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期刊知识库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

发布时间: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科学系副教授 古学斌古学斌博士于1992年和1994年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1999年他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人类学与社会学系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他先后执教于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也曾经是云南大学和中山大学的客座教授。 2001年他进入香港理工大学的应用社会学系,研究开始转向实务性研究。当中包括香港女工、老人、新来港人士、南亚族裔、下岗工人、贫困山区农民和少数民族等,积极提倡参与性行动研究。古学斌博士现为该系副教授和中国研究与发展网络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社会工作硕士课程主任,也是英文国际期刊《中国社会工作期刊》的执行编辑。参与编写的著作:《男/女:女性主义书写的一次实践》 作者:古学斌   《实践为本的中国本土社会实践研究》 作者:古学斌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新议题、新实践》 编者:古学斌,王思斌等   《本土中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实践与反思》 编者:古学斌等古学斌博士,电话: (852) 2766 4553,电邮: hk

马凤芝 (2003) 大陆妇女社会福利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挑战。《社区发展》季刊(台湾),2003年,第101 期,367-386。马凤芝(2003) “沉着应战”——香港社会工作专业对“非典”时期社会需要的迅速回应及对大陆的启示。Perspectives, July, 6p 。马凤芝(2003) 北京市下岗失业贫困妇女社会排斥经验的叙述分析。第二届“华人社会社会排斥与边缘性问题:公民身份的再思与打造”研讨会论文。香港: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马凤芝(2002) 爱的失误——家庭暴力个案评论。《中国妇女法律帮助》2002年5月 总第577期马凤芝(2002) 定性研究方法与社会工作研究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2002年第一期,176-199。马凤芝(2002) 专业社会工作者你准备好了吗《社区》2002年第12-23期(总第35期)马凤芝(2001) 中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建设的制度化途径:自律和社会交代。NPO信息咨询中心研究报告专刊,第13期,4-12。中国NGO与扶贫国际会议论文集,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亚洲发展银行、福特基金会、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2001年10月28-30日,北京。马凤芝(2001) 评“无用”的反抗——家庭暴力个案评论。《中国妇女法律帮助》, 9下半月 总第561期。Ma, Fengzhi (2000) Social protection as a factor of national cohesion: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C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 Group Meeting: Beyond Safety Nets, The Challenge of Social Protection in a Globalizing W United Nations, Berlin, 9-12 October 马凤芝译(1998)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对未来的意义。《中国社会工作》,1998年第5期(总52期),43-46。马凤芝(1997) 社会慈善捐款的制度化。 《中国青年报》。马凤芝(1997) 社会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传递系统。 《社会工作》。马凤芝(1997) 政府与学院之间的伙伴关系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意义。《中国社会工作》, 4 , (总第45期),47-49。Ma, Fengzhi (1996) Th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colleges in C Symposium of joint congress of Social Welfare and Social Work E Asian and Pacific Reg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elfare and Asian and Pacific Reg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Social Work, Christchurch, New Z马凤芝(1996)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妇女权利和权益、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服务。 《中英妇女与法律研讨会论文集》,英国文化协会与北京大学合作出版。马凤芝(1996) 社会转型与妇女福利服务的发展。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6年第一期(总第22期),21-23。马凤芝(1996) 社会转型与妇女权益保护及妇女社会福利服务发展。 《社会建设》季刊(台湾),第四十九期,35-38。马凤芝(1996)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上) 《中国社会工作》,1996年第2 期,52-56。马凤芝(1996)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下) 《中国社会工作》,1996年第3 期,53-55。马凤芝(1996) 中国社会工作实习教学的模式与选择。《高等教育论坛》, 1996年第1期,(总第26 期),56-69。Ma, Fengzhi (1995) Social assistance functions of the Women’s Hotline in C Review of Women’s studies, V V, N 33-马凤芝(1995) 关于保证社会工作教育质量的思考。《高等教育论坛》,1995年第1期,47-51。 马凤芝(2003)社团的社会公信力建设。《社团的管理与能力建设》(专著),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10月马凤芝(1999) 《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马凤芝(1998) 《社会工作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已完成的教学参考书 :《医疗社会工作:理论、历史和实务》资料汇编、已完成的教学参考书 :《社会工作实习手册》正在编写的教材:《社会个案工作:理论与实务》(教育部十一五教材)、《社会工作实习教学与督导》(任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委托。)、《整合临床社会工作》。 马凤芝(2006) .“老人照顾的国际经验及对北京市的借鉴意义” ,北京市民政局委托课题《北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子课题之一。马凤芝(2006) 。“流浪儿童类家庭服务评估报告”,《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评估研究》。民政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委托课题。马凤芝(2005) .“世界老龄化国家和地区养老机构规划的经验”,北京市民政局委托课题《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规划研究》 子课题之一。马凤芝(2003) .《中国城市下岗失业妇女贫困问题研究》。由“基督教高等教育亚洲妇女和性别研究联合委员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 Scholarship for Research on Women and Gender) 资助。马凤芝(2003) .《中国城市下岗失业贫困妇女求助受助经验的研究》。由“美国中国都市研究网络”( Urban China Research Network in Albany, New York) 资助。马凤芝(1996) 农村贫困地区妇女生存状况------甘肃省静宁地区贫困妇女生存状况研究报告。 思富贫、欧洲工合组织(10万字)马凤芝(1994) 北京市门头沟区、乡、村三级农村图书网项目评估报告 。 北京思富贫(NGO) 机构委托。正在进行的课题:北京市残疾人社会关系和社会支持研究(北京市残联委托,5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北京市妇女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调查(北京市妇联,5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北京市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3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北京市医疗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北京市卫生局,8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精神健康领域社会工作的角色与功能研究(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与发展中心,8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社会工作者的教育、激励和评价研究(中组部,课题参与人之一)正在进行的课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助人与受助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希望公益读本(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5万元)正在进行的课题:学校辅导员专业化研究(中国青少年研究会)正在进行的课题:中国老年发展报告(中国老年工作委员会)

很想说我现在正在听他的讲座……O_o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官网

私人信息可以在网上随便介绍吗太不人道了

《社会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263/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4828。1988年创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为推进社会工作学术繁荣,从2013年开始,《社会工作》改为双月刊。她立足中国大陆,以全球社会工作为研究视野,关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栏目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学者论坛、理论新探、实务研究、社会调查、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方法、社会福利、大学生论坛,以及研究述评、书评等。专题讨论: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某一亟待破解的问题,提出跟进的理论与对策。学者论坛:介绍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心理等应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新探:介绍、展示国内外社会工作最新的前沿理论。实务研究:针对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中的构建经验,探讨应对方略。社会调查:通过质性的、量化的方法,分析、发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由贫困、犯罪、灾害,人口迁移,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系列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社会政策分析:研究分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政策,以及对弱势人群的福利制度安排,特别探讨中国大陆福利政策和制度中存在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社会工作教育:总结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务经验;探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理论和发展方位。社会工作方法:解析社会工作实务实施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特别注重发现和提炼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社会福利:解读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领域的制度构建。大学生论坛:展示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创新。投稿须知(一)来稿文种必须为中文,符合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等专业领域的内容要求,均为原创。篇幅一般以8000~10000字为宜,重要的可达20000字。(二)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质选稿,择优录用。为保证文稿学术质量,用稿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和编辑三审制。(三)来稿论述(叙述)符合专业规范,行文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引用他人成果时均采用夹注加以注明,即引文后加括号说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引文详细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尾,格式为:作者、出版年份、书名(或文章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英文书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用斜体。作者本人的注释均采用当页脚注,用①②③④⑤……标明。(四)稿件正文标题下分别是作者、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附上英文题目和摘要。(五)文稿正文层次最多为5级,其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六)来稿中的图表清晰,符合出版质量要求。(七)硕士研究生及以下投稿者需指导老师写出推荐意见。(十)期刊有修改删节文章的权力,凡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同这一规则。不同意删改者,须在文中声明。(十一)参考文献示例[1]胡杨玲,周林刚,2012,《弱势群体社会工作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2012 年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3]张翠娥,李容,2011,《武汉市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社会工作》(学术版)第16期。[4] Tytler, A F,2001,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5]Brekke, S J,2012, Shaping a Science ofSocial Work,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2 (5)投稿邮箱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结构分析,高鉴国主编《社会福利研究》(第一辑),中国社会出版社,7和谐社会建设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5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北京大学学报》3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学海》1我国城市社会福利服务的弱可获得性及其发展,《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略论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建设,载田玉荣主编:《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发挥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6血缘利益群的形成:东村家族,载柿崎京一、陆学艺:《东亚村落的基础结构》,(日本)株式会社御茶水书房,1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结构性张力与适应性发展,载杨团、王思斌主编:《当代社会政策研究-3》,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略论新农村建设的实施结构,《北京大学学报》6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实现,《河北学刊》3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新取向,《学习与实践》3转型中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文史哲》1底层贫弱群体接受帮助行为的理论分析,载王思斌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四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8我国社会政策的弱势性及其转变,《学海》6和谐社会建设与农村老年社会政策的发展,《人口研究》,2社会政策实施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江苏社会科学》,2体制变迁中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能力建设,《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6村干部权力竞争解释模型之比较,《北京大学学报》,3失业人员再就业服务的“任务中心模式”-中国行政性社会工作的实证研究,李永新、王思斌,载《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三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政策过程分析,(湖南)《文史博览》22雷洁琼的社会工作思想与实践,《社会工作》,9社会政策时代与政府社会政策能力建设,《中国社会科学》,6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断裂与弥合,《江苏社会科学》,3非协调转型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从管制到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7改革中弱势群体的政策支持,《北京大学学报》,6我国社会工作在转型社会中的社会责任,载王思斌主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工作》,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3混合福利制度与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发展,《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一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中国农村发展的困局,载《世纪大讲堂》第1辑,辽宁人民出版社,9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改善与社会政策的调整,《中国党政干部论坛》,4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中国党政干部论坛》,3共事依赖:乡-村干部关系的一种模式,载王汉生主编《农村基层政权运行与村民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中国社会的求-助关系,《社会学研究》,4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浙江学刊》,2论民本主义的社区发展观,《社会科学》(上海),1体制改革中的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分析,《北京大学学报》5社会转型中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社会工作教育专刊)12目前中国农村问题的社会学分析,载《思想的声音-在北大听讲座》,中国城市出版社,1999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使命,《中国社会工作》10社会工作:利他主义的社会互动,《中国社会工作》4当前我国社会变迁中的社会政策,《中国社会保险》1我国诸社会工作之内涵及其比较分析,《中国社会工作》1社会学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理论与现实,载乔健:《社会学、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出版,1998中国农村城市化滞后现象分析,载胡耀苏、陆学艺:《中国经济开放与社会结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略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6我国小城镇发展的制度分析,《社会学研究》5转型期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地位,《北京大学学报》4转型期我国社会福利服务的参与,《社会科学研究》(四川)3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前景分析,《中国社会工作》51979年以来中国企业制度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卢晖临、鄢盛明、刘德寰合作),载李楯:《现代企业制度通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4管理区干部和村干部的互动过程与行为(合作,第一作者:王荣武),《社会学研究》3中国人际关系初级化及社会变迀,《管理世界》3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历史与现状(与谢立中、马凤芝、程为敏合作),《中国社会工作》1996年2-3期乡村干部之间的交往结构分析(合作,第一作者:王荣武),《社会学研究》3中国社会工作的经验与发展,《中国社会科学》2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家族意识在农村工业化中的作用,载《中国人的观念与行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改革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迀,与孙立平等合作,《中国社会科学》3社区照顾对中国社会的借鉴意义,《社会工作研究》3区街经济与社区发展(与王汉生、程为敏、卢晖临合作),《社会学研究》4社会工作教育的国际通则与我们的选择,《90年代的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3社会管理初论,《社会科学研究》(四川)6农村发展的组织依托,《北京大学学报》4略论我国农村亲属社会的变迁,《社会学与社会调查论文集》12英国的社区照顾及其启示,《社会学与社会调查》6村干部的边际地位与行为分析,《社会学研究》4我国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探析,《社会工作研究》2苏联社会结构的变动与现状,载何建章《当代社会阶级结构和社会分层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婚姻观念变化对农村社会亲属化的影响,《农村经济与社会》5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应具有的时代特征,《社会学与社会调查》4信息过滤及其对社会管理的影响,载《社会科学研究》(四川)1略论当前社会失调的原因及其治理,闻武,《社会学与社会调查》5东莞的外来劳务大军,载《东莞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4“相对剥夺”与改革环境的建造,上海《社会科学》3经济体制改革对农村社会关系的影响,《北京大学学报》3改革中的农村家庭关系,《婚姻与家庭》5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交往概念的社会学涵义,《社会学与现代化》1Angelina WKYuen-Tsang and Sibin Wang,2008,Revitalization of social work in China:the significance of human agency in institut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structural in Angelina WKYuen-Tsang and Sibin Wang,2008,China Journal of Social Work(《中国社会工作期刊》)Volume 1 Number 1 April,Routledge Tayloy and Francis Group,USA Interest Compensation for Disadvantaged Groups and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xxvlll,N3,Autumn 2007The Age of Social Policy and Governmental Capacity-building in Social Policy ,i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Winter 200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eking Help and Offering Help in the Chinese Society: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in Social Work in C A Snapshot of Critical Issues and Emerging I Edited by AKA TAK TSANG,2004On the Politics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Communities in China,Social Sciences in China,Summer 2002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格式

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格式与示例如下:(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 刊行年代 (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11.基金项目: 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

论文格式:1、标题2、作者简介:姓名(19XX—),性别,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XXXXX。3、摘要中文摘要的字数为100—300字。应具有独立性和概括性,不应出现图表、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摘要的内容应是主要观点或主要内容;综述性、评论性文章可不写摘要。4、关键词一般选3—8个关键词。词间用分号“;”分隔。5、中图分类号在关键词的下行,按中国图书分类法给出本篇文章的“中图分类号”。6、文献标识码在“中图分类号”后,同一行填写本文的“文献标识码”。本刊所载文章的文献标识码主要设以下2种:A :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D:一般动态性信息,如专访等。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注释必须是实引(具体出处与页码),在文末列出,文中用上角标标注参考文献(如[1])、注释(如①)的序号。参考文献格式依次为:[序号]主要负责者.文献题名[文献标识码]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参考文献举例说明:[1]周冯琦、刘新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刘华容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的低碳经济

调整纸张大小为B5。 将具体的文字内容准备好(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等),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序(学校给出的顺序)。 调整字体格式。· 封面套用学校给的格式即可,然后将其他的字体全选,统一调整为正文所需字体字号(一般为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为固定值20磅,大纲级别正文文本)· 接下来是各级标题格式了。一般情况下,摘要、章节标题,结论、附录、参考文献之类的都是一级标题,其余的是二级三级标题,以此类推。这里仅以一级标题举例。方案一: 选中摘要二字,按照要求调整格式。然后对后面的内容,统一用格式刷刷过去便是了。需要注意,格式刷有时候会忽略一些段落特征,比如首行缩进或者行距,所以用完需要检查。方案二:有一个东西叫做样式与格式(格式——样式与格式)选中标题1(一级标题)右侧的小标,修改格式为模板要求格式(左下角格式,字体段落之类的都可以修改,不再赘述)。然后后面的一级标题就可以直接选中,然后点标题1,就直接改好了,不会出错。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等以此类推。图表格式。· 先是图表标题,表标题在表格上方,图标题在图片下方,左下角需标明数据来源。· 修改字体字号,一般为宋体五号或者小于五号。单元格对齐方式为居中对齐,行距固定值18磅。表4-1指的是第四章第一个图表,其余图表需要按照顺序排序。

百度搜索参考文献自动生成器,按着里面填,点生成参考文献就出来了。参考文献加标注一般是在引用文字的末尾点击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选择尾注就可以了,参考文献应该属于尾注,在菜单里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脚注是在文章的某一页下面的注解,而尾注就是在文章最后了,打开后就可以选编码,即角码。可以自己设定类型、格式。双击编码就可以在文章和参考文献间转换。在英文输入法状态下输入[1],选中[1]按ctrl+shift++号键把光标放在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在菜单栏上选“插入|脚注和尾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点击“选项”按钮修改编号格式为阿拉伯数字,位置为“文档结尾”,确定后Word就在光标的地方插入了参考文献的编号,并自动跳到文档尾部相应编号处请你键入参考文献的说明,在这里按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添加相应文献。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不要以为已经搞定了,我们离成功还差一步。论文格式要求参考文献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后还有发表论文情况说明、附录和致谢,而Word的尾注要么在文档的结尾,要么在“节”的结尾,这两种都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参考文献格式:作者题名[D]所在城市:保存单位,发布年份李琳住院烧伤患者综合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福州:福建医科大学,其他的: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沈平,彭湘粤,黎晓静,等临床路径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手术后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30-作者书名[M] 版次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胡雁护理研究[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丁文祥数字革命与国际竞争[N]中国青年报,2000-11-20(15)作者题名[EB/OL]网址,发表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患者安全的10个事实 [EB/OL]其他: [R]、[P]、[A]、[C]、[Z]等。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投稿

汉斯出版社的《心理学进展》

朋友你好,直接往要投的报刊的电子邮箱投稿即可。根据我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如果投稿更有针对性,命中率会更高一些。这就关系到,你是哪里的?干什么的?写的稿件是什么体裁?什么内容?如果说投稿的话,最好投当地的报刊、网络或者是你从事的职业报刊发表,要投哪个媒体首先要研究哪个媒体,看它需要什么内容、什么体裁、什么格式的稿件,“对症下药”,这样会更轻松一些、方便一些,命中率会更高一些。如果你能够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干什么工作,哪里的,写的小说的大致内容等),我可以给你一些建议。我1993年开始在部队时开始发表各类文章,包括:报告文学、新闻、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体裁的,到目前,先后在《人民日报》《法制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法制文萃》《半月谈》《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公安报》《中国交通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转业军官》《中国人事》《道路交通管理》等报刊发表的大约5000篇左右吧,有40多篇获奖。另外:投稿时,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投对报刊媒体,这两点非常重要。祝你成功!

《社会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263/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4828。1988年创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为推进社会工作学术繁荣,从2013年开始,《社会工作》改为双月刊。她立足中国大陆,以全球社会工作为研究视野,关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栏目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学者论坛、理论新探、实务研究、社会调查、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方法、社会福利、大学生论坛,以及研究述评、书评等。专题讨论: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某一亟待破解的问题,提出跟进的理论与对策。学者论坛:介绍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心理等应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新探:介绍、展示国内外社会工作最新的前沿理论。实务研究:针对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中的构建经验,探讨应对方略。社会调查:通过质性的、量化的方法,分析、发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由贫困、犯罪、灾害,人口迁移,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系列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社会政策分析:研究分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政策,以及对弱势人群的福利制度安排,特别探讨中国大陆福利政策和制度中存在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社会工作教育:总结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务经验;探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理论和发展方位。社会工作方法:解析社会工作实务实施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特别注重发现和提炼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社会福利:解读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领域的制度构建。大学生论坛:展示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创新。投稿须知(一)来稿文种必须为中文,符合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等专业领域的内容要求,均为原创。篇幅一般以8000~10000字为宜,重要的可达20000字。(二)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质选稿,择优录用。为保证文稿学术质量,用稿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和编辑三审制。(三)来稿论述(叙述)符合专业规范,行文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引用他人成果时均采用夹注加以注明,即引文后加括号说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引文详细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尾,格式为:作者、出版年份、书名(或文章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英文书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用斜体。作者本人的注释均采用当页脚注,用①②③④⑤……标明。(四)稿件正文标题下分别是作者、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附上英文题目和摘要。(五)文稿正文层次最多为5级,其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六)来稿中的图表清晰,符合出版质量要求。(七)硕士研究生及以下投稿者需指导老师写出推荐意见。(十)期刊有修改删节文章的权力,凡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同这一规则。不同意删改者,须在文中声明。(十一)参考文献示例[1]胡杨玲,周林刚,2012,《弱势群体社会工作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2012 年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3]张翠娥,李容,2011,《武汉市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社会工作》(学术版)第16期。[4] Tytler, A F,2001,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5]Brekke, S J,2012, Shaping a Science ofSocial Work,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2 (5)投稿邮箱

基本上有三类期刊,一类像你说的这种,审稿周期长,成功率低;二类比如本科学报还有专科学报类的,这种可以找中介(推荐)也可以自己投,中介帮你投审稿周期较快,一般一周,但等发可能要2~4个月,专科版面费基本相当于本科一半,比如xx师范学院学报,(注意比较好的大学学报是没有中介的,另外不能只凭名字自己臆测是专科还是本科,一定要自己查查学校情况);三类比如心理医生这类不入流的杂志,甚至不用检测重复比,500左右,不建议发。本人心理学研究生,匿了。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官网投稿

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社会工作》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为CN36-1263/D,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2-4828。1988年创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为推进社会工作学术繁荣,从2013年开始,《社会工作》改为双月刊。她立足中国大陆,以全球社会工作为研究视野,关注中国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栏目主要栏目有专题讨论、学者论坛、理论新探、实务研究、社会调查、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方法、社会福利、大学生论坛,以及研究述评、书评等。专题讨论:针对当前社会工作发展中某一亟待破解的问题,提出跟进的理论与对策。学者论坛:介绍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心理等应用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理论新探:介绍、展示国内外社会工作最新的前沿理论。实务研究:针对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制度建设中的构建经验,探讨应对方略。社会调查:通过质性的、量化的方法,分析、发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社会问题:分析社会发展和社会变迁过程中由贫困、犯罪、灾害,人口迁移,环境变化、人口老龄化等带来的系列问题,并寻求解决对策。社会政策分析:研究分析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领域的政策,以及对弱势人群的福利制度安排,特别探讨中国大陆福利政策和制度中存在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社会工作教育:总结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实务经验;探讨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理论和发展方位。社会工作方法:解析社会工作实务实施的操作流程与方法,特别注重发现和提炼中国本土社会工作模式。社会福利:解读社会福利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养老、医疗、就业、救助等领域的制度构建。大学生论坛:展示在校社会工作专业大学生(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学习成果和学术创新。投稿须知(一)来稿文种必须为中文,符合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政策等专业领域的内容要求,均为原创。篇幅一般以8000~10000字为宜,重要的可达20000字。(二)来稿一律不收取任何费用,以质选稿,择优录用。为保证文稿学术质量,用稿实行专家匿名评审制和编辑三审制。(三)来稿论述(叙述)符合专业规范,行文遵循国际公认的学术规范。引用他人成果时均采用夹注加以注明,即引文后加括号说明作者、出版年份及页码。引文详细出处作为参考文献列于文尾,格式为:作者、出版年份、书名(或文章名)、译者、出版地点、出版单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参考文献按作者姓氏的第一个拼音字母依A—Z顺序分中、英文两部分排列。英文书名(或期刊名或报纸名)用斜体。作者本人的注释均采用当页脚注,用①②③④⑤……标明。(四)稿件正文标题下分别是作者、作者工作单位、邮政编码、摘要、关键词。附上英文题目和摘要。(五)文稿正文层次最多为5级,其序号可采用一、(一)、1、(1)、1),不宜用①。(六)来稿中的图表清晰,符合出版质量要求。(七)硕士研究生及以下投稿者需指导老师写出推荐意见。(十)期刊有修改删节文章的权力,凡投稿者均被视为认同这一规则。不同意删改者,须在文中声明。(十一)参考文献示例[1]胡杨玲,周林刚,2012,《弱势群体社会工作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基于残疾人公共文化消费状况的调查》,《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1期。[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2,《2012 年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3]张翠娥,李容,2011,《武汉市残疾人社区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社会工作》(学术版)第16期。[4] Tytler, A F,2001,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Shanghai: 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5]Brekke, S J,2012, Shaping a Science ofSocial Work,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22 (5)投稿邮箱

  • 索引序列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官网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格式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投稿
  •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期刊官网投稿
  • 返回顶部