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发布时间: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一)科研项目(1)主持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5万元);(2)主持2007年陕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陕西省地理标志申报使用中的法律问题》(1万元);(3)主持2007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法社会学视野下的西安市民间组织》(5万元);(4)主持2011年中国法学会项目:《跨界含水层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自选项目);(5)主持西北政法大学2007年校级教改项目《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研究》(1万元)(6)主持2004年西北政法大学校级科研项目《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体制法律问题研究——兼及联合国反腐败国际公约的执行机制》(1万元);(7)参与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项任务项目《国外应对气候变化法所涉重点问题识别和研究》(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林灿铃教授)(编号:RCIEL-KT0010)(12万美元)。(二).科研成果 1)《国际法学》2008年8月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编写第一章(部分)、第六章、第八章、第十五章(5万字);2)《国际法》2008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编写第八章、第十五章(8万字)。 1)论国际宪政主义与国际法之宪法化2012年5月即出(年会前)《中国国际法年刊2012》(新入CSSCI)。2)侵略罪定义及侵略罪管辖的先决条件问题2012年5月即出《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3)领土争端中有效控制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2012年6月《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国际宪政思潮演进及国际法宪法化趋势2011年1月《法律科学》2011年第2期(CSSCI)5)国际法院对安理会的司法审查权刍议——以国际组织宪政为视角》2011年3月《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CSSCI拓展版)6)试析吉布提诉法国“刑事事项互助的若干问题案”2010年12月《中国国际法年刊(2009)7)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之法律救济分析2011年11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8)领事通知问题论要2009年11月《法科科学》2009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9)国际法人本化趋向下海外中国公民保护的性质演进及进路选择2010年7月《现代法学》2010年第4期(CSSCI)10)白礁岛、中岩礁和南礁案的国际法解读2009年2月《东南亚研究》2009年第1期(CSSCI)11)《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解释与适用2009年12月《法学杂志》2009年第12期(CSSCI)12)从“共进国际法”看国际法的发展趋势2010年7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第4期(CSSCI)(注:本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22期“报刊篇目辑览”栏目收录。13)论国家官员的外国刑事管辖豁免2010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4期(CSSCI)14)跨界含水层法编纂与发展述评2009年10月《资源科学》2009年第10期(CSSCI)(注:本文被《跨界水资源国际法律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该书于2012年3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15)国际法院“关于或起诉或引渡的义务问题案”及其意义2009年9月《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5期(CSSCI)试析反腐败国际引渡机制2009年11月《理论导刊》2009年第11期(北大核心)陕西省地理标志战略及其完善探讨2008年1月《理论导刊》2008年第1期(北大核心)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Trade and Human Rights in China 2009年6月《欧洲法律与经济评论》(法国出版)2009年第1期Private Rights absorbed in Qusai-public Goods2008年1月China Stdandardization2008年第1期有关武装冲突中的人员失踪问题2010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试析联合国理事会与涉朝人权问题2010年8月《政法论丛》2010年第4期传染病国际防控合作机制及其演进2010年3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CISSCI拓展版)建立和完善中国腐败财产没收制度2010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从美俄卫星相撞透析空间碎片的国际法规制2009年10月《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9年第5期《蒙特勒文件》对私营军事安保服务公司的规制评析2009年10月《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2009年9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私营军事公司及其国际法规制问题初探2009年7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28.雇佣兵、私营军事公司与非洲2009年8月《理论观察》2009年第4期从《空间与重大灾害国际宪章》看空间技术与国际减灾合作2009年6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注:该文被《中国空间法年刊》2008年卷收录)黎巴嫩特别法庭初探2008年11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冲突与限制——论普遍管辖与豁免2008年8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法学教学团队建设之路径分析2010年6月《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年第6期合作文化视角下的法科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2月《法学教育研究》2009年第2卷西部民间组织的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以法社会学为视角2007年11月《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CSSCI)论国际法之“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2007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国际技术标准化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法律经济分析2007年6月《管理现代化》2007年第3期(CSSCI)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2007年6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3期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法价值多元化2007年4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WTO框架下的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问题2007年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1期准公共产品中纳入私权——论标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006年12月《WTO经济导刊》2006年第12期国际法体系化机制及其进路2007年4月《政法论丛》2007年2期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2006年2月《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之“跨国立法”2006年8月《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法学》2006年第11期全文转载)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法社会学的视角2006年8月《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45.论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标准问题2006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论非传统安全与国际合作原则2007年7月《理论导刊》2005年第7期公司社会责任运动与中国劳工权益保护2005年2月《长安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公司社会责任运动及其对我国企业的影响2004年6月《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49.从国际法角度看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2002年8月《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4期基因污染、生物安全与国际环境保护2002年3月《长安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加入WTO后中国西部地区对外投资研究2001年6月《国际经济合作》2001年第6期(CSSCI)(注:本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1年第10期全文转载。)加强我国汽车工业对外投资的研究1998年8月《汽车研究与开发》1998年第4期

盐城工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都是普通的CN,对评职称帮助不大。对学校统计科研工作量,还有完成一般的课题还是有一点作用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截至2015年7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104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人员122人、副高职人员370人、博士291人(含在读)、硕士632人。有65名教师应聘担任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 质量工程 据2015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品牌专业4个,省重点专业(类)7个,省级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10个,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国家级教师培训基地,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校、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省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是省教育厅指定的驻盐城市高校教学联合体牵头单位。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国家级大学生电子电器工程实训中心(1个):盐城师范学院—江苏伯乐达集团电气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1个):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示范中心(10个):基础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综合实训示范中心、IT服务外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文化传媒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化学工程与技术综合训练中心建设点。 省级特色专业(5个):数学与应用数学、英语、汉语言文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应用化学、生物科学省重点专业(类)(7个):思想政治教育、数学类、中国语言文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英语、应用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 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软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精品课程(8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数学分析、英美文学基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外国文学、动物学 省级优秀课程(4个):光学、力学、电磁学、无机化学 教学成果 截至2014年5月,学院共有8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截至2015年7月,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连续三次获得金奖;代表江苏高校在2014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每年有500多名学生考取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重要科研机构和著名高校的研究生,连续六次被表彰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江苏省盐土生物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哲社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江苏省高校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农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省级决策咨询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沿海开发研究院) ,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江苏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工程实验室) ,省级哲社研究基地培育点1个(江苏农村教育研究中心)。 学校建有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唐宋文学研究所、古籍整理研究所、语言理据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所、蔡文甫研究所、当代文化与传播研究所、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海洋与海岸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和LED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村教育研究中心、美国过程教育研究中心盐城分部等17个校级研究机构。 学术刊物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系江苏省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本刊开辟政治、哲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法学、教育等常规研究栏目,还设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新农村建设研究”、“盐文化研究”、“学术综述”等特色专栏。该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还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馆藏资源 据2014年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馆藏文献总量达193万册,其中纸质文献151万册,电子文献4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近2500种,购置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20多个。图书馆藏有古籍6万余册,其中明清善本33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部、《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4部。图书馆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申报》、《民国日报》、《红色中华》《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大百科全书》等古今中外重要文献资料及盐城地方史料和沿海滩涂生物资源资料。

1,清代满族作家诗词选(与张菊玲、李红雨合著),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2,多重选择的世界——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理论描述(与朝戈金合著),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5年3月版3,中国满族(学术图册,撰稿兼主编),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93 年版。4,文学:劳动与生活之花(“跨世纪民族百科文库”之一),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5,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1998年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台湾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6,塞风集,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8年版。7,《骆驼祥子》导读(与石兴泽合著),中华书局2002年版。8,老舍图传,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老舍与满族文化,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版。10,《八旗艺文编目》(古籍整理点校),辽宁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1,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研究(主编),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12,满学朝鲜学论集 (执行副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13,满族的历史与文化 (执行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4,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 (与王科合作选编),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5,老舍短篇小说选(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16,满族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传略(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17,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副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8,老舍与二十世纪——’99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之一),天津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中华史诗咏史诗本事(主编之一),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2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主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21,当代满族作家论(主编之一),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1,当代满族文学的瑰丽珍宝——试探老舍《正红旗下》的创作,收入《老舍研究论文集》,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2,略论清代满族作家的诗词创作 (与张菊玲、李红雨合作),《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3,清代宗室诗坛掠影,《民族文学研究》1984年第4期。4,满族作家老舍和他的长篇小说《正红旗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6月30日。5,老舍创作个性中的满族素质,《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4期。6,“几回掩卷哭曹侯”——清代宗室诗人永忠和他凭吊曹雪芹的诗,《少数民族文艺研究论文集》1985年。7,中国民族民间文学 (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研究所集体撰著,参与撰写5万字),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7 年版。8,满族文学研究漫笔,《满族研究》1985年第1期。9,纳兰词的审美价值(与李红雨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10,群星璀璨业绩卓然——满族当代作家创作纵览(与李红雨合作),《满族文学》1986年第5期。11,民族特质时代观念艺术追求—对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理论的几点理解(署名两刊评论员),《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4 期。12,满族与沈阳语、北京语(与孟宪人合作),《满族研究》1987年第1 期。13,让“德布达理”唱下去——《当代满族短篇小说选》前言,民族出版社1988年版。14,纪念老舍 研究老舍(署名“编辑部”),《民族文学研究》1986年第6期。15,社会历史文化的深层积淀(与王科合作),《满族文学》1987年第1期。16,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与选择,《广西文学》1987年第6期。17,呼唤改革题材的文学,《民族文学》1988年第1期。18,多重选择的世界—民族文学谈话录(与朝戈金、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88年第10期。19,扩宽视角深度开凿(与朝戈金、苑利合作),《民族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20,《波努河》读后致作者,《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4期。21,弄潮儿向涛头立”——写在《民族文学》创刊十周年之际,(与尹虎彬合作),《民族文学》1991年第1 期。22,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性嬗变,《民族文学研究》1991年第2期。23,民族文化传统刍议,《民族经济与社会发展》1992年第1期。24,雪域歌扬民族魂——读伊丹才让两部新出版的诗集,《民族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25,少数民族作家与民族文化传统的关联,《民族文学研究》1994年第1期。26,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文化批判意识,《满族研究》1994年第2期。27,论各民族文学互动状态下的多元发展,《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6期。28,民族文学·总体文学·世界文学,《文论报》1995年5月15日。29,老舍:民族文学流变中的多重意蕴,收入《满学朝鲜学论集》,城市出版社1995年版。30,《八旗艺文编目》检读札记,收入《满族历史与文化论集》,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31,读《晓雪》,收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云南教育出版社 1997年版。31,清代满族文学中的“长白山情结”,《民族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32,顺治康熙时期的诗歌与散文——清代前期的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3,乾隆年间京城满族作家群,《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4,满族作家的文言短篇小说,《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5,满族诗人铁保、英和、奕绘,《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6,满族作家的散文与文论,《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7,近代满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8,现代蒙古族、回族、维吾尔、哈萨克、锡伯族文学,《中华文学通史》,华艺出版社 1997年版。39,别样惨淡的人之初——老舍的童年,《满族研究》1996年第4期。40,老舍名作欣赏,《老舍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年。41,老舍与他的小说创作,《民族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42,《骆驼祥子》与老舍的其他小说,《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3,在纪念老舍诞生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李岚清代拟,1999年2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座谈会会上宣读,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于次日播发)。44,老舍:民族文学的光辉旗帜,《民族文学》1999年第2期。45,老舍,一位十分“民间艺术化”的大文豪,《民间文化》1999年第1期。46,让少数民族文学双翼齐飞——《1949—1999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经典文库》(理论评论卷)前言,《民族文学》1999年第7期。47,满学研究的里程碑——读学术新著《满族文化史》,《满族研究》1999年第4期。48,《中国百科大辞典》有关少数民族文学的系列辞条,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0年版。49,兴替由来岂瞬间——评台湾女作家林佩芬的长篇小说《努尔哈赤》,《民族文学研究》2000年第4期50,《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前言,《中国少数民族俗文学》,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51,长篇小说《秋霄落雁女儿情》序言,《秋霄落雁女儿情》,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52,打造全向度的民族文学理论平台——既往民族文学理论建设的得失探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53,旗人作家老舍,收入《老舍的文学地图》,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4,“葬送三个时代”的《茶馆》,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版。55,论旗人作家老舍,《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56,20世纪中华各民族文学关系谫论,《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57,深切缅怀启孮师翁,日本东亚历史文化研究会《金启孮先生逝世周年纪念文集》,2005年4月版。58,假使不曾有过老舍,《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25日。59,老舍民族心理刍说,《满族研究》2006年第3期。60,《边地梦寻》序,《三峡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1,老舍与北京,《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62,老舍词典(电视文化访谈),中央电视台1频道2006年8月10日起滚动播出。63,阅读老舍(电视文化访谈,两讲)。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银河剧场”2006年5月起滚动播出。64,永远的老舍(访谈录),中央电视台1、4频道“中国风”栏目,1999年2月起滚动播出。65,百年老舍(访谈录),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1999年1月31日。66,“人民艺术家”老舍(访谈录),日本NHK广播公司电视节目,1999年11月播出。67,旗人作家老舍,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6日起滚动播出。68,《茶馆》的文化符号,中央电视台10频道“百家讲坛”2004年6月11日起滚动播出。69,马迹蛛丝辨纳兰——成容若民族心理管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年第4期。70,清代满族文学与“京腔京韵”,《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6期。71,拭去历史的尘垢——“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之一,《北方民族》2007年第4期。72,满族伦理观念赋予老舍的精神烙印,《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73,水乳交融:满族与北京,《百科知识》2007年第9期(下半月)。74,创建并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研究》2007年第2期。75,应当确立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中国民族》2007年第4期。76,风雨如晦书旗族——也谈儒丐小说《北京》,《满族研究》2007年第2期。77,满族对北京的文化奉献,《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78,多重文化场域中的老舍,《满语研究》2007年第2期。79,关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的理论建设,《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80,老舍作品的“雅俗共赏”,《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81,闪耀着现代人文光芒的民族观,《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82,满族与“京腔京韵”,《中国文化研究》2008年第1期。83,老舍与“京腔京韵”,《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84,老舍幽默的满族文化调式,《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85,中华精神文化的批判与重构——老舍对满族文化的忧思与自省,《江汉论坛》2008年第1期。86,老舍研究个案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福建论坛》2009年第2期。87,老舍,一位文化巨子的伦理站位,《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88,“后母语阶段”的满族 满语研究 2009,289,沟通: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建设的必要一环甘肃社会科学 2009,590,关于京旗作家王度庐民族文学研究 2010,191,综合性高等院校应普遍开设民族理论及多民族文学课程探索与争鸣 2010,692,“妹娃”如何过得河——读土家族作家叶梅的小说 草原 2010,1093,《儿女英雄传》管见 民族文学研究 2011,194,一梦红楼何处醒——假如启动满学视角读《红楼梦》又会怎样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95,“欲引人心之趋向”——关于清末民初满族报人小说家蔡友梅与王冷佛 满语研究2011,296,文脉贯今古源头活水来——满族说部的文化价值不宜低估东北史地2011,597,朔方气跃——由康熙朝三位满人创作看清初满族诗魂之铸成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598,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499,一个民族文学研究者的追思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4100,当代满族小说的普世价值关怀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4101,抗战期间的满族作家端木蕻良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4102,杖底吼西风,秋林黄叶坠——清代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与他的《夜谭随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为霞满天纵歌吟——满族资深作家们的文学“新时期” 满族研究2011,3104,心上自有高楼——当代满族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巡礼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5,写出“真我”——清初满族文学的一项诉求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6,中国近现代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的系统阐释——评王学振《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及话语嬗变(晚清至民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07,清代满族文学家铁保素描 大理学院学报2011,11108,在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应当力戒两种倾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1109,满族作家关仁山和他的《麦河》满族文学2011,5110,当代满族文学的“族性”叙说 民族文学研究2012,2111,“手挽颓风大改良”——关于清末满族英杰汪笑侬、英敛之 甘肃社会科学2012,1112,“十七年”满族作家文学梳理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13,中华全民抗战期间的东北籍满族作家——关于舒群、李辉英、马加、关沫南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4,“为人间,留取真眉目”——清代满族文学家奕绘与太清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2,4115,满族书面文学谫议 社会科学战线2012,8116,“须知我亦工愁者,风趣还应与细论”——清代满洲小说家庆兰与他的《萤窗异草》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2,1117,满族母语文学之检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118,“便击筑悲歌,谁与衔杯?”——清代晚期的满族诗词书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9,“我的见解总是平凡”——早期老舍精神理路之再梳理 文学评论2013,1120,广角镜下鲜活的形象——谈谈《最后一个冬天》中我军人物塑造,《民族文学》1986年第1期。121,《荒唐王爷》观赏断想,《人民日报》1988年9月6日。122,《英和与奎照》:双重的的收获,《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第1期。123,读赵大年的满族题材小说(署名“伊澈”),《民族文学》1991年4月。124,圣殿之门为顶礼者洞开—关增铸先生艺术漫谈,收入《关增铸评集》,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125,真诚·真情·真切,《鲁野康启昌散文选》,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126,1994年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民族文学研究》1996年第3期。127,当代中国大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情况举要,《海峡两岸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1996年版。128,长相知不相疑——读《牛街故事》,《文艺报》1999年7月27日。129,犯上与犯众——长篇历史小说《清官海瑞》研讨,《文艺报》1999年8月28日。130,叫过好,且回味——电视连续剧《离婚》观后,《北京晚报》1999年9月19日。131,清词天际的星座——纳兰性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2,满洲宗潢之秀岳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3,民俗诗人文昭,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4,传神文笔足千秋——文学大家曹雪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5,文言小说家和邦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6,“长白浩歌子”庆兰,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7,满族女诗人佟佳氏,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8,北方才子铁保,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39,满族政治家、诗人英和,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0,宗室诗人奕绘,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1,“俗曲儿”作家鹤侣,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2,晚清白话小说家文康,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3,词坛女杰太清,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4,京剧改革先驱汪笑侬,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5,“十全大净”金少山,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6,披肝沥胆,报效中华——民主革命家高崇民,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7,现代文学巨子老舍,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8,语言大师罗常培,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49,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0,京剧“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收入《中国历代少数民族英才传》,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151,关于故事影片《骆驼祥子》,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2,关于故事影片《离婚》,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3,关于故事影片《龙须沟》,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154,关于故事影片《茶馆》,北京电视台2001年2月3日至6日“纪念老舍先生诞生101周年故事影片展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一般招生的学校他们一般会公布一个电话,打通这个电话, 问清招生的电话, 再打招生的电话, 可能得到一个你想要的结果。

地址:盐城市毓龙西路48号 电话:0515—88324223 传真:0515—88166569我建议最好还是亲自去咨询一下

跟体育生一起上,不可能搬到新校区,公寓跟普寓自己选 去的早得公寓

转专业没必要 大学是靠自己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学校分两个校区 通榆校区和新长校区 前者在开放大道 后者在希望大道 都靠近盐城五星车站

盐城师范学院新校区即新长校区。盐城师范学院新校区地址为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南路2号,邮编224007。通榆校区地址为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50号,邮编:224002。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苏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通榆和新长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500亩,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70个本科专业,其中师范类18个,非师范类52个;在校生36000余人。扩展资料院系设置:截至2016年5月,学校设有文学院、经济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科学与电子技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商学院等17个二级学院和1个民办二级学院黄海学院。截至2016年5月,学校建有4个省高校重点建设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动物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3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物工程),5个校级一级重点学科。参考资料来源:盐城师范学院——首页

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地址:中国江苏省盐城市开放大道50号电话:(0515)88233012 盐城师范学院新长校区地址:希望大道与世纪大道交汇处电话:(0515)88334240 盐城师范学院通榆校区西门地址:开放大道50号电话:(0515)88233012 盐城师范学院黄海学院地址:通榆南路19号电话:(0515)88203062

在希望大道与世纪大道交汇处,与盐城工学院隔路相望。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邮编

亭湖区

我是盐城人,我就是师范学院毕业的。在盐城市区东南方向。具体是盐城市亭湖区世纪大道和希望大道交界处。盐城五星汽车总站出来打的十块钱到学校西门(超过十块钱肯定是坑你),五星车站往东就是工学院 ,工学院往南就是师范学院。和工学院中间就是世纪大道。师范学院的迎宾馆专门接待重要领导的很有名的地方。东南方向是软件园。

盐城市亭湖区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开放大道50号盐城师范学院,是江苏省属高等师范本科院校,坐落在江苏沿海开放城市盐城市,入选数据中国“百校工程”产教融合项目。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是盐城师范专科学校和盐城教育学院;2002年国家级重点中专盐城商业学校并入;2013年该校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培计划”项目——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脱产置换培训项目。扩展资料盐城师范学院的师资力量:截至2016年5月,学校有教职员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104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职人员122人、副高职人员370人、博士291人、硕士632人。有65名教师应聘担任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河海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江苏省教学名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等各类杰出人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盐城师范学院

  • 索引序列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邮箱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电话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地址邮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