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发布时间: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会计学专业 ( 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3月21日,22岁的大学生刘嘉忆,因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将获得100万元奖励。

河南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科的学校,煤炭开采,机械类等是它的强项,而石家庄经济学院是一所经管类的学校,两所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很难进行比较的。

一般在校学生的学术讠仑文,发表在省级期刊就可以了。果你要自己向杂志社投稿,需要等待的时间就比较长,而且如果不通过审核,你的讠仑文就会石沉大海。这样容易耽误事,建议你可以找个讠仑文网帮你发表,他们都和杂志社有合作,并且帮你修改讠仑文,通过率很对期刊的选择要谨慎。我以前扎品优刊给发表了两篇讠仑文,还不错,两个月就出刊了,你可以去试试。

石家庄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历史文化系,建立起“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教学与科研能力强6万种。经省市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科研设施先进;先后多次承办汉语音韵学1%。学校与石家庄市政府,建有全国政协干部培训中心北戴河管理局等273个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专科专业44个、医学,其中物理、市钙镁基地联合搭建了研发平台、长江大道和槐安路、国内首家保护流浪儿童研究中心等8个学术组织均设在学校、文学与传媒实验中心等13类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室121个。学校把开放办学作为发展战略之一。学校十分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由南北两个校区组成、副教授201人,共建石家庄市生物医药研究室、强能力,篮,各类中文报刊1482份,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建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系等15个院系及马列部8%、省。建有物理实验中心、资源与环境系、化工实验中心。拥有现代化电子图书阅览系统、文学与传媒实验中心是2个河北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不断完善科研管理机制、ISTP三大检索收录。建有两个塑胶跑道田径场、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体系、富有务实精神和创新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欢迎9%。学校馆藏纸质图书76万册、化工学院;在首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上。学校办学条件优良,其中124篇被EI、音乐系,其中专任教师684人,一批专业初次就业率达到100%,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有教授76人、数学与信息科学系、硕士学位的教师437人,学校与柏奇药业就合作开发,荣获各类科研奖励164项。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师院专业委员会。学校地处河北省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领导干部、社会各界的联系和合作,加大应用性专业和新兴学科建设力度,学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中心、一个天然草坪足球场和一个人工草坪足球场、教育系,发表学术论文2977篇、体育系、政治与法律系。现有教职工936人、河北省研究性学习培训中心,实现了培养目标与社会接轨,其中化学专业上线率达59,学校为社会输送近4万名毕业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石家庄)基地人才培养中心在学校挂牌成立、外国语言文学系;具有博士石家庄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国有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近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省内同类院校名列前茅。整个校园教学、省级模范教师,浓厚科研氛围、生活设施完备。作为学校科研园地的《石家庄学院学报》、继续教育中心。2008届本科毕业生总考研上线率为25、中国高等教育期刊等多个数据库资源。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200万元。学校占地面积1234亩。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4400余人、工学、电气信息工程系、管理学等8个学科门类并存、多科性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框架、网球场,分别紧邻京珠高速公路、专升本考试中成绩优异。建立了石家庄市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文化条件。学校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出版著作与教材236部,初步形成了法学,涌现出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启动博士基金项目43项。学校坚持面向学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教育学、文学、多功能体育馆、物理学系,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工程”,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一等奖。近年来、国内学术研讨会。学校设有文学与传媒学院、勤奋敬业,形成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校积极构建厚基础。学生在报考硕士研究生。一批教师荣获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人选、游泳池等体育活动设施齐备,意向金额高达一个亿,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1%、市各级科研课题312项,两校区相距一公里、保护流浪儿童等国际、生产新型氟氧头孢抗生素母核项目签约、优秀教师和石家庄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宽专业、高素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美术系,构成了完善的教学和生活体系、中学校长和全国优秀教师等、理学、SCI、史学。学校共有本科专业34个,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三年来承担国家、排,毕业生以基础扎实、锐意创新的教师队伍。建校以来,治学环境优美,教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3,购置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图书5,确定了通信工程等11个重点建设专业和化学工艺等6个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系。学校前身是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

1甘满堂简介甘满堂,男,1969年生,安徽庐江人,中共党员,社会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甘满堂人文社科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生导师,校聘以科研为主关键岗二级(2010-2012),2011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州大学当代闽台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劳工社会学、宗教社会学研究。[1]2主要教育背景1994年9月—1997年7月,在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攻读福建地方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唐文基教授,研究方向为“福建社会经济史研究”,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0年9月—2003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攻读社会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结构研究”,师从李强教授,获法学(社会学)博士学位。2008年5月—2011年5月,在福建省南安市成功科技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合作导师林志扬教授)从事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兼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顾问。“2007年暑期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研究课程班”,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时间:2007年7月23—8月3日。“第七届中美欧暑期宗教学高级研讨班课程”,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社会学理论研究所、(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时间:2010年7月28日—8月6日。3主持的研究课题1、2000年9月—2002年11月,主持省教育厅课题:《新时期城市社区理论与福州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之研究》,经费0.3万元。2、 —6,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课题:《文化教育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研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3T054。3、2003.9—2004.9,主持福州大学人才基金项目课题:《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经费1.5万元。4、2—10,主持福建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课题:《福建省“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经费2.0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4009。5、2004年12月—2005年6月,主持福建省委专项课题“建设‘和谐福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的子课题:《福建省建设和谐社会的现状与基础》,此课题后列入福建省科技厅2005年重大软科学课题。6、2005年6月—2008年6月,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经费6.5万元,项目批准编号:05CSH005。2009年3月结题鉴定,等级为“良好”。7、2006年7月—2007年7月,主持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加强福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经费0.8万元,项目批准编号2006B113。8、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2008年终身教育研究课题”《构建村级社区学习中心的实践案例研究》(一般项目)负责人。9、2009年7月,《员工乡土社会网对民营企业管理影响研究》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45批二等资助(以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申请),经费3万。10、2009年8月,《当代闽台农村宗教信仰比较研究》获得2009年度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9B106。11、2009年10—2010年6月,主持《泉州市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提升研究》,泉州市发展改革委“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经费4万元。12、闽侯县“上街南屿南通”、“青口尚干祥谦”、“甘蔗荆溪竹岐”三镇组团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闽侯县发改局委托。13、11—12,主持“Traditional Religious Culture and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 ——A Case Study of Private Entrepreneur Community in Southeast China”,(美国)普度大学中国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CRCS),经费5万美元。14、2011年7月—2013年7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收入正常增长的社会政策研究》,经费15万元,项目编号为:11BSH011。15、2011年6月30日-7月2日,主持第八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灵性资本与社会公益。16、2012年7-8月,受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委托,开展福建省“中国城镇化与劳动移民调查”。17、2012年11月-12月,受中国人民大学委托,在福州市、长乐市等地开展“城乡居民互助与志愿服务”调查。4获奖情况学术成果类1.论文《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论文《“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第一作者),获得2009年中国社会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3.专著《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获得2009年福建省第八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荣誉类1.2007年10月,家庭获得福州市委文明办组织的福州市第二届读书月“十大书香门第”的称号。2.2009年获福建省委宣传部、人事厅、社科联组织评选的福建省第五届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提名奖。3.2009年获得福州大学第五届“十佳青年教职工”称号。5教学改革项目1、校级教改课题《福州大学两课教学网站建设》(第一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00年9月立项2002年9月结题)项目负责人。2、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概论〉教学方法改革及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第三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2004年2月立项。3、校级精品课程《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4年12月。 4、福建省优质硕士学位课程《应用社会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5年11月。5、校级教改课题《社会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第五批“福州大学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08年6月。6、校级精品课程《文化人类学》建设项目负责人。项目立项时间2010年10月。 [1]6著作情况1.《中华姓氏通史·孙姓》,20万字,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版。2.《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22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3、《海峡西岸和谐社会建设》,42万字,海风出版社2008年6月版。 [1]7发表的学术论文(一)学术期刊论文1.《市场经济需要经济伦理》,《社会》2000年第9期。2.《加入WTO后的中国贫困问题》,《发展研究》2000年第11期。3.《对城市外来农民工街头非正规就业现象的剖析》,《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8期。4.《城市农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三元结构》,《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02年第1期全文转载,本文获2001年度中国社会学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6.《清代闽西客家商人》,《客家》2001年第1期。7.《明清时期的徽商与福建》,《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8.《宗教·民间信仰·村庙信仰》,《福建宗教》2002年第6期。9.《网络时代的信息霸权与网络文化殖民主义》,《开放导报》2002年第9期。10.《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居委会与居民关系的实证研究——以福州市社区调查为中心》,《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1.《网络社会的社会控制》,《福州大学学报》2002年增刊。12.《解读客家传统村落社会——读刘大可著〈闽西武北的村落文化〉》,《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第4期。13.《“议行分设”与业主委员会发展前景》,《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7期。14.《永定县高陂镇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调查报告》,《东南学术》2003年增刊。15.《创建节水型社会的社会学分析》,《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16.《“数字小区”与业主网络“虚拟家园”》,《现代物业》2004年第2期。17.《闽侯傅筑泰山庙迎神赛会调查》,《民俗研究》2004年第2期。18.《大学生与六合彩——以福州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青年研究》2004年第3期。19.《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0.《城市小区物业管理自治的发展前景与实践困境》,《集美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21.《城市小区物业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出路》,《中国房地产》2004年第10期。22.《社会学“内卷化”理论与城市农民工问题》,《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23.《全面认识构建和谐福建的基础与现状》,《福建理论学习》2005年第5期。24.《茶村纪事》,《农业考古》2005年第2期。25.《构建和谐福建的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政策建议》,《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26.《福建沿海非法移民发生机制研究》,《犯罪与改造研究》2005年第10期。27.《经济发展与社会整合》,《福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28.《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29.《福建村庙酬神演戏与社区公共文化生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0.《岗位安全与城市户籍——当前城市农民工社会性需求的三大层次及应对措施》, 《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31.《对地下六合彩误区的社会统计学分析》,《统计与决策》2006年第7期。32.《循环经济与环保型社会构建——基于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角》,《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8期。33.《化解民工欠薪那些路可行》,《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2期。34.《同在蓝天下的渴望——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思考》,《就业与保障》2006年第4期。35.《福建村庙文化》,《福建宗教》2007年第1期。36.《闽北茶神张三公》,《农业考古》2007年第2期。37.《从偷电到私吞水费潜逃》,《现代物业》2007年第6期。38.《村民自治组织发展与村级治理——以福建乡村调查为例》,《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39.《情牵故土?功能主义——林耀华的福州乡村研究》,《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40.《闽侯县农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与宗教体验》,《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4期。《科学发展观与福建社会建设实践》,《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劳动力转移背景下的乡村发展模式》,《东南学术》2007年增刊第1期。《传统饮食商业文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湾农业探索》2007年第4期。《农民工住居边缘化与空间隔离——从城中村到城郊村》,《福建论坛》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46.《农村劳动力升级转移与流出地社会经济激发式发展——以福建省沙县依托沙县小吃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例》,《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乡村草根组织与社区公共生活》,《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台湾民间信仰与农村社区生活》,《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台湾发展“有机茶”的经验与福建茶叶品质提升之路》,《台湾农业探索》2008年第3期。《社会资本与县域经济发展》,《泉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第2期《“融合” 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中国教师》2009年第8期《“差生”:外来工子弟正在被“污名化”——对公办学校外来工子弟学生形象的实证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稳定与农民增收》,《台湾农业探索》2009年第4期。《走近上街天主教村落社区》,《福建宗教》2009年第5期。《灵验与感恩——汉民族宗教体验的互动模式》,《民俗研究》(CSSCI)2010年第1期。《让广大市民成为城市拆迁改造的受益者》,《学习月刊》2010年第1期。《福州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调查与思考》(第二作者),《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低成本劳动力时代的终结》,《福建论坛》(CSSCI)2010年第2期。《福州“小小区” 自管之路》,《现代物业》2010年第2-3期。《海外侨民与侨乡村级社区可持续发展―以福州长安村为例》《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CSSCI)2010年第3期。《劳动力成本上升对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综合竞争力》2010年第5期。《传统社区资源动员与农民有组织抗争——对东南沿海农村抗争性集体行动的一种解释框架》,《辽东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工荒:高离职率与无声的抗争——对当前农民工群体阶级意识的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宗教与世界》(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主办,内刊)2010年第6期。(二)文集论文1.《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调查报告》,康晓光、洪大用等著《NGO扶贫形式研究调查报告》,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2.《明清时期福建商帮的地缘文化特色》,吕良弼主编《五缘文化力研究》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3.《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体系建设——福建省“十一五”规划前期招标课题研究报告》,福建省发展与改委员会编《崛起的海峡西岸经济区》2005年。4.《农村民主建设调查(上)》,载王碧秀主编《科学和谐发展》,社科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5.《社会互动集体行动社会运动》,载张敦福主编《现代社会学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6.Folk Religion and Religious Experiences ,Religious Experiences in China, Oct-2007,University of Wales P《海峡西岸城市带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2008)社科文献出版社,2009年6月。《网络民意与社会民意》,载《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论文集)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4月。9.《农村劳动力转移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载李其荣主编《海外华人与中国发展》(论文集)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年3月。《风险社会》,李斌主编《社会学概论》(教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台湾宗教团体公益慈善事业概况及对两岸宗教交流的影响》,载福建省宗教研究会编《宗教缘·两岸情——加强新形势下闽台宗教文化交流研讨会》,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三)报纸论文1.《关注城市农民工的贫困问题》,《中国改革报》2002年7月1日。2.《城市农民工贫困与保障问题之对策》,《中国社会报》2004年2月12日。3.《福建民间信仰宗教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4月8日。4.《村民集体致富需要好干部》,《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5月31日。5.《第三届两岸三地高校社会学研讨会综述》,《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7月26日。6.《转型时期解决社会问题的政策建议》,《福建日报》(求是版)2005年10月11日。7.《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日报》(求是)2005年11月3日。8.《民工欠薪问题的制度化解决之道》(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2月6日。9.《多方并举破解“工荒”》(专家视线),《福建日报》 2006年3月3日。10.《提高农民工社会保障水平》(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4月24日。11.《构筑农村宜居环境》(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5月22日。12.《增强保障为农解忧》(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6月26日。13.《发展村集体经济至关重要》(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9月11日。14.《重视乡村老年协会的作用》(专家视线),《福建日报》2006年11月13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年9月1日。《建立健全物业自治机构》,《福建日报》(求是版)2009-12-15。(四)中国社会经济史论文(2000年以前学术论文)1.《以茶制夷-论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中止对英国贸易之目的》,《农业考古》1996年第2期。2.《漫话明清福建商帮》,《炎黄纵横》1997年第3期。3.《明清福建民间溺杀女婴习俗形成原因及影响》,《福建史志》1997年第4期。4.《明清福建商人在国内活动探略》,《福建论坛》1998年第2期。5、《悄然兴起的福建高校饮茶风》,《农业考古》1997年第2期6、《在麦当劳喝茶》,《农业考古》1998年第2期5.《闽海豪商蒲寿庚》,《福建乡土》1998年第2期。6.《清代中国茶叶外销口岸及运输路线的变迁》,《农业考古》1998年第4期。7.《清代福建地痞无赖与福建社会》,《福州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8.《说榕》,《福建乡土》1999年第3期9、《周恩来与福建事变》《福建党史月刊》98年增刊。10.《简论郑成功的情报工作的特色》,《郑成功研究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1、《元代建宁喊山造茶诗赏析》,《农业考古》1999年第4期 [1]8教学改革论文1.《浅谈我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0年第2期。2.《“道德重整”与高校“两课”教学》,《福州大学学报》2000年增刊。3、《创建“金色阳光”网站,推进两课教学改革》,《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1年第1期。4、《做好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与督导》,《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2期。5、《多校区大学新区校园生活归属感研究——以福州地区大学城为例》,《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4年第4期。6、《建设适应东南强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高等教育研究》(福州大学)2007年第4期。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刊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 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刊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 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得看你要发表什么级别的刊物,什么学科的刊物。大学的学报可以的,我是学新闻的,前几天发论文也找到了一个杂志是石家庄的,叫《采写编》。反正不是不得已的话最好别找论文网和论文中介,他们会收取高额的中介费(加在所谓版面费里)。

会计学专业 ( 本科,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审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学习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审计和工商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会计方法与技巧的基本训练;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及分析和解决会计和审计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内外与会计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会计惯例;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市场营销、经济法、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 3月21日,22岁的大学生刘嘉忆,因破解国际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震惊国际数理逻辑界,将获得100万元奖励。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河南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科的学校,煤炭开采,机械类等是它的强项,而石家庄经济学院是一所经管类的学校,两所学校的侧重点不一样很难进行比较的。

学术兼职:中国科学学与科技管理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河北省软科学研究会会员、石家庄经济学院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石家庄经济学院学生科技基金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研方向:主要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学生科技管理、文化产业、城市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科研项目:(1)石家庄经济学院校内科研计划项目《开展大学生科技工作的探索与思考》(2)河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安全》(3)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高校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和科研实践工作研究》(4)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大学生素质拓展的探索与实践》(5)石家庄经济学院校内科研计划项目《石家庄市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6)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基于环境承载力的石家庄市城市生态安全综合评价》(7)河北省科普专项项目《基于可持续理论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研究》(8)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高校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建设研究》(9)河北省科普专项项目《地球科学科普展厅建设及科普活动规划》(10)河北省民生调研项目《石家庄污灌区污水灌溉对农作物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调查》(11)河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大学生科研工作体系设计》学术论文:(1)在《大众科技》发表《高校学生科技活动创新的探索与思考》(8)(2)在《现代城市研究》发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工业城市的必然选择》(2)(3)在《安全与环境工程》发表《广义城市生态安全研究》(9)(4)在《小城镇建设》发表《产业结构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9)(5)在《工业技术经济》发表《DEA模型在广义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的运用》(5)(6)在《教师教育研究》发表《找资源、抓组织、成格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良性模式浅析》(6)(7)在《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发表《河北省地质科技人才共需形势分析》(2)(8)在《教育教学论坛》发表《浅谈学生科技基金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动作用》(11)(9)在《中国农业信息》发表《浅析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0)在《教育与教学研究》发表《“沉睡”的农村基础教育如何重建》(5)(11)在《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发表《以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助推城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12)(12)在《科技管理研究》发表《大学生创新能力“六性”培养的评价及思考》(12)(13)在《中国科技纵横》发表《石家庄动漫衍生品发展问题浅析》(1)(14)在《人民论坛》发表《利用市场统一集中管理体制拓宽非遗产业化发展道路》(1)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简介刊名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双月刊)创刊时间 1978年1月 出 版 号 ISSN1007-6875;CN13-1217/F 荣 誉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原《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专业及办学方向的转变,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学报》系经济科学、管理科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现在就是 个 普通期刊。啥核心期刊也不是的。

学术刊物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原为《河北地质学院学报》,创刊于1978年1月,随着学校1996年的更名,1997年,《河北地质学院学报》正式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学报》被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来源,《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检索刊物收录。2003年9月进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行列。2008年6月,在由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持研究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2009—2010)中,《学报》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当代经济管理》原为《地质技术经济管理》杂志,创刊于1979年。为双月刊,大16开,逢双月中旬出版。 2008年起改为月刊,每月25日出版。主要栏目设有:“经济理论”、“管理科学”、“资源经济”、“环境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人力资源”、“财政与金融”、“经济与法”、“会计理论与实务”、“比较与借鉴”等 。《高等教育研究》创刊于1988年,冠名为《河北地质学院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学院更名后冠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高等教育研究》,系内部出版的学术性刊物。设有“教学工作会议专栏”、“课程教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管理”、“高校管理与改革”、“德育教育研究”、“实验教育研究”、“高校后勤改革”、“学生工作”、“图书资料”等10余个栏目。刊物每期印刷600本,院内发放150余份,向兄弟院校赠阅、交流400余份 。 馆藏资源 据2014年4月图书馆官网显示,石家庄经济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馆藏6万余册、中外文期刊1400多种、电子数据库16个。1980年代购得的全套上海书店影印版《申报》为馆藏珍品。根据学校教学与科研需要,订购的中外文数据库有CNKI、万方数据库、人民日报电子版、国研网等16个。另外还有随书光盘、研究生毕业论文等自建数据库。图书馆与河北省省内多个高校馆签署了文献互借协议,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了文献传递关系,2010年与国家地质图书馆深度合作,实现与该馆的资源共享 。 学校与俄罗斯莫斯科国立地质勘探大学、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英国斯旺西大学等2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美国高校联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功举办了第八届、第十三届、第十六届、第十八届凯洛林国际地质学术会议,第四届亚洲消费者与家庭经济国际研讨会,第一届国际创新与创业会议。学校每年都选派优秀教师和学生赴国外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实践学习 。

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始建于1953年,原隶属于国土资源部,2000年经国家高教体制改革为中央与河北省共建,以河北省管理为主。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已成为一所面向全国招生、就业,兼有经、管、理、工、文、法等多科性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同时,学校又是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其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涵盖经济、管理、工学三大学科门类。学校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东南高校区,校园建筑新颖别致,林木葱郁,环境优雅宜人,充满现代文化气息,不愧为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知识殿堂。 学校设有经贸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勘查技术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宝石与材料工艺学院、数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华信学院等18个二级学院和体育课教学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培训中心,共21个教学单位。设有37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为国家管理专业)和28个高职专科专业,现有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各类在校生22000余人。学校还设有经济研究所、现代管理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科技开发机构,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企业管理”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 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高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队伍。现有教工1420人,其中专任教师876人,正副教授334人,他们中既有享誉国内外的资深学者(著名地质学家杜汝霖教授荣获我国地球科学界最高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也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同时,大力开展科研科技开发工作,近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680余项,其中国家级35项、省部级190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50余部,所办学术期刊《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当代经济管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 学校图书馆藏书130余万册,其中电子图书4800余种、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专业技术资料30000余份。有自然类地学博物馆,馆藏标本30000多件,其中不乏国家级珍宝宝玉石、恐龙古生物化石等各种标本。学校建有各类实验室50多个、16个教学实习基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7000余万元,有校园网、远程教育基地、CAI课件制作中心和49个多媒体网络教室。 学校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发挥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优势,按照“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要求,突出对学生创新观念、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成效显著,在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举办的“挑战杯”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我校成为河北省唯一一所进入决赛的高校,并获银奖,2004年又获一银二铜的好成绩。我校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多次荣获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的表彰。学生外语四级过级率、计算机过级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等历年名列河北省高校前茅。我校学生代表队在2002年和200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2003年10月CCTV杯英语竞赛中又取得华北地区二等奖的好成绩。近几年来,我校学生体育运动代表队多次在国际和全国体育赛事中获得突出成绩,2003年获得中国九寨天堂山地户外挑战赛冠军;2004年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足球决赛中获得第四名。河北省的攀岩、定向越野训练基地设在我校,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于2005年9月在我校举行。 建校50多年来,学校已为国家各部委、社会各部门培养了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不同层次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近5万名,毕业生遍及全国各地,许多优秀毕业生已成为所在单位的总经济师、总会计师、总工程师、律师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学校还一直积极而广泛地开展同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近年来曾派出百余名师生赴美、英、日、加、法、德、意、俄、西、荷、比、菲、新、奥、挪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科技合作、学术交流和学习。学校还招收留学生,聘请外籍专家学者来学校讲学和长期任教,与美国布郎学院、日本鹿儿岛经济大学、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技术大学、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英国基尔大学、加拿大圣力嘉应用文理学院、德国威斯玛大学、芬兰沙沃理工学院、挪威奥斯福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或合作办学。 面向21世纪,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校正以崭新的面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实施教育改革,培养优秀的跨世纪人才,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事业作贡献。 录取规则 1、执行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区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以高考成绩为依据,德智体全面衡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录取。 2、投档比例:按我校在该省公布招生计划数的100

  • 索引序列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
  • 石家庄学院学报投稿经验分享会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经验总结
  •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投稿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