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

发布时间: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

回答 方法很简单,看期刊的主管和主办单位,其中只要有一个是国家级单位,那么这个期刊就是国家级期刊,否则就是省级期刊,而主管、主办单位,只要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查询一下便知。 1、主办单位的区别,国家级期刊一般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主办,省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期刊上注明为全国性期刊的也算是国家级期刊,另外核心级期刊也是国家级的。 2、主管单位的区别,省级期刊的主管单位一般是省级单位,国家级期刊的主管单位一般是国家级单位,比如教育部。 3、期刊性质的区别,省级期刊的性质一般是公开发行的期刊,而国家级期刊的性质则是国家级重点刊物,国家级期刊的地位和价值更高一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方便的话,可以给我一个赞哦,祝您生活愉快! 更多3条 

对于如何区分期刊的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国家根本没有这样的明确分类,一般都是根据主管单位决定的。部级单位主管的就是国家一级,比如教育部、科技部等等。中国xx集团、中国xx协会主管的就是国家二级。省级行政单位主管的就是省级刊物,比如卫生厅、农业厅等等,xx省集团、xx省协会主管的就是省二级。再次之就是市级刊物。

刊物级别确定由刊物主办或主管单位级别而定,国家级期刊是指国务院所属各部委、中科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管的期刊,统一刊号为“CN”或“ISSN”;省级期刊是指省级各委、厅、局主管的期刊。属国务院部委主管的院校所办的学报可视作国家级期刊,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的院校所办的学报可视作省级期刊;天津工程学院是哪级主管的?

看主管单位。1、省级期刊 :“省级 ” 期刊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如《时代金融》、《吉林农业》、《数学学习与研究》、《北方环境》等2、国家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指由国家部委、全国性团体、组织、机关、学术机构主办的刊物。如《城市建设理论研究》、《中国中医药咨讯》、《中国科技财富》、《技术物理教学》、《石油和化工设备》等3、核心期刊: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凡是这些来源期刊目录里有的刊物均可认为核心期刊。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如《中国商贸》、《时珍国医国药》、《作家》、《煤炭技术》等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前职称评审部门要求的核心期刊主要是以 “中文核心期刊”和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为主。极个别评审单位采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双核如《河北法学》发表私聊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是

中小学教师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员级5个级别。高校教师、新闻、科学研究、出版、教练员、翻译、艺术系列、律师、公证系列(专业)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4个级别。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扩展资料:职称诟病“职称指标”几乎是所有乡村学校的困扰。河南济源市克井一中校长李新乐说,职称直接与教师的工资待遇挂钩,高级和中级职称相差很大,“评上和评不上,一个月差六七百元钱”,导致很多教师“评一次伤一次”。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比例限制频遭诟病。示范性高中的高级职称比例是35%,一般高中是25%;初中的高级职称10%,中级40%,初级50%。小学教师没有高级职称,最高才达到中级职称,很多小学教师的头顶悬着一块“隐形天花板”。针对此,《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增加乡村学校中高级岗位数量,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参考资料:职称百度百科

我国专业技术职称系列级别名称 序号 系列 级别名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正高级 副高级 助理级 员级 1 高级教师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 2 自然科学研究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研究实习员 3 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员 副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 研究实习员 4 卫生技术 主任医师 主任药师 主任护师 主任技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护师 副主任技师 主治医师 主管药师 主管护师 主管技师 医师 药师 护师 技师 医士 药士 护士 技士 5 农业技术 研究员 高级农艺师 高级畜牧师 高级兽医师 农艺师 畜牧师 兽医师 助理农艺师 助理畜牧师 助理兽医师 技术员 6 工程技术 高级工程师 (正高级) 高级工程师 工程师 助理工程师 技术员 7 经济 高级经济师 经济师 助理经济师 经济员 8 会计 审计 高级会计师 高级审计师 会计师 审计师 助理会计师 助理审计师 会计员 审计员 9 统计 高级统计师 统计师 助理统计师 统计员 10 中专教师 高级讲师 讲师 助理讲师 教员 11 技校教师 高级讲师 高级实习指导教师 讲师 一级实习指导教师 助理讲师 二级实习指导教师 教员 三级实习指导教师 12 中学教师 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一级教师 中学二级教师 中学三级教师 13 小学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小学一级教师 小学二级教师 小学三级教师 14 档案 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馆员 助理馆员 管理员 15 文物博物 群众文化 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馆员 助理馆员 管理员 16 图书资料 研究馆员 副研究馆员 馆员 助理馆员 管理员 17 翻译 译审 副译审 翻译 助理翻译 18 律师 一级律师 二级律师 三级律师 四级律师 律师助理 19 公证员 一级公证员 二级公证员 三级公证员 四级公证员 公证员助理 20 新闻 高级记者 高级编辑 主任记者 主任编辑 记者 编辑 助理记者 助理编辑 21 播音 播音指导 主任播音员 一级播音员 二级播音员 三级播音员 22 出版 编审 副编审 编辑 技术编辑 一级校对 助理编辑 技术助理编辑 二级校对 技术设计员 三级校对 23 体育教练 国家级教练 高级教练 一级教练 二级教练 三级教练 24 船舶 高级船长 高级轮机长 高级电机员 高级机务员 船长 大副 大管轮 电机员等 二副 二管轮 二级电机员等 三副 三管轮等 25 艺术 一级演员等 二级演员 主任舞台技师 三级演员 舞台技师等 四级演员 舞台技术员等 26 工艺美术 高级工艺美术师 工艺美术师 助理工艺美术师 工艺美术员 27 试验 高级试验师 试验师 助理试验师 试验员 28 海关 高级关务监督 关务监督 助理关务监督 关务员 29 飞行 一级飞行员 一级领航员等 二级飞行员 二级领航员等 三级飞行员 三级领航员等 四级飞行员 四级领航员等

连事业单位都要取消行政级别了……私企还有个毛的行政级别

中国行政级别采用行政五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处级、乡科级,即平常大家所说的“国、部、司、处、科”五级。除国家级以外,其他四级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地方四级行政划分。 行政级别中是没有股级的,股级是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是一种习惯的称呼。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高吗

1、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1947-1949)1947年10月,同济大学正式聘林竞成(时任附属中美医院院长)为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馆主任,此后学馆有了较大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先后调入林寿梧、周德、张国高、张求精、陈炎磐等人。1950年,周有尚、杭敏荪毕业留校分配到公共卫生学馆工作,同时还培训了一批公共卫生技士和护士,如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管秀英、史可一等。2、中南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2-5)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9月份同济大学医学院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是年,在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的领导下,学院与武汉市卫生局共建武汉实验卫生所,作为公共卫生实习基地(所址:汉口瑞祥路1号,市传染病院原址),由张求精任所长、陈炎磐任副所长,并派人参加各业务组工作(如周德、张国高、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史可一等)。1953年因筹备教学需要,张求精被调回学校,先后由陈炎磐、周德任所长。1954年该所改为江岸区卫生防疫站。1955年,因建系及进行卫生专业教学,大部分人陆续调回学校,只留李植正、史可一等,将人事关系转到武汉市卫生局,但仍保持与江岸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关系,作为学生实习和科研基地。1951年,公共卫生学馆开始承担中央卫生部下达的教学任务,如全国公共卫生学高级师资进修班(15人,1951—1952)、卫生干部专修班(56人,1952—1955)、公共卫生医师专修班(83人,1955—1958),以及承担医疗系本科、专科公共卫生学课程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1953年,正式招收首届卫生系本科学生。为了筹办卫生系和准备卫生专业课教学,1953年5月决定将公共卫生学馆人员分为几个小组:即保健组织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和劳动卫生学4个教学小组,营养卫生学、妇幼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学,因当时人数较少,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在卫生系成立以前,主要承担医疗系学生卫生学教学任务。3、武汉医学院卫生系(6-1985)解放后,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卫生防疫人才的培养工作,50年代初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卫生部决定集中力量,在全国先办好六个卫生系。1955年山东医学院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撤销,二个医学院卫生系部分教师及学生约250人调整来汉与公共卫生学馆合并,准备建卫生系。1955年5月13日卫生部下达[1955]卫教字第54号文,同意我校建立卫生系、医疗系和基础医学部。同年6月1日我校正式宣布建立卫生系,由林竞成教授任系主任(1958年后由蔡宏道接任),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设立了7个教研组:保健组织学(主任林竞成兼)、流行病学(主任张求精)、卫生学总论(主任蔡宏道)、环境卫生学(主任林寿梧)、劳动卫生学(主任陈炎磐)、营养卫生学(主任刘毓谷)、学校卫生学(主任朱文思)教研组。并先后建立了党、团、工会及系学术委员会等组织,金振涛同志为首任党总支书记,卫生系在党总支领导下进行工作,同年,卫生系教学楼(面积约2800M2)竣工。1957年,首届四年制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改为五年制),留系任教达26人,又从外地调入一些教师,大大充实了卫生系的师资队伍。1956年,为了适应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经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批准,在我系建立劳动卫生研究组,组织全校有关单位如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保健组织、生理、生化、内科等教研组,开展协作进行劳动卫生(工厂卫生)调查研究工作,卫生部每年拨给经费,并有专职人员编制。1960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劳动卫生研究组撤销,部分人员和设备调往有关单位。1962年,为了加强卫生专业临床教学,学院从两个附属医院抽调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科教学人员14人,组成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负责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教学基地设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学生借住在市粮食学校,教学办公室也设在粮食学校,设秘书及辅导员各1人、工作人员和工人各1人。1968年“文革”期间,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撤销,各科人员回医院工作,其他人员分别调往有关单位,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由附属第一、二医院分担。卫生系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60—1961年与武汉市硚口区卫生防疫站建立系站协作,1965年又与硚口区一些工厂、街道、学校进行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教学活动被迫中断,当年也中断招生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系108名教职工,除下放农村安家落户、去“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及下乡办教学点外,留系人员基本上分为卫生防疫和职业病防治两大组。1972年卫生专业恢复招生工作(三年制)。1973年7月医学院临时党委决定由马骏凯、刘学伦(1978年调学校科研处)、吴植恩、王峰同志任卫生系副主任,同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通知,同意蔡宏道教授任卫生系主任。为适应当时形势及教学需要,1973年对卫生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撤销原有的卫生学总论教研组和学校卫生教研组(1977年恢复),将保健组织学教研组改为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劳动卫生学教研组改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营养卫生学教研室改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流行病学和环境卫生学教研组分别改为流行病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1970年12月根据国防工业发展需要,学校组织卫生系及两个附属医院部分医务人员成立“325会战”工业卫生科研组,承担七机部“325会战”任务。1973年3月学校领导决定该组划属卫生系领导。1978年湖北省教育局与石油化工局批准组建“325”工业卫生研究室,并修建科研楼房一栋。1979年“325会战”下马,学校下达文件将“325”工业卫生研究室改为工业卫生毒理研究室,1981年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实行统一领导。自1973年起,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即与有关工厂协作,建立了职业病门诊和病房,1975年又在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设立职业病病房,1985年9月根据卫生部(85)卫科教高学188号文,与协和医院合作将原有病房扩充,并指派专人参加职业病专科门诊。1985年卫生部(85)卫防13号文件决定我校为华中地区职业病防治和人员培训中心。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环境科学在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兴起,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群健康损害的发现,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立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1973]158号文件中要求“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和培养技术人才”,我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具有医学知识的环保专业干部缺少,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从197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期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中高级培训班,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急需扩大队伍,输送高级专业人才,1978年,经湖北省教育局[教医(78)17号文]及卫生部[武医(78)45号文]批准正式建立“环境保护卫生专业”,同年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33人,1979年卫生部在成都“医学教育规划”会上将其更名为“环境医学”专业。同时,医学院批准增建: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学4个教研室和环境医学概论、环境医学统计、环境与卫生工程3个教学小组,为了保证卫生专业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组建了环境卫生学教学小组。1985年世界银行给卫生部贷款选定环境医学专业为特殊项目,并认定为全国环境医学培训中心,贷款近30万美元,添置了大批教学科研仪器。1980年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建立社会医学研究室。自80年代起,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校批准逐步成立了一批研究室,如:1983年,流行病学教研室设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1985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和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相继成立相应的研究室,1986年建立职业医学研究室,1988年学校批准成立职业医学研究所。1994年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成立了地方病学研究室。1984年,医学院党委决定卫生系为处系级业务部门并决定由梁浩材任系主任,张余庆任系副主任。1984年开始筹建妇幼卫生系,1985年学校正式招收妇幼卫生专业本科学生,筹建期间举办妇幼卫生进修班2期、妇幼卫生专业证书班1期,组织编写、出版专业教材8种。4、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86-4)1985年卫生部批准同济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1986年批准卫生系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2月学校正式任命文历阳副校长兼任院长,陈世蓉任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同时任命了社会医学研究所和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及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副主任。1986年卫生部批准成立社会医学研究所,下设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居民健康、妇幼保健、老年医学、国际保健5个研究室及《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编辑部。1987年,学校党委批准,社会医学研究所试办健康教育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0人。1991年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批准增设健康教育教研室,人员编制不变;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改为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1989年,学校批准卫生统计教研室试办卫生统计学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2人。1987年,国家教委(87)教高字015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文件中,将环境医学专业列为国家统招专业(编号0202)开始在全国招生。1989年,国家教委(89)教高字021号通知,批准环境卫生(环境医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学校批准成立环境医学系。1976年医学院临时党委批准,成立了环境毒理学研究室。从80年代初,该研究室开始承担农业部及下属单位的新开发农药产品的毒理学评价工作,1997年,学院整合优势力量,向农业部、卫生部申报农药毒理程序评价资质,获准承担1-4阶段的评价工作。1988年5月,学校批准将1982年成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入公共卫生学院统一领导。1990年9月,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经学校研究批准成立预防医学教研室,隶属公共卫生学院管理。1991年在妇幼卫生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妇幼卫生系并下设三个教研室:妇女保健学教研室、儿童保健学教研室、妇幼信息管理学教研室。为了适应我国妇幼事业的发展,于1995年开始招收妇幼卫生大专班(三年制)学生,于1997年开始招收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生课程班学生。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我校,陈学敏教授兼任分院院长。同年,由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七个教研室组建成立了预防医学系,还成立了环境医学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至此公共卫生学院辖四个系: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妇幼卫生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三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研究所、职业医学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成为拥有多种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和能开展较为广泛领域科学研究的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培训基地。经多年努力,1997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室通过湖北省计量认证,建立了“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中心”,并于1998年5月获卫生部批准,承担保健食品功能学与毒理学的检测、评价工作,这使实验室首次成为国家级实验室。2000年,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再一次通过卫生部专家组的复审。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5-)2000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要求,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城市建设学院等四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年12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人字【2000】19号、22号文批准,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了“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伤害控制研究中心”。2001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招生目录,学校院系机构进行学科重组、调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1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划出,实验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整体并入环境医学研究所(图1)。同年,学院进行改革,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和教育职员制,学院有6位同志竞聘到领导岗位,周宜开任院长,张述林任院总支书记;陈建伟任党总支副书记;杨克敌、程茂金、邬堂春任副院长。有10位同志聘为教育职员,他们是:杨世秀、夏正刚、郑刚、刘慧明、阳琳、欧阳宁慧、林伟、李民、陈兴芝、李红桃。2002年1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通过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基”实验室评估;同年3月,为了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公共卫生学院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试办院校之一,并于当年开始组织学生报名和考试工作,首届招生103人;2002年11月,由环境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环境医学研究所、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部级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1月,经教育部验收检查,公共卫生学院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2月,学院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农药毒理研究中心”,副院长邬堂春教授兼任主任;石年、鲁文清教授任副主任;陈秀娜教授任技术顾问;2003年12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与武汉雄铭环境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同济雄铭室内外环境及材料检测评估中心实验室”,经湖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通过。2004年5月,学院组建了“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袁晶副教授被聘为实验室主任。2004年12月30日,学院正式成立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2005年7月,根据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校党(2005)24号文件精神,任命徐水平同志为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同时免去张述林同志院党总支书记职务。2005年8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等单位整体搬入原实验中心大楼办公,大楼内部按统一设计标准进行了装修、添置实验台和办公家具,总投资约400万元。2005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2005年度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检查,评估等级为“良好类”。 聘周宜开教授为“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院院士魏复盛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至2010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自2006年起由社会医学系承办的原《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医学杂志》。该杂志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5月,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校党(2006)46号文通知,周宜开被聘为公共卫生学院名誉院长,邬堂春为院长,杨克敌、杜玉开、徐顺清为副院长。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公共卫生学馆仅相当于一个教研室。1955年建立卫生系后才有正式的机构建制。1、1955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7个教研组。2、1973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5个教研室。3、1978年,卫生系设二个专业,10个教研室,3个教学组,2个研究室。4、1986年,公共卫生学院设二个专业,2个研究所,10个教研室,5个研究室。5、1993年,公共卫生学院设4个系, 3个研究所,1个培训中心,18个教研室。6、2001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7、2002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并拥有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期刊相关找!~我

电话:022-24333577,24333576; Email:本编辑部的电话和邮箱,可以具体询问情况

目前这个期刊什么核心期刊也不是的。即不是中文核心,也不是 科技核心。2014版 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已经把这个期刊给踢掉了。但这个期刊是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主办的。所以这个期刊 算是 普通国家级期刊。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是什么

《环境与健康杂志》(月刊)创刊于1984年,由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联合主办。是环境卫生学专业的学术性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环境卫生分会唯一认定期刊)。杂志编辑委员会由国内著名的环境卫生学及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组成。本刊报道宗旨是:以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结合,紧密围绕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全方位促进全国各地环境卫生工作水平的提高。 这个杂志是中文核心期刊,发稿有难度。

卫生经济学(案例版)高丽敏、刘国祥主编,科学出版社社会医学(第三版)李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管理学基础 张亮、王明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组织行为学 陈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1947-1949)1947年10月,同济大学正式聘林竞成(时任附属中美医院院长)为同济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公共卫生学馆主任,此后学馆有了较大发展,人员不断增加,先后调入林寿梧、周德、张国高、张求精、陈炎磐等人。1950年,周有尚、杭敏荪毕业留校分配到公共卫生学馆工作,同时还培训了一批公共卫生技士和护士,如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管秀英、史可一等。2、中南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馆(2-5)1950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同济医院内迁武汉,9月份同济大学医学院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同济医学院。是年,在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卫生部的领导下,学院与武汉市卫生局共建武汉实验卫生所,作为公共卫生实习基地(所址:汉口瑞祥路1号,市传染病院原址),由张求精任所长、陈炎磐任副所长,并派人参加各业务组工作(如周德、张国高、李植正、王祖铭、金珊英、史可一等)。1953年因筹备教学需要,张求精被调回学校,先后由陈炎磐、周德任所长。1954年该所改为江岸区卫生防疫站。1955年,因建系及进行卫生专业教学,大部分人陆续调回学校,只留李植正、史可一等,将人事关系转到武汉市卫生局,但仍保持与江岸区卫生防疫站协作关系,作为学生实习和科研基地。1951年,公共卫生学馆开始承担中央卫生部下达的教学任务,如全国公共卫生学高级师资进修班(15人,1951—1952)、卫生干部专修班(56人,1952—1955)、公共卫生医师专修班(83人,1955—1958),以及承担医疗系本科、专科公共卫生学课程和毕业实习的教学任务。1953年,正式招收首届卫生系本科学生。为了筹办卫生系和准备卫生专业课教学,1953年5月决定将公共卫生学馆人员分为几个小组:即保健组织学、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和劳动卫生学4个教学小组,营养卫生学、妇幼卫生学和学校卫生学,因当时人数较少,组成一个联合小组,在卫生系成立以前,主要承担医疗系学生卫生学教学任务。3、武汉医学院卫生系(6-1985)解放后,党和国家政府十分重视卫生防疫人才的培养工作,50年代初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卫生部决定集中力量,在全国先办好六个卫生系。1955年山东医学院和浙江医学院卫生系撤销,二个医学院卫生系部分教师及学生约250人调整来汉与公共卫生学馆合并,准备建卫生系。1955年5月13日卫生部下达[1955]卫教字第54号文,同意我校建立卫生系、医疗系和基础医学部。同年6月1日我校正式宣布建立卫生系,由林竞成教授任系主任(1958年后由蔡宏道接任),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教学计划设立了7个教研组:保健组织学(主任林竞成兼)、流行病学(主任张求精)、卫生学总论(主任蔡宏道)、环境卫生学(主任林寿梧)、劳动卫生学(主任陈炎磐)、营养卫生学(主任刘毓谷)、学校卫生学(主任朱文思)教研组。并先后建立了党、团、工会及系学术委员会等组织,金振涛同志为首任党总支书记,卫生系在党总支领导下进行工作,同年,卫生系教学楼(面积约2800M2)竣工。1957年,首届四年制卫生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改为五年制),留系任教达26人,又从外地调入一些教师,大大充实了卫生系的师资队伍。1956年,为了适应科学研究工作发展的需要,经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批准,在我系建立劳动卫生研究组,组织全校有关单位如劳动卫生、环境卫生、营养卫生、保健组织、生理、生化、内科等教研组,开展协作进行劳动卫生(工厂卫生)调查研究工作,卫生部每年拨给经费,并有专职人员编制。1960年由于国家经济困难,劳动卫生研究组撤销,部分人员和设备调往有关单位。1962年,为了加强卫生专业临床教学,学院从两个附属医院抽调内、外、妇、儿、眼、耳鼻喉、皮肤科教学人员14人,组成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负责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教学基地设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学生借住在市粮食学校,教学办公室也设在粮食学校,设秘书及辅导员各1人、工作人员和工人各1人。1968年“文革”期间,卫生系临床教学小组撤销,各科人员回医院工作,其他人员分别调往有关单位,卫生系学生临床教学工作由附属第一、二医院分担。卫生系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960—1961年与武汉市硚口区卫生防疫站建立系站协作,1965年又与硚口区一些工厂、街道、学校进行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些教学活动被迫中断,当年也中断招生工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系108名教职工,除下放农村安家落户、去“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及下乡办教学点外,留系人员基本上分为卫生防疫和职业病防治两大组。1972年卫生专业恢复招生工作(三年制)。1973年7月医学院临时党委决定由马骏凯、刘学伦(1978年调学校科研处)、吴植恩、王峰同志任卫生系副主任,同年8月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通知,同意蔡宏道教授任卫生系主任。为适应当时形势及教学需要,1973年对卫生系组织机构和人员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撤销原有的卫生学总论教研组和学校卫生教研组(1977年恢复),将保健组织学教研组改为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劳动卫生学教研组改为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营养卫生学教研室改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流行病学和环境卫生学教研组分别改为流行病学教研室、环境卫生学教研室。1970年12月根据国防工业发展需要,学校组织卫生系及两个附属医院部分医务人员成立“325会战”工业卫生科研组,承担七机部“325会战”任务。1973年3月学校领导决定该组划属卫生系领导。1978年湖北省教育局与石油化工局批准组建“325”工业卫生研究室,并修建科研楼房一栋。1979年“325会战”下马,学校下达文件将“325”工业卫生研究室改为工业卫生毒理研究室,1981年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实行统一领导。自1973年起,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教研室即与有关工厂协作,建立了职业病门诊和病房,1975年又在附属第一医院(协和医院)设立职业病病房,1985年9月根据卫生部(85)卫科教高学188号文,与协和医院合作将原有病房扩充,并指派专人参加职业病专科门诊。1985年卫生部(85)卫防13号文件决定我校为华中地区职业病防治和人员培训中心。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期,环境科学在我国经济生活领域兴起,随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人群健康损害的发现,在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确立保护环境是一项基本国策。国务院[1973]158号文件中要求“有关大专院校要设置环境保护专业和培养技术人才”,我院环境卫生教研室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也深刻体会到具有医学知识的环保专业干部缺少,为推进环境保护事业对专门人才的需求,在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下,从1973年开始连续举办了6期环境污染与卫生监测中高级培训班,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急需扩大队伍,输送高级专业人才,1978年,经湖北省教育局[教医(78)17号文]及卫生部[武医(78)45号文]批准正式建立“环境保护卫生专业”,同年开始招收5年制本科学生33人,1979年卫生部在成都“医学教育规划”会上将其更名为“环境医学”专业。同时,医学院批准增建:环境流行病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监测学4个教研室和环境医学概论、环境医学统计、环境与卫生工程3个教学小组,为了保证卫生专业教学任务的完成,又组建了环境卫生学教学小组。1985年世界银行给卫生部贷款选定环境医学专业为特殊项目,并认定为全国环境医学培训中心,贷款近30万美元,添置了大批教学科研仪器。1980年卫生统计学教研室建立社会医学研究室。自80年代起,为了适应科学研究的发展,学校批准逐步成立了一批研究室,如:1983年,流行病学教研室设立肿瘤流行病学研究室,1985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和儿童少年卫生学教研室相继成立相应的研究室,1986年建立职业医学研究室,1988年学校批准成立职业医学研究所。1994年环境卫生学教研室成立了地方病学研究室。1984年,医学院党委决定卫生系为处系级业务部门并决定由梁浩材任系主任,张余庆任系副主任。1984年开始筹建妇幼卫生系,1985年学校正式招收妇幼卫生专业本科学生,筹建期间举办妇幼卫生进修班2期、妇幼卫生专业证书班1期,组织编写、出版专业教材8种。4、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986-4)1985年卫生部批准同济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1986年批准卫生系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2月学校正式任命文历阳副校长兼任院长,陈世蓉任总支书记、常务副院长,同时任命了社会医学研究所和环境医学研究所所长、副所长及各教研室、研究室主任、副主任。1986年卫生部批准成立社会医学研究所,下设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居民健康、妇幼保健、老年医学、国际保健5个研究室及《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编辑部。1987年,学校党委批准,社会医学研究所试办健康教育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0人。1991年根据教学需要,学校批准增设健康教育教研室,人员编制不变;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改为卫生统计与社会医学教研室。1989年,学校批准卫生统计教研室试办卫生统计学后期分化专业,首届学生12人。1987年,国家教委(87)教高字015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医药本科专业目录》文件中,将环境医学专业列为国家统招专业(编号0202)开始在全国招生。1989年,国家教委(89)教高字021号通知,批准环境卫生(环境医学)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1993年,学校批准成立环境医学系。1976年医学院临时党委批准,成立了环境毒理学研究室。从80年代初,该研究室开始承担农业部及下属单位的新开发农药产品的毒理学评价工作,1997年,学院整合优势力量,向农业部、卫生部申报农药毒理程序评价资质,获准承担1-4阶段的评价工作。1988年5月,学校批准将1982年成立的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并入公共卫生学院统一领导。1990年9月,为了加强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经学校研究批准成立预防医学教研室,隶属公共卫生学院管理。1991年在妇幼卫生专业的基础上,成立妇幼卫生系并下设三个教研室:妇女保健学教研室、儿童保健学教研室、妇幼信息管理学教研室。为了适应我国妇幼事业的发展,于1995年开始招收妇幼卫生大专班(三年制)学生,于1997年开始招收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研究生课程班学生。1993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武汉分院挂牌我校,陈学敏教授兼任分院院长。同年,由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环境卫生学七个教研室组建成立了预防医学系,还成立了环境医学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至此公共卫生学院辖四个系:预防医学系、环境医学系、妇幼卫生系、卫生事业管理学系,三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社会医学研究所、职业医学研究所和一个中心: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成为拥有多种专业,不同层次教学和能开展较为广泛领域科学研究的公共卫生教学、科研、培训基地。经多年努力,1997年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室通过湖北省计量认证,建立了“保健食品功能学检验中心”,并于1998年5月获卫生部批准,承担保健食品功能学与毒理学的检测、评价工作,这使实验室首次成为国家级实验室。2000年,保健食品功能学检测中心再一次通过卫生部专家组的复审。5、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5-)2000年5月,根据国务院、国家教育部要求,原同济医科大学与原华中理工大学、原城市建设学院等四校合并组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正式更名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同年12月,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人字【2000】19号、22号文批准,公共卫生学院设立了“同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和“伤害控制研究中心”。2001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招生目录,学校院系机构进行学科重组、调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卫生毒理学系;1个研究所:环境医学研究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卫生事业管理学系和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划出,实验医学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整体并入环境医学研究所(图1)。同年,学院进行改革,对行政管理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和教育职员制,学院有6位同志竞聘到领导岗位,周宜开任院长,张述林任院总支书记;陈建伟任党总支副书记;杨克敌、程茂金、邬堂春任副院长。有10位同志聘为教育职员,他们是:杨世秀、夏正刚、郑刚、刘慧明、阳琳、欧阳宁慧、林伟、李民、陈兴芝、李红桃。2002年1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通过由省教育厅组织的“双基”实验室评估;同年3月,为了培养应用型预防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公共卫生学院成为全国公共卫生专业硕士学位(MPH)试办院校之一,并于当年开始组织学生报名和考试工作,首届招生103人;2002年11月,由环境医学研究所牵头联合北京环境医学研究所、太原环境医学研究所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部级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1月,经教育部验收检查,公共卫生学院申报建设“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2003年12月,学院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农药毒理研究中心”,副院长邬堂春教授兼任主任;石年、鲁文清教授任副主任;陈秀娜教授任技术顾问;2003年12月,预防医学教学实验中心与武汉雄铭环境科技公司共同创建的“同济雄铭室内外环境及材料检测评估中心实验室”,经湖北省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评审通过。2004年5月,学院组建了“分子流行病学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袁晶副教授被聘为实验室主任。2004年12月30日,学院正式成立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2005年7月,根据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校党(2005)24号文件精神,任命徐水平同志为公共卫生学院党总支书记,同时免去张述林同志院党总支书记职务。2005年8月,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儿少卫生与与妇幼保健学系、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社会医学系等单位整体搬入原实验中心大楼办公,大楼内部按统一设计标准进行了装修、添置实验台和办公家具,总投资约400万元。2005年9月,根据教育部“关于2005年度生命领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工作的通知”要求,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检查,评估等级为“良好类”。 聘周宜开教授为“环境与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环境科学院院士魏复盛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任期至2010年10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自2006年起由社会医学系承办的原《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正式更名为《中国社会医学杂志》。该杂志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级学术类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2006年5月,学院行政领导班子换届,根据华中科技大学校党(2006)46号文通知,周宜开被聘为公共卫生学院名誉院长,邬堂春为院长,杨克敌、杜玉开、徐顺清为副院长。 公共卫生学院前身公共卫生学馆仅相当于一个教研室。1955年建立卫生系后才有正式的机构建制。1、1955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7个教研组。2、1973年,卫生系设一个专业,5个教研室。3、1978年,卫生系设二个专业,10个教研室,3个教学组,2个研究室。4、1986年,公共卫生学院设二个专业,2个研究所,10个教研室,5个研究室。5、1993年,公共卫生学院设4个系, 3个研究所,1个培训中心,18个教研室。6、2001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7、2002年,公共卫生学院设6个系,1个所,1个教学实验中心并拥有1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 索引序列
  •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
  •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是
  •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高吗
  •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
  • 环境卫生学杂志编辑部主任级别是什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