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

发布时间: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业市场行情的轮回波动,总是让养猪人几多欢喜几多愁。但这是正常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以后也将循环往复下去。生产水平低下、猪病接连不断,才是养猪业的真止灾难,才是让养猪人承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肥育猪数来说,全国平均不到千头,可见有相当数量的猪场是赚不到钱的! 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固然影响着养猪效益;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才是养猪人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猪群的健康、高产、高效。1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猪群的健康管理是山人来执行的,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首先,要对猪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养猪事业,应该以轻松卞俞决的心情投入养猪工作。“要我干”与“我要干”,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要设身处地为猪群着想,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猪群。对小猪,要给予孩子般的呵护;对怀孕母猪,要给予孕妇般的呵护;对哺乳母猪,要给予产妇般的呵护;对公猪,要给予贵宾般的呵护。只有这样,猪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则富。如果仅仅把猪当成畜生来对待,漠不关心,甚至野蛮粗暴,猪群在没有适宜的环境、得不到良好的饮食、凄苦恐惧的状态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何祝为我们创造则富了! 其次,员工队伍要有坚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将一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能力。有很多猪场在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猪场管理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执行有关。“目标十执行=结果”,缺乏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方案、再止确的目标,也不可能得出好的结果。拿消毒这个环节来讲,假设规定3天消毒1次,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多个问题:消毒没消毒?用的什么消毒药?刺激性多大?浓度多大?舍温及水温多高?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消毒的?是否和疫茁接种相冲突?猪舍或猪群的卫生状祝如何?猪群反应如何?••…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止确的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 第三,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白山的环境。猪场享有“文明监狱”的“美誉”,这似乎是降低职业风险的需要,但也成了很多养猪人的无奈。一天24小时蹲在猪场里,一年难得回家儿次,环境极脏,伙食极差,整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劳作。在这种“监狱”似的环境中,员工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和烦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很难表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很难发挥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于是,很多猪场都出现了“用工难”的尴尬局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难找,像样的饲养员也难找,跳槽现象频频发生。员工队伍不仅素质低,‘非常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要确保猪群的健康、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儿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不断改善员工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以缓解员工被压抑的感觉;要改变过于严苛的管理模式,lfu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定期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有一种成长的白豪感;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在种猪选育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高产”当作}几要目标,lfu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的体形健康,即没有特定病原体、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高产,即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者肥育猪的头数,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平均一年提供育肥猪不足14头,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超过18头,则,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健康、高产的猪群,则猪场的经营状祝是不可能达到盈5平衡线以上的!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却有相当多的猪场热衷于引进类似于健美运动员体形的种猪,有的甚至声称“非双肌臀”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种猪场也不得不调整选育方向,把培育外观漂亮的猪当成首要目标。这样一来,猪的体形的确越来越漂亮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让养猪人头痛:抗应激能力差、发病率高,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准胎率低、产活仔数低、难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必须明确: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好看;要养赚钱的猪,lfu不是养好看的猪。具备和谐健康体形、能多产仔、生长快、饲料一效率高、生产更多优质猪肉的种猪,应该是育种学家、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某项体形目标,走向极端,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调整疾病防制观念,彻底摒弃“病来乱求医”的治疗方式,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 侧重于“治”的猪场,往往是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猪场,员工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火火”lfu忙得焦头烂额;侧重于“防”的猪场,一般是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员工能够有条不紊地从事防疫和保健工作,很少出现大的疫情;1fO侧重于“养”的猪场,则是进入了“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境界的猪场:员工轻松快乐,猪群悠哉游哉! 这里的“养”是广义的养,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良好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环境控制。合格的养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猪群;要想养好猪,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猪场大的环境应力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没有异味、极少蚊蝇。栋舍之间应适当拉大距离,以利于通风、采光和防疫。进入办公区,应感觉不是进了猪场,lfi!是进了修身养性的庄园。猪舍小的环境应力争达到“干、净、暖、通风”4项标准。“干”指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任何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指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物;“暖”指舍内温度适宜,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通风”指换气良好、空气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病原微生物浓度大幅降低。 良好的营养供给。饲料一成本是应该考虑的,但不可一味追求饲料一成本的降低,因为低的营养水平往往导致低的养殖水平。除了蛋白质、能量等应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更要确保足够的、比例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好的饲料一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任何“灵月一妙药”。近年来大面积流行的所谓“高热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养猪场、户过分追求降低饲养成本有关,用便宜饲料一、便宜药物和疫茁,包括在员工使用上也优先选择月薪要求低的员工,从lfu导致猪群健康状祝差、生产水平低。 良好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对猪要有一颗“爱心”,这点在前面已述及。善待猪群者,猪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产得多、活得多、长得快;lfu虐待猪群者,猪只能给以微薄的回报:产得少、活得少、长得慢,这种回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要尽可能减少诸如转群、换料一、注射、环境突变等对猪群造成的应激,使猪群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4对关键性的疾病进行净化,可使疾病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近儿年困扰养猪业的严峻疫情当中,病原是复杂多变的。有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感病毒;有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还有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等。想把所有病原体都消火掉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全国一各地众多的疫情当中,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猪瘟和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从2004年起,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指导下,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群猪瘟净化工作,每年两次对公猪、母猪和后备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2008年下半年起,济宁原种猪场又开始了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无净化的必要、采用何种方法净化、能否达到顶期目的等等,但从全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引种客户的良好反映来看,疾病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猪瘟净化方法: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到有条件的研究机构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凡抗原阳性者即为带毒猪,应坚决淘汰。净化的难度不在于技术难关,也不在于检测费用,lfi!在于巨大的淘汰成本,但这对本场和客户的长期利益都是值得的。5不要把“救死扶伤”当成养猪人的职责,应执行严酷的淘汰制度 在人医方面提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几义精神”,这是I}所当然的。lfi!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救死扶伤”,必将造成猪病的进一步泛滥。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lfu不是研究疾病。对疾病的研究,应该是高等院校、利一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们的工作。 热衷于研究、治疗一各种疑难杂症的猪场,不可能是高效益的猪场,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乐园!吴增坚教授提出的“五不治”原则,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无法治疗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经过一段时期的严酷淘汰,病净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猪群的健康状祝和生产性能会明显提高。6高度重视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2003年前后,霉菌毒素的危害开始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回首过去匕八年的时间,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单独的某一种疾病。近儿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高热病”中,霉菌毒素“功不可没”。 饲料一的作用胜过一切灵月一妙药,但如果饲料一原料一发生霉变,霉菌毒素就会对猪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猪群发病死亡。玉米、豆粕、鼓皮、鱼粉等原料一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在我国危害养殖业最}几要的是镰刀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去氧瓜萎镰菌醇(呕叶毒素),还有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可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泌乳力下降、发情不止常、流产、死胎等现象。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尤其令养猪人头痛的问题!可以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免疫失败,还可以造成用药无效。接种了猪瘟疫茁还照发猪瘟,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茁还照发伪狂犬病,不一定是疫茁不好,也不一定是程序有问题,很可能是出现了免疫抑制。在实验室中证明很敏感的药物,应用到猪群中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毫无效果。 2003年,很多玉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该年度猪群发病率明显升高;2006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了猪的“高热病”,养猪业损失更为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收获的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有关。2009年9月,北方很多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尤其应该警惕霉菌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宁可每斤多花儿分钱进好货,也不可贪图便宜进劣质原料一。有条件的可使用种子精选机对玉米等原料一进行精选,筛除小的霉粒及杂质。根抓霉菌毒素的污染情祝,在饲料一里面加入一定量的高效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7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保健程序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利一学的防疫保健程序,并确保落到实处。这里说的防疫保健程序,包括疫茁接种,也包括通过注射给药、饮水投药、饲料一投药等形式进行的药物保健。这些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专家推荐的任何防疫保健程序,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lfu皆准”的真理,必须具体情祝具体分析。在某些问题上,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专家教授之间甚至争论不休,比如:哪些疫茁应列入防疫程序、猪瘟可否做超前免疫、蓝耳病疫茁有无接种的必要、若接种蓝耳病疫茁则应选火活茁还是弱毒茁、口蹄疫的防疫效果为何常常不理想等等。 专家教授的观点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猪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积极借鉴,这样可以使白己少走弯路。但不加分析地对防疫保健程序进行照搬照抄,将是很危险的!必须经过小群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才可以确定适合白己的程序。对猪场lfi!言,稳定才是硬道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和题目

龟的影像学和血液学研究摘要:龟鳖以颈和四肢的伸缩运动而产生呼吸,先呼气,后吸气,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叫做“咽气式”呼吸,简称龟吸。应用现代先进的医疗诊断技术,我们对1只缅甸陆龟进行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发现龟背甲下方左右各有1个大气囊,腹甲上面的软组织有胸主血管和腹主血管。影像学研究和解剖对比分析,我们发现龟肺发育不良是咽气式龟吸的基础,不健全的龟肺决定了龟的新陈代谢必然缓慢。对龟的血液成份进行定性定量测定,发现龟的红细胞大而有核,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缺如,这是龟血的奇异现象,我们获得的宝贵资料,对探索乌龟新陈代谢缓慢和长寿机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关键词:龟螺旋CT MRI 医学检验 应有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先进医疗诊断技术,我们对1只缅甸陆龟进行影像学检查,龟的呼吸系统做了影像学研究和解剖对比分析,并对龟的血液成份进行了测定,资料报道如下,供同道们参考分析。 1、科研目的: 了解龟体软组织结构,对龟的呼吸系统进行影像学研究和解剖对比分析,探索乌龟新陈代谢缓慢的机理。 2、实验材料: 缅甸陆龟又名象龟,俗名Elongated tortoise(拉丁学名Indotestudo elongata),属龟鳖目、曲颈龟亚目、陆龟科、缅甸陆龟属。实验象龟体重3000g,头项部淡黄色,有对称鳞片,吻印,上喙略勾曲,鼻孔粉红色,背腹甲被覆角质盾片完整无损。背甲隆起光滑平坦……

从前,有一只小水猪,它住在一个叫水国的地方 在水国里,有一个规定,每个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经过一个考试, 什么考试呢? 呵呵,听我细细道来 考试其实并不难,就是以一年春天到那年夏天这一段时间为期限, 每人要交一份论文 关于什么的呢? 这就无所谓啦可以关于花草树木,刮风下雨,飞禽走兽,酸甜苦辣, BUT,怎么评判呢? 这可也是需要很多评委仔细品评的呀 明白了嘛?当然不会明白啦 呵呵,这论文的妙处不在于内容和评判,而在于它的生产方式, 它可不是想人类那样土土的写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 所以啦,人家的论文就格外的鲜美 每年都有很多GGJJ将自己的论文交上去, 通过的就可以进入高级境界了, 至于什么高级境界,小猪现在还不know呢 今年呢,就轮到小猪种论文了

到知网参考文献

这个论文帮您完成的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去这里 搜索有很多附件 对你有帮助

畜牧方面你这个是哪个学校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 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政管理,实施官方兽医制度。2、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按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承担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要将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诊疗服务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使其走向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畜牧兽医站分流人员创办经营性兽医服务实体。3、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 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各地要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兽医事务,跟踪研究国际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国内相关政策。4、完善兽医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兽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根据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参照《国际动物卫生法典》和国际通行做法,建立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抓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研究制定官方兽医管理、执业兽医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在兽医管理工作中的保障作用。促进兽医管理的有效,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以上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兽医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与改革建议做的简要阐述,许多观点也可能尚有不当和值得商榷之处。总之,加快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安全水平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希望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本着“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健全机构、明确职能、理顺关系、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提高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国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国动物卫生及其产品的安全水平。让我国的兽医从软硬件上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1,王道地 主编《畜牧兽医行政管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6-1 2,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5〕15号3, 任锦芳《猪价上扬,畜牧兽医部门怎么应对?》

通过对北京相关机构的调查确定,栀子、白术、牛膝均为临床常用中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其饮片包括栀子、炒栀子、焦栀子、白术、炒白术、焦白术、牛膝及酒牛膝。其中定性分析方面多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定量方面多采用色谱法测定部分指标成分的含量。然而,中药具有化学成分复杂,炮制方法多变的作用特点,对于中药而言,这种质量控制模式存在缺陷。基于此现状,本文以这九种药材饮片为研究对象,在现有的质量标准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期完善和提高质量标准的控制水平。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研究首次采用C18反相薄层色谱代替传统的硅胶薄层色谱,对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进行定性鉴别的研究。相较于原有质量标准中的定性鉴别,本研究中白术及其炮制品的C18反相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法,可以得到更为丰富的信息,提高鉴别的准确性;而各药材饮片的前处理方法更为简便,展开剂更为简单,安全;同时C18反相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反映信息一致,可用于药材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指纹图谱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栀子、白术、牛膝等九种饮片的指纹图谱。栀子饮片及炒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9个特征峰,焦栀子的指纹图谱中标定了5个特征峰,10批不同厂家的栀子饮片相似度在95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炒栀子饮片相似度在90以上,9批不同厂家的焦栀子饮片相似度仅在70以上;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0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95以上,10批不同厂家的焦白术相似度在70以上;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标定了14个特征峰,不同厂家的白术饮片,13批不同厂家牛膝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在90以上,5批不同厂家酒牛膝相似度在70以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的特征峰进行了指认。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指纹图谱中的8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指认;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了6个特征峰;牛膝、酒牛膝指纹图谱中的7个特征峰得到了初步的指认;通过对各饮片指纹图谱中特征峰的初步指认,能够得到各饮片更加完整的化学成分信息。多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中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和二萜色素类化合物(西红花苷Ⅰ)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中内酯类化合物(白术内酯Ⅰ、Ⅱ、Ⅲ)和挥发油类化合物(苍术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牛膝及酒牛膝中植物甾酮类化合物(p-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所建立的九种饮片的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准确度范围为95%~105%,方法学均符合规定,证明所建立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九种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水煎液的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栀子、白术、牛膝等9味饮片水煎液的多指标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栀子、炒栀子及焦栀子水煎液中京尼平龙胆二糖苷,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的含量;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及焦白术水煎液中白术内酯Ⅰ、Ⅱ、Ⅲ及苍术酮的含量;牛膝及酒牛膝水煎液中p-蜕皮甾酮的含量,并与上述含量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有机试剂提取液及水煎液中各类成份的含量均有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变化规律。

关于养猪场的论文摘要

你的深入养猪场实践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一、编写提纲的步骤:(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三)编写提纲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业市场行情的轮回波动,总是让养猪人几多欢喜几多愁。但这是正常规律,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以后也将循环往复下去。生产水平低下、猪病接连不断,才是养猪业的真止灾难,才是让养猪人承受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拿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肥育猪数来说,全国平均不到千头,可见有相当数量的猪场是赚不到钱的! 市场行情的跌宕起伏,固然影响着养猪效益;把猪养好实现每头猪的效益最大化,才是养猪人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采取综合措施,加强猪群的健康管理,才能实现猪群的健康、高产、高效。1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猪群的健康管理是山人来执行的,员工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执行的结果。 首先,要对猪有一颗爱心。要热爱养猪事业,应该以轻松卞俞决的心情投入养猪工作。“要我干”与“我要干”,所得到的结果将是大相径庭的!要设身处地为猪群着想,要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猪群。对小猪,要给予孩子般的呵护;对怀孕母猪,要给予孕妇般的呵护;对哺乳母猪,要给予产妇般的呵护;对公猪,要给予贵宾般的呵护。只有这样,猪群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我们创造则富。如果仅仅把猪当成畜生来对待,漠不关心,甚至野蛮粗暴,猪群在没有适宜的环境、得不到良好的饮食、凄苦恐惧的状态下,连最起码的生存都谈不上,更何祝为我们创造则富了! 其次,员工队伍要有坚强的执行力。通俗地讲,执行力就是将一各种思想观念、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到位、落到实处的能力。有很多猪场在专家或者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猪场管理方案,但最终的结果还是问题不断。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执行有关。“目标十执行=结果”,缺乏执行力,即使有再好的方案、再止确的目标,也不可能得出好的结果。拿消毒这个环节来讲,假设规定3天消毒1次,在实际施行过程中就可能出现多个问题:消毒没消毒?用的什么消毒药?刺激性多大?浓度多大?舍温及水温多高?一天当中的什么时间消毒的?是否和疫茁接种相冲突?猪舍或猪群的卫生状祝如何?猪群反应如何?••…能否得到强有力的、止确的执行,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毒效果。 第三,在确保猪场生物安全的基础上,想方设法,给员工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白山的环境。猪场享有“文明监狱”的“美誉”,这似乎是降低职业风险的需要,但也成了很多养猪人的无奈。一天24小时蹲在猪场里,一年难得回家儿次,环境极脏,伙食极差,整天机械式地重复着枯燥乏味的生活和劳作。在这种“监狱”似的环境中,员工的情绪往往是低落和烦躁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很难表现出旺盛的工作热情,很难发挥出攻无不克的战斗力。于是,很多猪场都出现了“用工难”的尴尬局面:畜牧兽医技术人员难找,像样的饲养员也难找,跳槽现象频频发生。员工队伍不仅素质低,‘非常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要确保猪群的健康、要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儿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要不断改善员工的饮食和居住条件,以缓解员工被压抑的感觉;要改变过于严苛的管理模式,lfu代之以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采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定期进行技术和管理培训,使员工有一种成长的白豪感;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从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营造积极、乐观、团结、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在种猪选育工作中,要坚持把“健康、高产”当作}几要目标,lfu不是一味地追求漂亮的体形健康,即没有特定病原体、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高产,即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平均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断奶仔猪或者肥育猪的头数,是决定一个猪场盈利与否的重要指标。平均一年提供育肥猪不足14头,盈利的可能性不大;超过18头,则,损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没有健康、高产的猪群,则猪场的经营状祝是不可能达到盈5平衡线以上的! 在实际养猪生产中,却有相当多的猪场热衷于引进类似于健美运动员体形的种猪,有的甚至声称“非双肌臀”不要!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很多种猪场也不得不调整选育方向,把培育外观漂亮的猪当成首要目标。这样一来,猪的体形的确越来越漂亮了,随之带来的弊端也越来越让养猪人头痛:抗应激能力差、发病率高,母猪发情不明显、配种准胎率低、产活仔数低、难产的比例大幅度提升。 必须明确: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好看;要养赚钱的猪,lfu不是养好看的猪。具备和谐健康体形、能多产仔、生长快、饲料一效率高、生产更多优质猪肉的种猪,应该是育种学家、种猪场、商品猪场、屠宰)‘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应片面追求某项体形目标,走向极端,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3调整疾病防制观念,彻底摒弃“病来乱求医”的治疗方式,树立“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观念 侧重于“治”的猪场,往往是漏洞百出、危机四伏的猪场,员工充当了“消防队员”的角色,为了“火火”lfu忙得焦头烂额;侧重于“防”的猪场,一般是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较高的猪场,员工能够有条不紊地从事防疫和保健工作,很少出现大的疫情;1fO侧重于“养”的猪场,则是进入了“出神入化、游刃有余”境界的猪场:员工轻松快乐,猪群悠哉游哉! 这里的“养”是广义的养,包括良好的环境控制、良好的营养供给和良好的饲养管理。 良好的环境控制。合格的养猪人必须具备很强的环境意识:没有好的环境,就不可能有好的猪群;要想养好猪,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环境。猪场大的环境应力求绿树成荫、花草遍地、没有异味、极少蚊蝇。栋舍之间应适当拉大距离,以利于通风、采光和防疫。进入办公区,应感觉不是进了猪场,lfi!是进了修身养性的庄园。猪舍小的环境应力争达到“干、净、暖、通风”4项标准。“干”指干燥,潮湿的环境不利于任何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净”指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污染物;“暖”指舍内温度适宜,冬天不寒冷、夏天不炎热;“通风”指换气良好、空气新鲜,空气中有害气体、灰尘、病原微生物浓度大幅降低。 良好的营养供给。饲料一成本是应该考虑的,但不可一味追求饲料一成本的降低,因为低的营养水平往往导致低的养殖水平。除了蛋白质、能量等应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外,更要确保足够的、比例均衡的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供给。好的饲料一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任何“灵月一妙药”。近年来大面积流行的所谓“高热病”,在一定程度上与养猪场、户过分追求降低饲养成本有关,用便宜饲料一、便宜药物和疫茁,包括在员工使用上也优先选择月薪要求低的员工,从lfu导致猪群健康状祝差、生产水平低。 良好的饲养管理。关键是对猪要有一颗“爱心”,这点在前面已述及。善待猪群者,猪会给以丰厚的回报:产得多、活得多、长得快;lfu虐待猪群者,猪只能给以微薄的回报:产得少、活得少、长得慢,这种回报可能连成本都不够。要尽可能减少诸如转群、换料一、注射、环境突变等对猪群造成的应激,使猪群充分发挥其遗传潜能。4对关键性的疾病进行净化,可使疾病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近儿年困扰养猪业的严峻疫情当中,病原是复杂多变的。有病毒: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圆环病毒2型、流感病毒;有细菌: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巴氏杆菌、大肠杆菌、放线杆菌;还有支原体、弓形虫、附红细胞体等等。想把所有病原体都消火掉是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在全国一各地众多的疫情当中,猪瘟、蓝耳病和伪狂犬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对猪瘟和伪狂犬病进行净化,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 从2004年起,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丘惠深研究员指导下,山东省济宁原种猪场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全群猪瘟净化工作,每年两次对公猪、母猪和后备猪进行全群采样检测,至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从2008年下半年起,济宁原种猪场又开始了猪群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尽管在这方面还存在一些争议,比如有无净化的必要、采用何种方法净化、能否达到顶期目的等等,但从全场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引种客户的良好反映来看,疾病净化工作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效,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猪瘟净化方法:逐头活体采集扁桃体,到有条件的研究机构用荧光抗体法检测,凡抗原阳性者即为带毒猪,应坚决淘汰。净化的难度不在于技术难关,也不在于检测费用,lfi!在于巨大的淘汰成本,但这对本场和客户的长期利益都是值得的。5不要把“救死扶伤”当成养猪人的职责,应执行严酷的淘汰制度 在人医方面提倡“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几义精神”,这是I}所当然的。lfi!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如果一味追求“救死扶伤”,必将造成猪病的进一步泛滥。养猪的目的是为了赚钱,lfu不是研究疾病。对疾病的研究,应该是高等院校、利一研院所的专家和教授们的工作。 热衷于研究、治疗一各种疑难杂症的猪场,不可能是高效益的猪场,反倒有可能成为一各种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乐园!吴增坚教授提出的“五不治”原则,具有很现实的指导意义:无法治疗的病猪不治,治疗费用高的病猪不治,费时费工的病猪不治,愈后经济价值不高的病猪不治,传染性强的病猪不治。经过一段时期的严酷淘汰,病净化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猪群的健康状祝和生产性能会明显提高。6高度重视霉菌毒素对猪群的危害 2003年前后,霉菌毒素的危害开始引起养猪业的重视。回首过去匕八年的时间,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已经远远超过单独的某一种疾病。近儿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所谓“高热病”中,霉菌毒素“功不可没”。 饲料一的作用胜过一切灵月一妙药,但如果饲料一原料一发生霉变,霉菌毒素就会对猪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甚至引起猪群发病死亡。玉米、豆粕、鼓皮、鱼粉等原料一都有可能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在我国危害养殖业最}几要的是镰刀菌毒素,有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和去氧瓜萎镰菌醇(呕叶毒素),还有黄曲霉毒素、储曲霉毒素等,可引起猪群采食量下降、生长不良、泌乳力下降、发情不止常、流产、死胎等现象。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是尤其令养猪人头痛的问题!可以导致免疫效果降低甚至免疫失败,还可以造成用药无效。接种了猪瘟疫茁还照发猪瘟,接种了伪狂犬病疫茁还照发伪狂犬病,不一定是疫茁不好,也不一定是程序有问题,很可能是出现了免疫抑制。在实验室中证明很敏感的药物,应用到猪群中防治某些细菌性疾病,也有可能毫无效果。 2003年,很多玉米受到霉菌毒素污染,该年度猪群发病率明显升高;2006年,全国很多地区发生了猪的“高热病”,养猪业损失更为惨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2005年收获的玉米受霉菌毒素污染有关。2009年9月,北方很多地区阴雨天气比较多,尤其应该警惕霉菌毒素可能造成的危害。 减轻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关键是要严把原料-采购关,宁可每斤多花儿分钱进好货,也不可贪图便宜进劣质原料一。有条件的可使用种子精选机对玉米等原料一进行精选,筛除小的霉粒及杂质。根抓霉菌毒素的污染情祝,在饲料一里面加入一定量的高效霉菌毒素处理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霉菌毒素的危害。7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疫保健程序 要因地制宜、因场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利一学的防疫保健程序,并确保落到实处。这里说的防疫保健程序,包括疫茁接种,也包括通过注射给药、饮水投药、饲料一投药等形式进行的药物保健。这些措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强调的是,任何专家推荐的任何防疫保健程序,都不可能是“放之四海lfu皆准”的真理,必须具体情祝具体分析。在某些问题上,一直是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的专家教授之间甚至争论不休,比如:哪些疫茁应列入防疫程序、猪瘟可否做超前免疫、蓝耳病疫茁有无接种的必要、若接种蓝耳病疫茁则应选火活茁还是弱毒茁、口蹄疫的防疫效果为何常常不理想等等。 专家教授的观点要虚心学习,其他先进猪场的成功经验也要积极借鉴,这样可以使白己少走弯路。但不加分析地对防疫保健程序进行照搬照抄,将是很危险的!必须经过小群试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才可以确定适合白己的程序。对猪场lfi!言,稳定才是硬道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有关猪的论文

从前,有一只小水猪,它住在一个叫水国的地方 在水国里,有一个规定,每个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要经过一个考试, 什么考试呢? 呵呵,听我细细道来 考试其实并不难,就是以一年春天到那年夏天这一段时间为期限, 每人要交一份论文 关于什么的呢? 这就无所谓啦可以关于花草树木,刮风下雨,飞禽走兽,酸甜苦辣, BUT,怎么评判呢? 这可也是需要很多评委仔细品评的呀 明白了嘛?当然不会明白啦 呵呵,这论文的妙处不在于内容和评判,而在于它的生产方式, 它可不是想人类那样土土的写出来的,而是种~~~~出来的 所以啦,人家的论文就格外的鲜美 每年都有很多GGJJ将自己的论文交上去, 通过的就可以进入高级境界了, 至于什么高级境界,小猪现在还不know呢 今年呢,就轮到小猪种论文了

我国的养猪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猪的生产性能也有了很大提高,无论是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头数,还是各阶段猪的成活率、饲料报酬、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随着国外猪种的引入,国内各种猪场种猪之间的频繁调动,猪病越来越复杂,大部分猪病由原来的单一病原转变为多因子协同作用,给我国的养猪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养猪生产者事业的发展,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猪场的综合防疫体系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消毒、疫苗免疫、环境控制、猪群保健、药物预防等。“防疫是生产的第一生命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养并举是养猪场必须遵循的原则。但是,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消毒 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 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猪场工作人员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以下几个误区。 1、消毒药浓度越大越好 任何消毒药浓度的配比,都具有其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正常情况下,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正常的浓度配比就足以杀灭和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如果消毒药的浓度过大,一方面造成消毒药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另一方面很容易导致猪的皮肤、粘膜、呼吸道的损伤,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害。 2、消毒药的浓度配比不准确 在生产过程中,在对消毒液的配制过程中不采取称量或使用有固定容积的容器,往往凭感觉,这样配制出来的消毒液的浓度不高即低,浓度低起不到消毒效果,浓度高不仅造成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容易造成对猪只和操作人员的伤害。 3、消毒不到位、不彻底 猪场工作人员在消毒过程中,往往出现走捷径的现象,如消毒速度过快、喷洒不均匀、不采取喷雾的方式等,这样,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很容易留有死角,不能很好的起到消毒的作用。 4、消毒不同步 无论是环境消毒还是带猪消毒,应尽可能在大致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进行。否则,病原菌就有可能扩散或传播,给猪场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5、对人流、物流、车流的消毒不到位 对于规模化养猪场来讲,一般都采用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但是现实决定又不可能完全彻底的封闭,必须要与人流、物流、车流不同程度的接触,如果这项工作做不到位,是养猪场最大的安全隐患。 6、消毒池利用不充分 任何一个养猪场都设置车辆消毒池和员工消毒脚池,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大的漏洞,如消毒池消毒药的浓度不够、不定期更换消毒液、消毒池消毒液不干净、员工不走消毒池等;这种现象如不加以杜绝,猪场出现疫情是必然的。 二、疫苗免疫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有针对性的净化猪场的疾病和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它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方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3、疫苗运输、保存不科学 由于不同猪场的基础设施有差别,在疫苗的采购、保存过程中不规范,造成疫苗质量的下降或失效。如果使用这种疫苗,对猪群不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甚至出现疫情。 4、在疫苗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猪场应根据已制定的免疫程序,由专人按标准的操作方法进行免疫注射。但是,由于猪场的监督力度不够或技术人员责任性不强,在操作中往往出现类似情况:疫苗的领取没有做详细的记录;没有按说明进行严格的稀释或在稀释过程中受消毒液污染;针头大小、长度不合适;疫苗没有防日晒、高温,稀释后在2小时内用完;疫苗在使用前或每次吸苗前没有充分的摇匀;注射时没有做好皮肤消毒,注射深度没保证,注射位置不正确,接种剂量不够,疫苗流出后没有立即用沾有消毒液的棉球檫拭、消毒。出现打飞针、不是头头免疫、不是一猪一个针头;病猪、瘦弱猪同步免疫等情况,势必导致免疫失败结果的出现。 三、引种与隔离不当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一般都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但是,由于原有猪群的生产力下降或老龄化,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不定时的更换猪的品种。如果对新引进的猪隔离措施不当,会对原有猪群的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风险。引进种猪时,要安排适当的圈舍,与其它猪隔离饲养15-30天,并随时观察其健康状况。在隔离期内未发生任何疾病,方可混群饲养。 四、病死猪及胎衣的处理不当 集约化猪场应有病死猪及胎衣处理的专门场所,对病死猪只进行焚烧或深埋,也可在粪场附近设置一沉尸井,将病死或剖解猪只及胎衣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情况下,对病死或剖解猪只及母猪产后的胎衣应立即无害化处理,否则,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的扩散,影响其它正常猪群的健康生长。 五、疫病检测不及时 在集约化养猪条件下,应进行经常性的疫病检测工作,以便对场内疫病情况、免疫质量、疫病净化水平进行监控,同时也为本场的防疫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尤其本地区、本季节爆发和流行严重的传染病更应该加强检测,以便作出及时反应。同时,对场内使用的疫苗、消毒剂的质量也要进行检测,以保证确实有效。如不能及时的做好以上工作,就不可能准确和深入的了解猪场疾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就不可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影响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 六、疫病发生时没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猪场如遇到或怀疑是传染病发生时,必须及时隔离,尽早诊断,病因不明或不能确诊时,应将病料送有关部门紧急检验。如确诊为传染病时,应迅速采取紧急措施,对全场进行封锁和消毒。全场猪群进行检疫,病猪隔离治疗或屠宰、焚烧。健康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或药物治疗,并对被污染的场地、用具、环境及其它污染物进行彻底消毒。反之,则容易延误最佳防治和治疗时机,造成疫情的扩散和蔓延,给猪场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七、在疫病防治方面主次不分 猪场的防疫工作,要结合本地和本场的实际情况,分清主次,有针对性地对某些危害性强、发病频率高的疫病,根据其流行特点、发病规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性地预防和治疗。反之,一方面造成人力、财力的浪费,另一方面也起不到对疫病的防治效果。 八、防疫措施不完善 传统的养猪防疫似乎仅仅是兽医份内的工作,而且是季节性的。集约化猪场的防疫则是全方位的、常年的。除常规的消毒、免疫、治疗外,还需要加强管理,保证营养平衡,优化场区和畜舍环境。猪场内的诸多因素都和防疫效果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集约化猪场的防疫措施要形成配套的体系。 九、不重视猪群的保健 猪场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在消毒和疫苗免疫方面投入很大的精力,这当然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和关键的步骤。但是,对猪群的保健,也是猪场防疫不可缺少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对猪群进行保健,需要投入很大的财力,会增加猪只的饲养成本,但是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提高猪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猪场发生疫情的风险。 十、对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不重视 猪场的环境卫生体系是以传统的防疫保健为基础,以猪的生物学特性为根据。要求规模养猪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完善猪场内外布局和猪舍内部的工艺设计等一系列措施,给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和繁育的环境。定期的对猪体内外进行驱虫和杀灭蚊蝇和老鼠,消灭疾病的传播媒介,减少猪只疾病发生的机会。定期清除杂草和填埋阴沟,消灭病原微生物的孳生地。经常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干燥、温度适宜、干净卫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猪群的健康水平。 对猪场周围和场区空闲地进行植树种草(包括蔬菜、花草、灌木等)绿化环境,对改善小气候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要求猪场内的道路两侧种植行道树,每幢猪舍之间都要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如水杉、白杨树等),场区内的空闲地都要遍种蔬菜、花草和灌木。有条件的猪场最好在场区外围种植5~10 m宽的防风林。 猪舍若能置于这样的环境中,带来的好处是:在寒冷的冬季可使场内的风速降低70%~80%;又能使炎热的夏季气温下降10%~20%;还可将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空气中的细菌数减少 20%~80%。 生活在这样一个绿化美化环境中,不仅能使长期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感到心旷神情,也能使终生关在笼舍内的猪感受到清晨闻啼鸟,夜听虫蛙鸣,阵阵青草香,飓飓风雨声,仿佛又回归到大自然。 所以猪场整体环境的治理是猪场安全防疫的一个重要环节。 总之,养猪场综合防疫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不断修改和完善的过程,防疫体系内的众多环节必须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步步到位,才能充分发挥综合防疫体系的作用,保障猪场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可以吗?

  • 索引序列
  •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
  •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和题目
  • 有关猪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 关于养猪场的论文摘要
  • 有关猪的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