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发布时间: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医学杂志排名【篇一:医学杂志排名】国内医学杂志排名2008 年1534 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gastroenterolog1633 579 冰川冻土674 426 地理学报1204 301 地质学报935 13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4151 926 中华肝脏病杂志767 85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638 708 草业学报32 676 中国科学d1020 453 10 地理研究 559 418 11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416 12 物理学报 2870 397 1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37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349 15 chin phys 563 277 16 地理科学进展 276 245 1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239 18 生态学报 2257 206 19 高原气象 536 203 20 岩石学报 711 197 21 中国沙漠 657 182 22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9 23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7 24 海洋与湖沼 1061 1 25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098 26 水土保持学报 713 078 27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052 2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932 025 29 力学进展 423 024 30 地理科学 587 02 31 中国内镜杂志 764 992 3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989 3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983 34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975 35 植物生态学报 1045 968 36 第四纪研究 642 958 37 新型炭材料 282 953 38 测绘学报 376 951 39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944 40 地学前缘 634 938 41 管理科学学报 263 937 4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933 43 自然资源学报 579 931 44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927 4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21 924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924 47 摩擦学学报 530 915 48 无机化学学报 743 913 49 植物学报 2927 904 50 地球物理学报 1051 894 51 计算机学报 1024 891 52 遗传学报 983 888 53 环境科学 1453 883 5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758 873 55 地球化学 640 871 5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26 863 57 中华肿瘤杂志 1249 857 58 中华创伤杂志 1072 851 5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159 845 6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514 843 60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741 843 62 生物多样性 333 842 63 中华神经科杂志 893 835 64 中华骨科杂志 2463 834【篇二:医学杂志排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237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228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904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903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891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738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6808、 营养学报 773 632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543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49011、卫生研究 751 465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456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414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393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391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341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312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310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297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296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296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291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280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236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222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217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210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190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178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158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142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13133、职业与健康 337 048〈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706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674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596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554*** 3929 531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524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443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355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322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252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248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171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077妇、儿科医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347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121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874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716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691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579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567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453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439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425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374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37013、生殖与避孕 317 340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297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282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25517、生殖医学杂志 203 21518、中国妇幼保健 692 18719、中国小儿血液 117 164护理医学类1、 中华护理杂志 4411 6482、 护理管理杂志 611 7603、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323 7244、 解放军护理杂志 1291 5065、 护理学杂志 1660 4786、 南方护理学报 610 4657、 护理研究 1754 4588、 护士进修杂志 1419 3449、 现代护理 674 273神经精神医学类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723 2212、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1 0753、 中华精神科杂志 724 9854、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341 982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822 738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76 7117、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44 605

一般三类,五年一评。

铜业工程期刊2020年02期

不同杂志的要求不一样的,这是和你所要投的杂志有关。

祥光铜业为年产40万吨阴极铜的大型冶炼工程项目,是世界上继美国肯尼柯特公司之后,第二座采用闪速熔炼和闪速吹炼工艺的铜冶炼厂。项目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铜冶炼技术和装备,充分体现了集成化创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上技术最先进、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现代化大型铜冶炼厂之一。项目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总局和山东省发改委的有关批准,被山东省政府列为重点建设项目;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国家鼓励类发展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铜冶炼行业准入企业名单;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2008年1号文,正式通过祥光铜业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项目已全部顺利投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一期工程达产后,年可生产阴极铜20万吨、硫酸70万吨、金10吨、银300吨、粗硫酸铜8300吨,可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6亿元;全部达产后,年可生产40万吨阴极铜、20吨黄金、600吨白银、140万吨硫酸及相关产品,可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36亿元。祥光铜业立足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有效解决了三废问题。实现了中水重复利用、尾气回收制酸、尾渣进一步提取铜的综合利用,有效解决了三废问题,取得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双闪工艺实现了铜冶炼的持续运行,和传统的PS转炉分炉次冶炼相比,大大提高了生产率,使全厂总能耗指标为570kg标煤/t阴极铜,比国家规定的铜行业准入指标低74%。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公司投资建立了配套的污水处理中心,将阳谷县和凤祥集团的废水处理后,集中送往祥光铜业作为工业用水,使全厂水的循环利用率达到99%以上。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全部在密封的烟道内回收造酸,每年可生产硫酸70万吨;余热回收后进行发电,每年可以发电5260万千瓦时。闪速炉渣采用缓冷、破碎、球磨、浮选等工艺进一步回收铜,尾渣成为其他下游企业的优等原材料。同时,公司还引进国外先进工艺设备,对金、银等贵金属进行回收,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2007年11月29日祥光铜业先进双闪技术铜冶炼项目投产仪式隆重举行,标志着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双闪铜冶炼工艺技术在中国开花结果,使中国铜冶炼技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填补了中国铜工业的一项空白。

[1]责任者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8,卷(16 ):页码 [2]责任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模糊评价研究[J]煤矿机械,2008,卷(11):页码 [3]责任者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财政监督[J]2008,卷(18):页码 [4]责任者浅谈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系统[J] 铜业工程,2007,卷(1) :页码 [5]责任者规范和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上海国资,2007,卷(1):页码 [6]责任者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7,卷(16):页码 [7]责任者浅议集团型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7,卷(8):页码 [8]责任者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J]上海企业,2007,卷(8):页码 [9]责任者,浅谈国有企业内部控制[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卷(20):页码 [10]责任者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一个小金库案例的评析(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福建:福建省会计学会,2007:起始页码 [11]孙永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12]龚杰,方时雄企业内部控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13]王军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方法与实务[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14]陈少华内部会计控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5]张福康,姚瑞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规范的参考文献,由于期刊文章的责任者和卷数你没有给出来,我只能做出标记,你自己完善一下,另外如果期刊只有期而没有卷数的,把卷字去掉即可参看我的百度文档

江西铜业集团井巷工程有限公司是2003-09-30在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瑞昌市白杨镇。江西铜业集团井巷工程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6048175422107XY,企业法人叶季青,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江西铜业集团井巷工程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矿山工程、房屋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涵、隧道工程施工,建筑装璜、机电设施安装工程、管道工程专业承包;防腐、防水、防尘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加工、维修;汽车运输及维修;水泥构件制造;工矿设备、建材、化工产品、五金交电、机电配件、装璜材料、劳保用品采购与销售(以上项目中国家有专项规定的,凭资质证或许可证经营)。在江西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6890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40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优秀。江西铜业集团井巷工程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江西铜业集团井巷工程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中国牛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6期

历经近30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奶牛》不仅成为反映奶业科学研究的学术期刊,而且成为奶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媒介,政策、法规、标准宣贯及信息动态交流的平台,企业形象、风采展示的舞台。因期刊质量好、水平高、权威性强、影响力大,先后荣获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中国畜牧类核心期刊、中国畜牧兽医精品技术期刊,被新华社国际部编入《世界新闻出版大典》。受到业界专家的首肯,多次荣获了“全国牛业优秀期刊奖”、“奶农最喜爱科技书刊奖”、“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优秀书刊奖”等荣誉称号。喜获荣誉的同时,《中国奶牛》也被国内多个数据库收录,《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数据库》、《中文科信期刊要目总览》、《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等均有收录;在国际上,也已被英国CAB Abstracts和美国Chemical Abstracts数据库收录。《中国奶牛》是中国奶业界历史悠久、覆盖面广、影响力。

肉牛养殖业发展状况一般般,我上一年肉牛赚了七十万,挺辛苦的。

乳制品--冰火两重天 中国乳业已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和锤炼,中国乳业已由一个“弱质产业”发展成为“朝阳产业”,中国也由一个“贫奶”国家进入了世界乳业大国行列。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程度也随这加深。当我们走进超市,乳制品的货柜琳琅满目,花色品种齐全。乳制品已成为继粮食、肉类、水产之后的人民生活必须的食品。13亿人口庞大的消费基数,为中国乳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应邀出席中国乳品工业协会成立十周年大会的法国参赞多美尼克·吉岗称赞说:“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乳业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已进入世界‘乳业大国俱乐部’,并正在吸引世界的目光。” 一、行业综述 行业概况 2003~2004年全国的整体销售额是呈继续增长趋势(图1),非食品的销售额与2002~2003年度相比增长速度减缓,食品/饮料是大幅增长,由4%上升到了11%。 图1 全国食品和非食品销售额增长率 随着奶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奶牛产奶量也有所增长。2005年一季度,中国牛奶产量同比增幅超过25%;但是,与此相比牛奶的价格增幅不大,仅为3%。 由图2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奶类消费与世界的差距。亚洲人均年消费乳制品40公斤,世界人均1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约为中国台湾及日本的五分之一,即使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以及对牛奶的认识有关。不过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乳制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图2 乳制品年消费量的比较 近几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十分迅速的。在过去的十年间是中国乳制品工业新建、扩建、技术改造项目最多的十年,大中型企业的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代表着中国乳制品工业主流力量的大型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98~2004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 2004年乳制品的产量为2368万吨,其增长率为25%,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人均奶类占有量达2公斤,乳制品产量达949万吨,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其中液态奶产量增长了4倍;乳制品工业总产值达663亿元,比十年前增长了5倍;城镇居民家庭人均乳制品消费支出达7元,比十年前增长了0倍。2005年全年人均消费液态奶制品79公斤,奶粉51公斤,酸奶90公斤。奶粉消费量比去年下降8%,液态奶和酸奶均比去年有小幅增长,其中液态奶制品增长2%,酸奶消费增长7%。可以预测今后5-10年内,中国乳及乳制品的发展速度将在10%以上。预测2015年,中国人均奶类产量将由2000年的5公斤发展到30公斤,增长5倍。表1中列出了2002~2004年间乳制品行业发展的情况。 表1 2002-2004年乳制品行业发展情况 2002 2003 同比增长 2004 同比增长 销售收入(亿元) 355 478 8% 663 6% 液态奶制品产量(万吨) 364 583 0% 806 3% 干乳制品产量(万吨) 106 141 3% 142 0% 利润总额(亿元) 24 30 5% 34 3% 利润率 66% 29% -6% 10% -9% 2005年,中国乳业市场整体上虽然能够保持30%左右的增长速度,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价格战烽火连绵的双重夹击之下,乳业板块的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滑,其盈利水平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降。图3反映了2002~2004年全国食品品类平均价格走势,全国食品一半的品类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地下跌之势,所有品类内只有婴儿奶粉的价格明显大幅上扬,酸奶产品的价格近两年来的价格是持续下跌,2003~2004间在所有品类中跌幅最大。 乳制品工业在食品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法国为9%,德国为1%,美国为4%。中国乳业发展的起步比较晚,例如2003年乳制品工业总产值为8亿元(当年价),约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4%,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发展潜力很大。按照近年来的发展态势,中国乳制品工业正如旭日东升,只要政策措施得当,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与之相关的产业,如包装业、机械设备制造业、运输业、零售商业及科学技术等社会化服务业都将随之兴旺发达起来,从而为城乡人民增加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这对于提高民族健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将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5年乳制品行业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25%,但利润增长幅度落后于收入增长。一是反映出由于供求增速不平衡、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大企业的规模效益、品牌效益没有发挥。二是中小城市消费市场并未完全启动。如今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工厂的日加工液态奶的能力是1500吨,技术装备是国际先进水平。 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乳制品消费略有增长,消费增长幅度远低于生产增长。2005年,京津沪渝等大城市居民奶类消费量已超过30公斤以上,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目前的数据看,占人口比例21%的省会以上的大城市占乳品消费量的54%,因此占人口比例79%的地级城市及乡镇、农村市场乳品需求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一、二级市场的挖潜及向三、四级城市及乡镇和农村市场的拓展将成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增长点。 中国乳制品行业特征 (1)北奶南调 由于中国传统上奶源带局限于北部的内蒙和黑龙江等农牧大省,因此在乳制品工业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南方地区饮奶量大幅度上升时,整体上看属于北奶南调,北方的乳制品源源不断输入南方市场。伊利蒙牛正是利用北方的资源和价格优势开拓了全国的市场。南方的产奶高峰期在冬季,夏季的销售高峰生奶短缺,而且北部的产奶高峰期在夏季正好与牛奶的销售高峰季节吻合。 (2)城乡乳制品消费差距大 2000年以来,城市乳品消费量一直占据着国内乳品市场80%以上的份额,农村消费的绝对数量仍然很低,2004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仅为62 公斤,仅为同期城市居民的14%,但随着城市化的继续推进超高温无菌包装牛奶的迅速发展,以及农民人均乳品消费的缓慢提升,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攀升。 (3)中小企业多 乳业虽然经过了激烈的竞争,各大乳业伊利、蒙牛、光明跑马圈地的结果是大幅压缩了各地乳制品公司的利润,但市场仍然没有充分整合,三家公司的液态奶市场占有率总和已经接近50%。中国乳品企业仍然有1500多家,其中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有359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12家,绝大多数是中小乳品企业,他们的生产规模较小,日处理液态奶量在50吨以下。很多地方中小企业依靠新鲜类产品和控制奶源与外来的乳业巨头顽强对抗,这种情况与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也有部分关系。 行业发展瓶颈 从1998年开始到2004年,奶牛存栏每年以4%的速度增长,奶类总产量每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增长,在国民经济产业里头算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产业。但应该说虽然在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由于产业本身积累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新的时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在当前奶业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情况下。 (1)消费增长放缓,利润水平降低 尽管产量始终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乳制行业的瓶颈已日趋显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一级城市消费需求日趋饱和,由于渠道建设、消费理念等原因,乡镇和农村市场尚未真正启动,从而形成了供求比例失调的局面。另外,随着近年来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上升,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各企业利润率已下探至2%~5%区间,行业内部分企业出现亏损。 龙头乳品企业在消费终端仍将实行价格战,利润空间压缩将促使企业经营两极分化,从而导致并购现象增加,生产集中度提高。产品向多元化发展,如利润丰厚的酸乳、果乳、功能性乳品将成为未来市场上的热点。二、三级城市将成为乳品企业拓展的重点;与此同时,拥有70%人口的乡镇和农村市场将成为企业实现飞跃的重要台阶。 (2)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大 2000~2004年干乳制品进口量每年以3%的速度增长。2004干乳制品的进口量达到3万吨,其中奶粉从2000年以来到2004年以8%的年递增率增长,去年奶粉的进口量绝对数已经达到5万吨。奶油年递增率5%,奶酪年增长率5%,炼乳年增长率7%,干乳制品进口量已经占国内生产总量四分之一,奶粉进口量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五分之一。 在发达国家,牛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奶业是比较保守的,也是比较封闭的产业。全世界都靠关税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奶业,美国和加拿大为150%,欧盟达到200%,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奶制品才10%到15%,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谈判双边自由贸易区,这两个国家是奶粉和干乳制品出口量比较大的国家,如果双边自由贸易区实施以后,关税还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现在一些农牧区出现了一些卖牛、卖奶难、甚至杀牛的现象,有各种因素,但是乳制品进口量的快速递增不能说不对我们国家的民族奶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今年出台了国办24号文件“禁鲜令”,以保护奶牛养殖业的利益,保护农牧民养奶牛的积极性。 (3)奶源不足 中国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奶牛饲养量比较低的地区,盲目发展奶牛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资源、技术和市场加工等等方面的条件不具备、不配套,农户养了奶牛、产了牛奶卖不出去,企业收购液态奶后又出现产品卖不掉,牛奶腐败、变质等问题时有发生。只有大中型企业由机械集中挤奶和饲养小区生产的能够控制原料乳质量。在乳业生产上,中国良种奶牛严重不足。2004年中国存栏奶牛总数993万头,其中真正的良种荷斯坦奶牛大概是450万头,剩下都是改良牛。荷斯坦牛的单头年产奶量约为5万吨,改良牛的单头年产奶量只有荷斯坦牛的一半,约为2~3万吨。 表2 2005年1~8月进出口种牛产销国(地区)量值表 商品名称 进口累计量 出口累计量 产销国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数量(头) 金额(美元) 朝鲜 - - 40 3,850 澳大利亚 30,355 47,305,369 - - 新西兰 14,069 19,505,845 - - 总计 44,424 66,811,214 40 3,850 表2的数据显示在2005前8个月内进口的奶牛数量为四万多头,而进口的只有三千多头。奶牛资源不足,单产水平低长期以来是制约中国奶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对此,业内专家纷纷指出,中国奶业发展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奶牛业若要达到快速发展,应在加快良种奶牛群的遗传改良速度的同时,必须打破常规,尽快应用国内外近几年取得的奶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和良种公牛精子分离的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以期达到奶牛群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时提高的目的。 (3)乳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 中国乳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比较小,加工能力低。一半以上的乳品加工企业日处理液态奶能力都在20吨以下。国外的乳品企业是高度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从奶牛的饲养到乳品的加工,市场的营销等等全部是采取一体化,大部分企业都是股份制。中国目前奶源基地和乳品加工企业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均分的产业化的链条。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程度低是中国乳品企业发展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4)中国乳制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国家第三方的质量监测基本上没有开展起来。 现在制定原料奶的标准非常低,目前中国的一级奶标准,在多数国家都判定为不能作为液态奶的原料。为此,2005年中国先后出台了“禁鲜令”以及要求在标签上标注复原奶的命令,为中国乳制品质量和竞争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乳制品市场 细分行业状况 乳制品主要分为液态奶、酸奶、奶粉、冰淇淋、干酪、黄油等品类。1996年开始的乳业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城镇市场高速增长所带动,目前在城镇消费市场增长缓慢的环境下,在农村消费市场有效启动之前,中国乳品行业,将在阵痛中艰难转型,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将加大,第一梯队乳品企业在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地区和产品上巩固成绩,第二梯队品牌扩大战绩成为全国性品牌很难,中小型企业继续深化差异化经营。 表3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人均消费量和消费金额 人均消费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消费量(kg) 消费金额(元) 2003年 0 7 57 4 55 4 57 9 80 1 2004年 3 4 79 0 51 0 9 4 1 0 同比增长 2% 1% 2% 6% -8% 2% 7% 9% 7% 8% 从表3可知,城镇的乳制品消费已经趋稳,液态奶制品的消费占主导地位高达75%,但酸奶制品仍在增长,可能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而奶粉的消费量在下降。 表4 2003~2004年全国城镇居民各种乳及乳制品消费 价格额(元/公斤) 乳及乳制品 液态奶 奶粉 酸奶 其他乳制品 2003年 99 27 21 79 31 2004年 23 42 18 00 20 同比增长(%) 9% 3% 9% 7% -6% 图3反映了全国食品品类的价格走势,表4的数据说明了城镇的乳制品消费每公斤的单价在上升,说明乳制品消费的层次在提高,而奶粉的价格增长达到9%,说明高档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普通奶粉将难以找到市场,今后的奶粉市场将以婴儿粉和高附加值产品为主。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2001年为3%,2002年为8%,2003年为1%,2004年为4%,2004年销售收入前十位的企业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9%。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图4)。 图2001~2004年的销售利润率 2.品类发展 (1)液态奶 1995年,干乳制品产量同液态奶产量的比例为1:1;到2004年已接近1:6的比例。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液态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6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绝对主力。液态奶的结构自1995年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超高温灭菌乳逐渐成为了竞争的热点。1998年以前中国的液态奶基本上是巴氏杀菌乳的天下,由于巴氏杀菌乳的保质期短(2~10天)并且对冷链要求高的因素,其运输半径不超过300公里,从客观条件上限制了乳业的大规模发展。而超高温灭菌乳具有在常温环境下长达半年的保质期。 十年前,液态奶生产主要是在大中城市,以巴氏杀菌乳为主。自80年代开始引进超高温灭菌乳(UHT乳)生产技术,1997年后,灭菌乳得到了快速发展。1998年伊利开始利用内蒙的丰厚资源和低廉的价格通过利乐枕产品开始了迈向乳业第一品牌的征程,而蒙牛则使用保质期为45天的利乐枕对大中城市的冷藏巴氏杀菌乳产品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以1999年和2004年为例,1999年,超高温灭菌乳与巴氏杀菌乳占液态奶的比例分别为1%和9%,到2004年已变成7%和1%(图7)。在这6年间,灭菌乳和杀菌乳的比重发生了转换,现在超高温灭菌乳在乳制品生产中已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超高温灭菌乳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乳制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为推动中国乳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扩大了液态奶消费区域,使更多没有冷链条件的城镇农村能够喝上低成本的液态奶。 图7 液态奶品类的变化 (2)酸奶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酸奶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3%左右,是乳制品工业的增长新秀,2004年酸奶产品以38%的增长速度在所有快速消费品中拿下了增长速度第一的桂冠,酸奶2003年上半年到2005年上半年的平均增长率在40%以上,风味奶为14%,白奶为24%,总体来看,酸奶的发展速度高于液态奶奶,这反映了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应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力,确立明确的市场和产品线战略。而且由于UHT酸奶饮品领域的激烈竞争利润下滑,导致原本地域性很强的保鲜酸奶逐渐成本竞争热点。 (3)奶粉 从销售额的角度分析,奶粉占到乳制品消费的14%左右,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以加糖奶粉为主的奶粉产品结构已得到了彻底改变。2004年,全国奶粉产量约142万吨,其比例(图8)约为全脂奶粉7%;加糖奶粉6%;脱脂奶粉0%;婴幼儿奶粉7%;其它奶粉2%(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可以看出,中国奶粉类产品的结构己发生了很大变化,全脂加糖奶粉当家的现象已得到了改变,适合不同人群营养需要的配方奶粉已超过总产量的60%。 其它包括:中老年奶粉、孕产妇奶粉、降糖奶粉、各种强化奶粉等 图82004年奶粉产量分布 (4)冰冰淇淋 2005年中低端市场的争夺战尤为激烈。伊利和蒙牛分别以市场占有率15%和13%名列去年冷饮市场的冠亚军。 在市场领先地位不断变化的背后,是整个冷饮行业的不断壮大和重新洗牌。2005年中国的冰淇淋年销售额已达到260亿元左右,而在十年间,国内冷饮也从零散经营的3000多个小品牌的纷争变为十余家冷饮巨头间的实力抗衡。以往中低端市场主要是国内品牌之间的竞争,而今年像和路雪、雀巢等以往走高端路线的外资品牌也改变产品策略,大举进军“一元市场”。价格策略也由零售价2—3元向1—5元转变。从目前的市场格局来看,和路雪与雀巢、伊利与蒙牛已经形成了品牌产品的第一阵营,其它品牌企业和中小规模冰淇淋企业在经历贴牌检验后将进一步拉开与第一阵营的差距,但这四家巨头谁将坐稳中国冰淇淋市场的第一把交椅还有待一段时间的市场考验。 行业龙头企业 1995年,全国十大企业乳制品产量6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6%;产值仅10,4亿元,占全国乳制品工业总产值的3%。到2004年,乳业前十大企业产量5万吨,占全国的总产量的5%;乳制品工业总产值8亿元,占全国的8%。2004年乳业的液态奶销售的排行中,十大品牌依次为:伊利、蒙牛、光明、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均瑶、娃哈哈、旺仔,合计市场份额为62%,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就已经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已经形成三大阵营,并将通过激烈的竞争进行洗牌。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头形成第一阵营,占却近60%的市场份额,伊利则以05%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三鹿、扬子江、三元、完达山等企业形成第二阵营,正在迅速向全国发展,但短期内难以形成对第一阵营的有力挑战。其余1000多家中小企业形成第三阵营,正在面临着前两大阵营的强力冲击。 l 伊利 1993年伊利股份建立伊利冷冻食品公司,冰淇淋产品连续九年全国销量第一。1999年开始开发超高温液态奶产品,2003年全国销量第一,奶粉市场份额排名第四。2004年伊利销售额达到35亿元,通过利乐砖的推广获取了05%的液态奶市场份额,占去全盘五分之一强的销售额高居榜首。伊利股份的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品牌经营战略取得巨大成功。在全国拥有20多家工厂,通过深度分销扎扎实实地销售模式,在全国建立起牢不可撼的领先模式,即使04年底的高管事件也未能影响其业绩的高速成长。 l 蒙牛 蒙牛集团创立1999年,作为乳业的后起之秀,“蒙牛”以出色的营销手段与伊利在全国全产品全渠道展开了全面竞争实现了快速增长,以利乐枕和冰激淋产品为主。利乐枕产品销售全国排名第一。六年中,蒙牛销售收入从1999年的37亿元飙升至2004年的14亿元,连续四年增长率超过100%!冰淇淋产品和液态奶销售均为全国第2位,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l 光明 前身是上海市牛奶公司,以生产保鲜产品为主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的销售均排名第一,2004年销售额达到86亿元,综合实力排名第三。在全国各地有二十多家工厂,产品销售以华东为主,构建了强大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网络,送奶上门超过100万户。 目前乳制品市场竞争的趋势是:由产品竞争扩展到资源的竞争、从产品经营转向资本运营、宏观联合,微观竞争。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化发展。 三、发展趋势 中国乳业历经了十五年的高速增长,已经从区域竞争走到全国竞争,从保液态奶的竞争走到超高温灭菌乳的竞争,从液态奶的竞争走向酸奶的竞争,各种竞争交织在一起为中国乳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05年是乳制品行业竞争更加激烈的一年,乳品企业通过价格竞争来争夺市场,在奶源建设和消费者终端服务上纷纷加大力度。2005年,中国奶业生产形势良好,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出口呈现恢复性增长,但乳制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逐年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大型企业的盈利水平同小企业并没有明显差距,2005年8月份起中国乳业挑起了新的一轮价格大战,中国乳业将由于连续激烈的竞争利润持续下降,中小企业的出局的速度势必将加快,全国乳业通过整合兼并已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乳品企业集团,行业的集中度逐年提高。 乳品加工业大企业少,中小企业多是当前中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特点,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乳品厂大约有1500多家。 1.乳品消费量持续高速增长 1997年以来,中国居民乳品消费量迅速增长,增长率逐年提高,2003年达到了30%以上的历史高点后,2004年的增长速度出现了明显下降,但仍处于23%左右的较高水平。2005年预计增长率为25%。从消费量的构成来看,虽然1995年以来净进口的平均增速为27%,超过了国内原奶产量平均16%的增长速度,但其波动较大,且在消费总量中占比变化不大,1995年以来提高了3个百分点,2004年达到11%。国内原奶产量在乳品表观消费总量中一直处于核心地位,二者历年的增速几乎一致。 中国的液体奶、乳饮料、发酵乳人均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奶油、干酪的人均水平更低。地区分布不平衡以及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巨大等因素使中国乳品消费市场蕴涵广阔增长空间。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收入缩小将促进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同时消费习惯转变、企业销售策略改变将有效地刺激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市场乳品消费增长。下一轮的增长来自三个方面:对其他饮料的替代。根据AC尼尔森零售研究资料,当前中国消费者在碳酸饮料上的消费最大,牛奶和酸奶上的消费增长迅速,从营养和健康的角度看,其替代碳酸饮料的空间较大。我们用居民对乳品需求的增长来预测乳制品行业的成长性,2005年到2020年中国乳品市场平均成长性为23%,如果分段考虑,2005-2010 成长性为19%,2010-2020 年为92%。在乳品支出的内部结构中,城镇居民支出仍占据绝对优势,即使比例逐年下滑,到2020年,所占比例仍将超过73%。 2.巴氏杀菌乳和酸奶类产品将继续高速发展,并展开全面竞争 过去10年中,资源型乳业主要以超高温灭菌乳为主要竞争武器在全国分疆裂土,但全国的乳业价格大战使得超高温产品的毛利率越来越低,甚至有的地方已经达到奶比水贱的境地,超高温纯奶类产品已经无利可图,超高温酸奶饮品也已经风行全国。为了进一步扩张伊利和蒙牛在北京已经建立了保鲜液态奶的工厂,蒙牛已经在北京市场上获取了保鲜酸奶的高额占有率。鉴于保鲜酸奶连年25%以上的高增长率、高毛利率以及华东市场光明的垄断地位,2006年伊利和蒙牛都将开始在华东建厂,试图撼动光明乳业在华东地区冷藏霸主的地位。预计在华东的合肥及苏州等地,伊利股份将兴建液态奶、冰淇淋及酸奶项目,投资金额总共超过了2亿元。蒙牛乳业将投资5亿元兴建一个现代化的万头奶牛养殖牧场,形成和蒙牛液态奶生产线相配套的奶牛养殖规模。两大巨头在华南占领市场在华东试探和营销多年以后,终于在光明的利润区--华东开始砸下重拳,一场乳业巨头在华东的对决将拉开序幕。 3.跨国乳业巨头欲卷土重来 鉴于中国的庞大的人口和巨大的市场,外资从90年代就开始了对中国乳业的投资,雀巢、卡夫、优诺、达能、帕玛拉特、惠氏都在中国建厂并建立销售网络,但只有在奶粉行业雀巢拿下了行业龙头的桂冠,多美兹在婴儿奶粉上一枝独秀,在液态奶的市场上外资在中国的投资由于人员和生产成本高,对中国的中低端市场的营销模式适应力较差,无法打开销路,基本上以失败告终,最后选择了退出或与当地乳业合作。虽然前十年外资在第一轮的乳业大战上并不顺利,但采取了更为本地化的策略,由直接参与竞争转为与国内品牌合资,试图在中国乳业竞争格局基本成形后抓住机会东山再起。目前外资在乳业上主要合作对象为: 时间 外资来源 发生事项 2003年 法国达能 持有光明5%的股权,持有娃哈哈50%的股权 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外外资机构 注资蒙牛9亿元 2004年 国际资本 蒙牛在香港上市,募集74亿港元,约折人民币56亿元 新西兰恒天然集团 持有河北三鹿集团39%的股份 2005 台湾统一 以10亿元投资,并认购50%的股权,进入东北完达山 阿拉福兹 持有蒙牛奶粉业务的49%股份,合资的奶粉公司总投资达4亿人民币,注册资本为8亿元 达能 增持光明乳业股份达到7%的股权 在全国乳业巨头中,只有伊利公司对外资的引入量不大,仅是2005年与世界最大食品企业之一的芬兰维利奥(Valio)公司签约,买断其5年内全球著名益生菌LGG中国独家使用权。 四、热点话题—乳品行业的诚信危机 2004年6月阜阳的小企业牛奶喝出“大头娃”;5月底开始雀巢婴儿奶粉接连被国家质检单位查出碘超标;2005年6月5日,河南电视台播出了光明乳业郑州子公司将过期奶回炉并用于销售的消息。6月7日,光明对媒体否认加工过期奶。尽管最后的调查结果显示“尚未发现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从市场上回收牛奶再利用生产”的现象,但却存在“用库存产品在保质?

我觉得发展并不是很好,因为现在饲料价格是很贵的,会让一些养殖场们根本承担不起这个费用,所以我觉得他们赚的钱并不多。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2019年第02期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有限责任公司是2008-11-27在北京市东城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翠路17号院23号楼13层1317号。《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1683572015B,企业法人于晓虹,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出版发行《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承办展览展示;组织文化艺术交流;会议服务;利用《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发布广告;设计和制作广告;从事商业经纪业务;技术推广服务;经济信息咨询。(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9751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5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气功杂志1997年02期

问问收破烂的废纸多少钱一斤

你在什么地方 ?大的城市新华书店都有啊!

问问收破烂的废纸斤多少钱?

到邮局订阅.也可到大点的书报亭买.

  • 索引序列
  •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 铜业工程期刊2020年02期
  • 中国牛业科学杂志2014年第6期
  • 国际工程与劳务杂志2019年第02期
  • 气功杂志1997年02期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