。只有把国民福利当作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才能充分发挥出贸易对经济成长的带动作用,并为外贸本身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只有把改善国民福利作为贸易的基本出发点时,才能形成较合理的商品比价关系和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促使经营外贸的企业真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第二,以综合型的国际竞争模式为目标。贸易和投资趋向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中国商品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海外投资是一个关键性的立足点,现在是将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了,应当争取在今后十年左右出现重大的突破。这一点需要尽早获得各个方面的共识,同心协力构造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的策略来看,要尽快实现竞争优势多元化和市场的分散化。在继续利用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培养壮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重视物质商品出口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劳务和技术的出口;在充分发挥物质生产要素作用的同时,要竭力形成和利用我们中国的无形资产。对外贸易要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最后是实行中立型的宏观调控模式。贸易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制度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实际中仍然存在的对出口的歧视。人民币汇率已经并轨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对出口产生有力的刺激作用,要使这种新的制度及早进入良性运转状态,同时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从长远看,我国宜采用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方针。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作为一个大国,片面倡导出口导向恐不合适,外部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对外贸易实际上的功能相当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我们对贸易的发展应当采用产业性倾斜政策。除了个别关系到国防等等的场合,应当取消部门或地区在经营外贸业务上的特权或优惠,放开经营、平等竞争,实行按出口实绩进行鼓励的措旅。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这同样适用于贸易的发展和转型。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看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息息相关,我们应当注重这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国际贸易市场与国内市场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配套。宏、微观经济环境、宽松的创新环境、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保障。美国之所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良好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的第一项技术政策是直接写入美国宪法的关于保障发明人权益的促进科学技术的条款。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贸易对象国特别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欧盟各国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为了鼓励美国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还为出口企业设立低息贷款基金,减免部分税赋,实行出口补贴。第二,遵循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是关键。主导产业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五个主导产业,依次为:棉纺工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汽车、石油、钢铁、耐用消费品工业,信息工业。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升级过程大多遵循了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日本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赶超;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结构调整不能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对不同地区树立不同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序列更替性的特点。具体到我国来说,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基础好,资本积累率也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领先,过去的产业重点多放在轻工、电子、纺织、制衣等行业,经过一定的积累后,现在东部各省也把发展的眼光放在技术密集程度、知识、资本集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上,如生物制药、网络通讯和金融等服务产业。由于东部汇集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所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产业,以保持全国经济增长活力的任务也应由东部首先完成。而西部由于自然条件同东部不同,地广人稀,所以,不适于东部推广的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等行业这些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放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目前我国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也即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以东部的产业发展带动西部的产业发展。第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点日本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备的教育制度和大批受过教育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最主要地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树立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搜集了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它服务。人才争夺是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独占鳌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为其所用。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可以说天下无敌,但在质上甚至不能同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人口多、人才少,这种因素可以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因素最终要被消化吸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原动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只有教育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第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加大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科研人员、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方面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技术进步产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严重地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步伐。有关研究显示,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都是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多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力量,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工业化进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和内外部资源信配置条件,确立各地区重点开发和扶植的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杨建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3[2]何维达,何昌WTO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3]李昭华我国外贸战略新理论述评经济师,2003

从1970年起,到现在, 在这段期间,美国是世界能源消耗国,排第三。但据报道,中国近年来的消耗已经超越了美国。从1990~2010,美国在石油消耗就已经上升了38%,从而这大量的入口石油导致美国贸易赤字达115 billion。中国是世界工业大国,主要是能源价格低,导致生产成本降低。产量等于消耗的话,就等于平衡GDP。中国现在处于发展中,生产成本低,吸引了大量驻地工厂。驻地工厂提高了aggregate demand,加大了spending。做成了demand pull。然后做成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 所以通胀说明了GDP会上升。但如果GDP下降,就意味着出口下降。中国出口下降,就会导致世界入口下降,然后世界GDP下降,世界出口下降,然后就中国出口下降。 只要中国汇率不跌。就不会流失。如果一旦流失,国家就要印钱和借钱买债券。很扑街的。我主要发发口瘾。希望对你有帮助。

国际贸易2000字论文

论文编号:GM072 包括:开题报告及任务书,论文字数:10550,页数:15摘 要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国家具行业近几年的变化吸引着众多关注的目光。一系列的国际惯例,贸易壁垒,逐步使我国的贸易环境恶化;其二,国内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却被外国品牌抢先占领。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在高位运行的广东家具行业面临发展瓶颈。产品可以很快被竞争对手效仿、超越,于是强势的品牌战略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同时设计又扮演着一种文化载体的角色在家具品牌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中国家具行业现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刻剖析,进而从整体到个体,对广东家具行业发展变化加以分析,希冀能使广东乃至全国家具行业都能切实地走上发展正轨。【关键词】 贸易环境 贸易壁垒 市场销售 反倾销 AbstractWith China entered into WTO, the change of Chinese furniture industry attracts many insider and expert’s First, a series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trade barriers gradually deteriorating trade Second, the domestic market in full swing have tremendous potential, however, overseas corporations have occupied preemptively the domestic In the drastic market, the one –up Guangdong’s furniture industry has been confronted simultaneously with development bottleneck as above Product can be replicated quickly or exceeded by competitors, therefore the strong brand strategy has controlled initiative of the Simultaneously, design play the cultural carrier role, and hold the important statu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urniture Thus,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deeply analyze the actuality and restrictive factors of the state by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s, even Guangdong’s furniture industry, then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Guangdong’s furniture industry by analyzing its developing [Key Words] Trade Environment; Trade Barrier; Marketing Anti-dumping 目 录1 我国家具出口的现状 22 近年来我国家具出口面临的挑战 22.1贸易壁垒问题突出 22.2遭遇反倾销 52.3国外品牌大举进入 73 加快发展家具行业的对策研究 1企业微观层面的对策 2政府宏观层面的对策 11参考文献 14致 谢 15回答来自: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乃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产业升级与外贸模式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先是分析了当前外贸模式的利弊,给出对外贸易模式转变的几个方向,然后以模式转变为引导,展开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讨论。关键词: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为国际市场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成为了发达国家追逐利润的场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大后方”,他们进行贸易的资本几乎只有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相对密集的国家,也没有逃过这种命运。追溯一下中国对外贸易历史,发现中国外贸体制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系的开端,这一时期逐步实行市场经济,部分贸易开放;第三阶段是1992至2001年,这时中国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加之国际资金和技术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在国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家开始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第四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接轨,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大,与发达国家互补性明显的特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增大。 但中国在发挥比较优势和收入总量上升的同时,在有些方面还是事与愿违。首先,中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比较优势利益,而是以外资和高技术为先导,逐步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入高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南辕北辙。其次,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只有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赢得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不一定会成为出口产业。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世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获得的出口利润的份额是很小的。国内出口产业由于缺少利润无法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又对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阻力。如果长期靠出口大量低需求弹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很容易陷入一种出口与贫困化同步增长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出口不断增长,但出口企业却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分得公平的一杯羹,应当在当前体系下改进与完善现阶段的对外贸易模式。归其原因,我国现有的较为落后的贸易模式,与缺乏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有很大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等待生产力的自然成长来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已经不容我们等待。我们应当主动地来启动和加速贸易模式的转变,以维持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模式转变:第一,逐步建立效益型进出口贸易模式。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对外贸易中做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国民福利并重。出口贸易要摆脱单纯考虑外汇收入的倾向,把重心放在对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上,通过出口来增加国民价值总量,让国民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同样,进口贸易也要克服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习惯,逐步做到生产和消费并重。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进出口贸易只是流通的一个环节,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本质上是二位一体的。只有把国民福利当作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才能充分发挥出贸易对经济成长的带动作用,并为外贸本身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只有把改善国民福利作为贸易的基本出发点时,才能形成较合理的商品比价关系和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促使经营外贸的企业真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第二,以综合型的国际竞争模式为目标。贸易和投资趋向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中国商品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海外投资是一个关键性的立足点,现在是将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了,应当争取在今后十年左右出现重大的突破。这一点需要尽早获得各个方面的共识,同心协力构造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的策略来看,要尽快实现竞争优势多元化和市场的分散化。在继续利用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培养壮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重视物质商品出口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劳务和技术的出口;在充分发挥物质生产要素作用的同时,要竭力形成和利用我们中国的无形资产。对外贸易要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最后是实行中立型的宏观调控模式。贸易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制度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实际中仍然存在的对出口的歧视。人民币汇率已经并轨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对出口产生有力的刺激作用,要使这种新的制度及早进入良性运转状态,同时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从长远看,我国宜采用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方针。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作为一个大国,片面倡导出口导向恐不合适,外部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对外贸易实际上的功能相当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我们对贸易的发展应当采用产业性倾斜政策。除了个别关系到国防等等的场合,应当取消部门或地区在经营外贸业务上的特权或优惠,放开经营、平等竞争,实行按出口实绩进行鼓励的措旅。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这同样适用于贸易的发展和转型。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看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息息相关,我们应当注重这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国际贸易市场与国内市场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配套。宏、微观经济环境、宽松的创新环境、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保障。美国之所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良好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的第一项技术政策是直接写入美国宪法的关于保障发明人权益的促进科学技术的条款。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贸易对象国特别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欧盟各国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为了鼓励美国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还为出口企业设立低息贷款基金,减免部分税赋,实行出口补贴。第二,遵循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是关键。主导产业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五个主导产业,依次为:棉纺工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汽车、石油、钢铁、耐用消费品工业,信息工业。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升级过程大多遵循了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日本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赶超;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结构调整不能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对不同地区树立不同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序列更替性的特点。具体到我国来说,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基础好,资本积累率也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领先,过去的产业重点多放在轻工、电子、纺织、制衣等行业,经过一定的积累后,现在东部各省也把发展的眼光放在技术密集程度、知识、资本集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上,如生物制药、网络通讯和金融等服务产业。由于东部汇集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所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产业,以保持全国经济增长活力的任务也应由东部首先完成。而西部由于自然条件同东部不同,地广人稀,所以,不适于东部推广的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等行业这些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放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目前我国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也即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以东部的产业发展带动西部的产业发展。第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点日本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备的教育制度和大批受过教育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最主要地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树立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搜集了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它服务。人才争夺是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独占鳌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为其所用。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可以说天下无敌,但在质上甚至不能同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人口多、人才少,这种因素可以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因素最终要被消化吸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原动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只有教育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第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加大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科研人员、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方面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技术进步产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严重地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步伐。有关研究显示,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都是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多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力量,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工业化进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和内外部资源信配置条件,确立各地区重点开发和扶植的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杨建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3[2]何维达,何昌WTO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3]李昭华我国外贸战略新理论述评经济师,2003

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

浅论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概述  1、什么是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从一个国家的角度看国际贸易就是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  2、国际贸易是怎样产生的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形成国际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国家的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出用于交换的剩余商品,这些剩余商品在国与国之间交换,就产生了国际贸易。  3、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区别  对外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所进行的商品、技术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因此,提到对外贸易时要指明特定的国家。如中国的对外贸易等;某些岛国如英国、日本等也称对外贸易为海外贸易。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分类  一、按商品移动的方向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进口贸易 (Import Trade):将外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入本国市场销售。  2、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将本国的商品或服务输出到外国市场销售。  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甲国的商品经过丙国境内运至乙国市场销售,对丙国  而言就是过境贸易。由于过境贸易对国际贸易的阻碍作用,目前,WTO成员国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二、按商品的形态国际贸易可划分为  1、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有实物形态的商品的进出口。  2、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没有实物形态的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例如,机器、设备、家具等都是有实物形态的商品,这些商品的进出口称为有形贸易。专利使用权的转让、旅游、金融保险企业跨国提供服务等都是没有实物形态的商品,其进出口称为无形贸易。  三、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国际贸易可分为  1、直接贸易(Direc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贸易的出口国方面称为直接出口,进口国方面称为直接进口。  2、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和转口贸易(Transit Trade):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中的生产国称为间接出口国,消费国称为间接进口国,而第三国则是转口贸易国,第三国所从事的就是转口贸易。  例如,战后的伊拉克有一些商机,但是风险也很大。我国的有些企业在向伊拉克出口商品时,大多是先把商品卖给伊拉克的周边国家,再由伊拉克的周边国家转口到伊拉克。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的主要特点  国际货物贸易属商品交换范围,与国内贸易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但由于它是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进行的,所以与国内贸易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国际货物贸易要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策措施、法律体系方面可能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以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方面带来的差异,所涉及的问题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2.国际货物贸易的交易数量和金额一般较大,运输距离较远,履行时间较长,因此交易双方承担的风险远比国内贸易要大。  3.国际货物贸易容易受到交易双方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变动、双边关系及国际局势变化等条件的影响。  4.国际货物贸易除了交易双方外,还需涉及到运输、保险、银行、商检、海关等部门的协作、配合,过程较国内贸易要复杂的多。  这里,主要是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进行一些对比。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既存在共同性,又有很大区别,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一、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共同性  1、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相同;  2、有共同的商品运动方式;  3、基本职能相同,且都受商品经济规律的影响和制约。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1、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2、语言、法律及风俗习惯不同;  3、各国间货币、度量衡、海关制度等不同;  4、国际贸易的商业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更复杂。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的统计分析指标  1、贸易额和贸易量  贸易额就是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就是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贸易量使得不同时期的贸易规模可以进行比较。这里有三个概念需要掌握。  (1)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一般用本国货币表示,也可用国际上习惯使用的货币表示;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是以美元表示的;各国在统计有形商品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无形商品不报关,海关没有统计。  (2)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综合,又称国际贸易值。它等于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用FOB价格计算的出口贸易额之和。  (3)贸易量: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能准确反映国际贸易或一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而确立的一个指标。在计算时,是以固定年份为基期而确定的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贸易额,得到的就是相当于按不变价格计算(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的贸易额,该数值就叫报告期的贸易量。  贸易量可分为国际贸易量和对外贸易量以及出口贸易量和进口贸易量。  2、贸易差额  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  (1)贸易顺差(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出超(Excess of Export over Import):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  (2)贸易逆差(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我国也称它为入超(Excess of Import over Export)、赤字,表示一定时期的出口额小于进口额。  (3)贸易平衡:就是一定时期的出口额等于进口额。  一般认为贸易顺差可以推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所以各国无不追求贸易顺差。但是,大量的顺差往往会导致贸易纠纷。例如日美汽车贸易大战等。  3、国际贸易条件  国际贸易条件(Terms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的对比关系,又称进口比价或交换比价。它表示出口一单位商品能够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很显然,换回的进口商品越多,越为有利。贸易条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通常是用贸易条件指数来表示,贸易条件指数是出口价格指数和进口价格指数的比值,计算公式是:出口价格指数除以进口价格指数,再乘以100(假定基期的贸易条件指数为100)。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大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改善。  报告期的贸易条件指数小于100,说明贸易条件较基期恶化。  4、贸易的商品结构  贸易的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Trade)就是各类商品在贸易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这里涉及到一个商品分类的问题,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  (1)联合国秘书处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把有形商品依次分为10大类,其中0一4类商品称为初级品,把5一8类商品称为制成品,第9类为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初级产品、制成品在进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就表示了贸易的商品结构。  (2)是按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密集型商品等某种生产要素密集型商品。  5、贸易的地理方向  (1)对外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Foreign Trade)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是指该国进口商品原产国和出口商品消费国的分布情况,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例如,2003年我国前十位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日本、欧盟、台湾省、东盟、韩国、美国、香港地区、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巴西。2003年我国前十位出口市场分别是美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东盟、韩国、台湾省、澳大利亚、俄罗斯和加拿大。由此而确定的2003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根据进出口总额确定)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省、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国际贸易的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也就是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或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例如,2003年世界商品出口前 八位的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中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2003年世界商品进口前 八位国家或地区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加拿大。  6、对外贸易依存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Foreign Dependence Degree)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外向程度大小的一个基本指标。它是指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隐藏在汇率机制中的剥削  青年学者刘周在“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一文中,发现了现行国际汇率机制中包含的剥削。揭开了隐藏在国际汇率机制中的剥削秘密。该文认为:  现行国际汇率机制,是现行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利于“少数剥削全世界的国家”的汇率机制。  举例来说,以1美元兑换人民币5元计算。一个美国人拥有8000美元,这在美国是比较平常的事情。但是,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兑换成人民币就是60000元人民币。而在中国物价极低而美国物价极高的条件下,用60000元人民币在中国购买的实物比8000美元在美国所能购买的实物的价值不知要超出多少倍。这也就是说,这个美国人拿着这8000美元到中国来,用不着生产,用不着劳动,用不着冒任何投资的风险,这8000美元就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增值,实现了成倍的资本利润。这部分增值出来的利润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靠无偿占有中国人民的血汗来实现的。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如此,世界上一切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也基本如此——即发展中国家物价低而且货币汇价也低,发达国家物价高而且货币汇价也高(日本的情况有所不同,日元汇价低但是日本的物价极端地高,因此欧美国家的人到了日本也倍感无钱。但是,欧美国家的人到了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感到自己非常有钱,因为一方面他们携带的本国货币可以换到成倍的所往国货币,另一方面所往国的物价又比本国物价低的可怕。所以他们在本国只可以买到一根火柴的钱到了发展中国家便可以买到一盒火柴,甚至更多。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现实)。所以,现行国际货币汇率机制是一种极其反动的汇率机制,它是西方发达国家剥削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种极具隐蔽性的工具。它所能存在的真正基础是国际间的强权关系,它的基本内容是由殖民地时代的殖民掠夺关系决定并逐步演变而来的。它与不平等国际经济贸易秩序中的其它部分共同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平掠夺的工具,而这种所谓的和平掠夺则是殖民地时代武装掠夺的继续。(真正平等的汇率机制,基本上应该以各国的物价指数作为主要的基础指标。因为物价较低即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多,因此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高;而物价较高则说明其货币包含的实物量较少,因而其汇价也相对的应该较低。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  该文并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尤其是跨国财团的资本家),表面上是依靠自己的资本和经营管理手段而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但是构成他们利润的绝大部分,实际上主要是依靠不平等的国际贸易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知道,现行的不平等国际贸易机制,是历史形成的。它是历史上的殖民国家武力征服的产物,而且直到现在依然是依靠武力来维持的。所以,毫无疑问地,发达国家的资本家们,和平地在国际市场中赚取利润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和平的掠夺;他们在进行这种伪善的和平掠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进行一种全新意义上的武力掠夺,实质上是在参与着一场跨越历史时代的血腥的和肮脏的掠夺战争。资本家们正是这场肮脏战争的受益者和指使者。他们的利润依靠了他们各自国家的历史上的武力,并且也依靠着现在的武力,所以,他们归根到底是在靠武力赚钱,他们发的依然是战争财。所以,资本时代最大的资本,不是资本而是暴力。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交叉领域中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平行进口就一个典型的因知识产权保护而引起的国际贸易问题。  所谓平行进口,一般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或独占被许可人有无权利禁止合法生产的产品从国外进口的问题,即在国际贸易中,合法持有知识产权产品的一方未经进口国相关知识产权权利人同意,将该产品经由合法途径进口至该知识产权受保护的国家并销售的行为。平行进口问题在本质上集中反映了知识产权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冲突,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自由化之间的矛盾,正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热点。  事实上,无论是从法律规定的角度,还是从司法保护的角度,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尚处于不成熟状态。在国际层面上,我国是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缔约国,缔结并参加了《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伯尔尼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一系列重要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这些条约对于平行进口问题基本没有涉及或者将这部分问题交由各缔约方自行规定。这样,我国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问题主要依据国内法解决。然而,我国的《专利法》、《著作权法》和《商标法》这三部知识产权的基本法都没有涉及到“平行进口”问题。同样,我国的《反不正竞争法》、《对外贸易法》、《海关法》等本应该涉及平行进口内容的法律都没有涉及这一领域的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有关平行进口的法律依据,致使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平行进口现象远比在法院提起诉讼的多,知识产权人苦于没有无从界定其权利范围,也无从知晓我国对平行进口的态度。在前几年中,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生产成本较低,而且之前对进口商品一直采取高关税政策,因此向中国平行进口的案例尚很少见。然而,从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平行进口产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我国贸易壁垒的削减将为现有的具备潜在平行进口趋势的商品打开国门。关税的大幅度降低和配额的减少,一方面使平行进口商进行交易的成本大大降低,增加平行进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使以前通过走私渠道入境的平行进口产品转入正规渠道,增加平行进口的流量。除此之外,由于进口配额许可证和市场准入的弱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将得到实现,这也为平行进口在我国的发生准备了制度性前提。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企业作为出口方将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到外国从而导致的平行进口争议也有不少。因此,企业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我国对于平行进口作出制度性的认定和规范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制度确立之前,企业对于平行进口的基本含义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应有必需的认识,才能在充分估计各种市场风险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编辑本段]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  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约束主要来自以下五个方面:一、国际环境公约;二、WTO协议中的环境条款;三、环境标志制度;四、国际 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五、进口国的有关环境与贸易法规、技术标准

浅析美钢铁进口限制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 3月5日美国宣布针对部分钢铁进口产品设定高达30%的进口关税,以帮助国内不景气的钢铁产业。新税征收范围包括10个产品类别,征收额度从8%至30%不等。征收从3月20日开始,征收产品复盖从巴西、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德国、土耳其、法国、中国、澳洲和荷兰进口的卷钢板及其它钢材。征税期为三年,对钢板征收的30%纳税额度,在第二年将减少到24%,第三年为18%。而钢板进口占美国钢铁进口额的约60%之多。而且布什此番推出的征税方案经过了精心设计,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把加拿大、墨西哥两个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排除在外。反恐战的重要盟友土耳其也享受了免税待遇,而对另一个在反恐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国家--俄罗斯,也被给予了优惠的配额。受这一决定打击最重的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韩国。美国钢铁行业对布什政府的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一决定是拯救该行业的必要举措,但是外国钢铁生产商对这个决定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种做法是保护主义,而且也是对自由贸易的打击。美国的决定立即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对,一场国际钢铁贸易战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美国作出提高进口钢铁产品关税决定事出有因: 1、受经济放缓及需求下降的影响,去年全球钢铁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主要钢铁生产国预测,因钢铁过剩,至2005年将有产能175亿吨钢铁的工厂永久关闭。为避免继续增加库存,全球将减产逾2亿吨钢铁。布什政府官员表示,进口限制将确保美国钢铁业不会为全球钢铁减产付出更多的代价,其中包括关闭工厂。 2、来自美国钢铁业内部的压力。 布什当天宣称,他的决定是为了拯救处于困境中的美国钢铁业。但美国钢铁业不景气并非进口钢材的价格冲击。外国制造商反驳说,美国钢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由于该行业无法进行自身重组和关闭亏损工厂造成的。近年来,由于多家美国钢铁公司倒闭,数以千计的钢铁工人失业。两周多以前,伯利恒钢铁公司破产。几乎就在布什宣布实施201条款的同时,美国第五大钢铁企业--国家钢铁公司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过去4年中第三十二家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钢铁企业。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不景气并非只是因为进口产品价格的冲击,需求量下降、改革不力和技术革新缓慢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美国钢铁业却把矛头首先对准了外国产品。"身陷囹圄"的美国钢铁行业垂死挣扎,抓住布什政府这棵救命稻草不放,控告欧盟拿安全标准作挡箭牌,限制钢铁进口,以摆脱目前的困境。近年来,他们展开舆论攻势,在国会赢得了广泛支持。布什的这一决定就是在钢铁业和国会的强大压力下作出的。 3、布什政府为了政治上的需要。 贸易问题专家哈沃德·威恩律师对记者表示,此案实质上已经成为"政治案"。 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显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就连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他不同意布什总统提高多种进口钢材关税的决定。他说:"我并不同意这个决定,但我知道这是布什总统不得不作出的非常困难的决定。" 2000年,布什在美国有史以来最为势均力敌的总统大选中险胜对手,几个月来,美国钢铁工业的院外集团一直在对国会议员们进行游说,这种情况下,布什总统对几乎所有钢产品展开了保障(safeguard)性调查。去年10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进口钢材损害了美国的钢铁工业。12月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建议对进口钢材加征关税,任何一种类型钢材的税率不超过20%,美国钢材进口总量的80%左右将受到影响。然而,与反倾销措施不同,国际贸易委员会在保障条款的实施上没有最终决定权。总统有权对其建议做出更改。从理论上说,此权力使得总统在征税前仔细斟酌公众利益所在。几乎每一次实施保障条款时,总统提出的修改方案都不如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始方案严厉。事实上,在过去25年中,总统的最终决定中有一半左右是不对进口品实施保护措施。这一次布什总统却打破了先例。根据布什总统的建议,几乎所有主要类型的钢材都要缴纳30%的关税,其中包括钢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带钢、冷轧带钢等。对于另一种主要钢材厚钢板,布什要求实施进口配额,布什的方案远比委员会提出的配额方案严厉。仅所涉及的八类主要钢材就占美国钢材进口额的70%以上。 全美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的GT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晋蜀说,布什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对消费者非常不利。据估计,关税增加,像汽车、建材等许多产品的价格因此会有相当幅度的上涨。布什总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又不得不考虑中期选举。在这个问题上?quot;政治压倒了一切"。美国CATO研究所专家艾肯森指出,美国的钢材用户创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而钢材生产厂商只占5%。目前美国钢铁企业的产量也远超出了国防工业所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用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挽救美国钢铁产业都是不合理的,它将使下游用户不得不相应提高产品价格。美国消费工业贸易行动联合会计算,对钢铁进口的税率保护可能拯救4375个钢铁业内的就业机会,但对美国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将高达20亿美元,还将使其它相关行业的36164个就业者丢掉饭碗。美国将在11月份举行国会中期选举,布什政府面临钢铁产业的巨大政治压力。由于布什总统一直坚持强势美元政策,使进口的钢铁产品价格下降,引起国内钢铁行业的不满。布什希望通过加徵关税,减少钢铁行业的不满情绪。正如东京三菱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布伦丹.布朗所说,此举是布什政府为赢得中西部钢铁地带的关键选票作出的决策。西部的几张反对票就可能决定11月份国会选举的结果是否对布什政府有利。 4、美保护主义的卷土重来。 美国贸易限制越来越严,主要还是缘于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强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着西欧、日本与新兴市场国家及地区强有力的挑战。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其商品出口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1970年的15.2%下降到1990年的11.5%。对外贸易逆差自1971年首次出现后急剧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美国外贸累计逆差高达10362亿美元。巨额贸易逆差已同巨额财政赤字一起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如何利用全球经济正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之机,扭转这一不利格局已成美国对外贸易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1993年9月,针对当时美国对外贸易不断恶化及知识经济崭露头角的状况,克林顿政府一改战后历届政府在对外贸易领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出了"国家出口战略"。1997年7月克林顿又公布了被他称之为未来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全球网络贸易战略"。它们被付诸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先对外贸易每况愈下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扭转,市场份额与贸易逆差均明显改善。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贸易逆差又节节攀升。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滑坡,失业率上升,贸易赤字逼近GDP的4.5%,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势必卷土重来,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措施,保护本国厂商的利益,甚至不惜大打贸易战。 在分析传统的双边贸易关系中,比较成本说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理论强调,比较成本优势是双边贸易的基础。一国可选择比较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行生产并出口,换取比较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从而通过国际贸易取得好处。在分析国际贸易中较有影响的另一理论是要素禀赋论。这一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差别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及各类要素的比例不同,各国所拥有的资源及受资源制约的生产要素量也不相同,而资源与要素的流动则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各国选择自己所拥有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行生产,而后进行交换。按其解释,有些产品需要劳动力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则需要资本量较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国家劳动力丰富,工资率低,有些国家则资本丰富,资本价格低。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之类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应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熊掌与鱼都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美国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成本劣于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在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部分产品上劣于其他工业化国家。美国的某些行业面临如此窘状,不是去加快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而是坚持抱残守缺,于是,只能筑起重重壁垒阻挡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入。 5、更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这场"前所未有"的争端,原因是美国在"11"事件后单边主义的表现达到了顶峰,全然不将别国放在眼里。近几个月来,美国的这种"强权地位"反映在美国对外政策的诸多方面,外贸也不例外。 二、美国作出提高进口钢铁产品关税决定后果: 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1)对美钢铁业的影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去年美国进口2700万吨钢材,包括2120万吨成品钢材和580万吨半成品钢材。实施201条款后,美国对成品钢材的进口在今后几年里可能会减少500万到1600万吨。布什的决定将导致美国钢材的价格上升,但其价格不太可能因此回到钢铁工业要求的1997年的水平上。由于美国频频使用反倾销法,加上美元坚挺,美国的钢材价格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目前钢铁工业的设备利用率为75%;只有钢材需求回升才能推动价格大幅度上升,对该产业进行保护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且,美国小型钢厂的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扩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提高关税的影响。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的小型钢厂增加了上千万吨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能力。就在上个月,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Nucor宣布将建立一个生产能力为200万吨的钢厂。 美国对外国厂商关闭国内市场的举动将加速小型钢厂的扩张计划。根据公认的估算,与大型联合钢厂相比,小型钢厂至少拥有每吨钢100美元的成本优势。布什总统的决定不会使这种差距有所缩小,钢材价格上涨意味着即使是低效率的美国钢铁企业也可以依靠外部支持生存。钢铁工业的养老金和医疗基金仍有130亿美元的缺口,这部分基金需要通过本阶段的销售来筹集,这将使一些厂商每吨钢材的利润减少50美元。 (2)体现了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转折:美国商务部主管国际贸易的副部长格兰特·阿尔多纳甚至扬言,如果欧盟国家和日本经济不能复苏,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措施将从钢铁贸易扩散到其他行业领域,范围将包括农业和半导体行业等。这是布什政府首次把钢铁贸易措施和全球经济的大问题挂钩。这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5年来,美国贸易政策几乎只关注开放海外市场,帮助美国出口商。虽然布什政府口口声声说它仍希望进一步实行贸易开放政策,但是此次对钢铁制造商的大力保护明确承认了美国国内对自由贸易的支持已大大削弱。 (3)提高钢铁进口关税还可能削弱美元汇率。新的关税制度不仅暴露了强势美元对美国贸易的不利影响,而且显示出强势美元政策已经对美国钢铁企业造成损害。去年夏天,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在华盛顿组织示威游行,要求让美元贬值。从那时以来,美元仍然持续攀升,对那些在海外开展业务和试图与进口产品竞争的钢铁业公司可谓雪上加霜。对美元来说,提高关税令投资者认为美国政府已经受到企业的强大压力,其强势美元政策可能发生改变,因而影响投资者对美元前景的信心。雷曼兄弟外汇策略师表示,虽然美国徵收进口钢铁产品税不会改变强势美元政策。但美国这一决定显示出布什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这对美元是不利因素。 2、对国际的影响。 所有的主要贸易伙伴都谴责了美国的决定,即使美国计划给予优待的国家也不例外。美国挑起的这场纠纷已经产生了连环效应,世界钢铁市场的正常秩序由此遭到破坏。经合组织内部就削减世界钢铁生产规模进行的讨论也因此而夭折。欧盟驻世贸组织代表指出的,美国的决?quot;不仅对美国经济是件坏事,对钢材市场和世界贸易体系同样是件坏事"。日本、韩国、巴西将联合欧盟共同抵制这一决定。它们已经向WTO递交了一份正式的申诉状,美国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将面临重重困难。与适用于反倾销措施的含糊规则不同,WTO关于保障措施的规则极为严格。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国已经在WTO中输掉了两次涉及保障措施的贸易案件,大多数专家认为,此次美国的决定严重违反了WTO规则,程度非常严重。但是,WTO的争端解决程序极为冗长,恐怕判决尚未做出,美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三年期限就已经结束了。美国的决定将产生多方面的国际影响: --争端解决机制的弱点。几乎可以肯定,WTO将裁定美国的决定违反其规则,但这对美国并无约束力,这表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美欧都曾受损于WTO的裁决,有人担心,双方都会寻求采取行动取消或削弱这一机制。 --生产能力谈判。鉴于美国的决定,各国在经合组织的主持下展开对话,削减全球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的前景越发黯淡了。一个如此重要的国家采取单方面行动,钢铁工业中必然增加上千万吨过剩的、或者效率低下的生产能力,由此产生的问题很难解决。 --政治利益的权衡。美国的贸易伙伴所受的影响将是不平衡的。土耳其的钢材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俄罗斯钢材所受影响也不会很严重,其部分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在"反恐怖主义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巴西和阿根廷的钢材受到的待遇大大优于欧盟和东亚。美国正力图建立囊括整个西半球的自由贸易区,因而希望减少相关国家的反对。 中长期影响。各国直接采取报复措施的可能性极小。欧盟已经表示,不会立即进行报复,而且没有把钢铁贸易争端和出口补贴问题联系起来;关于后者,WTO已经同意,欧盟可以向美国加征至多40亿美元的关税。任何国家都不愿被视作与美国开始一场贸易战,尽管如此,美国的决定将产生许多中长期影响: --各国可能以较为巧妙的方式进行报复。俄罗斯已经宣布将禁止从美国进口禽肉,其表面理由是担心美国禽肉中使用了有害的添加剂。 --这一行动使得日本和欧盟难以推进将产生重大国际意义的农业改革,因为美国以其行动表明,国内政治利益高于国际承诺。 --全球贸易谈判的"多哈"回合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布什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谈判气氛,好在"多哈"回合还远未达到实质性谈判阶段。 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美国的决定可能在其贸易伙伴的决策中产生"多米诺效应"。从去年秋季开始,加拿大已经开始筹划自身的贸易保障措施,目前唯一的疑问只是它将在何时开始调查。既然美国已经宣布实施保障措施支持钢铁工业,欧洲的钢铁企业也开始要求欧盟进行保障性调查。加拿大和欧盟都担心本应进入美国市场的钢材将转而流入本地区市场。然而,与美国不同,加拿大和欧盟很可能将等待钢材进口增长之后再实施保障措施,以免像美国那样公然挑战WTO规则。 近期内将在国际上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于,该决定可能导致许多国家争相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使本国钢材市场免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因为美国的行动将使全球钢材的价格下降。 欧盟贸易委员拉米称,美国决定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是全球贸易体系的一大退步,欧盟也将考虑采取贸易壁垒,以防止来自俄罗斯、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钢铁出口因被美国拒绝而改道进入欧洲,使欧盟国家钢铁进口激增。美国进口的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25%来自欧洲,而这类产品将被徵收最高的30%关税。每年将有超过200万吨出口美国的欧洲钢铁会受到影响。欧盟称,可能将有1600万吨其他国家的出口钢铁转向欧洲。WTO规则允许欧盟在进口产品可能大幅增加时,徵收钢铁关税或实施配额以保护其工业。 除了欧盟外,俄罗斯、日本、南韩和巴西都表示若华盛顿设定关税壁垒,它们将采取报复行动。巴西的钢铁业界人士和经济学家称,此次美国提高关税,首先将使美洲自由贸易区名存实亡。俄罗斯的钢铁工业也将受到严重冲击。俄罗斯外交部发出警告,称美国的作法将迫使俄国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低价谷物的进口额度,并将严重影响双边关系的友好气氛。美国提高关税后,日本的出口钢铁将基本被拒之门外。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6日对美国徵收进口钢铁关税的决定表示"非常遗憾",并置疑美国钢铁业所承受的严重打击是否到了需要美国动用保护手段的程度。日本将考虑同欧盟及韩国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投诉。 美国徵收高额钢铁关税将给亚洲钢铁产业带来很大影响。世界五大钢铁生产国中的三个在亚洲,布什政府提高钢铁进口关税使亚洲成为最主要受害者。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汇编的最新数据,亚洲是世界钢铁产量最高的地区,1月份,该地区产量占全球钢铁产量的43%左右。中国在世界钢铁产量的排名中高居首位,1月份的产量估计为1,450万吨。日本以848万吨的产量排在第二位,而韩国的产量为381万吨,排名第五。7日日本、韩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的钢铁制造商的股价都急剧下跌。此外,最令人担心的还不是亚洲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将出现下降,而是全球所有过剩的钢铁供应可能会被倾销到亚洲,从而进一步压低亚洲地区的钢铁价格,进而使亚洲钢铁企业盈利大幅下降。预计钢铁供应量的潜在增长将损害目前亚洲地区的钢铁价格的回升,对亚洲经济的复苏产生不利影响。亚洲的情况也大体相似。美国此举对亚洲钢铁企业的直接影响不会太大。据美方统计,亚洲主要钢铁生产国韩国、日本去年对美出口钢材分别为222万吨和188万吨。与欧盟相比,数量都不算多。但对一些钢铁业骨干企业的冲击仍相当大。况且亚洲各国也面临着钢材回流的风险,在今后数年里有可能对市场造成打压。 中国加入世贸后也会成为各方钢铁厂商争抢的市场,国内钢铁业会面临激烈竞争。美方统计表明,中国在美钢材进口榜上排名第八,对美钢材出口量去年约为72万吨,总金额约为7亿多美元。贸易专家布鲁斯律师说,中国对美钢材出口数量有限,直接影响不大。但应该考虑到,这与近年来美国采取反倾销多次打压中国钢铁产品有一定关系。此次征税使中国输美钢铁产品再次受挫。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对中国未来钢材的出口十分重要,市场份额一旦失去将难以夺回,因为获得免税待遇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是决不会放过这个空额的。

国际贸易的论文2000字

浅析美钢铁进口限制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后果 3月5日美国宣布针对部分钢铁进口产品设定高达30%的进口关税,以帮助国内不景气的钢铁产业。新税征收范围包括10个产品类别,征收额度从8%至30%不等。征收从3月20日开始,征收产品复盖从巴西、韩国、日本、台湾、俄罗斯、德国、土耳其、法国、中国、澳洲和荷兰进口的卷钢板及其它钢材。征税期为三年,对钢板征收的30%纳税额度,在第二年将减少到24%,第三年为18%。而钢板进口占美国钢铁进口额的约60%之多。而且布什此番推出的征税方案经过了精心设计,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把加拿大、墨西哥两个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排除在外。反恐战的重要盟友土耳其也享受了免税待遇,而对另一个在反恐战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国家--俄罗斯,也被给予了优惠的配额。受这一决定打击最重的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韩国。美国钢铁行业对布什政府的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一决定是拯救该行业的必要举措,但是外国钢铁生产商对这个决定进行了猛烈抨击,称这种做法是保护主义,而且也是对自由贸易的打击。美国的决定立即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对,一场国际钢铁贸易战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美国作出提高进口钢铁产品关税决定事出有因: 1、受经济放缓及需求下降的影响,去年全球钢铁工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主要钢铁生产国预测,因钢铁过剩,至2005年将有产能175亿吨钢铁的工厂永久关闭。为避免继续增加库存,全球将减产逾2亿吨钢铁。布什政府官员表示,进口限制将确保美国钢铁业不会为全球钢铁减产付出更多的代价,其中包括关闭工厂。 2、来自美国钢铁业内部的压力。 布什当天宣称,他的决定是为了拯救处于困境中的美国钢铁业。但美国钢铁业不景气并非进口钢材的价格冲击。外国制造商反驳说,美国钢铁业目前遇到的问题是由于该行业无法进行自身重组和关闭亏损工厂造成的。近年来,由于多家美国钢铁公司倒闭,数以千计的钢铁工人失业。两周多以前,伯利恒钢铁公司破产。几乎就在布什宣布实施201条款的同时,美国第五大钢铁企业--国家钢铁公司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成为过去4年中第三十二家申请破产保护的美国钢铁企业。专家分析认为,造成这种不景气并非只是因为进口产品价格的冲击,需求量下降、改革不力和技术革新缓慢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但美国钢铁业却把矛头首先对准了外国产品。"身陷囹圄"的美国钢铁行业垂死挣扎,抓住布什政府这棵救命稻草不放,控告欧盟拿安全标准作挡箭牌,限制钢铁进口,以摆脱目前的困境。近年来,他们展开舆论攻势,在国会赢得了广泛支持。布什的这一决定就是在钢铁业和国会的强大压力下作出的。 3、布什政府为了政治上的需要。 贸易问题专家哈沃德·威恩律师对记者表示,此案实质上已经成为"政治案"。 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显出明显的不合理性。就连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表示,他不同意布什总统提高多种进口钢材关税的决定。他说:"我并不同意这个决定,但我知道这是布什总统不得不作出的非常困难的决定。" 2000年,布什在美国有史以来最为势均力敌的总统大选中险胜对手,几个月来,美国钢铁工业的院外集团一直在对国会议员们进行游说,这种情况下,布什总统对几乎所有钢产品展开了保障(safeguard)性调查。去年10月份,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认定进口钢材损害了美国的钢铁工业。12月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多数成员建议对进口钢材加征关税,任何一种类型钢材的税率不超过20%,美国钢材进口总量的80%左右将受到影响。然而,与反倾销措施不同,国际贸易委员会在保障条款的实施上没有最终决定权。总统有权对其建议做出更改。从理论上说,此权力使得总统在征税前仔细斟酌公众利益所在。几乎每一次实施保障条款时,总统提出的修改方案都不如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初始方案严厉。事实上,在过去25年中,总统的最终决定中有一半左右是不对进口品实施保护措施。这一次布什总统却打破了先例。根据布什总统的建议,几乎所有主要类型的钢材都要缴纳30%的关税,其中包括钢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热轧带钢、冷轧带钢等。对于另一种主要钢材厚钢板,布什要求实施进口配额,布什的方案远比委员会提出的配额方案严厉。仅所涉及的八类主要钢材就占美国钢材进口额的70%以上。 全美最大的律师事务所之一的GT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晋蜀说,布什的做法根本不符合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对消费者非常不利。据估计,关税增加,像汽车、建材等许多产品的价格因此会有相当幅度的上涨。布什总统不是不明白这一点,但他又不得不考虑中期选举。在这个问题上?quot;政治压倒了一切"。美国CATO研究所专家艾肯森指出,美国的钢材用户创造了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而钢材生产厂商只占5%。目前美国钢铁企业的产量也远超出了国防工业所需。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用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挽救美国钢铁产业都是不合理的,它将使下游用户不得不相应提高产品价格。美国消费工业贸易行动联合会计算,对钢铁进口的税率保护可能拯救4375个钢铁业内的就业机会,但对美国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将高达20亿美元,还将使其它相关行业的36164个就业者丢掉饭碗。美国将在11月份举行国会中期选举,布什政府面临钢铁产业的巨大政治压力。由于布什总统一直坚持强势美元政策,使进口的钢铁产品价格下降,引起国内钢铁行业的不满。布什希望通过加徵关税,减少钢铁行业的不满情绪。正如东京三菱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布伦丹.布朗所说,此举是布什政府为赢得中西部钢铁地带的关键选票作出的决策。西部的几张反对票就可能决定11月份国会选举的结果是否对布什政府有利。 4、美保护主义的卷土重来。 美国贸易限制越来越严,主要还是缘于全球经济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强化。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国内外市场上面临着西欧、日本与新兴市场国家及地区强有力的挑战。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其商品出口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从1970年的15.2%下降到1990年的11.5%。对外贸易逆差自1971年首次出现后急剧扩大,20世纪80年代中美国外贸累计逆差高达10362亿美元。巨额贸易逆差已同巨额财政赤字一起成为制约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隐患。如何利用全球经济正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之机,扭转这一不利格局已成美国对外贸易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1993年9月,针对当时美国对外贸易不断恶化及知识经济崭露头角的状况,克林顿政府一改战后历届政府在对外贸易领域奉行的"自由放任"政策,推出了"国家出口战略"。1997年7月克林顿又公布了被他称之为未来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全球网络贸易战略"。它们被付诸实施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原先对外贸易每况愈下的状态得到有效的扭转,市场份额与贸易逆差均明显改善。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的贸易逆差又节节攀升。随着美国经济的迅速滑坡,失业率上升,贸易赤字逼近GDP的4.5%,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势必卷土重来,要求政府采取强硬措施,保护本国厂商的利益,甚至不惜大打贸易战。 在分析传统的双边贸易关系中,比较成本说一直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理论强调,比较成本优势是双边贸易的基础。一国可选择比较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进行生产并出口,换取比较成本相对较高的产品,从而通过国际贸易取得好处。在分析国际贸易中较有影响的另一理论是要素禀赋论。这一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及生产要素的差别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各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及各类要素的比例不同,各国所拥有的资源及受资源制约的生产要素量也不相同,而资源与要素的流动则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各国选择自己所拥有的要素密集型的产品进行生产,而后进行交换。按其解释,有些产品需要劳动力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有些产品则需要资本量较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有些国家劳动力丰富,工资率低,有些国家则资本丰富,资本价格低。像美国之类资本量较多的国家应生产资本密集型产品,而中国之类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则应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现在的问题出在美国既要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又要维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熊掌与鱼都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美国不仅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比较成本劣于新兴市场国家,而且在资本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的部分产品上劣于其他工业化国家。美国的某些行业面临如此窘状,不是去加快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而是坚持抱残守缺,于是,只能筑起重重壁垒阻挡价廉物美的外国商品进入。 5、更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所以冒天下之大不韪,挑起这场"前所未有"的争端,原因是美国在"11"事件后单边主义的表现达到了顶峰,全然不将别国放在眼里。近几个月来,美国的这种"强权地位"反映在美国对外政策的诸多方面,外贸也不例外。 二、美国作出提高进口钢铁产品关税决定后果: 1、对美国国内的影响: (1)对美钢铁业的影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市场。去年美国进口2700万吨钢材,包括2120万吨成品钢材和580万吨半成品钢材。实施201条款后,美国对成品钢材的进口在今后几年里可能会减少500万到1600万吨。布什的决定将导致美国钢材的价格上升,但其价格不太可能因此回到钢铁工业要求的1997年的水平上。由于美国频频使用反倾销法,加上美元坚挺,美国的钢材价格已经达到了世界最高。目前钢铁工业的设备利用率为75%;只有钢材需求回升才能推动价格大幅度上升,对该产业进行保护并不能达到这一目的。而且,美国小型钢厂的生产能力有了显著扩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提高关税的影响。在过去的五年中,美国的小型钢厂增加了上千万吨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能力。就在上个月,美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Nucor宣布将建立一个生产能力为200万吨的钢厂。 美国对外国厂商关闭国内市场的举动将加速小型钢厂的扩张计划。根据公认的估算,与大型联合钢厂相比,小型钢厂至少拥有每吨钢100美元的成本优势。布什总统的决定不会使这种差距有所缩小,钢材价格上涨意味着即使是低效率的美国钢铁企业也可以依靠外部支持生存。钢铁工业的养老金和医疗基金仍有130亿美元的缺口,这部分基金需要通过本阶段的销售来筹集,这将使一些厂商每吨钢材的利润减少50美元。 (2)体现了美国贸易政策的重大转折:美国商务部主管国际贸易的副部长格兰特·阿尔多纳甚至扬言,如果欧盟国家和日本经济不能复苏,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限制措施将从钢铁贸易扩散到其他行业领域,范围将包括农业和半导体行业等。这是布什政府首次把钢铁贸易措施和全球经济的大问题挂钩。这标志着美国贸易政策发生了转折性变化。15年来,美国贸易政策几乎只关注开放海外市场,帮助美国出口商。虽然布什政府口口声声说它仍希望进一步实行贸易开放政策,但是此次对钢铁制造商的大力保护明确承认了美国国内对自由贸易的支持已大大削弱。 (3)提高钢铁进口关税还可能削弱美元汇率。新的关税制度不仅暴露了强势美元对美国贸易的不利影响,而且显示出强势美元政策已经对美国钢铁企业造成损害。去年夏天,美国全国制造商协会在华盛顿组织示威游行,要求让美元贬值。从那时以来,美元仍然持续攀升,对那些在海外开展业务和试图与进口产品竞争的钢铁业公司可谓雪上加霜。对美元来说,提高关税令投资者认为美国政府已经受到企业的强大压力,其强势美元政策可能发生改变,因而影响投资者对美元前景的信心。雷曼兄弟外汇策略师表示,虽然美国徵收进口钢铁产品税不会改变强势美元政策。但美国这一决定显示出布什政府的保护主义倾向,这对美元是不利因素。 2、对国际的影响。 所有的主要贸易伙伴都谴责了美国的决定,即使美国计划给予优待的国家也不例外。美国挑起的这场纠纷已经产生了连环效应,世界钢铁市场的正常秩序由此遭到破坏。经合组织内部就削减世界钢铁生产规模进行的讨论也因此而夭折。欧盟驻世贸组织代表指出的,美国的决?quot;不仅对美国经济是件坏事,对钢材市场和世界贸易体系同样是件坏事"。日本、韩国、巴西将联合欧盟共同抵制这一决定。它们已经向WTO递交了一份正式的申诉状,美国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将面临重重困难。与适用于反倾销措施的含糊规则不同,WTO关于保障措施的规则极为严格。在过去的三年中,美国已经在WTO中输掉了两次涉及保障措施的贸易案件,大多数专家认为,此次美国的决定严重违反了WTO规则,程度非常严重。但是,WTO的争端解决程序极为冗长,恐怕判决尚未做出,美国实施保障措施的三年期限就已经结束了。美国的决定将产生多方面的国际影响: --争端解决机制的弱点。几乎可以肯定,WTO将裁定美国的决定违反其规则,但这对美国并无约束力,这表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明显的缺陷。美欧都曾受损于WTO的裁决,有人担心,双方都会寻求采取行动取消或削弱这一机制。 --生产能力谈判。鉴于美国的决定,各国在经合组织的主持下展开对话,削减全球钢铁工业生产能力的前景越发黯淡了。一个如此重要的国家采取单方面行动,钢铁工业中必然增加上千万吨过剩的、或者效率低下的生产能力,由此产生的问题很难解决。 --政治利益的权衡。美国的贸易伙伴所受的影响将是不平衡的。土耳其的钢材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俄罗斯钢材所受影响也不会很严重,其部分原因在于这两个国家在"反恐怖主义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巴西和阿根廷的钢材受到的待遇大大优于欧盟和东亚。美国正力图建立囊括整个西半球的自由贸易区,因而希望减少相关国家的反对。 中长期影响。各国直接采取报复措施的可能性极小。欧盟已经表示,不会立即进行报复,而且没有把钢铁贸易争端和出口补贴问题联系起来;关于后者,WTO已经同意,欧盟可以向美国加征至多40亿美元的关税。任何国家都不愿被视作与美国开始一场贸易战,尽管如此,美国的决定将产生许多中长期影响: --各国可能以较为巧妙的方式进行报复。俄罗斯已经宣布将禁止从美国进口禽肉,其表面理由是担心美国禽肉中使用了有害的添加剂。 --这一行动使得日本和欧盟难以推进将产生重大国际意义的农业改革,因为美国以其行动表明,国内政治利益高于国际承诺。 --全球贸易谈判的"多哈"回合不会受到严重影响。虽然布什的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谈判气氛,好在"多哈"回合还远未达到实质性谈判阶段。 最严重的后果莫过于美国的决定可能在其贸易伙伴的决策中产生"多米诺效应"。从去年秋季开始,加拿大已经开始筹划自身的贸易保障措施,目前唯一的疑问只是它将在何时开始调查。既然美国已经宣布实施保障措施支持钢铁工业,欧洲的钢铁企业也开始要求欧盟进行保障性调查。加拿大和欧盟都担心本应进入美国市场的钢材将转而流入本地区市场。然而,与美国不同,加拿大和欧盟很可能将等待钢材进口增长之后再实施保障措施,以免像美国那样公然挑战WTO规则。 近期内将在国际上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于,该决定可能导致许多国家争相采取类似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使本国钢材市场免受国际市场变化的影响,因为美国的行动将使全球钢材的价格下降。 欧盟贸易委员拉米称,美国决定采取保护主义的做法是全球贸易体系的一大退步,欧盟也将考虑采取贸易壁垒,以防止来自俄罗斯、拉丁美洲和亚洲的钢铁出口因被美国拒绝而改道进入欧洲,使欧盟国家钢铁进口激增。美国进口的高附加值钢铁产品的25%来自欧洲,而这类产品将被徵收最高的30%关税。每年将有超过200万吨出口美国的欧洲钢铁会受到影响。欧盟称,可能将有1600万吨其他国家的出口钢铁转向欧洲。WTO规则允许欧盟在进口产品可能大幅增加时,徵收钢铁关税或实施配额以保护其工业。 除了欧盟外,俄罗斯、日本、南韩和巴西都表示若华盛顿设定关税壁垒,它们将采取报复行动。巴西的钢铁业界人士和经济学家称,此次美国提高关税,首先将使美洲自由贸易区名存实亡。俄罗斯的钢铁工业也将受到严重冲击。俄罗斯外交部发出警告,称美国的作法将迫使俄国减少对美国出口的低价谷物的进口额度,并将严重影响双边关系的友好气氛。美国提高关税后,日本的出口钢铁将基本被拒之门外。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6日对美国徵收进口钢铁关税的决定表示"非常遗憾",并置疑美国钢铁业所承受的严重打击是否到了需要美国动用保护手段的程度。日本将考虑同欧盟及韩国联合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投诉。 美国徵收高额钢铁关税将给亚洲钢铁产业带来很大影响。世界五大钢铁生产国中的三个在亚洲,布什政府提高钢铁进口关税使亚洲成为最主要受害者。根据国际钢铁协会汇编的最新数据,亚洲是世界钢铁产量最高的地区,1月份,该地区产量占全球钢铁产量的43%左右。中国在世界钢铁产量的排名中高居首位,1月份的产量估计为1,450万吨。日本以848万吨的产量排在第二位,而韩国的产量为381万吨,排名第五。7日日本、韩国、台湾和澳大利亚的钢铁制造商的股价都急剧下跌。此外,最令人担心的还不是亚洲对美国的钢铁出口将出现下降,而是全球所有过剩的钢铁供应可能会被倾销到亚洲,从而进一步压低亚洲地区的钢铁价格,进而使亚洲钢铁企业盈利大幅下降。预计钢铁供应量的潜在增长将损害目前亚洲地区的钢铁价格的回升,对亚洲经济的复苏产生不利影响。亚洲的情况也大体相似。美国此举对亚洲钢铁企业的直接影响不会太大。据美方统计,亚洲主要钢铁生产国韩国、日本去年对美出口钢材分别为222万吨和188万吨。与欧盟相比,数量都不算多。但对一些钢铁业骨干企业的冲击仍相当大。况且亚洲各国也面临着钢材回流的风险,在今后数年里有可能对市场造成打压。 中国加入世贸后也会成为各方钢铁厂商争抢的市场,国内钢铁业会面临激烈竞争。美方统计表明,中国在美钢材进口榜上排名第八,对美钢材出口量去年约为72万吨,总金额约为7亿多美元。贸易专家布鲁斯律师说,中国对美钢材出口数量有限,直接影响不大。但应该考虑到,这与近年来美国采取反倾销多次打压中国钢铁产品有一定关系。此次征税使中国输美钢铁产品再次受挫。更重要的是,美国市场对中国未来钢材的出口十分重要,市场份额一旦失去将难以夺回,因为获得免税待遇的加拿大和墨西哥等国是决不会放过这个空额的。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乃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产业升级与外贸模式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先是分析了当前外贸模式的利弊,给出对外贸易模式转变的几个方向,然后以模式转变为引导,展开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讨论。关键词: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为国际市场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成为了发达国家追逐利润的场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大后方”,他们进行贸易的资本几乎只有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相对密集的国家,也没有逃过这种命运。追溯一下中国对外贸易历史,发现中国外贸体制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系的开端,这一时期逐步实行市场经济,部分贸易开放;第三阶段是1992至2001年,这时中国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加之国际资金和技术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在国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家开始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第四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接轨,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大,与发达国家互补性明显的特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增大。 但中国在发挥比较优势和收入总量上升的同时,在有些方面还是事与愿违。首先,中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比较优势利益,而是以外资和高技术为先导,逐步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入高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南辕北辙。其次,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只有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赢得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不一定会成为出口产业。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世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获得的出口利润的份额是很小的。国内出口产业由于缺少利润无法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又对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阻力。如果长期靠出口大量低需求弹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很容易陷入一种出口与贫困化同步增长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出口不断增长,但出口企业却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分得公平的一杯羹,应当在当前体系下改进与完善现阶段的对外贸易模式。归其原因,我国现有的较为落后的贸易模式,与缺乏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有很大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等待生产力的自然成长来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已经不容我们等待。我们应当主动地来启动和加速贸易模式的转变,以维持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模式转变:第一,逐步建立效益型进出口贸易模式。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对外贸易中做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国民福利并重。出口贸易要摆脱单纯考虑外汇收入的倾向,把重心放在对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上,通过出口来增加国民价值总量,让国民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同样,进口贸易也要克服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习惯,逐步做到生产和消费并重。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进出口贸易只是流通的一个环节,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本质上是二位一体的。只有把国民福利当作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才能充分发挥出贸易对经济成长的带动作用,并为外贸本身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只有把改善国民福利作为贸易的基本出发点时,才能形成较合理的商品比价关系和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促使经营外贸的企业真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第二,以综合型的国际竞争模式为目标。贸易和投资趋向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中国商品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海外投资是一个关键性的立足点,现在是将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了,应当争取在今后十年左右出现重大的突破。这一点需要尽早获得各个方面的共识,同心协力构造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的策略来看,要尽快实现竞争优势多元化和市场的分散化。在继续利用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培养壮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重视物质商品出口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劳务和技术的出口;在充分发挥物质生产要素作用的同时,要竭力形成和利用我们中国的无形资产。对外贸易要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最后是实行中立型的宏观调控模式。贸易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制度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实际中仍然存在的对出口的歧视。人民币汇率已经并轨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对出口产生有力的刺激作用,要使这种新的制度及早进入良性运转状态,同时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从长远看,我国宜采用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方针。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作为一个大国,片面倡导出口导向恐不合适,外部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对外贸易实际上的功能相当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我们对贸易的发展应当采用产业性倾斜政策。除了个别关系到国防等等的场合,应当取消部门或地区在经营外贸业务上的特权或优惠,放开经营、平等竞争,实行按出口实绩进行鼓励的措旅。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这同样适用于贸易的发展和转型。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看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息息相关,我们应当注重这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国际贸易市场与国内市场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配套。宏、微观经济环境、宽松的创新环境、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保障。美国之所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良好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的第一项技术政策是直接写入美国宪法的关于保障发明人权益的促进科学技术的条款。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贸易对象国特别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欧盟各国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为了鼓励美国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还为出口企业设立低息贷款基金,减免部分税赋,实行出口补贴。第二,遵循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是关键。主导产业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五个主导产业,依次为:棉纺工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汽车、石油、钢铁、耐用消费品工业,信息工业。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升级过程大多遵循了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日本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赶超;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结构调整不能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对不同地区树立不同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序列更替性的特点。具体到我国来说,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基础好,资本积累率也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领先,过去的产业重点多放在轻工、电子、纺织、制衣等行业,经过一定的积累后,现在东部各省也把发展的眼光放在技术密集程度、知识、资本集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上,如生物制药、网络通讯和金融等服务产业。由于东部汇集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所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产业,以保持全国经济增长活力的任务也应由东部首先完成。而西部由于自然条件同东部不同,地广人稀,所以,不适于东部推广的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等行业这些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放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目前我国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也即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以东部的产业发展带动西部的产业发展。第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点日本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备的教育制度和大批受过教育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最主要地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树立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搜集了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它服务。人才争夺是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独占鳌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为其所用。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可以说天下无敌,但在质上甚至不能同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人口多、人才少,这种因素可以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因素最终要被消化吸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原动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只有教育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第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加大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科研人员、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方面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技术进步产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严重地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步伐。有关研究显示,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都是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多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力量,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工业化进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和内外部资源信配置条件,确立各地区重点开发和扶植的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杨建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3[2]何维达,何昌WTO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3]李昭华我国外贸战略新理论述评经济师,2003

国际贸易实习报告  在XXXXX的实习报告  我于X年XX日至X月X日在X进行实习,该公司是以冶金和化工产品为主的国际贸易公司,主要产销国是北美的美国、东南亚地区、欧洲的英国以及南美的巴西等国,该公司有业务部和单证部,财务部组成了贸易主体,我就是在其中业务部门进行实习,我们公司业务部主要负责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出口工作,在实习期间,我了解了基本的贸易业务知识,学会了电脑制作外贸销售合同,以及按信用证和T/T要求制作装运及收汇单据,熟悉了通过电子邮件、MSN 、雅虎通与客户进行联系交流和业务人员按工厂要求对外报价,了解了专业外贸公司目前的发展现状,由于今年受到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对商业的影响尤其是对进出口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由于是以冶金和化工产品为主的贸易公司,所以对冶金和化工产品要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到公司的第一天,我就对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进行了学习,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名称主要用英语来表示,如:Ferro silicon, Ferro manganese, Ferro chrome, Silicon manganese, Silicon Metal, Electrolytic manganese flake, Manganese Metal lump, Calcium silicon, Calcium carbide等,了解了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的成分和规格,因为在贸易中产品的成分是否符合合同的要求是一项重要依据,不光要了解产品的学名,还要了解产品的代号,因为合同中往往出现的是冶金和化工产品的代号,同时各种产品的规格也一样重要,因为客户一般都是要先看样品的,在寄送样品之前一定要有符合其要求规格的产品给其看,这样才能进行下面的交易协商的步骤。所以对冶金和化工产品的熟悉程度,是检查一个外贸业务员是否符合要求的基本指标。可以说,我们公司的所有贸易都是建立在对各种冶金和化工产品的熟悉程度之上的。  通过几天的学习,把公司要出口的主要冶金和化工产品的名称、英文名称、成分、用途等都有了大概的了解,就开始做基本的业务了。首先是通过整理客户资料,把有用的资料筛选出来,通过把有用的外国客户的公司名称、联系人、电子邮箱等收集好后,就开始通过写电子邮件发送希望建立业务关系的信函。通过邮件、MSN、雅虎通等方式与国外的客户进行沟通。这时主要通过英语进行交流,对英语的要求很高,通过不断的学习,英语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对于外贸专业人员而言,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写传真、邮件、书信等。如果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展开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实习中要求我们加强英语的学习,掌握外贸专业术语基础。  通过与国外客户的交流,确定基本的订单意向,通常在客户下订单之前会给我们业务部相关的order/inquiry,主要针对产品的物理性及化学性,价格及价格条款进行初步确认。目前,由于贸易国际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影响,产品价格竞争日益激烈,买家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货比三家的原始状态上。因此,客户询盘往往是几个循环才能达到最终共识。而在这期间,业务员通常是面对很多客户询盘,在精力和时间有限的前提下,作为一个业务员如何筛选何为目标客户,何为流动客户,以达到优化业务,能否和客户以后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就显得的至关重要了。经过反复洽谈后,得到客户确认的OFFICAL ORER/PURCHSE。接到客户订单,说明开始进入实际的业务操作领域。可以签订对外贸易合同了,这一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和客户的谈判确定具体的合同细节,如商检、运输、保险、金融收汇(付款方式)、车站、港口和海关等部门以及各种中间商和代理商。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笔交易的正常进行,并有可能引起法律上的纠纷。另外,在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的成交量通常都比较大,尤其像我们出口冶金和化工产品的企业而言就更重要了,每次出口的交易量都在100吨左右,而且交易的商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遭到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其它外来风险。所以通常还需要办理各种保险,以避免或减少经济损失。我们还要根据相关的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与国际贸易实践经验,以冶金和化工产品出口贸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出口商品交易为基础,针对出口贸易中业务函电的草拟、商品价格的核算、交易条件的磋商、买卖合同的签订、出口货物的托运订舱、报验通关、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以及贸易文件制作和审核等主要业务操作技能的一个考验。  另外,通过与国外客户确定订单之后,就要处理好订单签订以后的生产、检查货物、租船订舱、装运、报检通关等工作,做好海运提单、装箱单、商检证、保险单、发票、产品质量证明书等一系列与国际贸易流程有关的单据。之前,这些单据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有学习过,但是,我们都觉得书上讲的东西理论性太强,实践中一定用不到。但当真正看过这些单据后,才发现理论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此时我们看到的、用到的、正是书上所讲、我们所学的。这些单据大大加强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让我们对如何填写这类单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其他课程内容紧密相联。应该将各们知识综合运用。比如讲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内容时就应去了解商品学科的知识;讲到商品的价格时,就应去了解价格学、国际金融及货币银行学的内容;讲到国际货物运输、保险内容时,就应去了解运输学、保险学科的内容;讲到争议、违约、索赔、不可抗力等内容时,就应去了解有关法律的知识等等。所以我们要想做好外贸工作必须处理好外贸方面的各种关系。  在此次的外贸业务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感觉到了要想做好外贸工作,必须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要学习如《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托收统一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等。这些规则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公认的一般国际贸易惯例,被人们普遍接受和经常使用,并成为国际贸易界从业人员遵守的行为准则。因此,在学习本课程时,必须根据“学以至用”的原则,结合我国国情来研究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并学会灵活运用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方式和习惯做法,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这样我们在做国际业务时就能减少麻烦,能更顺利的完成订单。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使我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在与客户的交往方面。对于一个成功的业务员来说,先和客户当朋友再谈生意。开始的一段时间我都主动在MSN里以及网上和客户打招呼问好,后来慢慢的我的客户都会开始主动跟我打招呼。有时还会有客户主动打电话过来问候聊天,这样就增进了我与客户之间的交谈及友谊,让客户对我有个好的印象,对业务员来说,这些客户资源是日后最大的潜在力。棘手的客户是业务员最好的老师。客户的抱怨应当被视为神圣的语言,任何批评意见都应当乐于接受。正确处理客户的抱怨:一、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二、增加客户认牌购买倾向,三、丰厚的利润。成交并非是销售工作的结束,而是下次销售活动的开始。销售工作不会有完结篇,它只会一再“从头开始”。成功的人是那些从失败上汲取教训,而不为失败所吓倒的人,有一点身为业务员都不可忘记的是从失败中获得的教训,远比从成功中获得的经验更容易牢记在心。不能命中靶子决不归咎于靶子。买卖不成也决不是客户的过错。问一问任何一个专业业务员成功的秘诀,他一定回答:坚持到底。世界上什么也不能代替执着。天分不能——有天分但一事无成的人到处都是:聪明不能——人们对一贫如洗的聪明人司空见惯,教育不能——世界上有教养但到处碰壁的人多的是。唯有执着和决心才是最重要的。记住:最先亮的灯最先灭。不要做一日之星。执着才能长久。一个人到了年老的时候,又穷又苦,那并不是那个人以前做错了什么,而是他什么都没有做。业务员一定要有强硬的心理承受能力。被客户无理轰骂,无理挂掉电话是常有的事情。有次和一客户明明一直谈的好好的,突然就来一句,那就不要谈了,对方就下线了。但是下次再和他谈时,一样要记住保持满脸笑容,声音愉快,好像上次不愉快的事情根本没发生一样。要给客户一个好的印象,也许他就是在考验你,所以要想做好业务员,尤其是像外贸业务员,我们根本见不到客户,更要细心谨慎。  在此次实习中,也使我们确实感受到了团队精神的作用。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中,都必须随时处于一个团队中,不可能孤立存在,我们能够顺利完成此次实习,与我们这一个团队的努力与协作是分不开的。如果缺少了团队精神,我们将是一团散沙,没有凝聚力,也就完成不了订单,业务量也就无从谈起。我们不仅从个人能力,业务知识上有所提高,也了解到了团队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性。相信,有了这一次实习的经历,无论是今后的学习,还是工作,甚至是生活,我都会更加清楚,自己要什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好;相信,此次实习将是我今后人生的一个良好开端。相信以后在工作中更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做好外贸业务。  在学校的象牙塔里待了十几年,一夕之间身份由学生变成了社会人,刚开始真的很难适应,所有的角色和职责都转变了,出来工作,不再有人告诉你,什么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也没有老师在旁教你错误如何改正,一旦犯了,就要去承担,这就是社会人的责任但与此同时,我觉得纵然有再多的无奈,也要学着去适应去克服。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是我们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一次尝试。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工作,让我能够对外贸业务有初步的了解,很庆幸有机会可以接触到客户,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继续深造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外贸看中的还是经验,经验的累积对以后是一笔丰富的财富。虽然开始很辛苦,但是前景很好。实习中同事和经理的对我的帮助很大,告诉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教我如何做好业务,在此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以后的路还很长,要学的还很多,我希望能够走好每一步。  在我的实习期中,有开心也有难过的时候,有难忘的事情,也有碰到困难问题的时候,这一切我都一直努力地去克服,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我相信,事在人为,有志者事竟成。而我在未来的人生和工作道路上了,我会更加努力用心的走下去!  XXXXXXX  XXXXXXX希望采纳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2000字

浅析中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而不断的产业结构优化乃是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保证。随着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提高,产业升级与外贸模式的关系更加密切,本文先是分析了当前外贸模式的利弊,给出对外贸易模式转变的几个方向,然后以模式转变为引导,展开产业结构优化的进一步讨论。关键词: 对外贸易 比较优势 产业升级 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并没有为国际市场带来真正的和平,而是成为了发达国家追逐利润的场所,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大后方”,他们进行贸易的资本几乎只有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一直是劳动力和土地等资源相对密集的国家,也没有逃过这种命运。追溯一下中国对外贸易历史,发现中国外贸体制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统制贸易,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到1992年建立全面市场经济体系的开端,这一时期逐步实行市场经济,部分贸易开放;第三阶段是1992至2001年,这时中国劳动力开始大规模流动,加之国际资金和技术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中国制造”在国外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国家开始进行符合国际规范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第四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中国的贸易政策体系改革已经与国际接轨,并且中国有着市场容量大,与发达国家互补性明显的特征,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良性影响也逐渐增大。 但中国在发挥比较优势和收入总量上升的同时,在有些方面还是事与愿违。首先,中国采取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比较优势利益,而是以外资和高技术为先导,逐步从产业链的低端迈入高端,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设计。但是由于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各地都比较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表现在利用外资方面就是大量的外资投入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占用我国配额,压缩了国内企业的出口。另外,外资企业还与我国国内企业争夺国内市场。这与我国想利用外资提升产业结构的本意南辕北辙。其次,国内企业和产业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能力较差。比较优势是由一国资源禀赋和交易条件决定的静态优势,是竞争优势的基础,但比较优势只有最终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形成真正的出口竞争力。只有同时发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才能赢得优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不一定会成为出口产业。最后还需要指出的是,我国产业结构技术含量低,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世界贸易利益的分配中,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中国获得的出口利润的份额是很小的。国内出口产业由于缺少利润无法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这又对国内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阻力。如果长期靠出口大量低需求弹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家很容易陷入一种出口与贫困化同步增长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出口不断增长,但出口企业却举步维艰。为了能够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分得公平的一杯羹,应当在当前体系下改进与完善现阶段的对外贸易模式。归其原因,我国现有的较为落后的贸易模式,与缺乏积极有效的宏观引导有很大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不能等待生产力的自然成长来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激烈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已经不容我们等待。我们应当主动地来启动和加速贸易模式的转变,以维持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认为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模式转变:第一,逐步建立效益型进出口贸易模式。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在对外贸易中做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改善国民福利并重。出口贸易要摆脱单纯考虑外汇收入的倾向,把重心放在对生产资源利用效率的国际比较上,通过出口来增加国民价值总量,让国民享受到更多的物质福利。同样,进口贸易也要克服重生产、轻消费的传统习惯,逐步做到生产和消费并重。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进出口贸易只是流通的一个环节,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国民福利的改善本质上是二位一体的。只有把国民福利当作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之一,才能充分发挥出贸易对经济成长的带动作用,并为外贸本身的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也只有把改善国民福利作为贸易的基本出发点时,才能形成较合理的商品比价关系和有效的市场调节机制,加速人力资本的积累,促使经营外贸的企业真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起来。第二,以综合型的国际竞争模式为目标。贸易和投资趋向一体化是当代国际经济生活的一大特征。中国商品要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海外投资是一个关键性的立足点,现在是将我国的出口贸易和海外投资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了,应当争取在今后十年左右出现重大的突破。这一点需要尽早获得各个方面的共识,同心协力构造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另一方面,从市场营销的策略来看,要尽快实现竞争优势多元化和市场的分散化。在继续利用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模式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培养壮大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在重视物质商品出口的同时,要大力推动劳务和技术的出口;在充分发挥物质生产要素作用的同时,要竭力形成和利用我们中国的无形资产。对外贸易要真正实现全方位开放,增强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最后是实行中立型的宏观调控模式。贸易模式的转换过程中制度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消除实际中仍然存在的对出口的歧视。人民币汇率已经并轨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对出口产生有力的刺激作用,要使这种新的制度及早进入良性运转状态,同时深化其他方面的改革。从长远看,我国宜采用进出口贸易基本平衡的方针。本文一开始就提到过,作为一个大国,片面倡导出口导向恐不合适,外部条件也难以得到满足。对外贸易实际上的功能相当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我们对贸易的发展应当采用产业性倾斜政策。除了个别关系到国防等等的场合,应当取消部门或地区在经营外贸业务上的特权或优惠,放开经营、平等竞争,实行按出口实绩进行鼓励的措旅。市场经济的活力来源于竞争,这同样适用于贸易的发展和转型。贸易模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积极地指导意义,我们应当看到,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息息相关,我们应当注重这两者的关系以达到国际贸易市场与国内市场互相促进,共同繁荣的目的。本文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配套。宏、微观经济环境、宽松的创新环境、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是促进产业升级的保障。美国之所以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得益于里根时期的放松管制和克林顿政府良好的产业政策。例如美国的第一项技术政策是直接写入美国宪法的关于保障发明人权益的促进科学技术的条款。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贸易对象国特别是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接近的日本、欧盟各国开放市场,扩大对美国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等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口。为了鼓励美国企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美国政府还为出口企业设立低息贷款基金,减免部分税赋,实行出口补贴。第二,遵循比较优势准确定位主导产业是关键。主导产业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国民经济的“龙头”,并在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对整个经济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前向拉动或后向推动作用。从近代第一次产业革命以来世界产业发展史上出现了五个主导产业,依次为:棉纺工业,钢铁工业、铁路修建业。电力、汽车、化工和钢铁工业,汽车、石油、钢铁、耐用消费品工业,信息工业。世界各国的主导产业选择和产业升级过程大多遵循了这个自然历史过程。日本和“四小龙”的成功在于它们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能发挥当时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形成相应的主导产业,而不是脱离自己的比较优势进行赶超;随着经济发展、资本积累、人均资本拥有量的提高,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逐渐转向资本密集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结构调整不能整齐划一,搞一刀切,对不同地区树立不同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综合性和序列更替性的特点。具体到我国来说,东部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基础好,资本积累率也比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居领先,过去的产业重点多放在轻工、电子、纺织、制衣等行业,经过一定的积累后,现在东部各省也把发展的眼光放在技术密集程度、知识、资本集中的高附加值产品上,如生物制药、网络通讯和金融等服务产业。由于东部汇集了大量的尖端科技人才,所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产业,以保持全国经济增长活力的任务也应由东部首先完成。而西部由于自然条件同东部不同,地广人稀,所以,不适于东部推广的大规模的机械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石油化工、化学等行业这些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放在我国西部地区进行。目前我国提出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措施,也即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西部,以东部的产业发展带动西部的产业发展。第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这一点日本发展进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得益于其完备的教育制度和大批受过教育的科技人才和劳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各国之间的竞争最主要地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美国之所以树立头号经济、军事强国的地位是因为美国搜集了全世界优秀人才为它服务。人才争夺是产业竞争的焦点。多年来美国之所以能在发展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方面独占鳌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能充分利用其他国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智慧和技能为其所用。而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在劳动力资源上可以说天下无敌,但在质上甚至不能同香港、新加坡等地相比。人口多、人才少,这种因素可以说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因为劳动力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科技因素最终要被消化吸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发挥其作用。从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看出,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研究领域理论的发展。所以教育是一国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和原动力,教育是百年大计,是经济腾飞的翅膀,只有教育发展了社会才能进步。第四,以高新技术为主导,加大科技投入。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在科研人员、科技投入和科技活动方面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低下,技术进步产要依靠引进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因此严重地制约着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步伐。有关研究显示,世界上90%以上的科技投入、科技人员和科技活动都是集中在发达国家,他们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而许多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科研的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而且,分布很不均衡,多集中于少数发达地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高技术产业日益成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力量,而且也大大缩短了工业化进程。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信息化为代表的国民经济信息化,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根据资源优势和内外部资源信配置条件,确立各地区重点开发和扶植的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的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并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创造竞争优势,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参考文献:[1]杨建龙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趋势和政策取向经济研究参考,2003[2]何维达,何昌WTO与中国产业升级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3]李昭华我国外贸战略新理论述评经济师,2003

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与当代国际贸我国出口贸易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问题论当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html/guojimaoyi

  • 索引序列
  • 国际贸易发展论文2000字
  • 国际贸易2000字论文
  • 国际贸易论文2000字
  • 国际贸易的论文2000字
  • 国际贸易概论论文2000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