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发布时间: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佛教的每一本经典,都值的我们好好的研究。但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把大藏经阅读一遍,这也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问题。因此,阅读佛经,要根据自己的目的和条件,有的重点选择一些经典来阅读。若想开阔眼界,最好读一读《华严经》;若想修持佛法,对佛教的修行原理和过程,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与把握,最好读一读《楞严经》;若想看一看佛对人心理现象的剖析,那就得好好看一下《楞伽经》;若想了解一下宗教性的佛教,最好系统看一下《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等;若想直探无上究竟正觉,那就应该看《金刚经》和《心经》,若想了解一下中国人对佛教的理解与发挥,就要看六祖慧能大师的《坛经》;若想严格约束身心,认真修行,那《梵网经》和《十善业道经》非读不可;若想了解一下佛陀对宇宙和生命的看法,你就要读一读《长阿含经》中的《世记经》。其实,佛教经典中值得认真阅读和研究的经书,远不止这些,作为一个佛学爱好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自己能看得到的、能看得懂的那些经书看起,在看的过程中,自然会滚雪球式的想看的佛经,到那时,看什么,不看什么,你自然会做出正确的选择的。看佛经,要有一种不探究竟,誓不罢休的大丈夫气概。这样才不枉学佛一场。

我国古代文bai献典籍的保存和流传,即du单本的图书、零zhi散的著述,往往容易散失亡佚,而凡是dao编纂或汇刻为一部大书的,则比较容易保存和流传下来。我国古代的许多文献是通过汇入、编入丛书和类书等途径保存下来的。除此之外还有史书、方志、笔记、别集、杂著、诗赋。文献出现于文字产生之后,当时,记言记事有的刻在龟甲兽骨上,有的刻在铜器上,也有的刻在石头上。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书籍中主要的胚胎形式,主要有“青铜书”和石头书。在纸出现之前。在纸出现之前,文献载体主要有简策、帛书、版牍。纸出现以后,出现了写本纸书与印本纸书。写本纸书的形态主要有三种:(1)卷轴式,东汉至唐通行。(2)经折装(也称梵夹装),即把长卷正反折叠,使之成为方形的书本形式前后用硬纸保护。(3)旋风装,即把长卷折成经折装,再用纸把首末页相连,可以循环翻阅不致失散。印本纸书是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出现的一种全新质态的书籍形式。雕版印刷术对于书籍形态的更新说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发行量,更主要地是极大提高了书籍形态的质量,极大地促进了社会文化的繁荣。印本纸书形态始于唐代中后期,中经宋代的普及与完善,至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我国古代书籍形态的最高水准。

昨天我们篮协的小伙伴们前往吉林市全民健身中心参观学习了一场正式的CBA比赛。比赛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场上竞争的激烈,同时也能感到场上裁判的执裁功底深厚,在如此高水平的篮球竞技平台上,他们面对的球员都是经历过成千上万场比赛的“老油条”,场上裁判不仅要时时关注场上队员的情况,维持秩序,保持公正,更得保证比赛的顺畅进行,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体会,可想而知裁判的压力有多么大。

一、古代文献学基础知识1、 文献一词首见于《论语·八佾》。2、 传统文献学又叫做校雠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所开创。3、 古典文献学的传统主干知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4、 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最大的功用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5、 古典文献按照问世或流传的方式来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迄今为止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出土文献是商代的甲骨文,最早的传世文献是《易经》《诗经》《尚书》。6、 刘向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有政府组织的大规模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著有〈别录〉一书。刘歆在刘向〈别录〉的基础上,撮其指要,著为〈七略〉。7、 两汉古典文献学的集大成者是郑玄。8、 魏晋玄学以谈论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为风尚。9、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古典文献的传播与发现上两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是魏正始三体石经的刊刻和汲冢竹书的发现。10、单行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著作。如《文心雕龙》《诗品》《沧浪诗话》《词律》。11、最早的诗文总集是《文选》12、《百川学海》刻于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流传较广,是中国最早刻印的一部丛书。13、《古今说海》是我国最早的小说专门丛书。14、《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型的综合性丛书。15、我国最早的书目是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撰的《别录》《七略》;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书目是《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制》《四库全书总目》16、中国最早的字典和词典分别是《说文解字》《尔雅》;古代最常见的韵书是《广韵》,它代表了汉语中古语音系统。古代规模最大的词典兼韵书是清人编撰的《佩文韵府》;收汉字最多的现代字典是《汉语大字典》。17、类书是我国古代分类式的资料汇编性的工具书。最早的类书是魏文帝曹丕时编的《皇览》,历代著名的类书有宋代的《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18、十通是指杜佑的《通典》、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三通)《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19、我国最早的一书目录是《易·序卦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群书目录是《汉书·艺文志》。我国最早的目录书是《别录》。古典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有讹、脱、衍、倒。旋风装又叫做龙鳞装 。23.东汉蔡邕的《蔡中郎集》,题“汉左中郎将蔡邕伯喈撰”,“左中郎将”是官职,“伯喈”是字;三国魏曹植的《曹子建集》,题“魏陈思王曹植撰”,“陈”是封地,“陈王”是封爵名,“思”谥号;南宋张炎的《山中白云词》,题“西秦玉田生张炎叔夏”,“西秦”(今甘肃天水)是他的原籍,“玉田生”是号,“叔夏”是字。 正史中只有欧阳修的《新五代史》为私人修撰,其余均是官修。辨伪的核心内容是考证认定图书文献形成的真实年代。纪传本末体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27、我国著录甲骨文第一书是刘鹗的《铁云藏龟》28、金文,又叫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29、孙诒让是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其《契文举例》是我国第一部考释甲骨文字的专著。30、汉代人将《左传》与《国语》看作《春秋》的内、外传,认为皆左丘明所作。31、古书注音方式有直音,反切,注解术语读若、读如、如字。编年体史书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纪传体三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东汉荀悦所编的《汉纪》全称《东观汉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国史,也是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汉书》。古书一般格式是小题在上,大题在下。“周南关雎古训传第一”是小题,列于上;毛诗是大题,列于此行之下。汉代人将《左传》《国语》看做是《春秋》的内外传,作者都是左丘明。38、文献文字在传写中脱去一字或数字,称脱文,也叫夺文、阙文。39、蜀本是指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颜体。40、杭本是指宋代浙江地区所刻的书,字体多使用柳体。二、名词解释1、十家九流:「九流」是指: 儒家,代表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是李悝、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韩非; 名家,代表人物是公孙龙、惠施、邓析子; 阴阳家,代表人物是邹衍; 纵横家,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鬼谷子; 杂家,代表人物是吕不韦、淮南王; 农家,代表人物是许行。 「九流」之上再加上小说家 (代表人物是青史子),就是「十家」了。由于小说家只是道听途说,没有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大受世人重视,所以不入流,只能称做「家」。2、本校法:就是将本书前后文字互证,比较其异同,从而断定其中的错误的校勘方法。在没有同书别本可以对校的情况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历代校勘学家根据本书的上下文义,相同的词语,相同相近的句式,校勘出本书错误的例子很多。3、祖本:即初刻本,是最早成书刻印的版本,为后来衍生的同一著作各种不同版本的来源和依据。4、善本:是指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本子。5、写本:又称手写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非经制版印刷而由手写成书的本子,狭义的写本是指人们约定俗成的唐以前的本子。6、九经正义:为了统一南北经学,解决“儒学多门,章句繁杂”之弊,唐太宗命令孔颖达等人撰写《易》《诗》《书》《左传》《礼记》的义疏,书成名为《五经正义》。高宗时作为官府教材和考试取士的标准经说。后来又有贾公彦作《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作《谷梁传疏》,徐彦作《公羊传疏》,合成九经正义。7、别集:是指汇集某一个作者所著多种文体作品为一书的文献著作,与“总集”相对而言。如《陆放翁全集》《韩昌黎集》《文山先生集》《杜少陵集》等。别集比较系统地收载了某一个作者的著作,所以这就为研究该作者的生平事迹和他的创作提供了较重要的材料,为研究所涉及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它对保存历史文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编辑总集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依据。8、《十三经注疏》:宋佚名编,清阮元撰校勘记,嘉庆二十年(1815年)南昌府学刊本,中华书局1982年据原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十三经为儒家的经典著作,历代注疏本甚多,且单独成书。南宋绍兴间始有合刊本,共416卷。包括:《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周礼注疏》、《仪礼注疏》、《礼记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春秋谷梁传注疏》、《论语注疏》、《孝经注疏》、《尔雅注疏》、《孟子注疏》。9、十通:是指我国古代十部著名的政书,包括:唐代杜佑根据刘秩所编《通典》,宋代郑樵编纂的《通志》,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清朝的《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皇朝(清)通典》、《皇朝(清)通志》、《皇朝(清)文献通考》和清末刘锦藻所编《皇朝(清)续文献通考》。“十通”使我国几千年的古代典章制度有了系统完整的记载。10、三体石经:魏正始年间在石头上刊刻的经书。魏废帝齐王芳正始二年,按照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其中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完的有《左传》。三体石经在古文字学和校勘学上都有很大价值。11、蜀本:宋代四川地区所刻的书,世称“蜀本”。蜀本特点是:字体多似颜体,字画肥劲朴厚,结构架势雄浑壮丽,版式疏朗悦目。版心大都是白口,左右双栏,没有耳子。版心下端多有刊工姓名。纸张洁白,校勘精当,可与浙本相媲美。由于在宋末元军进攻四川时大肆焚毁抢掠,因而蜀本流传至今,比浙本、建本要少得多了。蜀本中又可分为成都本、眉山本。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怎么填写

我来给你介绍一些投稿注意事项吧。现在不少初学者看到别人写字拿了银子,手痒痒了,也投稿起来,但是,结果是越投越泄气,拿不到银子不说,还伤了神,伤了心。他们为何久投不中。是才气不够吗?为何那些没有才气的文字混混,发得那么欢?在这里,我给你们说点隐私话儿,也许可以提高你命中率:稿子后,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要是没有这些,发了你文章,难找你拿米米啊!还有,详细的联系方式是编辑鉴定作者是不是抄袭稿子的一个重要依据。有些作者为了证明自己清白,把记者证、身份证、所有电话都写上了。发电子邮件,得注明投什么栏目,写上你名字和稿子名字。不要心血来潮,写稿子要积累,写稿前,你要多了解、研究你投稿杂志。包括杂志定位,板块情况、目标人群、栏目的风格、栏目设置、字数等。做到有的放矢。作者和编者都不是“瞎猫子”,世界上从来也没有“死老鼠”的。写稿子前,不妨死读杂志,读得你喷饭为佳。呵呵。读多了,你再写时,手顺了,心顺了,好故事汩汩直冒。

邮件开头称谓要使用敬称,基本的邮件礼仪。正文部分简单介绍自己及希望投稿至什么栏目。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并以附件形式上传。邮件结尾留下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底款

楼主可以百度“新手投稿的36个问题”(应该是叫这个名字吧),基本上都可以回答。另外也要看每一个约稿的具体要求,每个编辑都有自己不同的习惯,如果在约稿函上注明了,就直接按他的要求发,省编辑的时间就是给自己机会。 天使领域论坛有一些新人写手的扫盲帖,不过注册略麻烦,楼主有时间可以去抢抢邀请码逛逛。约稿就不粘了,编辑和约稿都会经常更新的,常去写手论坛看才会有最新约稿,百度里很多约稿都作古很久了……

稿件后面要有完备的联系方式:作者名字、署名、地址、电话、邮箱,QQ什么的都要详细,以便编辑联系你啊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

楼上说错了,历史文献是历史专业的一个很重要分支,很多有成就的大家都是对历史文献颇有研究的,比如陈垣先生,文献专业现在比较好的是华中师大,但是出土文物方面,现在就是上博简研究比较热点,老一点的有敦煌与吐鲁番文书研究,复旦,北大,南大都是不错的

《张政烺文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4月。《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校读》,中华书局,2008年4月。《张政烺论易丛稿》,李零等整理,中华书局,2010年12月。《张政烺批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朱凤瀚等整理,中华书局,2011年3月。张政烺文集:第一卷《甲骨金文与商周史研究》、第二卷《文史丛考》、第三卷《论易丛稿》、第四卷《古史讲义》、第五卷《苑峰杂著》,中华书局,2012年4月。 猎碣考释初稿北京大学潜社《史学论丛》第一册(1934年)平陵陈得立事岁陶考证同上,第二册(1935年)邵王之諻鼎簋铭考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以下简称《集刊》第八本第三分(1939年)字说《六同别录》上册( 1944年)说文燕召公史篇名丑解 (同上)说文解字叙引尉律解《集刊》第十七本(1945年)汉代的铁官徒《历史教学》第一卷第一期(1951年)古代中国的十进制氏族组织同上,第二卷(1951年)秦汉刑徒的考古资料 《北京大学学报》1958年第3期释甲骨文俄、隶、蕴三字 《中国语文》》1965年第4期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银鸟虫书铜壶 《考古》1972年第5期卜辞裒田及其相关诸问题 《考古学报》1973年第1期甲骨文肖与肖田《历史研究》1978年第3期利簋释文 《考古》1978年第1期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银鸟虫书铜壶(甲)释文 《中华文史论丛》1979 年第3辑释它示——论卜辞中没有蚕神 《古文字研究》1979年,第1辑中山王■cuo壶及鼎铭考释同上中山国胤嗣<妾子>{次虫}壶释文 (同上)周厉王胡簋释文 (同上),1980年,第3辑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 《考古学报》1980年第4期秦律葆子释义 《文史》1980年,第9辑秦律集人音义 《云梦秦简研究》中华书局1981年哀成叔鼎释文 《古文字研究 》1982年,第 5辑释■■(同上),1981年,第6辑殷墟甲骨文羡字说 《甲骨探史录》( 1982年)王臣簋释文 《四川大学学报丛刊——古文字研究论文集》(1982年)庚壶释文 《出土文献研究》(1983年)妇好略说 《考古》1983年第 6期殷契■田解 《甲骨文与殷商史》1983年,第1辑释因蕴 《古文字研究》1983年,第12辑王簋盖跋——评王国维“古诸侯称王说” (同上),1984年,第13辑殷墟甲骨文字中所见的一种筮卦 《文史》1985年,第24辑易辨——近几年来我用考古材料研究周易的综述 《周易纵横录》(1986年)士田十万答问 《文史 》1988年,第29辑十又二公及其相关问题 《纪念顾颉刚学术论文集》(1990年)六书古义 《集刊》》1942年,第十本讲史与咏史诗同上王逸集牙签考证 《六同别录》下册(1945年)一枝花话 《集刊》1948年,第二十本宋故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忠烈公事辑——黑鞑事略作者彭大雅北京大学 《国学季刊》1950年,第 6卷第4号敦煌写本杂钞跋 《周叔弢先生六十生日纪念论文集》(1950年)宋江考 《历史教学》1953年 1月号金史校勘记中华书局, 1975年春秋事语解题 《文物》1977年第1期马王堆汉墓帛书(壹) (与裘锡圭等合作整理)文物出版社,1980年会文山房与韩小窗 《社会科学战线》(吉林)1982年第2期临海水土异物志辑校序 《农史研究 》1 982年,第2辑封神演义漫谈《世界宗教研究》 1982年第4期帛书六十四卦跋 《文物》1984年第3期岳飞“还我河山”拓本辨伪 《余嘉锡先生纪念论文集》(1989年)十二寡妇征西及其相关问题——柳如是别传下册题记 《纪念陈寅恪先生诞辰百年学术论文集》(1989年)读“相台书塾刊正九经三传沿革例” 《中国与日本文化研究所》第一集,1991年上古时代的中朝友好关系《开明文史丛刊——五千年来的中朝友好关系》,1951年

出土文献是珍贵的文献资料,是史学研究中基本的史料形式之一,是研究古史的第一手资料。文献史料以内容繁富、完备、连续和系统见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通过对出土文献的鉴别、择善,我们可以还原一部分真实古代历史,了解古代的物质文化生活以及社会风俗,不断的完善和充实古史研究的理论方法和知识结构。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我们一般所说的出土文献,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的。广义的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即考古发掘出土的(或经过鉴定、来源明确的馆藏品)文字材料,都可叫做“出土文献”。原文化部的“古文献研究室”编辑了五辑《出土文献研究》,其涵括的研究对象上自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敦煌文献、吐鲁番文书,下到明清墓志,还有佉卢文等古民族文字等等。另外,像古籍整理规划领导小组制定的出版规划所列的出土文献等,都是用的广义的概念。王国维指出的对中国学术有重大影响的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几项发现是甲骨文、敦煌文献、汉晋边塞竹简和中国境内的外族遗文,还有内阁档案。这其中,除了内阁档案一般不包括在内,其他都算是出土文献。——这是广义的出土文献。狭义的概念,一般是指出土的书籍(包括典籍和公、私文书),主要是指上个世纪大量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广义概念中的一些内容,有的已形成了自身的独立的学科,像甲骨文;有的则成为其他学科的一部分,如金文,现在更多的把它作为器物——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另外,像墓志、碑铭,则更多的被纳入传统的金石学的范畴里。可以看出,不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概念,都不是一个严格的分类学上的概念。

地下出土的文献资料一般来说是两类东西,一类是当时的遗弃物,实际上就是垃圾,有办公垃圾,也有生活垃圾。像遗址里出土的,如西北地区的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置简牍等。以前这一类文献主要出在北方。因为在自然状态下,竹、木制品或丝绸很容易朽烂,俗语说:干千年,湿千年,不干不湿只半年。西北地区气候干燥,遗物保存下来的机会要大一些。但最近几年在南方的古井中也出土了大量此类简牍,如 1996年10月在湖南长沙走马楼出土的三国吴简,以及2002年六七月份湖南龙山里耶古城水井中出土的秦代竹简。因为井口被自然封闭后,井内的情况就和墓葬内部差不多,所以竹简方得以保存至今。还有极个别的情况,像敦煌悬泉置出土的“四时诏令五十条”原来是写在墙上的布告,后来遗址废弃了,房屋倒了,布告便奇迹般地保存下来。还有一类是有意的埋藏,较多见的是古墓中的简、帛和文书,如银雀山汉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睡虎地秦墓竹简等。这一类文献以湖南、湖北出土的最多。还有像山西侯马、河南温县的盟书。这些盟书是古人盟誓以后埋在坑(也称为“坎”)里的,一般和祭祀有关。另外,敦煌文书也属这一类。出土文献从文字上来分,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汉字系统的文献,即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秦文字、隶书等汉字系统的。一类是非汉字系统的古代各民族文字的文献,如佉卢文、粟特文、梵文、回纥文、西夏文、女真文、藏文等等。这两类文字的载体基本上是相同的,有金、石、简、帛、纸张等。藏文、梵文,还有用贝叶的,特殊一些。无论是有意的埋藏,还是遗弃物,这些文字材料,对我们来讲价值是一样的,都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而且文献的非常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前后时代的文化的延续,就像今天习惯于阅读白话文的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会感到吃力、晦涩一样。当唐朝的人去阅读汉代的文学典籍例如史记的时候同样会面临同样的问题,因此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对前代的文章进行解释、注释等。而且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古典文献的载体大多是纸质书籍,但是作为文献的载体实则有过众多的变迁,因为纸张没发明之前,古人所采用的记录用品可谓多种多样,例如兽骨、竹简等,这些记录品各有优缺点,而且不易书写,极大的影响了当时文化的发展以及文学的传播。古典文献而且文献的发展以及应用一直都是由文人来攥写的,文献越往后期发展则越成熟,越来越标准化,但是也就造成了后面的编纂文献的人不得不按照前人已有的格式来进行攥写,但是有的人却觉得这样过于形式单一,过于单调,反而不愿意采用相同的格式。因此就有着众多的大学者开始想办法自创一种文献编纂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因此在文献的编纂中就出现了众多不同的文献类型。从甲骨文到纸质文献的演变甲骨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古典文献以及较为成熟的系统文字,迄今为止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以及其上面所刻写的文字多达四千五百个,但是真正可以被解读的甲骨文字却不到一半,由此可见甲骨文的考证之艰难。但是通过已经解读出的文字依旧可以推算出甲骨文上面主要记载的是殷商时期的统治者进行占卜的相关事宜,一大部分是卜辞,有一部分也记载了当时的一些事件,对于研究商代的历史文化有着巨大的意义。之所以称其为甲骨文主要是由于这些文字刻写在龟甲、兽骨之上,主要是龟的腹板以及牛羊的肩胛骨等,这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载体,而且甲骨相对之后的竹简等便于保存不易腐烂,但是却不容易获得,数量有限。甲骨文十二生肖而在甲骨文之后主要是将文学刻写于金石之上的,金,主要是指当时的青铜器皿,而且上面刻写的也大多是有关祭祀的事件,但是更为详尽,内容丰富;石,则是主要指雕刻于石头上的文字,例如秦刻石鼓文、曹魏时期的"三体石经"等皆是石刻文字,但是金石文字其最大的缺点就是难以刻写尤其是青铜器皿之上的文字,极为耗费人力,而石刻文字又极易磨损,而且重量太大,难以挪动,在数百年乃至数千年的风吹日晒中,早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样子。青铜器皿在先秦以及汉代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书写物品乃是竹简以及帛书,但是其中缣帛作为书写材料极为不便,而且价格昂贵,不易保存,哪怕其质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怎么填

邮箱可以直接使用QQ邮箱 至于用word写还是直接在邮件正文上写,这就要看你投稿的出版社了 附件就是你在发送邮件时,可以添加你计算机上的文件(如果你是用word写的话,就点击“附件”添加你电脑上的word文件) 如果你要投稿的话,一般就要在编写邮件时在主题上标明“投稿”(有的还要写明是投到哪个栏目)填写好你投稿的出版社的电子邮箱地址后就可以发送了

首先你要有一个电子邮箱。第二,你必须把稿子打到电脑上第三,你要有投稿的邮箱地址第四,把邮件发出去

关于投稿:现在一般就是用打印稿,甚至可以用电子稿。关于邮寄:用不了信封就用包裹,或是快件,反正到了邮局总能找到办法。邮费肯定不一样了,主要看重量还有邮寄速度。关于回复:最长的也许要3个月。关于出版社:本人不清楚,看看哪些出版社出过这样的书。关于稿费:主要靠双方协商,或多或少。祝你成功

你好,要用邮箱投稿,请你在编辑完成后,登录你的邮箱,如QQ邮箱,点击写信,输入编辑部的电子邮件地址,然后点击添加附件按钮,将你的电子稿上传,然后点击发送按钮。若编辑部要求输入姓名、地址等,你可在正文区域中书写。

  • 索引序列
  •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格式怎么写
  •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怎么填写
  •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地址怎么写
  • 出土文献研究杂志投稿邮箱格式
  • 出土文献研究投稿邮箱怎么填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