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昆虫与人类社会论文

昆虫与人类社会论文

发布时间:

昆虫与人类社会论文

昆虫与传统文化的,4000字。OK

去买书《昆虫记》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读了它我才知道,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说,它们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独自的,安静的,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与艰辛。我仰起了头,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头,像仰望星空一样,来对待昆虫们存在的奥秘。它使我第一次进入了一个生动的昆虫世界。于是,我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接着往下看,《昆虫记》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动物,然而在它刚刚拥有生命的初期,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更规范的网来”, 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 看着看着,这些虫子们渐渐地清晰起来,我思考着:如果我们环境保护,不环境污染,这些虫子是不是还会在呢?现在的环境恶化,又是不是在以后还会有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这彼此之间的关系,这一次的阅读,《昆虫记》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门。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 “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昆虫记》让我眼界开阔了,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了,理解问题的深度也将超越以往。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一下 《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的更多。

关于昆虫与人类关系的论文

昆虫种类庞杂,数量巨大,在生态系统中,大多处于基础环节。昆虫的适应性非常强,根据不同的生态环境演化出了不同的生存本能。从荒芜的沙漠,酷寒的高原,阴暗的洞穴都有昆虫的存在。昆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经济、仿生、建筑、工业、医药、农林等许多领域与各类昆虫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蜂蜜、蚕丝、蜂窝支撑、翅痣平衡等。对待昆虫,我们应该保护益虫,限制害虫,尽量采用自然防治。昆虫在生物链中大多处于基础环节,灭绝对生物链及生态系统会有不同的影响。

去买书《昆虫记》

给我个联系方式 我给你个PPT

(一)论文名称  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  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论文选题

了解一种昆虫的一生应该从昆虫的种类、昆虫的生长周期、变态类型、各时期的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解。昆虫的种类和数量极多,分布很广,其中很多种类与人类有密切关系。1.昆虫的数量 对世界昆虫的种类说法不一,据1983年的研究推测,全世界可能有昆虫3 000万种,据初步统计,世界上已记载的昆虫种类约有 92万余种,占已知动物种数的4/5。我国已记载的有1万余种,占世界已知种数的5%。昆虫不断有新种发现,估计全世界每年新记载的昆虫种类大约在1万种以上。昆虫纲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纲。每种昆虫的个体数也很大。如一个蜂群,个体总数可多达5万余个。小麦吸浆虫大发生之年,每7 m2(一亩)可有虫2 000多万个。昆虫个体数所以如此之多,主要是由于繁殖能力很强。一个雌虫产100个卵并不罕见,有的可多达1 000个。2.昆虫的分布 昆虫由于适应能力强,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以外,从热带到两极,从平原到高山,地球上任何角落,几乎都有昆虫栖息。昆虫生活在地面上和土壤中,植物体表面和体内,还可以生活在水中、冰雪上、洞穴、房屋和矿山及仓库中,甚至动植物尸体和排出物上,而且还能寄生在人体和动物体上。3.昆虫与人类 昆虫与人类生活有极密切的关系,对人类健康和国民经济有直接影响的重要害虫约有1万种。尽管人们大力进行防治,但全世界每年仍有20%的农产品被害虫所毁掉。在热带,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由昆虫传播的疟疾、睡眠病及其他疾病。有许多昆虫是有益的,如有的昆虫可以对害虫进行生物防治,水栖昆虫可作淡水鱼类的食物。昆虫本身的产物,如蜂蜜、蜡和丝等,有较高的经济意义,早已为人类所利用。

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即与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建立了悠久的生存关系。人类出现以后,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也与昆虫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根据人类的经济观和健康观,可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两大类。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健康或对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危害的昆虫,统称为害虫;反之则称为益虫。但是,昆虫对人类的益与害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昆虫比例图;植食性昆虫6%、腐食性昆虫3%、捕食性昆虫7%、寄生性昆虫4%据统计,常见农业害虫大约有1万多种,林木害虫约计有400种。尽管农林害虫优势种不多,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十分巨大。FAO:全世界5种作物(稻、麦、棉、玉米、甘蔗)每年因虫害损失2000多亿美元。美国:每年因病、虫、草、鼠危害损失占农业总产值1/3左右;1974年虫害损失450多亿美元。中国:虫害损失占作物产值1/5以上;1992年棉花因棉铃虫减产1/3,直接损失100亿元。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骇人听闻,史料记载平均每隔3~5年暴发一次,公元707~1949年共发生蝗灾800多次。

!!!!!!!!!!!?????!????

有些人类就像昆虫一样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论文摘要

有些人类就像昆虫一样

给我个联系方式 我给你个PPT

昆虫可以食用昆虫可以作为药昆虫可以审美弊昆虫害农作物

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即与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建立了悠久的生存关系。人类出现以后,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也与昆虫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根据人类的经济观和健康观,可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两大类。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健康或对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危害的昆虫,统称为害虫;反之则称为益虫。但是,昆虫对人类的益与害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昆虫比例图;植食性昆虫6%、腐食性昆虫3%、捕食性昆虫7%、寄生性昆虫4%据统计,常见农业害虫大约有1万多种,林木害虫约计有400种。尽管农林害虫优势种不多,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十分巨大。FAO:全世界5种作物(稻、麦、棉、玉米、甘蔗)每年因虫害损失2000多亿美元。美国:每年因病、虫、草、鼠危害损失占农业总产值1/3左右;1974年虫害损失450多亿美元。中国:虫害损失占作物产值1/5以上;1992年棉花因棉铃虫减产1/3,直接损失100亿元。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骇人听闻,史料记载平均每隔3~5年暴发一次,公元707~1949年共发生蝗灾800多次。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论文题目

苍蝇与宇宙飞船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自从人类发明了电灯,生活变得方便、丰富多了。但电灯只能将电能的很少一部分转变成可见光,其余大部分都以热能的形式浪费掉了,而且电灯的热射线有害于人眼。那么,有没有只发光不发热的光源呢? 人类又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如细菌、真菌、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昆虫和鱼类等,而且这些动物发出的光都不产生热,所以又被称为“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约有1 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在荧光酶的作用下,荧光素在细胞内水分的参与下,与氧化合便发出荧光。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 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现在,人们已能用掺和某些化学物质的方法得到类似生物光的冷光,作为安全照明用。 电鱼与伏特电池 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500余种 。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 各种电鱼放电的本领各不相同。放电能力最强的是电鳐、电鲶和电鳗。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220伏;非洲电鲶能产生350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500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880伏的电压,称得上电击冠军,据说它能击毙像马那样的大动物。 电鱼放电的奥秘究竟在哪里?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 终于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鳗的发电器呈棱形,位于尾部脊椎两侧的肌肉中;电鳐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共有200万块电板;电鲶的发电器起源于某种腺体,位于皮肤与肌肉之间,约有500万块电板。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但由于电板很多,产生的电压就很大了。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水母的顺风耳 “燕子低飞行将雨,蝉鸣雨中天放晴。”生物的行为与天气的变化有一定关系。沿海渔民都知道,生活在沿岸的鱼和水母成批地游向大海,就预示着风暴即将来临。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原来,在蓝色的海洋上,由空气和波浪摩擦而产生的次声波 (频率为每秒8—13次),总是风暴来临的前奏曲。这种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小小的水母却很敏感。仿生学家发现,水母的耳朵的共振腔里长着一个细柄,柄上有个小球,球内有块小小的听石,当风暴前的次声波冲击水母耳中的听石时,听石就剌激球壁上的神经感受器,于是水母就听到了正在来临的风暴的隆隆声。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即与周围环境中的动植物建立了悠久的生存关系。人类出现以后,在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也与昆虫形成了复杂而密切的关系。根据人类的经济观和健康观,可把昆虫分为“益虫”和“害虫”两大类。直接或间接危及人类健康或对人类的经济利益造成危害的昆虫,统称为害虫;反之则称为益虫。但是,昆虫对人类的益与害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昆虫比例图;植食性昆虫6%、腐食性昆虫3%、捕食性昆虫7%、寄生性昆虫4%据统计,常见农业害虫大约有1万多种,林木害虫约计有400种。尽管农林害虫优势种不多,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十分巨大。FAO:全世界5种作物(稻、麦、棉、玉米、甘蔗)每年因虫害损失2000多亿美元。美国:每年因病、虫、草、鼠危害损失占农业总产值1/3左右;1974年虫害损失450多亿美元。中国:虫害损失占作物产值1/5以上;1992年棉花因棉铃虫减产1/3,直接损失100亿元。中国历史上的蝗灾骇人听闻,史料记载平均每隔3~5年暴发一次,公元707~1949年共发生蝗灾800多次。

!!!!!!!!!!!?????!????

直接输入: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就可以了啊或者生物的演变历史 人类的演变过程生物对人类有什么影响等等

  • 索引序列
  • 昆虫与人类社会论文
  • 关于昆虫与人类关系的论文
  •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论文选题
  •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论文摘要
  • 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