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钛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关于钛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发布时间:

关于钛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9、2 化学与材料教学重点:1、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材料的特点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常见的合成材料,以及它们的性能和鉴别方法, “白色污染”的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2、培养学生关注目前新材料的开发,增强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信心。教学过程复习:通过第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引入: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将会发现化学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材料讲解:时代的划分常以材料为标志,人类社会曾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和钢铁时代,现又进入高分子时代。让我们阅读P234页回答下列问题1.人们对材料的认识、制造和利用经历了哪些发展过程?天然材料;烧制材料;合成材料;可设计材料;智能材料。一、金属材料:1、包括:青铜器时代:青铜(Cu、Sn合金,人类最早使用的合金⑵铁器时代:生铁和钢⑶近现代:铝及铝合金、钛合金,特种合金(高强度、高韧、耐高温)贮氢合金、“形状记忆”合金2、主要特点和用途:良好的延展性,导电导热性能,有较高的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缺点:不耐腐蚀 所以:防止金属材料的腐蚀,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之一。3、你还记得有哪些方法吗? 答:保持洁净和干燥、电镀、涂保护膜。[过渡讲解]:长久以来,金属一直占据着材料王国的霸主,尤其是钢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钢铁作为材料有它的许多优点,然而也存在着诸如不耐腐蚀、不耐高温、不够坚硬、不能绝热等缺点。有趣的是,钢铁等金属的短处,反过来恰恰是非金属材料的长处。不过陶瓷也有自己的“薄弱环节”:虽硬但无韧性,一碰就碎,一敲就断,而且毫无弯曲延长的余地。二、无机非金属材料:1、包括:⑴古代的陶瓷:制陶器、瓷器等⑵新型陶瓷材料:制发动机零件、人工骨、人工关节、人造牙等⑶其他:玻璃、水泥、金刚石、单晶硅等2、主要特性:耐高温、大多数有较强的抗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且不能导电。缺点:普通的脆性大。三、有机材料1、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天然橡胶天然纤维:①纯棉:用棉花、麻等植物纤维纺纱织成。鉴别法:点燃之燃烧不旺,不冒黑烟,烧后成细灰。特点:透气、透汗但不耐磨。②蚕丝、真丝:动物的毛纺纱织成。鉴别法:点燃有烧焦羽毛味,灰不结成硬块。人造纤维:将竹、木材通过化学方法加工而成。2、合成高分子材料:合成塑料、纤维、橡胶、粘合剂①合成纤维:以石油产品、煤、石灰石、水、空气等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造而成。鉴别法:(化纤布)点燃之燃烧很旺,冒黑烟,烧后凝结成团。特点:强度大,不易变形。

【钛金属介绍】钛的特性本身具有高硬度且质轻之不会生锈变质、或致使金属过敏之稳定金属类。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会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且其化学性安定,不会发生经时性的变化或变质。钛对人体有益,且相当安全,非常适合身体。钛制品由于会安定身体电流,舒缓肌肉紧绷状态,因此,精神会得到松解、肌肉也会逐渐放松,并可提高运动机能。钛治疗的原理钛是一种具有坚硬、不生锈特性的安全、低变应原的金属。在医药和体育运动领域中被广泛使用。这种轻金属具有通过细胞电离调节身体天然电流的能力。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会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且其化学性稳定,不会发生经时性的变化或变质,有益人体身心健康。因此使用钛制品可以达到精神松弛、肌肉放松、运动机能提高的效果。体温上升,热量增加会使肌肉放松,并且刺激血液流动,增加的血液流动帮助您的身体更好地清除血流中由疼痛产生的作用物和疲劳因子。 有效地控制身体内的电流紊乱。疼痛与不适的消除立即见效。对粘液囊炎,坐骨神经痛、头痛这些类型的关节炎和经前综合症的短暂痛疼缓解具有明显作用。通过调节身体电流来缓解肌肉的痛疼与僵硬,改善血液循环。由于这些原因,本产品受到马拉松选手和许多日本运动员的喜爱。专业的运动数字反映较好的运动流速,更快的反射时间,以及运动成绩的提高。

回答 金属钛属于金属类,在日常生活中用于制药、食品、化工、工业、医疗,属于稳定元素,没有毒性,没有放射性产生。 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而且其化学性稳定,不会发生精实性的变化或变质,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应用钛制品可以达到精神松弛、肌肉放松、运动机能提高的效果。现在已经成为医疗上常用人体骨骼代替材料,用钛制造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骨板、牙科植入、颅脑手术后的颅骨缺损修补等。 更多1条 

声称用“钛环”项链能够缓解疲劳、减轻肌肉压力,从医学角度来说,是没有根据的。临床上使用金属元素来做理疗时,都是依靠光波或者微波发射来达到治疗的效果。“钛环”项链仅仅是将钛固定在了项链里,人体没有和钛接触,也就没有途径来吸收钛元素,除非钛具有放射性。有些人觉得自己感受到了“钛环”缓解疲劳、减轻肌肉压力的功用,其实只是他们的心理作用。在普通人群中,总有些特别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人,由于他们的心理不够成熟,自信心和自主性都不强,容易产生从众心理,接受“心理暗示”。所以楼主不要相信啦,仅仅把它看作装饰品!OK?

关于人参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气味」  甘,微寒,无毒。《别录》曰∶微温。普曰∶神农∶小寒;桐君、雷公∶苦; 黄帝、岐伯∶甘,无毒。  元素曰∶性温,味甘、微苦,气味俱薄,浮而升,阳中之阳也。又曰∶阳中微阴。  之才曰∶茯苓、马蔺为之使,恶溲疏、卤碱,反藜芦。一云∶畏五灵脂,恶皂荚、黑豆, 动紫石英。  元素曰∶人参得升麻引用,补上焦之元气,泻肺中之火;得茯苓引用,补下焦之元气, 泻肾中之火。得麦门冬则生脉;得干姜,则补气。  杲曰∶得黄 、甘草,乃甘温除大热,泻阴火,补元气,又为疮家圣药。  震亨曰∶人参入手太阴。与藜芦相反,服参一两,入黎芦一钱,其功尽废也。  言闻曰∶东垣李氏理脾胃,泻阴火,交泰丸内用人参、皂荚,是恶而不恶也。古方疗月 闭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是畏而不畏也。又疗痰在胸膈,以人参、黎芦同用而取涌越,是 激其怒性也。此皆精微妙奥,非达权衡者不能知。  「主治」  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本 经》)。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 令人不忘(《别录》)。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弱,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 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甄权)。止烦躁,变酸水 (李 )。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大明)。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 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止渴生津液(元素)。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 眩晕头痛,反胃吐食, 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 、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时珍)。

人参,首载于汉朝《神农本草经》,被列为温补上品。西晋末年开始栽培,迄今1660多年历史,我国系世界最早引种。祖国医学认为,其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二经,大补元气,固脱生律,保脾养胃,安神益智,治多种疾患。诸如《本经》载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药性论》谓之“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下不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名医别录》称其“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本草纲目》记述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出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疠,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人参亦为与他药配伍的主品,单说东汉医圣张仲景应用人参的方剂达41条,明朝大医家李时珍介绍含人参的处方计62条。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之功能。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主要含10多种人参皂甙,以及人参快醇、β-榄香烯、糖类、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抗心律失常,抗衰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人参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的《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人参分为山参和园参两大类, 野生的称为“山参”,多生长于东北阔叶林与针叶林混生的人际罕至的原始森林中,是中国一类保护植物。其生长非常缓慢,一两重的山参要长四五十年甚至上百年,由于人们对其需求日益增加,因此,野生人参日趋减少,愈为罕见。园参,即人工栽培的人参,也称“家参”。它与山参在颜色、形体等方面均很相似,但味苦并带有辣气,山参虽味亦苦却有清香之气味。【药理学作用】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  治疗量人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改善思维功能,提高分析能力和工作能力,但较大剂量时有镇静作用;人参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及调节功能;还有类似强心甙的作用,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人参的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神经衰弱,消耗性慢性疾病,以及一般体弱或病后虚弱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自汗眩晕、头痛反胃,阂症、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痹瘘、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近代中医常用人参补气救脱,益血复脉、养心安神、生津止渴、补肺定喘健脾止泻、托毒合疮等。

人参研究

关于轮胎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可以去百度上搜一搜 都有的

资料有,书籍没,你需要哪些?有的还是商业机密,不能给你看啊,呵呵

关于水泥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凡以硅酸钙为主的硅酸盐水泥熟料,5%以下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统称为硅酸盐水泥(Portland cement),国际上统称为波特兰水泥。硅酸盐水泥分两种类型,不掺加混合材料的称为Ⅰ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Ⅰ;掺加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混合材料的称为Ⅱ型硅酸盐水泥,代号P·Ⅱ。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以一种材料为基体(Matrix),另一种材料为增强体(reinforcement)组合而成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高分子材料macromolecular material,以高分子化合物为基础的材料。包括橡胶、塑料、纤维、涂料、胶粘剂和高分子基复合材料。合金alloy ,由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所组成的具有金属通性的物质。一般通过熔合成均匀液体和凝固而得。根据组成元素的数目,可分为二元合金、三元合金和多元合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和生产合金的国家之一,在商朝(距今3000多年前)青铜(铜锡合金)工艺就已非常发达;公元前6世纪左右(春秋晚期)已锻打(还进行过热处理)出锋利的剑(钢制品)。这个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具体的在研究和生产上还有很多要点,可以查看相关专业的书籍,一般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及其下各次级学科都会提及

关于花生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342位粉丝花生果实含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花生含有的胆碱、卵磷脂,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记忆力,可益智、抗衰老、延寿。花生中含有 25%~35% 的蛋白,主要有水溶性蛋白和盐溶性蛋白,水溶性蛋白又称为乳清蛋白,占花生蛋白的10% 左右,盐溶性蛋白占花生蛋白的 90%。与动物性蛋白营养差异不大,不含胆固醇,花生蛋白的生物价为 58, 蛋白效价为 7,其营养价值在植物性蛋白质中仅次于大豆蛋白。扩展资料多粒型花生多粒型花生株型直立,疏枝型。茎枝粗壮高大,主茎茎部有4~5个营养枝,前期向上直立生长,后期向四周倾斜,各节均能长出花枝,分枝少而长,二次分枝少,但无三次分枝现象,茎枝上有疏而长的绒毛。大都有花青素,中后期呈红色或紫色。子叶较大,叶脉明显,叶色浅绿色或绿色、深绿色都有。花期长,数量多,属连续开花型,中上部无效花多,地上部成针率高,入土成果率低。荚果多为串珠型,果壳厚,网纹平滑,果嘴、果腰不明显,大多数荚果含种子3~4粒。种子呈不规则形或三角形、圆锥形、圆柱形。种子相邻处有截面。种皮颜色多为红色或紫红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花生

中国栽培的花生是从南美洲引进的,但关于最初引入的时间和地点,学术界还没有最后定论。国际上发表的多数文献中认为,花生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的16世纪中叶从西班牙属地菲律宾传入中国东南沿海的。美国花生专家Hammons在《花生栽培与利用》和《花生科学与技术》(分别于1973和1982年出版)中指出“中国关于花生的最早参考文献晚于(欧洲人)发现和征服美洲之后的相当时期”,其依据是LBerthuld于1906年在《美国学者国际会议》和辅仁大学《东方国研究月刊》上发表的文章,因这些文章是英文,故易为西方人所接受和引用。但是由于语言和历史的局限,西方学者对当时中国文献的认知难免有偏颇之处。当然Hammons只是客观叙述“中国关于花生的最早参考文献”,而并未以此作为中国最早栽培花生年代的依据。实际上,中国关于花生或花生种植的最早文字记载和中国栽培花生的年代要先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年代。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花生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是一种营养食品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气。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2x=20)。 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x=40)。根据花生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见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约早于欧洲100多年。 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万公顷,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美国等。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 福建龙岩产的花生,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应该是国内花生品种的一个地方特色。 形态特征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叶互生, 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 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黄色,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厘米。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果针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 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一般底端钝圆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种皮有白、粉红、红、红褐、紫、红白或紫白相间等不同颜色。子叶占种子总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隐藏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间,由主芽和两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类型和品种 中国花生品种可分为4个主要类型:①普通型。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深绿色。株丛直立、丛生以至匍匐。果形较大。种子长圆柱形。生育期较长。②龙生型。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③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植株直立或丛生。果型较小。种子桃形。休眠性弱。④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种子圆柱型。中国在生产上曾大面积栽培的品种类型不一,大多数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丛生花生。通过两个类型间的杂交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显示出一定优越性。现在世界上高产、稳产、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美国“佛罗蔓生”,也属类型间杂交种,占美国当前花生生产面积的90%以上。“马库鲁红”对叶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个品种。中国的“协抗青”对花生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较优。 生理特性 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栽培管理 花生在中国不同地区与其他作物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种植制度,从而有春花生、麦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广东个别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近年来在水稻田中发展了部分花生种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轮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节较长,水稻品种搭配合适,还可与双季稻轮作。广东、福建等种植秋花生收荚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种,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全、苗壮,当地俗称“翻秋留种”或“倒种春”。因地下结荚,要求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长发育。 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其适温珍珠豆型为12~15℃,普通型为15~18℃。有些品种的休眠性较强,低温情况下很难发芽。另外,种子吸水后,内含物转化为醣,又易吸引蚂蚁等地下害虫啮食。因此掌握适时播种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覆土不宜过厚,墒情较好时以5~7厘米为宜。覆土厚度超过胚轴的正常延伸长度时,应设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后用手锄刨开土表层,使子叶节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于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多开花、多结果。种植密度原则上除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外,生育后期应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并能抑制杂草。一般生产条件下北方地区普通型花生亩栽2~5万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区珍珠豆型品种亩栽8~2万株。 苗期施氮不宜过多。依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显著。氮、磷、 钾和硼均可根外追肥。亩产250千克左右时,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2千克,钾2~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钙肥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营养状况,并促进氮的代谢,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花生器官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仅能向上运输,很少能转运供应荚果发育。为了使果针和荚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钙,钙肥宜撒施在结荚区的土壤中。不同类型品种对钙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较低,普通型较高。 花生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约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响最大的是花荚期,约占总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会影响花芽分化、开花、受精和果针的伸长。地面干燥也有碍果针入土。南部多雨地区则要注意排水,以免影响荚果的正常发育。 荚果成熟时间很不一致。可剥开荚果,根据内壁颜色由白转褐变黑的程度来判断。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收获过晚,休眠性弱的品种易在田间发芽;有的品种则易致果柄折断,难以收获干净。大面积生产用收获机挖掘翻晒,而后用摘果机摘果清选、干燥。荚果安全贮藏水分含量为10%。及时充分干燥非常重要,否则会发热、生霉。由于黄曲霉污染而产生的黄曲霉素B1、B2,有致癌作用。 病虫害 常见病害有花生锈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叶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锈病流行时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叶斑病,中国长江以南产区,尤以雨水偏多、田间湿度过大时更为严重。早、晚斑病发病较晚,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慢性的,由于花生已进入成熟期,很易忽视它的为害。部分集中产区花生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也很严重。合理轮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丛枝病、花叶病和矮缩病。丛枝病在东南沿海较严重,发病时果针不向地而反向上呈勾状,俗称“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种,秋花生延迟播种,有避病效果。花叶病和矮缩病北方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壳腐病、冠腐病、叶腐病等也有发生。一般用轮作换茬、抗病育种、精选种子、加强管理、注意排水等综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的害虫很多。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种蝇等,用毒土、毒谷、诱饵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等都为害叶片,可用药剂防治。斜纹夜蛾有趋光性,可诱杀。 用途 种子含油45~55%,少数品种可达6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油是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亚油酸占5~5%,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并有镇咳祛痰作用。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可加工成脱脂蛋白粉,经膨化处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种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以及花生酱。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不错吧?

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约于十六世纪传入我国,十九世纪末有所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其中以山东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山东省莱西市花生播种面积达到5万亩,年总产高达11万吨,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人均产量位列第一,被誉为“中国花生之乡”,直接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比重将近二成,是全国重要的花生出口基地。 花生的果实为荚果,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形状有蚕茧形,串珠形和曲棍形。蚕茧形的荚果多具有种子2粒,串珠形和曲棍形的荚果,一般都具有种子3粒以上。果壳的颜色多为黄白色,也有黄褐色、褐色或黄色的,这与花生的品种及土质有关。花生果壳内的种子通称为花生米或花生仁,由种皮、子叶和胚三部分组成。种皮的颜色为淡褐色或浅红色。种皮内为两片子叶,呈乳白色或象牙色。 花生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内含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据测定花生果内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含量也很丰富,特别是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功能。 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从花生仁中提取油脂呈淡黄色,透明、芳香宜人,是优质的食用油。花生油很难溶于乙醇,人们可以通过将花生油注入70%乙醇溶液加热至39-8度,看其混浊程度,来鉴定花生油是否为纯品。 花生油 花生油是将花生仁经过制浸而成的油。花生油属于不干燥性油,色泽淡黄,透明度好,清香可口,是优良烹调用油。 花生是一种营养食品 花生是一种高营养的食品,里面含有蛋白质25%~36%,脂肪含量可达40%,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花生是100多种食品的重要原料。它除可以榨油外,还可以炒、炸、煮食,制成花生酥、以及各种糖果、糕点等。因为花生烘烧过程中有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特殊的香气。 花生的内皮含有抗纤维蛋白溶解酶,可防治各种外伤出血、肝病出血、血友病等。 但花生米很容易受潮变霉,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黄曲霉菌毒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种毒素耐高温,煎、炒、煮、炸等烹调方法都分解不了它。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吃发霉的花生米。 起源和分布 落花生属约有60~70个种,迄今已收集到并经鉴定的有21个种。其中大多数是二倍体种(2x=20)。 栽培花生是两个二倍体自然加倍的异源四倍体种(2x=40)。根据花生多样性品种类型的集中情况,玻利维亚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安底斯山山麓的拉波拉塔河流域,可能是花生的起源中心地。 欧洲文献中最早记载花生的是西班牙的《西印度自然通史》。中国有关花生的记载始见于元末明初贾铭所著《饮食须知》中,其后许多书籍不但载有落花生的生物学特性,且有地理分布等。可见中国有关花生的文献记载约早于欧洲100多年。 世界生产花生的国家有100多个,亚洲最为普遍,次为非洲。但作商品生产的仅10多个国家,主要生产国中以印度和中国栽培面积和生产量最大,前者约720万公顷,560万吨,后者为3万公顷,7万吨(1985)。其他国家有塞内加尔、尼日利亚和美国等。 中国花生分布很广,各地都有种植。主产地区为山东、辽宁东部、广东雷州半岛、黄淮河地区以及东南沿海的海滨丘陵和沙土区。其中山东省约占全国生产面积的1/4,总产量的1/3强。 福建龙岩产的花生,果实饱满,香酥可口,应该是国内花生品种的一个地方特色。 形态特征 花生为圆锥根系,入土可达2米,但主要分布在地面下30厘米左右的耕作层中。 根上着生直径1~3毫米的豇豆族根瘤菌。主茎直立,绿色,有的品种带有不同深浅的花青素,中上部呈棱角状,中空。主茎高度因品种和栽培条件而异,高的可达1米以上。主茎上生第1次分枝,其与主茎的角度因品种类型而异,约30°~90°。通常直立型花生主茎高于分枝,匍匐型或半蔓型则分枝比主茎长。1次分枝上着生2次分枝和花序。叶互生, 为4小叶偶数羽状复叶,某些品种也可见多小叶的畸形叶,有叶柄和托叶,小叶片椭圆、长椭圆、倒卵和宽倒卵形,也有细长披针形小叶,叶面较光滑,叶背略显灰色,主脉明显,有茸毛,叶柄和小叶基部都有叶枕,可以感受光线的刺激而使叶枕薄壁细胞的膨压发生变化,导致小叶昼开夜闭,闭合时叶柄下垂。 总状花序,每个花序一般可着生4~7朵花,多的可达10朵以上而形成长花枝,蝶形花,橙黄色,旗瓣上带有深浅程度不同的紫红色条纹。雄蕊10个,2个退化,8个具有花药。柱头羽毛状,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受精后一群能分生的细胞迅速分裂,约经3~6天伸长形成绿色带紫的棍状物,称果针,一般长10~15厘米。有时可见花萼管基部套在果针梢端上,顶着受精后已凋萎的花器。这时子房位于果针的梢端,外有若干层细胞的帽状物保护。果针伸长后向地生长,将子房送入土中,达到一定深度后,子房开始向水平方向生长发育而形成荚果。这时需要黑暗条件。荚果本身也有一定的吸收功能,其发育所需要的钙质,都由荚果直接从土壤中吸收。果针入土的难易与花在植株上着生的位置有关。开花部位过高,或因茎枝过于纤弱,遇风雨时易变动位置,因而影响果针向地的角度,入土较难。匍匐型花生的果针由于距离土面近,角度适宜,入土结荚率最高。直立或丛生型花生如茎枝节间短,近主茎基部多分枝且能连续开花的,才有较高的入土结荚率。 荚果果壳坚硬,成熟后不开裂,室间无横隔而有缢缩(果腰)。每个荚果有2~6粒种子,以2粒居多,多呈普通型、斧头型、葫芦型或茧形。 每荚3粒以上种子的荚果多呈曲棍形或串珠型。 百粒重一般50~200克。果壳表面有网络状脉纹。种子三角形、桃形、圆柱形或椭圆形,一般底端钝圆或略平,梢端胚根突出。种皮有白、粉红、红、红褐、紫、红白或紫白相间等不同颜色。子叶占种子总重量的90%以上。胚芽隐藏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间,由主芽和两个子叶节侧芽组成。 类型和品种 中国花生品种可分为4个主要类型:①普通型。侧枝上交替着生花序,分枝多,叶片倒卵圆形。深绿色。株丛直立、丛生以至匍匐。果形较大。种子长圆柱形。生育期较长。②龙生型。植株匍匐,交替开花,多毛茸,有花青素,荚果有龙骨(背脊)和勾嘴,曲棍状。果壳网纹深,果针脆弱易断。③珍珠豆型。侧枝近主茎,可连续着生若干花序节,仅少数 2次分枝。叶片椭圆形,浅绿色或绿色。植株直立或丛生。果型较小。种子桃形。休眠性弱。④多粒型。侧枝每节均可着生花序,很少有 2次分枝,主茎有花序。植株高大,茎枝上有明显的花青素。荚果棍棒状,以3~4粒种子荚果占多数。种子圆柱型。中国在生产上曾大面积栽培的品种类型不一,大多数是珍珠豆型和普通型丛生花生。通过两个类型间的杂交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显示出一定优越性。现在世界上高产、稳产、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是美国“佛罗蔓生”,也属类型间杂交种,占美国当前花生生产面积的90%以上。“马库鲁红”对叶斑病也有一定抗性,曾是世界上普遍利用的一个品种。中国的“协抗青”对花生细菌性枯萎病的抗性较优。 生理特性 花生对微酸性土壤有一定适应能力,是开发红壤土的先锋作物;但偏高的土壤酸度需施用石灰等钙质肥料中和短日照作物,但对光周期并不太敏感。需较高热量,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才能播种;主要生育期中要求20~28℃的气温,秋季气温降至11℃左右时,荚果即停止发育。中国花生产区生育期平均积温均在3500℃左右。生育期100~150天,个别晚熟品种可达180天。一般早熟品种种子休眠期短, 迟熟品种休眠期长,龙生型品种休眠性最强。花生种子的休眠性除受种皮影响外,并与胚内某些激素类物质有关。用乙烯利、激动素等化学物质、晒种和适温催芽可解除休眠。 土壤中的花生根瘤菌受根系分泌物的吸引,通过表皮细胞进入皮层细胞内分裂繁殖,使细胞受刺激而形成根瘤。这个时期是寄生关系,而后根瘤菌固氮活动加强,才成为共生。花生生育末期,由于根系折断,根瘤破裂,根瘤菌又回归土中营腐生生活。适宜根瘤菌繁殖的温度为18~30℃,水分为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pH5~2。土壤中硝酸态氮过多时,对根瘤菌固氮有抑制作用,故生长初期应适当控制氮素的施用。增施磷、钾、钙肥能促进根瘤菌繁殖及提高固氮能力。 栽培管理 花生在中国不同地区与其他作物组成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一年二或三熟的种植制度,从而有春花生、麦套花生、夏花生和秋花生之分,广东个别地区还可种植冬花生。近年来在水稻田中发展了部分花生种植,形成花生—水稻或水稻—花生的轮作制度。有的地方生育季节较长,水稻品种搭配合适,还可与双季稻轮作。广东、福建等种植秋花生收荚果留作第2年春播用种,可以提高出苗率,保证苗全、苗壮,当地俗称“翻秋留种”或“倒种春”。因地下结荚,要求疏松的沙土、砂砾土或砂壤土,以利果针入土、荚果发育和收获。深耕、深翻有利花生的生长发育。 种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其适温珍珠豆型为12~15℃,普通型为15~18℃。有些品种的休眠性较强,低温情况下很难发芽。另外,种子吸水后,内含物转化为醣,又易吸引蚂蚁等地下害虫啮食。因此掌握适时播种是全苗壮苗的关键。覆土不宜过厚,墒情较好时以5~7厘米为宜。覆土厚度超过胚轴的正常延伸长度时,应设法清除。“清棵蹲苗”就是出苗后用手锄刨开土表层,使子叶节露出土面的措施,有利于第一对侧枝的生长,多开花、多结果。种植密度原则上除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外,生育后期应能封行覆蔽地面,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并能抑制杂草。一般生产条件下北方地区普通型花生亩栽2~5万株,珍珠豆型花生宜稍密;南方地区珍珠豆型品种亩栽8~2万株。 苗期施氮不宜过多。依据土壤情况施用硼等微量元素效果显著。氮、磷、 钾和硼均可根外追肥。亩产250千克左右时,每产100千克荚果约吸收氮5~7千克,磷1~2千克,钾2~5千克,对钙的需要量仅次于钾。钙肥能调节土壤酸度,改善花生营养状况,并促进氮的代谢,减少空壳,提高饱果率。花生器官对钙质的吸收利用功能不同,根系吸收的仅能向上运输,很少能转运供应荚果发育。为了使果针和荚果能直接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钙,钙肥宜撒施在结荚区的土壤中。不同类型品种对钙的需要量不同,珍珠豆型较低,普通型较高。 花生较耐旱,但需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约需水 225千克。需水最多、影响最大的是花荚期,约占总需水量的50%左右,此期受旱,会影响花芽分化、开花、受精和果针的伸长。地面干燥也有碍果针入土。南部多雨地区则要注意排水,以免影响荚果的正常发育。 荚果成熟时间很不一致。可剥开荚果,根据内壁颜色由白转褐变黑的程度来判断。一般以大部分荚果的内壁或内果皮颜色变褐至黑色时开始收获。收获过晚,休眠性弱的品种易在田间发芽;有的品种则易致果柄折断,难以收获干净。大面积生产用收获机挖掘翻晒,而后用摘果机摘果清选、干燥。荚果安全贮藏水分含量为10%。及时充分干燥非常重要,否则会发热、生霉。由于黄曲霉污染而产生的黄曲霉素B1、B2,有致癌作用。 病虫害 常见病害有花生锈病、早斑病、褐斑病和晚斑病等危害叶部的真菌病害。花生锈病流行时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叶斑病,中国长江以南产区,尤以雨水偏多、田间湿度过大时更为严重。早、晚斑病发病较晚,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是慢性的,由于花生已进入成熟期,很易忽视它的为害。部分集中产区花生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也很严重。合理轮作是有效的防治方法。在中国花生病毒病主要有丛枝病、花叶病和矮缩病。丛枝病在东南沿海较严重,发病时果针不向地而反向上呈勾状,俗称“花生公”。春花生提早播种,秋花生延迟播种,有避病效果。花叶病和矮缩病北方较多。其他如根腐病、小菌核病、壳腐病、冠腐病、叶腐病等也有发生。一般用轮作换茬、抗病育种、精选种子、加强管理、注意排水等综合性措施防治。 花生的害虫很多。地下害虫有蛴螬、蝼蛄、地老虎和种蝇等,用毒土、毒谷、诱饵防治均有效。苜蓿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和卷叶虫等都为害叶片,可用药剂防治。斜纹夜蛾有趋光性,可诱杀。 用途 种子含油45~55%,少数品种可达60%左右,蛋白质含量为25~30%。花生油是80%不饱和脂肪酸和20%饱和脂肪酸的甘油脂混合物,脂肪酸、油酸占3~3%,亚油酸占5~5%,品质优良,气味清香。除供食用外,在印染、造纸工业上可作乳化剂,在纺织工业上用作润滑剂,机械制造工业上用作淬火剂。对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并有镇咳祛痰作用。榨油后的副产品花生饼可加工成脱脂蛋白粉,经膨化处理可制成花生蛋白肉。另外,花生种子可炒制、油炸或做花生糖、花生酥等糖果糕点以及花生酱。茎叶为优质饲料。荚壳可作粘胶的原料,经干馏、水解可得到醋酸、醋石和活性炭等10多种产品。种皮可入药,对多种出血性疾病有止血作用 。

  • 索引序列
  • 关于钛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关于人参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关于轮胎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关于水泥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关于花生的参考文献有哪些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