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排名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排名

发布时间: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排名

你要考哪个方向的

高校历史专业研究生排名参考的数据不一样 得出来的也不一样一楼的只是搞笑历史学等级评分 并不是排名排名主要是专业排名比如 宋史方向 那么北大 河南大学 肯定在前面再比如近现代方向 华中师大肯定在前面美国史方向 南开大学 南京大学肯定排在前面这个排名要具体来看历史学考研英语比较低去年A区39分就可以今年也不会太高好一点的学校要求会高一点 比如北大 人大 复旦 华东师大这一类 要求都在50 55的样子再就是如果报考世界史方向 英语要求也很高 比如南开的美国史 至少英语上55

历史学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拥有8个二级学科。全院下辖,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历史研究所、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日本史研究中心,美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系、所、中心之下又有若干个教研室、研究室。

一、历史学一级学科最新排行: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北京大学 2 南开大学 3 复旦大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5 四川大学 6 中国人民大学 7 华东师范大学优势学科单位: 1 首都师范大学 2 武汉大学 3 山东大学 4 陕西师范大学 5 吉林大学 6 中山大学 7 华中师范大学 8 云南大学 9 厦门大学 10 南京大学 11 西北大学 12 东北师范大学 13 郑州大学 14 暨南大学 15 浙江大学 16 兰州大学 17 上海师范大学 18 安徽大学 19 湖南师范大学二、历史学一级学科中的专业排行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北京大学 2 南开大学 3 天津师范大学 4 中国人民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北京大学 2 吉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南开大学 2 复旦大学 3 西北大学 4 山东大学 5 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地理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复旦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陕西师范大学 2 北京大学3 南开大学 历史文献学(含敦煌学、古文字学)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四川大学 2 吉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兰州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 3 复旦大学 4 北京师范大学 5 南开大学 6 北京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专门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厦门大学 2 北京大学 3 南开大学 4 四川大学 5 清华大学 6 云南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西北大学 2 中山大学 3 暨南大学 4 武汉大学 5 中央民族大学 6 复旦大学 7 山东大学 8 中国人民大学 9 北京师范大学 10 南京师范大学 11 陕西师范大学 12 北京联合大学 13 首都师范大学 14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15 华中师范大学 16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南开大学 2 北京师范大学 3 北京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中国人民大学 2 山东大学 3 中山大学 4 陕西师范大学 5 武汉大学 6 郑州大学 7 兰州大学 8 河南大学 9 四川大学 10 暨南大学 中国近现代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湖南师范大学 2 华中师范大学 3 北京大学 4 复旦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中山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3 南开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5 南京大学 6 山东大学 7 北京师范大学 8 河北师范大学 9 四川大学 10 苏州大学 11 武汉大学 世界史 重点优势学科单位: 1 北京大学 2 南京大学 3 南开大学 优势学科单位: 1 首都师范大学 2 东北师范大学 3 武汉大学 4 华东师范大学 5 吉林大学 6 中国人民大学 7 复旦大学 8 华中师范大学 9 北京师范大学

期刊历史研究方向排名

我推荐两本还不错的《看历史》《国家人文历史》,不过还是得看你喜欢不?

《纪实》半月刊 人文历史 邮发代号2-393

哈佛大学参考最权威的2015年QS大学历史专业排名:第一名:哈佛大学 第二名:剑桥大学第三名:牛津大学第四名:加利福利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第五名:耶鲁大学第六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第七名:普林斯顿大学第八名:斯坦福大学第九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第十名:哥伦比亚大学以上排名每年都有变化,但最强的外国历史专业就在这几家大学之间徘徊。除了耳熟名详的名校外,加州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这三家的历史系非常优秀,学费却远低于美英名校,是更好的选择。

楼上不是有咩,你自己挑选就好了。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

方向现在大的分3类了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小的分 考古学 历史文献学 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史学理论 历史地理学等大类的 中国 世界史都是全国统考,考古及博物馆,有的统考,有的自主命题。跨专业还是有点难度的录取率高的,都是烂学校既然考,最好985 最低211 况且历史就业很不好。 建议不跨考历史,为了就业考虑

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4、文献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文献数据化等。

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考古、博物馆等。比较热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世界史,这些好去当老师嘛。喜欢就有动力呀,什么事情都先问一下难不难,都还没开始尝试是畏惧了怎么可能考得上?录取率就得看学校的实力了,比如考北大的那就很难,要是将就一点就考个什么省的师范大学那就好考多了。

广义的"历史学"是对"史"进行同时合训而产生的"史有二义"的统一体。包括: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历史学家对这种客观存在和过程及其规律的描述和探索的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出来的产品。狭义上的史学专指后者,是一种精神生产实践及其创造的属于观念形态的东西的统一体。因历史学家们考察的角度和出发点的不同,而有"活动"说、"学问"或"学术"说、"知识体系"说、"科学"说、"艺术"说和"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说、"整合"说等等不同的界定。历史学类专业主要包括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一级学科,以及博物馆学、民族学、文物学等二级学科。

历史文献学论文研究方向

不知道你是为啥报研究生,如果是为了学术研究的话建议不管你喜欢什么方向都先报历史文献学,这和史学理论一样,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其中历史文献学包涵了传统的文字,训诂校勘音韵等小学内容,更是基础的基础。当然,现代以来,出土文献也算是历史文献学研究范畴之一,比如长沙马王堆的,郭店楚简,银雀山等。不过如果不是确实有兴趣,这个学科你是学不下去的。参考书目:张舜徽的史籍举要和中国文献学,郑鹤声兄弟的中国文献学概要,姚名达的中国目录学史,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文献通考·经籍考,通志校雠,金石,图谱,艺文四略,章学诚校雠通义等等。。。历史文献学比较好的学校首推华中师大,北师大和北大,吉林大学等。如果运气不佳比如因为英语等原因被刷不得不调剂的话,例如福建师大的梁韦弦老师为金景芳先生嫡传弟子,也可以考虑。 查看原帖>>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历史学硕士阶段有8个二级学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研都有难度 而难易是相对的。所以不要问难不难 如果非要说 跨专业的还是比较难得 因为历史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你本专业不是历史的 也最好在之前就接触接触历史。现在没有报录比高的学校了。因为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 总之自己加油努力吧。博仁考研祝您成功。

更多历史学考研问题。请咨询博仁明老师。扣扣名字里面有 中国近现代史5、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 本学科研究方向是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风俗、教育

历史文献学研究对象主要是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历史文献学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方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文献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综合性的学问,历史文献学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1、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2、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3、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4、文献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以及文献数据化等。

岭南历史文献研究方向

方向现在大的分3类了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小的分 考古学 历史文献学 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史学理论 历史地理学等大类的 中国 世界史都是全国统考,考古及博物馆,有的统考,有的自主命题。跨专业还是有点难度的录取率高的,都是烂学校既然考,最好985 最低211 况且历史就业很不好。 建议不跨考历史,为了就业考虑

摘要:城市广场是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城市广场是一种二维的围合空间和公共性的开放空间。广州城市广场的建设目前存在着概念滥化、人性淡化的问题。为此,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为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关键词:城市广场; 广州1. 城市广场概说1 城市广场的历史发展广场,作为城市整体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历史几乎和城市的发展同步。它起源于古代欧洲。早在古希腊时期,建筑物的布置就是以神庙为中心,各种建筑围绕着它而形成广场,如著名的阿索斯广场。这时候的广场主要是担负起作为一个宗教中心的功能。到了古罗马时期,广场的建设达到了一个高峰,广场的类型逐渐多样化,出现了政治性广场、纪念性广场等。广场成为城市的象征。在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半坡村人为满足部落内部成员防卫、生产和集会的需要利用小型住宅沿圆圈密集排列而形成一个中央空间,即早期的城市广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形成和社会分工的出现,城市居民需要特定的空间去进行交易、集会和思想文化交流,促使城市广场不断向前发展,由最初的宗教中心发展为集商业、文化、休闲、景观、集会、表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到了现代,由于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广场的依赖越来越强烈,城市广场成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活起到最直接、最重要影响作用的场所。城市广场成为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城市特有的景观风貌和文化内涵,有时甚至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2 城市广场的空间构成特点 “广”者,宽阔、宏大之意也,“场”,指平坦的空地。“广场”,即广阔的场地,是指由两条或几条街道汇合处形成的空地(《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三环出版社1990年),今特指城市中广阔的场地,如天安门广场(《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0年)。从其概念中可以看出广场具有以下几个空间特点:1 二维的围合空间 广场是以二维的开敞的空间实体形式而存在的。这种二维的存在形式突出了人的存在活动,从一开始就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这种二维的存在形式又是以周边的三维立体建筑为背景围合而成的。这些三维立体建筑构成广场的视觉焦点,成为广场的空间界限,同时其体量、造型、景观特点也体现了某种精神,成为广场精神内核的重要组成部分。2 公共性的开放空间 城市广场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聚会、休闲的活动场所,因此,城市广场必然是一个公共性的开放的活动空间。广场应便于开展各种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等各种活动,具有良好的交通可达性,并消除一切进入壁垒。同时,城市广场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可参与性,只有城市居民能够最大限度的参与广场的各种活动,能够充分的利用广场的各种设施,其公共性才能得以体现。因此,城市广场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活动场所,是城市形态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广州城市广场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研究的方便,本文所涉及的广州,仅指广州建成区范围内的海珠、荔湾、越秀、东山、天河以及白云六个人口密集、历史发展较悠久的行政区。据笔者查阅各种广州地名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对比城市广场的概念与空间构成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广州目前的城市广场建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滥化的概念 广州市内冠以“广场”二字名称的不下三十几个(处),但观察其构成,则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所谓的“广场”其实都只是一栋高大的建筑,内有多间商铺,充其量只能够被称为“商厦”或“大厦”,如有名的天河城广场、宏城广场、东峻广场、时代广场、荔湾广场等;许多建筑动辄就以“广场”命名,“广场”已成为一个滥化的概念,与有些住宅动辄就以“花园”、“山庄”命名一样,被一些有识之士称为地名的“浮夸症”。也有的虽然冠以“饮食广场”、“娱乐广场”的名称,但与广场的内涵已是相去甚远了。其它的如火车站前广场和东站广场,虽然是一开阔的空地,但主要是为集疏人流而用,休闲、娱乐、集会的功能很弱。中华广场前虽然也有一小块绿地,但规模太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其实,广州真正称得上广场的唯有海珠广场。海珠广场现占地94万㎡,内有广州解放纪念雕塑。广场内鲜花遍地,绿树如荫,一度成为广州的象征,是广州市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可惜由于海珠大桥的通车,把海珠广场分割为两半,现在所谓的海珠广场仅指西广场,面积已大为缩小。而且由于邻近市内主要交通干道,繁华的车流,喧嚣的嘈杂声严重地破坏了海珠广场的氛围,2 淡化的人性可能由于地价较高,“寸土寸金”的缘故,加上广州商业气息较浓,广州城市休闲广场缺乏,即使已有的少数几个如海珠广场、中华广场前的空地,其规模也是很小的,远远不能满足密集的居民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需要。而且,各广场内部绿化率不高,很少考虑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人性化设施严重不足,比如很少有便于人们歇息、停留的石凳、石椅,绿化树种也都是一些低矮的树种,不能为人们遮荫挡雨,尤其是炎炎的夏日,广场上难得见到几个市民。虽然树木花草造型各异、富有艺术气息,但都是中看不中用。有些广场内的草坪更是打着“行人不得入内”的牌子,让人们望而却步。即使是在众多的所谓商业广场内(实际上只是一栋商业大厦),也是为人们提供休息、小憩的设施很少,人们逛街又累又困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歇息的地方。3.广州城市广场的设计思路3.1 以人为本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因此,以人为本是城市广场的最基本功能之一,也是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城市广场的设计理念应着重发展为人所实用、为人所体验的人性化空间,要努力创造一个富于生气、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广场环境。为此,城市广场在进行设计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居民活动的时间变化。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城市居民利用城市广场的方式不同。例如早晨主要是进行早操、打拳等健身活动,上、下午则主要是以聚会、聊天为主,傍晚和晚上活动的人群最多,主要活动内容以散步、休息、观看演出为主。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城市居民的活动需求也有不同。春秋季居民需要阳光,需要开阔的空间进行放风筝等活动;夏季烈日炎炎,居民需要城市广场能提供树荫纳凉。城市广场的设计应考虑到这种时间变化特点。②不同的居民群体对城市广场的需求也不同。老年人喜欢群聚、聊天、遛鸟,青年人好动,喜欢热闹的处所,儿童需要有游乐设施、玩具的活动场所,情侣们喜欢安静、僻静的地方。因此,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不同居民的活动特点,要求有明确的功能分区,要形成动静有序、开敞和封闭相结合的空间结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③要注意树种、草种的选择。广州气候炎热,夏季较长,太阳辐射强,城市广场的设计更应该注意选择一些高大的树种,能为人们提供较多的绿荫;此外,城市广场的绿化草坪要注意不仅有观赏性,更要有实用性,要满足人们在上面“坐”、“躺”的需求,为此,草种就要注意选择一些生命力强、维护成本较低的,不要为了追求名贵、追求观赏性而以诸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等貌似有情实则据人于千里之外的词语把人和城市广场隔开起来,拉远了城市居民和广场的距离,使城市广场的亲和力大为下降。④要从完善各种服务配套设施入手体现城市广场的人文关怀。居民在城市广场内活动时要求有良好的服务配套设施。广场内公厕、电话亭、座椅、交通指示牌、照明灯光、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到居民对广场的利用度和认可度。此外,城市环境卫生的质量管理也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垃圾箱的设置要考虑到人群的活动范围外,垃圾的清扫方式和清扫时间要注意不要和人群的活动时间相冲突。3.2 突出文化文化是特色的灵魂。一个没有特色的广场必定是没有文化性的广场。现今很多广场之所以出现千场一面、个性不突出的弊端,就是因为在城市广场设计时没有注意到突出城市广场的文化性。城市广场的设计要能够反映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充分挖掘地方自然与人文特色,并注意对城市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的保护,将其融入设计构思中。首先,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当地自然景观和地势地貌特点,突出地方文化。不同的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都有差异,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结合这些差异,以突出自己的个性。对于地势不平坦的地区,可利用地势的高差,在布局上采取梯级、平台、阶地、斜坡等手法,突出层次,既能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一种动态感,同时又能领略到广场的立体景观。对于广州来说,位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在进行城市广场的设计时,树种要选择一些高大的热带亚热带树种,既能为人提供树荫,又呈现出浓厚的热带亚热带风光。同时,广州“云山珠水”的地理景观又为广州建设“山水广场”、借山造势、依水布景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其次,城市广场的设计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使其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展示的舞台。广州是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岭南文化的代表,其独特的岭南建筑、古朴的骑楼无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广州又是我国近现代历史革命的策源地;广州又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得改革开放之先,商业文化发达。广州城市广场设计时必须注意挖掘与保护这些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例如,在北京路、上下九路商业步行街进行城市广场群的设计时,周边的建筑风格宜以骑楼建筑为主,把浓厚的商业文化和古朴的岭南文化相结合;在进行先烈路城市广场的设计时,要充分挖掘这一带近现代革命史迹众多的特点,如十九路军纪念碑、黄花冈七十二烈士陵园、广州起义烈士陵园、朱执信墓等都集中在这一块,城市广场的主题应以纪念革命先烈,缅怀英雄事迹为主,以突出历史文化;在广州沙面地区进行广场设计时,因为历史上这一带主要是外国使馆区,至今尚存众多西洋、欧式建筑,因此,广场周边的建筑风格宜以西洋风格为主,这样,既反映了这段历史,又突显广州中西结合、兼收并蓄的文化特色。第三,城市广场的设计要突出大众文化。城市广场是市民的广场,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轻的、有钱的还是没钱的、也不管是地位高贵的还是地位卑微的,所有的人都能平等地使用广场。因此,广场的建设要适合大多数人的需要,广场的文化应该是一种大众文化,要立足于本地、能够为广大市民所理解和接受。为此,城市广场的建筑小品和雕塑,要反映当地居民的生活特色和精神风貌,那些只有作者自己才明白的抽象的所谓现代雕塑,不应该出现在市民广场内。参考文献:〔1〕.汤桦.浅谈现代城市广场〔J〕.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2〕.王富臣.城市广场:概念及其设计〔J〕.华中建筑,2000,18(4)〔3〕.刘韶军.城市广场建设要结合居民的休闲特点〔J〕.城市规划,2002,26(3)〔4〕.城市广场-一个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城市规划,2002年第26卷第2期、第3期注:本文发表于《城市问题》2002年第6期 作者简介: 周志红(1972--- ),男,湖南邵阳人,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肖玲(1957- ),女,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① 据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编制的《广东省饶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年

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史学理论、考古、博物馆等。比较热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以及世界史,这些好去当老师嘛。喜欢就有动力呀,什么事情都先问一下难不难,都还没开始尝试是畏惧了怎么可能考得上?录取率就得看学校的实力了,比如考北大的那就很难,要是将就一点就考个什么省的师范大学那就好考多了。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历史学专业从2007年改为全国统考,历史学硕士阶段有8个二级学科:史学理论及史学史、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专门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研都有难度 而难易是相对的。所以不要问难不难 如果非要说 跨专业的还是比较难得 因为历史要背的东西太多了。你本专业不是历史的 也最好在之前就接触接触历史。现在没有报录比高的学校了。因为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 总之自己加油努力吧。博仁考研祝您成功。

  • 索引序列
  •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排名
  • 期刊历史研究方向排名
  • 历史文献学研究方向
  • 历史文献学论文研究方向
  • 岭南历史文献研究方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