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啊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啊

发布时间: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啊

茅以升,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

桥梁远景图

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名 誉 主 任 委 员:黄卫主 任 委 员:徐培福副 主 任 委 员:凤懋润,王俊,袁驷,张琳常务副主任委员:张 雁名 誉 主 编:陈肇元主 编:王 俊副 主 编:陶学康 李广信 焦明辉编 委:(按汉语拼音顺序)白国良 白 云 陈宜明 陈肇元 陈 重 陈祖煜 程良奎 邓学钧丁士昭 董石麟 范立础 方东平 冯大斌 凤懋润 傅学怡 龚晓南顾宝和 顾 明 关宏志 韩林海 胡家顺 江欢成 江见鲸 蒋永生柯长华 赖 明 蓝 天 李广信 李国强 李 乔 林 皋 林元培刘伯权 刘金砺 刘维宁 刘西拉 陆化普 吕西林 罗祥麟 孟凡超牛恩宗 钱七虎 秦顺全 秦淞君 任辉启 容柏生 邵容光 沈世钊沈珠江 宋向群 孙 钧 陶学康 汪大绥 王 俊 王梦恕 王 宁王要武 吴慧娟 吴 澎 吴学敏 项彦勇 肖汝诚 肖 岩 徐培福杨 浩 杨 敏 杨秀敏 袁 驷 张 琳 张 弥 张 雁 张在明郑 刚 郑颖人 钟登华 周锡元 周 云 邓汉忠(中国香港)李焯芬(中国香港) 刘正光(中国香港) 杨永斌(中国台湾)Hoi Tok (Todd) Chan(加) Man-Chung Tang(美) Paul TY Chang(美)Thomas TC Hsu(美) Wai-Fan Chen(美)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

1 茅以升.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 Trusses(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1919.  2 茅以升.钱塘江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出版社,1950.  3 茅以升.武汉长江大桥.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  4 茅以升.中国桥梁.从古桥到今桥.北京:外文出版社,1976(日文)、1978(英文)、1980(德文、西班牙文、法文).  5 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6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一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7 茅以升.茅以升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8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二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9 茅以升.茅以升选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0 茅以升主编.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1 茅以升.中国圆周率略史.科学,1917,3(4).  12 茅以升.西洋圆周率略史.科学年会论文号,1921,6(1).  13 茅以升.工程教育之研究.工程,1926,2(4).  14 茅以升.钱塘江桥设计及筹备记略.工程,1934,9(3,4).  15 茅以升.重庆两江大桥.西南实业通讯,1936,13(12).  16 茅以升.土壤力学.工程,1941,14(1).  17 茅以升.上海市越江工程之研究.越江工程委员会,1946.  18 茅以升.工程教育的方针与方法.光明日报,1950年6月4日.  19 茅以升.习而学的工程教育制度.北方交通大学出版,1951.  20 茅以升.工程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自然科学,1951,1(4).  21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光明日报,1954年3月16日.  22 茅以升.挡土墙土压力的两个经典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土木工程学报,1954,1(3).  23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人民日报,1955年10月18日.  24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研究的远景.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会刊,1956.  25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体制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57.  26 茅以升.十年来的土工与土力学.工程建设,1959(10).  27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技术的成就.土木工程学报,1959.  28 茅以升.桥梁和桥梁技术.人民日报,1959年12月18日.  29 茅以升.试论专业科学与专门科学.光明日报,1961年3月6—7日.  30 茅以升.建议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人大常委会印发,1963.  31 茅以升.五桥颂.文物,1963(9).  32 茅以升.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体会.新建设,1965(11,12).  33 茅以升.介绍五座古桥.文物,1972(1).  34 茅以升.谈谈科学与科普的关系.文汇报,1978年10月12日.  35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问题(1961年).茅以升选集,1986.  36 茅以升.科学与技术(1962年).茅以升选集,1986.  37 茅以升.对于桥梁振动问题的管见(1975年).茅以升选集,1986.  38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应当是能而非力(1977年).茅以升选集,1986

《中国石拱桥》

1925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堂(现清华大学)土木科,后赴美留学,于1928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硕士学位,并在纽约珀迪-亨德森事务所任顾问工程师。1930年归国,任东北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主任和工学院院长,另执教于西南联合大学、国立中正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等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出任南昌大学(现江西师范大学的前身)工学院院长。1951年后,蔡方荫出任中央重工业部顾问工程师。1953年创造性地将“混凝土”简化成一个新的汉字:“砼”,得到广泛应用。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学部委员)。1956年起任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等职,成为《土木工程学报》首任主编。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

网上查,很多啦!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副主编是谁

何忠茂 ,正高级工程师,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院长、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滕文川,正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甘肃省建筑物耐久性诊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郑建军,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岩土工程师。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结构加固中心主任。现任兰州理工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许铁生 ,男,汉族,1937年7月生,教授,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副院长兼土木系主任,无党派,大学本科。1959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分配至甘肃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历任结构教研室主任、土木工程系主任、校学报副主编、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及校职代会主席兼工会主席等职务,1993年初调入西安交通大学任土建系主任与校学报编委职务。1989年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张汝教,男,汉族,1937年9月生,甘肃省定西县人,197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经贸委副厅级退休干部。张一诚,男,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1948年生,高级经济师,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曾任甘肃省建筑材料工业局基建环保处副处长、办公室主任、副局长等职务。现任甘肃建材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高级经济师。张锦文,男,汉族,1937年9月生,四川成都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曾任甘肃省测绘局党委书记。1958年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专业,学习年限五年,于1963年毕业分配在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基建局工作。1965年甘肃省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1992年担任甘肃省测绘局党委书记、全面主持省测绘局工作,1998年从省测绘局退休。在省建委工作期间,曾先后担任过综合处副处长、计划财务处处长、综合处处长等职,并兼任过甘肃省建筑门窗协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基本建设经济研究会秘书长,甘肃省建设设备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甘肃省工程承包协会常务副会长等社会职务。张忠敬,男,汉族,1949年2月生,甘肃省永登县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程度,工程师,省政协第九届委员会委员,现任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1968年参加工作,1978年1月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82年1月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基建环保处任科员,1985年2月被任命为省计委基建处副处长,1992年5月任处长,1993年6月起任省计委副主任,党组成员,2004年3月任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兼任《中国投资与建设》杂志编委,甘肃省宏观经济学会、甘肃省基本建设学会副会长。冯大安,男,汉族,陕西省原平县人,1947年12月生,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大学文化,工学学士,1981年12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民建专业,历任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干部、付处长、处长,甘肃电力支行行长、党组书记。1989年5月起任建设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党组成员。1990年10月调到海南省工作。历任海南省建设银行副行长、党组副书记,海南省证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副局长。现任海南省地方税务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国杰,男,汉族,1938年9月生,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经济师,现任甘肃省建筑装饰协会会长,甘肃省经贸协会副会长。1957年兰州工业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先后在基本建设局、工业计划处、基本建设计划处工作,任干事、副处长、处长等职;1983年9月任甘肃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1989年兼任甘肃省农业区划委员会主任、甘肃省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1993年5月调甘肃省建设委员会任主任,1998年5月调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任副主任,2003年12月17日退休。甘肃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八届省委委员;甘肃省第八届、九届人民代表,九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屠锦敏,男,汉族,1948年4月生,上海市人,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任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甘肃工业大学兼职教授,政协甘肃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建设工程造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省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77年12月考入甘肃工业大学建工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1981年12月毕业后在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从事结构设计;历任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甘肃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等职。 1998年4月任甘肃省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2000年5月因省建设委员会改为省建设厅,同时改任省建设厅厅长、党组书记。周秋英,女,汉族,1938年10月生,山西新绛县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197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第八届人大常务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副书记。1963年8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先后任甘肃省第一建筑公司工程技术员,施工工长。1965年12年调宁夏工作,历任吴中市建设银行会计员、技术员、综合业务组组长,吴中财政金融服务站历任营业室主任、财政组基建组组长,建设银行银南地区中心支行副行长、工程师。1983年7月历任宁夏建设银行自治区分行副行长、行长、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1993年选为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七届党委委员。 历任社会职务有:分别兼任宁夏建筑学会、宁夏金融学会、宁夏教育学会、宁夏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宁夏政治思想工作研究会、宁夏珠算学会、宁夏残疾福利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建设银行教育学会等学会的常务理事、副会长、会长等职,宁夏回族自治区消费协会第二届理事会名誉会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女企业家协会顾问,哈尔滨投资专科学校顾问,宁夏回族自治区党校、银川市委党校名誉教授。

孙伟(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出生于山东省胶州市。1958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学院 。曾任教授、博导,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主任,《硅酸盐学报》副主编。现任东南大学纤维与纤维混凝土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硅酸盐学报》国际编辑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孙伟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与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高效能防护工程材料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结构形成与损伤劣化机理、工业废渣资源化、复合因素作用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新理论与新方法等方面开展了科学研究。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国际或境外合作项目40多项。获国家发明三等奖“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性能设计与施工技术”一项、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高耐久混凝土的评价与失效机理及寿命预测”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一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和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作品评价编辑

建筑系、工程最出名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呀

《中国石拱桥》

1 茅以升.Secondary Stresses in Bridge Trusses(桥梁桁架之次应力).美国卡利基梅隆理工学院,1919.  2 茅以升.钱塘江桥.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出版社,1950.  3 茅以升.武汉长江大桥.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58.  4 茅以升.中国桥梁.从古桥到今桥.北京:外文出版社,1976(日文)、1978(英文)、1980(德文、西班牙文、法文).  5 茅以升.钱塘江建桥回忆.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6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一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  7 茅以升.茅以升文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4.  8 茅以升.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第二集).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6.  9 茅以升.茅以升选集.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0 茅以升主编.中国古桥技术史.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11 茅以升.中国圆周率略史.科学,1917,3(4).  12 茅以升.西洋圆周率略史.科学年会论文号,1921,6(1).  13 茅以升.工程教育之研究.工程,1926,2(4).  14 茅以升.钱塘江桥设计及筹备记略.工程,1934,9(3,4).  15 茅以升.重庆两江大桥.西南实业通讯,1936,13(12).  16 茅以升.土壤力学.工程,1941,14(1).  17 茅以升.上海市越江工程之研究.越江工程委员会,1946.  18 茅以升.工程教育的方针与方法.光明日报,1950年6月4日.  19 茅以升.习而学的工程教育制度.北方交通大学出版,1951.  20 茅以升.工程教育中的学习问题.自然科学,1951,1(4).  21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光明日报,1954年3月16日.  22 茅以升.挡土墙土压力的两个经典理论中的基本问题.土木工程学报,1954,1(3).  23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联系实际.人民日报,1955年10月18日.  24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研究的远景.全国铁道科学工作会议会刊,1956.  25 茅以升.科学研究工作的组织和体制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1957.  26 茅以升.十年来的土工与土力学.工程建设,1959(10).  27 茅以升.我国铁道科学技术的成就.土木工程学报,1959.  28 茅以升.桥梁和桥梁技术.人民日报,1959年12月18日.  29 茅以升.试论专业科学与专门科学.光明日报,1961年3月6—7日.  30 茅以升.建议一个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教育制度.人大常委会印发,1963.  31 茅以升.五桥颂.文物,1963(9).  32 茅以升.对科学实验的认识和体会.新建设,1965(11,12).  33 茅以升.介绍五座古桥.文物,1972(1).  34 茅以升.谈谈科学与科普的关系.文汇报,1978年10月12日.  35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问题(1961年).茅以升选集,1986.  36 茅以升.科学与技术(1962年).茅以升选集,1986.  37 茅以升.对于桥梁振动问题的管见(1975年).茅以升选集,1986.  38 茅以升.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应当是能而非力(1977年).茅以升选集,1986

网上查,很多啦!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8-2003),常务理事(1984-2003),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1986-1998);防护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8- );高强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2001);土木工程学报主编(1997-2002);防护工程学报副主编(1989- )。中国建筑学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7-200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土木类学科评议组成员(1985-2003);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2003- );全国注册工程师(结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00-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2001-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常务副主任(2000-2002)、学部主任(2002-2006)。

岩土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啊

出生年月及地方:1957年10月,浙江临海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职务:地基与基础工程研究所所长软土桩基沉降分析、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土-桩基-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地基液化与振陷、土体细观力学模拟、环境岩土工程博士学位(1985-1988)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2-1985)河海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农水系岩土工程专业学士学位(1978-1982)河海大学(华东水利学院)农水系农田水利专业1994年-现在 同济大学教授1998年9月-1998年12月德国波鸿大学(Ruhr-University Bochum)访问学者1996年10月-1997年1月美国Californian大学Davis分校访问学者1994年11月-1995年2月及1995年9月-1995年11月赴香港科技大学作访问学者1991年8月-1992年8月日本茨城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1月-1994年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任副教授1989年2月-1991年1月在同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岩土工程师副主编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场地、地基抗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5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中共党员。1978-1987年在中国矿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读本科、研究生,获硕士、博士学位。1993年2月至1995年3月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1995年3月至1997年10月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1997年10月至1998年8月任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曾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北京校区校长、党委副书记。他是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重点学科,矿山工程力学,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 谢和平教授长期致力于矿山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矿山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矿山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矿山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谢和平教授出版有《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发表了176篇论文,成果被SCI收录32篇、引用295次,EI收录47篇,CSCD和CSTPC引用346次。他的科研成果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他先后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16名。并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1991年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1992年10月-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1994年和1996年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1993、1997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 谢和平教授先后获得多项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次。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

兼职AS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顾问编委、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协会TC35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建设部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工测试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岩土工程学报》编委、《计算力学学报》编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男,汉族,中共党员,1956年1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03——02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助理; 02——03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 03——10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兼北京研究生部主任; 10——08 原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08——06 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06—— 四川大学校长。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学术兼职: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 四川省科协主席、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煤炭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 第二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兼任《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10余种科学刊物的主编或编委。 研究领域: 长期致力于岩体力学与工程研究和实践,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在我国最早建立了裂隙岩体宏观损伤力学模型,研究其自然性状及导致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机理和过程,开拓了裂隙岩体损伤力学研究新领域,成功预测了采动围岩的损伤大变形和蠕变稳定过程,并应用于深部巷道大变形预测、蠕变分析及其相关的巷道支护设计等重要工程领域。1985年起,他创造性地引入分形方法对裂隙岩体进行非连续变形、强度和断裂破坏的研究,形成了裂隙岩体非连续行为分形研究的新方向,并与损伤力学相结合在岩爆、地表沉陷、顶煤破碎块度控制等重要矿山工程应用中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外讲学与合作研究: 1990年12月至1991年11月,被美国犹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该校正式开设两门课程; 1992年10月至1993年8月,被聘为英国皇家学会客座研究员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客座教授; 1994年和1996年,两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讲学; 1993年、1997年和1999年,三次应邀为客座教授赴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讲学与合作研究。 论文专著: 集中体现在他的《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FRACTAL IN ROCK MECHANICS》等3本中英文专著、200余篇论文及有关工程实践中,成果被SCI收录48篇、引用500余次,EI收录78篇,CSCD和CSTPC引用546次。 科研成果: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获煤炭部、教育部等省部级二等以上奖励5项(均为第一获奖人)。 培养出了博士、博士后近30名。 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1990年被授予"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称号; 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3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技术科学)",为全国6名获奖者之一,并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1994年成为首批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专项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5年又成为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的专家; 1996年进入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1997年成为江苏省"333跨世纪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并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01年获孙越崎能源大奖,同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2年成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首席科学家; 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2007年获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成为该校建校232年来获此荣誉的第五人。

  • 索引序列
  •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啊
  •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
  •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副主编是谁
  • 土木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呀
  • 岩土工程学报主编是谁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