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发布时间: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1 论著:《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巴蜀书社 2001112 《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 《九江师专学报》增刊; V20; 20013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 《日本研究》; N2; 200106204 主编:《古文精粹》四川辞书出版社 105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4;6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NO1;1;7 独著:《 古诗精粹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108 参编:《唐宋八大家文观止》1998年2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 合著:《杜诗全集》1999年10月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10 独著:《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2004年6月四川辞书出版社11 《日本汉诗概论》;《日本问题研究》1993年1期12 《论白居易的闲适诗》;《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4期13 《苏轼政治讽喻师内容新探》;《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1期14 《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生命力》;《河池师专学报》1期15 《纪念黄庭坚诞辰9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州举行》;《文学遗产》1996年3期16 《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广西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3期17 《讨论黄山谷的两次贬谪及贬谪诗》;《河池师专学报》1996年4期18 《豪放健劲与婉约绝谷——杜甫写景咏物诗评谈》;《钦州师专学报》1期19 《无巧不成书与偶然和必然——<三言>,<二拍>中冤狱巧合现象杂论》;《钦州师专学报》1997年2期20 《论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其艺术创作观》;《日本研究》1998年2期21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2期22 《试论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和作用》;《河东学刊》1999年2期23 《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日本研究》1999年1期24 《苏文辩伪三题》;《钦州学刊》1999年3期25 《略论杜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3期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3期27 《陶渊明与小林一茶农事诗比较研究》;《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增刊28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日本研究》2002年3期29 《<烈女传>引<诗>得诌议当》;《钦州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1期30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3期31 《曾来余亦诗成僻,昨夜分明梦杜翁——谈谈杜诗对日本汉诗的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4期32 《略论白居易山水诗的淡美风格》;《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 4期33 《司空图‘韵味说’辩》;《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6月34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月35 《黄庭坚》;《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2期36 《古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成熟的研究》;《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2期全文转载)37 《论宋元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冤狱描写》;《河池师专学报》1995年4期38 《烈女传引诗考》;《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2期39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上);《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2期40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下);《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3期41 《论诗经中的天,鸟现象》;《钦州学刊》1997年4月42 《论西汉三家诗的正变说》;《河池师专学报》1997年4期43 《论郑板桥的风雅诗》;《钦州学刊》1998年1期44 《中唐元和讽喻诗小考》;《河东学刊》1998年1期45 《<陶渊明集>所收<问莱使>诗真伪考》;《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2期46 《简论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唐诗虚词初探》;《钦州学刊》1998年3期47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考》;《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3期48 《论刘向“幽厉”时代的诗经学》;《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4期49 《从“诗迹”看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中的“香径”一词》;《钦州学刊》1998年4期50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河池师专学报》1999年1期51 《评<诗经研究史概要>》;《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期52 《从“连章组诗”的试点看钱谦益对杜甫<秋兴八首>的接受与展开》;《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2期53 《从庞统和诸葛亮看三国故事中军师形象的变迁》;《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3期54 《蜀汉政权论》;《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99增刊55 《从试点的角度看白居易诗歌中身体语言的描写》;《钦州学刊》1999年3期56 《论金元诸宫调的韵》;《川东学刊》1999年3期57 《论<诗经>十五国风所体现的科学思想》;《第三届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8 《释<毛诗注疏>中的“若然”》;《第三届国际诗经研讨会论文集》59 《高吹万<诗经>收书轶事》;《第三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0 《论<毛诗注疏>对司马迁<史记>的有关评价》;《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1 《论<诗经>中鸟的表现寓意》;《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2 《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7期全文转载)63 《朱东润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嘉应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64 《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苔之含义考》;《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2期65 《略论<老莱子孝行>中孝的真义》;《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2期66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4期67 《郝敬的诗序论》;《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4期68 《从视力障碍的角度解释白居易诗歌中眼疾描写的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69 《略论<岁寒堂诗话>对杜甫与白居易诗歌的比较评论》;《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1期70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4期71 《陈奂传》,《陈奂研究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2 《陈硕甫年谱》《陈奂研究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3 《陈奂的经学思想》《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4 《陈奂<说文部目韵>考》《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4期75 《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与青年友人的关系》;《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3期76 《论杜甫的夔州诗》;《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4期77 《略论<儒林外史>中的“把”字结构》;《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3期78 《<诗经>与<坊记>——从以<诗经>为源头的<坊记>形成过程看人类所存在的基本理念志向》;《诗经研究丛刊第二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79 《论郑玄的诗经学》;《第五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0 《从归鸟意向与<易经>之关系释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2期81 《白居易<池上篇>考》;《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3期82 《论玄言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3期83 《季本的诗经观》;《嘉应大学学报》2004年4期84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的过程——谦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7期)85 《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5期86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民>诗》;《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2期87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期88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1期89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1期90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河池师专学报》2004年1期91 《郝敬的赋比兴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2期92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圣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93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的继承和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年3期94 《苏武,李陵诗考》;《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3期9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N3;20000396 《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节’》,九江师专学报;N1;20000197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N4;200004;98 《杜诗全集》,天地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99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V10;N2;200006;100 《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N3;200003;101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1102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1103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 , 《河池师专学报》2004·1104 《郝敬的赋比兴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105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06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3107 《苏武、李陵诗考》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8 《简析杜甫〈唐故万年县京兆杜氏墓志〉的写作特色——兼论‘义姑’京兆杜氏对杜甫的影响》, 《河池学院学报》2004·3109 《从〈大别狐妖〉到〈二刻拍案惊奇〉再到〈型世言〉看狐妖谭内容的变革与继承》 《明清小说研究》2004·4110 《简论〈饮酒〉(其十七)诗的寓意》, 《九江学院学报》2004·1111 《略论〈世说新语〉中“人”的自称词用法》,《河池学院学报》2004·5112 《略论王褒的送葬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3 《季本的诗经观》 《国际汉学论丛》(林庆彰主编)第二辑·台湾台北乐学书局)2005年2月出版

《现代教育评价与测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8万字,2005年2月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汉字形音义加工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第4期聋童与正常儿童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熟悉度的影响比较,《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第2期聋人与正常人汉语加工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0年第1期大学生焦虑状况及原因调查,西北大学学报,第3期,2002年《心理学基础》,第四章认知过程,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国家十五重点教材,共4万字陕西省中学教师素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第1期陕西省中学教师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中学教师素质调查研究》,(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委托项目“中学教师现状调查”课题研究成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参编《旅游心理学》第十章旅游态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万字,2004年参编《实验心理学:原理、设计与统计分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官网

1 论著:《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巴蜀书社 2001112 《独到的农村生活画面展现——陶渊明与小林一茶的田园农事诗比较》 《九江师专学报》增刊; V20; 20013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 《日本研究》; N2; 200106204 主编:《古文精粹》四川辞书出版社 105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4;6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NO1;1;7 独著:《 古诗精粹 》四川辞书出版社 2002108 参编:《唐宋八大家文观止》1998年2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9 合著:《杜诗全集》1999年10月四川天地出版社出版。10 独著:《中日古代帝王年号及大事对照表》2004年6月四川辞书出版社11 《日本汉诗概论》;《日本问题研究》1993年1期12 《论白居易的闲适诗》;《河池师专学报》1993年4期13 《苏轼政治讽喻师内容新探》;《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1期14 《论陶渊明“桃花源”理想的生命力》;《河池师专学报》1期15 《纪念黄庭坚诞辰95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宜州举行》;《文学遗产》1996年3期16 《改进高等师范院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广西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3期17 《讨论黄山谷的两次贬谪及贬谪诗》;《河池师专学报》1996年4期18 《豪放健劲与婉约绝谷——杜甫写景咏物诗评谈》;《钦州师专学报》1期19 《无巧不成书与偶然和必然——<三言>,<二拍>中冤狱巧合现象杂论》;《钦州师专学报》1997年2期20 《论小林一茶诗歌产生的思想基础及其艺术创作观》;《日本研究》1998年2期21 《杜甫雨诗寓意管窥》;《杜甫研究学刊》1998年2期22 《试论传统文化在当前形势下的意义和作用》;《河东学刊》1999年2期23 《简论日本汉诗的艺术特色》;《日本研究》1999年1期24 《苏文辩伪三题》;《钦州学刊》1999年3期25 《略论杜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研究杜诗的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2000年3期26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2000年3期27 《陶渊明与小林一茶农事诗比较研究》;《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增刊28 《略论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对日本天皇年号的影响》;《日本研究》2002年3期29 《<烈女传>引<诗>得诌议当》;《钦州师范高等学校学报》2001年1期30 《论鉴真东渡后唐代佛教对日本佛教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02年3期31 《曾来余亦诗成僻,昨夜分明梦杜翁——谈谈杜诗对日本汉诗的影响》;《杜甫研究学刊》2002年4期32 《略论白居易山水诗的淡美风格》;《古典文学知识》2002年 4期33 《司空图‘韵味说’辩》;《广西大学学报》2002年6月34 《日本和陶诗简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月35 《黄庭坚》;《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2期36 《古乐府与古诗十九首——关于中国古代抒情诗成熟的研究》;《河池师专学报》1994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1995年2期全文转载)37 《论宋元明短篇白话小说中的冤狱描写》;《河池师专学报》1995年4期38 《烈女传引诗考》;《河北师院学报》1997年2期39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上);《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2期40 《论<诗经>‘风’的 概念形成及其理念志向》(下);《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3期41 《论诗经中的天,鸟现象》;《钦州学刊》1997年4月42 《论西汉三家诗的正变说》;《河池师专学报》1997年4期43 《论郑板桥的风雅诗》;《钦州学刊》1998年1期44 《中唐元和讽喻诗小考》;《河东学刊》1998年1期45 《<陶渊明集>所收<问莱使>诗真伪考》;《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2期46 《简论李商隐,<乐游原>诗中的“只是”一词——唐诗虚词初探》;《钦州学刊》1998年3期47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考》;《河池师专学报》1998年3期48 《论刘向“幽厉”时代的诗经学》;《吉林师院学报》1998年4期49 《从“诗迹”看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中的“香径”一词》;《钦州学刊》1998年4期50 《从<红楼梦>的二重世界看林黛玉与眼泪之关系》;《河池师专学报》1999年1期51 《评<诗经研究史概要>》;《唐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1期52 《从“连章组诗”的试点看钱谦益对杜甫<秋兴八首>的接受与展开》;《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2期53 《从庞统和诸葛亮看三国故事中军师形象的变迁》;《古典文学知识》1999年3期54 《蜀汉政权论》;《四川社会科学研究》1999增刊55 《从试点的角度看白居易诗歌中身体语言的描写》;《钦州学刊》1999年3期56 《论金元诸宫调的韵》;《川东学刊》1999年3期57 《论<诗经>十五国风所体现的科学思想》;《第三届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8 《释<毛诗注疏>中的“若然”》;《第三届国际诗经研讨会论文集》59 《高吹万<诗经>收书轶事》;《第三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0 《论<毛诗注疏>对司马迁<史记>的有关评价》;《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1 《论<诗经>中鸟的表现寓意》;《第四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62 《简论<宋本杜工部集>中的几个问题》;《杜甫研究学刊》1999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7期全文转载)63 《朱东润的生平和学术成就》;《嘉应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1期64 《钱起<归雁>“水碧沙明两岸苔”苔之含义考》;《山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0年2期65 《略论<老莱子孝行>中孝的真义》;《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2期66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00年4期67 《郝敬的诗序论》;《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4期68 《从视力障碍的角度解释白居易诗歌中眼疾描写的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1期69 《略论<岁寒堂诗话>对杜甫与白居易诗歌的比较评论》;《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1期70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2000年4期71 《陈奂传》,《陈奂研究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2 《陈硕甫年谱》《陈奂研究论集》;(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3 《陈奂的经学思想》《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12月出版74 《陈奂<说文部目韵>考》《陈奂研究论集》 (台湾)中央研究院 中国文哲研究所编著 。台湾达雯印刷有限公司 2000年4期75 《从赠答诗的世界看陶渊明与青年友人的关系》;《九江师专学报》2001年3期76 《论杜甫的夔州诗》;《杜甫研究学刊》2001年4期77 《略论<儒林外史>中的“把”字结构》;《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3期78 《<诗经>与<坊记>——从以<诗经>为源头的<坊记>形成过程看人类所存在的基本理念志向》;《诗经研究丛刊第二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79 《论郑玄的诗经学》;《第五届国际诗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0 《从归鸟意向与<易经>之关系释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九江师专学报》2002年2期81 《白居易<池上篇>考》;《河池师专学报》2002年3期82 《论玄言诗在文学史上的意义》;《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3期83 《季本的诗经观》;《嘉应大学学报》2004年4期84 《略论李白<蜀道难>的演变的过程——谦论<蜀道易>系列诗的政治意义》;《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1期(人大复印资料2003年7期)85 《从处所与理想的视点释陶渊明的‘暖暖远人村’》;《鞍山社会科学》2002年5期86 《从知识分子“忧道”与“忧贫”的角度释陶渊明的<劝民>诗》;《九江师专学报》2003年2期87 《论王维的应制诗》;《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期88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1期89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华东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1期90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河池师专学报》2004年1期91 《郝敬的赋比兴论》;《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年2期92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圣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93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的继承和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年3期94 《苏武,李陵诗考》;《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3期9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诗有感》,成都大学学报;N3;20000396 《中日学者的‘陶渊明情节’》,九江师专学报;N1;20000197 《陶渊明‘乐天委分,以至百年’考》,九江师专学报:N4;200004;98 《杜诗全集》,天地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99 《陈硕甫小论》,台湾《中国文哲研究通讯》V10;N2;200006;100 《略谈杜甫诗在日本的流传及日本学者杜诗研究主要方法》,杜甫研究学刊;N3;200003;101 《论杜甫在东鲁时期与李白的交友与诗作》,《杜甫研究学刊》2004·1102 《略论王安石的性情命论》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4·1103 《明清女子题壁诗考》 , 《河池师专学报》2004·1104 《郝敬的赋比兴论》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4·2105 《略论〈诗经〉中“南亩”的意义》,《诗经研究丛刊·第七辑》(中国诗经学会编·学苑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106 《论鲍照对同时代诗人陶渊明诗歌的继承与创新》《鞍山社会科学》2004·3107 《苏武、李陵诗考》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108 《简析杜甫〈唐故万年县京兆杜氏墓志〉的写作特色——兼论‘义姑’京兆杜氏对杜甫的影响》, 《河池学院学报》2004·3109 《从〈大别狐妖〉到〈二刻拍案惊奇〉再到〈型世言〉看狐妖谭内容的变革与继承》 《明清小说研究》2004·4110 《简论〈饮酒〉(其十七)诗的寓意》, 《九江学院学报》2004·1111 《略论〈世说新语〉中“人”的自称词用法》,《河池学院学报》2004·5112 《略论王褒的送葬诗》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13 《季本的诗经观》 《国际汉学论丛》(林庆彰主编)第二辑·台湾台北乐学书局)2005年2月出版

继续教育学报

在《古汉语研究》《古文字研究》《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社会科学战线》《社会科学辑刊》《北方论丛》《学术交流》《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东北师大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古籍研究》《长江学术》《长安学术》《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燕赵学术》《华夏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著名语言学家许嘉璐、郭锡良、江蓝生、竺家宁、沈培等都曾或引用或给予较高的评价。发表的学术论文被全文转载、摘评、引用为参考文献近四百次。  2001年以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汉语史、金文等方面的)  1.《<五灯会元>中的是非问句与选择问句》,《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1年1期  2.《副词“也”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3期  3.《副词“都”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5期  4.《<太平广记>中的范围副词“都、全、了”试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5.《“应该”类助动词的发展》,《学术交流》2002年4期  6.《魏晋六朝汉译佛经中的同义连用总括范围副词初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4期  7.《<儿女英雄传>中的程度副词述评》,《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4期  8.《从程度副词的来源看汉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与中国学》(韩国岭南大学)2003年2期  9.《程度副词“好”的产生与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2期  10.《程度副词“非常、异常”的产生与发展》,《古汉语研究》2004年2期  11.《<朱子语类>中的“十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2期  12.《<红楼梦>中“尤最”副词探讨》,《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2期   13.《程度副词“十分”的产生与发展》,《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6期  14.《试论<三言二拍>中的双音程度副词》,《延边大学学报》2005年2期  15.《试论副词“全”的产生与发展》,《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3期  16.《古代汉语中双音程度副词的产生与发展》,《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3期  17.《金文“以”字用法初探》,《北方论丛》2005年3期  18.《试论副词“总”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四卷),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  19.《金文“于”字用法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0.《金文“于”并列连词用法辨正》,《长春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1.《试论“既”字在金文中的用法》,《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期  22.《金文中的连词“而”》,《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3.《两周金文中否定副词“毋”的特殊用法》,《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期  24.《两周金文中的无指代词》,《长江学术》2006年3期  25.《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古籍研究》(2006·卷上),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   26.《西周金文中“休”字的一种特殊用法》,《华夏文化论坛》(第一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27.《两周金文指代词“是”“兹”“之”用法之别》,《长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期  28.《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2期  29.《两周金文“及”字用法试论》,《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0.《两周金文中“乃”字的词性和用法》,《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31.《李白诗歌中“何”字的运用特点》,《华夏文化论坛》(第二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  32.《金文“在”字词性初探》,《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6期  33.《殷周金文中“咸”的特殊用法》,《古汉语研究》2008年1期  34.《两周金文中的“偕同”义介词》,《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2期  35.《两周金文中的祈求义动词》,《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4期  36.《两周金文宾语前置句简论》,《华夏文化论坛》(第三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  37.《两周金文“暨”字用法释论》,《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七辑,中华书局2008年  38.《两周金文助动词释论》,《殷都学刊》2008年4期  39.《两周金文介词“以”、“用”用法比较》,《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5期  40.《杜诗中“一”字的运用特点》,《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6期  41.《两周金文中“雩”的词性和用法》,《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1期  42.据金文补正《古代汉语》的若干注释,《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2期  43.《殷周金文中的特殊句型》,《燕赵学术》2009年春之卷,四川辞书出版社2009年  44.《先秦时期的“赏”、“赐”之别》,《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期  45.《殷周金文中的征战类动词》,《北方论丛》2009年4期  46.《殷周金文中的运动类动词》,《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4期  47.《两周金文中“休”的词性和用法》,《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7期  48.《两周金文心理动词试论》,《华夏文化论坛》第四辑,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年  49.《先秦汉语叹词试论》,《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5期  50.《两周金文语法札记(四则)》,《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6期  51.《两周金文叹词初论》,《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6期   《两周金文中“用”的词性和用法》,《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6期   《两周金文并列连词初探》,《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   《殷周金文范围副词释论》,《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期   《殷周金文词汇研究综述》,《西华大学学报》2010年2期   《殷周金文中的赐予义动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3期   《殷周金文动词类释》,《古文字研究》第二十八辑,中华书局2010年   《两周金文“承继”类动词试论》,《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6期  《殷周金文虚词研究述要》,《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七辑,商务印书馆2010年12月。  《两周金文第一人称代词述论》,《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1期  《两周金文中的“奉事”类动词》,《长安学术》(第二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2月。  《殷周金文语法研究综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 期。

一、古典文学1.《李贺诗歌与唐代外来文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2.《苏轼与俳优传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1期全文摘转。3.《佛教文化对包公文学的影响》,2008年第1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4.《唐宋传奇中的游历仙境主题》,《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5.《晚唐曹唐游仙诗中的仙洞原型:兼及 历史演进中的乌托邦定势》,《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游仙诗中的死亡再生母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7(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8(3)全文摘转。《仙界方七日,人间已千年》,《文史知识》2003(4)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3(6)索引,2004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古典文学传播研究的回顾与前瞻》,《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二人合著,排名第一。《游仙诗中的仙境动植物原型追溯》,《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年第1期。《古代文学博士点研讨综论》,《文学评论》2004年第1期。《桑图腾文化的变迁》,《文史知识》1997年第12期。12《亦真亦幻难评说——唐传奇中的“时空魔幻”叙事》,《名作欣赏》, 《明清小说所见包公戏扮演传播史料》,2007年第4期,《明清小说研究》。年第7期。《苏轼与宋代杂剧传统》,《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弃妇、弃妇意象与女性化审美》,《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游仙诗中的山崇拜》,《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仙界方七日 人间已千年——古代游仙文学的相对时空观》,《唐都学刊 》 2005年第1期。《唐代游仙诗的世俗化及其成因》,《唐都学刊》, 2002年第2期。《中国古典文学的“知音”情结》,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司空图《诗品》篇天人合一思维模式的原型追溯》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试论庄子哲学的寓言形式》,《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通天塔原型——古代游仙诗中的山崇拜》,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2年第3期。二、文学传播学1.《文学传播学论纲》, 《当代传播》,2010年第5期。 2.《包公文学形象传播的新思考》,《光明日报》(理论版),2007年3月31日。3.《古典文学传播研究刍议》,《光明日报》(理论版)2005年7月29日。 《包公故事的传播模式及特征》,《西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口头与书写之间:文学传播史上的一次大变局》,《长江学术》,2012年第2期。《三种包公错断严查山故事的变异与传播规律》,《社会科学家》,2012年第9期。《期刊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导向——兼论<中医往事1910——1949>的学术价值》,《出版发行研究》 , 2012年12期。《现代信息传媒产业的外部性》,《长安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课堂教学效果的传播学分析》,《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三、谣言研究《谣言传播的本土语境及风险防控》,《当代传播》 2011年第5期。 《从“香蕉致癌”谣言看科学传播的本土语境》,《新闻爱好者》,2009年14期。《文学人类学视野下的谣言、流言及叙述大传统》,《思想战线》,2014第2期。四、文学人类学与比较文学《神授天书与代圣立言:香山宝卷的人类学考察》,《民俗研究》,2012年第6期。《丛书出版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关系:以文学人类学学科建设为中心》,《出版发行研究》 , 2013年3期。《文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统一性——以“仙乡淹留”传说为例》,《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2期。《“血社火”的历史文化新探》,《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迷狂与书写:对“天书”母题的思再反》,《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第5期。《文学何为?文化大传统对文学价值的重估》 ,《思想战线》,2013年第5期。《论大传统文本与“N级编码理论“、”N重证据”的关系兼与叶舒宪教授商榷》,《社会科学家》,2014年第1期。《西王母流变史的文化阐释》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齐家文化与文化担当》,《丝绸之路》,2014年第10期。

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有两次,6月和12月。

两次提交两次。第一次提交就是盲审,第二次就是答辩

每个学校的自考论文的格式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具体的格式要求学校一般会发给学生,你可以找找学校发的文件里有没有相关内容。

山东师范大学函授本科是需要写论文的,论文是本科毕业必须的一个步骤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报录比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报录比整体上是在7:1左右。学校创建于1944年,前身是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和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定名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划归教育部管理。学校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教师198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6%,教师中有教授590余人,副教授810余人。专职院士1人,双聘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级特聘教授1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陕西师范大学

就业角度,教育学比心理学更容易就业,都是参加全国统考,以我的经验,我更倾向于教育学,这是个现实问题,教育学中的教学课程论专业非常好就业,很热门。祝你成功。

2、华东师范大学(25:1)师范院校中的NO2,地处上海,非自划线985,华东师大教育学部拥有两个重点科学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华东师大是属于统考311,学硕招收人数个位数3-8,整体难度较大,从近几年311的出题风格看,明显和10年之前的记忆为本的考察不同,现在更强调能力为本;3、浙江大学(15-20:1)教育史是国家重点学科,浙大单科线60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招收人数5位以下,教原所占分值较大,整体更加接近311统考;考察知识点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不存在偏题怪题,考察较为细致,重要的是知识点有重复出现,所以历年真题以及讲解答案很重要。二、211+教育学TOP10+热门地区=四星半难度1、西南大学(10-15:1)六大教育部直属211师范学校;学硕考试科目是自命题666,要注意西南大学教育专硕一门是333另一门是904心理学基础;其中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也是它的国家重点专业,报录比也在10:1以上,教原占90分,分值最重,外教史考察分值最少,考试题目愈来愈灵活,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2、华中师范大学(12:1)武汉排名大三的学校,学硕每年招生名额在70名左右,在19年实现自命题改考704,第一年退出统考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很多人不敢报华中了,分数线下跌,二是第一年自主命题一般题目会稍容易,有一些比较中意他的学校仍然会去考。3、南京师范大学(15:1)作为南京地区为数不多的人文社科类院校之一,教育学的专业必然是南师大王牌专业。教育学原理和学前教育学是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也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全国领先。考试科目620非统考,大于统考难度。考题结合教育热点,多关注教育事件。4、东北师范大学(10:1)教育学直属,专业实力雄厚,“东师培训”享誉全国,教育学原理等科目都是国家重点学科,是在东北地区一直具有很高影响力的高校。考试科目非统考代码628,题型内容非常灵活,和社会热点相关,都要求将知识和实际相结合谈看法,非常考察大家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5、苏州大学(15:1)前身为江苏师范学院教育学系也有教育师范的底子,在江苏整体的难度略小于南师,因为南师大竞争太激烈,而且招生也比较少,把握性不大,苏大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三、211+教育学TOP15+相对冷门地区=四星难度1、陕西师范大学(12:1)专业课统考311,地理位置不是那么占优势,但是学科实力没话说,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陕西师范大学现属于教育部直属六所高校之一,其师资及社会认可度(尤其在西北地区)是非常强的,在国内就业是完全满足的。2、湖南师范大学(12:1)被誉为“湖南师大第一院”,“湖南师大门户”。其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国立师范学院教育系。但由于地理位置相对不是太热门,整体考研难度在9大师范中相对偏低,学硕退出了统考,自命题科目749,湖南师范大学比较特殊,不考教育研究方法,还要考一门学校教育学。四、普统本科+教育学强势学科+一二线城市=三星半1、山东师范大学(15:1)山师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教育学学科获得了 B+等次,并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作为教育强省每年的报考热度都在增加,18年,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科教学(英语)、教育学原理报考人数超过350人,难度持续上涨;专业课是统考311。2、河南大学(10:1)作为河南地区为数不多的大学,学硕专硕招收人数还比较可观,也是统考311,进国家线可以进复试。同等水平的学校,还有各大省属重点大学,比如川师,福师,江西师范,浙师,杭师等等,但由于地区热度不同,报考难度各异。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分院校教育学的考研情况排名。教育学这门专业总的来说有优势也有劣势。对于不考数学的同学来说,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专业;其次,就业前景较好,不管是在教师行业还是国家公务员福利都还是不错的;但每年考研人数剧烈增加下,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决定要考教育学的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在专业课上的复习一定要把握重点和别人拉开差距。

  • 索引序列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官网
  • 继续教育学报
  • 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论文
  •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报录比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