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电子版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电子版

发布时间: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电子版

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

书很好,价格低。手头就有一本

1983年,根据党中央关于在条件比较好的高校设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批示,西北师范大学抽调中文历史系部分教师成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所,这标志着我校古典文献学学科的正式建立。在所长彭铎教授、郭晋稀教授,副所长路志霄教授、李庆善教授的主持下,确定以整理和研究甘肃地方文献为主要方向,并发挥个人特长,兼及其他古典文献。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做出较大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1991年开始挂靠古代文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7人,5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3名为在读博士,其余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现任所长由文学院院长赵逵夫教授兼任。  1985年以来,古籍所组织中文系、历史系及有关专家整理出版了“陇右文献丛书”20多种: 《续敦煌实录》(李鼎文整理)、 《陇右方言》(李鼎文整理)、 《陇右方言发微》(李鼎文、钮国平整理)、 《李于锴遗稿辑存》(李鼎文整理)、 《笠云山房诗文集》(李鼎文、路志霄整理)、 《张康侯诗草》(赵逵夫整理)、《陇右近代诗钞》(路志霄、王干一整理)、 《甘肃人物志》(赵荧、牛得权整理)、 《守雅堂稿辑存》(漆子扬、王锷整理)、 《二西堂丛书史地六种》(王晶波整理)、 《李翱集》(郝润华整理)、 《王符潜夫论译注》(胡大浚、李仲立、李德奇译注)、 《李益诗歌集评》(郝润华整理)、 《人物志研究》(伏俊琏整理)、 《权德舆诗文集》(霍旭东整理)、 《金石文字辩校释》(时建国整理); “敦煌文献丛书”六种: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吴福熙)、 《敦煌婚姻文化》(谭婵雪)、 《敦煌僧诗校注》(汪泛舟)、 《敦煌争讼文谍集释》(王震亚、赵荧)、 《敦煌赋校注》(伏俊琏)、 《敦煌边塞诗校注》(胡大浚、王志鹏); “古典文献研究专刊”十余种: 《甘肃文史丛稿》(李鼎文)、 《声类疏证》(郭晋稀)、 《大金吊伐录》(李庆善)、 《五代十国文学编年》(张兴武)、 《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郝润华)、 《历代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王锷)等。胡大浚任所长期间,还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陇文化丛书”十种,标点了顾颉刚的《西北考查日记》、宣侠父的《西北远征记》等十种,名为“西北行记丛萃”。  1996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吸收西北师大古籍所为直接联系单位,为古委会成立以来吸收的唯一一家地方院校古籍所。几年来,古籍所在中文系、历史系部分教师的配合和参与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方向和研究特色。  第一,敦煌文学文献研究方向。甘肃是敦煌学的故乡,在敦煌学的建设和发展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西北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培养敦煌学人才的高校之一,文学院所属敦煌学研究所又是全国高校中设立最早的敦煌学研究机构。中文系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敦煌文学课(1983年),之后又招收敦煌文学、敦煌历史与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多年来在敦煌韵文、敦煌史地、敦煌艺术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版了十余部学术专著,其中《敦煌赋校注》、 《敦煌历史地理》、 《敦煌文学概论》等在学术界享有很好的声誉,先后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文化”、 “敦煌世俗佛教”、 “古代俗赋研究”、 “敦煌归义军史研究”等四项,省青年基金项目“敦煌文献”、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敦煌小说校注”、 “西北文化史”,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项目“敦煌文书与西北文化”以及《全唐文补遗》(敦煌遗书卷)、 《敦煌唐前诗歌辑校》等校目。  第二,西北地方文献。本方向在西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方面,有《陇右文献丛书》20余种已出版。本所的“五年科研规划”和“十年科研规划”中,正在开展和准备实施的项目有“续通鉴纪事本末校点”、“陇右文献提要”、 “张澍《姓氏五书》整理”、 “西北地方文献目录”、 “李梦阳集校注”、 “二十一种异文志辑释”等。  第三,古代文学文献。老一辈学者在本研究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逵夫教授是古典文献研究的知名专家,近年来,他主持了“先秦文学编年史”、 “汉诗辑考”、“先秦基础文本研究”等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带出了一批青年学者。他的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以及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文献论稿》,都是这方面很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从学术创新到学术规范方面都成为古典文献研究的范本。本方向一批中青年科研工作者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省重点学科项目,展示了本方向在古代文学文献方面所具有的实力和所做出的成绩。  古典文献学还新增加了藏族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其留给后人的古籍文献更是浩如繁星,其中诗学、因明学、声明学、医学、历算学等五明各学科文献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西北师范大学甘南教学科研基地长期从事藏文典籍尤其是藏文文学典籍的研究工作,文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研室”在藏族文学文献的研究方面有专门人才。近年来,承担国家民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已制定了加强合作 ,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藏族文献资源的初步规划。

四大藏书阁: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溯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古代文豪或佛教寺庙用来藏经书或文献的地方,往往独立成楼阁,现代图书馆也可以称为藏书阁,网络上藏书阁也可以联系为文学网、小说网等等。北京文渊阁、沈阳文朔阁、承德文津阁、杭州文澜阁北京文渊阁:文渊阁位于故宫东华门内文华殿后,原明代圣济殿旧址。清朝乾隆三十九年至四十一年(公元1774—1776年)建成,是皇家收藏《四库全书》的图书馆。 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曾藏在这里,以非常考究的楠木书箱盛装,安置在书架上。另外,故宫文渊阁还存放过康熙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考证》、《古今图书集成》和大量的古代文化典籍,至今仍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文渊阁为三层楼房,仿宁波天一阁规制,楼上通为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取“天一生水,地六承之”,意在防火。文渊阁的园林布局,十分精致。阁前设长方形水池,周置石栏,以石拱桥与文华殿后殿联为一体,池中养殖鱼藻。大型叠石假山环列阁后,假山山路、山洞上下穿行,就连阁的左右门道阶梯也增加叠石艺术处理,使文渊阁的气氛更加浓厚。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

1983年,根据党中央关于在条件比较好的高校设立古籍整理研究所的批示,西北师范大学抽调中文历史系部分教师成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所,这标志着我校古典文献学学科的正式建立。在所长彭铎教授、郭晋稀教授,副所长路志霄教授、李庆善教授的主持下,确定以整理和研究甘肃地方文献为主要方向,并发挥个人特长,兼及其他古典文献。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已经做出较大的成绩,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1991年开始挂靠古代文学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学科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0人,其中研究员、副研究员7人,50岁以下的研究人员3名为在读博士,其余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现任所长由文学院院长赵逵夫教授兼任。  1985年以来,古籍所组织中文系、历史系及有关专家整理出版了“陇右文献丛书”20多种: 《续敦煌实录》(李鼎文整理)、 《陇右方言》(李鼎文整理)、 《陇右方言发微》(李鼎文、钮国平整理)、 《李于锴遗稿辑存》(李鼎文整理)、 《笠云山房诗文集》(李鼎文、路志霄整理)、 《张康侯诗草》(赵逵夫整理)、《陇右近代诗钞》(路志霄、王干一整理)、 《甘肃人物志》(赵荧、牛得权整理)、 《守雅堂稿辑存》(漆子扬、王锷整理)、 《二西堂丛书史地六种》(王晶波整理)、 《李翱集》(郝润华整理)、 《王符潜夫论译注》(胡大浚、李仲立、李德奇译注)、 《李益诗歌集评》(郝润华整理)、 《人物志研究》(伏俊琏整理)、 《权德舆诗文集》(霍旭东整理)、 《金石文字辩校释》(时建国整理); “敦煌文献丛书”六种: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吴福熙)、 《敦煌婚姻文化》(谭婵雪)、 《敦煌僧诗校注》(汪泛舟)、 《敦煌争讼文谍集释》(王震亚、赵荧)、 《敦煌赋校注》(伏俊琏)、 《敦煌边塞诗校注》(胡大浚、王志鹏); “古典文献研究专刊”十余种: 《甘肃文史丛稿》(李鼎文)、 《声类疏证》(郭晋稀)、 《大金吊伐录》(李庆善)、 《五代十国文学编年》(张兴武)、 《钱注杜诗与诗史互证方法》(郝润华)、 《历代三礼研究论著提要》(王锷)等。胡大浚任所长期间,还组织有关专家编撰了“陇文化丛书”十种,标点了顾颉刚的《西北考查日记》、宣侠父的《西北远征记》等十种,名为“西北行记丛萃”。  1996年,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吸收西北师大古籍所为直接联系单位,为古委会成立以来吸收的唯一一家地方院校古籍所。几年来,古籍所在中文系、历史系部分教师的配合和参与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方向和研究特色。  第一,敦煌文学文献研究方向。甘肃是敦煌学的故乡,在敦煌学的建设和发展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西北师范大学是国内最早培养敦煌学人才的高校之一,文学院所属敦煌学研究所又是全国高校中设立最早的敦煌学研究机构。中文系在全国高校中最早开设敦煌文学课(1983年),之后又招收敦煌文学、敦煌历史与文化方向硕士研究生。多年来在敦煌韵文、敦煌史地、敦煌艺术与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出版了十余部学术专著,其中《敦煌赋校注》、 《敦煌历史地理》、 《敦煌文学概论》等在学术界享有很好的声誉,先后获得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十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文化”、 “敦煌世俗佛教”、 “古代俗赋研究”、 “敦煌归义军史研究”等四项,省青年基金项目“敦煌文献”、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敦煌小说校注”、 “西北文化史”,西北师范大学科技创新项目“敦煌文书与西北文化”以及《全唐文补遗》(敦煌遗书卷)、 《敦煌唐前诗歌辑校》等校目。  第二,西北地方文献。本方向在西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方面,有《陇右文献丛书》20余种已出版。本所的“五年科研规划”和“十年科研规划”中,正在开展和准备实施的项目有“续通鉴纪事本末校点”、“陇右文献提要”、 “张澍《姓氏五书》整理”、 “西北地方文献目录”、 “李梦阳集校注”、 “二十一种异文志辑释”等。  第三,古代文学文献。老一辈学者在本研究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赵逵夫教授是古典文献研究的知名专家,近年来,他主持了“先秦文学编年史”、 “汉诗辑考”、“先秦基础文本研究”等国家社会基金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带出了一批青年学者。他的专著《屈原与他的时代》以及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古典文献论稿》,都是这方面很有影响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从学术创新到学术规范方面都成为古典文献研究的范本。本方向一批中青年科研工作者主持或参加了多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省重点学科项目,展示了本方向在古代文学文献方面所具有的实力和所做出的成绩。  古典文献学还新增加了藏族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方向。藏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其留给后人的古籍文献更是浩如繁星,其中诗学、因明学、声明学、医学、历算学等五明各学科文献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与进步产生了重要作用。西北师范大学甘南教学科研基地长期从事藏文典籍尤其是藏文文学典籍的研究工作,文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教研室”在藏族文学文献的研究方面有专门人才。近年来,承担国家民委古籍整理重点项目、甘肃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项。已制定了加强合作 ,进一步发掘、整理、研究藏族文献资源的初步规划。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6个博士学位培养点;有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具有临床医学硕士等四个专业学位培养资格;是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单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单位;具有开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建有1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伤寒学(西部地区扶持学科) 中药鉴定学 中医骨伤科学(第一附属医院) 针灸学(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临床(第二附属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 中药化学 中医老年病学 民族医学(敦煌医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痹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血液病学(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中药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1—2015年度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 中医学 中西医结合 中药学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2010年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方剂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中医内科学 中医药剂科(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脑病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消化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老年病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心肾科(第二附属医院) 中西医结合呼吸科(第二附属医院) 一级学科博硕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医学、中药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 质量工程 根据2014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8门省级精品课程,3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伤寒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各家学说、中药学、中药鉴定学、医用生物学、中医临床基础——温病学、中药化、内科学、中医妇科学、方剂学、诊断学、医学免疫学、中医外科学、分析化学。 省级教学团队中西医结合基础教学团队(刘永琦)、中医学基础教学团队(吴红彦)、中药生药学教学团队(李成义)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药生药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学生成绩 根据2014年兰州学生网资料显示,该校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8项、省级奖励205项。1名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学生干部,26名学生获得甘肃省先进个人荣誉。 学校荣誉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先后被评为“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省高校统战工作先进单位”。校工会和附院工会被授予“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荣誉称号。 根据2015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院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4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兰州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西北中藏药协同创新中心”为甘肃省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省部级科研机构 级别 实验室名称 批复时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敦煌医学与转化实验室 11 国家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三级) 中药生药实验室 07 中药药理实验室 07 中药化学实验室 07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重点实验室 08 甘肃省发改委省级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中药新药创制省级重点实验室 5 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中藏药化学与质量研究重点实验室 05 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 05 甘肃省工程技术中心 甘肃省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005 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技术中心 2010 兰州市工程技术中心 兰州市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2005 甘肃省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二级) 中药制剂实验室 05 中药制药实验室 05 中西医结合基础 05 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2003 生物化学实验室 2003 学术期刊 该校主办《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儿科杂志》、《甘肃基层卫生》三种学术期刊。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该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收录源期刊;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收录。 《中医儿科杂志》该刊是由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唯一一种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中医儿科杂志》已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甘肃基层卫生》该刊是由甘肃省卫生厅主管,甘肃省农村卫生协会、甘肃中医药大学及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主办的内部性季刊。 图书馆藏 根据2015年5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各类图书58万册(种),其中纸质图书40万册,时代盛典、超星等电子图书18万册。纸质图书中有古籍8156万册,外文图书956万册,过刊0万册,现刊435种。古籍文献室所藏朝鲜内府刊《东医宝鉴》、元刻《(闻人氏)痘疹论》、明刻本《类经》等善本,台湾出版的《敦煌宝藏》、文渊阁影印本《四库全书》以及《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等,构成了该馆的古籍藏书特色。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目录

《八思巴字蒙古语碑铭译补》、《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选》、《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主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西北组主编、撰稿人)、《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中亚东干人的历史与文化》、《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主编)、《甘肃当代文艺50年——民间文艺编》(负责人、撰稿人)、《我不再是羊群的学者——田野随笔》。著有《金蛋》、《曙光》(蒙古长篇历史小说第二卷)译、《布里亚特蒙古民间故事集》、《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族民间故事选》、《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及其它未列入之著、编、译先后获中国文化部、部委、省级等奖。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屯田研究”(1991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新疆军政制度研究”(1994-1997)主持完成世川良一基金项目“中俄关系史略”(1994年)主持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1998-2001年)主持完成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明清以来至民国西北边疆民族政策得失研究”(2005-2010)主持完成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子项目“少数民族人物传记”(2004-2007)主持完成甘肃省政府委托项目“甘肃穆斯林民族社会研究”1项(2004)参加完成交通部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主持子项目1项(2003)参加完成《973北方沙尘暴子项目》,主持子项目1项(2003)主持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史》(2007)主持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中国民族史》(2010)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项目《屯垦卷》(2011)主持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所《中俄关系史》子项目《1840年以前的中俄关系》(201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西藏问题研究》(2012)主持国家民委委托项目《清代新疆官员的选任与管理》(2013) 1、中亚考察者戈尼波塔宁的成就 (译文) 西北史地1981年3期 1/12、蔡大愚宣传马克思主义辨正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4期 1/13、董福祥事迹述评 甘肃社会科学1982年3期 1/14、蔡大愚主张列宁学说的调查 党史研究1982年3期 1/15、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 西北史地1983年3期 1/16、哈萨克族英雄阿布赉 西北民族历史人物选介1983年10月 1/17、1755~1860年清政府对哈萨克族的政策和俄国的扩张 西北民族文丛1983年3辑1/18、乾嘉时期清政府对哈萨克族之关系与政策 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1期 1/19、蔡大愚其人和甘肃护法运动 西北史地1984年2期 1/110、清代新疆的回屯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1期 1/111、清代实边新疆述论 西北史地1985年4期 1/112、平准战争中的转输与屯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1期 1/113、清末回族留日学生的进步活动和思想 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3期 1/114、关于清代伊犁回屯收获计算单位“分”字的辨析 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4期 1/115、清代前期河西兴盛原因初探 甘肃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216、清代新疆的驻防八旗与旗屯 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6期 1/117、近年来青海地方史研究概况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9期 1/218、清前期新疆的安插户 西北史地1988年1期 1/119、乌鲁木齐等处旗丁并未归并伊犁满营—〈清史稿兵志〉订误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2期 1/120、清代西北的犯屯 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2期 1/121、清代乌鲁木齐屯田述论 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5期 1/122、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几个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 1/123、近代回族社会进步思潮和革命斗争 青海社会科学 1990年4期 1/124、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 中国回族研究1991年1辑 1/125、塔尔寺(公本贤巴林)考察记(译文) 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 1/126、清代西北马厂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3期 1/127、清代伊犁回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2期1/128、清代关西五卫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3期 1/129、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的分布、发展和规模 西域研究1992年4期 1/130、年羹尧与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西藏研究1992年4期 1/131、清代前期天山北路的自耕农经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3期 1/132、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 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1/133、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劳动者的来源和族属 民族研究1993年5期 1/134、聚珍荟粹 博大精深—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1期 1/135、清代以前之中俄联系初探 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2期 1/136、从西宁到库库淖尔(译文) 西北史地1994年3期 1/137、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合作的发展远景及其有关问题 开发研究1994年5期 1/138、清前期昌吉遣犯起事述考 西北史地1995年1期 1/139、库库淖尔的航行(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2期 1/140、纪昀关于新疆的诗作笔记及其史料价值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2期 1/141、库库淖尔考察记(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3期 1/142、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 1/143、关于〈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1996年1期 1/144、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中的扎萨克旗制 西域研究1997年1期 1/145、关于额敏和卓的几个问题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1期 1/146、论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 民族研究1997年3期 1/147、哈密、吐鲁番和库车的达尔汉伯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8、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9、清代新疆分封制的失败及其原因 西北史地1998年1期 1/150、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及其投清之影响 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8年4期 1/151、历史学基地班教学与管理研究 西北高教研究 1998年3期 1/152、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153、阿克苏尔坦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6期 1/154、蔡大愚先生传略 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155、〈国民党总部致甘肃都督赵惟熙函〉跋 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3期 1/156、孙中山与蔡冰若 回族研究2000年4期 1/157、索伦部名将海兰察 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2辑 1/158、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 回族研究2001年2期2/259、试论明清时期河湟文化的特质和与功能 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6期 2/260、关于清代伊犁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2002年1期 1/161、哈布图哈撒尔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期 1/262、科孜洛夫及其第六次中亚考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1/263、清末科塔借地之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1期 2/264、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11日 1/165、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回族研究全文转载1/166、甘肃保安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5期 2/267、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民族学论集2002年5月 1/268、吐延奢延为匈奴语南北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4期 2/269、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2期 2/270、对唐代几种社会救济形式的辨析 社科纵横2003年3期 2/271、秦、西汉时期匈奴单于位继承制度考辨 民族研究2003年2期 2/272、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6期 1/273、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专辑 2/274、阿拉善蒙古游牧地变迁考述 卫拉特研究2003年6期 1/275、试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文化教育政策 中国藏学2004年2期 2/276、匈奴司法制度与刑法考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6期 2/277、顾颉刚先生西北考察述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4期 1/278、吐谷浑地方统治制度的演变 民族研究2005年5期 2/279、吴忠信与西藏 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280、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例民族研究2006年2期 2/281、霍集斯述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3期 1/282、关于霍集斯的几个问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283、李得仓受抚后治理张家川的贡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284、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当代中国第1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85、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6、回族学研究新视角---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回族研究2006年4期 2/487、清前期的西北战局与阿拉善蒙古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3期 2/288、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9、自成一部前的赛因诺颜部—兼论清朝的北方民族政策 民族研究2007年1期 1/190、关于编修多卷本《新疆通史》的几点想法 西域研究2007年4期1/191、马鬃山口岸论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1期 1/292、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藏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2期 2/293、广西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与治理 中国人口研究2008年3期2/294、东南苗族侗族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4期 2/295、西北回族重商文化形成的原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4期1/296、民族出版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传播2008年4期1/297、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 回族研究2008年4期1/398、两汉边政中的质子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2期2/299、西北土司流变考 新疆社会科学 2009年3期2/2100、张维先生学术述略 —— 《还读我书楼文存》序 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3期1/1101、新疆统一之前维吾尔人与清朝之互动关系及清朝之政策 中国民族学2009年1/1102、额敏和卓后裔与清代新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2期1/2103、赵俪生先生与历史学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2009年8月 1/1104、回忆赵俪生先生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 2009年8月 1/1105、土尔扈特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0年1期2/2106、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时期的联姻状况述评 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5期 2/2107、略论清前期对回疆的经营 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3期1/2108、关于清末科阿分治问题的探讨 烟台大学学报 2010年02期 2/2109、关于清代祭祀青海神制度的两个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4期2/2110、清末新疆新式教育概论 中国民族学2010年6月 2/211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2112、第一位出使俄国觐见女皇的中国外交官托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4期1/1113、清代以来甘肃省文县白马藏族服饰演变探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期1/2114、蒙古安多与死城哈喇浩特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5期 1/1115、关于新疆屯垦史研究的几点认识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6期 1/2116、再论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1/1117、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在中国的活动与文化变迁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2期 1/1118、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问题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2期 1/2119、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3期 1/1120、唐代西域屯田述略 贵州大学学报2012年5期 1/1121、清代新疆书院述论 西域研究 2012年5期 1/2122、魏、晋、前凉西域屯垦述论 西域研究2013年3期 1/1123、顾颉刚先生未刊书信两通释述 兰州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1124、阿帕克和卓三入中原考述 世界宗教研究 2013年3 期1/2125、东乡族民间“都哇”治疗极其功用解读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1期2/2126、张维先生与《仇池国志》 图书与情报2013年2期 1/2127、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1/2128、历史记忆与族群关系­­——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的人类学考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2/2129、<新疆图志>版本源流考述, 《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10期2/2 专著、译著、文献校注1、清代西北屯田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 1/12、清代西北屯田研究增订本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1/13、中俄关系史略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1/14、各民族共创中华(东北内蒙上卷)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1/15、积石山的沧桑-----保安族马正云先生家庭实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1/16、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1/27、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主编8、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简略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1/29、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完整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1/210、醒回篇校注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1/111、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1/112、还读我书楼文存(主编)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5月1/1 1、西北民族关系史(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0年9月2、中外关系史辞典 (参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3、古西行记校注(参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4、西域通史 (参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5、西域文化史 (参编)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6年8月6、中亚研究 (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6年7、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 (参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 (副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8月9、国家历史学基地建设论文集(副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9、历史文化探研 (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10、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副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

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二编

《龙与中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天地出版社,2000年。《汉代画像石棺》,巴蜀书社,2002年。《中国汉代の画像と画像墓》(全2册),日本庆友社,2002年。 主编《追访逝去的世界》丛书(9种),重庆出版社,2001~2002年;编《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全5册),日本京都大学,1995年。副总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其中作为第七辑《西南考古文献》(全10册)主编。 《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1986年1期。《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2期。《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与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12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1期。《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6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1、3期。《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4期。《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1 期。《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4期。 《试论古代墓葬中龙形象的演变》,《四川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1期。(《全国大学文科学报文摘》1986年4期摘要该文)《成都指挥街周代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一辑第,198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合作,第一作者)《四川崖墓开凿技术初探》,《四川文物》1987年2期。《四川崖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88年2期。《成都地区出土卜甲的初步研究》,《考古》1988年12期。《成都指挥街唐宋遗址发掘报告》,《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辑,1990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合作,第一作者)《论三星堆文化居民的族属》,《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991年。《论西汉时期中原地区的崖墓》,《考古与文物》1991年3期。《“西南丝绸之路”的考古调查》,《南方民族考古》第五辑第,1993年,四川科技出版社。《论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文化》,《东南文化》1994年1期。《汉晋时期の中国“西南シルクロ-ド”》,《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3集,1994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时期区分につぃて》,《大阪文化财研究》第8号,1995年,日本大阪文化财。(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の文化区系と分期》,《中国新石器时代资料集成》,日本京都大学东南ァジァ研究センタ-,1995年。(日文)《中国陕西省出土钱树佛像考》,《佛教文化研究所纪要》第36集,1997年,日本龙谷大学。(日文)《秦汉时代における中国西南地域の民族》,《东南ァジァ研究》第35卷3号,1997年,日本京都大学。(日文)《中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系与分期》,《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三十五周年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年。《陕西城固出土的钱树佛像及其与四川地区的关系》,《文物》1998年12期。《试论青衣江上游的石棺葬文化》,《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3期。《汉晋时期的中国“西南丝绸之路”》,《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2期摘要)。《汉代画像石棺研究》,《考古学报》2000年1期。《中国西南地区古代的系绳石刀》,《四川文物》2000年2期。《中国初期佛像与西南地域文化圈》,《世界文化と佛教——山田明尔教授还历纪念论文集》[日本]永田文昌堂,2000年。(日文)《试论中国南方的岩洞葬》,《考古》2000年6期。《中国西南地区汉代画像墓与豪族》,《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略论贵州清镇汉墓出土的早期佛像》,《四川文物》2001年2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1期。《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续)》,《农业考古》2001年3期。《四川青川秦律与稻作农业》,《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巴蜀文物考古图》,《文史知识》2001年7期。《四川汉代砖石室墓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2001年4期。《巴蜀文物考古略述》,《两岸资讯社会的史学应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铭传大学通识教育中心,2001年7月。《重庆云阳县李家坝Ⅰ区水田遗址发掘简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系、重庆市文化局、云阳县文管所),《考古》2001年11期。《云阳李家坝10号岩坑墓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县文管所),《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甲种第一号,科学出版社,2001年。《云阳李家坝37号岩坑墓发掘报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阳县文管所),《重庆库区考古报告集(1997年卷)》甲种第一号,科学出版社,2001年。《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组合》,《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1期。《重庆云阳李家坝东周墓地1997年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2年1期。《中国西南汉代画像内容分类》,《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1 期。(《人大复印资料·造型艺术》2002年3期转载)《四川汉代画像墓与神仙方术和早期道教》,《神话、祭祀与长江文明》,文物出版社,2002年。《巴蜀文化的瑰宝——云阳李家坝遗址》,《中国十年百大考古新发现》,文物出版社,2002年。(黄伟、罗二虎)《中国南方谷物加工工具——杵臼的两个系统》,《考古与文物》(增刊),2002年。The Paddy Field Remains at Lijiaba Area Ⅰ in Chongqing, CHINESE ARDHAEOLOGY,volume2,200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汉代模型明器中的水田模型》,《考古》2003年4期。《初论晚期巴文化的类型》,《重庆2001年三峡文物保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3年。《四川南溪长顺坡汉墓画像石棺考释》,《四川文物》2003年6期。《晚期巴文化李家坝类型初论》,《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5期。《重庆云阳县李家坝遗址1997年发掘简报》,《考古》2004年6期。《中国古代系绳石刀研究》,《考古学集刊》(第十四集),考古杂志社,2004年。

学校是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重庆市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重庆市科普基地和“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三峡移民与经济发展研究会等2个市级学会,化工与生物、地质灾害、三峡艺术等24个校级科研所为代表的一批为库区经济服务的特色科研机构;市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团队和培育团队各1个。2007年至2012年来,全校教学科研人员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占40%以上;出版学术专著200余部;被SCI、EI等权威文献检录500余篇;学校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项,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680余项,科研经费6000多万元。科研成果先后获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重庆市科技进步及社科优秀成果奖25项。 2012年12月14日,中国知网(CNKI)公布了2011年全国各类期刊的期刊评价指标数据,《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的期刊综合影响因子首次达到333,在全国662家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98位,在重庆市属高校学报中排名前列。 2013年,中国知网公布,2013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综合影响因子368,比2012年期刊综合影响因子333增加了5%;2013年复合影响因子531,在中国662家综合性人文、社科学报排名中,继2012年首次进入百强后再次跻身前百强,跃升到第90位,在重庆市属高校学报中排名前列。 2014年,教育部“春晖计划”资助中国留瑞学人回国服务团到重庆三峡学院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服务活动,与重庆三峡学院教学科研人员进行了合作科研项目对接。经教育部专家评审,杨季冬教授等主持的10个项目获准“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立项。 市级学科基地: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三峡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三峡库区水环境演变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校级学科基地: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非线性科学与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西南民族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三峡美术研究与创作中心。 重庆三峡学院开设有涵盖9个学科门类的54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已形成了以文学、工学为主,理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农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结构和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数据截止2014年3月)本科专业 二级学院专业名称层次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本科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本科汉语言文学(文秘与行政管理方向)本科小学教育(全科教师·免费师范生)本科语文教育3+2高师专科 传媒学院 广播电视学本科广告学本科外国语学院 英语(商务英语方向) 本科英语(翻译方向)本科英语(师范类)本科日语本科英语教育3+2高师专科公共管理学院 民族学(经济与管理)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法学本科少数民族本科预科(文、理)本科预科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经济学本科经济统计学本科会计学本科会计学(财经商贸类)对口高职本科工商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 本科旅游管理本科酒店管理本科市场营销  本科  旅游管理(旅游服务类)对口高职本科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本科体育与健康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类)本科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本科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 本科统计学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系统工程设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本科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本科软件工程(软件设计)本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物联网工程(信息技术类·计算机类)对口高职本科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嵌入式系统)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与通信)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本科物理学(师范类)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供配电)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信息技术类·电子类)对口高职本科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设计自动化)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现代制造)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机电系统设计)本科机械电子工程(数控加工)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检测与维修)本科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营销与评估)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加工制造类)对口高职本科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 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环境科学本科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本科化学(师范类)本科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 本科生物科学(师范类)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资源开发)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园艺(景观规划与设计) 本科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本科土木工程(道路桥梁)本科土木工程(工程造价)本科安全工程(建筑工程)本科美术学院 美术学(师范类)本科环境设计本科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动 画本科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硕士专业学术型硕士 学院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机电系统电子技术、非线性电子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  公共管理学院  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本专业虽然是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自设学科,但是依托公共管理学院招生) 民俗文化、民间文学  专业型硕士学校现有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两个专业硕士授权点,教育硕士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美术、体育学科教学等6个领域,农业推广硕士涵盖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信息化等3个领域。两个授权点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 重点专业重庆市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区域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美术学、体育教育与训练。硕士学科学术硕士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硕士学科:教育硕士、农业推广硕士 立项申硕学科:应用经济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国语言文学。 重庆三峡学院有沙龙、百安两个校区,占地达到2000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藏书129余万册,电子图书146万余种,仪器设备总值近1亿元,日制在校学生19000余人。重庆三峡学院紧密围绕重庆市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结构,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截止2012年底,有市级重点建设学科1个、市级重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9个,教育部财政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市级精品课程9门;市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教学团队6个。 (数据截止2014年3月) 教学成果学校先后获得了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教育质量管理年先进集体、重庆市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及先进集体、重庆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重庆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二级档案目标管理单位、重庆市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全国来华留学生保险推广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截止2012年底,在校学生连续获得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活动“挑战杯”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省级奖20余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级以上奖近40项;全国、省市级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国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奖共计70余项;2001年以来多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授予“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大中专学生自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等称号;先后两次被团中央、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评为“保护母亲河先进集体”。学校以“成人、成才、成功”教育为统揽,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三成”教育成果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自办学以来,学生成功申请专利9项,公开发表论文470余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专业竞赛获国家级奖370项,省部级奖223项;其中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5项;重庆三峡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余常海同学的摄影作品《一辈子难以忘记的是您这个眼神》获2010年度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作品新闻摄影类一等奖 ,政法学院教师王航的《你会是冷漠的路人吗》获2012年度言论类一等奖 ;艺术设计专业张舒同学参加2011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获全国一等奖。 图书馆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于1994年由万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和万县教育学院图书馆合并,组建成四川三峡学院图书馆,2000年更名重庆三峡学院图书馆。馆舍面积17431平方米,阅览座位2000多座。馆藏纸质文献121万册,电子图书146万种,中外文现刊1500多种。期刊数据库有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 FAJS 外文期刊数据库等。同时,还有10余种试用的电子资源和数据库。图书馆馆藏内容涵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学科。收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丛书集成》《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中国少数民族古籍集成》《永乐大典》《四部丛刊》《古今图书集成》《明实录》《清实录》《敦煌宝藏》等大型古籍丛书、类书5万多册,善本1300余册,其中有《四声韵谱》孤本一套。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四川省高校图书馆古籍善本联合目录》收入的善本达45种,共计585册,居重庆市高校图书馆第三位。2010年,图书馆入选“第一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共有64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重庆三峡学院设有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资料信息中心、三峡文献信息中心),自建三峡资料数据库,负责收藏反映三峡历史、地理、文化、文学、旅游、社会生活及三峡库区人物著作和传记等各种文献、图片、视听资料4万多册。(数据截止至2013年12月)

你要想知道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的老师名单,你可以到它的网站搜一下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

《八思巴字蒙古语碑铭译补》、《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选》、《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少数民族文字文献》(主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西北组主编、撰稿人)、《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中亚东干人的历史与文化》、《甘青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主编)、《甘肃当代文艺50年——民间文艺编》(负责人、撰稿人)、《我不再是羊群的学者——田野随笔》。著有《金蛋》、《曙光》(蒙古长篇历史小说第二卷)译、《布里亚特蒙古民间故事集》、《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民间故事选》、《卫拉特蒙古民间故事》、《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东乡族民间故事集》、《东乡族保安族裕族民间故事选》、《西蒙古——卫拉特传说故事集》、《文化透视:蒙古口承语言民俗》等及其它未列入之著、编、译先后获中国文化部、部委、省级等奖。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西北屯田研究”(1991年)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新疆军政制度研究”(1994-1997)主持完成世川良一基金项目“中俄关系史略”(1994年)主持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1998-2001年)主持完成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项目“明清以来至民国西北边疆民族政策得失研究”(2005-2010)主持完成国家重大文化工程《清史》子项目“少数民族人物传记”(2004-2007)主持完成甘肃省政府委托项目“甘肃穆斯林民族社会研究”1项(2004)参加完成交通部项目“干旱半干旱地区公路沿线生态环境建设”,主持子项目1项(2003)参加完成《973北方沙尘暴子项目》,主持子项目1项(2003)主持完成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史》(2007)主持教育部马工程教材《中国民族史》(2010)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新疆通史》子项目《屯垦卷》(2011)主持中国社科院东欧中亚所《中俄关系史》子项目《1840年以前的中俄关系》(201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社科项目《西藏问题研究》(2012)主持国家民委委托项目《清代新疆官员的选任与管理》(2013) 1、中亚考察者戈尼波塔宁的成就 (译文) 西北史地1981年3期 1/12、蔡大愚宣传马克思主义辨正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4期 1/13、董福祥事迹述评 甘肃社会科学1982年3期 1/14、蔡大愚主张列宁学说的调查 党史研究1982年3期 1/15、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 西北史地1983年3期 1/16、哈萨克族英雄阿布赉 西北民族历史人物选介1983年10月 1/17、1755~1860年清政府对哈萨克族的政策和俄国的扩张 西北民族文丛1983年3辑1/18、乾嘉时期清政府对哈萨克族之关系与政策 新疆大学学报1984年1期 1/19、蔡大愚其人和甘肃护法运动 西北史地1984年2期 1/110、清代新疆的回屯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1期 1/111、清代实边新疆述论 西北史地1985年4期 1/112、平准战争中的转输与屯田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1期 1/113、清末回族留日学生的进步活动和思想 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3期 1/114、关于清代伊犁回屯收获计算单位“分”字的辨析 兰州大学学报1986年4期 1/115、清代前期河西兴盛原因初探 甘肃社会科学1987年3期 1/216、清代新疆的驻防八旗与旗屯 新疆社会科学1987年6期 1/117、近年来青海地方史研究概况 中国史研究动态1987年9期 1/218、清前期新疆的安插户 西北史地1988年1期 1/119、乌鲁木齐等处旗丁并未归并伊犁满营—〈清史稿兵志〉订误清史研究通讯1988年2期 1/120、清代西北的犯屯 西北民族研究1988年2期 1/121、清代乌鲁木齐屯田述论 新疆社会科学1989年5期 1/122、清前期吐鲁番维吾尔人迁居瓜州的几个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 1/123、近代回族社会进步思潮和革命斗争 青海社会科学 1990年4期 1/124、清末回族外交官杨枢 中国回族研究1991年1辑 1/125、塔尔寺(公本贤巴林)考察记(译文) 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 1/126、清代西北马厂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1年3期 1/127、清代伊犁回屯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2期1/128、清代关西五卫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2年3期 1/129、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的分布、发展和规模 西域研究1992年4期 1/130、年羹尧与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 西藏研究1992年4期 1/131、清代前期天山北路的自耕农经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3年3期 1/132、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述论 中国史研究1993年3期 1/133、准噶尔统治时期天山北路农业劳动者的来源和族属 民族研究1993年5期 1/134、聚珍荟粹 博大精深—评中国西北文献丛书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1期 1/135、清代以前之中俄联系初探 兰州大学学报1994年2期 1/136、从西宁到库库淖尔(译文) 西北史地1994年3期 1/137、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合作的发展远景及其有关问题 开发研究1994年5期 1/138、清前期昌吉遣犯起事述考 西北史地1995年1期 1/139、库库淖尔的航行(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2期 1/140、纪昀关于新疆的诗作笔记及其史料价值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5年2期 1/141、库库淖尔考察记(译文) 西北史地1995年3期 1/142、托时德新奉使俄国及其有关问题 兰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 1/143、关于〈乌鲁木齐政略〉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1996年1期 1/144、新疆哈密维吾尔族中的扎萨克旗制 西域研究1997年1期 1/145、关于额敏和卓的几个问题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1期 1/146、论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 民族研究1997年3期 1/147、哈密、吐鲁番和库车的达尔汉伯克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8、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兰州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149、清代新疆分封制的失败及其原因 西北史地1998年1期 1/150、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及其投清之影响 台湾政治大学民族学报1998年4期 1/151、历史学基地班教学与管理研究 西北高教研究 1998年3期 1/152、吐鲁番察合台后裔与清朝 兰州大学学报1998年4期 1/153、阿克苏尔坦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98年6期 1/154、蔡大愚先生传略 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3期 1/155、〈国民党总部致甘肃都督赵惟熙函〉跋 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3期 1/156、孙中山与蔡冰若 回族研究2000年4期 1/157、索伦部名将海兰察 西北民族研究2000年2辑 1/158、论清代河州的再度兴起 回族研究2001年2期2/259、试论明清时期河湟文化的特质和与功能 兰州大学学报2001年6期 2/260、关于清代伊犁将军府制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2002年1期 1/161、哈布图哈撒尔述论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1期 1/262、科孜洛夫及其第六次中亚考察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1期 1/263、清末科塔借地之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1期 2/264、俄罗斯汉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光明日报理论版2002年6月11日 1/165、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2期 回族研究全文转载1/166、甘肃保安族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5期 2/267、西部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民族学论集2002年5月 1/268、吐延奢延为匈奴语南北考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4期 2/269、鄂对家族与清代新疆政治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2期 2/270、对唐代几种社会救济形式的辨析 社科纵横2003年3期 2/271、秦、西汉时期匈奴单于位继承制度考辨 民族研究2003年2期 2/272、顾颉刚先生与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学报2003年6期 1/273、对当前综合性大学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思考 高等理科教育2003年专辑 2/274、阿拉善蒙古游牧地变迁考述 卫拉特研究2003年6期 1/275、试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文化教育政策 中国藏学2004年2期 2/276、匈奴司法制度与刑法考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6期 2/277、顾颉刚先生西北考察述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4期 1/278、吐谷浑地方统治制度的演变 民族研究2005年5期 2/279、吴忠信与西藏 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5期 2/280、山区东乡族小学生辍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东乡族自治县北岭乡为例民族研究2006年2期 2/281、霍集斯述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3期 1/282、关于霍集斯的几个问题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4期 1/283、李得仓受抚后治理张家川的贡献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284、伊斯兰教在构建西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初探当代中国第1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年 1/285、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6、回族学研究新视角---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应用初探回族研究2006年4期 2/487、清前期的西北战局与阿拉善蒙古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3期 2/288、额济纳旗末代郡王塔旺嘉布述评 卫拉特研究2006年3期 2/289、自成一部前的赛因诺颜部—兼论清朝的北方民族政策 民族研究2007年1期 1/190、关于编修多卷本《新疆通史》的几点想法 西域研究2007年4期1/191、马鬃山口岸论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1期 1/292、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藏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2期 2/293、广西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调的原因与治理 中国人口研究2008年3期2/294、东南苗族侗族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研究 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4期 2/295、西北回族重商文化形成的原因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4期1/296、民族出版业与和谐社会建设 当代传播2008年4期1/297、西北城市清真寺经济结构浅析 回族研究2008年4期1/398、两汉边政中的质子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2期2/299、西北土司流变考 新疆社会科学 2009年3期2/2100、张维先生学术述略 —— 《还读我书楼文存》序 兰州大学学报2009年3期1/1101、新疆统一之前维吾尔人与清朝之互动关系及清朝之政策 中国民族学2009年1/1102、额敏和卓后裔与清代新疆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09年2期1/2103、赵俪生先生与历史学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2009年8月 1/1104、回忆赵俪生先生 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 2009年8月 1/1105、土尔扈特西迁后的经济状况及其对东归的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0年1期2/2106、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时期的联姻状况述评 新疆大学学报2009年5期 2/2107、略论清前期对回疆的经营 兰州大学学报2010年3期1/2108、关于清末科阿分治问题的探讨 烟台大学学报 2010年02期 2/2109、关于清代祭祀青海神制度的两个问题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4期2/2110、清末新疆新式教育概论 中国民族学2010年6月 2/2111、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子女城市教育融入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2112、第一位出使俄国觐见女皇的中国外交官托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0年4期1/1113、清代以来甘肃省文县白马藏族服饰演变探讨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1期1/2114、蒙古安多与死城哈喇浩特序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5期 1/1115、关于新疆屯垦史研究的几点认识 石河子大学学报2011年6期 1/2116、再论马仲英赴苏及其下落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1期 1/1117、玛哈图木·阿杂木后裔在中国的活动与文化变迁 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2期 1/1118、东乡族自治县农村医疗救助问题研究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2期 1/2119、张格尔之乱及其影响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2年3期 1/1120、唐代西域屯田述略 贵州大学学报2012年5期 1/1121、清代新疆书院述论 西域研究 2012年5期 1/2122、魏、晋、前凉西域屯垦述论 西域研究2013年3期 1/1123、顾颉刚先生未刊书信两通释述 兰州大学学报2013年1期 1/1124、阿帕克和卓三入中原考述 世界宗教研究 2013年3 期1/2125、东乡族民间“都哇”治疗极其功用解读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1期2/2126、张维先生与《仇池国志》 图书与情报2013年2期 1/2127、文县白马藏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功能 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1/2128、历史记忆与族群关系­­——永靖县新寺乡孔氏回族的人类学考察甘肃社会科学2013年2期2/2129、<新疆图志>版本源流考述, 《中国地方志》2013年第10期2/2 专著、译著、文献校注1、清代西北屯田研究 兰州大学出版社1990年2月 1/12、清代西北屯田研究增订本 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1/13、中俄关系史略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8月1/14、各民族共创中华(东北内蒙上卷)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9月1/15、积石山的沧桑-----保安族马正云先生家庭实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 1/16、哈萨克跨国民族社会文化比较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1/27、西北少数民族史研究 民族出版社2003年12月 主编8、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简略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1/29、蒙古、安多和死城哈喇浩特完整本译本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1/210、醒回篇校注 兰州大学出版社1988年1月1/111、新疆文献四种辑注考述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年12月1/112、还读我书楼文存(主编)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5月1/1 1、西北民族关系史(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0年9月2、中外关系史辞典 (参编) 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3、古西行记校注(参编) 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4、西域通史 (参编)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5、西域文化史 (参编) 中国友谊出版社1996年8月6、中亚研究 (参编) 民族出版社1996年7、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 (参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年9月8、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 (副主编) 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8月9、国家历史学基地建设论文集(副主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9、历史文化探研 (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10、赵俪生先生纪念文集(副主编) 甘肃民族出版社2009年9月

  • 索引序列
  •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电子版
  •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
  •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二编目录
  • 中国西南文献丛书·二编
  •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