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题目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题目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回字有四样写法》

你这边题目有什么要啊,和专业相关就可以了吗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选题

学术堂整理二十个好写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1、以《墨子》为例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所"字结构  2、《马氏文通》中韵律影响句法现象研究  3、"道"的文化阐释  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规律--以《论语》为例  5、关于古代汉语绪论的几个问题  6、主观化与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双重身份  7、从拉丁语到古汉语--汉译《几何原本》卷一"界说"的翻译分析  8、诗语、框架与海外经验--张斯桂《使东诗录》浅论  9、评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的编排  10、当代文学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  11、《世说新语》中程度补语的句法和词性研究  12、浅析第三人称代词在汉魏以来的发展  13、成语、俗语--学习文言文的新途径  14、浅析《马氏文通》对"先置"现象的研究  15、浅谈汉语言文学的全球化发展  16、如何培养我校学生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17、古代汉语"远+N"和"N+远"构式的语义与句法历时对比研究  18、《论语》同义词辨析  19、古诗文吟诵的历史传统与规则要领  20、古代汉语字间关系考察--以"薄"与"迫""箔""簿"三字关系为例

毕业论文题目现代汉语语音研究汉语新词语研究汉语外来词语研究汉语字母词研究汉语媒体语言特点研究汉语修辞研究汉语多音字研究汉语复活词研究当代汉语科技词语研究现代汉语成语变化研究当代汉语词语语音形式的发展变化汉语惯用语研究当代汉语新谚语研究当代汉语青年流行语研究现代汉语同音误用研究谈谈副词“终于”的用法论正极意义和负极意义语用正误与语频统计因果关系与转折关系的上位义比较给病句一个理由作为文化符号的语言符号文化符号“道”和“道”族词汇的研究(说明:本题中的“道”也可换成“气”、“心”、“性”、“理”、“天”、“命”、“神”等字,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当前我国社会称谓的使用问题“女士、先生、小姐、太太”使用情况调查“同志”的尴尬文学语言研究汉语语气词研究书名和社会文化心理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鬼神名称和宗教文化命名和艺术世界——谈小说《西游记》的人物、地点命名在艺术建构中的作用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汉语动物名称研究汉语植物名称研究新时期小说语言粗鄙化现象研究“X吧”类新生店名研究说“秀”(英show)汉语象声词研究泛义动词“整”与“搞”的比较研究汉语感叹词研究东北方言动词“造”的研究东北方言语气助词“呗”的研究东北方言后缀“——巴”的研究新时期以来新生句法现象研究话语与政治的关系研究字词误读研究、字词误用研究汉字形体演变及识记研究褒义词考查分析同义词辨析与运用贬义词考查分析汉英词语对比研究(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成语运用研究、习语运用研究新闻语言研究广告用语研究法律、商贸语言研究社交用语研究、文艺用语研究(小品、歌词等)词类区分研究语境与语言表达研究新辞格研究或辞格发展研究语境对词义(句子结构)的影响有特点的句法结构考察分析现代汉语语法汉语应答句研究标题语法研究标题语用研究标题语义研究东北官话地点方言研究东北官话语音研究东北官话词汇研究东北官话语法研究东北官话语用研究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研究现代汉语修辞研究现代汉语主谓谓语句研究现代汉语补语研究程度副词与状态形容词的组合研究程度副词与特殊的动词性结构组合研究“副+名”的社会运用考察句法结构中的语义分析动词和名词的句法语义关系研究现代汉语歧义问题研究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成语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成语”也可换成“歇后语”、“惯用语”、“俗语”等词,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当代作家语言研究(包括词汇、语法、修辞) 报刊语言研究 节目主持人语言特点考察 少儿节目语言特点考察 流行歌曲中的若干语言现象 法律语言研究 辩论、演讲语言的特点 对外汉语教材的对比研究 留学生汉语习得的语误研究 汉语各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谈“俗话” 汉外对比研究(如:亲属称谓、外来词、具体语法现象) 状语的类型与状语的位置(是否可以前置) 《现代汉语词典》收词情况分类考察 夫妻互称的历时、共时研究交际语言的若干问题研究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俄罗斯留学生汉语声调学习研究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字音学习研究歧义格式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单字音研究歧义结构的语音分化研究黑龙江方言语音研究“都”字歧义句的实验语音学研究哈尔滨方言声调研究实验语音学对外汉语单字音教学研究语音史研究语音的规范与发展毕业论文题目《审音表》与《现代汉语词典》定音比较研究第二语言教学流派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技巧研究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语言文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汉语中介语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史研究对外汉语教材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听力训练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训练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关于中国文化教学问题的宏观讨论语言课的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任务型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情景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中的俗语教学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对外汉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中的成语教学对外汉语写作教学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对外汉语虚词教学程度副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祈使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疑问句的对外汉语教学感叹句的对外汉语教学

关于汉语的论文题目

现代汉语方面:29个 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 2 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 3ΧΧ作家(或ΧΧ作品)语言研究 4网络汉语研究 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8词典适意研究 9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11汉语的优点和缺点: 12汉字和汉文化 13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14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15部件研究 16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17如何整理异体字 18如何整理异性词 18规范汉字的研究 19 汉字的前途 20"修辞与语境"浅谈 2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2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23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2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2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26谈"成语的活用" 27谈"叠用句" 28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29 谈"比喻"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25、我读海子的诗26、重读寻根小说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8、孔子与《诗经》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11、楚文化与楚辞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13、论屈原的人格美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21、李白山水诗研究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28、《琵琶行》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31、《西厢记》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33、汪道昆之短剧34、徐渭(谓)的《四声猿》35、汤显祖36、孟称舜37、沈自徵(徽)之剧作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46、论王熙凤形象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5、“文学自觉”说新探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九)、西方文论方面: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14、从叔本华到尼采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十)、比较文学方面: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5、钱钟书论“通感”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十一)、美学方面: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3、美感特征简析4、论审美想象5、论悲剧与崇高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关于秦汉史的论文题目

妇好-妹喜;妲己-娥黄|褒姒-太姒西施-姜嫄|王昭君-吕雉、栗姬|貂婵,蔡文姬-吴国太,洛甄,甘夫人、糜夫人|飞燕、合德——长孙皇后——孙二娘—郑氏苏夫人

《秦汉史》,钱穆,中华书局《细说秦汉》,黎东方,上海人民出版社《剑桥中国秦汉史》,费正清崔瑞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秦汉史——中国断代史系列》,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议你去 中华书局和三联书店的 库存里去 查下 这2家是比较权威的 学术著作出版社

经济类有盐铁论,潜夫论,论衡,四民月令…

陈博,1959年出生,历史学博士,现为文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秦汉史和古代文献的教学和研究,发表了不少很有见地的研究论文。其代表作有《试论呼韩邪单于在与汉“和亲”中的主导作用》、《试论东汉政府与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从“大共同体”本位看秦制的遗害》、《韦昭吴书考》等,发表在《文献》、《历史文献研究》、《西北大学学报》等杂志上。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

佩服老兄在这里照论文,要原创吗,来不及了,哈哈郭本《古代汉语》“通论”部分商兑 由郭锡良等五位专家编写的《古代汉语》(简称郭本)是广大任课教师乐意采用,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一部教材。这部教材继承了王力先生首创的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体例,而又有所创新,特别是“词义分析举例”六个单元的编写体现出明显的进步。我认为,这部教材是适合教学的一部高质量的教科书。当然,“高质量”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多年来,我一直使用该教材作为教本,在历年的教学中陆续发现一些问题。对文选注释部分若干问题的讨论发表在山东省语言学会编辑的《语海新探》第四辑(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这里对“通论”中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如果我的认识当中有错误,欢迎编者和广大同行批评指正。我个人的意愿是希望这部教材更臻完善,在古汉语的教学中进一步发挥它的作用。� 本文所指版本是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版的上下册修订本。为了便于查对,本文行文次第依照教材页码的顺序,1-597页在上册,599-1126页在下册。� 一、举例不合� 1、97页第三段-98页:“在考察词的本义与引申义的关系时,还要注意语音、字体的变化,这种变化容易掩盖本义和引申义之间的关系,使人误以为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字形的变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代表本义的字形变了。如《诗经·曹凤·候人》:‘何戈与�’。这个‘何’字的本义是‘儋’的意思,因为假借作疑问代词,后来,用‘荷’字表示‘儋’的意义,‘何’字反而失去了本义。” 按:既然讲的是词的本义、引申义和由引申而产生的语音、字体的变化,那就不应该把“何荷”这种“因为假借”而造成的字形变化拿来作例子,因为“假借”是不存在引申关系的(是“假借”就不是“引申”,有“引申”就不能说是“假借”,二者是不相容概念),“假借”与“被假借”正是“毫无联系的两个词”。这个例子应换“原源”、“内纳”之类。� 2、285页,名词作状语例:“河渭不足,北饮大泽”。(山海经·夸父逐日)� 按:“北”是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作谓语,“北”和“饮”是连谓结构。理由如下:(1)方位名词作状语的翻译只在前面加上介词就可以了(大江东去——向东流去,“东”前面加上介词“向”,谓语已经有了“去”),作谓语则还要补出适当的谓语(江水又东——向东流去,前添加介词“向”,后补出谓语“流去”),第7页注[3]对“北饮大泽”的翻译是“到北边去喝大湖的水”,“到北边去”也就是“向北走”。(2)后文有“未至”,可见夸父在“道渴而死”之前的确“北”(“到北方去”)了,只是“未至”而已。(3)“北”后可点断,“饮”前可加上能愿动词“欲”,变成“北,欲饮大泽”;如果“北”作状语,是不能点断和加上“欲”的。(4)《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连动句”下的定义是“相连的两个动词短语之间有目的、方式、先后等关系”,此例中的“北”与“饮”正具有这些关系。 3、281页对“名词的使动用法”下的定义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二举了“生死而肉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为例,解析说“例二是更典型的例子,……‘生死’相当于递系结构‘使死生’,即‘使死者复生’;‘肉骨’相当于递系结构‘使骨肉’,即‘使白骨生肉’,也就是‘使死者复生’的意思”。�〖HT〗按:例二恰恰是不典型的例子。“生死”应该是动词的使动用法,这里只是附带讲解;“肉骨”是名词的使动用发中比较复杂的例子,“使骨肉”的“肉”又活用作动词,是“生长出肉”的意思,这并不是定义中的“成为”所能概括的。要使定义与举例协调,要么修改定义,要么更换例句。� 4、297页讲“……者,……也”式的判断句,例二是“吾所欲者,土地也”(韩非子·五蠹)。� 按:331页讲“所……者”的格式和“所……”相同,“所食者”等于“所食”;那么,“所欲者”显然是“所”字短语的一种格式,是一个整体,指“想要的东西”,这个“者”字跟例一“南冥者”、例三“陈胜者”中“者”的语法性质是不一样的。� 5、309页:古代汉语“但”则主要是表示范围的副词,和现代的“只”意思相当。例二: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三国志·华佗传) 按:此例中的“但”是“只是”、“不过”之义,表示轻微的转折,应归连词。杨伯峻《古代汉语虚词》,还有其他工具书都把这种用法的“但”归入连词。“但”的“只是”“不过”义是从“只”义向“但是”义发展的过渡状态。这个例子不典型。�〖HTK〗 6、323页讲“谦称和尊称都是名词,不是代词”,例五“愚谓大计不如迎之”(三国志周瑜传) 按:“愚”表示自谦,但不是名词,性质与前四例中的“寡人”、“臣”、“妾”、“仆”不一样,而与319页上的“窃”等一样,同属表敬副词。“愚”在句中作状语,前面省掉了主语“臣”。 7、336页讲介词“与”表示处所和时间,其中表示时间例三是“有志乎古者希矣”(答李翊书),讲解说“这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于’,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介词‘在’、‘到’、‘从’等”。�〖HT〗 按:此例中的“与”不能用“在”、“到”、“从”来替换,它相当于“对”、“对于,应该入第二种用法“介绍涉及的对象”(“有志乎古者”——“对古代的学问有兴趣”)。 8、342页讲“而”用在偏正结构里,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例五是“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史记·陈涉起义)。� 按:“为坛而盟”是两种行为(教材199页注[18]:筑起高台,在上面宣誓订约),两种行为之间有先后、目的等关系,这是连动句,而不是状谓式,“而”表示“两种行为的联系”。� 9、341页“则”的用法:第一,表示两事在时间上相承。例三: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论贵粟疏)� 按:此例当入第二种用法,“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 10、350页:“用‘矣’表示将然,在表示假设和条件的复句中看得最清楚。”例二:“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战国策·燕昭王求士)例三:“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按:例二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并无“假设”和“条件”的关系,而应该是“顺承”的关系。例三中的“矣”不表将然,句中的“向”、“久”和“已”已经把“过去”说得明明白白。 11、351页“祈使句也可以用‘矣’字”,例一:“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按: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对方或禁止对方行动的句子。此例中的“无攻宋”是楚王自己放弃自己计划的行为,“请”也不是表示“请求”的动词,而和319页“臣请完璧归赵”的“请”一样,是表敬副词。因此,这一例句应该属于陈述句,它表达了楚王自己的意愿。� (待续)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一)、语言学方面:1、“对立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2、“互补原则和 ΧΧ 方言的音位”3、说汉语的音节4、说同音词5、说同义词6、说汉语的词类划分7、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述补式也可以,任选一种)8、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9、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10、汉语的借词二)、现代汉语方面:1、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某一方面的问题)2、普通话语音研究(某一方面)3、ΧΧ作家(或 ΧΧ作品)语言研究4、网络汉语研究5、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6、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7、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8、词典适意研究9、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10、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三)、汉语的优点和缺点:1、汉字和汉文化2、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3、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4、部件研究5、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6、如何整理异体字7、如何整理异性词8、规范汉字的研究9、汉字的前途10、“修辞与语境”浅谈11、“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12、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13、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14、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15、谈词语的“巧妙配合”16、谈“成语的活用”17、谈“叠用句”18、谈“四音节语音段落”19、谈“比喻”四)、古代汉语方面:1、对汉字性质的认识2、学习音韵学的心得综述3、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4、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它关系)的看法5、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6、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篇幅不宜过大)7、古代汉语“之”(三)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8、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9、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10、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五)、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2、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3、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4、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5、论穆旦的诗6、论钱钟书《围城》7、论贾平凹的散文8、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9、论余华的小说10、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11、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12、舒婷诗作简析13、汪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造的意义14、评王安忆的《长恨歌》15、评铁凝的《玫瑰门》16、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17、论王朔的《动物凶猛》18、论韩东的诗歌写作19、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20、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21、《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三、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22、《我与地坛》文本细读23、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24、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25、我读海子的诗26、重读寻根小说27、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汪曾祺笔下的昆明”、28、“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六)、中国古代文学方面:1、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2、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3、论《诗经》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5、论《诗经》中的战争诗6、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7、论《诗经》的讽刺艺术8、孔子与《诗经》9、《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10、《诗经》与楚辞(词)比较论11、楚文化与楚辞12、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13、论屈原的人格美14、论《离骚》的艺术构思15、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16、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17、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1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19、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20、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21、李白山水诗研究22、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23、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24、刘禹锡咏史怀古诗25、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26、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27、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28、《琵琶行》29、关汉卿的杂剧创作30、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31、《西厢记》32、《西厢记》、《牡丹亭》之比较33、汪道昆之短剧34、徐渭(谓)的《四声猿》35、汤显祖36、孟称舜37、沈自徵(徽)之剧作38、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39、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40、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41、论《水浒》的人物(任务)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42、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试论孙悟空形象)43、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44、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5、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魁)形象的艺术特色46、论王熙凤形象47、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48、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七)、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1、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2、《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3、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4、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5、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6、《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7、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8、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9、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10、论《日瓦格医生》中俄罗斯精神八)、中国古代文论方面:1、“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2、先秦儒家文论研究3、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4、“发愤(奋)著书”说综论5、“文学自觉”说新探6、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7、《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8、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9、李渔戏曲理论研究10、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九)、西方文论方面:1、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2、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3、论(译)亚里士多德的“净化”说4、贺拉斯《诗艺》与亚里士多德《诗学》比较5、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述6、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7、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8、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9、译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10、论黑格尔的自然美和艺术美11、论泰纳的文艺思想12、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13、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14、从叔本华到尼采15、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16、精神分析学和艺术学17、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18、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十)、比较文学方面:1、李白咏(泳)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2、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3、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4、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取和研究5、钱钟书论“通感”6、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7、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十一)、美学方面:1、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2、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3、美感特征简析4、论审美想象5、论悲剧与崇高6、论艺术的美学意义7、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注意)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8、论审美鉴赏的创造型9、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10、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 索引序列
  •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题目
  •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选题
  • 关于汉语的论文题目
  • 关于秦汉史的论文题目
  • 关于汉语史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